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38302U - 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38302U CN204738302U CN201520320309.9U CN201520320309U CN204738302U CN 204738302 U CN204738302 U CN 204738302U CN 201520320309 U CN201520320309 U CN 201520320309U CN 204738302 U CN204738302 U CN 2047383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s
- row
- pile
- campshed
- steel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属建筑施工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前排桩、后排桩、冠梁Ⅰ、冠梁Ⅱ、桩顶连梁、止水帷幕桩、预应力钢管支撑及腰梁;其中前排桩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在坑底以上部分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没有土体,前排桩的桩顶设有冠梁Ⅰ,后排桩的桩顶设有冠梁Ⅱ,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后排桩桩后土体中设有相互咬合的止水帷幕桩,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及腰梁连接,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或“丁”字形阵列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受力性能更好,可保证前后排桩的变形协调一致,基坑开挖深度可有效提高;可有效减少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属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区的建筑物建设高度越来越高,建筑物的地下室向着更深、更大发展,而地质条件却越来越差,基坑工程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现有国家政策规定,建筑红线以外的土地,需经相关部门同意后才能使用,这给建筑物地下室的顺利施工带来不便。目前,我国常采用的支护方案有:放坡开挖、土钉墙支护、桩锚支护,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排桩加内支撑结构、双排桩等支护方式,由于前述要求,放坡开挖、土钉墙支护、桩锚支护施工必然会超出建筑红线。对于紧邻建筑物的基坑工程,采用悬臂式单排桩支护结构往往不能满足基坑变形的要求;排桩加内支撑结构造价高、施工周期长、且地下室施工作业面少。由于建筑红线的限制,紧邻建筑物的基坑工程无法采用以往的双排桩支护结构施工。
发明内容
为了在紧邻建筑物的基坑工程中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其受力性能好,占用坑外空间小,可保证前后排桩的协同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在坑底以上部分前排桩1与后排桩2之间没有土体,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相互咬合的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或“丁”字形阵列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一道或多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多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竖向间距为2~4m。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大于等于后排桩2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
(1)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基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要求,确定前、后排桩的桩长、桩径、桩间距及排距;对前、后排桩的桩身截面强度及配筋进行设计;确定冠梁及桩顶连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量;确定止水帷幕桩的直径、间距、桩长等;确定钢管支撑排数及腰梁截面尺寸;确定基坑开挖施工工序;根据基坑开挖的范围及建筑红线的位置确定后排桩的位置。
(2)施工止水帷幕桩6,桩型由设计、及止水要求确定。
(3)施工后排桩2,桩型由设计确定。
(4)施工前排桩1,桩型由设计确定。
(5)施工前、后排桩的桩顶冠梁及桩顶连梁,使整个支护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各部分协同受力变形。
(6)沿基坑开挖边线9开挖第一工况及土方运输。
(7)设置第一层腰梁及第一道钢管支撑。
(8)重复(6)、(7)步骤直到开挖到坑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后排桩布置在基坑开挖线外侧,前排桩布置在基坑内,在坑底以上部分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开挖后没有土体;占用基坑外侧的土地资源少,在基坑外侧有紧邻建筑物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2、在相同条件下与悬臂式单排桩支护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桩身及桩顶位移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3、在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的双排桩支护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受力性能更好,可保证前后排桩的变形协调一致,基坑开挖深度可有效提高,拓宽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的适用范围。
4、与内支撑支护结构相比,支撑使用量少,施工工期短,可有效减少工程造价;预应力钢管支撑在基坑支护过程中只起传力和改善前后排桩受力性能的作用,可重复利用。
5、根据需要前排桩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地下室的框架柱,可有效减少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后排桩等长时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后排桩不等长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图;
图中各标号:1-前排桩;2-后排桩;3-冠梁Ⅰ;4-冠梁Ⅱ;5-桩顶连梁;6-止水帷幕桩;7-预应力钢管支撑;8-腰梁;9-基坑开挖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2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竖向间距为2m。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等于后排桩2长度。
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1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等于后排桩2长度。
实施例3: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3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竖向间距为4m。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大于后排桩2长度。
实施例4: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1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大于后排桩2长度。
实施例5: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一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大于后排桩2长度。
实施例6: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一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等于后排桩2长度。
实施例7: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2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竖向间距为2m。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等于后排桩2长度。
实施例8: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3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竖向间距为4m。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大于后排桩2长度。
实施例9: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5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所述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竖向间距为2.5m。
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大于后排桩2长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4)
1.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Ⅰ(3)、冠梁Ⅱ(4)、桩顶连梁(5)、止水帷幕桩(6)、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其中前排桩(1)设在基坑内部,后排桩(2)设在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前排桩(1)的桩顶设有冠梁Ⅰ(3),后排桩(2)的桩顶设有冠梁Ⅱ(4),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顶间设置有桩顶连梁(5),后排桩(2)桩后土体中设有止水帷幕桩(6),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通过预应力钢管支撑(7)及腰梁(8)连接,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或“丁”字形阵列排布且彼此间隔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可设置一道或多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以满足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预应力大小为后排桩(2)桩后土压力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道预应力钢管支撑(7)的竖向间距为2~4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1)的长度可设计为大于等于后排桩(2)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20309.9U CN204738302U (zh) | 2015-05-19 | 2015-05-19 | 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20309.9U CN204738302U (zh) | 2015-05-19 | 2015-05-19 | 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38302U true CN204738302U (zh) | 2015-11-04 |
Family
ID=54420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2030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38302U (zh) | 2015-05-19 | 2015-05-19 | 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38302U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1232A (zh) * | 2016-08-30 | 2017-01-25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内刚架支撑型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9695249A (zh) * | 2019-03-03 | 2019-04-30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一种人字形基坑支护结构 |
CN109723063A (zh) * | 2018-12-21 | 2019-05-07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集束桩垛支护结构及其计算方法 |
CN111119199A (zh) * | 2020-01-16 | 2020-05-08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a字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2211202A (zh) * | 2020-11-12 | 2021-01-12 |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结构式支护型式及施工方法 |
CN112323822A (zh) * | 2020-11-30 | 2021-02-05 |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具有拉压支撑的管廊基坑 |
CN113123350A (zh) * | 2021-05-06 | 2021-07-16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基坑支护结构 |
CN113123349A (zh) * | 2021-05-06 | 2021-07-16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支护结构 |
CN113718796A (zh) * | 2021-09-30 | 2021-11-30 | 山东大学 | 一种具有基坑支护功能的地下结构体系与施工方法 |
CN113737813A (zh) * | 2021-09-30 | 2021-12-03 | 山东大学 | 一种结构工程主导的岩土结构化永久支护体系及设计方法 |
-
2015
- 2015-05-19 CN CN201520320309.9U patent/CN2047383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1232A (zh) * | 2016-08-30 | 2017-01-25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内刚架支撑型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9723063B (zh) * | 2018-12-21 | 2023-10-27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集束桩垛支护结构及其计算方法 |
CN109723063A (zh) * | 2018-12-21 | 2019-05-07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集束桩垛支护结构及其计算方法 |
CN109695249A (zh) * | 2019-03-03 | 2019-04-30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一种人字形基坑支护结构 |
CN109695249B (zh) * | 2019-03-03 | 2024-01-12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一种人字形基坑支护结构 |
CN111119199A (zh) * | 2020-01-16 | 2020-05-08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a字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2211202A (zh) * | 2020-11-12 | 2021-01-12 |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结构式支护型式及施工方法 |
CN112323822A (zh) * | 2020-11-30 | 2021-02-05 |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具有拉压支撑的管廊基坑 |
CN112323822B (zh) * | 2020-11-30 | 2024-04-02 |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具有拉压支撑的管廊基坑 |
CN113123350A (zh) * | 2021-05-06 | 2021-07-16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基坑支护结构 |
CN113123349A (zh) * | 2021-05-06 | 2021-07-16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支护结构 |
CN113737813B (zh) * | 2021-09-30 | 2023-03-14 | 山东大学 | 一种结构工程主导的岩土结构化永久支护体系及设计方法 |
CN113737813A (zh) * | 2021-09-30 | 2021-12-03 | 山东大学 | 一种结构工程主导的岩土结构化永久支护体系及设计方法 |
CN113718796A (zh) * | 2021-09-30 | 2021-11-30 | 山东大学 | 一种具有基坑支护功能的地下结构体系与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38302U (zh) | 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 |
CN103321659B (zh) | 大直径管幕支护下暗挖施工超浅埋大断面地铁车站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6088650B (zh) | 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及建筑物 | |
CN202989937U (zh) | 一种格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 |
CN204418187U (zh) | 地铁保护区域土钉墙结合双排桩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 | |
CN104131565B (zh) | 一种逆作土方正作开挖的施工方法 | |
CN205776249U (zh) | 一种组合型内支撑结构 | |
CN105089061A (zh) | 一种超深基坑支护方法 | |
CN103452121A (zh) | 一种长短桩结合的单排桩+水平内支撑的桩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307817U (zh) | 一种设有钢管预应力混凝土连接前后排桩的双排桩结构 | |
CN206512723U (zh) | 一种多层水平连梁双排桩及地下管廊整体式结构 | |
CN202936798U (zh) | 一种设有预应力竖向锚索的双排桩结构 | |
CN110206038B (zh) | 一种凹型基坑阳角处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2995643B (zh) | 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034454U (zh) | 一种支护结构 | |
CN203684229U (zh) | 一种连体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 |
CN204959766U (zh) | 一种适用于大范围开挖基坑的双门架式支护结构 | |
CN103643681A (zh) |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逆做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382942U (zh) |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幕架式暗挖施工的支护结构 | |
CN209509554U (zh) | 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用托换结构 | |
CN207159990U (zh) | 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桩 | |
CN205475257U (zh) | 一种用于加深开挖的复合桩锚支护结构 | |
CN205088686U (zh) | 基坑支护结构 | |
CN204898684U (zh) | 一种超深基坑支护系统 | |
CN204851265U (zh) | 一种高水压条件下的工作井内支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