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1224U -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21224U CN204821224U CN201520430029.3U CN201520430029U CN204821224U CN 204821224 U CN204821224 U CN 204821224U CN 201520430029 U CN201520430029 U CN 201520430029U CN 204821224 U CN204821224 U CN 2048212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rail
- ratchet
- handrail body
- rear seat
- automobile r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包括:扶手本体,其下边沿设置有用于控制扶手本体开启和关闭的按钮;扶手容置腔体,设置有与按钮相对应的脱离结构;扶手旋转组件,与扶手本体连接,设置于扶手容置腔体的上方,包括一旋转轴及一棘轮,棘轮套设在旋转轴上,与座椅靠背固定连接,还包括棘爪,与扶手本体固定连接;棘轮的一侧与旋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棘爪与扶手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导杆,导杆连接扶手本体的下端面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从下往上的开启机构使用更为顺手,且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调节到自己满意的档位;与传统结构比较更为可靠,可承受较大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尤其涉及一种位于汽车后排相邻座椅中间的扶手机构,属于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是指有自身装备的动力装置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
多座椅由两个或多个并排在一行布置的相邻座椅组成。在汽车客车上可以看到这种座椅,在其它交通工具中和众多人聚集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为了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在车辆的后排座椅中间处,典型的这类座椅包括具有限定单个的座位空间和为前臂提供支撑功能的扶手。
该扶手通过绕座椅靠背中的固定轴旋转,从收纳位置展开到伸展位置供乘客使用。当该扶手收起时,一般都和后排座椅合成一体,形成平齐的平面,避免占用空间及影响乘坐。展开位置是固定的,一般到乘客的肘部高度水平,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乘客的身高高矮而手臂的长度也略有不同,由此对扶手的使用要求是不同的。
但是目前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都是采用通用结构设计,没有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的结构及方案,因此并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不可以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调节到不同的档位。
而且,目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的开启方式一般为由上往下旋转,使用不顺手;扶手的安装通常使用四连杆结构,结构不可靠,难以承受较大压力。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使其操作更加方便简单,方便不同的乘客需要,成为了业界研发人员发明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操作更加方便简单,可方便不同的乘客需要,与传统结构比较更为可靠,可承受较大压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包括:
一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的下边沿设置有用于控制扶手本体开启和关闭的按钮;
一扶手容置腔体,设置于座椅靠背的表面,至少用以容置扶手本体,所述扶手容置腔体设置有与按钮相对应的脱离结构;
一扶手旋转组件,与扶手本体连接,设置于扶手容置腔体的上方,至少使扶手本体自由旋转;
所述扶手旋转组件包括一旋转轴及一棘轮,所述棘轮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与棘轮与座椅靠背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旋转组件还包括一棘爪,与扶手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棘轮的一侧与旋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棘爪与扶手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导杆,所述导杆连接扶手本体的下端面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弹簧;
扶手本体向上转动时,带动棘爪一起旋转,使棘爪与棘轮相互锁止,扶手本体向下旋转时,第二弹簧带动导杆向里运动,使得棘爪与棘轮相互脱离,扶手本体复位至扶手容置腔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一转动臂,所述棘爪设置于这两个转动臂之间,所述棘爪与两个转动臂之间分别通过一棘爪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扶手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更优选的,所述棘轮包括复数个均匀设置于棘轮外圆周表面的卡齿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扶手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与按钮相互连接的用于触发脱离结构的推力机构。
更具体的,所述脱离机构包括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推力机构相互配合,在按钮按下时,两者相互脱离。
优选的,所述扶手本体的上端与扶手旋转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本体的外表面包设有一层用于提高乘客舒适度的包层。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扶手容置腔体内固定设有贴覆在扶手容置腔体的内壁上的加强板。
具体的,所述的扶手本体的截面呈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从下往上的开启机构使用更为顺手,且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调节到不同的使自己满意的档位,方便不同的乘客需要。
2.新型座椅的调节是由下往上提,操作更加方便简单。
3.扶手结构与传统结构比较更为可靠,可承受较大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的扶手本体与扶手旋转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扶手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扶手旋转组件与扶手本体连接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扶手本体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扶手本体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扶手本体,10-按钮,11-推力机构,2-扶手容置腔体,20-脱离结构,3-扶手旋转组件,31-旋转轴,32-棘轮,33-第一弹簧,34-棘爪,35-转动臂,36-棘爪转轴,37-导杆,38-第二弹簧,4-座椅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包括:
一扶手本体1,截面呈矩形,所述扶手本体1的下边沿设置有用于控制扶手本体1开启和关闭的按钮10;所述扶手本体1的外表面包设有一层用于提高乘客舒适度的包层。
一扶手容置腔体2,设置于座椅靠背4的表面,至少用以容置扶手本体1,所述扶手容置腔体2设置有与按钮相对应的脱离结构20;所述扶手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与按钮10相互连接的用于触发脱离结构的推力机构11。所述脱离机构20包括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推力机构11相互配合,在按钮10按下时,两者相互脱离。所述扶手容置腔体2内固定设有贴覆在扶手容置腔体的内壁上的加强板。
一扶手旋转组件3,如图2所示,所述扶手本体的上端与扶手旋转组件连接。与扶手本体1的上端连接,设置于扶手容置腔体2的上方,至少使扶手本体1自由旋转。
具体的,参见图3及图4所示,所述扶手旋转组件3包括一旋转轴31及一棘轮32,所述棘轮32包括复数个均匀设置于棘轮外圆周表面的卡齿结构。所述棘轮32套设在所述旋转轴31上,所述旋转轴31与棘轮32与座椅靠背4固定连接,所述棘轮21的一侧与旋转轴2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3。
所述扶手旋转组件3还包括一棘爪34,与扶手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3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一转动臂35,所述转动臂35的另一端与扶手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棘爪34设置于这两个转动臂35之间,所述棘爪34与两个转动臂35之间分别通过一棘爪转轴36固定连接。所述棘爪34与扶手本体1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导杆37,所述导杆37连接扶手本体1的下端面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弹簧38。扶手本体1向上转动时,带动棘爪34一起旋转,使棘爪34与棘轮32的卡齿结构相互锁止,扶手本体1向下旋转时,第二弹簧38带动导杆37向里运动,使得棘爪34与棘轮32相互脱离,扶手本体1复位至扶手容置腔体内部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扶手本体1开启过程中,扶手本体1带动转动臂35、棘爪34、棘爪转轴36等一起旋转,扶手本体1带动棘爪34每跳过棘轮32上的卡齿结构,棘爪32都会在图4中所示的弹簧作用下复位,棘轮32、棘爪34相互锁死。如果不满意此档位,还可以继续向上调节档位,达到满意的档位为止。
当扶手本体1需要压回原位时,按下扶手本体1前端按钮10,按钮压缩第二弹簧38并带动导杆37向里运动,由于导杆37与棘爪34相连接,棘爪34绕棘爪转轴36做顺时针转动,使得棘爪34脱离棘轮32,此时保持按压按钮10动作并向下压扶手本体1,即可使扶手本体1复位。
图5及图6分别为扶手本体关闭和打开两个状态下的视图。当乘坐人员需要使用扶手,只需要轻轻按压扶手下边沿,脱离结构脱离,扶手受第一弹簧的作用轻轻弹起,这时只需向上扳动扶手本体,即可开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从下往上的开启机构使用更为顺手,操作更加方便简单,且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调节到不同的使自己满意的档位,方便不同的乘客需要;扶手结构与传统结构比较更为可靠,可承受较大压力。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包括:
一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的下边沿设置有用于控制扶手本体开启和关闭的按钮;
一扶手容置腔体,设置于座椅靠背的表面,至少用以容置扶手本体,所述扶手容置腔体设置有与按钮相对应的脱离结构;
一扶手旋转组件,与扶手本体连接,设置于扶手容置腔体的上方,至少使扶手本体自由旋转;
所述扶手旋转组件包括一旋转轴及一棘轮,所述棘轮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与棘轮与座椅靠背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旋转组件还包括一棘爪,与扶手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棘轮的一侧与旋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棘爪与扶手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导杆,所述导杆连接扶手本体的下端面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弹簧;
扶手本体向上转动时,带动棘爪一起旋转,使棘爪与棘轮相互锁止,扶手本体向下旋转时,第二弹簧带动导杆向里运动,使得棘爪与棘轮相互脱离,扶手本体复位至扶手容置腔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一转动臂,所述棘爪设置于这两个转动臂之间,所述棘爪与两个转动臂之间分别通过一棘爪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扶手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包括复数个均匀设置于棘轮外圆周表面的卡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与按钮相互连接的用于触发脱离结构的推力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机构包括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推力机构相互配合,在按钮按下时,两者相互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的上端与扶手旋转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的外表面包设有一层用于提高乘客舒适度的包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容置腔体内固定设有贴覆在扶手容置腔体的内壁上的加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本体的截面呈矩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30029.3U CN204821224U (zh) | 2015-06-23 | 2015-06-23 |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30029.3U CN204821224U (zh) | 2015-06-23 | 2015-06-23 |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21224U true CN204821224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7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3002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1224U (zh) | 2015-06-23 | 2015-06-23 |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2122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72540A (zh) * | 2017-08-21 | 2017-12-15 |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扶手 |
CN108482210A (zh) * | 2018-05-08 | 2018-09-04 |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翻转装置及汽车后座中央扶手 |
CN109649237A (zh) * | 2018-12-29 | 2019-04-19 |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动收起的多档位侧扶手 |
-
2015
- 2015-06-23 CN CN201520430029.3U patent/CN2048212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72540A (zh) * | 2017-08-21 | 2017-12-15 |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扶手 |
CN108482210A (zh) * | 2018-05-08 | 2018-09-04 |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翻转装置及汽车后座中央扶手 |
CN109649237A (zh) * | 2018-12-29 | 2019-04-19 |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动收起的多档位侧扶手 |
CN109649237B (zh) * | 2018-12-29 | 2024-01-30 |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动收起的多档位侧扶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21224U (zh) |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 | |
CN107270073A (zh) | 三脚架按钮机构及三脚架 | |
CN103154412A (zh) | 门安全制动装置 | |
CN207725260U (zh) | 一种锁止装置 | |
WO2020015599A1 (zh) | 一种双向释锁头枕调节装置以及儿童安全座椅 | |
CN208682693U (zh) | 伸缩式汽车座椅腿托结构 | |
CN207179115U (zh) | 三脚架按钮机构及三脚架 | |
CN209847615U (zh) | 一种单旋转驱动三姿态变换的轮椅 | |
CN202541383U (zh) | 一种公交车扶手架 | |
CN104013241A (zh) | 一种两用沙发床 | |
CN210542117U (zh) | 一种轮椅靠背和扶手的联动结构 | |
CN112386408A (zh) | 一种方便乘坐的坐具 | |
CN206767390U (zh) | 一种适用于电梯轿箱的折叠座椅 | |
CN203016337U (zh) | 座椅高度调节机构 | |
WO2018233467A1 (zh) | 一种自行车座椅调节装置 | |
CN203314483U (zh) | 活动看台手动翻椅及其联排活动看台手动翻椅 | |
CN208927593U (zh) | 汽车模型隐藏式门把手开启结构 | |
CN201175140Y (zh) | 座椅扶手 | |
CN205568420U (zh) | 新型多功能沙发椅 | |
CN205400329U (zh) | 公共自行车自吸锁 | |
CN205998142U (zh) | 一种飞机座椅靠背调节机构 | |
CN107128781B (zh) | 一种太阳能家用别墅式小型电梯 | |
CN206719021U (zh) | 一种智能汽车的可调节靠椅 | |
CN206494621U (zh) | 一种电梯座椅 | |
CN208180826U (zh) | 一种靠背调节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