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75081U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75081U
CN204875081U CN201520563388.6U CN201520563388U CN204875081U CN 204875081 U CN204875081 U CN 204875081U CN 201520563388 U CN201520563388 U CN 201520563388U CN 204875081 U CN204875081 U CN 204875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uttle
sidewall
upstream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633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元就
野村悦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75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750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该缝纫机能够在缝制时使面线容易从梭架定位片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脱离,能够使线松紧度稳定,防止断线。内梭的梭架定位槽包括下游槽侧壁、上游槽侧壁和槽底壁。梭架定位构件的梭架定位片包括下游单侧壁和上游单侧壁。上游单侧壁和上游槽侧壁在俯视状态下不相互平行,上游单侧壁和上游槽侧壁二者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在其形成位置处与外梭的旋转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垂直旋梭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在针板的下侧具有梭子。梭子包括外梭(梭壳)和内梭(梭架)。外梭配合机针的上下运动而旋转,并且以内梭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内梭。内梭能够相对外梭独立地旋转,且在外周部分具有梭架定位槽。缝纫机在机座部中设有梭架定位构件。梭架定位构件突出有梭架定位片。梭架定位片卡合于梭架定位槽。梭架定位片的顶端突出到梭架定位槽内,制止内梭在外梭旋转时的从动旋转。在缝制时,外梭捕捉从贯穿布料的机针的针眼中穿过的面线。外梭引导捕捉到的面线。内梭将底线保持在梭架定位槽内。面线环绕在梭架定位槽内的底线的周围,交织于底线。缝纫机的挑线杆提起面线。面线从梭架定位片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穿过而脱离梭子。面线和底线在布料上形成针迹。梭架定位片制止在外梭旋转时从动旋转的内梭,因此成为与梭架定位槽抵接的状态。因此,面线从梭架定位片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穿过时,面线受到通过阻力。因此,针迹的线松紧度可能会变得难以稳定。梭架定位构件有时会在梭子旋转时根据梭子位置调整状态而发生挠曲。在梭架定位构件发生了挠曲时,梭架定位片可能自梭架定位槽跑出而越上内梭。在梭架定位片和内梭之间作用有使梭架定位构件的挠曲还原的作用力。因此,面线可能无法从梭架定位片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穿过,而导致断线。日本特许公开2001年246189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在梭架定位构件上具有相对梭架定位片独立地突起的止挡部。止挡部与内梭的抵接部抵接。抵接部设于比梭架定位槽靠外梭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止挡部与抵接部抵接而制止内梭。内梭被制止在能够确保梭架定位片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的位置上。面线能够容易自梭架定位片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钻过去。
在缝制时,在外梭引导其所捕捉到的面线时,面线有时会挂在止挡部和内梭的抵接部。在该情况下,缝纫机可能无法使线松紧度稳定并形成整齐的针迹或者可能会导致面线发生断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能够在缝制时使面线容易从梭架定位片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脱离,能够使线松紧度稳定,防止断线。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机座部;轴,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机座部的内部;外梭,其由上述轴支承,且伴随机针的上下运动与上述轴一体旋转;内梭,其由上述外梭支承,能够相对上述外梭独立地旋转,且该内梭在外周侧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槽状的梭架定位槽;以及梭架定位构件,其设于上述机座部,且突出有能与上述梭架定位槽卡合的梭架定位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梭架定位槽包括第一上游侧壁,该第一上游侧壁与形成上述梭架定位槽的底壁的槽底壁相连接,该槽底壁与上述轴的延伸方向正交,并且上述第一上游侧壁在上述外梭绕正方向旋转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形成上述梭架定位槽的一个侧壁;上述梭架定位片包括第二上游侧壁,该第二上游侧壁在上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上述第一上游侧壁相对,且形成上述梭架定位片的一个侧壁;上述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和上述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是在俯视状态下不相互平行的面。梭架定位槽的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和梭架定位片的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在俯视状态下不平行。此时,在俯视状态下,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相对于在第一上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外梭的旋转方向正交的面的倾斜角度不同于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相对于在第二上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外梭的旋转方向正交的面的倾斜角度。在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梭架定位片顶端面和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所成的角部与第一上游侧壁抵接。在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内梭的梭架定位槽形成部周围的表面和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所成的角部与第二上游侧壁抵接。在梭架定位构件发生了挠曲时,即使第一上游侧壁和第二上游侧壁二者中的一方的角部沿着另一方的表面发生位置偏移,也只是梭架定位槽和梭架定位片的抵接位置偏移,抵接面积不发生变化。因此,即使梭架定位构件发生挠曲,面线从梭架定位片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穿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作用于面线的张力也不会因梭架定位构件发生挠曲而发生变化。因此,缝纫机能够获得稳定的线松紧度,能够防止断线。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是在上述第一上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上述旋转方向正交的面;上述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是相对于在上述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的形成位置处与上述旋转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面。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是在第一上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外梭的旋转方向正交的面。因此,缝纫机能够利用现有的内梭的结构。即使在轴的延伸方向上调整梭子的位置,缝纫机也能保持角部和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的接触面积恒定。
在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随着朝向上述槽底壁侧去而向上述外梭的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倾斜。在梭架定位构件发生了挠曲时,梭架定位片不易越上内梭的表面。因此,即使梭架定位构件发生挠曲,面线从梭架定位片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穿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作用于面线的张力也不会因梭架定位构件发生挠曲而发生变化。因此,缝纫机能够获得稳定的线松紧度,能够防止断线。
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下游侧壁,其在上述外梭的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形成上述梭架定位槽的另一个侧壁;以及第二下游侧壁,其在上述外梭的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上述第一下游侧壁相对,且形成上述梭架定位片的另一个侧壁;上述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和上述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是在俯视状态下不相互平行的面。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和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在俯视状态下不平行。此时,在俯视状态下,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相对于在第一下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外梭的旋转方向正交的面的倾斜角度不同于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相对于在第二下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外梭的旋转方向正交的面的倾斜角度。在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梭架定位片顶端面和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所成的角部与第一下游侧壁抵接。在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内梭的梭架定位槽形成部周围的表面和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所成的角部与第二下游侧壁抵接。在梭架定位构件发生了挠曲时,即使第一下游侧壁和第二下游侧壁二者中的一方的角部沿着另一方的表面发生位置偏移,也只是梭架定位槽和梭架定位片的抵接位置偏移,抵接面积不发生变化。因此,即使梭架定位构件发生挠曲,面线从梭架定位片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穿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作用于面线的张力也不会因梭架定位构件发生挠曲而发生变化。因此,缝纫机能够获得稳定的线松紧度,能够防止断线。
在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是在上述第一下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上述旋转方向正交的面;上述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是相对于在上述第二下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上述旋转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面。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是在第一下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外梭的旋转方向正交的面。因此,缝纫机能够利用现有的内梭的结构。即使在轴的延伸方向上调整梭子的位置,缝纫机也能保持角部和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的接触面积恒定。
在技术方案6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随着朝向上述槽底壁侧去而向上述外梭的上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倾斜。在梭架定位构件发生了挠曲时,梭架定位片不易越上内梭的表面。因此,即使梭架定位构件发生挠曲,面线从梭架定位片顶端和梭架定位槽之间的间隙穿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作用于面线的张力也不会因梭架定位构件发生挠曲而发生变化。因此,缝纫机能够获得稳定的线松紧度,能够防止断线。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1的透视立体图。
图2是针板25剖面和旋梭61的左视图。
图3是旋梭61和梭架定位构件9的俯视图。
图4是放大了图3中的假想圆C内的部分所得到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的放大图。
图5是梭架定位构件9的立体图。
图6是缝制时的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的放大图。
图7是角部87与下游单侧壁91抵接后的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的放大图。
图8是梭架定位槽180和梭架定位片90的放大图。
图9是梭架定位槽180和梭架定位片190的放大图。
图10是梭架定位槽280和梭架定位片90的放大图。
图11是梭架定位槽380和梭架定位片390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使用图中箭头所示的上下、左右和前后。说明缝纫机1的概略结构。如图1所示,缝纫机1包括机座部2、支柱部3、机臂部4和顶端部5。机座部2沿左右方向延伸。在机座部2的内部设有下轴21、梭子机构6和送布机构等。支柱部3自机座部2的右端部向上方延伸。在支柱部3的内部设有同步带31和缝纫机马达32等。机臂部4自支柱部3的上侧向左方延伸,且与机座部2的上表面相对。在机臂部4的内部设有主轴41等。缝纫机马达32使主轴41绕着自左侧面观察呈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机臂部4在左侧具有顶端部5。在顶端部5的内部设有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5、挑线杆驱动机构50和针杆驱动机构10等。主轴41的右端与缝纫机马达32相连接。主轴41的左端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5相连接。缝纫机马达32使主轴41旋转,从而向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5和挑线杆驱动机构50传递旋转力。挑线杆驱动机构50具有挑线杆51。挑线杆51在缝制时上下运动而提起面线。挑线杆驱动机构50在左侧连接有针杆驱动机构10。针杆驱动机构10包括针杆11、针杆支承筒12、13和针杆抱箍14等。针杆支承筒12、13固定于缝纫机1的机架。针杆支承筒12、13支承针杆11的上部和下部,引导针杆11的上下运动。针杆抱箍14在针杆支承筒12和针杆支承筒13之间保持针杆11。针杆抱箍14借助挑线杆驱动机构50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5相连接。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5向针杆抱箍14传递主轴41的旋转力。针杆抱箍14与挑线杆51连动地使针杆11上下运动。针杆11的下端部自顶端部5的下侧露出,并向下方延伸。在针杆11的下端安装有机针15。下轴21沿左右方向延伸。在下轴21的右端设有带轮23。主轴41在与下轴21的带轮23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带轮42。带轮42和带轮23借助同步带31相连结。缝纫机马达32使主轴41旋转,且借助同步带31使下轴21绕着自左侧面观察呈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在下轴21的带轮23的左侧设有下轴齿轮22。送布机构与下轴21的下轴齿轮22的左侧相连接。送布机构是与针杆11的上下运动连动地输送布料19的公知的机构。梭子机构6包括旋梭61、梭轴62和梭架定位构件9。梭轴62沿左右方向延伸,与下轴21平行地配置。在梭轴62的右端设有梭轴齿轮63。梭轴齿轮63与下轴齿轮22啮合。梭轴62从动于下轴21,绕着自左侧面观察呈逆时针的方向旋转。旋梭61设于梭轴62的左端。旋梭61与梭轴62一同旋转。梭架定位构件9制止旋梭61的内梭8(参照图2)的旋转。梭芯套64收纳卷绕有底线的梭芯。梭芯套64安装于内梭8。在机座部2的上部设有针板25。梭子机构6位于针板25的下侧。针杆11位于针板25的上方。针板25开设有容针孔26。在针杆11下降时,机针15的下端穿过容针孔26而到达旋梭61。机针15保持面线。旋梭61与机针15协作而使面线和底线交织在一起。挑线杆51将交织于底线的面线提到针板25之上,从而在布料19(参照图2)上形成针迹。
参照图2~图5说明梭子机构6的旋梭61和梭架定位构件9的结构。如图2、图3所示,旋梭61位于针板25的下方。旋梭61为垂直旋梭。旋梭61的正面侧朝向缝纫机1的左方。旋梭61包括外梭7和内梭8。外梭7与梭轴62相连接,且与梭轴62一体旋转。外梭7的旋转与机针15的上下运动同步。机针15与主轴41(参照图1)的旋转同步地上下运动。在上下运动时,机针15的下端部沿着双点划线A穿过容针孔26。外梭7以梭轴62为中心绕旋转方向B旋转。旋转方向B是自缝纫机1的左侧面观察呈逆时针的方向,是外梭7的正方向的旋转方向。外梭7具有在旋梭61正面侧开口的有底的圆筒形状。外梭7在外周部分具有梭尖71。梭尖71沿着外梭7的周向延伸。梭尖71的顶端朝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在机针15向下方移动时,机针15的顶端穿过容针孔26而进入旋梭61内。如上所述,机针15的上下运动及外梭7的旋转与主轴41的旋转同步。在机针15向下方移动时,外梭7将梭尖71配置在不会与机针15的顶端发生干涉的位置。内梭8是嵌入外梭7内周的旋转体。内梭8和外梭7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内梭8呈在旋梭61正面侧开口的有底的圆筒形状。在内梭8的外周侧壁设有凸缘部85,凸缘部85沿周向设置一圈。在外梭7的内周侧壁设有槽部72,槽部72沿周向设置一圈。在将内梭8嵌入外梭7的内周时,旋梭61在外梭7和内梭8之间设有间隙。在缝制时,面线穿过外梭7和内梭8之间的间隙。凸缘部85卡合于外梭7的槽部72,从而防止内梭8脱落。在内梭8相对于外梭7旋转时,槽部72引导凸缘部85。因此,内梭8和外梭7同轴且相互独立地旋转。梭芯套64能够安装于内梭8内或自内梭8内拆下来。卷绕有底线的梭芯被收纳于梭芯套64。内梭8自筒底中央向正面侧突出有轴。内梭8内的轴以梭芯套64内的梭芯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梭芯。缝纫机1在缝制时自梭芯引出底线。
如图2~图4所示,内梭8在外周部分具有梭架定位槽80。梭架定位槽80沿内梭8的径向延伸。梭架定位槽80包括下游槽侧壁81、上游槽侧壁82和槽底壁83。下游槽侧壁81位于外梭7的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构成梭架定位槽80的一个侧壁。上游槽侧壁82位于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构成梭架定位槽80的另一个侧壁。槽底壁83具有与梭轴62(参照图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壁面。槽底壁83将下游槽侧壁81和上游槽侧壁82之间连接起来,构成梭架定位槽80的槽底。梭架定位槽80形成部周围的表面形成角部87和角部88。下游槽侧壁81和梭架定位槽80下游侧的缘部表面86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角部87。角部87倒角成曲面状。上游槽侧壁82和梭架定位槽80上游侧的缘部表面86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角部88。角部88倒角成曲面状。下游槽侧壁81具有底线通路84。底线通路84是由下游槽侧壁81的壁面向旋转方向B下游侧凹陷而形成的槽状的通路。底线通路84的靠缝纫机1右方侧的侧壁与槽底壁83连续。自梭芯引出的底线配置于底线通路84。底线通路84向旋梭61上方引导底线。在缝制时,面线交织于位于底线通路84中的底线。如上所述,挑线杆51将面线和底线经由容针孔26提到针板25之上,从而在布料19上形成针迹。
如图2~图5所示,梭架定位构件9包括基端部94和顶端部95。基端部94呈板状。顶端部95自基端部94向后方呈杆状延伸。基端部94固定于针板25(参照图1)或机座部2。顶端部95配置于旋梭61的正面侧上部,即缝纫机1的左方侧上部。如图5所示,梭架定位构件9在顶端部95具有梭架定位片90。梭架定位片90设于顶端部95的右侧面。梭架定位片90是自顶端部95的右侧面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梭架定位片90包括下游单侧壁91、上游单侧壁92和中侧壁93。下游单侧壁91位于外梭7的旋转方向B下游侧,构成梭架定位片90的后方侧壁。上游单侧壁92位于旋转方向B上游侧,构成梭架定位片90的前方侧壁。中侧壁93将下游单侧壁91和上游单侧壁92之间连接起来,构成梭架定位片90的右方侧壁。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和中侧壁93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角部97。角部97倒角成曲面状。梭架定位片90的上游单侧壁92和中侧壁93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角部98。角部98倒角成曲面状。
如图4所示,梭架定位片90插入到梭架定位槽80内。梭架定位槽80的下游槽侧壁81在旋转方向B下游侧与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相对。梭架定位槽80的上游槽侧壁82在旋转方向B上游侧与梭架定位片90的上游单侧壁92相对。梭架定位槽80的槽底壁83和梭架定位片90的中侧壁93在梭轴62的延伸方向即缝纫机1的左右方向上相对。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与梭架定位槽80的下游槽侧壁81的表面在俯视状态下不平行。此时,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相对于在下游单侧壁9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具有倾斜角度θ1。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随着朝向梭架定位槽80的槽底壁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倾斜。下游槽侧壁81的表面和在下游槽侧壁8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平行,相对于假想平面不倾斜。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和上游槽侧壁82的表面在俯视状态下不平行。此时,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相对于在上游单侧壁9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具有倾斜角度θ3。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随着朝向梭架定位槽80的槽底壁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倾斜。上游槽侧壁82的表面和在上游槽侧壁8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平行,相对于假想平面不倾斜。插入到梭架定位槽80中的梭架定位片90制止内梭8在外梭7旋转时的从动旋转。即,在外梭7绕正方向即旋转方向B旋转时,梭架定位片90的上游单侧壁92与梭架定位槽80的角部88抵接并制止内梭8的旋转。在外梭7绕旋转方向B的相反方向旋转时,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与梭架定位槽80的角部87抵接并制止内梭8的旋转。
说明缝制时的梭子机构6的动作。机针15从动于主轴41的旋转而上下运动。主轴41直接连结于缝纫机马达32而被驱动。梭轴62借助下轴21而与主轴41同步地被驱动。旋梭61的外梭7从动于梭轴62而进行旋转。如图6所示,当外梭7绕旋转方向B旋转时,内梭8欲从动于外梭7而绕旋转方向B旋转。梭架定位槽80的角部88与插入到梭架定位槽80内的梭架定位片90的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抵接。设有梭架定位片90的梭架定位构件9固定于针板25或机座部2。因此,内梭8被制止而无法从动于外梭7的旋转。机针15向下方移动时贯穿布料19,并穿过针板25的容针孔26进入旋梭61内(参照图2)。机针15的顶端部到达内梭8的梭架定位槽80的背面侧即右侧的孔89。机针15将面线带到梭架定位槽80的背面侧。在机针15向上方移动时,布料19与面线之间产生摩擦阻力。因此,面线不易向上方移动,松弛地残留于孔89的侧方而生成环。面线的环在梭架定位槽80的背面侧触及槽底壁83的壁面而相对于梭架定位槽80向背面侧扩展。外梭7旋转,外梭7的梭尖71在梭架定位槽80的背面侧捕捉面线的环。外梭7进一步旋转,梭尖71使面线的环沿着外梭7外周的引导槽移动。面线的环通过外梭7和内梭8之间的间隙以及旋梭61的正面侧。底线的端部配置于底线通路84内,例如配置于位置74。面线的环环绕底线的外周。
挑线杆51(参照图1)将面线提到针板25之上。面线的环中的通过了旋梭61正面侧的部分通过梭架定位槽80下游侧的缘部表面86的位置76。面线沿着路径66从梭架定位槽80的下游槽侧壁81和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之间穿过,进入到梭架定位槽80内。面线沿着路径66在梭架定位槽80内移动。面线从梭架定位片90的中侧壁93和槽底壁83的壁面之间的间隙穿过,到达上游槽侧壁82和槽底壁83之间的连接部位侧方的位置77。挑线杆51将移动到位置77后的面线自梭架定位槽80下方经由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之间向上方提起。底线在位置74待机。面线的环进一步缩小。面线的环中的通过了外梭7和内梭8之间的间隙的部分绕向旋梭61的正面侧。当面线的环的下端靠近梭架定位槽80的下端时,通过了外梭7和内梭8之间的间隙的部分通过梭架定位槽80上游侧的缘部表面86的位置78。面线的自旋梭61正面侧到达位置77的部分和从外梭7和内梭8之间的间隙穿过而到达位置78的部分之间被张紧。面线沿着路径67移动,来到梭架定位片90的上游单侧壁92和梭架定位槽80的上游槽侧壁82之间。在上游单侧壁92和上游槽侧壁82之间,梭架定位槽80的角部88处于抵接于梭架定位片90的上游单侧壁92的状态。即,在内梭8的水平截面中,角部88呈与上游单侧壁92点接触的状态。与上游单侧壁92和上游槽侧壁82面接触时相比,面线从上游单侧壁92和上游槽侧壁82之间通过时的通过阻力较小。因此,面线容易从角部88和上游单侧壁92之间通过。挑线杆51提起从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之间通过后的面线。面线交织并带起在位置74待机的底线,然后从容针孔26通过并向布料19引导底线。面线和底线在布料19上形成针迹。底线在针迹和梭芯套64之间张紧,位于底线通路84内的位置74。
缝纫机1有时因保养等而要在梭轴62的延伸方向上对旋梭61的位置进行微调。在该情况下,梭架定位槽80的槽底壁83和梭架定位片90的中侧壁9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梭架定位片90的上游单侧壁92和梭架定位槽80的上游槽侧壁82在旋转方向B上彼此相对的范围发生变化。但是,如上所述,在内梭8的水平截面中,角部88与上游单侧壁92点接触。即使角部88和上游单侧壁92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角部88与上游单侧壁92点接触的状态也不发生变化。即,即使角部88和上游单侧壁92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角部88和上游单侧壁92的抵接面积也不发生变化。因此,即使角部88和上游单侧壁92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在缝制时面线从角部88和上游单侧壁92之间通过时所受的通过阻力的大小也不发生变化。
在旋梭61旋转时,有时梭架定位构件9的顶端部95会发生挠曲。如上所述,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随着朝向梭架定位槽80的槽底壁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倾斜。在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了挠曲时,梭架定位片90不易自梭架定位槽80中跑出,因此不易越上内梭8的缘部表面86。
在缝制时,当送布机构输送布料19时,底线在布料19和梭芯套64之间张紧。在该情况下,内梭8有时欲朝旋转方向B的相反侧旋转。如图7所示,当外梭7向旋转方向B的相反侧旋转时,梭架定位槽80的角部87与插入到梭架定位槽80内的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抵接。如上所述,当挑线杆51提起面线时,面线从梭架定位槽80下游侧的缘部表面86的位置76通过。面线沿着路径66移动,来到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和梭架定位槽80的下游槽侧壁81之间。在内梭8欲向旋转方向B的相反侧旋转时,在下游单侧壁91和下游槽侧壁81之间,梭架定位槽80的角部87处于与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抵接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在内梭8的水平截面中,角部87呈与下游单侧壁91点接触的状态。与下游单侧壁91和下游槽侧壁81面接触时相比,面线从下游单侧壁91和下游槽侧壁81之间通过时的通过阻力较小。因此,面线容易从角部87和下游单侧壁91之间通过而移动到梭架定位槽80内。面线沿着路径66在梭架定位槽80内移动,并到达位置77。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梭架定位槽80的上游槽侧壁82的表面和梭架定位片90的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在俯视状态下不平行。上游单侧壁92的相对于在上游单侧壁9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的表面的倾斜角度θ3大于上游槽侧壁82的在上游槽侧壁8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在该情况下,梭架定位槽80的缘部表面86和上游槽侧壁82的表面所成的角部88与上游单侧壁92抵接。在梭架定位构件9挠曲时,即使角部98沿着上游槽侧壁82发生位置偏移,也只是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之间的抵接位置偏移,抵接面积不发生变化。即使角部88沿着上游单侧壁92发生位置偏移,也只是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之间的抵接位置偏移,抵接面积不发生变化。因此,即使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挠曲,面线从梭架定位片90和梭架定位槽80之间的间隙穿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作用于面线的张力也不会因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挠曲而发生变化。因此,缝纫机1能够获得稳定的线松紧度,能够防止断线。
上游槽侧壁82的表面是在上游槽侧壁8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面。因此,缝纫机1能够利用现有的内梭8的结构。即使在梭轴62的延伸方向上调整旋梭61的位置,缝纫机1也能保持角部88和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的接触面积恒定。
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随着朝向梭架定位槽80的槽底壁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倾斜。因此,在梭架定位构件9的顶端部95发生了挠曲时,梭架定位片90不易越上内梭8的表面。因此,即使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挠曲,面线从梭架定位片90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80之间的间隙穿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作用于面线的张力也不会因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挠曲而发生变化。因此,缝纫机1能够获得稳定的线松紧度,能够防止断线。
下游槽侧壁81的表面和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在俯视状态下不平行。例如,下游单侧壁91的相对于在下游单侧壁9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的表面的倾斜角度θ1大于下游槽侧壁81的在下游槽侧壁8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在该情况下,梭架定位槽80的缘部表面86和下游槽侧壁81的表面所成的角部87与下游单侧壁91抵接。在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了挠曲时,即使角部97沿着下游槽侧壁81的表面发生位置偏移,也只是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之间的抵接位置偏移,抵接面积不发生变化。即使角部87沿着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发生位置偏移,也只是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之间的抵接位置偏移,抵接面积不发生变化。因此,即使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挠曲,面线从梭架定位片90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80之间的间隙钻过时的通过阻力也是不发生变化的。作用于面线的张力也不会因梭架定位构件9挠曲而发生变化。因此,缝纫机1能够获得稳定的线松紧度,能够防止断线。当梭架定位构件9挠曲时,即使角部98沿着上游槽侧壁82位置偏离,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的抵接面积也不发生变化。即使角部88沿着上游单侧壁92位置偏离,梭架定位槽80和梭架定位片90的抵接面积也不发生变化。因此,即使梭架定位构件9挠曲,面线从梭架定位片90和梭架定位槽80之间的间隙穿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作用于面线的张力也不会因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挠曲而发生变化。因此,缝纫机1能够获得稳定的线松紧度,能够防止断线。
下游槽侧壁81的表面是在下游槽侧壁8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面。因此,缝纫机1能够利用现有的内梭8的结构。即使在梭轴62的延伸方向上调整旋梭61的位置,缝纫机1也能保持角部87和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的接触面积恒定。
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随着朝向梭架定位槽80的槽底壁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倾斜。因此,在梭架定位构件9的顶端部95发生了挠曲时,梭架定位片90不易越上内梭8的表面。因此,即使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挠曲,面线从梭架定位片90的顶端和梭架定位槽80之间的间隙穿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作用于面线的张力也不会因梭架定位构件9发生挠曲而发生变化。因此,缝纫机1能够获得稳定的线松紧度,能够防止断线。
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梭架定位片390的下游单侧壁391的表面相对于在下游单侧壁39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而上游单侧壁392的表面和在上游单侧壁39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平行。或者,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和在下游单侧壁9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平行,而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相对于在上游单侧壁9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
如图8所示,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的表面和上游单侧壁92的表面分别相对于在各自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具有倾斜角度θ1、θ3。梭架定位槽180的下游槽侧壁181的表面也可以相对于在下游槽侧壁18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以倾斜角度θ2倾斜。下游槽侧壁181的表面随着朝向梭架定位槽180的槽底壁1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倾斜。在该情况下,倾斜角度θ1可以大于倾斜角度θ2。梭架定位槽180的下游槽侧壁181侧的角部187相对于下游单侧壁91点接触。因此,即使角部187和下游单侧壁91之间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面线通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梭架定位槽180的上游槽侧壁182的表面也可以相对于在上游槽侧壁18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以倾斜角度θ4倾斜。上游槽侧壁182的表面随着朝向槽底壁1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倾斜。在该情况下,倾斜角度θ3可以大于倾斜角度θ4。梭架定位槽180的上游槽侧壁182侧的角部188相对于上游单侧壁92点接触。因此,即使角部188和上游单侧壁92之间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面线通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
如图9所示,梭架定位槽180的下游槽侧壁181的表面随着朝向梭架定位槽180的槽底壁1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倾斜。下游槽侧壁181的表面相对于在下游槽侧壁18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具有倾斜角度θ2。上游槽侧壁182的表面随着朝向槽底壁1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倾斜。上游槽侧壁182的表面相对于在上游槽侧壁18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具有倾斜角度θ4。在该情况下,梭架定位片190的下游单侧壁191的表面和上游单侧壁192的表面可以和在各自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平行。在该情况下,梭架定位片190的下游单侧壁191侧的角部197相对于下游槽侧壁181点接触。因此,即使角部197和下游槽侧壁181之间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面线通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梭架定位片190的上游单侧壁192侧的角部198相对于上游槽侧壁182点接触。因此,即使角部198和上游槽侧壁182之间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面线通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
如图10所示,梭架定位槽280的下游槽侧壁281的表面随着朝向梭架定位槽280的槽底壁283侧去而向的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倾斜。下游槽侧壁281的表面相对于在下游槽侧壁28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具有倾斜角度θ5。在该情况下,倾斜角度θ1可以小于倾斜角度θ5。在该情况下,梭架定位片90的下游单侧壁91侧的角部97相对于下游槽侧壁281点接触。因此,即使角部97和下游槽侧壁281之间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面线通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上游槽侧壁282的表面随着朝向槽底壁2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倾斜。上游槽侧壁282的表面相对于在上游槽侧壁28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具有倾斜角度θ6。在该情况下,倾斜角度θ3可以小于倾斜角度θ6。在该情况下,梭架定位片90的上游单侧壁92侧的角部98相对于上游槽侧壁282点接触。因此,即使角部98和上游槽侧壁282之间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面线通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
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梭架定位槽380的上游槽侧壁382的表面相对于在上游槽侧壁38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而梭架定位片390的上游单侧壁392的表面和在上游单侧壁39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平行。上游槽侧壁382的表面随着朝向梭架定位槽380的槽底壁3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倾斜。在该情况下,梭架定位片390的上游单侧壁392侧的角部398相对于上游槽侧壁382点接触。因此,即使角部398和上游槽侧壁382之间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面线通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也可以是,梭架定位槽380的下游槽侧壁381的表面和在下游槽侧壁38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平行,而梭架定位片390的下游单侧壁391的表面相对于在下游单侧壁39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下游单侧壁391的表面随着朝向槽底壁383侧去而向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倾斜。在该情况下,梭架定位槽380的下游槽侧壁381侧的角部387相对于下游单侧壁391点接触。因此,即使角部387和下游槽侧壁381之间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面线通过时的通过阻力也不发生变化。当下游槽侧壁381的表面相对于在下游槽侧壁38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时,下游单侧壁391的表面和在下游单侧壁391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平行即可。当上游槽侧壁382的表面和在上游槽侧壁38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平行时,上游单侧壁392的表面相对于在上游单侧壁392的形成位置处与旋转方向B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梭轴6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轴。上游槽侧壁82、182、282、38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上游侧壁。上游单侧壁92、192、39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上游侧壁。下游槽侧壁81、181、281、38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下游侧壁。下游单侧壁91、191、39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下游侧壁。

Claims (6)

1.一种缝纫机,其包括:
机座部(2);
轴(62),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机座部的内部;
外梭(7),其由上述轴支承,且伴随机针(15)的上下运动而与上述轴一体旋转;
内梭(8),其由上述外梭支承,能够相对上述外梭独立地旋转,且该内梭在外周侧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槽状的梭架定位槽(80、180、280、380);以及
梭架定位构件(9),其设于上述机座部,且突出有能与上述梭架定位槽卡合的梭架定位片(90、190、390);
该缝纫机(1)的特征在于,
上述梭架定位槽包括第一上游侧壁(82、182、282、382),该第一上游侧壁与形成上述梭架定位槽的底壁的槽底壁(83、183、283、383)相连接,该槽底壁与上述轴的延伸方向正交,并且上述第一上游侧壁在上述外梭绕正方向旋转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形成上述梭架定位槽的一个侧壁;
上述梭架定位片包括第二上游侧壁(92、192、392),该第二上游侧壁在上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上述第一上游侧壁相对,且形成上述梭架定位片的一个侧壁;
上述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和上述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是在俯视状态下不相互平行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上游侧壁的表面是在上述第一上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上述旋转方向正交的面;
上述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是相对于在上述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的形成位置处与上述旋转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上游侧壁的表面随着朝向上述槽底壁侧去而向上述外梭的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还包括:
第一下游侧壁(81、181、281、381),其在上述外梭的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形成上述梭架定位槽的另一个侧壁;以及
第二下游侧壁(91、191、391),其在上述外梭的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上述第一下游侧壁相对,且形成上述梭架定位片的另一个侧壁;
上述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和上述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是在俯视状态下不相互平行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下游侧壁的表面是在上述第一下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上述旋转方向正交的面;
上述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是相对于在上述第二下游侧壁的形成位置处与上述旋转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下游侧壁的表面随着朝向上述槽底壁侧去而向上述外梭的上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倾斜。
CN201520563388.6U 2014-07-31 2015-07-30 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50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7141A JP2016032603A (ja) 2014-07-31 2014-07-31 ミシン
JP2014-157141 2014-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75081U true CN204875081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19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6338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5081U (zh) 2014-07-31 2015-07-30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32603A (zh)
CN (1) CN2048750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1116A (zh) * 2017-06-14 2020-01-31 万斯达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底线供应装置及缝纫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1116A (zh) * 2017-06-14 2020-01-31 万斯达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底线供应装置及缝纫方法
CN110741116B (zh) * 2017-06-14 2022-04-22 万斯达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底线供应装置及缝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32603A (ja) 2016-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5743B2 (ja) 紡糸巻取機
CN204875081U (zh) 缝纫机
JP5398462B2 (ja) 糸搬送装置
JP2007107134A (ja) 横編機の糸案内装置
US8893631B2 (en) Multi-needle sewing machine
US10017890B2 (en) Sew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0046108A (ja) ミシンの水平釜
CN202830473U (zh) 缝纫机用梭子
CN101338495B (zh) 缝纫机的半旋转釜装置
JP2019052385A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筒状編地の反転装置、巻取装置および収納方法
JP2014051755A (ja) ベア糸給糸装置及びこのベア糸給糸装置を具備して成る丸編機
US977630A (en) Take-up for sewing-machines.
CN103820949B (zh) 缝纫机
JP2017080315A (ja) 糸切機構とミシン
KR20080068502A (ko) 자수 미싱의 실채기 구동 기구
KR100931265B1 (ko) 단위자수기의 자수용 리본사 공급부재
CN218491933U (zh) 一种针织坯布可调节张力送经装置
JP5271455B2 (ja) かがり縫いにおけるミシンの糸たるみ調整装置
US1581346A (en) Rotary take-up
CN210657477U (zh) 一种花样机
CN203007618U (zh) 平缝双针缝纫机的釜装置
US1105197A (en) Bobbin-holder for rotary-hook machines.
US308697A (en) polmateer
US10072367B2 (en) Sewing machine
JP5919672B2 (ja) 中空糸膜シート状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