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3965U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23965U CN204723965U CN201520309190.5U CN201520309190U CN204723965U CN 204723965 U CN204723965 U CN 204723965U CN 201520309190 U CN201520309190 U CN 201520309190U CN 204723965 U CN204723965 U CN 2047239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framework
- fixedly connected
- pipe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Abstract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包括底座、收料装置、框体、过滤管、循环装置及进气装置,框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一斜板、过滤板及隔板,过滤管上设有圆孔,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第一水泵、进水管及进水斗,收料装置包括收料箱、第一收料管道、第二收料管道及第二水泵,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及阀门,过滤管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过滤管的右端对准第一通孔且与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过滤管的左端对准第二通孔且与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废气进行有效的净化,除去其中的大物质颗粒及其他有害气体,保护了环境,并且防止了对工人身体的伤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工程车间是一个半封闭的空间,机器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并充满整个工作车间,导致工作车间内空气的质量下降,如果工人长期吸入这些废气,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如果将这些废气直接排放到工作车间的外面,则容易造成室外的空气污染。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所述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收料装置、位于所述收料装置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过滤管、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循环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进气装置,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二通孔、位于左右表面上的第三通孔、位于下表面上的第四通孔、位于框体内部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上方的过滤板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下方的隔板,所述过滤管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设置于所述循环管上的第一水泵、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进水管及位于所述进水管上方的进水斗,所述收料装置包括收料箱、位于所述收料箱上方的第一收料管道、位于所述收料箱右侧的第二收料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收料管道上的第二水泵,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阀门,所述过滤管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过滤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管的左端对准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方。
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左右两侧。
所述过滤板呈倾斜状,所述过滤板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上方。
所述进水管呈L型,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对准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斗固定连接。
所述循环管的一端对准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收容于进水斗的内部。
所述收料箱呈长方体,所述收料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收料箱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收容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废气进行有效的净化,除去其中的大物质颗粒及其他有害气体,保护了环境,并且防止了对工人身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包括底座5、位于所述底座5上方的收料装置4、位于所述收料装置4上方的框体1、位于所述框体1内部的过滤管2、位于所述框体1上方的循环装置3及位于所述框体1下方的进气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5呈长方体,所述底座5水平放置,所述底座5上设有支撑柱51,所述支撑柱5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柱5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51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1上设有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11、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二通孔12、位于左右表面上的第三通孔13、位于下表面上的第四通孔14、位于框体1内部的第一斜板15、位于所述第一斜板15上方的过滤板16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板15下方的隔板17。所述第一通孔11呈圆柱体,所述第二通孔1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通孔12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通孔1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1的左右表面上。所述第四通孔14位于所述框体1的下表面上,所述第四通孔14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斜板1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板15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15的下端与所述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15的上端向上且向中间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斜板15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3的下方。所述隔板1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隔板17呈竖直状,所述隔板17的下端与所述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7位于所述第四通孔14的左右两侧,使得从所述第四通孔14进入的废气无法进入到隔板17的外侧。所述过滤板1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过滤板16呈倾斜状,所述过滤板16的下端与所述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16的上端向上且向中心倾斜,所述过滤板16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3的上方。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管2呈倾斜状,所述过滤管2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过滤管2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所述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管2的左端对准第二通孔12且与所述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管2上设有若干圆孔21,使得过滤管2中的水通过圆孔21进入到框体1的内部。
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装置3包括循环管31、设置于所述循环管31上的第一水泵32、位于所述框体1右侧的进水管34及位于所述进水管34上方的进水斗35。所述进水管34呈L型,所述进水管34的一端对准第一通孔11且与所述框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34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斗35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斗35呈圆台状,所述进水管34与所述进水斗35的内部相通。所述循环管31的一端对准第二通孔12且与所述框体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31的另一端收容于进水斗35的内部。所述第一水泵32设置于所述循环管31上,用于输送循环管道31内部的水。
如图1所示,所述收料装置4包括收料箱41、位于所述收料箱41上方的第一收料管道42、位于所述收料箱41右侧的第二收料管道43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收料管道43上的第二水泵44。所述收料箱41呈长方体,所述收料箱4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5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收料箱4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收料管道42呈L型,所述第一收料管道42的一端对准第三通孔13且与所述框体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收料管道42的内部与所述框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收料管道42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收料箱41的收容腔中。所述第二收料管道43的一端对准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框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收料管道43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收料箱41的收容腔中,所述第二水泵44设置于所述第二收料管道43上,用于将框体1内部的水输送到收料箱41中。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装置6包括进气管61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61上的阀门62。所述进气管61呈凹字型,所述进气管61的一端对准第四通孔14且与所述框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阀门62设置于所述进气管61上,用于控制进气管61中气体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废气净化处理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废气出口接入到进气管62的一端,然后启动第一水泵32及第二水泵44,然后打开阀门62,使得废气进入到进气管61内,然后通过第四通孔14及隔板17进入到框体1的内部,然后过滤管2中的水通过圆孔21落下,对废气进行净化,落下的水落在第一斜板15上,由于第四通孔14为进气口,使得水不会落在第四通孔14上。初次经过净化的废气经过过滤板16的过滤后继续向上上升,通过圆孔21进入到过滤管2的内部,然后从进水管34及进水斗35排出,使得排出的空气得到充分净化。落在第一斜板15上的水通过第三通孔13及第一收料管道42及第二收料管道43进入到收料箱41的收容腔中。至此,本实用新型废气净化处理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收料装置、位于所述收料装置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过滤管、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循环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进气装置,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二通孔、位于左右表面上的第三通孔、位于下表面上的第四通孔、位于框体内部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上方的过滤板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下方的隔板,所述过滤管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设置于所述循环管上的第一水泵、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进水管及位于所述进水管上方的进水斗,所述收料装置包括收料箱、位于所述收料箱上方的第一收料管道、位于所述收料箱右侧的第二收料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收料管道上的第二水泵,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阀门,所述过滤管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过滤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管的左端对准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呈倾斜状,所述过滤板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呈L型,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对准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斗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的一端对准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收容于进水斗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箱呈长方体,所述收料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收料箱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收容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09190.5U CN204723965U (zh) | 2015-05-13 | 2015-05-13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09190.5U CN204723965U (zh) | 2015-05-13 | 2015-05-13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23965U true CN204723965U (zh) | 2015-10-28 |
Family
ID=54382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09190.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23965U (zh) | 2015-05-13 | 2015-05-13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239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1141A (zh) * | 2015-05-13 | 2015-07-29 | 周末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
-
2015
- 2015-05-13 CN CN201520309190.5U patent/CN20472396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1141A (zh) * | 2015-05-13 | 2015-07-29 | 周末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
CN104801141B (zh) * | 2015-05-13 | 2016-05-11 | 重庆冀华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15502B (zh) | 一种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气净化自清洗装置 | |
CN204933504U (zh) | 一种净化工作台 | |
CN204159636U (zh) | 一种纺织加工车间除尘装置 | |
CN204352666U (zh) | 自洁式过滤器 | |
CN204723965U (zh)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 |
CN104826438A (zh) | 一种粉尘废气处理装置 | |
CN204799009U (zh) | 一种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的净化器 | |
CN204816119U (zh) | 一种环保型吸尘器 | |
CN103557052A (zh) | 一种可持续型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 |
CN204448403U (zh) | 一种涂装生产线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 |
CN104801141A (zh)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设备 | |
CN204816095U (zh) | 一种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 | |
CN105536420A (zh) | 一种环保型粉尘回收处理装置 | |
CN205310069U (zh) | 一种除尘打磨工作台 | |
CN104801142B (zh) | 一种用于净化工业废气的装置 | |
CN204745979U (zh) | 一种用于净化工业废气的装置 | |
CN205109214U (zh) | 一种用于石油支撑剂生产车间的废气除尘系统 | |
CN203724939U (zh) | 水幕光氧一体化动力内置型废气净化器 | |
CN204723966U (zh) | 一种粉尘废气处理装置 | |
CN204522439U (zh) | 立式除污器 | |
CN203916895U (zh) | 新型静电吸附式工业油烟净化装置 | |
CN204134416U (zh) | 一种可移动除尘装置 | |
CN204799053U (zh) | 一种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 | |
CN104984603A (zh) | 一种使用在烟囱上的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4745909U (zh) | 一种使用在烟囱上的空气净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1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