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4914U - 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4914U
CN204914914U CN201520669011.9U CN201520669011U CN204914914U CN 204914914 U CN204914914 U CN 204914914U CN 201520669011 U CN201520669011 U CN 201520669011U CN 204914914 U CN204914914 U CN 204914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full
size
ink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690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690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14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4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4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墨盒芯片包括:基板;多个触点端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至少一行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中间端子以及分别设置在每行所述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至少一个所述中间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盒芯片,其包括排列成行的中间端子以及位于中间端子外侧的外侧端子。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从而能够避免墨盒芯片的触点端子与打印机弹性触头发生左右错位或者左右对位不准的情况,提高墨盒芯片与弹性触头的接触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显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广泛用于办公领域,样式也越来越多样。现有的喷墨打印机大多使用可拆卸的墨盒,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主体上,并将墨水传送到记录介质上。墨盒上一般都有存储墨水相关信息的芯片。墨盒芯片内记录着墨盒内存储墨水的种类、墨盒制造日、成像页数、墨水量等信息。
图1公开了一种墨盒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基板1、器件电路和薄片型触点10,其中薄片型触点分两行排列设置在基板10的一侧,用于与喷墨打印机上的弹性触头电接触。图2公开了一种固定在打印机内部的接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多个导电的弹性触头通过深浅不同的凹槽交错夹持在接触机构上,且与芯片上的薄片型触点一一对应。当墨盒安装到打印机中时,用于打印机的芯片上的薄片型触点10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接触机构上的弹性触头电连接,即用于打印机的芯片与打印机实现电连接。
墨盒通过底部的出墨口固定墨盒,而芯片中间的端子位于出墨口中心线上,从而,位于出墨口中心线或中心线附近的触点(芯片中间的端子)更容易对准,而芯片两端的触点相比于中间的端子更容易出现弹性触头和触点左右错位等对位不准的情况;而且,现有的芯片为了节省空间,通常将触点做成面积较小的等大小金属镀层,且打印机内部的接触机构是活动的,在打印机进行打印或者墨盒安装过程中,打印机的弹性触头会发生左右摆动,这样,就使位于出墨口中心线或中心线附近的触点与打印机触头的接触最稳定,芯片两端的端子则易因左右摇晃出现弹性触头和端子左右错位以及接触不良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其包括:基板;多个触点端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至少一行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中间端子以及分别设置在每行所述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至少一个所述中间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盒芯片,其包括排列成行的中间端子以及位于中间端子外侧的外侧端子。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从而能够避免墨盒芯片的触点端子与打印机弹性触头发生左右错位或者左右对位不准的情况,提高墨盒芯片与弹性触头的接触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每个所述外侧端子与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前提下,外侧端子距离相邻的中间端子的最小距离小于相邻两个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能够保证外侧端子上靠近中间的区域与弹性探头接触,进一步保证弹性触头与外侧端子接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相邻的所述中间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外侧端子相邻的中间端子与弹性触头接触良好时,外侧端子也会与弹性触头接触良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多个触点端子包括两行所述中间端子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与相邻的外侧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中间端子与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当墨盒芯片出现上下摆动时,距离较小的两个相邻外侧端子能够保证弹性触头和触点端子之间避免出现上下错位或上下对位不准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至少一个所述中间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外侧端子在两个方向上的最大尺寸都大于中间端子,进一步避免弹性触头与外侧端子之间出现左右或者上下错位以及左右或上下对位不准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相邻的所述中间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外侧端子相邻的中间端子在与弹性触头接触良好时,外侧端子也与弹性触头接触良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至少一个所述中间端子的面积。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中间端子时,外侧端子能够增大与弹性触头的接触面积。在墨盒芯片左右或上下摆动时,外侧端子仍然能够与弹性触头保持良好地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相邻的所述中间端子的面积。与外侧端子相邻的中间端子在与弹性触头接触良好时,外侧端子也与弹性触头接触良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墨盒,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该墨盒安装到打印机中以后,墨盒芯片上的外侧端子和中间端子能够与打印机的弹性触头保持良好的接触,从而实现墨盒与打印机之间的稳定的电连接,保证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现有墨盒芯片触点排布图。
图2是喷墨打印机弹性接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墨盒芯片的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墨盒芯片的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墨盒芯片的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的墨盒芯片的结构主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2包括基板21、器件电路(图中未示出)和分布在基板21布置面上的九个触点端子组成的触点端子组,该布置面是当墨盒芯片2安装至墨盒上时暴露在外面的表面。墨盒芯片2的第二方向(图示Y方向)为芯片安装进打印机的方向,墨盒芯片2的第一方向(图示X方向)与芯片安装进打印机的方向垂直。本实施例的触点端子组中的每个触点端子是矩形,并在第二方向上布置为两行。
第一行的触点端子从左侧依次由第一短路检测触点端子210、接地端子220、电源端子23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组成。第二行的触点端子组从左侧依次由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250、复位端子260、时钟端子270、数据端子280和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290组成。
当墨盒芯片2安装到墨盒上时,每行触点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与墨盒的出墨口中心线99对齐,通常这个位置附近对应的触点端子与弹性触头的接触性能最稳定。第一行的触点端子组的每个触点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包括位于中心线附近的中间端子和位于中间端子两端的外侧端子,本实施例中,接地端子220和电源端子230为中间端子,第一短路检测触点端子2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为外侧端子。同样地,第二行的触点端子的每个触点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包括位于中心线附近的中间端子和位于中间端子两端的外侧端子,本实施例中,复位端子260、时钟端子270和数据端子280为中间端子,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250和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290为位于两端的外侧端子。每个触点端子用于接触打印机的接触机构上响应的弹性触头。
第一行的触点端子组和第二行的触点端子组彼此交错布置,使得触点端子的中心在第二方向上彼此不对齐。本实施例的墨盒芯片2的每行触点端子组的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外侧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中间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在第一方向上,每个外侧端子和相邻端子的距离要小于各个中间端子彼此之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每个外侧端子和相邻端子的距离要小于各个中间端子彼此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与其相邻的中间端子的面积,从而增加了触点端子与弹性触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条件,保证弹性触头与触点端子连接的稳定性。由于墨盒芯片2中心线附近的触点错位风险最低,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最接近中心线的中间端子的面积。
如图3所示,第一行中,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分别大于接地端子220和电源端子23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第二行中,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250和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290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分别大于中心线附近的复位端子260、时钟端子270和数据端子280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可选地,第一行中,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或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接地端子220和/或电源端子23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第一行中,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或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在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分别大于接地端子220和/或电源端子23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第二行中,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250或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290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中心线附近的复位端子260、时钟端子270和数据端子280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第二行中,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250或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290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中心线附近的复位端子260、时钟端子270和数据端子280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与接地端子22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接地端子220和电源端子23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与电源端子23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接地端子220和电源端子23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250与复位端子260之间的最小距离和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290与数据端子28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复位端子260、时钟端子270和数据端子280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与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250两个外侧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和/或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与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290两个外侧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其它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芯片2,位于每行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与外侧端子相邻的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进一步地,位于每行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分别大于与外侧端子相邻的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再者,位于每行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的面积分别大于与外侧端子相邻的中间端子的面积。
另外,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210与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250两个外侧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和/或第二短路检测端子240与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290两个外侧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其它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
墨盒芯片2的外侧端子与打印机弹性触头增大了接触面积和接触条件,可大大降低打印机弹性触头和触点端子左右错位等对位不准的情况。墨盒芯片2中心线附近的触点由于错位风险较低,即使面积较小也不会对墨盒芯片2整体接触造成影响,从而在墨盒芯片2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墨盒芯片2的外侧端子较中间端子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3包括基板31、器件电路(图中未示出)和分布在基板31布置面上的五个触点端子组成的触点端子组,该布置面是当墨盒芯片3安装至墨盒上时暴露在外面的表面。墨盒芯片3的第二方向(图示Y方向)为芯片安装进打印机的方向,墨盒芯片3的第一方向(图示X方向)与芯片安装进打印机的方向垂直。本实施例的触点端子是矩形,并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为一行,每个触点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在第一方向上,复位端子310和时钟端子35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电源端子320和数据端子28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在第二方向上,复位端子310和时钟端子35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电源端子320和数据端子34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外侧端子复位端子310和/或时钟端子350的面积大于与其相邻的中间端子的面积,从而增加了外侧端子与弹性触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条件,保证外侧端子与弹性触头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第二方向上,复位端子310或时钟端子35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电源端子320和数据端子34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在第一方向上,复位端子310与电源端子32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接地端子330和电源端子320之间的最小距离,时钟端子350与数据端子34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接地端子330和数据端子340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增大外侧端子与弹性触头的有效接触面积,保证接触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芯片3,位于每行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与外侧端子相邻的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进一步地,位于每行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分别大于与外侧端子相邻的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更进一步地,位于每行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的面积分别大于与外侧端子相邻的中间端子的面积。
另外,在第一方向上,外侧端子与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两个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因此增大了打印机弹性触头与墨盒芯片3的外侧端子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条件,大大降低打印机弹性触头和触点端子左右错位等对位不准的情况。墨盒芯片3中心线附近的触点由于错位风险较低,即使面积较小也不会对墨盒芯片3整体接触造成影响,从而在墨盒芯片3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墨盒芯片3的外侧端子较中间端子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4包括基板41、器件电路(图中未示出)和分布在基板41布置面上的九个触点端子组成的触点端子组,该布置面是当墨盒芯片4安装至墨盒上时暴露在外面的表面。墨盒芯片4的第二方向(图示Y方向)为芯片安装进打印机的方向,墨盒芯片4的第一方向(图示X方向)与芯片安装进打印机的方向垂直。本实施例的触点端子是矩形。每个外侧端子和中间端子的一部分被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外侧端子在第二方向上布置为两行,中间端子第一方向上排列为一行。
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4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44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数据端子480和电源端子43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450和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49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电源端子430、复位端子460、接地端子420、时钟端子470和数据端子480这几个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4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44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数据端子480和电源端子43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450和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49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电源端子430、复位端子460、接地端子420、时钟端子470和数据端子480这几个中间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可选地,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与其相邻的中间端子的面积,从而增加了触点端子与弹性触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条件,保证弹性触头与触点端子连接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向上,属于外侧端子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410与属于中间端子的电源端子43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电源端子430和复位端子460这两个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可以小于电源端子430、复位端子460、接地端子420、时钟端子470和数据端子480这几个中间端子彼此相邻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属于外侧端子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440与属于中间端子的数据端子48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数据端子480和时钟端子470这两个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可以小于电源端子430、复位端子460、接地端子420、时钟端子470和数据端子480这几个中间端子彼此相邻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第一方向上,属于外侧端子的第一传感器驱动端子450与属于中间端子的电源端子43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电源端子430和复位端子460这两个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可以小于电源端子430、复位端子460、接地端子420、时钟端子470和数据端子480这几个中间端子彼此相邻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属于外侧端子的第二传感器驱动端子490与属于中间端子的数据端子48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数据端子480和时钟端子470这两个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可以小于电源端子430、复位端子460、接地端子420、时钟端子470和数据端子480这几个中间端子彼此相邻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芯片4,设置在每行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墨盒芯片4相邻的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进一步地,外侧端子的面积分别大于与其相邻的中间端子的面积。因此增大了打印机弹性触头与外侧端子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条件,可大大降低打印机弹性触头和触点端子左右错位等对位不准的情况。墨盒芯片4中心线附近的触点由于错位风险较低,即使面积较小也不会对墨盒芯片4整体接触造成影响,从而在墨盒芯片4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墨盒芯片4的外侧端子较中间端子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5包括基板51、器件电路(图中未示出)和分布在基板51布置面上的五个触点端子组成的触点端子组,该布置面是当墨盒芯片5安装至墨盒上时暴露在外面的表面。墨盒芯片5的第二方向(图示Y方向)为芯片安装进打印机的方向,墨盒芯片5的第一方向(图示X方向)与芯片安装进打印机的方向垂直。本实施例的两个外侧端子是不规则形状。外侧端子与中间端子被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在第一方向上,所有中间端子排列为一行。
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5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55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电源端子520和时钟端子54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短路检测端子510和第二短路检测端子550这两个外侧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等于电源端子520和时钟端子540这两个中间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可选地,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至少一个中间端子的面积,从而增加了触点端子与弹性触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条件,保证弹性触头与触点端子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与其相邻的中间端子的面积,从而增加了触点端子与弹性触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条件,保证弹性触头与触点端子连接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向上,属于外侧端子的第一短路检测端子510与属于中间端子的电源端子52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电源端子520和数据端子两个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属于外侧端子的第二短路检测端子550与属于中间端子的时钟端子54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时钟端子540和数据端子530两个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芯片5,位于所有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相邻的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进一步地,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中间端子的面积,因此增大了打印机弹性触头与墨盒芯片5的外侧端子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条件,可大大降低打印机弹性触头和触点端子左右错位等对位不准的情况。墨盒芯片5中心线附近的触点由于错位风险较低,即使面积较小也不会对墨盒芯片5整体接触造成影响,从而在墨盒芯片5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墨盒芯片5的外侧端子较中间端子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墨盒,包括实施例一至四中的任一实施例中的墨盒芯片。该墨盒安装到打印机中以后,墨盒芯片上的外侧端子和中间端子能够与打印机的弹性触头保持良好的接触,从而实现墨盒与打印机之间的稳定的电连接,保证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触点端子的名称、数量及排布顺序仅做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触点端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至少一行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中间端子以及分别设置在每行所述中间端子的两端的外侧端子;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至少一个所述中间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每个所述外侧端子与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相邻的所述中间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触点端子包括两行所述中间端子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与相邻的外侧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中间端子与相邻的中间端子之间的最小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至少一个所述中间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相邻的所述中间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至少一个所述中间端子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侧端子的面积大于相邻的所述中间端子的面积。
9.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CN201520669011.9U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Active CN204914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9011.9U CN204914914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9011.9U CN204914914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4914U true CN204914914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4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9011.9U Active CN204914914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49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8886A (zh) * 2016-08-12 2018-02-23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芯片及墨盒
WO2019072010A1 (zh) * 2017-10-12 2019-04-18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芯片及墨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8886A (zh) * 2016-08-12 2018-02-23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芯片及墨盒
WO2019072010A1 (zh) * 2017-10-12 2019-04-18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芯片及墨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5290A (zh) 电路板的终端
CN103707648B (zh) 墨盒芯片、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103101317B (zh) 一种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及包含该芯片的墨盒
CN204914914U (zh) 一种墨盒及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
CN203004522U (zh) 一种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及包含该芯片的墨盒
JP2002198627A5 (zh)
JP2007196664A5 (zh)
RU2008130897A (ru) Контейнер с материалом для печатания и плата, устанавливаемая на контейнере с материалом для печатания
JP2008094109A5 (zh)
CN201856451U (zh) 墨盒
US9028031B2 (en) Peak energy reduction printhead system
CN203282859U (zh) 电路基板、存储芯片和成像盒
CN110816071A (zh) 墨盒芯片、打印墨盒以及喷墨打印机
CN106393986B (zh) 一种信息存储件和墨盒
CN203004521U (zh) 一种用于打印机上的墨盒芯片及包含该芯片的墨盒
JP421377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字カートリッジ
CN1874896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202016265U (zh) 一种芯片接触机构
CN107962873A (zh) 墨盒芯片、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210309580U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1874897A (zh) 互连电路
CN207711605U (zh) 墨盒芯片、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EP1022148A3 (en) Printer having media advance coordinated with primitive size
CN209454379U (zh) 芯片及墨盒
CN204659210U (zh) 一种信息存储件和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th Floor, Building 04, No. 63, Qianshan Mingzhu North Road,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after: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7th Floor, Building 04, No. 63, Qianshan Mingzhu North Road,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before: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