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锅炉废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锅炉废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工业锅炉在工作时,通过烟囱排出废气,其废气含有大量粉尘和其他有害气体,特别是在燃烧不充分的时候,排出的滚滚黑烟为燃烧不充分的焦炭颗粒,这些含有大量粉尘、颗粒的气体若是直接排放在环境中的话,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更会引发人类各种呼吸疾病,现有使用的各种废气净化设备不仅结构复杂、造价高,而且不适合一些中小型企业的锅炉设备,同时不能将这些废气得到合理利用,浪费资源,并且不便于普及推广。
中国专利CN203155012U揭示了一种锅炉废气净化器,其包括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内设有废气流通室,废气流通室位于工作室内的端口端设有喷管,所述喷管通过金属水管和水泵连接,喷管通过水泵施加高压,在废气流通室位于工作室内的端口端形成水幕,液态水附在通过此处废气中的杂质和固态颗粒上,达到净化废气中杂质和固态颗粒的目的。然而其虽然揭示了一种净化锅炉废气的装置,但是其并不能充分利用锅炉中产生的焦炭固态颗粒,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工业锅炉废气净化器,包括底座、第一框体装置、第二框体装置、第一管道及过滤装置,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撑柱、支撑块、第一通孔、出水管道及第一阀门,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一固定块、支撑杆及第二通孔,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第一挡板及第二支撑柱,第一管道上设有进气管、第三阀门及第一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使得排放出去的空气不会污染环境,并且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还实现了锅炉废气的余热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锅炉废气净化器,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第一框体装置和第二框体装置,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和第二框体装置相邻,在第一框体装置内加注水或其他净化液,其结构特点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和第二框体装置通过第一管道相连,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进气管,在第一管道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一框体装置内部还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S型通道、设置于S型通道内的若干过滤板和设置于本体上方的出气管;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第一挡板,在第二框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三通孔,在第二框体的底端开设有第四通孔、在第四通孔的下方设置有进氧气管,在第二框体的底端还设置有点火装置,通过第一管道的进气管导入的工业锅炉废气以及通过第二框体装置燃烧产生的废气均经过第一管道而进入到第一框体装置内部,经过第一框体装置内部设置的水或其他净化液净化后,再通过过滤装置内的S型通道而从出气管内排出。
优选的,所述S型通道呈弯折状并通过S型通道而让本体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过滤板设有若干个且竖直布设在所述S型通道内,所述过滤板的上端与所述S型通道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设置有初效过滤层和中效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网形状及大小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腔相配,且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的,在出气管的顶端设置有第四阀门。
优选的,在第一框体装置内还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上端与出气管的上端相连通,其循环管的上端开口具体开设在出气管底端与第四阀门之间的出气管上,循环管的下端浸入第一框体装置内的水或其他净化液后与S型通道的底端相对。
优选的,在循环管的上端管口与第四阀门)之间的出气管上还设置有检测装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框体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以活动链接的方式扣合在第二框体上端的开口处,或者连接块以能取离的方式盖在第二框体上端的相应开口处。
优选的,第三通孔设置在第二框体顶端的左侧,第四通孔设置在第二框体底端的右侧、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在进氧气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内部的第一固定块、位于第一框体下方左右两侧的支撑杆;所述本体呈长方体,在本体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面与所述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位于第一框体底部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分别与第二固定块及第三固定块连接,通过第一固定块和支撑杆而将本体竖直设置在第一框体内。
进一步的,在第一框体的上部设置有加液口
优选的,在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多层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在第一框体的下端开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下方的支撑块、贯穿底座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出水管道及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出水管道均相通。
进一步的,在第二框体下方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与第二框体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端与底座相连。
优选的,所述进氧气管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进氧气管的上端对准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挡板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不接触,所述第一挡板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五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进气管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块呈梯形结构且其左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块也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开口和循环管的下端开口均正对第二固定块与第三固定块之间的缺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状,所述第二框体包括上端部及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呈长方体,所述下端部呈倒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业锅炉废气净化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工业锅炉产生的废气进行充分利用并进行净化,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资源利用率。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废气中的焦炭颗粒进行充分燃烧,然后再将燃烧后的废气与之前的废气一起进行净化,净化效果好,能够充分过滤掉其中的杂质及其他物质,使得排放出去的空气不会污染环境,并且其净化效率高,净化与焦炭燃烧互不影响,可以同时进行,从而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还实现了锅炉废气的余热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锅炉废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第一支撑柱;12-支撑块;13-第一通孔;14-出水管道;15-第一阀门;2-第一框体装置;21-第一框体;22-第一固定块;23-支撑杆;24-第二通孔;3-第二框体装置;31-第二框体;311-连接块;312-第三通孔;313-第四通孔;314-进氧气管;315-第二阀门;32-第一挡板;321-第五通孔;33-第二支撑柱;4-第一管道;41-第一过滤网;42-进气管;43-第三阀门;5-过滤装置;51-本体;52-S型通道;53-过滤板;54-第二固定块;55-第三固定块;56-出气管;57-循环管;58-第四阀门;61-点火装置;65-检测装置;70-加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业锅炉废气净化器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第一框体装置2、和与第一框体装置2相邻的第二框体装置3、连接第一框体装置2和第二框体装置3的第一管道4,以及位于第一框体装置2内部的过滤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座1上设有位于下方的第一支撑柱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下方的支撑块12、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1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3下方的出水管道14及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14上的第一阀门15。
所述第一支撑柱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底座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柱1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个第一支撑柱1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通孔13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通孔13贯穿所述底座1的上下表面。所述出水管道14呈圆柱体状且竖直放置,所述出水管道14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门15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14上,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道14的水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2包括第一框体2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21内部的第一固定块2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2下方的支撑杆23及位于第一框体21底部的第二通孔24。所述第一框体2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上端设置有加液口70,通过加液口70而向第一框体21内加注水或其他净化液,以便对工业锅炉产生的烟气进行过滤净化。所述第一固定块2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框体21的左右内侧,所述第一固定块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22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框体21的左右内侧,所述支撑杆23呈L型,所述支撑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通孔24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通孔2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3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通孔24与所述第一通孔13相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装置3包括第二框体3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31内部的第一挡板32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31下方的第二支撑柱33。所述第二框体31呈空心状,所述第二框体31包括上端部及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呈长方体,所述下端部呈倒梯形,所述第二框体31包括位于其上端的连接块311、第三通孔312、位于第二框体31下端的第四通孔313、及位于第四通孔313下方的进氧气管314及设置于所述进氧气管314上的第二阀门315。所述连接块311呈长方体,所述连接块311与所述第一框体31连接,在第二框体31的底部还设置有点火装置61,以便对进入到第二框体31内的焦炭进行点火,使其燃烧。
当焦炭在所述第二框体31内燃烧时,可以将连接块311拿掉,然后将水壶、锅炉、蒸汽发生装置或者其他可以加热的东西放在上面,使得第二框体31内焦炭的燃烧可以对其进行加热,所述第二框体31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三通孔312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三通孔312使得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通,所述第三通孔312位于第二框体31顶端的左侧。所述第四通孔313呈圆柱体状,所述第四通孔313位于第二框体31下部的右侧,使得所述第三通孔312与所述第四通孔313相互错开。所述进氧气管314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进氧气管314的上端对准第四通孔313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通。所述第二阀门315设置于所述进氧气管314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氧气管314中氧气的进入量。所述第一挡板32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挡板3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表面不接触。所述第一挡板32位于所述第三通孔312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四通孔313的左侧,所述第一挡板32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上端设有第五通孔321,所述第五通孔321呈长方体状,使得所述第一挡板32右侧的烟气可以通过第五通孔321进入到所述第一挡板32的左侧。所述第二支撑柱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框体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柱33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柱33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支撑柱3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3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过滤装置5的下方,所述第一管道4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框体31内焦炭燃烧产生的烟气可以通过第一管道4进入到第一框体21内部经过了装置5进行过滤。所述第一管道4上设有一进气管42、设置于所述进气管42上的第三阀门43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4内部的第一过滤网41。所述第一过滤网41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在第一过滤网41上设置有初效过滤层和中效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网4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管道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42与所述第一管道4的内部相通,工业锅炉产生的废气从所述进气管42进入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41位于所述进气管42的上方,所述第三阀门43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42中废气的进入量。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5包括本体51、设置于所述本体51上的S型通道52、位于所述S型通道52内的若干过滤板53、位于所述本体51下方的第二固定块5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54右侧的第三固定块55、位于所述本体51上方的出气管56、设置于所述出气管56上的循环管57及第四阀门58,在循环管57与第四阀门58之间的出气管56上设置有检测装置65,检测装置65用于检测净化后的气体是否达标。
所述本体5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在第一框体21内,所述第一固定块22的侧面与所述本体51的侧面固定连接,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杆2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块54及第三固定块55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本体51起到支撑作用。在本体51内设置有S型通道52,所述S型通道52呈弯折状并通过S型通道52使得所述本体5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过滤板53设有若干个且竖直分布在所述S型通道52内,所述过滤板53上设置有多层过滤网,所述过滤板53的上端与所述S型通道52的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废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二固定块54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块54的左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块54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55也呈梯形,所述第三固定块55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54与所述第三固定块55之间,所述第一管道4贯穿位于右侧的第一固定块22的上下表面及位于右侧的支撑杆23的左右表面,使得所述第一管道4喷出的气体可以进入到S型通道52中,从而使得过滤板53能对其进行净化过滤。所述出气管56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出气管56的下端对准所述S型通道52的上开口且与所述本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56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上方。所述循环管57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56的内部相通,所述循环管5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且穿过所述位于左侧的第一固定块22的上下表面及支撑杆23的左右表面延伸至所述S型通道52的正下方,使得循环管57中喷出的气体可以进入到所述S型通道52中经过过滤板53的过滤,所述第一框体21内部的水或者净化液的液面高于所述循环管57及第一管道4的开口,使得从所述循环管57及第一管道4喷出的气体可以经过水或者净化液的净化作用。
所述第四阀门58位于所述循环管57的上方,所述第四阀门58设置于所述出气管56上,当设置在循环管57与第四阀门58之间的出气管56上的检测装置65,检测至出所管56上端的待排放的净化后的气体已经达到了排放标准,即控制第四阀门58打开,从而排出净化后的气体。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业锅炉废气净化器使用时,首先将工业锅炉产生的废气经过进气管42接入使其进入到本实用新型当中。然后打开第三阀门43,使得废气进入到第一管道4中。其中大部分的废气经过第一过滤网41过滤后进入到第一管道4的左端且进入到第一框体21的内部,其中的焦炭等固体颗粒由于第一过滤网41的阻挡而无法进入到第一框体21的内部,且由于重力的作用进入到第二框体31内,经过第二框体31下端部的倾斜作用经过第一挡板32的下方滑落到第二框体31的底部,然后通过点火装置61点燃焦炭等固体颗粒使其燃烧,此时打开第二阀门315,使得氧气通过进氧气管314进入到第二框体31的内部,使得焦炭等固体颗粒充分燃烧,由于第一挡板32的设置且第一挡板32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使得焦炭等固体颗粒在第一挡板32右侧燃烧,使得其对第一挡板32左侧的影响不大,同时可以将连接块311拿开,将需要加热的物体放置其上,如水壶或蒸汽发生装置,对其进行加热,以实现其余热利用。然后焦炭等固体颗粒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第五通孔321进入到第一挡板32的左侧,然后通过第三通孔312进入到第一管道4中,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41进入到第一管道4的左侧,再进入到第一框体21的内部,然后从第一管道4的左端喷出,第一框体21内预先通过其进液口70而向框体内部加注了适量的水液,通过第一管道4下端口喷出的气体与第一框体21内的水或者净化液接触,对其进行净化,然后进入到S型通道52中,由于S型通道52的设置及其中过滤板53的过滤作用,使其可以对废气进行充分过滤净化,然后经过出气管56进入到第一框体21的上方,当设置出气管56上端的检测装置65,检测至出所管56上端的待排放的净化后的气体未达到排放标准,即控制第四阀门58关闭,此时气体经过循环管57再次进入到第一框体21的内部,再次经过水或者净化液及S型通道52及过滤板53的过滤净化对其进行净化处理,直至当设置出气管56上端的检测装置65,检测至出所管56上端的待排放的净化后的气体达到的排放标准,即控制第四阀门58打开,从而排出净化后的气体。
废气净化完毕后,可以打开第一阀门15,将第一框体21内的废水或者废液通过第二通孔24、第一通孔13及出水管道14排出。至此,本实用新型工业锅炉废气净化器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工业锅炉产生的废气进行充分利用及净化,从而节约资源且保护环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