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0739U - 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0739U
CN204810739U CN201520434213.5U CN201520434213U CN204810739U CN 204810739 U CN204810739 U CN 204810739U CN 201520434213 U CN201520434213 U CN 201520434213U CN 204810739 U CN204810739 U CN 204810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te
connecting portion
fixing pin
slide block
po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42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342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10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0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0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用以固定一触控笔,包括座体,自座体前端向后凹设滑槽,滑块安装于座体,且可相对座体前后滑动,滑块具有限位部位于滑槽的一侧,限位部朝向滑槽的另一侧凸设凸肋与触控笔一侧相抵持,金属卡扣件具有卡持部位于滑槽另一侧,卡持部与凸肋相对设置,卡持部与触控笔的另一侧相抵持,由于金属卡扣件为金属材质,即使触控笔经过多次插入和弹出后,金属卡扣件也不容易磨损,从而保证触控笔能够牢固的固定于固定装置,并且由于卡持部与凸肋分别位于滑槽的相对两侧与触控笔相抵持,从而使触控笔不易脱离固定装置,达到了较好的固定效果。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指一种用以固定一触控笔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携式电子装置已逐渐成为人们进行通信和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为了方便使用者输入信息,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会采用触控笔输入信息。为了方便放置和携带触控笔,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会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内设置一固定装置用以容纳固定触控笔,并且方便使用者取出触控笔。现有的一种固定装置包括一主体,所述主体的中部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中设有可以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一心形导向槽,一导向杆连接在所述主体与所述滑块上的导向槽之间,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一端之间设有一弹簧,所述滑块在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滑槽滑动,所述触控笔部分插入所述滑槽并抵持所述滑块,利用所述滑块的滑动可固定或弹出所述触控笔。所述滑块一体延伸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朝向所述触控笔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一钩部,所述触控笔靠近笔尖的位置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为环形,当所述触控笔接触所述滑块时,所述钩部卡持于所述凹槽,从而将所述触控笔固定于所述滑槽。
然而,由于所述弹性臂与所述滑块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弹性臂为塑胶材质,在所述触控笔经过多次的插入和弹出后,所述弹性臂的所述钩部容易磨损而变形,从而导致所述钩部容易脱离所述凹槽,使得所述触控笔固定不牢,并且由于所述固定装置仅设置所述钩部卡持于所述凹槽,即所述固定装置仅与所述触控笔的一侧相卡固,而与所述触控笔相对的另一侧未设置任何卡扣结构,从而使得所述触控笔容易松动,固定效果不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固定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固定触控笔的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固定装置,包括一座体,自所述座体前端向后凹设一滑槽;一滑块,安装于所述座体,且可相对所述座体前后滑动,所述滑块具有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滑槽的另一侧凸设一凸肋;一金属卡扣件,设于所述滑块,所述金属卡扣件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滑块且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自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一连接部绕到所述滑槽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设有一卡持部与所述凸肋相对设置,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凸肋分别位于所述滑槽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末端,且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凸肋正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金属卡扣件两端的一第一固持脚以及一第二固持脚,所述第一固持脚和所述第二固持脚用以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固持脚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部和自所述第二固持脚弯折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相连。
进一步,自所述滑块顶面向下开设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固持脚卡固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自所述滑块底面向上开设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固持脚卡固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于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固持脚与所述第二固持脚错位设置。
进一步,自所述滑块顶面凹设一第一定位槽,自所述滑块底面凹设一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两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两侧壁。
进一步,所述座体于临近所述滑槽的一侧沿前后方向凹设一安装槽,所述限位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限位部具有一心形槽,一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座体,另一端位于所述心形槽,一弹簧安装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安装槽端壁之间,使得所述限位部可相对所述安装槽前后滑动。
进一步,一金属壳体包覆于所述座体,所述金属壳体对应所述心形槽开设一开孔,自所述开孔的一侧延伸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末端设有一抵接部用以弹性抵接所述导向杆,防止所述导向杆自所述心形槽中退出。
进一步,自所述限位部一侧朝向所述滑槽另一侧延伸一配合部,所述凸肋较所述配合部更靠近所述滑槽的前端,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配合部,所述连接部于所述配合部一侧绕到所述配合部另一侧,所述卡持部凸出于所述配合部且位于所述滑槽的另一侧与所述凸肋相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座体于靠近所述卡持部的一侧边缘设有一挡墙,所述挡墙与所述限位部相对设置,所述滑槽位于所述挡墙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挡墙对应所述卡持部开设一镂空部。
进一步,一种固定装置,用以固定一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自所述座体前端向后凹设一滑槽,所述滑槽供所述触控笔插入;一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座体,所述滑块具有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滑槽凸设一凸肋,所述凸肋抵持于所述触控笔一侧;一金属卡扣件,设于所述滑块,所述金属卡扣件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滑块且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自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一连接部绕到所述滑槽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设有一卡持部凸出于所述滑块,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触控笔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末端,且所述卡持部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垂直。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金属卡扣件两端的一第一固持脚以及一第二固持脚,所述第一固持脚和所述第二固持脚用以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固持脚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部和自所述第二固持脚弯折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相连。
进一步,自所述滑块顶面向下开设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固持脚卡固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自所述滑块底面向上开设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固持脚卡固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于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固持脚与所述第二固持脚错位设置。
进一步,所述座体于临近所述滑槽的一侧沿前后方向凹设一安装槽,所述限位部收容于所述安装槽,所述限位部具有一心形槽,一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座体,另一端位于所述心形槽,一弹簧安装于所述限位部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端壁之间,使得所述限位部可相对所述安装槽前后滑动,以固定或弹出所述触控笔。
进一步,所述座体顶端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滑槽相连通,一金属壳体盖设于所述开口,所述金属壳体对应所述滑槽开设一让位口,所述触控笔底面位于所述滑槽,所述触控笔顶面显露于所述让位口。
进一步,自所述限位部一侧朝向所述滑槽另一侧延伸一配合部,所述凸肋较所述配合部更靠近所述滑槽的前端,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配合部,所述连接部于所述配合部一侧绕到所述配合部另一侧,所述卡持部凸出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触控笔另一侧相卡持。
进一步,所述配合部前端向后凹设一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滑槽相连通,当所述触控笔的笔尖自所述滑槽插入所述弧形槽时,所述卡持部与所述触控笔另一侧相卡持。
进一步,所述触控笔于靠近笔尖处凹设环形的一卡槽,所述凸肋位于所述卡槽内的一侧,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卡槽内的另一侧,且所述凸肋与所述卡持部正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滑块设有所述凸肋抵持于所述触控笔一侧,所述金属卡扣件具有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滑块且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自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所述连接部绕到所述滑槽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设有所述卡持部凸出于所述滑块,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触控笔的另一侧,由于所述金属卡扣件为金属材质,即使所述触控笔经过多次的插入和弹出后,所述金属卡扣件也不容易磨损,从而保证所述触控笔能够牢固的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并且由于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凸肋分别位于所述滑槽的相对两侧与所述触控笔相抵持,从而使所述触控笔不易脱离所述固定装置,达到了较好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未插入触控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插入触控笔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未插入触控笔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插入触控笔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座体1 滑槽11 安装槽12 定位柱13
挡墙14 镂空部15 铰接孔16 滑块2
限位部21 凸肋211 心形槽212 心形凸块213
缩回定位部214 弹出定位部215 固定柱216
配合部22 第一安装孔221 第一定位槽222 第二安装孔223
第二定位槽224 弧形槽225 弹簧A 导向杆B
金属卡扣件3 卡持部31 第一连接部32 第一固持脚33
第二连接部34 第二固持脚35 金属壳体4 让位口41
开孔42 弹性臂43 抵接部431 触控笔5
笔尖51 笔身52 卡槽5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固持装置用以固定一触控笔5,包括一座体1,所述座体1设有一滑槽11,一滑块2安装于所述座体1,且可相对所述座体1前后滑动,所述滑块2具有一限位部21位于所述滑槽11的一侧,一金属卡扣件3,设于所述滑块2,所述金属卡扣件3具有一卡持部31位于所述滑槽11的另一侧,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触控笔5相抵持,用以将所述触控笔5固定于所述滑槽11,一金属壳体4,包覆于所述座体1。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座体1为长方形,自所述座体1前端向后凹设形成所述滑槽11,所述滑槽11为半圆弧状,所述滑槽11贯穿所述座体1的前端,但未贯穿所述座体1的后端,所述滑槽11用以容纳所述触控笔5。所述座体1于临近所述滑槽11的一侧沿前后方向设有一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为方形槽,所述安装槽12未贯穿所述座体1的前端和后端,于前后方向上所述安装槽12与所述滑槽11并列设置,所述安装槽12用以安装所述限位部21。所述座体1于靠近所述安装槽12前端设有一铰接孔16,自所述安装槽12后端壁向前凸设一定位柱13。所述座体1顶端开设一开口(未标号),所述开口贯穿所述座体1的顶面,所述开口与所述滑槽11以及所述安装槽12均相连通。所述座体1于靠近所述金属卡扣件3的一侧边缘设有一挡墙14,所述挡墙14与所述限位部21相对设置,所述滑槽11位于所述挡墙14与所述限位部21之间。所述挡墙14对应所述卡持部31开设一镂空部15,所述镂空部15提供所述卡持部31弹性变形的空间,当所述触控笔5插入所述滑槽11抵推所述卡持部31时,所述卡持部31朝向所述镂空部15弹性变形,从而保证所述触控笔5能够顺利插入所述滑槽11,不需要使用很大的插入力。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所述滑块2位于所述座体1上,所述限位部2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2,所述限位部21的底面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安装槽12的相对两侧壁,且可相对所述安装槽12两侧壁前后滑动。所述限位部21后端凹设一容腔(未标号),所述容腔内凸设一固定柱216,一弹簧A一端位于所述容腔内且套设于所述固定柱216,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柱13,在所述弹簧A弹力的作用下,所述限位部21可相对所述安装槽12前后滑动,即所述滑块2可相对所述座体1前后滑动。自所述限位部21顶面向下凹设一心形槽212,所述心形槽212内设有一心形凸块213,所述心形槽212于所述心形凸块213的前端设有一缩回定位部214,所述心形槽212于所述心形凸块213的后方设有一弹出定位部215,一导向杆B一端固定于所述座体1的所述铰接孔16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心形槽212内滑动以限制所述滑块2的行程。当所述导向杆B另一端运动至所述缩回定位部214时,所述弹簧A被压缩至最短,所述滑块2前端距离所述座体1前端的距离最大,此时,所述触控笔5固定于所述滑槽11,当所述导向杆B另一端运动至所述弹出定位部215时,所述滑块2前端距离所述座体1前端的距离最小,所述触控笔5被弹出所述滑槽11,所述导向杆B的设置,使得所述滑块2可固定或弹出所述触控笔5。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限位部21位于所述滑槽11的一侧,且所述限位部21朝向所述滑槽11的另一侧凸设一凸肋211,所述凸肋211自所述限位部21侧面凸设形成,所述凸肋211自所述限位部21侧面顶部一直延伸至底部,所述凸肋211与所述座体1底面相垂直,所述凸肋211抵持于所述触控笔5一侧。自所述限位部21一侧朝向所述滑槽11内延伸一配合部22,所述配合部22位于所述滑槽11,所述配合部22与所述限位部21相垂直,所述凸肋211较所述配合部22更靠近所述滑槽11的前端,即所述配合部22较所述凸肋211更靠近所述滑槽11的后端。所述金属卡扣件3安装于所述配合部22,且所述卡持部31凸出于所述配合部22前端,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凸肋211正对设置。所述配合部22前端向后凹设一弧形槽225,所述弧形槽225与所述滑槽11相连通,所述弧形槽225与所述滑槽11共同容纳所述触控笔5。自所述配合部22顶面向下开设一第一安装孔221,自所述配合部22底面向上开设一第二安装孔223,所述第一安装孔22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23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配合部22顶面凹设一第一定位槽222,所述第一定位槽222自所述第一安装孔221处延伸至所述配合部22侧边缘。自所述配合部22底面凹设一第二定位槽224,所述第二定位槽224自所述第二安装孔223处延伸至所述配合部22的侧边缘,所述第二定位槽224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22平行设置。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金属卡扣件3为金属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卡扣件3安装于所述滑块2上,所述金属卡扣件3随着所述滑块2一起滑动,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卡扣件3也可以与所述滑块2镶埋成型为一体,只要保证所述金属卡扣件3固定于所述滑块2,可随着所述滑块2滑动即可。所述金属卡扣件3具有一固定部(未标号)固定于所述配合部22且位于所述滑槽11的一侧,自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一连接部(未标号)绕到所述滑槽11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自所述配合部22一侧沿垂直于所述滑槽11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一段距离横跨所述配合部22后再沿平行于所述滑槽11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使得所述连接部能够绕到所述配合部22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设有所述卡持部31凸出于所述配合部22且位于所述滑槽11的另一侧,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连接部相垂直,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凸肋211相对设置,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凸肋211分别位于所述滑槽11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凸肋211正对设置,所述滑块2设有所述凸肋211抵持于所述触控笔5一侧,所述卡持部31抵持于所述触控笔5的另一侧,由于所述金属卡扣件3为金属材质,即使所述触控笔5经过多次的插入和弹出后,所述金属卡扣件3也不容易磨损,从而保证所述触控笔5能够牢固的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并且由于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凸肋211分别位于所述滑槽11的相对两侧与所述触控笔5相抵持,从而使所述触控笔5不易脱离所述固定装置,达到了较好的固定效果。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金属卡扣件3两端的一第一固持脚33以及一第二固持脚35,所述第一固持脚33和所述第二固持脚35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固持脚33和所述第二固持脚35用以固定于所述配合部22。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固持脚33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部32和自所述第二固持脚35弯折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34,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4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4分别自所述第一固持脚33和所述第二固持脚35沿垂直于所述滑槽11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一段距离再沿平行于所述滑槽11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一段距离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3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下方,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4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4均位于所述卡持部31同一侧,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末端以及第二连接部34末端相连,且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以及第二连接部34相垂直。所述第一固持脚33固持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21,所述第二固持脚35固持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23,由于所述第一固持脚33和所述第二固持脚35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当所述卡持部31发生弹性变形时,不容易带动所述第一固持脚33和所述第二固持脚35分别自所述第一安装孔22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23中脱离,从而使所述金属卡扣件3能够很好的固定于所述配合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22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22两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32另一部分自所述配合部22侧边凸出,使得所述卡持部31位于所述配合部22前端。所述第二连接部34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4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4两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34另一部分自所述配合部22侧边凸出,保证所述卡持部31能够凸出于所述配合部22前端。所述第一连接部32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22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22两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34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4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4两侧壁,不仅能够导引所述第一固持脚33和所述第二固持脚35顺利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孔22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23,并且进一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3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4在前后方向发生位移而带动所述第一固持脚33或所述第二固持脚35退出所述第一安装孔221或所述第二安装孔223,从而保证了所述金属卡扣件3能够牢固的固定于所述配合部22,使得所述卡持部31的结构稳定,不易发生位移。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金属壳体4顶面盖设于所述座体1的所述开口,所述金属壳体4的侧面与所述座体1的侧壁相卡固。所述金属壳体4顶面对应所述滑槽11开设一让位口41,当所述触控笔5插入所述滑槽11时,所述触控笔5底面位于所述滑槽11,所述触控笔5顶面显露于所述让位口41,由于所述座体1顶端设有所述开口,所述金属壳体4盖设于所述开口,使得所述金属壳体4的设置未增加所述固持装置的高度,而所述触控笔5顶端露出所述让位口41,故未抬高所述金属壳体4顶面的高度,从而整体降低了所述固定装置的高度,使所述固持装置节省了空间。所述金属壳体4对应所述心形槽212开设一开孔42,自所述开孔42的一侧撕裂形成一弹性臂43,所述弹性臂43末端设有一抵接部431用以弹性抵接所述导向杆B,防止所述导向杆B自所述心形槽212中退出,且由于所述弹性臂43具有弹性,故不会影响所述导向杆B在所述心形槽212内的移动。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触控笔5包括一笔尖51和一笔身52,所述笔身52靠近所述笔尖51处设有一卡槽521,所述卡槽521自所述笔身52外周缘向内凹设形成,所述卡槽521为环形。所述笔尖51插入所述滑槽11时,所述笔身52部分位于所述滑槽11,当所述触控笔5的所述笔尖51自所述滑槽11插入所述弧形槽225时,所述凸肋211卡持于所述卡槽521内的一侧,所述卡持部31卡持于所述卡槽521内的另一侧,且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凸肋211正对于所述卡槽521的相对两侧,由于所述卡持部31和所述凸肋211均位于所述卡槽521内与所述卡槽521相卡持,从而更好地将所述触控笔5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卡持部31和所述凸肋211不易从所述卡槽521内退出。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组装时,先将所述金属卡扣件3安装于所述配合部22,利用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22的配合,导引所述第一固持脚33向下对准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221并固定,同时利用所述第二连接部34与所述第二定位槽224的配合,导引所述第二固持脚35向上对准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223并固定,此时所述卡持部31凸出于所述配合部22前端,然后将所述弹簧A的一端装入所述容腔,并套设于所述固定柱216上,进一步,将所述滑块2安装于所述座体1,使所述限位部21的底面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安装槽12的相对两侧壁,所述配合部22位于所述滑槽11,将所述弹簧A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定位柱13上,使所述滑块2可相对所述座体1前后滑动,将所述导向杆B一端安装于所述铰接孔16内,另一端安装入所述心形槽212,最后将所述金属壳体4安装于所述座体1上,使所述金属壳体4顶面盖设于所述开口,所述滑槽11对应位于所述让位口41下方,所述弹性臂43末端的所述抵接部431弹性抵接位于所述心形槽212内的所述导向杆B。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使用时,将所述触控笔5的所述笔尖51从前向后插入所述滑槽11,当所述笔尖51自所述滑槽11进入所述弧形槽225时,所述凸肋211卡持于所述卡槽521内的一侧,所述卡持部31卡持于所述卡槽521内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卡持部31和所述凸肋211分别抵持于所述触控笔5的相对两侧,从而将所述触控笔5固定于所述滑块2上,然后继续按压所述触控笔5,所述笔尖51抵持于所述限位部21,推动所述滑块2向后滑动,此时所述触控笔5与所述滑块2一起向后滑动,所述笔身52继续进入所述滑槽11,同时由于所述导向杆B一端固定于所述座体1的所述铰接孔16,故所述导向杆B不能随所述滑块2一起向后滑动,但由于所述滑块2的滑动,使得所述导向杆B的另一端在所述心形槽212内移动,直到移动至所述心形凸块213的前端并抵持于所述心形槽212的侧壁,即所述导向杆B另一端位于所述缩回定位部214,此时所述弹簧A压缩到极限,所述导向杆B的另一端不再移动,所述滑块2受所述导向杆B的限制停止滑动,所述凸肋211和所述卡持部31依然卡持于所述卡槽521的相对两侧,所述笔身52部分位于所述滑槽11中,从而将所述触控笔5固定于所述滑槽11,当再次按压一次触控笔5,所述滑块2在所述弹簧A弹力的作用下弹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导向杆B另一端退回至所述弹出定位部215,所述凸肋211和所述卡持部31退出所述卡槽521,此时触控笔5被弹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凸肋211分别位于所述滑槽11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凸肋211正对设置,所述滑块2设有所述凸肋211抵持于所述触控笔5一侧,所述卡持部31抵持于所述触控笔5的另一侧,由于所述金属卡扣件3为金属材质,即使所述触控笔5经过多次的插入和弹出后,所述金属卡扣件3也不容易磨损,从而保证所述触控笔5能够牢固的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并且由于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凸肋211分别位于所述滑槽11的相对两侧与所述触控笔5相抵持,从而使所述触控笔5不易脱离所述固定装置,达到了较好的固定效果。
(2)所述第一固持脚33和所述所述第二固持脚35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当所述卡持部31发生弹性变形时,不容易带动所述第一固持脚33和所述第二固持脚35分别自所述第一安装孔22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23中脱离,从而使所述金属卡扣件3能够很好的固定于所述配合部22。
(3)所述第一连接部32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22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22两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34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4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4两侧壁,所述第一定位槽222和所述第二定位槽224的设置不仅能够导引所述第一固持脚33和所述第二固持脚35顺利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孔22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23,并且进一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3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4在前后方向发生位移而带动所述第一固持脚33或所述第二固持脚35退出所述第一安装孔221或所述第二安装孔223,从而保证了所述金属卡扣件3能够牢固的固定于所述配合部22,使得所述卡持部31的结构稳定,不易发生位移。
(4)所述挡墙14对应所述卡持部31开设所述镂空部15,所述镂空部15提供所述卡持部31弹性变形的空间,当所述触控笔5插入所述滑槽11抵推所述卡持部31时,所述卡持部31朝向所述镂空部15弹性变形,从而保证所述触控笔5能够顺利插入所述滑槽11,不需要使用很大的插入力。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自所述座体前端向后凹设一滑槽;
一滑块,安装于所述座体,且可相对所述座体前后滑动,所述滑块具有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滑槽的另一侧凸设一凸肋;
一金属卡扣件,设于所述滑块,所述金属卡扣件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滑块且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自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一连接部绕到所述滑槽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设有一卡持部与所述凸肋相对设置,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凸肋分别位于所述滑槽的相对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末端,且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凸肋正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金属卡扣件两端的一第一固持脚以及一第二固持脚,所述第一固持脚和所述第二固持脚用以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固持脚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部和自所述第二固持脚弯折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滑块顶面向下开设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固持脚卡固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自所述滑块底面向上开设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固持脚卡固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于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固持脚与所述第二固持脚错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滑块顶面凹设一第一定位槽,自所述滑块底面凹设一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两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且于前后方向抵持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两侧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于临近所述滑槽的一侧沿前后方向凹设一安装槽,所述限位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限位部具有一心形槽,一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座体,另一端位于所述心形槽,一弹簧安装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安装槽端壁之间,使得所述限位部可相对所述安装槽前后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一金属壳体包覆于所述座体,所述金属壳体对应所述心形槽开设一开孔,自所述开孔的一侧延伸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末端设有一抵接部用以弹性抵接所述导向杆,防止所述导向杆自所述心形槽中退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限位部一侧朝向所述滑槽另一侧延伸一配合部,所述凸肋较所述配合部更靠近所述滑槽的前端,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配合部,所述连接部于所述配合部一侧绕到所述配合部另一侧,所述卡持部凸出于所述配合部且位于所述滑槽的另一侧与所述凸肋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于靠近所述卡持部的一侧边缘设有一挡墙,所述挡墙与所述限位部相对设置,所述滑槽位于所述挡墙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挡墙对应所述卡持部开设一镂空部。
10.一种固定装置,用以固定一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自所述座体前端向后凹设一滑槽,所述滑槽供所述触控笔插入;
一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座体,所述滑块具有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滑槽凸设一凸肋,所述凸肋抵持于所述触控笔一侧;
一金属卡扣件,设于所述滑块,所述金属卡扣件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滑块且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自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一连接部绕到所述滑槽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设有一卡持部凸出于所述滑块,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触控笔的另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末端,且所述卡持部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垂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金属卡扣件两端的一第一固持脚以及一第二固持脚,所述第一固持脚和所述第二固持脚用以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固持脚弯折延伸的一第一连接部和自所述第二固持脚弯折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相连。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滑块顶面向下开设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固持脚卡固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自所述滑块底面向上开设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固持脚卡固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于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固持脚与所述第二固持脚错位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于临近所述滑槽的一侧沿前后方向凹设一安装槽,所述限位部收容于所述安装槽,所述限位部具有一心形槽,一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座体,另一端位于所述心形槽,一弹簧安装于所述限位部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端壁之间,使得所述限位部可相对所述安装槽前后滑动,以固定或弹出所述触控笔。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顶端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滑槽相连通,一金属壳体盖设于所述开口,所述金属壳体对应所述滑槽开设一让位口,所述触控笔底面位于所述滑槽,所述触控笔顶面显露于所述让位口。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限位部一侧朝向所述滑槽另一侧延伸一配合部,所述凸肋较所述配合部更靠近所述滑槽的前端,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配合部,所述连接部于所述配合部一侧绕到所述配合部另一侧,所述卡持部凸出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触控笔另一侧相卡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前端向后凹设一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滑槽相连通,当所述触控笔的笔尖自所述滑槽插入所述弧形槽时,所述卡持部与所述触控笔另一侧相卡持。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于靠近笔尖处凹设环形的一卡槽,所述凸肋位于所述卡槽内的一侧,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卡槽内的另一侧,且所述凸肋与所述卡持部正对设置。
CN201520434213.5U 2015-06-24 2015-06-24 固定装置 Active CN204810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4213.5U CN204810739U (zh) 2015-06-24 2015-06-24 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4213.5U CN204810739U (zh) 2015-06-24 2015-06-24 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0739U true CN204810739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5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4213.5U Active CN204810739U (zh) 2015-06-24 2015-06-24 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107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8263A (zh) * 2020-12-11 2021-04-09 江西影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传动对插固定结构
CN114253351A (zh) * 2020-09-22 2022-03-29 深圳市华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筒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3351A (zh) * 2020-09-22 2022-03-29 深圳市华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筒及显示设备
CN112628263A (zh) * 2020-12-11 2021-04-09 江西影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传动对插固定结构
CN112628263B (zh) * 2020-12-11 2022-07-12 江西影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传动对插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19210U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スピード設置構造
CN204464550U (zh) 卡连接器
CN102238246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芯片卡固定结构
CN204810739U (zh) 固定装置
CN205945714U (zh) 一种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及移动终端
TW201328522A (zh) 自動彈出裝置
CN106299777A (zh) 卡缘连接器与卡缘连接器组合
US9240639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lock mechanism
CN204705953U (zh) 功能卡固定结构
CN204695191U (zh) 具有定位功效的滑轨
CN204291063U (zh) 一种两用型手机卡槽
CN203588687U (zh) Micro SD转接卡
CN103543788B (zh) 防尘网架固定装置
CN104812264B (zh) 拉链用拉头
KR20090023872A (ko) 원터치 방식의 유에스비 인입 장치
CN105491186B (zh) 集成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4207238U (zh) 卡片夹和车辆
KR101489495B1 (ko) 듀얼 메모리 카드용 소켓
CN112153916A (zh) 用于存储电子部件的便携式多套件组件
CN201164091Y (zh) 一种拉链头
CN101662113B (zh) 芯片卡固持装置
CN203376975U (zh) 全埋入式电子插接卡
CN201570618U (zh) 电连接器
CN104300247A (zh) 卡连接器
CN220147064U (zh) 一种新型伸缩式橡皮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