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18341U -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18341U
CN207018341U CN201720986244.0U CN201720986244U CN207018341U CN 207018341 U CN207018341 U CN 207018341U CN 201720986244 U CN201720986244 U CN 201720986244U CN 207018341 U CN207018341 U CN 207018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mbler
connector
axis hole
control volum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62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862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18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18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18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有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所述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平行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第三轴孔及第四轴孔连接,以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组件能够实现最大360°的转动角度,并且结构简单可靠、便于装配、成本低廉,同时,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配备该转轴组件的电子设备能够保证轻薄特性的同时,还能提升整体美感。

Description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组件一般分为两种,双转轴式和表链式;
双转轴式出现在市面上的时间较长,但是其所需安装空间较大,在笔记本电脑轻薄化设计的背景下,双转轴式的转轴组件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表链式转轴(例如联想集团的机型为YOGA-900-IFI中所采用的转轴组件),但是,表链式转轴结构复杂,零件高达上百个,人工组装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并且采用大量齿轮进行传动连接,对笔记本电脑的外观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的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轴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有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所述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平行设置;
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第三轴孔及第四轴孔连接,以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及第三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铰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轴孔及第四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构造为,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能够实现360°翻转。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及控制体;
所述控制体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五轴孔、第六轴孔及第七轴孔;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及第五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控制体铰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轴孔及第六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控制体铰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三轴孔及第七轴孔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及控制体铰接;
所述第四连接件通过所述第四轴孔及第五轴孔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及控制体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体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且所述控制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控制体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三轮齿和第四轮齿,并且
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控制体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轮齿和所述第三轮齿始终啮合;
在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控制体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轮齿和所述第四轮齿始终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及所述控制体构造为,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控制体、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控制体、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及所述控制体、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及所述控制体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能够实现360°翻转。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及所述第三轴孔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轴孔及所述第四轴孔的另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通过转轴铰接;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的转轴随所述第一转动件同步转动,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的转轴随所述第二转动件同步转动。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转轴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组件能够实现最大360°的转动角度,并且结构简单可靠、便于装配、成本低廉,同时,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配备该转轴组件的电子设备能够保证轻薄特性的同时,还能提升整体美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转动件;11-第一轴孔;12-第二轴孔;13-第三轮齿;2-第二转动件;21-第三轴孔;22-第四轴孔;23-第四轮齿;3-控制体;31-第五轴孔;32-第六轴孔;33-第七轴孔;34-第一轮齿;35-第二轮齿;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第三连接件;7-第四连接件;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包括第一转动件1、第二转动件2及连接组件;第一转动件1上设有第一轴孔11和第二轴孔12,第一轴孔11和第二轴孔12平行设置;第二转动件2上设有第三轴孔21和第四轴孔22,第三轴孔21和第四轴孔22平行设置;连接组件分别与第一轴孔11、第二轴孔12、第三轴孔21及第四轴孔22连接,以连接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
具体的,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4及第二连接件5;第一连接件4通过第一轴孔11及第三轴孔21与第一转动件1及第二转动件2铰接;第二连接件5通过第二轴孔12及第四轴孔22与第一转动件1及第二转动件2铰接。第一连接件4位于第一轴孔11及第三轴孔21的一端,第二连接件5位于第三轴孔21及第四轴孔22的另一端,从而使得转轴组件的排布更加美观,具有表链的视觉效果。另外,厂家还可根据不同需求在第一转动件1及第二转动件2上设置遮板(图中未示出)以遮挡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以增加电子设备外观的一体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第二转动件2与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均通过转轴8铰接;与第一转动件1连接的转轴8随第一转动件1同步转动,与第二转动件2连接的转轴8随第二转动件2同步转动(为便于描述,若无特别指出,下文将第一轴孔11、第二轴孔12、第三轴孔21及第四轴孔22统称为轴孔;将第一连接件4及第二连接件5统称为连接件);进一步的,轴孔均为异形孔,转轴8与轴孔相连接的部分的截面与轴孔的截面相匹配;转轴组件在动作过程中,转轴8与连接件的连接孔(图中未示出)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并且转轴8与连接件相铰接的部分能够提供一定的转动阻尼,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相对姿态。
进一步的,第一转动件1、第二转动件2、第一连接件4及第二连接件5构造为,第一连接件4连接第一转动件1及第二转动件2、第二连接件5连接第一转动件1及第二转动件2后,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能够实现360°翻转。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保持平稳,同时还能保证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能够完成360°的翻转角度,第一轴孔11与第二轴孔12之间的孔距等于第三轴孔21与第四轴孔22之间的孔距;第一轴孔11与第三轴孔21之间的孔距等于第二轴孔12与第四轴孔22之间的孔距,且大于第一轴孔11与第二轴孔12之间的孔距;更具体的,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的结构相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调整轴孔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对距离来实现不同的技术需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转轴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夹角为0°,逐渐翻转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如图3所示,转轴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夹角为90°;继续翻转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如图4所示,转轴组件处于第三状态,此时,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夹角为180°;继续翻转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能够实现360°的转动,具体转动状态可参阅图2至图4,在此不过多赘述。
另外,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第四连接件7及控制体3;控制体3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五轴孔31、第六轴孔32及第七轴孔33;第一连接件4通过第一轴孔11及第五轴孔31与第一转动件1及控制体3铰接;第二连接件5通过第二轴孔12及第六轴孔32与第一转动件1及控制体3铰接;第三连接件6通过第三轴孔21及第七轴孔33与第二转动件2及控制体3铰接;第四连接件7通过第四轴孔22及第五轴孔31与第二转动件2及控制体3铰接。第一连接件4位于第一轴孔11及第五轴孔31的一端,第二连接件5位于第二轴孔12及第六轴孔32的另一端;第三连接件6位于第三轴孔21及第七轴孔33的一端,第四连接件7位于第四轴孔22及第五轴孔31的另一端,从而使得转轴组件的排布更加美观,更具有表链的视觉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与第一转动件1及控制体3均通过转轴8铰接;第二接件与第一转动件1及控制体3均通过转轴8铰接;第三连接件6与第二转动件2及控制体3均通过转轴8铰接;第四连接件7与第二转动件2及控制体3均通过转轴8铰接(为便于描述,若无特别指出,下文将第一轴孔11、第二轴孔12、第三轴孔21、第四轴孔22、第五轴孔31、第六轴孔32及第七轴孔33统称为轴孔;将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及第四连接件7统称为连接件);与第一转动件1连接的转轴8随第一转动件1同步转动,与第二转动件2连接的转轴8随第二转动件2同步转动,与控制体3连接的转轴8随控制体3同步转动;进一步的,轴孔均为异形孔,转轴8与轴孔相连接的部分均部分的截面与轴孔的截面相匹配;转轴组件在动作过程中,转轴8与连接件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并且转轴8与连接件相铰接的部分能够提供一定的转动阻尼,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相对姿态。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当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发生相对转动时,转轴组件中各组件能够同步动作,控制体3位于第一转动件1及第二转动件2之间,且控制体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轮齿34和第二轮齿35,第一转动件1及第二转动件2与控制体3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三轮齿13和第四轮齿23,并且在第一转动件1与控制体3相对转动时,第一轮齿34和第三轮齿13始终啮合;在第二转动件2与控制体3相对转动时,第二轮齿35和第四轮齿23始终啮合。
进一步的,第一转动件1、第二转动件2、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第四连接件7及控制体3构造为,第一连接件4连接第一转动件1及控制体3、第二连接件5连接第一转动件1及控制体3、第三连接件6连接第二转动件2及控制体3、第四连接件7连接第二转动件2及控制体3后,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能够实现360°翻转。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保持平稳,同时还能保证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能够完成360°的翻转角度,第一轴孔11与第五轴孔31之间的孔距等于第二轴孔12与第六轴孔32之间的孔距,且大于第一轴孔11与第二轴孔12之间的孔距;第三轴孔21与第七轴孔33之间的孔距等于第四轴孔22与第五轴孔31之间的孔距,且大于第三轴孔21与第四轴孔22之间的孔距。更具体的,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第四连接件7结构相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调整轴孔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对距离来实现不同的技术需求,同时,连接件及控制体3的个数也可根据不同需求做相应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6所示,转轴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夹角为0°,逐渐翻转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如图7所示,转轴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夹角为90°;继续翻转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如图8所示,转轴组件处于第三状态,此时,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夹角为180°;继续翻转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能够实现360°的转动,具体转动状态可参阅图6至图8,在此不过多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转轴组件;例如,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第一转动件1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连接,第二转动件2与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端连接。另外,显示端与系统端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转轴组件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轴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有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所述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平行设置;
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第三轴孔及第四轴孔连接,以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及第三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铰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轴孔及第四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构造为,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能够实现360°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及控制体;
所述控制体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五轴孔、第六轴孔及第七轴孔;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及第五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控制体铰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轴孔及第六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控制体铰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三轴孔及第七轴孔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及控制体铰接;
所述第四连接件通过所述第四轴孔及第五轴孔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及控制体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体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且所述控制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控制体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三轮齿和第四轮齿,并且
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控制体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轮齿和所述第三轮齿始终啮合;
在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控制体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轮齿和所述第四轮齿始终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及所述控制体构造为,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控制体、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控制体、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及所述控制体、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及所述控制体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能够实现360°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及所述第三轴孔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轴孔及所述第四轴孔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通过转轴铰接;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的转轴随所述第一转动件同步转动,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的转轴随所述第二转动件同步转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端连接。
CN201720986244.0U 2017-08-08 2017-08-08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7018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6244.0U CN207018341U (zh) 2017-08-08 2017-08-08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6244.0U CN207018341U (zh) 2017-08-08 2017-08-08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18341U true CN207018341U (zh) 2018-02-16

Family

ID=6147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6244.0U Active CN207018341U (zh) 2017-08-08 2017-08-08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183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7814A (zh) * 2017-08-08 2017-10-1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7814A (zh) * 2017-08-08 2017-10-1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237814B (zh) * 2017-08-08 2023-11-24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7814A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3926362U (zh) 双转轴枢纽装置以及笔记本电脑
WO2018196275A1 (zh) 运用于移动终端上的双轴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04132059B (zh) 一种双轴同步转动的枢纽器
CN207018341U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288993B (zh) 连接装置和包括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TWM502868U (zh) 以複數樞轉支節組成的同動鉸鏈
CN206958080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
CN204805308U (zh)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4613085A (zh) 同步转动式双轴铰链
CN104571292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3441960U (zh) 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
CN205503733U (zh) 一种旋转部品的双轴铰链及移动电子终端
CN207049182U (zh) 一种四齿轮传动360°双轴同步转动的枢纽器
CN203570050U (zh) 一种十字铰链
CN204493425U (zh) 一种具同动开合的三轴铰链
CN204851982U (zh) 双轴同动枢纽器
CN204493432U (zh) 多轴连动机构
CN203717618U (zh) 双轴同动双包枢轴器
CN206738381U (zh) 枢纽器以及使用该枢纽器的电子装置
CN10428120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370717A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翻转组合结构
CN207131720U (zh) 电子设备
CN206133378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开合组件
CN203477049U (zh) 大角度双轴枢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