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7083U -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7083U
CN204767083U CN201520382436.1U CN201520382436U CN204767083U CN 204767083 U CN204767083 U CN 204767083U CN 201520382436 U CN201520382436 U CN 201520382436U CN 204767083 U CN204767083 U CN 204767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part
spiral shell
shell block
fixed type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824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仁华
丁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824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7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7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708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属于建筑物灾难救援技术领域。该逃生滑道装置包括:移动箱体,安装在建筑物的开口处;移动箱体的一侧门打开时作为辅助滑道板;入口部件,固定连接在移动箱体内;辅助滑道板与入口部件的入口端对接;滑道,滑道的一端与入口部件的出口端连接,使用时滑道的另一端需要固定至地面。本装置不受楼房的条件限制,可在楼房内任何位置迅速安装和快送组织安全逃生。同时本装置非常人性化,设计了辅助滑板,大大减轻了人们在逃生时恐惧感,特别是照顾到老人、孩子、妇女、病人等,使他们能轻松、安全逃生。

Description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灾难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拔地而起。但在建筑发生火灾,遭遇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时,尤其是在断电和楼道被浓烟充满的情况下,如何迅速组织和营救楼内被困人员逃生是一项急迫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存在老人、孩子、病人等弱势群体如何安全逃生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逃生滑道系统均未能解决此问题,主要是让逃生者直接从高楼往滑道入口跳下去,这对于生平第一次做这种高度危险的动作,特别是在极度紧张和恐惧的的情况下的逃生者,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更不用说老人、孩子、妇女、病人等弱势群体了。
现有逃生滑道系统需要牢固的固定在窗口或其他开口位置,但是由于建筑物的多样性,受楼房的条件限制,逃生滑道系统存在逃生滑道系统固定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发生灾难逃生过程中,场面混乱,形势紧急,进一步增加了逃生滑道系统固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解决了逃生滑道系统存在逃生滑道系统固定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包括:
移动箱体,所述移动箱体安装在建筑物的开口处;移动箱体的一侧门打开时作为辅助滑道板;
入口部件,所述入口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箱体内;所述辅助滑道板与入口部件的入口端对接;
滑道,所述滑道的一端与所述入口部件的出口端连接,使用时滑道的另一端需要一定斜度的固定至地面,使得逃生人员安全平稳的逃生;
使用时所述移动箱体与建筑物地板存在摩擦力及建筑物的开口处即窗户内侧对箱体产生的阻力,所述摩擦力与该阻力使得的箱体更加稳固,安全可靠;摩擦力(摩擦力主要由箱体的重量)的大小保证箱体在两至三个人通过滑道下滑时不会离开地面。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进一步,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所述移动箱体内并且与所述入口部件连接,用于升高或降低入口部件的高度,以便保证逃生窗口与本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的入口部件平齐,提高逃生人员平稳顺利的逃生。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升降滑轨,所述升降滑轨竖直地固定在所述移动箱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
升降托板,所述升降托板的滑块安装在所述升降滑轨内;所述入口部件固定在所述升降托板上;
转轴,所述转轴的轴杆具有螺纹,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移动箱体;
第一螺块,所述第一螺块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第二螺块,所述第二螺块安装在所述转轴上;转轴绕某一方向旋转时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在转轴上沿相反方向运动;
第一上支杆,所述第一上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托板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块铰接;
第二上支杆,所述第二上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托板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块铰接;
第一下支杆,所述第一下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块铰接;
第二下支杆,所述第二下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块铰接。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进一步,所述建筑物的开口为窗口或门。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进一步,所述入口部件为筒状结构,入口部件与辅助滑道板连接的一端为喇叭口状。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进一步,所述滑道包括:
滑道本体;
螺旋状钢环,连接在所述滑道本体内部或外部;
钢绳,所述钢绳沿滑道本体的轴向连接在所述滑道本体的内部或外部。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进一步,所述滑道本体的一端通过钢箍与所述入口部件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进一步,所述辅助滑道板包括凹板和支撑腿,所述凹板的一端与入口部件的一端圆滑连接,所述支撑腿支撑在所述凹板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支撑腿为伸缩式支撑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不受楼房的条件限制,可在楼房内任何位置(朝外不同高度的窗口、门及其他出口)迅速安装和快送组织安全逃生。同时,本逃生滑道装置全部安装在一个带滑轮的长方体金属移动箱体内,可移动或固定到楼内任何窗口前使用。不使用时可放在楼道角落或房间内,非常适合医院、学校、办公楼、居民楼等部门的楼房使用。本装置构思巧妙,整个滑道连接圆滑,非常牢固,能保证逃生者的安全。逃生滑道装置非常人性化,设计了辅助滑板,大大减轻了人们在逃生时恐惧感,特别是照顾到老人、孩子、妇女、病人等弱势群体,他们都能轻松、安全逃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的移动箱体和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的移动箱体和升降装置的后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的入口部件和滑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的入口部件和滑道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的滑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的入口部件和辅助滑道板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移动箱体,11、升降滑轨,12、条形孔,2、入口部件,21、安装环,22、钢箍,3、滑道,31、滑道本体,32、钢环,33、钢绳,4、辅助滑道板,41、凹板,42、支撑腿,5、升降装置,51、转轴,52、第一螺块,53、第二螺块,54、第一上支杆,55、第二上支杆,56、第一下支杆,57、第二下支杆,58、升降托板,581、第一连接块,582、第二连接块,583、横杆,584、摇臂,59、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的移动箱体和升降装置示意图,其包括:
移动箱体1,所述移动箱体安装在建筑物的开口处;移动箱体的一侧门打开时作为辅助滑道板4;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所述建筑物的开口为窗口或门,或者其他适合实施救援的建筑物开口。
入口部件2,所述入口部件2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箱体1内;所述辅助滑道板4与入口部件2的入口端对接;
滑道3,所述滑道3的一端与所述入口部件2的出口端连接,使用时滑道3的另一端需要固定至地面;
使用时所述移动箱体1与建筑物地板存在摩擦力,窗口对箱体存在阻力,所述摩擦力和阻力大于滑道3及两个以上人体对箱体1的拉力。具体的,移动箱体1的底部可以安装轮毂,固定时,采用锲块四个方向固定。移动箱体的自身重量在500kg以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当建筑物发生火灾等紧急状况需要安全疏散人群时,首先打开移动箱体使移动箱体的一侧门打开作为辅助滑道板;后门搁在窗台上,放下滑道,使用时滑道的另一端需要固定至地面;滑道与楼房的斜度为37度最安全。逃生者坐在辅助滑道上,双手抱头,双脚抬起,协助员在后面轻轻一推,逃生者便能轻松进入入口部件,再滑入与入口部件连接的滑道到达地面。本装置主要利用了移动箱体的自身的重力、窗墙的阻力、滑道与建筑物地板固定物(汽车、地桩、树木等)之间的拉力,稳固地固定了逃生滑道装置。
考虑到楼房不同窗台的高矮,为了使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适应更多的救援环境,对上述实施例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安装在所述移动箱体1内并且与所述入口部件2连接,用于升高或降低入口部件2的高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
升降滑轨11,所述升降滑轨11竖直地固定在所述移动箱体1的相对的两侧壁上;
升降托板58,所述升降托板58的滑块59安装在所述升降滑轨11内;所述入口部件2固定在所述升降托板58上;在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物逃生的便携式逃生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5所示,所述入口部件2的外壁固定有安装环21,所述安装环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入口部件的外壁,安装环21的数量为两个,均置在入口部件的外壁。可以通过绳索或铁丝将安装环21与升降托板的固定环连接。滑块59之间具有连接两个滑块59顶端的横杆583。
转轴51,所述转轴的轴杆具有螺纹,所述转轴51安装在所述移动箱体1;转轴51的一端连接有摇臂584,用于带动转轴旋转;移动箱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上设置有条形孔12,转轴可以在条形孔12内上下移动。
第一螺块52,所述第一螺块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第二螺块53,所述第二螺块安装在所述转轴上;转轴旋转时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在转轴上可往复运动;转轴的轴杆具有外螺纹,分别与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的内螺纹相互配合运动;
第一上支杆54,所述第一上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托板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块铰接;具体实施过程中,与位于升降托板底部的第一连接块581铰接;
第二上支杆55,所述第二上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托板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块铰接;具体实施过程中,与固定于所述升降托板底部的第一连接块581铰接;
第一下支杆56,所述第一下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块铰接;具体实施过程中,与固定在所述移动箱体底部的第二连接块582铰接;
第二下支杆57,所述第二下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块铰接;具体实施过程中,与位于移动箱体底部的第二连接块582铰接。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支杆54和所述第二上支杆的一端上可以设有相互啮合的齿牙,可以实现更稳固的固定。
摇臂带动转轴旋转时,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在转轴上相对沿反方向运动,即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此时支杆带动升降托板向上运动;或者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支杆带动升降托板向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物逃生的便携式逃生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入口部件2为筒状结构,优选地,入口部件2与辅助滑道板4连接的一端为喇叭口状,将入口部件的一端设置为喇叭口状,能更方便人员进入入口部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入口部件由玻璃纤维毡增强环氧塑料(一种化学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轻便、强度大、阻燃、耐高温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物逃生的便携式逃生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滑道包括:
滑道本体31;所述滑道31的一端通过钢箍22与所述入口部件2的一端连接。所述滑道本体由耐高温的柔性材料制成,如耐火布。
螺旋状钢环32,连接在所述滑道本体31内部或外部;
钢绳33,所述钢绳沿滑道本体的轴向连接在所述滑道本体31的内部或外部。使用时靠近入口部件的钢绳一端连接到横杆583上。
在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物逃生的便携式逃生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所示,所述辅助滑道板4包括凹板41和支撑腿42,所述凹板41的一端与入口部件2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腿42支撑在所述凹板41的另一端。辅助滑道板的设置可以降低逃亡人员在进入滑道时的恐惧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箱体,所述移动箱体放置在建筑物内;移动箱体的一侧门打开时作为辅助滑道板;
入口部件,所述入口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箱体内;所述辅助滑道板与入口部件的入口端对接;
滑道,所述滑道的一端与所述入口部件的出口端连接,使用时滑道的另一端需要固定至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升高或降低入口部件的高度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所述移动箱体内并且与所述入口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升降滑轨,所述升降滑轨竖直地固定在所述移动箱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
升降托板,所述升降托板的滑块安装在所述升降滑轨内;所述入口部件固定在所述升降托板上;
转轴,所述转轴的轴杆具有螺纹,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移动箱体;
第一螺块,所述第一螺块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第二螺块,所述第二螺块安装在所述转轴上;转轴绕某一方向旋转时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在转轴上沿相反方向运动;
第一上支杆,所述第一上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托板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块铰接;
第二上支杆,所述第二上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托板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块铰接;
第一下支杆,所述第一下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块铰接;
第二下支杆,所述第二下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块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开口为窗口或门。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部件为筒状结构,入口部件与辅助滑道板连接的一端为喇叭口状。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包括:滑道本体;
螺旋状钢环,连接在所述滑道本体内部或外部;
钢绳,所述钢绳沿滑道本体的轴向连接在所述滑道本体的内部或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任一项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本体的一端通过钢箍与所述入口部件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滑道板包括凹板和支撑腿,所述凹板的一端与入口部件的一端圆滑连接,所述支撑腿支撑在所述凹板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为伸缩式支撑腿。
CN201520382436.1U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67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82436.1U CN204767083U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82436.1U CN204767083U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7083U true CN204767083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7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82436.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67083U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70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4487A (zh) * 2015-06-04 2015-10-21 孙仁华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CN108159588A (zh) * 2018-03-07 2018-06-15 显通向庆(台州)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108175961A (zh) * 2018-03-07 2018-06-19 显通向庆(台州)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逃生装置的安装机构
CN108583232A (zh) * 2018-05-14 2018-09-28 湖南理工学院 一种可机械破碎的公交车逃生窗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4487A (zh) * 2015-06-04 2015-10-21 孙仁华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CN108159588A (zh) * 2018-03-07 2018-06-15 显通向庆(台州)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108175961A (zh) * 2018-03-07 2018-06-19 显通向庆(台州)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逃生装置的安装机构
CN108159588B (zh) * 2018-03-07 2023-08-04 显通向庆(台州)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108583232A (zh) * 2018-05-14 2018-09-28 湖南理工学院 一种可机械破碎的公交车逃生窗
CN108583232B (zh) * 2018-05-14 2023-10-24 湖南理工学院 一种可机械破碎的公交车逃生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7083U (zh)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KR101173585B1 (ko) 층간 비상탈출장치
CN102943609B (zh) 高楼自救逃生窗
CN204996013U (zh) 可变速防火抗震高楼逃生安全滑道
CN202724498U (zh) 高层建筑物的斜滑式隧道型逃生装置
CN102649006A (zh) 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及避难仓
CN205494705U (zh) 循环升降逃生箱
CN201643450U (zh) 一种吊车式高楼逃生装置
CN101648662A (zh) 兼容性电梯
CN211169414U (zh) 住宅外加装电梯的结构
CN102000400B (zh) 高楼集体自主逃生装置
CN209604075U (zh) 一种透水事故用煤矿自救装置
CN104984487A (zh) 一种半移动半固定式逃生滑道装置
CN207750010U (zh) 一种快开启应急逃生窗结构
CN204767084U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逃生的便携式逃生装置
CN206950467U (zh) 多功能高楼户外升降救人装置
CN201880230U (zh) 高楼集体自主逃生装置
CN2346458Y (zh) 高层楼房火灾救生机
KR100937385B1 (ko) 건축물의 비상대피용 발코니 난간
CN201394289Y (zh) 高楼救生装置
CN2910265Y (zh) 高楼火灾紧急逃生器
CN205277250U (zh) 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窗
CN202990798U (zh) 人安全逃逸装置
CN201832294U (zh) 高层遇险户外自救逃生吊篮
CN204395254U (zh) 转台式滑杆应急逃生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