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56011U -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56011U
CN204856011U CN201520550757.8U CN201520550757U CN204856011U CN 204856011 U CN204856011 U CN 204856011U CN 201520550757 U CN201520550757 U CN 201520550757U CN 204856011 U CN204856011 U CN 204856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liding seat
gear
turbine
tooth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507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507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56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56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5601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包括底座、相机调节装置及镜头调节装置,相机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动座、相机支架、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滑动座在底座上沿横向滑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相机支架在第一滑动座上沿纵向滑动;镜头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滑动座、第三驱动机构、转动座、第四驱动机构、旋转座及第五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二滑动座在底座上沿纵向滑动;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转动座在所述第二滑动座沿横向轴线转动;第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旋转座在转动座上沿竖向轴线旋转。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各种动作,进而在拍照过程中可进行各种技术调整。同时,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调节方便。

Description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相机,尤其涉及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技术相机是一种通过镜头及焦平面各种动作(例如偏离光轴、俯仰旋转、左右摆动及上下、左右移动等)进而作出各种技术调整,最终实现透视校正、微缩景观、景深控制等效果。
一般的,技术相机包括镜头调节装置和相机焦平面调节装置,相机的镜头安装于镜头调节装置上,相机本身则安装于焦平面调节装置上,通过镜头调节装置先实现镜头倾斜、摇摆等动作,通过焦平面调节装置实现焦平面的平移。然而,现有技术相机中的焦平面调节装置,由于结构及空间限制,其不能实现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移动,即便是能够移动,其上下左右移动的距离很小,不能适应大、中、小画幅等不同镜头,而且其结构极为复杂,成本高。此外,其调节困难,移动精度低。同样,对应的镜头调节装置,由于结构的限制,不能同时实现前后移动、上下摆动和水平转动等,如此,导致技术相机可调节的技术手段减少,不能适应不同画幅的镜头,难以真正有效实现沙姆定律的景深控制,及微缩景观、垂直透视校正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包括:
底座;
相机调节装置,所述相机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动座、相机支架、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座可沿横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座在所述底座上沿横向滑动;所述相机支架可沿竖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相机支架在所述第一滑动座上沿纵向滑动;
镜头调节装置,所述镜头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滑动座、第三驱动机构、转动座、第四驱动机构、旋转座及第五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动座可沿纵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第二滑动座在所述底座上沿纵向滑动;所述转动座可沿一横向轴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座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转动座在所述第二滑动座沿横向轴线转动;所述旋转座可沿一竖向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动座上,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旋转座在所述转动座上沿竖向轴线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及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齿条横向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齿轮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座内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轮及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齿条竖向设置于所述相机支架上,所述第二齿轮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座内且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齿轮旋转。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所述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配合的第一直线滑槽;
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上表面设有一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相机支架包括一竖向载板,所述竖向载板上固定安装有竖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滑动座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配合的第二直线滑槽;
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与所述第二直线滑槽相对的表面设有一沿竖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齿条、第三齿轮及第三调节旋钮305,所述第三齿条纵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齿轮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座内且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所述第三调节旋钮305与所述第三齿轮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三齿轮旋转;
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涡轮蜗杆组件及第四调节旋钮,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座和第二滑动座之间,所述第四调节旋钮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驱动所述转动座绕所述横向轴线旋转;
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涡轮蜗杆组件及第五调节旋钮,所述第二涡轮蜗杆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座和转动座之间,所述第五调节旋钮用以驱动所述第二涡轮蜗杆组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二涡轮蜗杆组件驱动所述旋转座绕所述竖向轴线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动座具有一凹弧形顶面,所述凹弧形顶面设有一弧形滑轨;
所述转动座具有与所述凹弧形顶面相适配的凸弧形底面,所述凸弧形底面设有与所述弧形滑轨配合的弧形滑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包括第一蜗杆及形成于所述弧形凹槽底部的涡轮齿,所述第一涡杆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座内且与所述涡轮齿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涡轮组件包括第二蜗杆及第二涡轮,所述第二蜗杆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旋转座内,所述第二涡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座的顶面,且所述第二涡轮位于所述旋转座内与所述第二蜗杆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旋转座的顶面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具有一枢转孔;
所述转动座的顶面形成有一转动配合在所述枢转孔内的圆台,所述圆台自所述枢转孔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涡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圆台周向固定,所述第二蜗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纳腔的两侧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涡轮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直线导轨,所述第二滑动座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直线导轨配合的第三直线滑槽。
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的上表面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中,相机调节装置,可以实现相机的上下左右移动,而镜头调节装置可以纵向滑动、上下倾斜、左右转动等,如此,结合相机调节装置和镜头调节装置的各种动作,可以实现在拍照过程中进行各种技术调整,例如实现沙姆定律的景深控制,通过移轴实现对透视变形校正,通过焦距调节实现微缩景观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上下左右移动的距离大,可以适用于大、中、小画幅等不同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机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机调节装置局部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机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机调节装置的滑动座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机镜头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机镜头调节装置局部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机镜头调节装置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机镜头调节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底座10;
镂空避让槽101;
第三直线导轨11;
第一直线导轨12;
相机调节装置20;
第一滑动座21;
第一直线滑槽211;
第二直线滑槽212;
第一通孔213;
第二通孔214;
相机支架22;
竖向载板221;
第二直线导轨2211;
第一驱动机构23;
第一齿条231;
第一齿轮232;
第一调节旋钮233;
第一轴套234;
第一挡边部2341;
第一轴235;
螺钉236、246;
第二驱动机构24;
第二齿条241;
第二齿轮242;
第二调节旋钮243;
第二轴套244;
第二挡边部2441;
第二轴245。
镜头调节装置30;
第二滑动座301;
第三直线滑槽3011;
凹弧形顶面3012;
弧形滑轨302;
第三齿条303;
第三齿轮304;
第三调节旋钮305;
第三轴套306;
第三挡边部3061;
紧固螺钉307;
转动座308;
凸弧形底面3081;
弧形滑槽3082;
圆台3083;
第一蜗杆309;
涡轮齿310;
第四调节旋钮312;
第四轴套313;
第四挡边部3131;
旋转座314;
容纳腔3141;
枢转孔3142;
第二蜗杆315;
第二涡轮316;
第五调节旋钮317;
第五轴套318;
第五挡边部3181;
镜头支架319;
盖板319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包括底座10、相机调节装置20及镜头调节装置30。
具体而言,底座10可以构造成板状结构形式。例如图1所示示例中,底座10的一端的宽度较宽,由于相机调节装置20需要横向移动,所以,较宽的一端便于安装相机调节装置20。
相机调节装置20包括第一滑动座21、相机支架22、第一驱动机构23及第二驱动机构24,第一滑动座21可沿横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3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座21在所述底座10上沿横向滑动。相机支架22可沿竖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座21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4用以驱动所述相机支架22在所述第一滑动座21上沿纵向滑动。
也就是说,第一滑动座21可以在底座10上沿横向左右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3为第一滑动座21提供驱动力,可以驱动第一滑动座21在底座10上横向左右滑动。而相机支架22,一方面,由于相机支架22是设置在滑动座上的,所以,相机支架22是可以随第一滑动座21横向左右滑动而移动;另一方面,相机支架22本身相对于第一滑动座21是可以沿竖向上下滑动的,也即是,相机支架22可以在第一滑动座21上上下滑动。如此,当相机固定在相机支架22上时,即可实现在横向上左右运动,在竖向上上下运动。
镜头调节装置30包括第二滑动座301、第三驱动机构、转动座308、第四驱动机构、旋转座314及第五驱动机构,第二滑动座301可沿纵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第二滑动座301在所述底座10上沿纵向滑动。转动座308可沿一横向轴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座301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转动座308在所述第二滑动座301沿横向轴线转动。旋转座314可沿一竖向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动座308上,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旋转座314在所述转动座308上沿竖向轴线旋转。
也就是说,第二滑动座301可以在底座10上沿纵向前后运动,第三驱动机构则可以为第二滑动座301提供驱动力,以驱动第二滑动座301在底座10上沿纵向前后运动。而转动座308,一方面,由于转动座308是设置在第二滑动座301上的,所以,转动座308可以随第二滑动座301的纵向滑动而在纵向上移动的。另一方面,转动座308本身相对于第二滑动座301可以沿横向轴线转动一定角度,也就是可以上下摆动。对应的,第四驱动机构则可以为转动座308提供驱动力,以驱动转动座308在第二滑动座301上沿横向轴线转动。对于旋转座314,一方面,由于旋转座314是设置在转动座308上的,转动座308又是设置在滑动座上的,而滑动座可以沿纵向滑动,所以,旋转座314可以与转动座308一同随滑动座在纵向上运动。另一方面,旋转座314可以在转动座308上沿竖向轴线转动,也即是可以水平旋转。对应的,第五驱动机构则可以为旋转座314提供驱动,以驱动旋转座314在转动座308上沿竖向轴线旋转。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需要将相机镜头通过对应的固定圈固定旋转座314上,将相机固定在相机支架22上即可,通过转动第一驱动机构23即可驱动第一滑动座21、相机支架22、相机整体向左或向右移动。而通过转动第二驱动机构24即可驱动相机支架22、相机整体向上或向下移动。如此,实现了相机的上下左右移动。
同时,通过转动第三驱动机构即可驱动第二滑动座301、转动座308、旋转座314及相机镜头整体前后移动。通过第四驱动机构即可驱动转动座308、旋转座314及相机镜头整体上下摆动。而通过第五驱动机构即可驱动旋转座314及相机镜头整体水平旋转,如此,实现了相机镜头纵向滑动、上下倾斜、水平转动等。
对应的,通过相机上下移动,可以调节焦平面的与镜头的中心不再同一轴线上。而通过相机镜头的纵向滑动,可以调节焦距,通过相机镜头上下倾斜(即俯仰),可以调节镜头的视角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中,相机调节装置20,可以实现相机的上下左右移动,而镜头调节装置30可以纵向滑动、上下倾斜、左右转动等,如此,结合相机调节装置20和镜头调节装置30的各种动作,可以实现在拍照过程中进行各种技术调整,例如实现沙姆定律的景深控制,通过移轴实现对透视变形校正,通过焦距调节实现微缩景观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上下左右移动的距离大,可以适用于大、中、小画幅等不同镜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3包括第一齿条231、第一齿轮232及第一调节旋钮233,所述第一齿条231横向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齿轮232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座21内且与所述第一齿条231啮合,所述第一调节旋钮233与所述第一齿轮232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齿轮232旋转。
当对第一调节旋钮233施加旋转作用力时,第一调节旋转可以带动第一齿轮232旋转,由于第一齿轮232与第一齿条231啮合,而第一齿条231又是固定在底座10上的,底座10是不动的,所以第一齿轮232则在第一齿条231上滚动,如此,第一齿条231即可带动整个第一滑动座21在底座10上滑动。第一滑动座21进一步带动相机支架22一同在底座10上沿横向左右运动。
第二驱动机构24包括第二齿条241、第二齿轮242及第二调节旋钮243,所述第二齿条241竖向设置于所述相机支架22上,所述第二齿轮242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座21内且与所述第二齿条241啮合,所述第二调节旋钮243与所述第二齿轮242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齿轮242旋转。
当对第二调节旋钮243施加旋转作用力时,第二调节旋转可以带动第二齿轮242旋转,第二齿轮242与第二齿条241啮合,由于第二齿条241是设置在相机支架22上的,而相机支架22又是可以相对底座10竖向滑动的,所以,第二齿轮242旋转则可以驱动第二齿条241竖向上下运动,第二齿条241进一步带动相机支架22一同在第一滑动座21上沿竖向上下运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齿轮和齿条的驱动方式,便于移动距离的控制,提高移动距离的精度,同时,可以简化结构,确保性能稳定可靠。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0的所述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12,所述第一滑动座21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2配合的第一直线滑槽211。
也就是说,第一滑动座21与底座10之间是通过第一直线导轨12和第一直线滑槽211滑动配合,进而实现第一滑动座21可以在底座10上沿横向左右运动的。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直线导轨12和第一直线滑槽211的配合可以使得第一滑动座21横向运动更加可靠稳定。
对应的,第一直线导轨12的上表面设有一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齿条23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例如图1所示示例中,第一凹槽为矩形槽,第一齿条231刚好位于第一凹槽内,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紧固螺钉与第一导轨固定锁紧。
如此,第一齿条231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可以与第一直线导轨12形成类似镶嵌结构,可以简化整体结构,缩小体积,同时,也确保第一齿条231与第一直线导轨12之间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提高该相机调节装置20整体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座21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直线滑槽211相通的第一安装腔,第一齿轮232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调节旋钮233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座21的一侧面。如此,通过在第一滑动座21内设置第一安装腔,再将第一齿轮232隐藏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内,可以方便于第一齿轮232的安装固定,也使得第一齿轮232与第一齿条231的配合更加紧密可靠。同时,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为了便于第一齿轮232与第一滑动座21之间的配装,第一滑动座21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通的第一通孔213,所述第一通孔213内设有第一轴套234,所述第一轴套234的外周缘上形成有第一挡边部2341,第一挡边部2341通过螺钉236固定在第一滑动座21的侧面。
对应的,第一齿轮232形成于一第一轴235上,第一轴235的一端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腔的一侧壁,第一轴235的另一端可转动设置于第一轴套234内且与第一调节旋钮233连接。
在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一齿轮232及第一轴235装入第一安装腔内,再将第一轴套234套接至第一轴235上,并装入至第一通孔213内,最后通过螺钉236将第一轴套234的第一挡边部2341固定在第一滑动座21的侧面即可。如此,其安装拆卸方便,同时,可保证结构的牢固可靠。
在本实用信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相机支架22包括一竖向载板221,所述竖向载板221上固定安装有竖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2211,所述第一滑动座21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211配合的第二直线滑槽212。
也就是说,竖向载板221与第一滑动座21之间是通过第二直线导轨2211与第二直线滑槽212的滑动配合进而实现竖向载板221在第一滑动座21上沿竖向上下运动。如此,通过第二直线导轨2211和第二直线滑槽212的配合可以使得竖向载板221竖向运动更加可靠稳定。
对应的,第二直线导轨2211上与所述第二直线滑槽212相对的表面设有一沿竖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齿条24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例如图1所示示例中,第二凹槽为矩形槽,第二齿条241刚好竖向设置于第二凹槽内,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紧固螺钉与第二导轨固定锁紧。
本实施例中,第二齿条241安装在第二凹槽内可以与第二直线导轨2211形成类似镶嵌结构,可以简化整体结构,缩小体积,同时,也确保第二齿条241与第二直线导轨2211之间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提高该相机调节装置20整体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直线导轨12、第二直线导轨2211为燕尾导轨,所述第一直线滑槽211、第二直线滑槽212为燕尾槽。如此,通过燕尾槽与燕尾导轨的配合可以使得滑动配合更加可靠,结构更加简单,滑动更加可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座21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直线滑槽212相通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齿轮242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调节旋钮243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座21的一侧面。如此,通过在第一滑动座21内设置第二安装腔,再将第二齿轮242隐藏安装于第二安装腔内,可以方便第二齿轮242与第一滑动座21之间的安装固定,同时,也方便第二齿轮242与第二齿条241配合更加紧密可靠。此外,还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二齿轮242与第一滑动座21之间的配装,第一滑动座21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通的第二通孔214,所述第二通孔214内设有第二轴套244,所述第二轴套244的外周缘上形成有第二挡边部2441,第二挡边部2441通过螺钉246固定在第一滑动座21的侧面。
对应的,第二齿轮242形成于一第二轴245上,第二轴245的一端可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腔的一侧壁,第二轴245的另一端可转动设置于第二轴套244内且与第二调节旋钮243连接。
在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二齿轮242及第二轴245装入第二安装腔内,再将第二轴套244套接至第二轴245上,并装入至第二通孔214内,最后通过螺钉246将第二轴套244的第二挡边部2441固定在第一滑动座21的侧面即可。如此,其安装拆卸方便,同时,可保证结构的牢固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底座10的所述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镂空避让槽101,竖向载板221、第二直线导轨2211及第二齿条241竖向活动穿设于所述镂空避让槽101内。如此,可以使得在不增大体积的前提下,可以使得第二直线导轨2211、第二齿条241能够延伸的更长,以实现更大的竖向移动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32、第二齿轮242为斜齿轮,所述第一齿条231及第二齿条241为斜齿条。
采用斜齿轮与斜齿条配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移动距离控制更加精确,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调节第一调节旋钮233和第二调节旋钮243更加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齿条303、第三齿轮304及第三调节旋钮305,所述第三齿条303纵向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三齿轮304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座301内且与所述第三齿条303啮合,所述第三调节旋钮305与所述第三齿轮304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三齿轮304旋转。
当对第三调节旋钮305施加旋转作用力时,第三调节旋转可以带动第三齿轮304旋转,由于第三齿轮304与第三齿条303啮合,而第三齿条303又是固定在底座10上的,底座10是不动的,所以第三齿轮304则在第三齿条303上滚动,如此,第三齿条303即可带动整个第二滑动座301在底座10上沿纵向前后滑动。
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涡轮蜗杆组件及第四调节旋钮312,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座308和第二滑动座301之间,所述第四调节旋钮312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驱动所述转动座308绕所述横向轴线旋转。
当对第四调节旋钮312施加旋转作用力时,第四调节旋钮312可以带动第一涡轮蜗杆组件旋转,第一涡轮蜗杆组件进一步带动的转动座308在第二滑动座301上沿横向轴线转动。
第五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涡轮316蜗杆组件及第五调节旋钮317,所述第二涡轮316蜗杆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座314和转动座308之间,所述第五调节旋钮317用以驱动所述第二涡轮316蜗杆组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二涡轮316蜗杆组件驱动所述旋转座314绕所述竖向轴线旋转。
当对第五调节旋转施加旋转作用力时,第五调节旋钮317可以带动第二涡轮316蜗杆组件旋转,第二涡轮316蜗杆组件再进一步带动旋转座314在转动座308上沿竖向轴线旋转。
本实施例中,通过齿轮齿条及蜗轮蜗杆的配合方式实现镜头的纵向滑动、上下倾斜、左右转动等动作,便于移动及转动距离的控制,提高调节精度,同时,可以简化结构,确保性能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座301具有一凹弧形顶面3012,所述凹弧形顶面3012设有一弧形滑轨302。对应的,转动座308具有与所述凹弧形顶面3012相适配的凸弧形底面3081,所述凸弧形底面3081设有与所述弧形滑轨302配合的弧形滑槽3082。
如此,转动座308即可以弧形导轨作为弧形路劲,在弧形导轨上滑动。也就是说,转动座308与第二滑动座301之间是通过弧形滑轨302和弧形凹槽配合实现转动座308在第二滑动座301上绕横向轴线转动的。
本实施例中,采用弧形滑轨302和弧形凹槽的配合方式,一方面,可以确保可转动座308能够顺利地在第二滑动座301上沿横向轴线转动,而且运动平稳可靠。另一方面,可以简化转动座308与第二滑动座301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涡轮蜗杆组件包括第一蜗杆309及形成于所述弧形凹槽底部的涡轮齿310,所述第一涡杆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座301内且与所述涡轮齿310相啮合。
也就是说,通过在转动座308底部弧形凹槽底部设置涡轮齿310,在第二滑动座301内装设第一涡杆与转动座308内的涡轮齿310进行配合,如此,在第四调节旋钮312驱动第一蜗杆309旋转时,由于第一蜗杆309与转动座308上的涡轮齿310是啮合的,且转动座308是可以相对于第二滑动座301转动的,所以第一蜗杆309旋转时,利用第一蜗杆309与涡轮齿310的作用即可迫使转动座308在第二滑动座301上沿横向轴线转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涡杆与转动座308内的涡轮齿310配合的方式,可以实现转动座308的转动驱动,同时,其结构简单,配合紧密可靠,通过第四调节旋钮312旋转即可驱动,调节方便,转动精度高。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座301内设有第三安装腔,第二滑动座301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安装腔相通的第三通孔。
第三齿轮304形成于一连接轴上,连接轴的一端自第二滑动座301一个侧面的第三通孔穿入第三安装腔且与第三安装腔的一个侧壁转动连接,第三齿轮304位于第三安装腔内,连接轴的另一端套设一第三轴套306,第三轴套306穿设于所述一个侧面的第三通孔内,且第三轴套306的外圆周面上凸出形成有第三挡边部3061,第三挡边部3061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第二滑动座301的一个侧面。
而第一蜗杆309的一端自第二滑动座301另一个侧面的第三通孔穿入第三安装腔且与第三安装腔的另一个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套设一第四轴套313,第四轴套313穿设于第二滑动座301另一个侧面的第三通孔内,且第四轴套313的外圆周面上凸出形成有第四挡边部3131,第四挡边部3131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第二滑动座301另一个侧面。
如此,可以方便于第一蜗杆309及齿轮与第二滑动座301的装配,同时,在简化结构的基础上,确保第一蜗杆309及齿轮与第二滑动座301装配牢固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涡轮316组件包括第二蜗杆315及第二涡轮316,所述第二蜗杆315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旋转座314内,所述第二涡轮316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座308的顶面,且所述第二涡轮316位于所述旋转座314内与所述第二蜗杆315相啮合。
如此,由于第二涡轮316是固定在转动座308上的,而第二蜗杆315是设置在旋转座314内的,而旋转座314又是可以转动座308上可沿竖向轴线旋转的,所以,当对第五调节旋钮317施加旋转作用力时,第二蜗杆315顺着第二涡轮316的轮面运动,进而带动整个旋转座314绕第二涡轮316的中心轴线转动,该中心轴线即是所述的竖向轴线。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蜗杆315和第二涡轮316配合的方式实现旋转座314在转动座308上沿竖向轴线转动,其结构简单牢固,配合精密可靠,通过第五调节旋钮317旋转即可驱动,调节方便,转动的精度高。
更为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座314的顶面具有一容纳腔3141,所述容纳腔3141的底部具有一枢转孔3142。
转动座308的顶面形成有一转动配合在所述枢转孔3142内的圆台3083,所述圆台3083自所述枢转孔3142延伸至所述容纳腔3141内;所述第二涡轮316位于所述容纳腔3141内且与所述圆台3083周向固定,所述第二蜗杆315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纳腔3141的两侧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涡轮的一侧。
也就是说,旋转座314通过容纳腔3141底部的枢转孔3142与转动座308顶面上的圆台3083配合实现在转动座308上沿竖向轴线转动的。同时,第二蜗杆315与第二涡轮316位于旋转座314内部的。如此,可以使得旋转座314与转动座308之间装配更加方便,而且可简化整体结构,还能使得第二蜗杆315与第二涡轮316配合更加精密可靠。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旋转座314的一个侧面设有一与所述容纳腔3141相通的第四通孔,第二蜗杆315的一端自该第四通孔伸入至容纳腔3141内且与容纳强的一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套设一第五轴套318,第五轴套318穿设于该第四通孔内,且第五轴套318的外圆周上凸出形成有第五挡边部3181,第五挡边部318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旋转座314的侧面上。如此,可以方便于第二蜗杆315的装配,同时,在简化结构的基础上,确保第二蜗杆315与旋转座314之间装配牢固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镜头支架319,镜头支架319具有一盖板3191,所述盖板3191通过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旋转座314上且盖合于所述容纳腔3141。
如此,一方面,在装配过程中,在旋转座314底部的枢转孔3142套设在转动作顶面的圆台3083上之后,即可将第二涡轮316从旋转座314顶部放入容纳腔3141内,并与圆台3083周向固定安装,且和第二蜗杆315啮合,最后,将镜头支架319上的盖板3191通过螺钉等固定安装在安装腔上方即可,也就是说,可以方便于第二涡轮316的安装。另一方方面,镜头支架319可以方便于将相机镜头与旋转座314相对固定,也即是便于相机镜头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0的上表面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直线导轨11,所述第二滑动座301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直线导轨11配合的第三直线滑槽3011。
也就是说,第二滑动座301与底座10之间是通过第三直线导轨11和第三直线滑槽3011滑动配合,进而实现第二滑动座301可以在底座10上沿纵向前后运动的。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直线导轨11和第三直线滑槽3011的配合可以使得第二滑动座301纵向运动更加可靠稳定
对应的,第三直线导轨11的上表面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齿条303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例如图1示例中,第三凹槽为矩形槽,第三齿条303刚好位于第三凹槽内,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紧固螺钉307与第三直线导轨11固定锁紧。
本实施例,第三齿条303安装在第三凹槽内可以与第三直线导轨11形成类似镶嵌结构,可以简化整体结构,缩小体积,同时,也确保第三齿条303与第三直线导轨11之间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提高该镜头调节装置30整体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滑轨302及第三直线滑轨为燕尾滑轨,弧形滑槽3082及第三直线滑槽3011为燕尾槽。如此,通过燕尾槽与燕尾滑轨的配合可以使得滑动配合更加可靠,结构更加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三齿轮304为斜齿轮,第三齿条303为斜齿条。
采用斜齿轮与斜齿条配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移动距离控制更加精确,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调节第五调节旋钮317更加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中,相机调节装置20,可以实现相机的上下左右移动,而镜头调节装置30可以纵向滑动、上下倾斜、左右转动等,如此,结合相机调节装置20和镜头调节装置30的各种动作,可以实现在拍照过程中进行各种技术调整,例如实现沙姆定律的景深控制,通过移轴实现对透视变形校正,通过焦距调节实现微缩景观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上下左右移动的距离大,可以适用于大、中、小画幅等不同镜头。而且,通过涡轮蜗杆,齿轮齿条的驱动方式,便于移动、转动的控制,提高移动、转动距离的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相机调节装置,所述相机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动座、相机支架、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座可沿横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座在所述底座上沿横向滑动;所述相机支架可沿竖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相机支架在所述第一滑动座上沿纵向滑动;
镜头调节装置,所述镜头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滑动座、第三驱动机构、转动座、第四驱动机构、旋转座及第五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动座可沿纵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第二滑动座在所述底座上沿纵向滑动;所述转动座可沿一横向轴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座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转动座在所述第二滑动座沿横向轴线转动;所述旋转座可沿一竖向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动座上,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旋转座在所述转动座上沿竖向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及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齿条横向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齿轮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座内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轮及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齿条竖向设置于所述相机支架上,所述第二齿轮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座内且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齿轮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所述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配合的第一直线滑槽;
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上表面设有一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支架包括一竖向载板,所述竖向载板上固定安装有竖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滑动座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配合的第二直线滑槽;
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与所述第二直线滑槽相对的表面设有一沿竖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齿条、第三齿轮及第三调节旋钮305,所述第三齿条纵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齿轮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座内且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所述第三调节旋钮305与所述第三齿轮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三齿轮旋转;
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涡轮蜗杆组件及第四调节旋钮,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座和第二滑动座之间,所述第四调节旋钮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驱动所述转动座绕所述横向轴线旋转;
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涡轮蜗杆组件及第五调节旋钮,所述第二涡轮蜗杆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座和转动座之间,所述第五调节旋钮用以驱动所述第二涡轮蜗杆组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二涡轮蜗杆组件驱动所述旋转座绕所述竖向轴线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座具有一凹弧形顶面,所述凹弧形顶面设有一弧形滑轨;
所述转动座具有与所述凹弧形顶面相适配的凸弧形底面,所述凸弧形底面设有与所述弧形滑轨配合的弧形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轮蜗杆组件包括第一蜗杆及形成于所述弧形凹槽底部的涡轮齿,所述第一涡杆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座内且与所述涡轮齿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涡轮组件包括第二蜗杆及第二涡轮,所述第二蜗杆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旋转座内,所述第二涡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座的顶面,且所述第二涡轮位于所述旋转座内与所述第二蜗杆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的顶面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具有一枢转孔;
所述转动座的顶面形成有一转动配合在所述枢转孔内的圆台,所述圆台自所述枢转孔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涡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圆台周向固定,所述第二蜗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纳腔的两侧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涡轮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直线导轨,所述第二滑动座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直线导轨配合的第三直线滑槽;
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的上表面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CN201520550757.8U 2015-07-27 2015-07-27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56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0757.8U CN204856011U (zh) 2015-07-27 2015-07-27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0757.8U CN204856011U (zh) 2015-07-27 2015-07-27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56011U true CN204856011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4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50757.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56011U (zh) 2015-07-27 2015-07-27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5601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404A (zh) * 2015-07-27 2015-10-21 张春天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CN106287131A (zh) * 2016-09-18 2017-01-04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调整车载工业相机拍摄垂直度的装置
CN107559553A (zh) * 2017-03-08 2018-01-09 石狮市川朗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调试方便的桥梁监控设备
CN107559557A (zh) * 2017-03-08 2018-01-09 叶丛杰 一种方便调试的桥梁监控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404A (zh) * 2015-07-27 2015-10-21 张春天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CN104991404B (zh) * 2015-07-27 2018-01-19 张春天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CN106287131A (zh) * 2016-09-18 2017-01-04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调整车载工业相机拍摄垂直度的装置
CN107559553A (zh) * 2017-03-08 2018-01-09 石狮市川朗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调试方便的桥梁监控设备
CN107559557A (zh) * 2017-03-08 2018-01-09 叶丛杰 一种方便调试的桥梁监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1404A (zh)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CN204807891U (zh) 相机镜头俯仰旋转调节装置
CN204856011U (zh)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CN204852808U (zh) 焦平面可上下左右移动的调节装置
US9976694B2 (en) Two-axis mounting base
US7457131B2 (en) Flat display driving apparatus
US6583773B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drive mechanism for vehicle
CN102207381B (zh) 赤道经纬仪复合托架
CN105114408A (zh) 弧形拼接结构
CN207850379U (zh) 一种垂准仪激光标靶微调器
JP4422627B2 (ja) 遠隔走行撮影カメラ装置
CN201368297Y (zh) 高精度电控位移平台
CN105655712A (zh) 天线调节装置
JP2011039159A (ja) 赤道儀架台
CN216202063U (zh) 一种基于市政工程用的户外激光测距装置
CN111584997B (zh) 一种导航雷达天线多角度转动支架
CN204489868U (zh) 无人驾驶轨道车
CN201438239U (zh) 天文望远镜倾角架的改良结构
CN204380282U (zh) 多功能动感平台
CN209503515U (zh) 一种全自动八轴自动调整平台装置
CN208932875U (zh) 调整机构
CN115061530B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3d摇杆
CN208428329U (zh) 一种计算机电路板制造用切角装置
CN219277390U (zh) 一种车载旋转屏幕结构
CN221054632U (zh) 一种3d相机的标定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