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4111U - 液气压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气压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4111U
CN204694111U CN201520196119.0U CN201520196119U CN204694111U CN 204694111 U CN204694111 U CN 204694111U CN 201520196119 U CN201520196119 U CN 201520196119U CN 204694111 U CN204694111 U CN 204694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radiating tube
pressure heat
gas pressure
heat abstr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61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靖羱
吕朝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al Cool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tal Cool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al Cool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tal Cooler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4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41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气压散热装置,其包括有:多个散热管形成有一第一边壁与一第二边壁,且该第一边壁与第二边壁之间形成有一锐角,两连结片皆对应散热管的断面形状开设有多个穿孔,并用以提供散热管两端的插设,该连结片于短边的一端形成有一底缘,且该散热管的第一边壁与连结片的底缘之间皆形成有一夹角,另该连结片于长边的两侧皆弯设有一套合条,两导流件于一底板的两侧相对延伸各有一侧板,并于侧板的朝外末端形成有一内凹部,且该导流件以内凹部结合至连结片的套合条,凭借散热管的断面设计与斜置组装,进而提高其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液气压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散热结构,尤指一种能提高散热效果的液气压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结构,如于99年5月1日所核准中国台湾公告证书号第M379748号的「空气冷却式散热装置」,其包含一散热模组以及多个热导管,所述散热模组主要是于两冷媒储存腔体之间连接多个间隔排列的热管,并于该多个热管上分别接触设置有多个散热体,所述多个热导管设置于该散热模组同一侧,且以其两端的衔接端分别连通该两个冷媒储存腔体,该多个热管的热源接触段并列构成热源接触部位,使热源接触段吸收热源的热可分散传递至散热模组中分散散热,而提供一项具有高散热效能的空气冷却式散热装置,但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如下:该散热体是以空气流动进行散热,因此容易于散热体处堆积污物,导致散热效果降低,该热管与散热体呈固定型态,因此欲进行清理时,只能将整个散热装置拆下,使其存在有清理上的困难性,又若现有无散热体的散热装置,由于该热管与空气吹送的接触面积小,将无法达到足够的散热效果,所以上述做法皆无法兼具容易清理与散热佳的功能,另该冷媒储存腔体仅具有一端开口的圆管,其表面不易进行加工开孔,更是会增加冷媒储存腔体与热管的焊接难度,使加工品质降低,并可能由焊接处产生破裂的情况,是故上述缺失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液气压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主要目的在于,该散热管形成有一第一边壁与一第二边壁,且该第一边壁与第二边壁之间形成有一锐角,让散热管具有容易导流空气的外形,该连结片皆对应散热管的断面形状开设有多个穿孔,并用以提供散热管两端的插设,令该些散热管互相平行的组接于两连结片之间,且该连结片于短边的一端形成有一底缘,且该散热管的第一边壁与连结片的底缘之间皆形成有一夹角,由此让散热管以第一边壁朝迎风面呈现有一斜置角度,即能提高散热管的受风面积与导流空气性,以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主要目的在于,该连结片于长边的两侧皆弯设有一套合条,该导流件于一底板的两侧相对延伸各有一侧板,并于侧板的朝外末端形成有一内凹部,且该导流件以内凹部结合至连结片的套合条,该套合条与内凹部之间结合形成有一V状间隙,并以V状间隙形成焊接结合,由此提高连结片与导流件之间的焊接面积,并通过内凹部与套合条的互相套合,进一步提高其结构强度,使连结片与导流件之间不易产生破裂的情况。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气压散热装置,其包括有:
多个散热管,该散热管形成有一第一边壁与一第二边壁,且该第一边壁与第二边壁之间形成有一锐角,并于锐角的对边处形成有一弧形边;
两连结片,该连结片皆对应散热管的断面形状开设有多个穿孔,且该穿孔等距排列于连结片上,并用以提供散热管两端的插设,令该多个散热管互相平行的组接于两连结片之间,该连结片于短边的一端形成有一底缘,且该散热管的第一边壁与连结片的底缘之间皆形成有一夹角,该连结片于长边的两侧皆弯设有一套合条;以及
两导流件,该导流件于一底板的两侧相对延伸各有一侧板,并于侧板的朝外末端形成有一内凹部,且该导流件以内凹部结合至连结片的套合条,通过底板、两侧板与连结片围设构成方形管状,并于导流件的两端开口处分别盖合固定有一盖板与一块体,且于块体处开设有一流通孔,藉由散热管的断面设计与斜置组装,进而提高其散热效果。
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管内部以至少一隔片间隔有至少一通孔,且该隔片形成于第一边壁与第二边壁之间。
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中,该通孔中穿设有一具有镂空间隙的填充物,该填充物为散热材质所制成。
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管之间夹设有多个具有镂空间隙的散热条。
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中,更包含有一风扇,且该风扇设置于散热管具有斜置角度的第一边壁一侧。
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管的第一边壁与连结片的底缘的夹角角度在于二十度至五十度之间。
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中,该套合条与内凹部之间结合形成有一V状间隙,并以V状间隙形成焊接结合。
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管与连结片之间以焊接方式固定,且焊接位置在于连结片弯设有套合条一面的穿孔边缘处。
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中,该导流件外表面连接有多个锁合片。
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中,该导流件于侧板的内面皆凸设有多个凸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让散热管以第一边壁朝迎风面呈现有一斜置角度,即能提高散热管的受风面积与导流空气性,以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效果;此外,提高连结片与导流件之间的焊接面积,并通过内凹部与套合条的互相套合,进一步提高其结构强度,使连结片与导流件之间不易产生破裂的情况。
其他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散热管;11-第一边壁;12-第二边壁;13-弧形边;14-隔片;15-通孔;16-填充物;17-散热条;20-连结片;201-底缘;21-穿孔;22-套合条;30-导流件;301-V状间隙;31-底板;32-侧板;321-凸条;322-内凹部;33-盖板;34-块体;341-流通孔;35-锁合片;40-风扇;θ1-锐角;θ2-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说明详述如后:
先请由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液气压散热装置,其包括有:多个散热管10、两连结片20及两导流件30,多个散热管10形成有一第一边壁11与一第二边壁12,且该第一边壁11与第二边壁12之间形成有一锐角θ1,并于锐角θ1的对边处形成有一弧形边13,该散热管10内部以至少一隔片14间隔有至少一通孔15,且该隔片14形成于第一边壁11与第二边壁12之间,利用隔片14提高散热管10的抗压强度,并于其一通孔15中穿设有一具有镂空间隙的填充物16,而该填充物16为散热材质所制成,即能在不影响液、气体流通的情况下,利用填充物16提高该散热管10的散热效果,两连结片20皆对应散热管10的断面形状开设有多个穿孔21,且该穿孔21等距排列于连结片20上,并用以提供散热管10两端的插设,令该多个散热管10互相平行的组接于两连结片20之间,该连结片20于短边的一端形成有一底缘201,且该散热管10的第一边壁11与连结片20的底缘201之间皆形成有一夹角θ2,而该夹角θ2角度在于二十度至五十度之间,另该连结片20于长边的两侧皆弯设有一套合条22,而该散热管10与连结片20之间以焊接方式固定,且该焊接位置在于连结片20弯设有套合条22一面的穿孔21边缘处,两导流件30于一底板31的两侧相对延伸各有一侧板32,该导流件30于侧板32的内面皆凸设有多个凸条321,并于侧板32的朝外末端形成有一内凹部322,且该导流件30以内凹部322结合至连结片20的套合条22,通过底板31、两侧板32与连结片20围设构成方形管状,该套合条22与内凹部322之间结合形成有一V状间隙301,并以V状间隙301形成焊接结合,由此提高连结片20与导流件30的连结强度,另该导流件30的两端开口处分别盖合固定有一盖板33与一块体34,且于块体34处开设有一流通孔341,且该导流件30外表面连接有多个锁合片35,能提供导流件30对外的锁设固定,综上所述,凭借散热管10的断面设计与斜置组装,进而提高其散热效果。
其结构的组合,再请由图1、图2、图3所示,该多个散热管10皆两端插设至连结片20的穿孔21处,使散热管10能呈平行状排列于两连结片20之间,再于连结片20设有套合条22同面的穿孔21周缘处进行焊接,即能形成散热管10与连结片20的结合固定,再以导流件30的内凹部322结合该连结片20的套合条22,进而由导流件30与连结片20构成方形管体状,此时内凹部322与套合条22完全扣合后,于内凹部322与套合条22之间形成有V状间隙301,再于V状间隙301处进行焊接,由此提高连结片20与导流件30之间的焊接面积,并通过内凹部322与套合条22的互相套合,进一步提高其结构强度,使连结片20与导流件30之间不易产生破裂的情况,再将盖板33与块体34分别焊接于导流件30两端开口处,即能完成其组合步骤,并兼具有容易生产与组装的优点。
其实际使用的情况,再请由图2连续至图6所示,其中,本实用新型更包含有一风扇40,且该风扇40设置于散热管10具斜置角度的第一边壁11一侧,此时该液、气体能由一端的流通孔341流入导流件30内,并以侧板32的凸条321提高与液体或气体的接触面积,使热能容易传导至导流件30,形成导流件30处的直接散热效果,而该液体或气体再由连结片20处流入散热管10的通孔15内,同时利用风扇40对散热管10进行气体的吹送,而该散热管10一端由第一、第二边壁11(12)形成有一锐角θ1,并以弧形边13朝上相对连结片20底缘201形成有一夹角θ2,令散热管10的第一边壁11能朝向风扇40呈斜置状,由此能提高散热管10对风扇40的受风面积,以提高散热管10的散热效果,该散热管10于通孔15内另设置有填充物16,利用填充物16能更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性,该液体或气体经过散热管10降温后,流入另一边的导流件30内,再以导流件30的凸条321进行后段的散热动作,即能由块体34的流通孔341送出低温的液体或气体,由此达到液体或气体的散热目的,再者,如图7、图8所示,该散热管10之间夹设有多个具镂空间隙的散热条17,而该散热条17由散热材质所制成,能进一步提高散热管10的散热效果,并于散热条17处堆积污物时,可以直接取下散热条17进行清洗,由此提高其清洁保养的便利性。
凭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该散热管10形成有一第一边壁11与一第二边壁12,且该第一边壁11与第二边壁12之间形成有一锐角θ1,让散热管10具有容易导流空气的外形,该连结片20皆对应散热管10的断面形状开设有多个穿孔21,并用以提供散热管10两端的插设,令该多个散热管10互相平行的组接于两连结片20之间,且该连结片20于短边的一端形成有一底缘201,且该散热管10的第一边壁11与连结片20的底缘201之间皆形成有一夹角,由此让散热管以第一边壁朝迎风面呈现有一斜置角度,即能提高散热管10的受风面积与导流空气性,以提高散热管10的散热效果;(二)该连结片20于长边的两侧皆弯设有一套合条22,该导流件30于一底板31的两侧相对延伸各有一侧板32,并于侧板32的朝外末端形成有一内凹部322,且该导流件30以内凹部322结合至连结片20的套合条22,该套合条22与内凹部322之间结合形成有一V状间隙301,并以V状间隙301形成焊接结合,由此提高连结片20与导流件30之间的焊接面积,并通过内凹部322与套合条22的互相套合,进一步提高其结构强度,使连结片20与导流件30之间不易产生破裂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新型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恳请钧局审查委员授予合法专利权,至为感祷。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多个散热管,该散热管形成有一第一边壁与一第二边壁,且该第一边壁与第二边壁之间形成有一锐角,并于锐角的对边处形成有一弧形边;
两连结片,该连结片皆对应散热管的断面形状开设有多个穿孔,且该穿孔等距排列于连结片上,并用以提供散热管两端的插设,令该多个散热管互相平行的组接于两连结片之间,该连结片于短边的一端形成有一底缘,且该散热管的第一边壁与连结片的底缘之间皆形成有一夹角,该连结片于长边的两侧皆弯设有一套合条;以及
两导流件,该导流件于一底板的两侧相对延伸各有一侧板,并于侧板的朝外末端形成有一内凹部,且该导流件以内凹部结合至连结片的套合条,通过底板、两侧板与连结片围设构成方形管状,并于导流件的两端开口处分别盖合固定有一盖板与一块体,且于块体处开设有一流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管内部以至少一隔片间隔有至少一通孔,且该隔片形成于第一边壁与第二边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中穿设有一具有镂空间隙的填充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管之间夹设有多个具有镂空间隙的散热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风扇,且该风扇设置于散热管具有斜置角度的第一边壁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管的第一边壁与连结片的底缘的夹角角度在于二十度至五十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合条与内凹部之间结合形成有一V状间隙,并以V状间隙形成焊接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管与连结片之间以焊接方式固定,且焊接位置在于连结片弯设有套合条一面的穿孔边缘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流件外表面连接有多个锁合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气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流件于侧板的内面皆凸设有多个凸条。
CN201520196119.0U 2014-06-19 2015-04-02 液气压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41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0857U TWM494285U (zh) 2014-06-19 2014-06-19 液氣壓散熱裝置
TW103210857 2014-06-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4111U true CN204694111U (zh) 2015-10-07

Family

ID=52784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611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4111U (zh) 2014-06-19 2015-04-02 液气压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4111U (zh)
TW (1) TWM49428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4285U (zh)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37068B1 (ko) 배관 접속구 제관형 방열기 및 그 방열기의 제조 방법
CN101839654A (zh) 散热器
CN106332529A (zh) 一种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及微循环换热系统
CN104654433B (zh) 带有曲折散热部的散热片及使用该散热片的电热油汀
CN201926356U (zh) 一种均温板
CN204694111U (zh) 液气压散热装置
CN203798229U (zh) 一种内置翅片的冷却圆管结构
CN203504941U (zh) 散热模块
CN104677163A (zh) 换热器翅片
TWI593935B (zh) 散熱裝置組合結構
CN204666007U (zh) 换热器翅片
CN204373051U (zh) 带有曲折散热部的散热片及使用该散热片的电热油汀
JP3167707U (ja) 熱電冷却装置
CN208475442U (zh) 一种散热片及取暖器
CN202143339U (zh) 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板
CN207662231U (zh) 一种板式带翅片散热器
CN207688679U (zh) 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中的散热管
CN206671742U (zh) 微型投影仪内置立体散热模组
TWM515761U (zh) 散熱裝置組合結構
CN21080217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管结构
CN209726905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铝制散热器散热内通道
CN217116738U (zh) 一种多面体散热装置
CN203636218U (zh) 一种加热盘
KR100599861B1 (ko) 응축시스템
CN203193917U (zh) 方波纹散热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