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2357U - 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 Google Patents

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2357U
CN204792357U CN201520391176.4U CN201520391176U CN204792357U CN 204792357 U CN204792357 U CN 204792357U CN 201520391176 U CN201520391176 U CN 201520391176U CN 204792357 U CN204792357 U CN 204792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post
socket
interface
solenoid
bob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11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y Skou Automat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y Skou Automat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y Skou Automat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y Skou Automat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11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2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2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23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包括绕线骨架、铜线、接线端子固定座、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及插座;铜线缠绕于绕线骨架上,铜线的外表面通过注塑成型有一保护套;接线端子固定座固定于绕线骨架上;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分别插接固定于接线端子固定座,并分别与铜线的第一端及铜线的第二端相连接;插座固定于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的中部,且插座包括有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分别通过一设置于其内部的连接片与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效果:本实用新型增设有与其形成一体的插座,使得使用时,省去了另行增设连接插座的麻烦,使得能够减少占用空间,并大大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构件,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背景技术
线圈,顾名思义,也叫电感器。其主要是由环形的导线绕组构成,其主要应用于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设备中,现有技术中的线圈一般包括绕线骨架、缠绕于绕线骨架外表面的铜线、固定于绕线骨架上的与相应铜线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及与相应铜线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二接线端子。
其虽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实用性不强,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说,在使用时,与相应电磁阀线圈电连接的装置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包括驱动电路板及连接于驱动电路板与电磁线圈之间的作为连接接口的插座,驱动电路板上的电路在接受到外部的控制信号后,即驱动相应电磁线圈工作。驱动电路板与插座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在工作时,易受外界的机械撞击和电磁干扰,使得其稳定性不好,可靠性也大大降低。
基如此,对现有的电磁线圈的整体结构进行改进,将相应的作为连接接口的插座设置于相应的电磁线圈的绕线骨架上等,使得其融为一体,减少占用空间及增加电磁线圈的实用性等,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它包括绕线骨架、铜线、接线端子固定座、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及插座;
所述铜线缠绕于所述绕线骨架上,且所述铜线的外表面通过注塑成型有一与其形成一体的保护套;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绕线骨架上;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插接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插接端分别插接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座内,并分别与所述铜线的第一端及所述铜线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插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中部,且所述插座包括有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分别通过一设置于其内部的连接片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还包括一开有一敞口的插座保护罩,所述插座保护罩与所述插座相连接形成一体,以使将所述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相围护,所述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正对所述敞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均为插接式接线端子。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口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垂直,所述第二插接口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中部分别嵌置于所述插座内。
优选地,所述插座的靠近所述绕线骨架的一侧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均为铝合金材质。
优选地,所述保护套为树脂材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插接端与所述铜线的第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插接端与所述铜线的第二端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增设有与其形成一体的插座,使得在使用时,省去了另行增设连接插座的麻烦,使得能够减少占用空间,并大大降低成本,且因所述插座外还设有与其形成一体的插座保护罩,使得所述插座的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均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可防止其受外力碰撞等而产生电磁干扰,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均为插接式接线端子,使得本实用新型还可适用于与带插座的驱动电路板相连接,具体的,只需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分别插入至相应的插座内即可,进而,本实用新型适应性好,实用性好,使用效果好。
其二、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在技术的改进及结构的改进上,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插座的电磁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插座的电磁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绕线骨架10;接线端子固定座20;第一接线端子30;第二接线端子40;插座50;第一插接口501;第二插接口502;保护套60;插座保护罩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插座的电磁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插座的电磁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结合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它包括绕线骨架10、铜线(未图示)、接线端子固定座20、第一接线端子30、第二接线端子40及插座50;
其中,所述铜线(未图示)缠绕于所述绕线骨架10上,且所述铜线(未图示)的外表面通过注塑成型有一与其形成一体的保护套60;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座20固定于所述绕线骨架10上;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的插接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0的插接端分别插接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座20内,并分别与所述铜线(未图示)的第一端及所述铜线(未图示)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插座50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0的中部,且所述插座50包括有第一插接口501及第二插接口502,所述第一插接口501及第二插接口502分别通过一设置于其内部的连接片(未图示)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及第二接线端子40电连接。
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因增设有与其形成一体的插座50,使得在使用时,省去了另行增设连接插座50的麻烦,使得能够减少占用空间,并大大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还包括一开有一敞口的插座保护罩70,所述插座保护罩70与所述插座50相连接形成一体,以使将所述第一插接口501及第二插接口502相围护,所述第一插接口501及第二插接口502正对所述敞口。
如此,即使得所述插座50的第一插接口501及第二插接口502均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使得可防止其受外力碰撞等而产生电磁干扰。
再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0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0均为插接式接线端子。
进而,本实用新型还可适用于与带插座的驱动电路板相连接,具体的,只需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及第二接线端子40分别插入至相应的插座50内即可,从而,本实用新型适应性好,实用性好,使用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插接口501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相垂直,所述第二插接口502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0相垂直,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0的中部分别嵌置于所述插座50内,且所述插座50的靠近所述绕线骨架10的一侧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座20固定连接。
如此,即使得所述插座50固定性好,稳定性好,连接固定安全可靠。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0均为铝合金材质,且所述保护套60为树脂材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的插接端与所述铜线(未图示)的第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0的插接端与所述铜线(未图示)的第二端焊接连接。
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保护套60上还开设有用以安装的固定孔601,通过在所述固定孔601内穿入紧固螺丝等紧固件,即可将本实新型安装固定,进而,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整体稳固性好,使得使用也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的末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0的末端的外表面均镀有一层铜,所述绕线骨架10为塑胶材质,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增设有与其形成一体的插座50,使得在使用时,省去了另行增设连接插座50的麻烦,使得能够减少占用空间,并大大降低成本,且因所述插座50外还设有与其形成一体的插座保护罩70,使得所述插座50的第一插接口501及第二插接口502均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可防止其受外力碰撞等而产生电磁干扰,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及第二接线端子40均为插接式接线端子,使得本实用新型还可适用于与带插座的驱动电路板相连接,具体的,只需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0及第二接线端子40分别插入至相应的插座50内即可,进而,本实用新型适应性好,实用性好,使用效果好。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在技术的改进及结构的改进上,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绕线骨架、铜线、接线端子固定座、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及插座;
所述铜线缠绕于所述绕线骨架上,且所述铜线的外表面通过注塑成型有一与其形成一体的保护套;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绕线骨架上;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插接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插接端分别插接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座内,并分别与所述铜线的第一端及所述铜线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插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中部,且所述插座包括有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分别通过一设置于其内部的连接片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开有一敞口的插座保护罩,所述插座保护罩与所述插座相连接形成一体,以使将所述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相围护,所述第一插接口及第二插接口正对所述敞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均为插接式接线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口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垂直,所述第二插接口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中部分别嵌置于所述插座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靠近所述绕线骨架的一侧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均为铝合金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为树脂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插座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插接端与所述铜线的第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插接端与所述铜线的第二端焊接连接。
CN201520391176.4U 2015-06-08 2015-06-08 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92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1176.4U CN204792357U (zh) 2015-06-08 2015-06-08 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1176.4U CN204792357U (zh) 2015-06-08 2015-06-08 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2357U true CN204792357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2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117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92357U (zh) 2015-06-08 2015-06-08 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2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8001A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定子连接结构
CN204991391U (zh) 特型贴装色码电感
CN204792357U (zh) 带插座的电磁线圈
CN202695119U (zh) 一种带传感器电流互感器
CN213691676U (zh) 一种大电流共模电感
CN105914004A (zh) 方便与电路板连接的电感器
CN2416587Y (zh) 一种电抗器
CN202695113U (zh) 一种带避雷器电压互感器
CN204029574U (zh) 绕线式电子器件的封装结构及片式电感器
CN202771896U (zh) 共模电感
CN205828097U (zh) 一种便于安装连接的扼流线圈
CN201868222U (zh) 带熔断器的电缆插头式电压互感器
CN2829144Y (zh) 滤波插头
CN205810514U (zh) 一种改变功率的贴片电感
CN215451123U (zh) 一种新型绕线电感磁芯结构
CN205451994U (zh) 低涡流损耗电抗器
CN206040391U (zh) 一种缠绕在自身引脚的无金属端子磁元件
CN207074594U (zh) 一种铝壳电力分机
CN204155728U (zh) 一种带接线柱焊接加固的电感器
CN209729700U (zh) 一种软针脚高频变压器
CN209641498U (zh) 一种变压器
CN207353060U (zh) 一种带端子线圈
CN210535604U (zh) 漏电断路器
CN215342187U (zh) 一种串联谐振试验专用电感
CN212587332U (zh) 一种新型环形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