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2207U -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2207U
CN204792207U CN201520343349.5U CN201520343349U CN204792207U CN 204792207 U CN204792207 U CN 204792207U CN 201520343349 U CN201520343349 U CN 201520343349U CN 204792207 U CN204792207 U CN 204792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terminal
clamp
glue shel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433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433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2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2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220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打端子、穿胶壳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该自动线束制作系统主要由机架、剥皮切线机构、电线打端子机构、胶壳插接机构等机构依序组成,并通过扯线夹、搬运夹等专用夹装完成电线在各个机构之间的快速运送传送。达到的技术效果是:节省人力,便于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高;成品产品排列整齐,不会出现自由散落导致的多根电线相互缠绕的情况;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即通过第一、第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端子插接质量的控制,并且监控检测的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打端子、穿胶壳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背景技术
线束亦称电线束,是由多根电线组成的器件。通常的线束制作过程如下:使用端子压着机将多根电线插接进入端子,再将端子插接进入胶壳。传统的线束制作多段工序之间需要人工移动转移线束半成品,效率低下;没有整套全工序专用设备,人工参与度高,生产效率低下。
同时,传统的线束制作设备中没有电线和端子夹持的专用工装,生产过程中,不适配的夹持工装经常会对电线造成损伤,降低成品合格率。
同时,传统的线束制作完毕后需要进行拉力检测和导通性检测,以检测电线、端子间的机械连接性能和线束的导通性能。两种检测方式均为间接测量,对机械连接性能和导通性能评价片面不准确;由于是在线束制作完成后才进行的性能检测,额外增加的检测步骤延长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因为未能及时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和剔除不合格产品,导致不合格产品继续进行后续生产,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参与度低、生产效率高、不易夹伤电线、且生产过程中即可对线束的机械连接性能和导通性能作准确监控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一对剥皮切线机构,所述剥皮切线机构用于将电线剥皮切断;固定在机架上的一对电线打端子机构,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用于将电线两端插接端子;固定在机架上的一对胶壳插接机构,所述胶壳插接机构用于将电线两端的端子插接进入胶壳;扯线夹,所述扯线夹用于将电线从一侧的剥皮切线机构牵扯至另一侧的剥皮切线机构;一对搬运夹一,所述搬运夹一用于将电线从所述剥皮切线机构搬运至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一对搬运夹二,所述搬运夹二用于将电线从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搬运至所述胶壳插接机构。优选的,还包括向一侧的剥皮切线机构输送电线的送线机构。优选的,还包括向胶壳插接机构输送胶壳的胶壳输送机构。优选的,所述胶壳输送机构包括胶壳正位机构、向所述胶壳正位机构输送胶壳的振动送胶盘以及将胶壳正位机构内正位完毕的胶壳逐个推入所述胶壳插接机构的胶壳推送机构。传统技术中公开了部分种类剥皮切线机构、电线打端子机构、胶壳插接机构、胶壳输送机构以及送线机构等(例如公告号为2037220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相关机构),传统技术中的前述各机构易同样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本文中对上述机构中常见以及成熟的部分不予详述。同时,下文中还提供了一些专用本实用新型自动线束制作系统的各机构,其应当作为本实用新型选用的优选方案,而不应当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实现各部件的自动化控制,优选的,还包括控制所述剥皮切线机构剥皮切断操作、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插接端子操作、所述胶壳插接机构插接胶壳操作、所述扯线夹牵扯操作、所述搬运夹一和所述搬运夹二搬运操作的PLC控制器。相应的,以上各机构和各部件还包括与之分别适配的驱动电机和驱动机构等,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知识,此处略去。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固定设置有四套链轮组,每套链轮组包括两个由电机驱动的链轮,两个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带传动,四套链轮组上的四个链带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搬运夹一和搬运夹二,所述PLC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来控制所述搬运夹一和所述搬运夹二的搬运操作。
优选的,所述搬运夹一和所述搬运夹二结构相同,均包括由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组成的夹线机构、两个对称布置的转动杆、底座、气缸一、两个连接杆和传动机构;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中部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一与所述底座铰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分别同时向所述底座的外侧方向弯折;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二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块和连接块,所述传动块的上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三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传动块的下端面向上开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凹槽,所述连接块为与所述“T”型凹槽相适配的“T”型块;所述气缸一的活塞一与所述连接块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夹持部在其靠近所述右夹持部的侧面的上下方均匀设置有多个左夹持凸齿,相邻的左夹持凸齿之间设置有左夹持凹槽,所述右夹持部在其靠近所述左夹持部的侧面的上下方均匀设置有与所述左夹持凸齿相对应适配右夹持凹槽和与所述左夹持凹槽相对应适配的右夹持凸齿。通过左右夹持部的左右相互配合的夹持凸齿和夹持凹槽,实现对电线的多线多点夹持,夹持区域更广,夹持力更为均匀分散,不易损伤所夹持的电线。进一步优选的,上方的多个所述左夹持凸齿和下方的多个所述左夹持凸齿的左夹持面分别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上方的多个所述右夹持凸齿和下方的多个所述右夹持凸齿的右夹持面分别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在具体对电线的夹持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夹持凸齿均能均匀的起到夹持作用,进而使得对电线的夹持力分布更为均匀,不易损伤所夹持的电线。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夹持部在其上下方的左夹持凸齿之间设置有左竖直夹持面,所述右夹持部在其上下方的右夹持凸齿之间设置有右竖直夹持面。本实用新型增设的左右竖直夹持面可以起到进一步分散夹持力的效果。进一步优选的,上下方的所述左夹持凸齿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上下方的所述右夹持凸齿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左竖直夹持面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以及右竖直夹持面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所有所述夹持点和夹持线在电线横截面上的正投影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之上。基于该优选技术方案,在具体对电线的夹持过程中,由于电线的横截面为圆形,因此前述所有夹持点和夹持线均能够对电线起到夹持作用,并且他们各自对电线的夹持力度一致,即总的夹持力在多个夹持面上均匀分布,不会对电线造成局部挤压严重的情况,进而很好的保持了所夹持电线的完整性,不易出现电线损伤断裂等情况。
优选的,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与运动至其前端的搬运夹一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夹,所述辅助夹包括基座、气缸二、滑动“U”型架和两个夹持头;所述滑动“U”型架位于所述基座的上端表面,并可沿所述基座上下滑动;所述滑动“U”型架的两臂之间所对应的基座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转轴;两个所述夹持头的下端为两个相互齿合的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U”型架的两臂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所述齿轮齿合的齿状凸起;所述气缸二与所述基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二的活塞二穿过所述基座与所述滑动“U”型架的下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辅助夹为超薄辅助夹,其厚度小于5.5mm。通过辅助夹辅助定位固定待插接的电线,防止插接过程中电线弯折导致插接不稳定。同时,辅助夹还可以在电线由搬运夹一切换到搬运夹二夹持的时候,起到临时夹持定位电线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胶壳插接机构包括将端子插接进入胶壳的定位插接夹、夹持胶壳的胶壳固定夹和将胶壳从所述胶壳固定夹内推出的气缸四。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胶壳固定夹由上下相对的两个方形夹持块组成,所述胶壳固定夹可绕其中心整体作90°旋转。所述气缸四的活塞伸缩端位于所述胶壳固定夹正上方,所述胶壳固定夹旋转之后,所述活塞向下伸缩,可以深入两个方形夹持块之间的空隙区域,继续向下伸长即可以将两个方形夹持块之间夹持的胶壳推出胶壳固定夹。
优选的,所述定位插接夹具体为夹持端子的端子夹,所述端子夹包括固定座、气缸三、相互对应配合的滑动夹持端和固定夹持端,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上下导向的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端与所述滑动夹持端的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夹持端的右侧上端与所述气缸三的活塞三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三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滑轨的导向方向相同,所述固定座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夹持端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活塞三的下端通过连接固定块间接的与所述滑动夹持端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夹持端的下端在其靠近所述固定夹持端的一侧设置有勾线凸起,所述固定夹持端的中部在其靠近所述滑动夹持端的一侧设置有阻止端子向上运动的限位台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夹持端的前表面还设置有横置挡止条。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置挡止条的下端面与所述限位台阶的台阶面相平。
优选的,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和其同侧的剥皮切线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监控电线损伤缺失与否的第一视频监控系统;所述第一视频监控系统具体通过视频检测电线的根数和电线端面的圆度并将其分别与标准样本数据相比较,进而来判断电线损伤缺失与否。
优选的,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和其同侧的胶壳插接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监控电线与端子插接稳固与否的第二视频监控系统;所述第二视频监控系统具体通过视频检测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并将其分别与标准样本数据相比较,进而来判断电线与端子插接稳固与否;端子包括通过机械连接端和电性连接端,所述机械连接端压制在电线的绝缘皮上,所述电性连接端压制在电线的导电线缆上;所述第一距离为电线绝缘皮的末端到所述机械连接端靠近所述电性连接端的端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电线的导电线缆的末端到所述电性连接端的末端的距离;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机械连接端压制后的宽度,所述第二宽度为所述电性连接端压制后的宽度。
优选的,该自动线束制作系统还包括压力监控机构,所述压力监控机构通过其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大小,进而判断端子的压着质量;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中包含端子压着机,端子压着机中包含端子压着模具;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端子压着模具与端子之间。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扯线夹、搬运夹一、搬运夹二、以及端子夹等配合其他机构自动化完成电线在各个机构之间的快速传递,节省人力,生产效率更高,多个夹子皆通过其上布置的气缸来控制其夹子的开合,气缸更便于PLC控制器的自动化控制。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各个夹子以及各个机构的自动化运转,自动化程度更高。通过增设的四套链轮组来实现两个搬运夹的顺利搬运操作,结构简洁,适用性强,并且便于PLC控制器的自动化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壳插接机构中,插接完毕的胶壳统一由气缸四由相同的角度、相同的力度推出,成品产品排列整齐,不会出现自由散落导致的多根电线相互缠绕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插接夹即端子夹直接夹持端子,能够稳固夹持端子,同时还便于端子上胶壳的插接,避免了直接夹持电线进行插接胶壳时出现的电线变形导致插接失败或者插接不稳固等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视频监控系统、第二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压力监控系统,在线束制作过程中,即可对插接电线端子机械连接性能和导通性能的监控;并能够及时将不合格的产品分拣出来,避免了继续制作的后续工序资源浪费;同时,相较之于传统的拉力测试以及电流导通性测试,本实用新型的监控检测更为客观准确可靠。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自动线束制作系统的A-A向视图。
图3是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搬运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搬运夹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辅助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端子夹的夹持部位夹持端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后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胶壳插接机构以及胶壳输送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1的D-D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机架,2为滑动横梁,3为扯线夹,4为送线机构,5为剥皮切线机构,6为电线打端子机构,7为胶壳插接机构,8为胶壳输送机构,91为第一视频监控系统,92为第二视频监控系统;
51为搬运夹一,61为搬运夹二,71为端子夹,10为链轮,11为链带;
72为胶壳固定夹,73为气缸四,81为振动送胶盘,82为胶壳正位机构;
1a为电线,2a为夹线机构,21a为左夹持部,22a为右夹持部,3a为转动杆,4a为销轴一,5a为底座,6a为传动机构,61a为限位块,62a为传动块,63a为连接块,7a为气缸一,71a为活塞一,8a为连接杆,9a为固定螺栓;
1b为夹持头,2b为滑动“U”型架,3b为转轴,4b为活塞二,5b为气缸二;
1c为固定座,2c为滑块,3c为滑轨,4c为滑动夹持端,5c为固定夹持端,6c为连接固定块,7c为活塞三,8c为端子,9c为胶壳,41c为勾线凸起,51c为横置挡止条,52c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所述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完整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释。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线束制作中心包括机架1,机架1上从右向左依序固定设置了:上下正对设置的一对剥皮切线机构5;上下正对设置的一对第一视频监控系统91;上下正对设置的一对电线打端子机构6;上下正对设置的一对第二视频监控系统92;上下正对设置的一对胶壳插接机构7;上下正对设置的一对胶壳输送机构8;位于下侧的剥皮切线机构5的下方,并向其输送电线的送线机构4。上下侧的所述剥皮切线机构5之间的机架1上还固定设置有滑动横梁2,滑动横梁2上固定设置有可沿其上下滑动的扯线夹3。
如图1~图3所示,上下侧的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二组相互对应链轮组,共计四个链轮组。每个链轮组均由两个链轮10组成,两个链轮10之间通过链带11传动,链带11上固定设置有搬运夹。每侧的两组链轮组对应两个搬运夹,其中一个搬运夹为搬运夹一51,该搬运夹一51可以随着链带在其同侧的剥皮切线机构5和电线打端子机构6之间往复运动,另一个搬运夹为搬运夹二61,该搬运夹二61可随着链带在其同侧的电线打端子机构6和胶壳插接机构7之间往复运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搬运夹的具体结构包括由左夹持部21a和右夹持部22a组成的夹线机构2a、两个对称布置的转动杆3a、底座5a、气缸一7a、两个连接杆8a和传动机构6a;两个转动杆3a的中部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一4a与底座5a铰接;两个转动杆3a的上端分别与左夹持部21a和右夹持部22a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杆3a的下端分别同时向底座5a的外侧方向弯折;两个转动杆3a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二与两个连接杆8a的一端铰接;传动机构6a包括传动块62a和连接块63a,传动块62a的上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三与两个连接杆8a的另一端铰接;传动块62a的下端面向上开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凹槽,连接块63a为与“T”型凹槽相适配的“T”型块;气缸一7a的活塞一71a与连接块63a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对搬运夹的优化方案如下:左夹持部21a在其靠近右夹持部22a的侧面的上下方均匀设置有多个左夹持凸齿,相邻的左夹持凸齿之间设置有左夹持凹槽,右夹持部22a在其靠近左夹持部21a的侧面的上下方均匀设置有与左夹持凸齿相对应适配右夹持凹槽和与左夹持凹槽相对应适配的右夹持凸齿。上方的多个左夹持凸齿和下方的多个左夹持凸齿的左夹持面分别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上方的多个右夹持凸齿和下方的多个右夹持凸齿的右夹持面分别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左夹持部21a在其上下方的左夹持凸齿之间设置有左竖直夹持面,右夹持部22a在其上下方的右夹持凸齿之间设置有右竖直夹持面。上下方的左夹持凸齿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上下方的右夹持凸齿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左竖直夹持面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以及右竖直夹持面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所有夹持点和夹持线在电线横截面上的正投影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之上。
如图1~图3所示,电线打端子机构6与运动至其前端的搬运夹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夹。
如图6所示,辅助夹包括基座、气缸二5b、滑动“U”型架2b和两个夹持头1b;滑动“U”型架2b位于基座的上端表面,并可沿基座上下滑动;滑动“U”型架2b的两臂之间所对应的基座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转轴3b;两个夹持头1b的下端为两个相互齿合的齿轮,两个齿轮分别通过两个转轴3b与基座转动连接,滑动“U”型架2b的两臂分别设置有与两个齿轮齿合的齿状凸起;气缸二5b与基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气缸二5b的活塞二4b穿过基座与滑动“U”型架2b的下端固定连接。
如图10~图12所示,胶壳插接机构7主要由夹持胶壳的胶壳固定夹72、夹持端子并将端子送入胶壳的定位插接夹以及将胶壳从胶壳固定夹72内推出的气缸四73组成。定位插接夹通过其附属的驱动机构可以将其定位在胶壳固定夹72内的胶壳正前方,并可向胶壳固定夹72方向移行,进而将带待电线的端子插接进入胶壳之中。胶壳固定夹72由上下相对的两个方形夹持块组成,胶壳固定夹72夹持胶壳时,两个方形夹持块之间形成夹持间隙。该胶壳固定夹72可绕其中心作90°旋转,旋转之后两个方形夹持块左右相对,两者之间形成上下方向的夹持间隙。气缸四73位于左右相对的两个方形夹持块形成的夹持间隙的正上方,气缸四73的活塞端可以向下伸出进入夹持间隙,进而将胶壳推出胶壳固定夹72。
前述定位插接夹即为端子夹,如图7~图9所示,该端子夹主要由固定座1c、气缸三、相互对应配合的滑动夹持端4c和固定夹持端5c组成。固定座1c上设置有上下导向的滑轨3c,滑轨3c上设置有滑块2c,滑块2c的下端与滑动夹持端4c的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滑动夹持端4c的右侧上端与气缸三的活塞三7c固定连接,活塞三7c的伸缩方向与滑轨3c的导向方向相同,固定座1c的下端与固定夹持端5c固定连接。对端子夹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滑动夹持端4c的下端在其靠近固定夹持端5c的一侧设置有勾线凸起41c,固定夹持端5c的中部在其靠近滑动夹持端4c的一侧设置有阻止端子8c向上运动的限位台阶52c。固定夹持端5c的前表面还设置有横置挡止条51c。横置挡止条51c的下端面与限位台阶52c的台阶面相平。
如图10~图12所示,胶壳输送机构8主要由振动送胶盘81、胶壳正位机构82以及将胶壳正位机构82内的胶壳推送进入胶壳固定夹72的推送机构组成。具体的,振动送胶盘81的胶壳输出口与胶壳正位机构82的胶壳进入口连通。当胶壳固定夹72的两个夹持块处于上下相对时,胶壳正位机构82的胶壳输出口与两个夹持块形成的夹持间隙正对设置。
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的优化方案是,增设PLC控制器,该PLC控制器用于控制剥皮切线机构剥皮切断操作、电线打端子机构插接端子操作、胶壳插接机构插接胶壳操作、扯线夹牵扯电线操作、搬运夹一和搬运夹二搬运电线操作、以及端子夹夹持定位端子操作等等各个系统组成部件的运动。
第一视频监控系统91主要由第一摄像头观测系统和第一信息处理系统组成。第一摄像头观测系统通过摄像头对端子内电线的根数以及电线端面的圆度进行观测得到样本数据,然后将得到的样本数据信息传递至第一信息处理系统。第一信息处理系统将接收到的样本信息数据与其内预置的标准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两种可能的比较结果,分别为“偏差在预设范围内”和“偏差超出预设范围”,并将该比较结果信息传递至PLC控制器。如果PLC控制器接收到“偏差超出预设范围”该比较结果信息,则控制搬运夹松开其夹持部,不合格的端子电线掉落,进而将不合格的端子电线分拣出来。如果PLC控制器接收到“偏差在预设范围内”该比较结果信息,则PLC控制器控制搬运夹继续正常进行搬运操作,将带端子的电线搬运至下一工序。作为优选,电线的根数的预置允许偏差为零。
第二视频监控系统92主要由第二摄像头观测系统和第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第二摄像头观测系统通过摄像头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进行观测,得到样本数据,然后将该样本数据传递至第二信息处理系统。将接收到的样本信息数据与其内预置的标准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两种可能的比较结果,分别为“偏差在预设范围内”和“偏差超出预设范围”,并将该比较结果信息传递至PLC控制器。如果PLC控制器接收到“偏差超出预设范围”该比较结果信息,则控制搬运夹松开其夹持部,不合格的端子电线掉落,进而将不合格的端子电线分拣出来。如果PLC控制器接收到“偏差在预设范围内”该比较结果信息,则PLC控制器控制搬运夹继续正常进行搬运操作,将带端子的电线搬运至下一工序。端子包括通过机械连接端和电性连接端,所述机械连接端压制在电线的绝缘皮上,所述电性连接端压制在电线的导电线缆上;所述第一距离为电线绝缘皮的末端到所述机械连接端靠近所述电性连接端的端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电线的导电线缆的末端到所述电性连接端的末端的距离;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机械连接端压制后的宽度,所述第二宽度为所述电性连接端压制后的宽度。
本实施例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具体运行流程简述如下:将所需电线预置进入送线机构4,并将一端电线线头穿过下侧的剥皮切线机构5引出。扯线夹3沿滑动横梁2向上滑动,同时夹持并牵扯电线线头将其运送至上侧的剥皮切线机构5。上下两个搬运夹一51夹持电线,上下两侧的剥皮切线机构5对电线的两端进行剥皮切线操作。上下两个搬运夹一51将夹持的电线搬运至电线打端子机构6前端,同时辅助夹开始对电线进行辅助夹持。电线打端子机构6内的端子压着机将端子插接压着在电线两端。第一视频监控系统91和第二视频监控系统92对端子的插接质量进行监控,若偏差超出预设允许范围,则PLC控制器控制搬运夹一以及辅助夹张开,其夹持的电线掉落,进而将不合格的电线端子分拣出来;若偏差在预设允许范围内,则PLC控制器控制搬运夹一松开,搬运夹二61对电线进行夹持,待辅助夹夹持头松开后,搬运夹二61将待端子的电线搬运至胶壳插接机构7前端。端子夹71开始夹持搬运夹二61搬运过来的电线两端的端子,并将该端子移动至胶壳固定夹72内固定的胶壳前端。端子夹71向胶壳方向移动,将其夹持的端子插接进入胶壳之中。端子夹71松开其夹持的端子,胶壳固定夹72左90°旋转,旋转之后的两个夹持块处于左右对应的位置,此时气缸四73的活塞向下伸长,将插接完毕端子的胶壳推出胶壳固定夹72。至此完成一段线束的制作,各组件复位,循环上述操作即自动完成大批量的线束制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固定在机架上的一对剥皮切线机构,所述剥皮切线机构用于将电线剥皮切断;
固定在机架上的一对电线打端子机构,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用于将电线两端插接端子;
固定在机架上的一对胶壳插接机构,所述胶壳插接机构用于将电线两端的端子插接进入胶壳;
扯线夹,所述扯线夹用于将电线从一侧的剥皮切线机构牵扯至另一侧的剥皮切线机构;
一对搬运夹一,所述搬运夹一用于将电线从所述剥皮切线机构搬运至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
一对搬运夹二,所述搬运夹二用于将电线从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搬运至所述胶壳插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剥皮切线机构剥皮切断操作、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插接端子操作、所述胶壳插接机构插接胶壳操作、所述扯线夹牵扯操作、所述搬运夹一和所述搬运夹二搬运操作的PLC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固定设置有四套链轮组,每套链轮组包括两个由电机驱动的链轮,两个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带传动,四套链轮组上的四个链带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搬运夹一和两个搬运夹二,所述PLC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来控制所述搬运夹一和所述搬运夹二的搬运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夹一和所述搬运夹二结构相同,均包括由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组成的夹线机构、两个对称布置的转动杆、底座、气缸一、两个连接杆和传动机构;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中部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一与所述底座铰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分别同时向所述底座的外侧方向弯折;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二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块和连接块,所述传动块的上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三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传动块的下端面向上开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凹槽,所述连接块为与所述“T”型凹槽相适配的“T”型块;所述气缸一的活塞一与所述连接块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与运动至其前端的搬运夹一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夹,所述辅助夹包括基座、气缸二、滑动“U”型架和两个夹持头;所述滑动“U”型架位于所述基座的上端表面,并可沿所述基座上下滑动;所述滑动“U”型架的两臂之间所对应的基座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转轴;两个所述夹持头的下端为两个相互齿合的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U”型架的两臂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所述齿轮齿合的齿状凸起;所述气缸二与所述基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二的活塞二穿过所述基座与所述滑动“U”型架的下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壳插接机构包括将端子插接进入胶壳的定位插接夹、夹持胶壳的胶壳固定夹和将胶壳从所述胶壳固定夹内推出的气缸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接夹具体为夹持端子的端子夹,所述端子夹包括固定座、气缸三、相互对应配合的滑动夹持端和固定夹持端,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上下导向的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端与所述滑动夹持端的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夹持端的右侧上端与所述气缸三的活塞三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三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滑轨的导向方向相同,所述固定座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夹持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夹持端的下端在其靠近所述固定夹持端的一侧设置有勾线凸起,所述固定夹持端的中部在其靠近所述滑动夹持端的一侧设置有阻止端子向上运动的限位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和其同侧的剥皮切线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监控电线损伤缺失与否的第一视频监控系统;所述第一视频监控系统具体通过视频检测电线的根数和电线端面的圆度并将其分别与标准样本数据相比较,进而来判断电线损伤缺失与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线束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打端子机构和其同侧的胶壳插接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监控电线与端子插接稳固与否的第二视频监控系统;所述第二视频监控系统具体通过视频检测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并将其分别与标准样本数据相比较,进而来判断电线与端子插接稳固与否;端子包括通过机械连接端和电性连接端,所述机械连接端压制在电线的绝缘皮上,所述电性连接端压制在电线的导电线缆上;所述第一距离为电线绝缘皮的末端到所述机械连接端靠近所述电性连接端的端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电线的导电线缆的末端到所述电性连接端的末端的距离;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机械连接端压制后的宽度,所述第二宽度为所述电性连接端压制后的宽度。
CN201520343349.5U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92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3349.5U CN204792207U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3349.5U CN204792207U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2207U true CN204792207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2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4334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92207U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220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7625A (zh) * 2015-05-25 2015-08-26 杨志强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CN109333667A (zh) * 2018-10-10 2019-02-15 湖州费莲青湖笔有限公司 一种毛笔笔杆钻孔定位装置
CN110336174A (zh) * 2019-07-05 2019-10-15 宁波禹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接线盒线束盒体组装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7625A (zh) * 2015-05-25 2015-08-26 杨志强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CN104867625B (zh) * 2015-05-25 2017-05-17 杨志强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CN109333667A (zh) * 2018-10-10 2019-02-15 湖州费莲青湖笔有限公司 一种毛笔笔杆钻孔定位装置
CN110336174A (zh) * 2019-07-05 2019-10-15 宁波禹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接线盒线束盒体组装机
CN110336174B (zh) * 2019-07-05 2024-04-05 宁波禹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接线盒线束盒体组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7625A (zh)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CN110380315B (zh) 一种自动化端子加工设备及方法
CN204792207U (zh) 一种自动线束制作系统
CN108832463B (zh) 一种全自动单头插入机
CN106257776A (zh) 全自动线束穿防水栓压接端子机
CN104124599A (zh) 全自动多线单头端子压着机
CN110661161B (zh) 一种圆形电路板焊接设备的皮线剥皮裁切装置
CN112068246A (zh) 基于滚轮剥线设备的多芯线剥线方法
CN108598842A (zh) 线缆加工系统以及电源线装配系统
CN104874852B (zh) 铝棒测长和具有双剪功能的热剪设备及其应用
CN111262398A (zh) 一种电机引线处理设备
CN110224282A (zh) 一种双头端子插壳线材自动机的线材整线机构
CN204651667U (zh) 一种分色剥线机
CN210724003U (zh) 用于剥皮点焊机的中间剥皮机构
CN107180686B (zh) 分芯装置、分芯方法及线缆加工设备
CN209472185U (zh) 一种电磁阀端子装配装置
WO2022041684A1 (zh) 一种多芯线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
CN110045198A (zh) 一种尾部镀锡式插头电源线检测设备
CN204905642U (zh) 同轴线缆剥线机
CN105880988B (zh) 一种在线穿磁机
CN110666506A (zh) 一种圆形电路板及其自动裁线焊接设备和加工方法
CN213026865U (zh) 剥线机
CN206065187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缩管机
CN209716926U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缓存上料设备
CN210404577U (zh) 一种线束用剥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