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9020U - 防尘盖、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尘盖、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9020U
CN204759020U CN201520118449.8U CN201520118449U CN204759020U CN 204759020 U CN204759020 U CN 204759020U CN 201520118449 U CN201520118449 U CN 201520118449U CN 204759020 U CN204759020 U CN 204759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ap
recording medium
image processing
prime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84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章
佐藤忠志
三上亨
盛田信义
胜山悟朗
河俊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184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937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9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90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盖,其能够以不对记录介质装载部施加较大的负荷的方式安装。防尘盖(35)被配置在手动送纸盘(18)的上方,其被支撑部(36)被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此时,盖部(37)及延长盖部(38)覆盖手动送纸盘(18)的纸张装载面(18b)及延长托盘(18c)的上方及侧方。由此,能够防止在纸张装载面(18b)及延长托盘(18c)上所装载的记录纸张(P)上附着灰尘等。防尘盖(35)的负荷由图像形成装置(1)的支撑面(1c)支撑,并且防尘盖(35)的负荷不会施加到其下方的手动送纸盘(18)。

Description

防尘盖、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尘盖、以及具有防尘盖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多功能外围设备中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多功能外围设备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在例如手动送纸盘等记录介质装载部上装载记录介质的状态下原封不动放置,在记录介质上会附着尘埃等的情况。
并且,关于设有用于对记录介质的上方进行覆盖的盖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经进行了各种实用新型。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29188号公报)中,如图24所示,针对供纸盒100,从上方安装有盒盖101。此时,通过在供纸盒100的嵌合凹部100a、100b上分别嵌入盒盖101的嵌合凸部101a、101b,从而使两者嵌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2918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的结构,能够防止尘埃等的向记录介质装载部的附着。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盒盖101直接安装在供纸盒100上,盒盖101的重量由供纸盒100支撑。因此,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供纸盒100有时无法支撑上方覆盖的盒盖101的重量。
鉴于这类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盖,其能够以不对记录介质装载部施加较大的负荷的方式安装。
<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尘盖,其用于覆盖记录介质装载部的上面,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上装载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具有被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以外的部分支撑的被支撑部,所述被支撑部通过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抵接,从而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支撑。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覆盖记录介质装载部的防尘盖的负荷是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支撑,因此不会对记录介质装载部施加较大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手动送纸盘关闭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手动送纸盘打开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4(a)和4(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防尘盖的立体图。
图5是将实施方式的防尘盖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组装轴的周边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组装轴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防尘盖的被支撑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9是对实施方式的防尘盖被图像形成装置支撑的样子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10是对实施方式的延长盖部的伸缩构造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11是表示延长盖部的保持结构的不同实施方式的概要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方式的延长盖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防尘盖的第二姿势的立体图。
图14是对实施方式的防尘盖的姿势变更进行说明的侧面图。
图15是表示防尘盖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关系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防尘盖的第二姿势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防尘盖的开闭结构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防尘盖的开闭结构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防尘盖的开闭结构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防尘盖的开闭结构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门打开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不同实施方式的防尘盖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4是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18手动送纸盘(记录介质装载部)
18b纸张装载面(记录介质装载面)
19手动送纸辊(输送单元)
35防尘盖
36被支撑部
36a爪部
36c装载面
36d抵靠面
37盖部
37a窗部
37g第一姿势保持孔(第一姿势保持部)
37h第二姿势保持孔(第二姿势保持部)
38延长盖部
42开闭门
43把手部
P记录纸张(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简化或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1所示的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以能够拆装地设有处理单元2。处理单元2由在表面上能够担载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的鼓状的转动体的感光体鼓10、使感光体股10的表面同样地充电的充电辊11、向感光体鼓10的表面供给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2、以及用于清洁感光体鼓10的表面的清洁刮板13等构成。
在处理单元2的下方配置有曝光部3。曝光部3基于图像数据而发出激光。
另外,在与感光体鼓10抵接的位置上,配置有转印感光体鼓10表面上的图像的转印辊14。由转印辊14和感光体鼓10的抵接部形成转印夹持部。另外,在转印辊14上施加有预定的直流电压(DC)和/或交流电压(AC)。
主供纸部4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由收容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的供纸盒15、及将记录纸张P从供纸盒15输送到供纸路30的供纸辊16等构成。在供纸路30的末端配置有对位辊17。
在主供纸部4的右侧设有手动供纸部5。手动供纸部5由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1a上的作为记录介质装载部的手动供纸盘18、将记录纸张P从手动供纸盘18输送到手动供纸路31的作为输送单元的手动供纸辊19、分离并送出记录纸张P的分离辊20等构成。手动送纸盘18被设为能够以支点轴18a为中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向箭头B1方向开闭。手动送纸路31在其末端与供纸路30合流。
在转印辊14与感光体鼓10的抵接部的上方形成有纵输送路32,在纵输送路32的末端配置有定影部6。定影部6具有被加热源加热的定影辊21、能够对该定影辊21加压的加压辊22等。
在定影部6的上方设有排纸路33,在排纸路33的末端设有排纸部7。排纸部7上配置有用于将记录纸张P排出到外部的一对排纸辊23、以及用于收纳所排出的记录纸张P的排纸托盘24。除了排纸路33以外,还从排纸辊23另分出反转输送路34。
反转输送路34在其末端合流于供纸路30。在反转输送路34的途中配置有反转输送辊25。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单元2、曝光部3、定影部6等是用于在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以下,参照图1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当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后,首先利用充电辊11使感光体鼓10的表面充电。接着,基于图像数据从曝光部3照射激光束,被照射的部分的电位降低并形成静电潜像。在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鼓10上,从显影装置12向其表面部分供给调色剂,作为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被可视图像化。接着,利用清洁刮板13除去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体鼓10上的调色剂等。
另一方面,当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后,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通过主供纸部4的供纸辊16转动驱动,使得收容在供纸盒15中的记录纸张P被送出到供纸路30。或者,手动供纸辊19转动驱动,将收容在手动供纸盘18中的记录纸张P陆续送出。接着,被陆续送出的记录纸张P被分离辊20逐张分离并送出到手动供纸路31,被输送到供纸路30。
被送出至供纸路30的记录纸张P,利用对位辊17进行计时,在合着感光体鼓10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时间点被输送到转印辊14与感光体鼓10的夹持部,转印调色剂图像。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输送到定影部6,利用被加热源所加热的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记录纸张P被加热及加压,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接着,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从定影辊21被分离并被输送到排纸路33之后,被排纸辊23排出到排纸托盘24上。
当对记录纸张P进行两面印刷时,记录纸张P被输送到排纸辊23,在记录纸张P的后端从排纸辊23抽出为止的时间点,排纸辊23反向转动,记录纸张P被向着反方向输送并被送出至反向输送路34。之后,记录纸张被反向输送辊25在反向输送路34上输送,在正反反转的状态下再次被输送到对位辊17。接着,在向背面进行了图像的转印和定影之后,被排纸辊23排出到排纸托盘24上。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立体图。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除了主要作为用于装载所供给的记录纸张P的记录纸张装载部而使用的供纸盒15以外,还有手动送纸盘18。手动送纸盘18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以支点轴18a为中心开闭,当不使用手动送纸盘18时,能够如图2所示设为关闭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的状态。
如图3所示,当使用手动送纸盘18时,手动送纸盘18被打开。并且,在作为记录介质装载面的纸张装载面18b上装载记录纸张P,利用手动供纸辊19将所装载的记录纸张P输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而进行图像形成。
在纸张装载面18b的顶端侧(图像形成装置1的相反侧)上,设有延长托盘18c。延长托盘18c的两端被保持在设在手动送纸盘18两侧的轨道部上,延长托盘18以能够沿作为所装载的记录纸张P的长度方向的箭头B1方向伸缩的方式设置。通过使延长托盘18c伸长,作为手动送纸盘18的延长部来使用,从而还能够在其表面装载较大尺寸的记录纸张P。除此之外,在手动送纸盘18上,还能够供给不能由主供纸部4处理的厚纸、薄纸、各种尺寸大小的纸张、标签纸、或剥离纸等。
当不使用手动送纸盘18时,设想为将所装载的记录纸张P除去并关闭手动送纸盘18,如图2所示将其收纳在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中。然而,为了节省手动送纸盘18的开闭的麻烦,一般也在保持打开手动送纸盘18的状态下使用。
当以保持打开手动送纸盘18的状态来使用时,有时图像形成后多余的记录纸张P会原封不动地装载在纸张装载面18b上,会在长时间放置的记录纸张P上附着尘埃等。并且,由于在纸张上附着尘埃等,会成为图像形成时记录纸张P卡纸或弯折的原因,有时会有甚至伤及感光体鼓10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防尘盖,防止在所放置的记录纸张P上附着尘埃等。
图4(a)中表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尘盖的立体图。防尘盖35具有被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的被支撑部36、覆盖纸张装载面18b的盖部37、以及覆盖延长托盘18c的延长盖部38。
盖部37具有能够对内部进行视觉确认的形成为透明的窗部37a,并在盖部37的侧面两侧具有轨道部37b。另外,盖部37在上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1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上具有切口部37c。
延长盖部38在其侧面的两侧具有被轨道部37b引导的被引导部38a。另外,延长盖部38在上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1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上具有由上把手部43a和下把手部43b构成的把手部43。
延长盖部38的两侧被轨道部37b保持,延长盖部38相对于盖部37能够向箭头B1的方向伸缩。图4(a)表示出延长盖部38被延长时的结构(以下称为延长盖部38的延长姿势),图4(b)表示出延长盖部38被缩短并收纳在盖部37内侧时的结构(以下称为延长盖部38的收纳姿势)。在延长盖部38为收纳姿势时,上把手部43a对准切口部37c的开口部分。
如图5所示,防尘盖35的被支撑部36被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防尘盖35被配置在手动送纸盘18的上方。此时,盖部37及延长盖部38将手动送纸盘18的纸张装载面18b及延长托盘18c从其上方及侧方覆盖。由此,能够防止在装载在纸张装载面18b及延长托盘18c上的记录纸张P上附着尘埃等。
当将延长托盘18c延长,并在手动送纸盘18上装载较大尺寸的记录纸张P时,通过随之将延长盖部38延长,并设为延长姿势,从而能够覆盖延长托盘18c。
另外,防尘盖35在覆盖手动送纸盘18的同时,还覆盖手动供纸辊19。由此,能够防止在手动供纸辊19上附着尘埃等。
接着,对防尘盖35被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中表示出了组装有防尘盖35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组装轴39。组装轴39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1a侧的右下和左下部分分别设有一个。通过在各个组装轴39上安装防尘盖35,从而将防尘盖35组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上。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1a相比,组装轴39设置在更里侧,并被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壳体1f上。在具有组装轴39的壳体1f上,具有与防尘盖35抵接的定位面1b及支撑面1c。具有定位面1b及支撑面1c的壳体1f、与组装轴38起到支撑防尘盖35的被支撑部36的支撑部的作用。该支撑部与手动送纸盘18分别设置,仅由该支撑部的部分来支撑防尘盖35。
如图7所示,组装轴39是里侧面39a与顶面39b为平面状,除此以外的部分由圆弧形状构成的轴部。
图8是从图4(a)的方向C1来观察防尘盖35的侧面图,表示出在组装轴39上组装的被支撑部36的爪部36a。爪部36被设置在被支撑部36的上方顶端,具有装载面36c及背侧面36g。在爪部36a的上方,设有与图像形成装置1抵接并进行防尘盖35的定位的抵接面36b。另外,在爪部36a的下方,设有与图像形成装置1抵靠的抵靠面36d。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在爪部36a、抵接面36b及抵靠面36d之中,抵接面36b最向纸面跟前侧突出。
组装轴39及爪部36a在图像形成装置1及防尘盖35的左右各设有一个,通过将左右的爪部36a组装在组装轴39上,从而将防尘盖35组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对于组装轴39及爪部36a等的结构,由于左右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图6的右侧部分的组装轴39及爪部36a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爪部36a被组装在组装轴39上时的样子的剖面图,图9(a)是表示组装轴39的组装的剖面图,图9(b)是表示抵接面36的针对定位面1b的抵接的剖面图,与图9(a)相比,图9(b)是纸面更里侧的剖面图。
在将爪部36a组装到组装轴39上时,首先,如图9(a)所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将防尘盖35向箭头D1方向插入。35如图9(b)所示,防尘盖在其抵接面36b与定位面1b抵接的位置上,其左右方向被定位。接着,在左右方向被定位的位置上,如图9(a)所示,通过将防尘盖35垂直地向下方(沿图中的箭头D2方向)降下,从而在爪部36a的装载面36c与组装轴39的顶面39b抵接(被装载)的位置上,防尘盖35的上下方向被定位,爪部36a被组装在组装轴39上。
在防尘盖35仅在作为其一端侧的被支撑部36被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的结构中,防尘盖35由于自重,将要以装载在组装轴39上的装载面36c上的点为中心向箭头D3方向转动。此时,抵靠面36d与支撑面1c抵接,防尘盖35的负荷被支撑面1c支撑。支撑面1c是与手动送纸盘18不同,在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壳体等上另外设置的面。
另外,在爪部36a上产生箭头D4方向的力矩。此时,通过使爪部36a相对于组装轴39向图9(a)的右侧方向稍微滑动,背侧面36g与里侧面39a抵接,使得爪部36a以钩挂在组装轴39上的状态被保持。由此,爪部36a由于箭头D4方向的力矩而向该方向转动,防止了从组装轴39脱落的情况。
抵靠面36d和装载面36c在被支撑部36上分别配置在其上端侧和下端侧,能够使被支撑部36中的抵靠面36d与装载面36c的距离尽量分开。由此,能够尽量确保防从具有由尘盖35的自重而引起的转动的支点的装载面36c到通过转动而抵靠到图像形成装置1上的抵靠面36d的上下方向的距离,支撑面1c能够确实地阻挡防尘盖35的负荷。
这样一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防尘盖35的负荷被图像形成装置1的支撑面1c支撑,防尘盖35的荷重不会施加到其下方的手动送纸盘18。由于手动送纸盘18是以能够装载至多100张左右的记录纸张P程度的强度来设置的简易托盘,因此如果除了所装载的记录纸张P的重量还施加防尘盖35的负荷,则有时会无法支撑该重量。这种情况时,有时会发生手动送纸盘18歪斜、不能正常地供纸而使记录纸张P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卡住等问题。因此,利用实施方式的结构,防止了这样的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以防尘盖3的负荷不会施加到下方的手动送纸盘18进行了说明。然而,考虑到有时防尘盖35的延长盖部38侧也会由于防尘盖35自身的负荷而向下方弯曲,与其下方的延长托盘18c部分地接触。然而即便在此情况下,防尘盖35自身的大部分负荷也会在被支撑部36侧被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对手动送纸盘18施加的负荷很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中,也能得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上述效果,当然能够防止手动送纸盘18歪斜等缺陷。
在组装轴39中,将与装载面36c抵接的顶面39b、以及与背侧面36g抵接的里侧面39a形成为平面状。由此,通过使各个抵接为面接触,从而能够使该抵接状态稳定。需要说明的是,组装轴39的其他部分形成为圆弧状,但也可以不是圆弧状,而是使剖面为四边形的具有4个平面状的结构。
当将防尘盖35从图像形成装置1上拆下时,与上述操作相反,通过将防尘盖35向垂直方向的上方提起,将爪部36a的针对组装轴39的钩挂解除后,将防尘盖35向图9(a)的右方向拔出,从而进行拆卸。这样一来,通过爪部36a对组装轴39的钩挂、及抵靠面36d向支撑面1c的抵接而将防尘盖35组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并能够不使用螺丝等且不利用工具地进行拆装,因此拆装操作很容易。因此,在不使用手动送纸盘18时或移动图像形成装置1时等情况中,能够减轻防尘盖35拆装的麻烦。
接着,对在防尘盖35上设置的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说明。
首先,对延长盖部38的伸缩进行说明。被引导部38a及轨道部37b分别设置在盖部37和延长盖部38的左右侧面上,但由于其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表示其单侧。
图10(a)是图4(b)的用E-E剖面线切割的剖面图。通过使被引导部38a被夹持在轨道部37b之间,在轨道部37b之间沿图中的左右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延长盖部38相对于盖部37伸缩。
在延长盖部38上,2个肋38b突出地设在盖部37侧。另外,在盖部37上,设有嵌入有肋38b的嵌合孔37d。为了使2个肋38b分别嵌入,嵌合孔37d在图10(a)的纵向上设有2个,在横向上于2处设置。
通过使肋38b嵌入嵌合孔37d,从而进行延长盖部38的相对于盖部37的图10(a)的左右方向的定位。通过在图10(a)的左侧设置的嵌合孔37d中嵌入肋38b,延长盖部38被延长,变成图4(a)所示的延长姿势。通过在图10(a)的右侧设置的嵌合孔37d中嵌入肋38b,延长盖部38被缩短,变成图4(b)所示的收纳姿势。需要说明的是,当延长盖部38被缩短,沿图10(a)的左右方向移动时,肋38b从嵌合孔37d中拔出,变成向图10(b)的左方向弯曲的状态。
如上所述,延长盖部38的伸缩为2段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图10(a)的横向的3处以上设置2个嵌合孔37d,设为3段以上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代替嵌合孔37d,在盖部37上设置节距较短的凹凸部37e,在肋38b与凹凸部37e嵌合的任意位置上进行定位的无阶段的结构。再有,也可以如图12所示,将延长盖部38以能够相对于防尘盖35的盖部37拆装的方式设置。
接着,对防尘盖35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当装载在手动送纸盘18上的记录纸张P用完、需要对手动送纸盘18供给新的记录纸张P时,打开防尘盖35,供给新的记录纸张P。
图13是表示出防尘盖35被打开状态的立体图。防尘盖35能够以在其两侧分别设置的转动支点36e为中心向箭头B2方向转动。在防尘盖35被打开的状态下,纸张装载面18b向外部露出,能够向纸张装载面18b供给新的记录纸张P。以下,以防尘盖35被关闭的图5的状态为防尘盖35的第一姿势,以防尘盖35被打开的图13的状态为防尘盖35的第二姿势。
图14是表示图13中的转动支点36e周边的结构的平面图。由于转动支点36e周边的结构左右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图13的跟前侧的转动支点36e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转动支点36e被嵌入到设在盖部37的侧面上的转动孔37f中。并且,在转动孔37f的周边,设有作为第一姿势保持部的第一姿势保持孔37g、及作为第二姿势保持部的第二姿势保持孔37h。在被支撑部36的侧面上设有姿势保持肋36f。姿势保持肋36f向图14的纸面跟前侧突出,能够使其突出部分嵌合到第一姿势保持孔37g及第二姿势保持孔37h中。
防尘盖35的开闭可以通过握持图4(b)所示的延长盖部38的上把手部43a和下把手部43b,并使其以转动支点36e为中心向箭头B2方向转动来进行。把手部43设在防尘盖35中的、转动支点36e的相反侧的端部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由此,防尘盖35的开闭动作变得容易,能够向操作者暗示防尘盖35的开闭方向。
通过握持上把手部43a和下把手部43b来开闭防尘盖35,图14的姿势保持肋36f相对于盖部37向箭头B2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姿势保持肋36f在第一姿势下与第一姿势保持孔37g的保持孔嵌合,在第二姿势下与第二姿势保持孔37h的保持孔嵌合,分别保持在各个位置上。这样一来,能够以姿势保持肋36f与保持孔的嵌合这样简易的构造来保持各个姿势,开闭动作也较容易。
由于上述防尘盖35的开闭结构与延长盖部38的伸缩结构不同而独立地设置,因此能够与延长盖部38的伸缩状态无关地进行防尘盖35的开闭。
接着,对防尘盖35的关闭状态(第一姿势)及打开状态(第二姿势)各个状态下的、防尘盖35的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当防尘盖35被打开,沿铅垂方向竖立的第二姿势的情况下,姿势保持肋36f与第二姿势保持孔37h嵌合,保持盖部37及延长盖部38竖立的状态。
当防尘盖35为第二姿势、且延长盖部38为收纳姿势时(图13的情况),如图15所示,防尘盖35的在第二姿势下的最上面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把手部1d设在更下,在两者间能形成间隙E。通过将手插入间隙E,从而能够握持装置把手部1d将图像形成装置1提起,即使在防尘盖35为第二姿势的状态下图像形成装置1的移动也较容易。
另外,在设在装置把手部1d下方的开口部1e的顶端设有定影部6的散热孔。在防尘盖35为第二姿势、且延长盖部38为收纳姿势的状态下,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1与防尘盖35之间设置间隙E,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防止防尘盖35阻碍来自散热孔的热交换。
如图16所示,在延长盖部38为延长姿势的状态下,防尘盖35变为第二姿势时的高度被配置为与作为自动原稿送纸装置(ADF)的排纸托盘的ADF排纸托盘40更下侧。由此,防尘盖35的开闭与向ADF排纸托盘40所排出的记录纸张P并不干涉,各自的动作不会干扰另一方的动作。
另外,通过使防尘盖35的最上面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最上面相比为较下侧,从而并不会由于防尘盖35的存在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铅垂方向的长度变大,当设有防尘盖35时在该方向上无需多余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盖部37及延长盖部38为直立的第二姿势下,姿势保持肋36f嵌合在第二姿势保持孔37h中并保持该姿势,但也可以通过使盖部37及延长盖部38靠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1a上,来保持第二姿势。此时,因为也考虑到靠着的盖部37及延长盖部38由于自重而倒下的情况,因此也可以在侧面1a和盖部37上分别设置爪部和嵌合孔等,设置使盖部37保持在侧面1a上的保持机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将防尘盖35的开闭构成为,以设在侧面1a的宽度方向上的转动支点36e为中心向铅垂方向转动。然而,也可以如图17所示,在防尘盖35的侧面的范围设置转动轴41a,使其向箭头B3方向转动。另外,也可以如图18所示,在防尘盖35的角落设置转动支点41b,使其向箭头B4方向转动。
也可以利用滑动动作,来进行防尘盖35的开闭。例如,可以如图19所示,使盖部37及延长盖部38能够相对于防尘盖35的侧面41c向箭头B5方向滑动,也可以如图20所示,使盖部37及延长盖部38相对于被支撑部36的宽度方向的轨道部41d向箭头B6方向滑动。
接着,对图21所示的、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1a上的开闭门42的开闭动作与防尘盖35的关系进行说明。通过打开开闭门42,能够将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向外部露出,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发生卡纸的情况时将其打开,能够手动地除去内部的记录纸张P。
如图21所示,在防尘盖35为第一姿势的状态下,以与开闭门42的最下面相比防尘盖35的最上面为下方的方式来配置。由此,在防尘盖35为第一姿势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开闭门42的开闭,在每次开闭门42的开闭时无需拆下防尘盖35。
接着,再次使用图4(a)来对设在盖部37上的窗部37a进行说明。窗部37a是用于对纸张装载面18b的记录纸张P的有无进行确认的由透明部件构成的窗部分,能够对防尘盖35的里侧进行视觉确认。为了能够对较小尺寸的纸张的有无也进行确认,窗部37a设在盖部37的图像形成装置1侧。另外,通过在该位置设置窗部37a,从而即使是延长盖部38为收纳姿势,延长盖部38也不会遮盖窗部37a。
再有,通过在靠近防尘盖35被支撑的被支撑部36的位置上设置窗部37a,使得在支撑防尘盖35的支点侧设置窗部37a,与远离支点侧的盖部37的切口部37c侧相比,无需较大的强度。在盖部37上自里侧设有网格状的肋37j,确保了盖部37的强度,也可以在无需较大强度的窗部37a的位置上不设置肋。因此,能够提高窗部37a的内部的视觉确认性。
对于窗部37a以外的部分,为了将盖部37一体成型,利用透明部件来构成。此时,通过对窗部37a以外的部分进行浮雕花纹加工,以表面伤痕或污垢的附着不显著的方式来形成。对于窗部37a也可以同样地进行浮雕花纹加工。此时,尽管内部的视觉确认性降低,但能够使伤痕或污垢的附着不显著。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花纹的网格的粗细来对内部的视觉确认性与伤痕或污垢附着的显著性的平衡进行调整。反之,也可以用无花纹的透射部件来构成盖部37整面,还可以不进行盖部37的一体成型,而只将窗部37a用透明部件构成。
窗部37a的位置不限于实施方式的位置,也可以设在盖部37的侧面。由此,能够防止在窗部37a的位置上沉积灰尘或污垢等使得窗部37a的内侧的视觉确认性降低。
再有,在将窗部37a设置在盖部37的侧面上时,也可以用非透明部件来构成盖部37,将窗部37a的一部分切掉,形成为窥视孔。由此,与用透明部件来构成的情况相比,盖部37的伤痕或污垢的附着不显著。另外,通过将窗部37a设在侧面上,从而与上表面相比,尽管将该部分形成为窥视孔,但相对来说无需担心灰尘从窥视孔进到内部。
另外,如图22所示,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防尘盖35,手动送纸盘18稍微伸出,通过该部分能够直接确认记录纸张P的有无。需要说明的是,图22表示出延长盖部38为延长姿势、延长托盘18c被延长的状态,但即使是在两者缩短的状态下,也同样为手动送纸盘18的顶端从防尘盖35伸出的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下,使用图23对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但仅对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从主供纸部4或手动供纸部5所输送的记录纸张P,通过输送路径上的辊,被输送到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部8。
并且,在图像形成部8中,利用图像形成部8的记录头来喷出液滴而进行图像形成。
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P通过辊等被输送到排纸部7,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P被排出到排纸托盘上。
另外,当在记录纸张P上进行双面印刷时,在进行了正面的图像形成之后,将记录纸张P在图像形成部8内向反方向输送并输送至反转输送路44。接着,记录纸张P通过反转输送辊45、46在反转输送路44上被输送,以正反反转的状态再次被输送至图像形成部8,对背面进行图像形成并输送到排纸部7。
即便是在这样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通过在手动供纸部5的手动送纸盘18上设置防尘盖35,从而能够得到与图1以后所说明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另外,图1及图23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定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是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多功能外围设备等。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及作用效果的总结如下。
(结构1)
结构1是一种防尘盖35,其用于覆盖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上面,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上装载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P,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35具有被图像形成装置1的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以外的部分支撑的被支撑部36,所述被支撑部36通过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抵接,从而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
根据结构1,由于覆盖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防尘盖35的负荷被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因此不会对记录介质装载部18施加较大的负荷。
(结构2)
结构2是根据结构1所述的防尘盖35,其中,所述被支撑部36具有在所述被支撑部36的一端侧配置、并抵靠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抵靠面36d,所述被支撑部36具有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装载的装载面36c,通过利用自重使所述抵靠面36d抵靠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使得所述防尘盖35自身的负荷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根据结构2,能够仅通过将装载面36c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装载,将抵靠面36d抵靠图像形成装置1从而进行防尘盖35的针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组装。由此,能够使在其一端侧配置有被支撑部36的防尘盖35不对记录介质装载部18施加自身的负荷,而仅由图像形成装置1支撑。另外,无需螺丝固定等结构,能够无需工具地进行防尘盖35的拆装,其操作性得到提高。
(结构3)
结构3是根据结构2所述的防尘盖35,所述被支撑部36具备具有所述装载面36c的爪部36a,所述爪部36a被钩挂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上。根据结构3,通过将爪部36a以钩挂的状态保持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从而能够利用由于防尘盖35的自重而产生的力矩来防止被支撑部36从图像形成装置1上脱落。
(结构4)
结构4是根据结构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35,其中,所述防尘盖35被构成为能够伸缩。根据结构4,能够按照装载在记录介质装载部18上的记录介质P的尺寸来调整防尘盖35的长度。
(结构5)
结构5是根据结构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35,以将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上面覆盖的姿势为第一姿势,以使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记录介质装载面18b向外部露出的姿势为第二姿势,所述防尘盖35具有用于维持第二姿势的第二姿势保持部37h。根据结构5,例如在记录介质装载部18上装载记录介质P时,能够通过记录介质装载面18b向外部露出的姿势来保持防尘盖35,并且防尘盖35不会干扰装载记录介质P的操作。
(结构6)
结构6是根据结构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35,其中,所述防尘盖35具有把手部43,当以覆盖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上面的姿势为第一姿势,以使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记录介质装载面18b向外部露出的姿势为第二姿势时,所述把手部43设在用于使所述防尘盖35在所述第一姿势与所述第二姿势之间往返的支点侧的相反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并且在进行所述第一姿势与所述第二姿势的往返动作时握持所述把手部43。根据结构6,通过将把手部43设置在支点的相反侧,从而使利用把手部43来进行的防尘盖35的姿势变更更容易,另外能够向操作者按时变更姿势的方向。
(结构7)
结构7是根据结构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35,其中,所述防尘盖35具有能够从外侧对装载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上的所述记录介质P的一部分进行视觉确认的窗部37a。根据结构7,在防尘盖35覆盖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状态下,能够对在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记录介质装载面18b上所装载的记录介质P的有无进行确认。
(结构8)
结构8是根据结构4所述的防尘盖35,其中,防尘盖35能够被保持在伸长状态和缩短状态各个状态。根据结构8,能够根据在记录介质装载部18上所装载的记录介质P的尺寸,来将防尘盖35保持在伸长延长盖部38的状态(延长姿势)和缩短延长盖部38的状态(收纳姿势)的各个状态下。
(结构9)
结构9是根据结构4或8所述的防尘盖35,其中,所述防尘盖35能够在任何伸缩的状态下进行开闭动作。根据结构9,无论防尘盖35处于何伸缩状态,均能够进行防尘盖35的开闭,其操作性良好。
(结构10)
结构10是根据结构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35,以用于对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中收容的记录介质P进行覆盖的姿势为第一姿势,所述防尘盖35具有用于维持所述第一姿势的第一姿势保持部37g。根据结构10,由于能够在预定的位置上保持防尘盖35,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自重而对记录介质装载部18施加较大的负荷。
(结构11)
结构11是根据结构5所述的防尘盖35,其中,在第二姿势的状态下,能够保持伸长的状态。根据结构11,在防尘盖35为第二姿势的状态下,不会由于自重而变更为防尘盖35被缩短的状态。
(结构12)
结构12是根据结构2或3所述的防尘盖35,其中,分别将装载面36c配置在被支撑部36的上端侧,将抵靠面36d配置在被支撑部36的下端侧。根据结构12,通过尽可能的扩大装载面36c与抵靠面36d的距离,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确实地支撑防尘盖35,使防尘盖35的针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组装状态稳定。
(结构13)
结构13是根据结构7所述的防尘盖35,所述窗部37a设在所述被支撑部36侧。根据结构13,从而能够将窗部37a设置在防尘盖35的无需比较高强度的支点侧,无需在窗部37a的反面侧设置肋而确保强度,因此能够提高从窗部37a的视觉确认性。
(结构14)
结构14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其具有:用于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用于装载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供给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装载部18;以及对用于覆盖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防尘盖35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被分别设置。
根据结构14,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组装防尘盖35,并且不会对记录介质装载部18施加较大的负荷。
(结构15)
结构15是根据结构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所述防尘盖35仅由所述支撑部支撑。根据结构15,从而完全不对记录介质装载部18施加防尘盖35的负荷。
(结构16)
结构16是根据结构14或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至少具有根据结构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35。
(结构17)
结构17是根据结构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在配置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的正面具有用于开放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开闭门42,在所述防尘盖35处于所述第一姿势的状态下,所述开闭门42能够开闭。根据结构17,能够不拆下防尘盖35地打开或关闭开闭门42,因此操作性较好。
(结构18)
结构18是根据结构16或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在防尘盖35处于第二姿势的状态下,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最上面相比,所述防尘盖35的最上面位于下面。根据结构18,通过设置防尘盖35,从而不会使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高度增高,无需多余的空间。
(结构19)
结构19是根据结构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用于将装载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18上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输送单元19,在防尘盖35处于第一姿势的状态下,所述输送单元19被所述防尘盖35覆盖。根据结构19,防尘盖35还起到覆盖输送单元19的盖的作用,能够防止在输送单元19上的尘埃等的附着。
(结构20)
结构20是根据结构16至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在防尘盖35为所述第二姿势的状态下,与作为自动原稿送纸装置的排纸托盘的ADF排纸托盘40相比,防尘盖35的最上面位于更下面。根据结构20,即使是在防尘盖35为第二姿势时,也不会干扰记录介质P排出到ADF排纸托盘40上,也不会由于记录介质P的排除而干扰防尘盖35的关闭。
(结构21)
结构21是根据结构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通过电子照相方式来进行图像形成。
(结构22)
结构22是根据结构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中,通过喷墨方式来进行图像形成。

Claims (38)

1.一种防尘盖,其用于覆盖记录介质装载部的上面,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上装载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具有被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以外的部分支撑的被支撑部,所述被支撑部通过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抵接,从而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支撑。
2.根据结构1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被支撑部具有在所述被支撑部的一端侧配置、并抵靠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抵靠面,所述被支撑部具有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装载的装载面,通过利用自重使所述抵靠面抵靠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使得所述防尘盖自身的负荷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支撑。
3.根据结构2所述的防尘盖,所述被支撑部具备具有所述装载面的爪部,所述爪部被钩挂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
4.根据结构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被构成为能够伸缩。
5.根据结构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以将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上面覆盖的姿势为第一姿势,以使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记录介质装载面向外部露出的姿势为第二姿势,所述防尘盖具有用于维持第二姿势的第二姿势保持部。
6.根据结构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具有把手部,当以覆盖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上面的姿势为第一姿势,以使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记录介质装载面向外部露出的姿势为第二姿势时,所述把手部设在用于使所述防尘盖在所述第一姿势与所述第二姿势之间往返的支点侧的相反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并且在进行所述第一姿势与所述第二姿势的往返动作时握持所述把手部。
7.根据结构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具有能够从外侧对装载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一部分进行视觉确认的窗部。
8.根据结构4所述的防尘盖,其中,防尘盖能够被保持在伸长状态和缩短状态各个状态。
9.根据结构4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能够在任何伸缩的状态下进行开闭动作。
10.根据结构1-3和8-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以用于对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中收容的记录介质进行覆盖的姿势为第一姿势,所述防尘盖具有用于维持所述第一姿势的第一姿势保持部。
11.根据结构5所述的防尘盖,其中,在第二姿势的状态下,能够保持伸长的状态。
12.根据结构2或3所述的防尘盖,其中,分别将装载面配置在被支撑部的上端侧,将抵靠面配置在被支撑部的下端侧。
13.根据结构7所述的防尘盖,所述窗部设在所述被支撑部侧。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用于装载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供给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装载部;以及对用于覆盖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防尘盖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被分别设置。
15.根据结构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防尘盖仅由所述支撑部支撑。
16.根据结构14或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具有根据结构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盖。
17.根据结构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配置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正面具有用于开放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开闭门,在所述防尘盖处于所述第一姿势的状态下,所述开闭门能够开闭。
18.根据结构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防尘盖处于第二姿势的状态下,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最上面相比,所述防尘盖的最上面位于下面。
19.根据结构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将装载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上的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输送单元,在防尘盖处于第一姿势的状态下,所述输送单元被所述防尘盖覆盖。
20.根据结构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防尘盖为所述第二姿势的状态下,与作为自动原稿送纸装置的排纸托盘的ADF排纸托盘相比,防尘盖的最上面位于更下面。
21.根据结构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电子照相方式来进行图像形成。
22.根据结构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喷墨方式来进行图像形成。
23.根据结构4所述的防尘盖,以将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上面覆盖的姿势为第一姿势,以使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记录介质装载面向外部露出的姿势为第二姿势,所述防尘盖具有用于维持第二姿势的第二姿势保持部。
24.根据结构4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具有把手部,当以覆盖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上面的姿势为第一姿势,以使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记录介质装载面向外部露出的姿势为第二姿势时,所述把手部设在用于使所述防尘盖在所述第一姿势与所述第二姿势之间往返的支点侧的相反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并且在进行所述第一姿势与所述第二姿势的往返动作时握持所述把手部。
25.根据结构5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具有把手部,当以覆盖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上面的姿势为第一姿势,以使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的记录介质装载面向外部露出的姿势为第二姿势时,所述把手部设在用于使所述防尘盖在所述第一姿势与所述第二姿势之间往返的支点侧的相反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并且在进行所述第一姿势与所述第二姿势的往返动作时握持所述把手部。
26.根据结构4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具有能够从外侧对装载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一部分进行视觉确认的窗部。
27.根据结构5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具有能够从外侧对装载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一部分进行视觉确认的窗部。
28.根据结构6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具有能够从外侧对装载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一部分进行视觉确认的窗部。
29.根据结构8所述的防尘盖,其中,所述防尘盖能够在任何伸缩的状态下进行开闭动作。
30.根据结构4所述的防尘盖,以用于对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中收容的记录介质进行覆盖的姿势为第一姿势,所述防尘盖具有用于维持所述第一姿势的第一姿势保持部。
31.根据结构5所述的防尘盖,以用于对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中收容的记录介质进行覆盖的姿势为第一姿势,所述防尘盖具有用于维持所述第一姿势的第一姿势保持部。
32.根据结构6所述的防尘盖,以用于对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中收容的记录介质进行覆盖的姿势为第一姿势,所述防尘盖具有用于维持所述第一姿势的第一姿势保持部。
33.根据结构7所述的防尘盖,以用于对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中收容的记录介质进行覆盖的姿势为第一姿势,所述防尘盖具有用于维持所述第一姿势的第一姿势保持部。
34.根据结构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防尘盖处于第二姿势的状态下,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最上面相比,所述防尘盖的最上面位于下面。
35.根据结构17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将装载在所述记录介质装载部上的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输送单元,在防尘盖处于第一姿势的状态下,所述输送单元被所述防尘盖覆盖。
36.根据结构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防尘盖为所述第二姿势的状态下,与作为自动原稿送纸装置的排纸托盘的ADF排纸托盘相比,防尘盖的最上面位于更下面。
37.根据结构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电子照相方式来进行图像形成。
38.根据结构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喷墨方式来进行图像形成。
CN201520118449.8U 2014-12-17 2015-02-27 防尘盖、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590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5312 2014-12-17
JP2014-255312 2014-12-17
JP2015-018456 2015-02-02
JP2015018456A JP6493738B2 (ja) 2014-12-17 2015-02-02 防塵カバー、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9020U true CN204759020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7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844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59020U (zh) 2014-12-17 2015-02-27 防尘盖、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90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524A (zh) * 2019-12-18 2021-06-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524A (zh) * 2019-12-18 2021-06-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77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6820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utilizing interior space
US82001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disposed above a plurality of photoconductors
CN102053533B (zh) 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单元
JP61118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78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209804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JP52839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646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65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4925619U (zh) 开闭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204759020U (zh) 防尘盖、图像形成装置
US9423761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that facilitates maintenance of waste toner storage member
JP47109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66045B2 (ja)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90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52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3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11925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194650A (ja) ドラムユニット
JP20141459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3738B2 (ja) 防塵カバ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82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63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242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