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5308U -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5308U
CN204805308U CN201520408267.4U CN201520408267U CN204805308U CN 204805308 U CN204805308 U CN 204805308U CN 201520408267 U CN201520408267 U CN 201520408267U CN 204805308 U CN204805308 U CN 204805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main body
hole
rotating
axi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082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082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5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5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5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产品领域,主要目的在于使电子设备能够通过该转轴结构在0至360度的范围内自由开合。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转轴结构,包括转动模组;转动模组具有主体连接部,转动模组配置为能够供外部主体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转的模组;转动模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转动模组中相邻的两组转动模组分别取为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第一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转轴结构的一端;第二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转轴结构的另一端;转轴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各自的位置,以使外部第一主体和外部第二主体两者能够通过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相对开合。

Description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转轴结构。转轴结构的一端与第一主体的一端连接,转轴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的一端连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两者能够通过转轴结构相对开合。
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只能在0至180度的范围内开合,不能实现在0至360度范围内的自由翻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轴结构,主要目的在于使电子设备能够通过该转轴结构在0至360度的范围内自由开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转轴结构的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结构,包括转动模组,所述转动模组具有主体连接部,所述转动模组配置为能够供外部主体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转的模组;
所述转动模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转动模组中相邻的两组转动模组分别取为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所述转轴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第一主体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所述转轴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第二主体连接;
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转动模组和所述第二转动模组各自的位置,以使所述外部第一主体和所述外部第二主体两者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模组和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相对开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所述转动模组包括:
第一连接件,其上具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轴孔的中心线平行;
第一转轴,其上周向固定地套置有主动啮合部件,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第二转轴,其上周向固定地套置有从动啮合部件,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轴孔内,且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所述从动啮合部件与所述主动啮合部件两者啮合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啮合部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的主体连接部。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三轴孔,所述第三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二轴孔的中心线平行;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轴孔内,且与所述第三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三轴孔和第二轴孔为同一个贯穿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两端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
所述从动啮合部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具有贯通两端的第一子轴孔;
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上固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上设有贯通两端的第二子轴孔,所述第一子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子轴孔的中心线平行;
所述第二转轴周向固定地套置于所述第一子轴孔内;
所述转动模组还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周向固定地套置于所述第二子轴孔内;
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具有贯通两端的第四轴孔;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四轴孔的一端,且与所述第四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四轴孔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四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外部第一主体或所述外部第二主体连接。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侧壁上的螺丝过孔;
所述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二端基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一侧弯曲形成所述的第四轴孔;
所述第一端上的螺丝过孔与所述外部第一主体上的螺丝过孔相适配,以通过外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外部第一主体。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轴孔为贯通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两端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通孔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基板;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对;
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三端基于所述第三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一侧弯曲形成所述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第四端基于所述第四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另一侧弯曲形成所述的第二通孔。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
所述主动啮合部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具有贯通两端、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相适配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转轴周向固定地套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内;
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上固设有所述的主体连接部。
前述的转轴结构,其中,
主体连接部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和所述第六端相对;
主体连接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五端的端面和所述第六端的端面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一开口端的端面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另一开口端的端面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端的端面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U形槽;所述U形槽用于夹持所述外部第一主体的连接部或所述外部第二主体的连接部;
所述U形槽的槽壁上设有第四通孔,用于与所述U形槽所夹持的所述外部第一主体的连接部上的螺丝过孔相适配,以通过外部螺栓连接所述主体连接部和所述外部第一主体;或用于与所述U形槽所夹持的所述外部第二主体的连接部上的螺丝过孔相适配,以通过外部螺栓连接所述主体连接部和所述外部第二主体。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主体;
第二主体;
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的第一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结构的第二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两者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模组和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相对开合。
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柔性覆盖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覆盖件覆盖在所述转轴结构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两者相对闭合时,所述柔性覆盖件件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侧,且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表面的一部分。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转动模组配置为能够供外部主体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转的模组。当第一转动模组上的主体连接部与外部第一主体连接时,由于第一转动模组的位置被限位结构所限定,使得第一主体可以通过该第一转动模组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折;同样的,第二主体可以通过第二转动模组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折;从而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两者相互配合时,可以使电子设备能够在0至360度的范围内自由开合。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从动啮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主动啮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转轴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转轴结构100,包括转动模组。转动模组具有主体连接部,转动模组配置为能够供外部主体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转的模组。其中,转动模组的数量为多组。为了方便描述,该多组转动模组中相邻的两组转动模组可以分别取为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换句话说:在相邻的两组转动模组中,当其中的一组为第一转动模组时,则另一组为第二转动模组。例如,如图10所示,在图10的虚线框B中取靠近右上方的转动模组为第一转动模组,取靠近左下方的转动模组为第二转动模组。或者,如图11所示,在图11的虚线框C中选取靠近右下方的转动模组为第一转动模组,取靠近左上方的转动模组为第二转动模组。
第一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转轴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第一主体连接。第二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转轴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第二主体连接。
转轴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各自的位置,以使外部第一主体和外部第二主体两者能够通过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相对开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结构100还包括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用来限定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各自的位置,以使外部第一主体10和外部第二主体20两者能够通过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相对开合。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转动模组配置为能够供外部主体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转的模组。当第一转动模组上的主体连接部与外部第一主体10连接时,由于第一转动模组的位置被限位结构所限定,使得第一主体10可以通过该第一转动模组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折;同样的,第二主体20可以通过第二转动模组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折;从而当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两者相互配合时,可以使电子设备能够在0至360度的范围内自由开合。
从上文的描述,具体在实施时,前述的转动模组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1,2)、第一转轴(31,32)和第二转轴(41,42)。第一连接件(1,2)上具有第一轴孔(11,21)和第二轴孔(12,22),第一轴孔(11,21)的中心线与第二轴孔(12,22)的中心线平行。第一转轴(31,32)上周向固定地套置有主动啮合部件(51,52),以使第一转轴(31,32)可以随主动啮合部件(51,52)一起转动。第一转轴(31,32)的一端插入第一轴孔(11,21)内,且与第一轴孔(11,21)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第二转轴(41,42)上周向固定地套置有从动啮合部件(61,62),以使第二转轴(41,42)可以随从动啮合部件(61,62)一起转动。第二转轴(41,42)的一端插入第二轴孔(12,22)内,且与第二轴孔(12,22)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该从动啮合部件(61,62)与上述的主动啮合部件(51,52)两者啮合连接。其中,主动啮合部件(51,52)的一端设有前述的主体连接部。
如图1所示,第一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51置于转轴结构100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第一主体10连接。第二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52置于转轴结构100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第二主体20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因为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31上的主动啮合部件51与第二转轴41上的从动啮合部件61相互啮合,当第一转动模组上的主动啮合部件51与外部第一主体10连接时,由于第一转动模组的位置被限位结构所限定,使得第一主体10可以通过该第一转动模组上的主动啮合部件51相对从动啮合部件61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折;同样的,第二主体20可以通过该第二转动模组上的主动啮合部件52相对从动啮合部件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折;从而当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两者相互配合时,可以使电子设备能够在0至360度的范围内自由开合。
具体在实施时,前述的限位结构可以包括第三轴孔23。该第三轴孔23设置在前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上。第三轴孔23的中心线与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上的第二轴孔22的中心线平行。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41的另一端插入第三轴孔23内,且与第三轴孔23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可以同时对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32、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42以及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41限位,以构成稳定的转轴结构10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
如图2所示,前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上的第三轴孔23和第二轴孔22为同一个孔。该孔为贯穿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两端的第一通孔201。前述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41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201的一端,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42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201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通孔201可以复用为第二轴孔22和第三轴孔23,相对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减少一个轴孔的加工,从而可以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结构100的体积,加工成本也较低。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二大体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其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
如图3和图6所示,前述的从动啮合部件(61,62)包括第一齿轮601,第一齿轮601具有贯通两端的第一子轴孔602。第一齿轮601的外壁上固设有第一连接部件603,例如,第一连接部件603可以与第一齿轮601的外壁卡接固定;或者第一连接部件603通过螺丝等固定在第一齿轮601上。当然,优选的,第一齿轮601与第一连接部件603两者可以一体成型,带有增强第一齿轮601与第一连接部件603两者连接稳定性的技术效果。前述第一连接部件603上设有贯通两端的第二子轴孔604。第一子轴孔602的中心线与第二子轴孔604的中心线平行。前述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41,42)周向固定地套置于第一子轴孔602内。比如第一子轴孔602可以具有非圆形的内圆轮廓,同样的,第二转轴(41,42)在相应的位置也具有该非圆形的外圆轮廓,当第二转轴(41,42)安装在第一子轴孔602内时,第二转轴(41,42)可以周向固定于第一子轴孔602内;或者,第二转轴(41,42)可以通过键等周向固定地套置在第一子轴孔602内。其中,第二转轴(41,42)周向固定地套置在第一子轴孔602内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如图3所示,前述的转动模组还包括第三转轴(71,72),第三转轴(71,72)周向固定地套置于上述的第二子轴孔604内,比如第二子轴孔604可以具有非圆形的内圆轮廓,同样的,第三转轴(71,72)在相应的位置也具有该非圆形的外圆轮廓,当第三转轴(71,72)安装在第二子轴孔604内时,第三转轴(71,72)可以周向固定于第二子轴孔604内;或者,第三转轴(71,72)可以通过键等周向固定地套置在第二子轴孔604内。其中,第三转轴(71,72)周向固定地套置在第二子轴孔604内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个转动模组都包含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三个转轴,且每一个转动模组上的该三个转轴都平行设置。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结构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8上具有贯通两端的第四轴孔801。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31的另一端插入第四轴孔801的一端,且与第四轴孔801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72的一端插入第四轴孔801的另一端,且与第四轴孔801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二连接件8,可以进一步对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72限位,使本实施例转轴结构100更加稳定。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72同轴设置,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41与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42同轴设置,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71与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32同轴设置,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转轴结构100整体从外观上看为三轴结构,外观更为美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为了增强美观效果,第一连接部件603也可以为齿轮,第一连接部件603与第一齿轮601两者一体成型后的结构为完全对称结构,方便用户组装,并且不用区分正反面。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前述第二连接件8上可以设有连接结构,用于与外部第一主体10连接,以增强第一主体10与本实施例转轴结构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在实施时,前述的第二连接件8可以包括第一基板802。第一基板802包括第一端(图中未标示)和第二端(图中未标示),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前述第二连接件8上的连接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端的侧壁上的螺丝过孔803。第一基板802在第二端基于第二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一侧弯曲形成前述的第四轴孔801。第一端上的螺丝过孔803与外部第一主体10上的螺丝过孔相适配,外部螺栓可以穿过第一端上的螺丝过孔803和外部第一主体10上的螺丝过孔,以将第一基板802和外部第一主体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802整体一体成型,其结构较稳定。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前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上的第一轴孔21为通孔,该通孔为贯通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两端的第二通孔202。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32的一端插入第二通孔202的一端。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71的一端插入第二通孔202的另一端,且与第二通孔202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将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71和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32同时限定在第二通孔202内,以进一步增强本实施例转轴结构100的稳定性。
具体在实施时,如图8所示,前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可以包括第二基板(图中未标示)。该第二基板包括第三端(图中未标示)和第四端(图中未标示),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此处的“相对”是指第三端和第四端两者分别为第二基板的相对的两端,比如,若第三端为第二基板的左端,则第四端为第二基板的右端;同样的,若第三端为第二基板的右端,则第四端为第二基板的左端。第二基板在第三端基于第三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一侧弯曲形成前述的第一通孔201。第二基板在第四端基于第四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另一侧弯曲形成前述的第二通孔20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整体呈类似于S形的形状,其整体一体成型,结构较稳定。
具体在实施时,如图9所示,前述的主动啮合部件(51,52)可以包括第二齿轮501,第二齿轮501具有贯通两端、且与第一转轴(31,32)相适配的第三通孔502。第一转轴(31,32)周向固定地套置在第三通孔502内,比如第三通孔502可以具有非圆形的内圆轮廓,同样的,第一转轴(31,32)在相应的位置也具有该非圆形的外圆轮廓,当第一转轴(31,32)安装在第三通孔502内时,第一转轴(31,32)可以周向固定于第三通孔502内;或者,第一转轴(31,32)可以通过键等周向固定地套置在第三通孔502内。其中,第一转轴(31,32)周向固定地套置在第三通孔502内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第二齿轮501的外壁上固设有用于与外部第一主体10或外部第二主体20连接的主体连接部503。
从上文的描述,如图9所示,前述的主体连接部503可以包括第五端(图中未标示)和第六端(图中未标示),第五端和第六端相对,此处的“相对”是指第五端和第六端两者分别为主体连接部的相对的两端。主体连接部503还包括连接第五端的端面和第六端的端面的侧壁,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图中未标示)和第二侧壁(图中未标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三通孔502的一开口端的端面位于同一侧,第二侧壁与第三通孔502的另一开口端的端面位于同一侧。
如图9所示,第五端与第二齿轮501的外壁固定连接,比如第五端与第二齿轮501的外壁卡接,或通过螺丝固定等,当然,优选的,第二齿轮501与主体连接部503一体成型,以使第二齿轮501与主体连接部503两者之间连接地更加稳固。
如图9所示,前述第六端的端面上设有贯通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U形槽504。该U形槽504用于夹持外部第一主体10的连接部或外部第二主体20的连接部。U形槽504的槽壁上设有第四通孔50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51与外部第一主体10连接的具体结构为:外部第一主体10的连接部伸入第一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51的U形槽504内,并被该U形槽504所夹持,U形槽504上的第四通孔505与外部第一主体10的连接部上的螺丝过孔相适配,外部螺丝可以穿过该第四通孔505和外部第一主体10的连接部上的螺丝过孔,以将第一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51与外部第一主体10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同样的,第二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52与外部第二主体20连接的具体结构为:外部第二主体20的连接部伸入第二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52的U形槽504内,并被该U形槽504所夹持,U形槽504上的第四通孔505与外部第二主体20的连接部上的螺丝过孔相适配,外部螺丝可以穿过该第四通孔505和外部第二主体20的连接部上的螺丝过孔,以将第二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52与外部第二主体20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四
如图10所示,图10中的虚线框B示出了相邻的两组转动模组。在虚线框B中取靠近右上方的转动模组为第一转动模组,取靠近左下方的转动模组为第二转动模组。在虚线框B中,10为外部第一主体,20为外部第二主体。101为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104为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105为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106为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107为第一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108为第一转动模组的从动啮合部件。102为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201为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202为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203为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204为第二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205为第二转动模组的从动啮合部件。103为第二连接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虚像框B中的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所描述的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的结构,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如图11所示,图11中的虚线框C也示出了相邻的两组转动模组。在虚线框C中此时选取靠近右下方的转动模组为第一转动模组,取靠近左上方的转动模组为第二转动模组。在虚线框C中,与上述实施例四的虚像框B中刚好相反。此时20为外部第一主体,10为外部第二主体。201为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202为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203为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204为第一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205为第一转动模组的从动啮合部件,308为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301为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303为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304为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305为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306为第二转动模组的主动啮合部件,307为第二转动模组的从动啮合部件。302为第二连接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虚像框C中的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所描述的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的结构,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前述的转动模组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及以上。在该示例中,多个转动模组依次排布,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四、实施例五以及图10和图11中的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10、第二主体20和转轴结构。其中,转轴结构,包括转动模组,转动模组具有主体连接部,转动模组配置为能够供外部主体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转的模组;转动模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转动模组中相邻的两组转动模组分别取为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第一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转轴结构的一端;第二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转轴结构的另一端;转轴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各自的位置,以使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两者能够通过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相对开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转轴结构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的所描述的转轴结构100,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的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电子设备中的转轴结构100的第一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与第一主体10的一端连接,转轴结构100的第二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与第二主体20的一端连接。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两者通过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相对开合。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柔性覆盖件9。柔性覆盖件9的一端与第一主体10的一端连接,柔性覆盖件9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20的一端连接,柔性覆盖件9覆盖在转轴结构100的一侧。其中,在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两者相对闭合时,柔性覆盖件9件置于电子设备的外侧,且构成电子设备的外观表面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柔性覆盖件9,使得本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外观一体性处理变得容易,更使本实施例电子设备的柔性宽屏的设计变得可能。
本实施例六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计算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计算机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也都适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模组,所述转动模组具有主体连接部,所述转动模组配置为能够供外部主体在0至180度范围内翻转的模组;
所述转动模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转动模组中相邻的两组转动模组分别取为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所述转轴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第一主体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置于所述转轴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第二主体连接;
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转动模组和所述第二转动模组各自的位置,以使所述外部第一主体和所述外部第二主体两者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模组和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相对开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组包括:
第一连接件,其上具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轴孔的中心线平行;
第一转轴,其上周向固定地套置有主动啮合部件,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第二转轴,其上周向固定地套置有从动啮合部件,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轴孔内,且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所述从动啮合部件与所述主动啮合部件两者啮合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啮合部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的主体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三轴孔,所述第三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二轴孔的中心线平行;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轴孔内,且与所述第三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三轴孔和第二轴孔为同一个贯穿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两端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二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啮合部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具有贯通两端的第一子轴孔;
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上固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上设有贯通两端的第二子轴孔,所述第一子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子轴孔的中心线平行;
所述第二转轴周向固定地套置于所述第一子轴孔内;
所述转动模组还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周向固定地套置于所述第二子轴孔内;
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具有贯通两端的第四轴孔;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四轴孔的一端,且与所述第四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四轴孔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四轴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外部第一主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侧壁上的螺丝过孔;
所述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二端基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一侧弯曲形成所述的第四轴孔;
所述第一端上的螺丝过孔与所述外部第一主体上的螺丝过孔相适配,以通过外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外部第一主体。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轴孔为贯通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两端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第三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通孔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形成过渡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基板;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对;
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三端基于所述第三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一侧弯曲形成所述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第四端基于所述第四端的端面向外延伸并向另一侧弯曲形成所述的第二通孔。
10.如权利要求2至7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啮合部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具有贯通两端、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相适配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转轴周向固定地套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内;
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上固设有所述主体连接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主体连接部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和所述第六端相对;
主体连接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五端的端面和所述第六端的端面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一开口端的端面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另一开口端的端面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端的端面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U形槽;所述U形槽用于夹持所述外部第一主体的连接部或所述外部第二主体的连接部;
所述U形槽的槽壁上设有第四通孔,用于与所述U形槽所夹持的所述外部第一主体的连接部上的螺丝过孔相适配,以通过外部螺栓连接所述主体连接部和所述外部第一主体;或用于与所述U形槽所夹持的所述外部第二主体的连接部上的螺丝过孔相适配,以通过外部螺栓连接所述主体连接部和所述外部第二主体。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体;
第二主体;
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的第一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结构的第二转动模组的主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两者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模组和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相对开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柔性覆盖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覆盖件覆盖在所述转轴结构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两者相对闭合时,所述柔性覆盖件件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侧,且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表面的一部分。
CN201520408267.4U 2015-06-12 2015-06-12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4805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8267.4U CN204805308U (zh) 2015-06-12 2015-06-12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8267.4U CN204805308U (zh) 2015-06-12 2015-06-12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5308U true CN204805308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0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08267.4U Active CN204805308U (zh) 2015-06-12 2015-06-12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530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0340A (zh) * 2015-12-29 2016-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终端
CN106873718A (zh) * 2017-02-24 2017-06-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806469A (zh) * 2017-11-30 2018-03-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
CN108769317A (zh) * 2018-05-31 2018-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结构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0340A (zh) * 2015-12-29 2016-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终端
CN105530340B (zh) * 2015-12-29 2018-01-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终端
CN106873718A (zh) * 2017-02-24 2017-06-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6873718B (zh) * 2017-02-24 2020-07-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US11256303B2 (en) 2017-02-24 2022-02-22 Lenovo (Beijing) Co., Ltd. Shaf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806469A (zh) * 2017-11-30 2018-03-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
CN107806469B (zh) * 2017-11-30 2023-12-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
CN108769317A (zh) * 2018-05-31 2018-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8769317B (zh) * 2018-05-31 2020-09-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结构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5308U (zh)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WO2018196275A1 (zh) 运用于移动终端上的双轴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1699300U (zh) 锁附治具
CN204610543U (zh) 齿轮连通型双铰链360连接结构
CN105508407A (zh) 用于多轴铰链装置的假体结构、多轴铰链装置和折叠设备
CN107237814A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7049182U (zh) 一种四齿轮传动360°双轴同步转动的枢纽器
CN202500890U (zh) 一种线性铰接结构的改进
CN205089792U (zh) 四齿轮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209193508U (zh) 一种用于纸板印刷的翻转平台
CN206290570U (zh) 枢轴装置
CN207018341U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2056151U (zh) 锁扣式家具连接件及具有该锁扣式家具连接件的组合面板
CN211501291U (zh) 0度-360度旋转的两轴无缝转动机构
CN206079340U (zh) 首饰卡扣结构
CN207049183U (zh) 一种三齿轮传动360°双轴同步转动的枢纽器
CN207752570U (zh) 一种电量收费装置
CN203626459U (zh) 双轴合页
CN207947490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消纳信息采集的装置
CN207548113U (zh) 吸气式自动锁螺丝机
CN207827339U (zh) 一种螺栓整列分离装置
CN206504084U (zh) 易于安装的转动连接装置
CN104251369B (zh) 一种支架、电子设备保护外壳及电子设备组合
CN105370717A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翻转组合结构
CN205899434U (zh) 转动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