CN204282789U - 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82789U
CN204282789U CN201420720875.4U CN201420720875U CN204282789U CN 204282789 U CN204282789 U CN 204282789U CN 201420720875 U CN201420720875 U CN 201420720875U CN 204282789 U CN204282789 U CN 204282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ody
cross bar
vertical rod
steel disc
conn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208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莉兰
李伟
张波
孟凡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208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82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82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827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包括由立杆和横杆搭设成的架体,架体顶部设有操作平台,架体底部的立杆端部安装可移动滑轮,架体的同一侧面安装上人梯道,架体与施工立柱形成环抱状的凹形结构体,构成架体的立杆与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栓孔,立杆与横杆间通过相应的连接钢片及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立杆与横杆均为方通钢管,架体底部的立杆端部还安装有刹车定位装置。该脚手架可以与施工立柱形成环抱结构,无需多次移动脚手架即可完成一根立柱装饰装修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该脚手架的稳定性及作业安全性高,搭拆方便、扣件损耗少且便于移动。

Description

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移动式脚手架,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立柱装饰装修施工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上料、堆料与施工作业用的临时结构架。在建筑行业中, 脚手架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工具,一般的脚手架由脚手架框架和搭设在脚手架框架上的操作平台所组成的。
大型建筑工程涂料施工时需搭设可移动式脚手架,以满足涂料涂刷作业的需要。满堂式脚手架和单排脚手架是立柱工程涂料施工时常用的两种脚手架。由于大型建筑高度过高,施工面积大,采用满堂式脚手架的灵活性较差,搭拆过程烦琐,劳动强度大,架体材料损耗多,拖延了施工工期,增加了施工成本。而单排脚手架在施工时不满足安全要求,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双排脚手架可以很好的克服满堂式脚手架和单排脚手架在涂料施工时的缺陷。但目前大多数双排脚手架采用普通钢管搭设,这也给脚手架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雨雪天气条件下施工作业,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容易打滑。再者,现有双排脚手架需用较多的扣件以连接固定钢管,扣件损耗大,增加了双排脚手架的搭设成本。还有,现有双排脚手架往往是传统的单一作业面,待立柱其中一面涂料施工完成后,还需要施工人员从操作台上爬下,多次移动以满足多面立柱的施工要求,降低了立柱涂料施工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可以与立柱形成环抱结构,仅需移动该脚手架体两次即可完成一根立柱装饰装修施工,并且设置多层操作平台供施工使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该脚手架还具有使用安全、搭拆方便、扣件损耗少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包括由立杆和横杆搭设成的架体,架体顶部设有操作平台,架体底部的立杆端部安装可移动滑轮,架体的同一侧面安装上人梯道,所述架体与施工立柱形成环抱状的凹形结构体,构成架体的立杆与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栓孔,立杆与横杆间通过相应的连接钢片及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立杆与横杆均为方通钢管,架体底部的立杆端部还安装有刹车定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一个凹形上层架体、一个凹形下层架体以及至少一个凹形中层架体,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共用立杆,中层架体设置在上层架体和下层架体之间,上层架体的顶部、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操作平台,下层架体的底部安装可移动滑轮以及刹车定位装置,在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同一侧面焊接上人梯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均包括六根立杆,其中四根立杆设置在其架体的外部侧面的拐角处,两根立杆设置在其架体凹形开口外部且与其架体拐角处的两根立杆共面;处于同一侧面的两根立杆之间设置与立杆相垂直的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钢片以及螺栓与其相邻的立杆固定连接。
所述上层架体的顶部横杆之间外部侧面设置数根水平斜杆,上层架体与中层架体底部横杆之间均设置数根水平斜杆;
所述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凹形开口外部的侧面各设置一个剪刀撑,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外部另三个侧面均并排设置两个剪刀撑,剪刀撑通过连接钢片以及螺栓分别与立杆、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剪刀撑由两根斜杆组成,两根斜杆的中心位置均设置螺栓孔,两根斜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横杆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第一横杆设置在上层架体立杆的上端,第二横杆设置在中层架体立杆的上端,第三横杆设置在下层架体的底部,第四横杆设置在上层架体立杆的中部,第一横杆和第四横杆之间设置两根斜杆,第四横杆和中层架体顶部横杆间设置两根斜杆。
第一横杆、第三横杆与立杆均通过第一连接钢片固定连接,第二横杆、第四横杆与立杆通过第二连接钢片固定连接,第一横杆、第三横杆的中心位置设置第四连接钢片,第二横杆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三连接钢片。
设置在第一横杆和第四横杆之间的斜杆的端部分别连接第四连接钢片和第二连接钢片,设置在第四横杆和处于上层架体、中层架体连接处的第二横杆之间的斜杆的端部分别连接第二连接钢片和第三连接钢片,设置在中层架体的剪刀撑的端部分别连接第二连接钢片和第三连接钢片,设置在中层架体的剪刀撑的端部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钢片、第二连接钢片和第四连接钢片。
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钢片、第二连接钢片、第三连接钢片和第四连接钢片上均设置有螺栓孔,第一连接钢片分别与其连接的立杆焊接,并用螺栓加固,与第一横杆、第三横杆螺栓连接,第二连接钢片分别与其连接的立杆焊接,并用螺栓加固,与第二横杆及其连接的剪刀撑端部螺栓连接,第三连接钢片焊接在第二横杆的中心位置,且分别与其连接的剪刀撑的端部螺栓连接,第四连接钢片分别焊接在第一横杆、第三横杆的中心位置,且分别与其连接的斜杆或剪刀撑的端部螺栓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可移动滑轮通过插套套接在下层架体的底部立杆的下端,插套与下层架体的底部立杆的结合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层架体的底部还安装刹车定位装置,刹车定位装置通过一支撑架与下层架体的底部立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装置由螺母与立柱组成,螺母套接在立柱上,立柱表面具有外螺纹,螺母的内表面具有与立柱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螺母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平台的操作通道上铺设钢笆板,操作平台的中心位置中空且在其中空位置焊接钢筋网片,上层架体顶部操作平台的四周设置安全防护网。
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人梯道由两根平行的梯道立杆以及焊接在梯道立杆之间且相互平行的数根梯道横杆相互焊接组成,梯道立杆与架体同一侧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焊接。
与现有双排脚手架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所述脚手架整体为凹形,可以与待作业施工的立柱形成环抱结构,增加了脚手架的作业面,可以实现立柱的多面涂料施工,仅需移动该脚手架体两次即可完成一根立柱涂料施工,无需多次移动脚手架,提高了施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脚手架的架体由方通钢管搭设而成,取代普通的钢管,适用于雨雪天气条件下施工作业,有效地避免了打滑引发的安全隐患。另外,在架体立杆端部安装相分离的可移动滑轮和刹车定位装置,其中,刹车定位装置由螺母与立柱组成,通过调节立柱高度即可改变立杆的高度,从而使架体各底部立杆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刹车定位装置还可扩大架体底部的支撑面积,进一步提高架体的稳定性及作业安全性。
(3)构成架体的立杆、横杆以及剪刀撑通过连接钢片有机地固定在一起,与通过扣件连接相比,连接钢片连接简便快速,缩短了脚手架架体的搭拆所需的时间,搭拆过程劳动力消耗减少,避免了过多的损耗扣件,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此外,连接钢片与其相连接的立杆、横杆焊接和螺栓连接,使得立杆、横杆之间牢固连接,保证了架体的稳定性及作业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的操作平台安全可靠,施工人员可利用的操作空间较大,适用于大型建筑的立柱装修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的外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脚手架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中所示脚手架的B-B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的凹形开口处的侧视图。
图5是第一连接钢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第二连接钢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第三连接钢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第四连接钢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移动滑轮和刹车定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横杆;2、第二横杆;3、第三横杆;4、立杆;5、可移动滑轮;6、剪刀撑;7、上人梯道;8、刹车定位装置;81、螺母;82、立柱;9、钢筋网片;10、安全防护网;11、支撑架;12、第一连接钢片;13、第二连接钢片;14、第三连接钢片;15、第四连接钢片;16、第四横杆;17、钢笆板;18、斜杆;19、水平斜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以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
为了更好的满足立柱装饰装修施工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以下简称为脚手架),其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脚手架的架体由数根立杆4、横杆搭设而成,架体顶部设有用于装饰装修施工的操作平台,架体底部的立杆4端部安装可移动滑轮5,架体的同一侧面安装供施工人员上下操作平台的上人梯道7。
与现有脚手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脚手架的架体整体为凹形,与待作业施工的立柱形成环抱结构,构成架体的立杆4和横杆均为方通钢管。为了便于说明构成架体的立杆4、横杆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脚手架的架体分为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上层架体的顶部和底部、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操作平台,下层架体的底部立杆4连接可移动滑轮5。
现有脚手架的架体的搭设多采用普通钢管,钢管之间通过扣件连接在一起,在雨雪天气条件下施工作业,常出现打滑引发的安全事故。使用方通钢管取代普通钢管,可以很好的消除上述安全隐患。
所述脚手架架体的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共用的数根立杆4和横杆,立杆4和横杆连接成凹形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均包括六根立杆4,其中四根立杆4设置在其架体的外部侧面的拐角处,两根立杆4设置在其架体凹形开口外部且与其架体拐角处的两根立杆4共面。处于同一侧面的两根立杆4之间设置与立杆4相垂直的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连接钢片与其相邻的立杆4固定连接。特别地,立杆4和横杆之间通过多种连接钢片相互连接,而非采用传统的扣件连接。连接钢片连接简便快速,缩短了脚手架架体的搭拆所需的时间,搭拆过程劳动力消耗减少,避免了过多的损耗扣件,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上层架体的顶部横杆之间外部侧面设置数根水平斜杆19,上层架体与中层架体底部横杆之间均设置数根水平斜杆19。水平斜杆19的设置,可以起到加固各层架体的作用,并可为操作平台的搭设提供支撑。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凹形开口外部的侧面各设置一个剪刀撑6,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外部另三个侧面均并排设置两个剪刀撑6,剪刀撑6通过连接钢片以及螺栓分别与立杆4、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剪刀撑由两根斜杆18组成,两根斜杆18的中心位置均设置螺栓孔,两根斜杆1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为了详细描述立杆4、横杆以及连接钢片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根据各横杆位置定义了几种横杆,所述横杆包括第一横杆1、第二横杆2、第三横杆3和第四横杆16。其中,第一横杆1设置在上层架体立杆4的上端,第二横杆2设置在中层架体立杆的上端,第三横杆3设置在下层架体的底部,第四横杆16设置在上层架体立杆的中部,第一横杆1和第四横杆16之间设置两根斜杆18,第四横杆16和中层架体顶部横杆间设置两根斜杆18。
为使得各连接钢片与构成架体的立杆4和横杆更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保证架体的稳定性及作业安全性,连接钢片与其相连接的立杆4、横杆焊接和螺栓连接,见图5至图8所示。
第一横杆1、第三横杆3分别与立杆4通过第一连接钢片12和螺栓固定连接,第二横杆2、第四横杆16与立杆4通过第二连接钢片13和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横杆1、第三横杆3的中心位置设置第四连接钢片15,第二横杆2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三连接钢片14。
设置在第一横杆1和第四横杆16之间的斜杆18的端部分别连接第四连接钢片15和第二连接钢片13,设置在第四横杆16和处于上层架体、中层架体连接处的第二横杆2之间的斜杆18的端部分别连接第二连接钢片13和第三连接钢片14,设置在中层架体的剪刀撑6的端部分别连接第二连接钢片13和第三连接钢片14,设置在中层架体的剪刀撑6的端部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钢片12、第二连接钢片13和第四连接钢片15。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钢片、第二连接钢片、第三连接钢片和第四连接钢片上均设置有螺栓孔,第一连接钢片12分别与其连接的立杆4焊接,并用螺栓加固,与第一横杆1、第三横杆3螺栓连接,第二连接钢片13分别与其连接的立杆4焊接,并用螺栓加固,与第二横杆2及其连接的剪刀撑6端部螺栓连接,第三连接钢片14焊接在第二横杆2的中心位置,且分别与其连接的剪刀撑6的端部螺栓连接,第四连接钢片15分别焊接在第一横杆1、第三横杆3的中心位置,且分别与其连接的斜杆18或剪刀撑6的端部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在下层架体底部的立杆4端部除安装可移动滑轮5外。如图9所示,可移动滑轮5与立杆4连接处设置有插套,且立杆4底端与可移动滑轮5连接处均设置螺栓孔,将下层架体底部立杆4与可移动滑轮5通过插套连接后,再使用螺栓进行加固连接。
为使脚手架可以在不平整场地地面稳固放置、安全使用,在脚手架底部立杆4各连接一个可刹车定位装置8,刹车定位装置8通过一支撑架11与脚手架底部立杆4固定连接。如图9所示,刹车定位装置8设计为一空心圆柱形螺母81,螺母81自带有螺纹立柱82,螺母81套接在立柱82上,立柱82表面具有外螺纹,螺母81的内表面具有与立柱82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通过调节螺纹立柱82高度即可改变立杆4的高度,从而使架体各底座立杆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设置在上层架体顶部的用于涂料施工的操作平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每层操作平台的操作通道上铺设钢笆板17,操作平台的中心位置没有铺设钢笆板17,钢笆板17围成一中空位置,在其中空位置焊接钢筋网片9,上层架体操作平台的四周设置安全防护网1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脚手架上人梯道7由两根平行的梯道立杆以及焊接在梯道立杆之间且相互平行的数根梯道横杆相互焊接组成,梯道立杆与架体同一侧的第一横杆1、第二横杆2、第三横杆3、第四横杆16焊接,梯道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平行的梯道立杆焊接。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脚手架的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高度均设计为2000毫米,宽度均设计为2000毫米,第三横杆3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500毫米,上人梯道7的宽度为400毫米,凹形开口的宽度1000毫米,凹形开口两侧的宽度均为500毫米,操作平台的高度600毫米,脚手架的整体高度为7100毫米。
在移动脚手架时,将刹车定位装置8的立柱82旋出,脚手架架体便可解除约束进行推进到下一作业位置,定位后将立柱82旋进,与地面顶紧即可将架体固定,保证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移动式型钢脚手架搭拆速度快,使用安全性高,并且使用过程中架体材料损耗少,施工过程中劳动力消耗减少,有助于消除施工安全隐患,具有提高经济效益、缩短施工工期等方面优点。突出的优势在于,所述脚手架为凹可以与立柱形成环抱结构,仅需移动该脚手架体两次即可完成一根立柱装饰装修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包括由立杆和横杆搭设成的架体,架体顶部设有操作平台,架体底部的立杆端部安装可移动滑轮,架体的同一侧面安装上人梯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与施工立柱形成环抱状的凹形结构体,构成架体的立杆与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栓孔,立杆与横杆间通过相应的连接钢片及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立杆与横杆均为方通钢管,架体底部的立杆端部还安装有刹车定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一个凹形上层架体、一个凹形下层架体以及至少一个凹形中层架体,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共用立杆,中层架体设置在上层架体和下层架体之间,上层架体的顶部、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操作平台,下层架体的底部安装可移动滑轮以及刹车定位装置,在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同一侧面焊接上人梯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均包括六根立杆,其中四根立杆设置在其架体的外部侧面的拐角处,两根立杆设置在其架体凹形开口外部且与其架体拐角处的两根立杆共面;处于同一侧面的两根立杆之间设置与立杆相垂直的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钢片以及螺栓与其相邻的立杆固定连接;
所述上层架体的顶部横杆之间外部侧面设置数根水平斜杆,上层架体与中层架体底部横杆之间均设置数根水平斜杆;
所述上层架体、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凹形开口外部的侧面各设置一个剪刀撑,中层架体和下层架体的外部另三个侧面均并排设置两个剪刀撑,剪刀撑通过连接钢片以及螺栓分别与立杆、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剪刀撑由两根斜杆组成,两根斜杆的中心位置均设置螺栓孔,两根斜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第一横杆设置在上层架体立杆的上端,第二横杆设置在中层架体立杆的上端,第三横杆设置在下层架体的底部,第四横杆设置在上层架体立杆的中部,第一横杆和第四横杆之间设置两根斜杆,第四横杆和中层架体顶部横杆间设置两根斜杆;第一横杆、第三横杆与立杆均通过第一连接钢片固定连接,第二横杆、第四横杆与立杆通过第二连接钢片固定连接,第一横杆、第三横杆的中心位置设置第四连接钢片,第二横杆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三连接钢片;
设置在第一横杆和第四横杆之间的斜杆的端部分别连接第四连接钢片和第二连接钢片,设置在第四横杆和处于上层架体、中层架体连接处的第二横杆之间的斜杆的端部分别连接第二连接钢片和第三连接钢片,设置在中层架体的剪刀撑的端部分别连接第二连接钢片和第三连接钢片,设置在中层架体的剪刀撑的端部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钢片、第二连接钢片和第四连接钢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钢片、第二连接钢片、第三连接钢片和第四连接钢片上均设置有螺栓孔,第一连接钢片分别与其连接的立杆焊接,并用螺栓加固,与第一横杆、第三横杆螺栓连接,第二连接钢片分别与其连接的立杆焊接,并用螺栓加固,与第二横杆及其连接的剪刀撑端部螺栓连接,第三连接钢片焊接在第二横杆的中心位置,且分别与其连接的剪刀撑的端部螺栓连接,第四连接钢片分别焊接在第一横杆、第三横杆的中心位置,且分别与其连接的斜杆或剪刀撑的端部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滑轮通过插套套接在下层架体的底部立杆的下端,插套与下层架体的底部立杆的结合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层架体的底部还安装刹车定位装置,刹车定位装置通过一支撑架与下层架体的底部立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装置由螺母与立柱组成,螺母套接在立柱上,立柱表面具有外螺纹,螺母的内表面具有与立柱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螺母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的操作通道上铺设钢笆板,操作平台的中心位置中空且在其中空位置焊接钢筋网片,上层架体顶部操作平台的四周设置安全防护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人梯道由两根平行的梯道立杆以及焊接在梯道立杆之间且相互平行的数根梯道横杆相互焊接组成,梯道立杆与架体同一侧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焊接。
CN201420720875.4U 2014-11-27 2014-11-27 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2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0875.4U CN204282789U (zh) 2014-11-27 2014-11-27 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0875.4U CN204282789U (zh) 2014-11-27 2014-11-27 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82789U true CN204282789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6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2087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2789U (zh) 2014-11-27 2014-11-27 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827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2034A (zh) * 2019-06-21 2019-09-17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一种用于高空管道设备安装的移动操作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CN111364790A (zh) * 2020-04-13 2020-07-03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密闭空间作业的整体防护设施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2034A (zh) * 2019-06-21 2019-09-17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一种用于高空管道设备安装的移动操作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CN111364790A (zh) * 2020-04-13 2020-07-03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密闭空间作业的整体防护设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82793U (zh) 可移动式井字形型钢脚手架
CN204126230U (zh) 组合式脚手架单元
CN201962965U (zh) 深基坑施工用笼梯
CN204282789U (zh) 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CN201165752Y (zh) 可移动建筑施工平台
CN202755370U (zh) 一种提高基坑钢支撑刚度和稳定性的结构
CN205116202U (zh) 预应力方桩与钢格构柱集成立柱
CN205954482U (zh) 一种“人”字型索塔上横梁支架的施工结构
CN205741942U (zh) 一种大悬臂挑臂墩帽梁装配式支架
CN104961058B (zh) 一种双z型支撑钢梁和含其的起重机支撑构件及制作方法
CN104625552A (zh) 一种筒形结构卧式装焊装置
CN208870611U (zh) 一种隧道自行式防水板挂布钢筋定位一体多功能台车
CN202577921U (zh) 延伸翼式作业平台
CN103883124B (zh) 锚栓套架的设计方法
CN211395748U (zh) 基坑工程逆梁顺板施工叠加梁板结构
CN203066043U (zh) 导流洞顶拱砼衬砌钢模板支架
CN203127430U (zh) 钢筋支撑架
CN206846097U (zh) 一种门刚与框架分装式管道支架结构
CN207277870U (zh) 一种电梯井定型化防护装置
CN206288820U (zh) 施工升降机的附墙架的安装结构
CN205088799U (zh) 一种建筑支撑装置
CN206305640U (zh) 一种用于海上平台舷外灯支架底座焊接的辅助工具
CN204531380U (zh) 带柱混凝土防火墙通用组合钢模板装置
CN205531402U (zh) 钢结构临时措施格构柱对接定位装置
CN205444454U (zh) 一种组合式主变构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