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2753U - 多功能削笔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削笔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12753U CN204712753U CN201520441198.7U CN201520441198U CN204712753U CN 204712753 U CN204712753 U CN 204712753U CN 201520441198 U CN201520441198 U CN 201520441198U CN 204712753 U CN204712753 U CN 2047127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ncil
- hole
- clamping device
- sharpening
- rolling di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Drawing Aids And Black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削笔器,该削笔器的夹持装置设有与削尖机构和钻削机构及车削机构相对应的用于固定铅笔的三个笔孔,在推进机构的作用下,削尖机构通过滚刀的行星轮与齿圈Ⅰ作不固定的转动轴线转动,对铅笔进行削尖,为了充分利用半截的铅笔,钻削机构对半截铅笔端面进行钻孔,车削机构对另一半截铅笔端通过滚刀的行星轮与齿圈Ⅱ作不固定的转动轴线转动,对铅笔进行削圆柱处理,经上胶装置定量上胶后,两半截铅笔相互进行插入粘接,使不能握笔书写的半截铅笔又可继续使用,实现了铅笔利用最大化,减少了浪费,节约了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削笔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削笔器。
背景技术
从学生铅笔使用情况中看到,一支铅笔的有效利用率不到三分之二,剩下的铅笔因不能握持书写而被丢弃,据有关人员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小学生废弃的铅笔约7亿支,计废弃的木材约4410立方米,铅芯约420立方米,造成的浪费数量十分惊人。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使半截铅笔进行连接的套筒,由于这种连接的套筒外形大,握笔不适而影响书写,同时套筒内径难以适配各种规格的铅笔紧接,因此,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铅笔的使用离不开削笔器,目前市场上的削笔器只有单一的削铅笔尖功能,如结合削笔器的切削功能,对半截的铅笔经切削加工后进行连接,增加铅笔的长度,便于握笔书写,使半截铅笔得到有效利用,节约资源,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削笔器既可用于铅笔削笔尖,又可对不能使用的半截铅笔通过钻削和车削后进行粘接,增加了握笔长度并保持外形不变,便于握笔书写,使半截铅笔得到继续使用,提高了铅笔的利用率,减少了浪费,节约了资源。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削笔器,包括外壳体、推进机构、夹持装置、切削装置、上胶装置,所述推进机构的两个推进杆横置于外壳体上部内设的滑槽中,推进杆套接弹簧,推进杆的顶端装有大于槽孔的螺帽,所述夹持装置连接推进杆并置于外壳体一侧,夹持装置设有三个排列的贯通笔孔,笔孔内设有固定铅笔的卡爪,各个笔孔与所述切削装置的削尖机构和钻削机构及车削机构中的功能笔孔相互对应配合,所述削尖机构的滚刀安装于刀架中的笔孔一侧,滚刀的转动轴线与刀架的转动轴线之间形成一夹角a,所述钻削机构的笔孔中心设有钻头,钻头与刀架处于同一转动轴线上,所述车削机构的滚刀转动轴线与刀架转动轴线相平行,滚刀的刀刃至笔孔中心线的距离与钻削机构的钻头的半径相同,削尖机构和车削机构中的两个行星轮分别与齿圈Ⅰ和齿圈Ⅱ内啮合,削尖机构和钻削机构及车削机构中的刀架转轴分别连接与主动轮啮合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及第三从动轮,所述外壳体下部设有上胶装置,上胶装置的贮胶容器侧向设有上胶腔室,贮胶容器与上胶腔室相连的侧壁底部设有一相通的胶水流入口,在胶水流入口的侧壁上方3至5毫米处还设有一个导气口,导气口内由一导气管连接通往贮胶容器上方的空气腔,贮胶容器为气密封,上胶腔室上部的插笔口下内面设有弹簧铰接的密封盖。
所述夹持装置设有叠相安装的转动盘和底板,转动盘与底板之间连接环形弹簧,底板上固接的定位柱穿插在转动盘的滑孔内,夹持装置排列设置的三个笔孔为削尖笔孔和钻孔笔孔以及削圆柱笔孔,三个笔孔均由夹持装置的外壳体、转动盘及底板轴向贯通形成,各个笔孔对应设有2个卡爪,卡爪活接定位柱,2个卡爪的一端设置于笔孔中,另一端的卡钩与转动盘上的卡槽卡接,转动盘的一侧连接驱动杆。
所述削尖机构的笔孔为锥形状,钻削机构和车削机构的笔孔均为圆柱形状,该三个笔孔的下半部均为半开口状。
所述插笔口下内面设有密封圈,插笔口内环周设有4个向中心伸延状的均等排列的突柱。
所述切削装置的下部设有集贮废屑的集料盒。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对铅笔进行削尖、钻孔、车削和上胶粘接的功能,使半截的铅笔牢固粘接后保持外形不变,便于握持书写。夹持装置在铅笔切削过程中起到固定作用,使切削装置得到有效地完成。推进机构自动对铅笔定量推进进行切削,保证了削笔的质量。削尖机构实现铅笔笔头的削尖,采用滚刀和锥形笔孔下半部半开口状的结构,使铅笔在自动推进的削笔过程中,木质受削均匀,去屑及时,笔芯不易断头。当铅笔使用后成半截无法握手书写时,往往将其丢弃,造成了浪费,本技术的钻孔和车削功能实现了铅笔利用最大化。钻削机构对半截铅笔的截面端进行钻孔处理,车削机构对另一支半截或未经使用的铅笔一端车削成圆柱状,将圆柱端插入钻孔端,使半截的铅笔得到延接。为了使连接牢固,铅笔的圆柱端经过上胶装置进行上胶处理,在插接前,圆柱端插入上胶腔室中上胶。由于贮胶容器为气密封,上胶腔室插笔口的密封盖被打开后,外界的空气进入到上胶腔室内从导气口中的导气管流入到贮胶容器内胶水上方的空气腔,在气压的作用下,贮胶容器内的胶水从上胶腔室的侧壁胶水流入口流入到上胶腔室内,使位于上胶腔室底部的铅笔圆柱顶端粘上胶水,当上胶腔室内的胶水升高到刚刚淹没导气口时,则上胶腔室内的空气就不能再从导气管中流向贮胶容器内胶水上方的空气腔,从而随着胶水流入到上胶腔室,空气腔内的压力降低,上胶腔室内的压力与贮胶容器内的压力达到平衡时,胶水就不再流入上胶腔室内并维持在刚没过导气口的位置,铅笔端得到定量粘胶。不管铅笔插入后停留多长时间,胶水粘接的用量不变,防止了胶水的浪费和周围的污染。当拿出铅笔后,上胶腔室插笔口的密封盖自动关闭,密封盖与插笔口之间设有密封圈,上胶腔室也得到了气密封,上胶腔室与贮胶容器内保持了平衡的空气压力,贮胶容器内胶水不会流出。经上胶后的铅笔端插入另一铅笔端的内孔后,两支铅笔得到牢固粘接,又可继续使用,解决了半截的铅笔不能握持书写的问题,使半截的铅笔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减少了浪费,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牢固粘接后,铅笔外形保持原状,不影响握持,便于书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切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削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钻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车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上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插笔口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9所示,一种多功能削笔器,包括外壳体1、推进机构5、夹持装置2、切削装置3、上胶装置4,所述推进机构5的两个推进杆51横置于外壳体1上部内设的滑槽11中,推进杆51套接弹簧52,推进杆51的顶端装有大于槽孔12的螺帽53,所述夹持装置2连接推进杆51并置于外壳体1一侧,夹持装置2设有三个排列的贯通笔孔27、28、29,该三个笔孔分别为削尖笔孔27和钻孔笔孔28以及削圆柱笔孔29,笔孔27、28、29内设有固定铅笔的卡爪221,各个笔孔27、28、29与所述切削装置3的削尖机构31和钻削机构32及车削机构33中的功能笔孔316、325、336相互对应配合。所述切削装置3的削尖机构31和车削机构33均由刀架311、331、滚刀312、332、行星轮313、333和齿圈314、334组成;钻削机构32由刀架321、钻头322组成,削尖机构31和钻削机构32及车削机构33中的刀架转轴315、323、335分别连接与主动轮8啮合的第一从动轮81和第二从动轮82及第三从动轮83,摇臂7带动主动轮8转动。在刀架的转动下,使滚刀和钻头对铅笔进行切削和钻削工作,铅笔经切削后的圆柱端插入上胶装置4的上胶腔室42内上胶后,插入另一铅笔的钻孔端,使两半截铅笔得到固接。在切削装置3的下部还设有集贮废屑的集料盒6。
如图9、10所示,在外壳体1下部设有上胶装置4,上胶装置4的贮胶容器41侧向设有上胶腔室42,贮胶容器41与上胶腔室42相连的侧壁43底部设有一相通的胶水流入口44,在胶水流入口的侧壁43上方3至5毫米处还设有一个导气口45,导气口45内由一导气管46连接通往贮胶容器41上方的空气腔411,贮胶容器41为气密封,上胶腔室42上部的插笔口424下内面设有弹簧422铰接的密封盖421,插笔口424下内面设有密封圈423,插笔口424内环周设有4个向中心伸延状的均等排列的突柱425,各突柱425对应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略大于铅笔的直径,使铅笔能插入上胶腔室42内后,突柱425之间形成增大空气流通的留空部426,外部的空气从留空部426中进入到上胶腔室42内。
如图3、4、5所示,所述夹持装置2的外壳体21内设有叠相安置的转动盘22和底板23,转动盘22与底板23之间连接环形弹簧24,转动盘22上设有滑孔222,底板23上直立连接的定位柱25穿插转动盘的滑孔222内,夹持装置2排列设置的削尖笔孔27和钻孔笔孔28以及削圆柱笔孔29均由夹持装置2的外壳体21、转动盘22及底板23轴向贯通形成,各个笔孔27、28、29对应设有2个卡爪221,每个卡爪221活接贯穿于滑孔222中的定位柱25,2个卡爪221的一端设置于笔孔中,另一端的卡钩2211与转动盘上的卡槽223卡接,转动盘22的一侧连接有由外力推动的驱动杆26。推动驱动杆26时,转动盘22旋转,2个置于笔孔中的卡爪221顶端向外分开,便于铅笔插入。当停止推动驱动杆26时,2个笔孔中的卡爪221在弹簧24的作用下相向移动,将铅笔卡接固定,防止铅笔旋转。
如图6所示,削尖机构31的刀架311上部沿转动轴线设有插入铅笔的锥形状笔孔316,滚刀312安装于笔孔316一侧,滚刀312的转动轴线与刀架311的转动轴线之间形成夹角a,本实施例的夹角a为20°,笔孔316的下半部为半开口状,该笔孔316与夹持装置2中的固定铅笔的削尖笔孔27轴向对应,滚刀312下部的行星轮313与固定的齿圈Ⅰ314内啮合,刀架311转动时,行星轮313沿着齿圈Ⅰ314旋转,滚刀312在作不固定的转动轴线旋转中完成对铅笔的削笔。
如图7所示,钻削机构32的刀架321上部沿转动轴线设有插入铅笔的圆柱状笔孔325,该笔孔325与夹持装置2中的固定铅笔的钻孔笔孔28轴向对应,设置于笔孔325中心的钻头322与刀架321处于同一转动轴线上,笔孔325的下半部为半开口状,刀架321转动时带动钻头322旋转,完成对铅笔截面的钻孔。
如图8所示,车削机构33的刀架331上部沿转动轴线设有插入铅笔的圆柱状笔孔336,该笔孔336与夹持装置2中的固定铅笔的削圆柱笔孔29轴向对应,笔孔336的下半部为半开口状,滚刀332的转动轴线与刀架33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滚刀332的刀刃至笔孔336中心线的距离与钻削机构32的钻头322的半径相同,使铅笔端受削后的外径与另一铅笔的截面受钻内孔插入后得到过盈配合,滚刀332下部的行星轮333与固定的齿圈Ⅱ334内啮合,滚刀332在作不固定的转动轴线转动中将铅笔的一端车削成圆柱状。
本技术的具体应用是:当进行削铅笔尖使用时,将夹持装置2向外拉出,按压驱动杆26使削笔笔孔27中的卡爪221分离,把铅笔插入直至削尖机构31的锥形状笔孔316中,卡爪221将铅笔固定后,摇动摇臂7使刀架311转动,滚刀312对铅笔进行削尖操作,推进机构5自动将夹持装置2中的铅笔推进到原位后,完成了削尖的操作过程。
当进行铅笔连接使用时,首先对半截的铅笔进行钻孔处理,将夹持装置2向外拉出,按压驱动杆26使钻孔笔孔28中的卡爪221分离,把半截铅笔的未削端插入直至钻削机构32的笔孔325,放开驱动杆26使卡爪221将铅笔固定,摇动摇臂7使刀架321转动,钻头322对铅笔的横截面进行钻孔,待推进机构5自动将夹持装置2中的铅笔推进复位后,完成了钻孔的操作过程;然后对另一半截或未使用过的铅笔进行削圆柱处理,与上述夹持装置2的操作方法相同,将铅笔插入到削圆柱笔孔29中直至车削机构33的笔孔336内,卡爪221将铅笔固定,摇动摇臂7驱动刀架331旋转,滚刀332将铅笔的一端车削成圆柱状。然后将这铅笔的圆柱端插入到上胶装置4的上胶腔室42中,由于贮胶容器41为气密封,上胶腔室42插笔口424的密封盖421被打开后,外界的空气进入到上胶腔室42内,从导气口45的导气管46中流入到贮胶容器41内胶水上方的空气腔411,在气压的作用下,贮胶容器41内的胶水从侧壁的胶水流入口44流入到上胶腔室42内,此时位于上胶腔室42底部的铅笔9圆柱顶端粘上胶水。当上胶腔室42内的胶水升高到刚刚淹没导气口45时,则上胶腔室42内的空气就不能再从导气管46中流向贮胶容器41内胶水上方的空气腔411,从而,随着胶水流入到上胶腔室42,空气腔411内的压力降低,当上胶腔室42内的压力与贮胶容器41内的压力达到平衡时,胶水就不再流入到上胶腔室42内并维持在刚没过导气口45的位置,铅笔端得到了定量粘胶。当拿出铅笔后,上胶腔室42插笔口424的密封盖421在弹簧422的作用下自动关闭,密封盖421与插笔口424之间设有密封圈423,上胶腔室42也得到了气密封。经上胶后的铅笔端插入另一铅笔端的内孔后,两支铅笔得到牢固粘接,使半截的铅笔得到延长。
本技术具有自动推进铅笔进行削尖、钻孔、车削功能,为使两铅笔牢固连接还具有上胶功能,既用于铅笔削笔尖,又使不能握手的半截铅笔通过钻削、车削和上胶后,相互进行插入粘接,使不能握笔书写的半截铅笔又可继续使用,实现了铅笔利用最大化;减少了浪费,节约了资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多功能削笔器,包括外壳体(1)、推进机构(5)、夹持装置(2)、切削装置(3)、上胶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5)的两个推进杆(51)横置于外壳体(1)上部内设的滑槽(11)中,推进杆(51)套接弹簧(52),推进杆(51)的顶端装有大于槽孔(12)的螺帽(53),所述夹持装置(2)连接推进杆(51)并置于外壳体一侧,夹持装置(2)设有三个排列的贯通笔孔(27、28、29),笔孔内设有固定铅笔的卡爪(221),各个笔孔(27、28、29)与所述切削装置(3)的削尖机构(31)和钻削机构(32)及车削机构(33)中的功能笔孔(316、325、336)相互对应配合,所述削尖机构(31)的滚刀(312)安装于刀架(311)中的笔孔(316)一侧,滚刀(312)的转动轴线与刀架(311)的转动轴线之间形成一夹角a,所述钻削机构(32)的笔孔(325)中心设有钻头(322),钻头(322)与刀架(321)处于同一转动轴线上,所述车削机构(33)的滚刀(332)转动轴线与刀架(331)转动轴线相平行,滚刀(332)的刀刃至笔孔(336)中心线的距离与钻削机构(32)的钻头(322)的半径相同,削尖机构(31)和车削机构(33)中的两个行星轮(313、333)分别与齿圈Ⅰ(314)和齿圈Ⅱ(334)内啮合,削尖机构(31)和钻削机构(32)及车削机构(33)中的刀架转轴(315、323、335)分别连接与主动轮(8)啮合的第一从动轮(81)和第二从动轮(82)及第三从动轮(83),所述外壳体(1)下部设有上胶装置(4),上胶装置(4)的贮胶容器(41)侧向设有上胶腔室(42),贮胶容器与上胶腔室相连的侧壁(43)底部设有一相通的胶水流入口(44),在胶水流入口的侧壁(43)上方3至5毫米处还设有一个导气口(45),导气口(45)内由一导气管(46)连接通往贮胶容器上方的空气腔(411),贮胶容器(41)为气密封,上胶腔室(42)上部的插笔口(424)下内面设有弹簧(422)铰接的密封盖(4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削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设有叠相安装的转动盘(22)和底板(23),转动盘与底板之间连接环形弹簧(24),底板(23)上固接的定位柱(25)穿插在转动盘(22)的滑孔(222)内,夹持装置(2)排列设置的三个笔孔为削尖笔孔(27)和钻孔笔孔(28)以及削圆柱笔孔(29),三个笔孔均由夹持装置的外壳体(21)、转动盘(22)及底板(23)轴向贯通形成,各个笔孔(27、28、29)对应设有2个卡爪(221),卡爪(221)活接定位柱(25),2个卡爪(221)的一端设置于笔孔中,另一端的卡钩(2211)与转动盘上的卡槽(223)卡接,转动盘(22)的一侧连接驱动杆(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削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削尖机构(31)的笔孔(316)为锥形状,钻削机构(32)和车削机构(33)的笔孔(325、336)均为圆柱形状,该三个笔孔(316、325、336)的下半部均为半开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削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笔口(424)下内面设有密封圈(423),插笔口(424)内环周设有4个向中心伸延状的均等排列的突柱(4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削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装置(3)的下部设有集贮废屑的集料盒(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41198.7U CN204712753U (zh) | 2015-06-25 | 2015-06-25 | 多功能削笔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41198.7U CN204712753U (zh) | 2015-06-25 | 2015-06-25 | 多功能削笔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12753U true CN204712753U (zh) | 2015-10-21 |
Family
ID=54311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41198.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12753U (zh) | 2015-06-25 | 2015-06-25 | 多功能削笔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1275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5533A (zh) * | 2015-06-25 | 2015-09-02 | 胡海明 | 多功能削笔器 |
CN105599508A (zh) * | 2016-01-19 | 2016-05-25 | 顺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进笔之削笔机 |
-
2015
- 2015-06-25 CN CN201520441198.7U patent/CN20471275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5533A (zh) * | 2015-06-25 | 2015-09-02 | 胡海明 | 多功能削笔器 |
CN105599508A (zh) * | 2016-01-19 | 2016-05-25 | 顺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进笔之削笔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12753U (zh) | 多功能削笔器 | |
CN104875533B (zh) | 多功能削笔器 | |
CN203944887U (zh) | 双头麻花钻 | |
CN204712752U (zh) | 铅笔削接器 | |
CN204712751U (zh) | 无限延接削笔器 | |
CN204309483U (zh) | 一种削笔刀 | |
CN203864293U (zh) | 扁平笔尖卷笔刀 | |
CN204075285U (zh) | 一种用于加工零件上锥孔的镗床夹具 | |
CN202292225U (zh) | 固定式换刀装置 | |
CN104890418A (zh) | 铅笔削接器 | |
CN204584297U (zh) | 可保证同轴度的车床车削用驱动顶尖 | |
CN103639474A (zh) | 一种广适性电钻防尘罩 | |
CN104875532A (zh) | 无限延接削笔器 | |
CN204736179U (zh) | 弹药压环切旋拆卸工具 | |
CN205498416U (zh) | 一种带铅笔刀且能更换铅笔的笔 | |
CN210821571U (zh) | 一种按压传动式机械转笔刀装置 | |
CN103935166B (zh) | 扁平笔尖卷笔刀 | |
CN105291650B (zh) | 一种带铅笔刀且能更换铅笔的笔 | |
CN207449480U (zh) | 一种书写用墨的研磨装置 | |
CN105772770A (zh) | 离心夹具 | |
CN203171195U (zh) | 点钻笔装置 | |
CN105059025A (zh) | 一种卷笔刀 | |
CN203679437U (zh) | 一种立式台钻上的刮平倒角刀具 | |
CN205200596U (zh) | 齿轮的钻孔装置 | |
CN205631865U (zh) | 一种手持式电动削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22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