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5500U - 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5500U
CN204915500U CN201520599370.1U CN201520599370U CN204915500U CN 204915500 U CN204915500 U CN 204915500U CN 201520599370 U CN201520599370 U CN 201520599370U CN 204915500 U CN204915500 U CN 204915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equipment
holding surface
pedestal
base portion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993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振巍
康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to CN2015205993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15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5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5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包括基部、以及在覆盖基部的关闭位置和外露基部的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于基部的封盖,其中,封盖包括基座以及以相对于所述基座可错开或对齐的方式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基座的保持部,保持部的一侧表面构造成用于保持外接设备的保持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调节外接设备的朝向并且同时还能稳固地保持外接设备的保持器。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领域中,对于没有GPS导航设备的车辆,用户需要经常使用手机或者独立导航设备等外接设备来引导他们的方向。从而这些外接设备需要支架或保持器来将其固定保持在驾驶室内,以方便驾驶员的查看及操作。
但是这些支架或者保持器只是简单地对外接设备进行固定,然而它们根本不能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调节独立外接设备面朝的方向,以适应用户对外接设备的查看和操作,并且在此同时还能稳固地保持外接设备,使其不致在操作过程中跌落。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支架或保持器还存在如下缺陷:不与车辆的内部环境集成并融为一体,在不使用时显得与车辆内部环境不协调;外接设备在使用过程极易耗完电量,但是支架或保持器不能及时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
例如,专利号为US8807621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仪表板的嵌入件。该嵌入件形成以封盖形式存在的装置夹持件,而该装置夹持件只能简单地在非使用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可枢转地移动,其在使用位置时,所夹持的装置的朝向是固定的,根本不可能根据用户的需要而随时调节装置的朝向,而且同时还能稳固地夹持装置。并且该嵌入件同样不能及时对耗尽电量的装置进行及时充电。因此,该专利仍然存在如此所述的不能根据用户需要随时调节装置朝向的同时稳固地保持装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调节外接设备的朝向并且同时还能稳固地保持外接设备的保持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包括基部、以及在覆盖基部的关闭位置和外露基部的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于基部的封盖,其中,封盖包括基座以及以相对于所述基座可错开或对齐的方式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基座的保持部,保持部的一侧表面构造成用于保持外接设备的保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封盖的关闭位置处,保持部的面向基部的内侧表面构造成保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基座可绕第一轴线枢转地连接于基部,并且保持部可绕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枢转地连接于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保持部相对于基座错开时,保持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轴线相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保持部相对于基座对齐时,保持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轴线平行。根据本实用新型,保持面包括分布在保持面上以吸附外接设备的至少一个吸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保持面包括一对间距可调的卡爪,其中,在保持面的邻接基座的边缘设置有底部托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保持面中设置有与第二轴线垂直的轨道,一对卡爪可滑动地设置在轨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基部构造成相对于车辆的仪表台表面凹陷的凹陷部,其中,在封盖的关闭位置处,保持面容纳在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凹陷部中设置有可与外接设备电连接的连接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外接设备保持器,由于封盖包括相对于基部可枢转的基座和以相对于基座可错开或对齐的方式枢转地连接至基座的保持部,使得封盖不仅能够在使用和非使用位置之间转换,而且在使用位置时还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调节保持部所保持的外接设备的朝向从而方便用户的查看和操作,并且在此同时稳固地保持外接设备,不致使其跌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处于打开位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处于打开位置的另一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外接设备保持器的另一角度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处于关闭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包括基部10、以及在覆盖基部10的关闭位置A和外露基部10的打开位置B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于基部10的封盖20,其中,封盖20包括基座22以及以相对于基座22可错开或对齐的方式枢转地连接至基座22的保持部21,保持部21的一侧表面构造成用于保持外接设备的保持面2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且如图1所示,当保持部21相对于基座22错开时,保持部21可与基座22成一定夹角,该夹角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调节至任意角度,从而保持部21所保持的外接设备可面向各个方向,以既方便驾驶员的查看和操作也方便乘坐在副驾驶座的人员查看和操作。例如,可调节保持部21相对于基座22的夹角使得外接设备朝向驾驶员,使得驾驶员能够在驾驶汽车时方便地观察到外接设备所显示的信息而视线不会离开车辆前方。类似地,也可调节保持部21相对于基座22的夹角使得外接设备朝向前排乘客。这在道路状况复杂的情况下尤为有利,因为可以使驾驶员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道路状况下而由前排乘客根据外接设备所显示的信息例如导航信息向驾驶员提供指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且如图2所示,当保持部21相对于基座22对齐时,保持部21与基座22的夹角可以为零,此时乘坐在后座的人员也可查看外接设备。
外接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独立的导航仪等需要保持在驾驶室内供用户查看或操作的独立设备。通过保持部21与基部22之间的错开式枢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调节保持在保持部21中的外接设备的朝向,并且同时还能稳固地保持外接设备。
进一步,参照图1、2和3,在封盖20的关闭位置A处,保持部21的面向基部10的内侧表面构造成保持面23。
参照图1,基座22可绕第一轴线30枢转地连接于基部10,并且保持部21可绕垂直于第一轴线30的第二轴线40枢转地连接于基座22。具体而言,基座22与基部10之间通过沿第一轴线30延伸的第一转轴连接,通过围绕第一转轴的旋转,封盖20能够相对于基部10在关闭位置A和打开位置B之间转换。保持部21与基座22之间通过沿第二轴线40的第二转轴连接,通过围绕第二转轴的旋转,在封盖20处于打开位置B时,保持部21的朝向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调节。
进一步,当保持部21相对于基座22错开时,保持面2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轴线30相交。当保持部21相对于基座22对齐时,保持面2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轴线30平行。
参照图1和2,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面23包括分布在保持面23上以吸附外接设备的至少一个吸盘51。该吸盘51可以是利用真空吸附原理对外接设备进行吸附的常见的橡胶或塑料吸盘。出于说明目的,图中显示了多个吸盘51,以提供较高的固持效果。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也可根据空间限制或封装需要采用仅一个或两个吸盘以降低成本。通过利用吸盘51,具有不同尺寸的外接设备均可被稳健地固持在保持面上。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保持面23包括一对间距可调的卡爪52,外接设备卡接在一对卡爪52之间,其中,在保持面23的邻接基座22的边缘设置有底部托持件53,底部托持件53用于托持卡接在卡爪52之间的外接设备的底部。具体地,在保持面23中设置有与第二轴线40垂直的轨道54,一对卡爪52可滑动地设置在轨道54中,通过卡爪52在轨道54中的滑动实现一对卡爪52之间的间距可调。
优选地,在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持面23同时包括多个吸盘51、一对卡爪52和轨道54及底部托持件53,多个吸盘51分布在一对卡爪52之间,以及底部托持件53位于吸盘51的邻近基座22的一侧。通过吸盘51、卡爪52和底部托持件53的三者的共同作用,外接设备可以在调节朝向的同时稳固地保持在保持面23上。在其他实例中,保持面23还可以包括诸如弹簧夹之类的固定夹用于保持外接设备。
参照图2-4,基座22与基部10之间通过扭簧可枢转地连接,并且保持部21与基部10之间通过闩锁可选择地连接。具体而言,在封盖20的关闭位置A,封盖20通过保持部21与基部10之间的闩锁保持在关闭位置A,当用户按动按钮80时闩锁解锁,从而扭簧对基座22向着打开位置B进行偏置,直到封盖20处于完全打开位置。在完全打开位置时,扭簧仍然对基座22施加偏置力,以使其保持直立姿态,从而能够稳固地保持外接设备。
参照图1-4,基部10构造成相对于车辆的仪表台表面60凹陷的凹陷部70,其中,在封盖20的关闭位置处,保持面23容纳在凹陷部70中。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持面23容纳在凹陷部70中。然而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可将第一轴线移动至封盖20的外侧面上,从而在封盖20的关闭位置处,封盖20的外侧表面与仪表台表面60齐平。通过这样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外接设备保持器能够与车辆仪表台融为一体。当外接设备保持器未处于使用状态时,其容纳在凹陷部70中,从而显得与车辆内部环境协调一致。
参照图1,凹陷部70中设置有可与外接设备电连接的连接端口11。连接端口11可以包括USB端口、充电端口、信号接收端口等,用于将外接设备与车辆的供电系统、监控系统、信息系统等车载系统进行连接,以对外接设备进行及时充电或提供各种显示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前述实施例中的外接设备保持器。从而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调节外接设备的朝向并且同时还能稳固地保持外接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部、以及在覆盖所述基部的关闭位置和外露所述基部的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基部的封盖,
其中,所述封盖包括基座以及以相对于所述基座可错开或对齐的方式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基座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的一侧表面构造成用于保持所述外接设备的保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盖的所述关闭位置处,所述保持部的面向所述基部的内侧表面构造成所述保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可绕第一轴线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基部,并且所述保持部可绕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基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错开时,所述保持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对齐时,所述保持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面包括分布在所述保持面上以吸附所述外接设备的至少一个吸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面包括一对间距可调的卡爪,
其中,在所述保持面的邻接所述基座的边缘设置有底部托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面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的轨道,所述一对卡爪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轨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构造成相对于车辆的仪表台表面凹陷的凹陷部,
其中,在所述封盖的所述关闭位置处,所述保持面容纳在所述凹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接设备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中设置有可与所述外接设备电连接的连接端口。
CN201520599370.1U 2015-08-10 2015-08-10 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 Active CN204915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9370.1U CN204915500U (zh) 2015-08-10 2015-08-10 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9370.1U CN204915500U (zh) 2015-08-10 2015-08-10 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5500U true CN204915500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99370.1U Active CN204915500U (zh) 2015-08-10 2015-08-10 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5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4574U (zh) 车用可调式手机固定结构
CN103448593A (zh) 用于机动车的扶手装置以及具有扶手装置的机动车
CN203211214U (zh) 一种车载手机架
US981921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7499246A (zh) 一种车辆仪表板和车辆
CN206422816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FR3066446A1 (fr) Amenagement interieur de vehicule
CN205131125U (zh) 一种车载用电子设备万向固定支架
CN105599692A (zh) 一种汽车仪表台手机夹持装置
CN105730363A (zh) 可调的车载导航装置底座
CN205320131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05131123U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一体式托架桌
CN204915500U (zh) 用于车辆的外接设备保持器
CN108944702A (zh) 车辆的控制台和内部布置
CN205872313U (zh) 可折叠的电动车及其可折叠的轮架
CN205365451U (zh) 一种新型车载手机支架
CN205453832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车载手机座
CN205468853U (zh) 自动锁紧支架
CN104192031A (zh) 一种可调节汽车座椅扶手装置
CN204055474U (zh) 可调汽车扶手
CN204037387U (zh) 一种可调节汽车座椅扶手装置
CN205365453U (zh) 车载风口支架
US9403455B2 (en) Adjustable armrest device for securing in a cup holder of a vehicle
CN208469689U (zh) 一种带手机支架的一体式汽车音响装置
CN212056458U (zh) 一种多方位转动定位的汽车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