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3520U - 炸锅 - Google Patents

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3520U
CN204813520U CN201520518624.2U CN201520518624U CN204813520U CN 204813520 U CN204813520 U CN 204813520U CN 201520518624 U CN201520518624 U CN 201520518624U CN 204813520 U CN204813520 U CN 204813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heater element
pot
fryer
hot b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186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爱良
林达福
曹国良
丁金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186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13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3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3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炸锅。所述炸锅包括锅体、发热元件以及热风传送装置。所述锅体中可拆卸地设置有内锅,所述内锅的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发热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底部下方的第一发热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内锅的侧部的第二发热元件。所述热风传送装置通过热风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和所述内锅的所述开口连通,以通过所述内锅的所述开口将热风传送至所述内锅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炸锅可以实现对食物的六个面1080度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且使得加热更均匀。

Description

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炸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深油炸锅,另一种是无油空气炸锅。传统的深油炸锅将食物浸泡在油中,通过加热油介质实现对食物的烹饪炸制。无油空气炸锅应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通过开启顶部加热装置加热内部空气,然后通过热风传送装置形成急速循环的热流,用热空气代替热油实现炸制效果。
现有的无油空气炸锅由于加热装置设置在无油空气炸锅的顶部,因此热风传送装置传送的热风的方向是固定的,因此,热风传送装置传送的热风只能在食物裸露部分5个面900度接触食材表面,使得内锅受热不均匀并且加热效率低,从而使得炸制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增加了炸制食物的时间成本。此外,内锅底部的温度比内锅空间的温度低,容易引起食材炸焦。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炸锅,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炸锅。所述炸锅包括锅体、发热元件以及热风传送装置。所述锅体中可拆卸地设置有内锅,所述内锅的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发热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底部下方的第一发热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内锅的侧部的第二发热元件。所述热风传送装置通过热风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和所述内锅的所述开口连通,以通过所述内锅的所述开口将热风传送至所述内锅内。
以此设置方式,炸锅可以通过位于内锅的底部下方的第一发热元件和设置在内锅的侧壁的第二发热元件实现对食物的六个面1080度加热,能够使得加热更均匀,并且具有高的加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炸锅包括炸篮,所述炸篮设置在所述内锅中。以此设置方式,可以方便取放食物。
优选地,所述炸锅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工作。以此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的工作模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炸锅包括深油炸模式和空气炸模式,所述控制器构造为使得在所述炸锅在所述深油炸模式下工作时仅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工作,在所述炸锅在所述空气炸模式下工作时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均工作。以此设置方式,可以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空气炸模式和深油炸模式之间选择,实现了一机多用,节约了成本且节省了厨房空间。
优选地,所述热风传送装置包括风轮以及第一电机。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热风流通通道中。所述第一电机连接至所述风轮,以驱动所述风轮旋转,以通过所述内锅的所述开口将热风传送至所述内锅内。以此设置方式,方便安装。
优选地,所述内锅与所述锅体之间设置有隔热罩,以在所述隔热罩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隔热腔,所述热风流通通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隔热腔中。以此设置方式,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可拆卸地盖合所述锅体。以此设置方式,便于清洗盖体,且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锅体时,炸锅中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从而能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炸制食物,减少了热量损失。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图1中图示的炸锅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所截的截面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4中图示的炸锅的俯视图;
图6为沿图5中B-B线所截的截面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锅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图7中图示的炸锅的俯视图;
图9为沿图8中C-C线所截的截面图,其中炸锅处于空气炸工作模式;
图10为沿图8中C-C线所截的截面图,其中炸锅处于深油炸工作模式;
图1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图示的炸锅的俯视图;
图13为沿图12中D-D线所截的截面图,其中炸锅处于空气炸工作模式;
图14为沿图12中D-D线所截的截面图,其中炸锅处于深油炸工作模式;
图1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的分解立体图;
图16为图15中图示的炸锅的俯视图;
图17为沿图16中E-E线所截的截面图;
图18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的分解立体图;
图19为图18中图示的炸锅的俯视图;以及
图20为沿图19中F-F线所截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图1-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100。
如图1中所示,炸锅100主要包括位于炸锅100的下部的锅体110。在本实施方式中,锅体110基本上呈扁平的圆筒形状。当然,如果需要和/或期望,锅体110还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圆角长方体形状等。锅体110的内部设置有内锅130,其设置在与内锅130的形状(例如圆筒形状)适配的内锅收纳部(未图示)中,内锅13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为了方便取放内锅130,优选地,内锅130上可以设置有把手131。内锅130的顶部具有开口。下文将要详细描述的热风传送装置140(图3)传送的热风通过内锅130的顶部的开口进入到内锅130中,以炸制食物。
可选地,炸锅100还包括用于盖合锅体110的盖体120。盖体120与锅体110上部的开口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盖体120的一部分或全部可拆卸地盖合锅体110,以便于清洗盖体120。当盖体120盖合锅体110时,炸锅100形成一个封闭的容器,从而能够在封闭的空间中对食物进行炸制,减小热量损失。
锅体110与内锅13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150(作为“第一发热元件”的示例),即内锅130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150。该底部发热元件150例如可以为加热线圈。底部加热元件150可以固定在锅体110中。一方面,当内锅130放置在内锅收纳部中时,底部发热元件150与内锅130的底部接触,以向内锅130的底部提供热量,以在食物的下表面对食物进行炸制。另一方面,底部发热元件150还与热风流通通道143(图3)连通,用于提供加热的空气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热风流通通道”是指热空气的流通通道。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热风流通通道143的一端与底部发热元件150连通,另一端通过内锅130的顶部开口与内锅130连通,以将由底部发热元件150加热的空气流经由内锅130的顶部开口传送到内锅130中。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所示,锅体110与内锅130之间设置有隔热罩160,以在隔热罩160与内锅130之间形成隔热腔。底部发热元件150和热风传送通道143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设置在隔热腔中,以进一步减小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
此外,优选地,如图3中所示,炸锅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70和底部温度控制系统171。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70设置在盖体120上。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70还可以设置在炸锅100的其他位置,例如锅体110上。底部温度控制系统171设置在内锅130的底部。控制器170和底部温度控制系统17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合适的炸制参数,例如炸制温度、炸制时间等。
下面将详细描述热风传送装置140。如图3中所示,热风传送装置140通过热风流通通道143与底部发热元件150和内锅130的顶部开口连通,用于通过内锅130的顶部开口将热风传送至内锅130中,以炸制食物。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热风传送装置140包括风轮141和风轮电机142(作为“第二电机”的示例)。风轮141设置在热风传送通道143中。风轮电机142连接至风轮141,以提供动力驱动风轮141旋转。风轮141的旋转能够使得已被底部发热元件150加热的空气如图3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经由内锅130的顶部开口输送到内锅130中。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100在炸制食物的过程中,一方面,热风传送装置140将已被底部发热元件150加热的空气经由内锅130的顶部开口输送到内锅130中,实现对内锅130中盛放的食物的上表面、侧表面等五个表面的炸制;另一方面,底部发热元件150通过在内锅130的底部对内锅130进行加热,还可以实现对内锅130中盛放的食物的下表面炸制,因此,可以实现对食物的六个面1080度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且使得加热更均匀。
下面参考图4-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200。除了炸锅200具有附加发热元件251之外,炸锅20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炸锅100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将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4中所示,炸锅200主要包括位于炸锅200的下部的锅体210和用于可拆卸地盖合锅体210的盖体2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盖体220可以省略。内锅230可拆卸地设置在锅体210中。优选地,内锅230上可以设置有便于取放内锅230的把手231。内锅230的顶部具有开口。热风传送装置240(图6)传送的热风通过内锅230的顶部的开口进入到内锅230中,以炸制食物。
锅体210与内锅23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250(作为“第一发热元件”的示例),即内锅230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250。底部发热元件250可以固定在锅体110中。一方面,当内锅230放置在锅体210中时,底部发热元件250与内锅230的底部接触,以向内锅230的底部提供热量,以在食物的下表面对食物进行炸制。另一方面,底部发热加热元件250还与热风流通通道243(图6)连通,用于提供加热的空气流。
炸锅200的热风传送装置240通过热风流通通道243与底部发热元件250和内锅230的顶部开口连通,用于通过内锅230的顶部开口将热风传送至内锅230中,以炸制食物。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风传送装置140一样,热风传送装置240同样包括设置在热风传送通道243中的风轮241和用于驱动风轮241旋转的风轮电机242(作为“第二电机”的示例)。因此,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炸锅200还包括附加发热元件251(作为“第二发热元件“的示例)。与底部发热元件250一样,附加发热元件251可以是发热线圈。附加发热元件251例如可以设置在内锅230的侧部。优选地,附加发热元件251可以为螺旋发热管,其缠绕在内锅230的侧壁上,以提高热效率。热风传送装置240通过热风流通通道243与附加发热元件251连通,因此,热风传送装置240还能够将经过附加发热元件251加热的空气经由内锅230的顶部开口输送到内锅230中,提高了加热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锅体210与内锅230之间设置有隔热罩260,以在隔热罩260与内锅230之间形成隔热腔。底部发热元件250、附加发热元件251以及热风传送通道243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设置在隔热腔中,以进一步减小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
此外,优选地,炸锅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70和底部温度控制系统271。控制器270和底部温度控制系统271的设置位置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170和底部温度控制系统171一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70可以与底部温度控制系统271一起根据需要控制合适的炸制参数。此外,控制器270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底部发热元件250与附加发热元件251单独工作或者同时工作,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200在炸制食物的过程中,一方面,热风传送装置240将已被底部发热元件250和/或附加发热元件251加热的空气经由内锅230的顶部开口输送到内锅230中,实现对内锅230中盛放的食物的上表面、侧表面等五个表面的炸制;另一方面,底部发热元件250通过在内锅230的底部对内锅230进行加热,还可以实现对内锅230中盛放的食物的下表面炸制,因此,可以实现对食物的六个面1080度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且使得加热更均匀。
下面将根据图7-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300。炸锅30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炸锅100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将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7中所示,炸锅300主要包括位于炸锅300的下部的锅体310和用于可拆卸地盖合锅体310的盖体320。锅体310中可拆卸地设置有内锅330。内锅330中不设置有搅拌装置,以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下文中将要详细介绍的深油炸模式和空气炸模式炸制食物。优选地,内锅330上可以设置有方便取放内锅330的把手331。内锅330的顶部具有开口。可选地,内锅330中设置有具有顶部开口的炸篮332。炸篮332的底部或侧部为滤网,可以将食物和油分离。炸制食物时,特别是选用下文将要提到的深油炸模式炸制食物时,可以将待炸制的食物放置在炸篮332上,以方便取放食物。热风传送装置340传送的热风通过内锅330的顶部的开口和炸篮332的顶部开口进入到内锅330中,以炸制食物。
锅体310与内锅33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350(作为“第一发热元件”的示例),即内锅330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350。底部发热元件350可以固定在锅体310中。一方面,当内锅330放置在锅体310中时,底部发热元件350与内锅330的底部接触,以向内锅330的底部提供热量,以在食物的下表面对食物进行炸制。另一方面,底部发热元件350还与热风流通通道343(图9)连通,用于提供加热的空气流。
如图9中所示,炸锅300的热风传送装置340通过热风流通通道343与底部发热元件350和内锅330的顶部开口连通,用于通过内锅330的顶部开口将热风传送至内锅330中,以炸制食物。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风传送装置140一样,热风传送装置340同样包括设置在热风传送通道343中的风轮341和用于驱动风轮341旋转的风轮电机342(作为“第二电机”的示例)。因此,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锅体310与内锅330之间设置有隔热罩360,以在隔热罩360与内锅330之间形成隔热腔。底部发热元件350以及热风传送通道343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设置在隔热腔中,以进一步减小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
此外,炸锅300还包括控制器370和底部温度控制系统371。控制器370可以设置在锅体310或盖体320中,底部温度控制系统371可以设置在内锅330的底部。一方面,控制器370可以与底部温度控制系统371一起根据使用者对食物炸制的不同需求,控制适当的炸制参数。另一方面,控制器370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使炸锅300的工作模式为如图9所示的空气炸模式或如图10中所示的深油炸模式。
具体地,当需要使用空气炸模式时,控制器370一方面控制底部发热元件350对内锅330底部进行加热,另一方面控制热风传送装置将已经被底部发热元件350加热的空气经由内锅330的顶部开口输送到内锅330中,以实现对内锅330或炸篮332中的食物六个面1080度的炸制。当需要使用深油炸模式时,可以往内锅330中加入食用油。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内锅330中可以设置有最小油位线(未图示)和最大油位线(未图示)。使用深油炸模式时,往内锅330中加入的食用油可以位于最小油位线和最大油位线之间。底部发热元件350快速加热内锅330中盛放的食用油,从而炸制内锅330或炸篮332中的食物。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根据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300不仅可以实现对食物六个面1080度的炸制,而且还可以使使用者在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空气炸模式和深油炸模式之间选择,实现了一机多用,节约了成本且节省了厨房空间。
下面将根据图11-图1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400。除了炸锅400具有附加发热元件451之外,炸锅400具有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炸锅300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将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1中所示,炸锅400主要包括位于炸锅400的下部的锅体410和用于可拆卸地盖合锅体410的盖体420。锅体410中可拆卸地设置有内锅430。内锅430中不设置有搅拌装置,以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深油炸模式和空气炸模式炸制食物。优选地,内锅430上可以设置有便于取放内锅430的把手431。内锅430的顶部具有开口。可选地,内锅430中设置有顶部具有开口的炸篮432。热风传送装置440传送的热风通过内锅430的顶部的开口和炸篮432的顶部开口进入到内锅430中,以炸制食物。
锅体410与内锅43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450(作为“第一发热元件”的示例),即内锅430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450。底部发热元件450可以固定在锅体410中。一方面,当内锅430放置在内锅收纳部中时,底部发热元件450与内锅430的底部接触,以向内锅430的底部提供热量。另一方面,底部发热元件450还与热风流通通道443(图13)连通,用于提供加热的空气流。
如图13中所示,炸锅400的热风传送装置440通过热风流通通道443与底部发热元件450和内锅430的顶部开口连通,用于通过内锅430的顶部开口将热风传送至内锅430中,以炸制食物。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热风传送装置340一样,热风传送装置440同样包括设置在热风传送通道443中的风轮441和用于驱动风轮441旋转的风轮电机442(作为“第二电机”的示例)。因此,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如图13中所示,炸锅400还包括附加发热元件451(作为“第二发热元件“的示例)。附加发热元件451可以是发热线圈。附加发热元件451例如可以设置在内锅430的侧部。优选地,附加发热元件451可以为螺旋发热管,其缠绕在内锅430的侧壁上,以提高热效率。热风传送装置440通过热风流通通道443与附加发热元件451连通,因此,热风传送装置440还能够将经过附加发热元件451加热的空气经由内锅430的顶部开口输送到内锅430中。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锅体410与内锅430之间设置有隔热罩460,以在隔热罩460与内锅430之间形成隔热腔。底部发热元件450、附加发热元件451以及热风传送通道443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设置在隔热腔中,以进一步减小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
此外,优选地,炸锅4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470和底部温度控制系统471。控制器470和底部温度控制系统471的设置位置可以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370和底部温度控制系统371一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470不仅可以与底部温度控制系统471一起根据需要控制合适的炸制参数,而且控制器470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底部发热元件450与附加发热元件451单独工作或者同时工作,此外,控制器470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使炸锅400的工作模式为如图13所示的空气炸模式或如图14中所示的深油炸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炸锅400包括底部发热元件450与附加发热元件451,因此,控制器470除了以与第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类似的方式控制炸锅400在空气炸模式下炸制食物或深油炸模式下炸制食物之外,控制器470还可以构造为使得炸锅400在如图14中所示的深油炸模式下工作时仅底部发热元件450工作,以减少能量消耗,而当炸锅400在如图13中所示的空气炸模式下工作时控制器470控制底部发热元件450和附加发热元件451均工作,以提高效率。
由于控制器470控制炸锅的工作模式为空气炸模式或深油炸模式的方式已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详细描述,因此,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根据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400不仅可以使得在空气炸模式时实现对食物六个面1080度的炸制,而且还可以使使用者在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空气炸模式和深油炸模式之间选择,实现了一机多用,节约了成本且节省了厨房空间。
下面将根据图15-图1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500。除了炸锅500具有搅拌装置之外,炸锅50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炸锅100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将不再详细描述。
炸锅500主要包括位于炸锅500的下部的锅体510和用于可拆卸地盖合锅体510的盖体520。锅体510中可拆卸地设置有内锅530。内锅530上可以设置有方便取放内锅530的把手531。内锅530的顶部具有开口。热风传送装置540(图17)传送的热风通过内锅530的顶部开口进入到内锅530中。
锅体510与内锅53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550(作为“第一发热元件”的示例),即内锅530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550。底部发热元件550可以固定在锅体510中。一方面,当内锅530放置在内锅530中时,底部发热元件550与内锅530的底部接触,以向内锅530的底部提供热量,以在食物的下表面对食物进行炸制。另一方面,底部发热元件550还与热风流通通道543(图17)连通,用于提供加热的空气流。
热风传送装置540通过热风流通通道543与底部发热元件550和内锅530的顶部开口连通,用于通过内锅530的顶部开口将热风传送至内锅530中,以炸制食物。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风传送装置140一样,热风传送装置540同样包括设置在热风传送通道543中的风轮541和用于驱动风轮541旋转的风轮电机542(作为“第二电机”的示例)。因此,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炸锅500还包括控制器570。控制器570可以设置在锅体510或盖体520中。控制器570可以根据使用者对食物炸制的不同需求,控制适当的炸制参数。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炸锅500的内锅530的底部具有通孔533。炸锅500还包括搅拌装置。具体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件581和搅拌件电机582(作为“第一电机”的示例)和连接搅拌件电机582与搅拌件581的驱动轴583。搅拌件电机582设置在内锅530的外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件电机582设置在内锅530的底部。搅拌件电机582连接至驱动轴583,以驱动驱动轴583旋转。驱动轴583通过内锅530的底部的通孔533延伸到内锅530中,并且连接到设置在内锅530中的搅拌件581,以驱动搅拌件581相对于内锅530旋转,以搅拌放置在内锅530中的食物。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根据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500不仅可以实现对食物六个面1080度的炸制而且在炸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搅拌件581对放置在内锅530中的食物进行搅拌,使加热更均匀。
下面将根据图18-图20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600。除了炸锅600具有附加发热元件651之外,炸锅600具有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炸锅500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将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8中所示,炸锅600主要包括位于炸锅600的下部的锅体610和用于可拆卸地盖合锅体610的盖体620。锅体610中可拆卸地设置有内锅630。内锅630上可以设置有方便取放内锅630的把手631。内锅630的顶部具有开口。热风传送装置640(图20)传送的热风通过内锅630的顶部开口进入到内锅630中。
锅体610与内锅63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650(作为“第一发热元件”的示例),即内锅630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底部发热元件650。底部发热元件650可以固定在锅体610中。一方面,当内锅630放置在内锅630中时,底部发热元件650与内锅630的底部接触,以向内锅630的底部提供热量,以在食物的下表面对食物进行炸制。另一方面,底部发热元件650还与热风流通通道643(图20)连通,用于提供加热的空气流。
热风传送装置640通过热风流通通道643与底部发热元件650和内锅630的顶部开口连通,用于通过内锅630的顶部开口将热风传送至内锅630中,以炸制食物。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热风传送装置540一样,热风传送装置640同样包括设置在热风传送通道643中的风轮641和用于驱动风轮641旋转的风轮电机642(作为“第二电机”的示例)。因此,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炸锅600的内锅630的底部具有通孔633。炸锅600还包括搅拌装置。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搅拌装置一样,炸锅600的搅拌装置同样包括搅拌件681和搅拌件电机682(作为“第一电机”的示例)和连接搅拌件电机682与搅拌件681的驱动轴683。因为,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搅拌装置的详细构造。
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炸锅600还包括附加发热元件651(作为“第二发热元件“的示例)。附加发热元件651可以是发热线圈。附加发热元件651例如可以设置在内锅630的侧部。优选地,附加发热元件651可以为螺旋发热管,其缠绕在内锅630的侧壁上,以提高热效率。热风传送装置640还通过热风流通通道643与附加发热元件651连通,因此,热风传送装置640还能够将经过附加发热元件660加热的空气经由内锅630的顶部开口输送到内锅630中。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锅体610与内锅630之间设置有隔热罩660,以在隔热罩660与内锅630之间形成隔热腔。底部发热元件650、附加发热元件651以及热风传送通道643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设置在隔热腔中,以进一步减小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
炸锅600还包括控制器670。控制器670可以设置在锅体610或盖体620中。控制器670可以根据使用者对食物炸制的不同需求,控制适当的炸制参数。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根据第六优选实施方式的炸锅600不仅可以实现对食物六个面1080度的炸制而且在炸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搅拌件681对放置在内锅630中的食物进行搅拌,使加热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7)

1.一种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锅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中可拆卸地设置有内锅,所述内锅的顶部具有开口;
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底部下方的第一发热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内锅的侧部的第二发热元件;以及
热风传送装置,所述热风传送装置通过热风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和所述内锅的所述开口连通,以通过所述内锅的所述开口将热风传送至所述内锅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锅包括炸篮,所述炸篮设置在所述内锅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锅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工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锅包括深油炸模式和空气炸模式,所述控制器构造为使得在所述炸锅在所述深油炸模式下工作时仅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工作,在所述炸锅在所述空气炸模式下工作时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均工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传送装置包括:
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热风流通通道中;以及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至所述风轮,以驱动所述风轮旋转,以通过所述内锅的所述开口将热风传送至所述内锅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与所述锅体之间设置有隔热罩,以在所述隔热罩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隔热腔,所述热风流通通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隔热腔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可拆卸地盖合所述锅体。
CN201520518624.2U 2015-07-16 2015-07-16 炸锅 Active CN204813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8624.2U CN204813520U (zh) 2015-07-16 2015-07-16 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8624.2U CN204813520U (zh) 2015-07-16 2015-07-16 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3520U true CN204813520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18624.2U Active CN204813520U (zh) 2015-07-16 2015-07-16 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13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39219U (zh) 炸锅
CN106175476A (zh) 炸锅
WO2018095247A1 (zh) 一种具有烤箱及炒锅功能的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02341751U (zh) 立体加热多功能炒锅
CN206518479U (zh) 一种具有烤箱及炒锅功能的多功能空气炸锅
CN103006092A (zh) 空气油炸锅
CN204813499U (zh) 无油空气炸锅
CN20500669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9360444U (zh) 双发热管空气炸锅
CN106175477A (zh) 无油空气炸锅
CN106361177A (zh) 一种能避免锅底漏液的空气炸锅
CN204839220U (zh) 无油空气炸锅
CN206423993U (zh) 一种便于清洗透明的空气炸锅
CN204016036U (zh) 一种带空气炸功能的电烤箱
CN103381063B (zh) 正反旋转煎锅及其使用方法
CN102342761A (zh) 热旋风式多功能烹饪机
CN202277250U (zh) 热旋风式多功能烹饪机
CN102499590A (zh) 一种风道式油炸锅
CN203168910U (zh) 电炸锅
CN204813520U (zh) 炸锅
CN204950507U (zh) 烹饪设备
CN203447187U (zh) 正反旋转煎锅
CN207285933U (zh) 一种对流式食物烹饪器
CN204931439U (zh) 一种炸锅
CN214180160U (zh) 一种底部可旋转的机头旋转式升降式烤炸一体食物处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