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2093U -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2093U
CN204922093U CN201520708145.7U CN201520708145U CN204922093U CN 204922093 U CN204922093 U CN 204922093U CN 201520708145 U CN201520708145 U CN 201520708145U CN 204922093 U CN204922093 U CN 204922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ixed water
intake tunnel
center pillar
connect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081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李帅宇
邓小清
刘启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081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2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2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209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安装于混水阀内,该混水阀设有至少两进水通道、一混水腔和一出水通道,包括连接套、中柱和若干叶片;该中柱位于连接套顶部中央且设有轴向贯通的通水孔;该连接套轴向贯通,其固定于混水阀的混水腔内并与出水通道连通,该中柱顶部位于其中一进水通道内;该若干叶片连接于中柱外壁与连接套内壁之间从而构成若干射水孔,该射水孔与混水阀的两进水通道均连通从而实现第一级负压混合;该通水孔内径为上大下小并配合该若干射水孔实现第二级负压混合。本实用新型提高冷水动能的利用率,即能增大混合水的流量,又能使冷热水混合更为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水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中常用的射流装置适用于高压系统,通常采用三种方式提供压力:
一种是将热水器置于房顶依靠重力落差为热水提供压力,但是,在该种设置方式下,一旦重力落差较小,就会出现压力供给不足,热水出水量较少的问题,导致热在洗浴时水温较低,可能会产生冷水倒灌进热水管道的问题;
二是通过在热水器中设置压力装置为热水供给提供压力,这种设置方式一定程度解决了热水压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但是这种设置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三是采用射流增压龙头,把冷水射出嘴设置在龙头的出水接头附近,这样带来的问题是龙头混合出水口混合不均匀,出水冷热不均,另一类射流增压龙头,带有可调混合比的射流混合结构,增加了调节手柄,结构复杂、操作麻烦、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采用二级负压混合、混合更为均匀、能有效防止冷水倒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安装于混水阀内,该混水阀设有至少两进水通道、一混水腔和一出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套、中柱和若干叶片;该中柱位于连接套顶部中央且设有轴向贯通的通水孔;该连接套轴向贯通,其固定于混水阀的混水腔内并与出水通道连通,该中柱顶部位于其中一进水通道内;该若干叶片连接于中柱外壁与连接套内壁之间从而构成若干射水孔,该射水孔与混水阀的两进水通道均连通从而实现第一级负压混合;该通水孔内径为上大下小并配合该若干射水孔实现第二级负压混合。
优选的,所述若干叶片均自中柱顶部沿轴向延伸并朝中柱周向倾斜,构成的所述若干射水孔形成漩涡流道。
优选的,所述叶片宽度由上至下为逐渐变大。
优选的,所述若干叶片底部与所述连接套内壁相连,顶部与所述对应进水通道内壁接触,中部与另一进水通道相对。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外周与所述混水腔内壁为螺纹固定或过盈固定或焊接固定或粘胶固定。
优选的,所述中柱轴线与所述连接套轴线重合。
一种增压龙头,包括阀体、热进水通道、冷进水通道、混合腔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任一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该混水增压射流器安装于混合腔内,且其中柱顶部位于冷进水通道内,连接套与出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进水通道设有过水孔,该过水孔内壁与所述中柱顶部外壁相接触,且过水孔轴线、中柱轴线和出水口轴线均重合。
优选的,还包括有两调节阀,该两调节阀分别安装于所述热进水通道和冷进水通道内。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混水增压射流器,可安装于混水阀中,射水孔与混水阀的两进水通道均连通从而实现第一级负压混合;将通水孔内径设为上大下小并配合射水孔实现第二级负压混合,通过两次负压混合使得混水阀混合更为均匀,并增加混合出水的流量;
2、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增压射流器,其叶片均自中柱顶部沿轴向延伸并朝中柱周向倾斜,构成的射水孔可形成漩涡流道,从而产生负压实现第一级负压混合,通水孔和射水孔利用文丘里原理实现第二级负压混合,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的增压龙头,采用混合增压射流器,利用两级负压混合,即能提高混合水的流量,又能使冷热水混合更为均匀,还能防止冷水倒灌进入热进水通道。
4、本实用新型的增压龙头,将中柱的通水孔的出水口设置于连接套内,且其位置比热进水通道低,可将经通水孔的部分冷水水流的压力保持至通水孔的出水处释放,此时,向下抽吸第一次混合水的动能不会释放到热进水通道的热水中,从而提高了该部分冷水动能的利用率,即能提高混合水的流量,又能使冷热水混合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水增压射流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水增压射流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水增压射流器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增压龙头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增压龙头的剖面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增压龙头的剖面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增压龙头的部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增压龙头的混水增压示意图;
其中:11、连接套,12、中柱,13、通水孔,14、叶片,15、射水孔,20、阀体,21、热进水通道,22、冷进水通道,23、混合腔,24、出水口,25、过水孔,30、调节阀,31、阀芯,32、手柄,33、支架,34、阀芯座,35、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图2,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安装于混水阀内。该混水阀设有两进水通道、一混水腔和一出水通道。该混水增压射流器包括连接套11、中柱12和若干叶片14,该中柱12位于连接套11顶部中央且设有轴向贯通的通水孔13,该连接套11轴向贯通,其固定于混水阀的混水腔内并与出水通道连通,连接套11外周与混水腔内壁为螺纹固定或过盈固定或焊接固定或粘胶固定。
该中柱12顶部位于其中一进水通道内,且中柱12轴线与连接套11轴线重合。该若干叶片14均自中柱12顶部沿轴向延伸并朝中柱12周向倾斜,叶片14宽度由上至下为逐渐变大,叶片14的倾斜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相邻两叶片14构成一射水孔15,若干射水孔15形成多个漩涡流道,水流经该漩涡流道被打散,并可形成负压。该若干叶片14底部与连接套11内壁相连,顶部与对应进水通道内壁接触,中部与另一进水通道相对,该射水孔15与混水阀的两进水通道均连通从而实现第一级负压混合,该第一级负压混合是指:设有中柱12的进水通道的部分水流,经射水孔15构成的多个漩涡流道形成漩涡,既打散水流又在与另一进水通道交界处(参照图8中的I处)产生负压,使得两股水流进行第一次混合。该通水孔13内径为上大下小并配合该若干射水孔15实现第二级负压混合,该第二级负压混合是指:设有中柱12的进水通道的其余水流,经通水孔13加速,并在通水孔13出水口处(参照图8中的II处)产生负压,吸附第一次混合后的水流,并与之再次混合,即增加了混合水流量又能实现均匀混合的效果。
参照图3至图8,基于上述的混水增压射流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增压龙头,包括阀体20和两调节阀30,阀体20内设有热进水通道21、冷进水通道22、混合腔23和出水口24。该两调节阀30分别设置于热进水通道21和冷进水通道22上分别用于调节热水流量和冷水流量实现调温,调节阀30均包括阀芯31、手柄32、支架33和阀芯座34,并通过O型圈35进行密封。将上述的混水增压射流器安装于混合腔23内,混水增压射流的中柱12顶部位于冷进水通道22内,冷进水通道22设有过水孔25,该过水孔25内壁与中柱12顶部外壁相接触,且过水孔25轴线、中柱12轴线和出水口24轴线均重合,热进水通道21与中柱12中部相对。连接套11与出水口24连通,且其底部外周可用于连接出水管道。连接套11与阀体20之间的固定方式可采用螺纹固定或过盈固定或焊接固定或粘胶固定,并通过O型圈35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龙头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调节阀30动作分别调整热进水通道21和冷进水通道22内的水流流量实现调温;而后,冷水经中柱12分为两部分水流,一部分水流经射水孔15构成的漩涡流道产生漩涡,既打散水流又在与热进水通道21交界处(参照图8中的I处)产生负压,使得两股水流进行第一次混合;另一部分水流经变径的通水孔13加速,并在通水孔13出水口处(参照图8中的II处)产生负压,吸附第一次混合后的水流,并与之再次混合,最后经阀体的出水口24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龙头将中柱12的通水孔13的出水口设置于连接套11内,且其位置比热进水通道21低,可将经通水孔13的部分冷水水流的压力保持至通水孔13的出水处释放,此时,向下抽吸第一次混合水的动能不会释放到热进水通道21的热水中,从而提高了该部分冷水动能的利用率,即能提高混合水的流量,又能使冷热水混合更为均匀。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9)

1.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安装于混水阀内,该混水阀设有至少两进水通道、一混水腔和一出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套、中柱和若干叶片;该中柱位于连接套顶部中央且设有轴向贯通的通水孔;该连接套轴向贯通,其固定于混水阀的混水腔内并与出水通道连通,该中柱顶部位于其中一进水通道内;该若干叶片连接于中柱外壁与连接套内壁之间从而构成若干射水孔,该射水孔与混水阀的两进水通道均连通从而实现第一级负压混合;该通水孔内径为上大下小并配合该若干射水孔实现第二级负压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叶片均自中柱顶部沿轴向延伸并朝中柱周向倾斜,构成的所述若干射水孔形成漩涡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宽度由上至下为逐渐变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叶片底部与所述连接套内壁相连,顶部与所述对应进水通道内壁接触,中部与另一进水通道相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外周与所述混水腔内壁为螺纹固定或过盈固定或焊接固定或粘胶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轴线与所述连接套轴线重合。
7.一种增压龙头,包括阀体、热进水通道、冷进水通道、混合腔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任一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该混水增压射流器安装于混合腔内,且其中柱顶部位于冷进水通道内,连接套与出水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增压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进水通道设有过水孔,该过水孔内壁与所述中柱顶部外壁相接触,且过水孔轴线、中柱轴线和出水口轴线均重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增压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两调节阀,该两调节阀分别安装于所述热进水通道和冷进水通道内。
CN201520708145.7U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22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8145.7U CN204922093U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8145.7U CN204922093U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2093U true CN204922093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7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08145.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22093U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20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6720A (zh) * 2015-09-14 2015-12-16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6720A (zh) * 2015-09-14 2015-12-16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CN105156720B (zh) * 2015-09-14 2017-07-11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07372Y (zh) 一种射流式冷热水混合阀
CN101417216B (zh) 自调式管道恒效混合器
CN202252104U (zh) 射流混水器
CN105156720A (zh)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CN204922093U (zh) 一种混水增压射流器和增压龙头
CN204226736U (zh) 一种水龙头阀芯
CN203730846U (zh) 一种臭氧止回阀
CN202836262U (zh) 烘丝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2831091U (zh) 一种高层供水二次加压的引射器装置
CN204486058U (zh) 一种带有吸气功能的流量控制器阀及花洒
CN204608111U (zh) 一种底部曝气式浸出槽
CN203138281U (zh) 射流沐浴柱
CN201731804U (zh) 一种喷嘴体
CN202402699U (zh) 一种混水阀改良结构
CN208221664U (zh) 一种浴室冷暖供水的增压控制阀
CN203549054U (zh) 水气混合节水水龙头
CN203550259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辅助水箱
CN201002990Y (zh) 一种汽车玻璃水制造机
CN205216616U (zh) 一种水力混合装置
CN202199455U (zh) 沐浴花洒
CN205099384U (zh) 聚合硫酸铁反应釜生产辅助设备
CN212468539U (zh) 一种节水雾化水龙头
CN203897112U (zh) 混加液器
CN205182977U (zh) 花洒
CN208998149U (zh) 一种直混供热机组混合器及泵进口射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