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1117U - 一种楼梯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楼梯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1117U
CN204691117U CN201520355109.7U CN201520355109U CN204691117U CN 204691117 U CN204691117 U CN 204691117U CN 201520355109 U CN201520355109 U CN 201520355109U CN 204691117 U CN204691117 U CN 204691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r
trolley luggage
ramp
slope way
peo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551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玉娇
叶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03551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91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1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111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梯坡道,用于拉杆箱包上下拖行并与楼梯结合在一起的坡道,在坡道的中间设置人行区域,供人拖行拉杆箱包时行走,该楼梯坡道方便拉拉杆箱包的行人上下行、使得人作用于拉杆箱包的力与拉杆箱包的重力同时处在坡道的纵向垂直截面上、而使拉杆箱包较易受到控制而沿坡道直线上下行的楼梯坡道。并在坡道与楼梯连接的位置、以及人行区域的两端设置挡条,阻止了拉杆箱包上下行时滑落坡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滑设施的楼梯坡道,该防滑结构由数个均匀分布的半水滴结构组成,半水滴结构包括首尾相连的拱形圆弧段和凹形圆弧段,大大降低了箱包脱离人手的几率和砸伤行人的潜在危害。

Description

一种楼梯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坡道,尤其涉及一种供拉杆箱包上下拖行并与楼梯结合在一起的坡道。
背景技术
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地铁站等场所,需要经过一些台阶,为方便随身携带拉杆箱包的行人上下楼梯,在台阶两旁设有坡道,也有设置自动扶梯。自动扶梯虽然更方便拉杆箱包的行人,但自动扶梯的安装受资金、环境等的限制,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不是每处都适合安装。
目前,现有的楼梯坡道根据位置划分,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分布于整个楼梯两侧,如图1a和图1b所示,楼梯坡道分布在两侧,供单独的上行和下行;另一种分布在整个楼梯的中央,如图2a和图2b所示,楼梯坡道即可上行又可下行,坡道利用率较前一种高。
然而,上述两种坡道还包括以下缺点:
1、坡道对拉行李箱包的行人提供了便利,但当行人拉行李箱包下行时,往往由于单臂不能承受箱包的重力,而带动身体用力,使行李箱受到一个与其重力方向不同时处在坡道平面的纵向垂直截面上的力,而偏离坡道前进方向,使拉杆箱包不能很好的沿坡道下行。
图3a给出了此坡道情况下行人拉拉杆箱包上下楼梯时容易出现偏离(轨迹1和轨迹2)的示意图。图3b给出了此坡道情况下行人拉拉杆箱包时拉杆箱包的受力分析图,图中F为行人作用于拉杆箱包的拉力在坡道平面上的分力,G1为拉杆箱包的重力在坡道平面上的分力。若拉杆箱包沿坡道下行时,则受到坡道平面的阻力f,但此时F、G1和f三力不能平衡,使得拉杆箱包发生偏转,沿图3a种轨迹1和轨迹2那样偏离坡道,使得箱包收到阻力f1而达到三力平衡。
2、坡道与楼梯组合在一起,楼梯斜角一般在30°左右,使得该楼梯坡道坡度在1:1.8左右,拉行李箱的行人上下楼梯时都非常劳累。
为克服上述缺点,中国专利CN203229850U公开了一种斜坡上的行李箱包导轨,在斜坡上设有至少一条凹槽型导轨,凹槽型导轨从斜坡的高端延伸到斜坡的低端;在拖行李箱包上台阶或下台阶时,将行李箱包底部的轮子放在凹槽型导轨内,轮子在凹槽内滑行,以防止行李箱包滑出斜坡。然而,针对不同行李箱包轮子的宽度,这种凹槽型导轨显然不能灵活配合。
另一方面,坡道表面设有的防滑措施,通常有两种:一种为锯齿型(如图4a所示),一种为凹槽型(如图4b所示)。在现有的这两种防滑结构中,由于楼梯坡道具有较大的坡度,而使图中这两种防滑结构对置于其上的圆形轮子产生的弹力往往不会经过轮子的重心(即圆心),所以其作用于轮子的力具有一定的力矩,这将促进轮子的转动,更不能起到防滑的作用。并且,如果拉行李箱包的行人一不小心将重行李箱包离手,较大的重力将存在较大的砸伤行人的潜在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拉拉杆箱包的行人上下行、使得人作用于拉杆箱包的力与拉杆箱包的重力同时处在坡道的纵向垂直截面上、而使拉杆箱包较易受到控制而沿坡道直线上下行的楼梯坡道。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还综合考虑坡道坡度和拉杆箱包轮子的特性,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滑设施的楼梯坡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梯坡道,用于拉杆箱包上下拖行并与楼梯结合在一起的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区域,设置于坡道的中间位置,供人拖行所述拉杆箱包时行走;拉杆箱包区域,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人行区域的左右两侧,用于承载拉杆箱包的左右行走轮,其中,人行区域的宽度小于左右行走轮之间的间隔。
在坡道的中间设置人行区域,供人拖行拉杆箱包时行走。
在上述楼梯坡道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人行区域的宽度小于拉杆箱包拖行轮子的间隔;更优选地,人行区域的宽度不大于35cm。
在上述楼梯坡道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坡道与楼梯连接的位置、以及人行区域的两端设置挡条,以阻止拉杆箱包上下行时滑落坡道;挡条的宽度优选地不大于5cm,更优选为2-3cm。
进一步地,所述人行区域优选为人行楼梯。
在上述楼梯坡道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坡道的表面设置防滑结构;其中,所述防滑结构由数个均匀分布的半水滴结构组成,所述半水滴结构包括首尾相连的拱形圆弧段和凹形圆弧段。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结构由数个均匀分布的半水滴结构组成,所述半水滴结构包括首尾相连的拱形圆弧段和凹形圆弧段。
优选地,所述拱形圆弧段的半径小于所述拉杆箱包拖行轮子的半径,所述凹形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拉杆箱包拖行轮子的半径。
尤其优选地,所述拱形圆弧段处于两段凹形圆弧段中间,这两段凹形圆弧段的半径相同或不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梯坡道方便拉拉杆箱包的行人上下行、使得人作用于拉杆箱包的力与拉杆箱包的重力同时处在坡道的纵向垂直截面上、而使拉杆箱包较易受到控制而沿坡道直线上下行;
2、在所述坡道与所述楼梯连接的位置、以及所述人行区域的两端设置挡条,阻止了拉杆箱包上下行时滑落坡道;
3、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还综合考虑坡道坡度和拉杆箱包轮子的特性,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滑设施的楼梯坡道,能在高坡度的坡道上起到较好的防滑作用,同时只需行人给予拉杆箱包一个小小的拉力就可以使拉杆箱包停留在坡道上,使得拉拉杆箱包的行人不必一口气将拉杆箱包拉至楼梯平台处,方便省力,大大降低了箱包脱离人手的几率和砸伤行人的潜在危害。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楼梯坡道中分布于楼梯两侧的前视图;
图1b是现有楼梯坡道中分布于楼梯两侧的右视图;
图2a是现有楼梯坡道中分布在楼梯中央的前视图;
图2b是现有楼梯坡道中分布在楼梯中央的右视图;
图3a是现有楼梯坡道行人拉拉杆箱包时容易出现偏离(轨迹1和轨迹2)的示意图;
图3b是现有楼梯坡道行人拉拉杆箱包时拉杆箱包的受力分析图;
图4a是现有楼梯坡道表面锯齿型防滑设施的示意图;
图4b是现有楼梯坡道表面凹槽型防滑设施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行人拉拉杆箱包时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行人拉拉杆箱包时拉杆箱包的受力分析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设置挡条的前视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设置挡条的右视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坡道表面设置半水滴结构的防滑设施的线条分析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坡道表面设置半水滴结构的防滑设施时箱包轮子圆心受力分析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坡道表面设置半水滴结构的防滑设施的右视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设置挡条和坡道表面设置半水滴结构的防滑设施的右视图;
图10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设置挡条和坡道表面设置半水滴结构的防滑设施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楼梯坡道,用于拉杆箱包上下拖行并与楼梯结合在一起的坡道,在所述坡道的中间设置人行区域,供人拖行拉杆箱包时行走,在人行区域两侧设置两个拉杆箱包区域,用于承载所述拉杆箱包的左右行走轮,
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所述坡道的前视图和右视图,所述人行区域优选为如图所示的人行楼梯,该人行楼梯的台阶可以与坡道两侧的楼梯的台阶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图6a和图6b给出了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楼梯坡道上行人拉拉杆箱包行走时的示意图和拉杆箱包在坡道平面上的受力情况。在图6b中,行人走在坡道中间的阶梯上,使得拉杆箱包所受的拉力分力F、重力分力G1和阻力f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拉杆箱包将不会发生偏转,会沿坡道顺利下行。
在上述楼梯坡道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人行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拉杆箱包拖行轮子的间隔;更优选地,所述人行区域的宽度不大于35cm。
在所述人行区域的宽度D1的设定主要考虑下面两点因素:
因素1:行人的步宽d1和足宽d2,即行人走路时两脚中线间的距离;
因素2:拉杆箱包的两轮间的距离s。
则有:d1+d2≤D1≤s。
根据国标GB/T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中,26-35岁男性尺寸的第90百分位的数值中,足宽d2以及身高所对应的值分别为101mm、1755mm。人的相对步宽(步宽与身高h的比值)为定值,约为0.11,即d1=0.11*h。s数值可以从箱包设计商那里获得,也可以用拉杆箱包的宽代替。一般拉杆箱的尺寸为18寸、20寸居多,对应的长宽高为44cm*34cm*20cm、50cm*34cm*20cm,所以这里的s优选取34cm。经计算,所述楼梯坡道的人行区域的宽度D1取[29.6,34],单位为厘米。在实际实施时也可以考虑一定的误差。
在所述楼梯坡道的两边坡道的宽度D2应该足够允许一个拉杆箱上行的同时不影响另一个拉杆箱下行。
则有:D2=s+s/2-D1/2,
若D1取30cm,s取34cm,则有D2=36cm。该数值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数值,在实际实施时可以考虑一定的偏差。
为进一步放置拉杆箱包滑落坡道阻碍行人上下楼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坡道与所述楼梯连接的位置、以及所述人行区域的两端还设置挡条,所述挡条的宽度优选地不大于5cm,更优选为2-3cm,本实施例取2cm的挡条。具体挡条的宽度和高度可以在实施时视具体情况而定。
图7a和图7b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设置挡条的前视图和右视图。
在挡条的两端还可以考虑添加一定的倒角或圆角,图7a和图7b中给出的是倒角的情况。
为针对拉杆箱包这样有轮子的物体下楼梯坡道时的防滑层面结构,实用新型人在所述坡道的表面还设置了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由数个均匀分布的半水滴结构组成,所述半水滴结构包括首尾相连的拱形圆弧段和凹形圆弧段。该半水滴结构的防滑结构可以使拉杆箱包容易的停留在坡道上,防止行人过度疲劳,并降低拉杆箱包离手的潜在危害。
图8a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坡道表面设置半水滴结构的防滑设施的线条分析图。如图8a所示,图中圆R0代表拉杆箱包的轮子,其圆心为O,半径为R0,水平线为X轴,垂直线为Y轴,斜直线P代表楼梯坡道,直线Q平行于直线P,圆R0与直线Q的交点分布为M和N;圆R1为所述半水滴结构的拱形圆弧段,圆R1和圆R0相切于圆弧BM上的一点D;圆R3为所述半水滴结构的凹形圆弧段,圆R1与圆R3首尾相连。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拱形圆弧段处于两段凹形圆弧段中间,在图8a中,曲线GFDE由拱形圆弧段和凹形圆弧段两段圆弧构成,曲线GFDC由一段拱形圆弧段处于两段凹形圆弧段中间的三段圆弧段组成,图中凹形圆弧段圆R2与圆R0和圆R1同时相切于点D,圆R2与直线P交于点C,圆R3分别与圆R1和直线P相切于点F和G。曲线GFDC比GFDE更加圆润美观,它们的防滑效果没有区别。
图8b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坡道表面设置半水滴结构的防滑设施时箱包轮子圆心受力分析图。在图8b中,G为拉杆箱包的重力,N1为坡道平面作用于拉杆箱包轮子的弹力,N2为防滑结构作用于拉杆箱包轮子的弹力。由于圆弧FDE与轮子圆R0相切于点D,这样的半水滴结构的防滑结构使得其作用于轮子的力N2一定经过轮子圆心O,而不会给轮子带来扭转力矩,对轮子具有很好的防滑作用。
图8a所示的曲线GFDE和GFDC半水滴结构的防滑设施,优选地满足下列条件:
1、圆半径R2≥R0
2、圆半径R3≥R0,因为圆弧GF主要起到过渡作用,使得轮子能够沿圆弧GF平滑的转动,更方便、省力地使拉杆箱包上行;
3、使圆R1与圆R0的切点落在小圆弧BM上,这样使得防滑结构作用于轮子的弹力N2位于第一象限内,使得力G、N1和N2可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起到防滑作用;而如果切点落到小圆弧AB上,则使得N2落到第三象限内,与N1处于同一象限内,此时G、N1和N2三力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将使得轮子向下转动,从而不能起到防滑作用。
图9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楼梯坡道的实施例中坡道表面设置半水滴结构(选择图8a中的曲线GFDE)的防滑设施的右视图,其中圆半径R1=3cm,R3=6cm,轮子半径R0=4cm。
图10a和图10b给出了本实施例中设置上述参数数值的挡条和坡道表面设置半水滴结构的防滑设施的右视图和前视图。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楼梯坡道,与楼梯结合在一起,用于拉杆箱包上下拖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行区域,设置于所述坡道的中间位置,供人拖行所述拉杆箱包时行走;
拉杆箱包区域,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人行区域的左右两侧,用于承载所述拉杆箱包的左右行走轮,
其中,所述人行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左右行走轮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区域的宽度不大于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与所述楼梯连接的位置、以及所述拉杆箱包区域的两端设置挡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梯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的宽度不大于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区域为人行楼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箱包区域的表面设置防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梯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由数个均匀分布的半水滴结构组成,所述半水滴结构包括首尾相连的拱形圆弧段和凹形圆弧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梯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圆弧段的半径小于所述拉杆箱包拖行轮子的半径,所述凹形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拉杆箱包拖行轮子的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梯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圆弧段处于两段凹形圆弧段中间,这两段凹形圆弧段的半径相同或不同。
CN201520355109.7U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楼梯坡道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91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5109.7U CN204691117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楼梯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5109.7U CN204691117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楼梯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1117U true CN204691117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31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55109.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91117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楼梯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11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267A (zh) * 2015-05-28 2015-09-1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楼梯坡道
CN106437050A (zh) * 2016-11-04 2017-02-22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声控阶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267A (zh) * 2015-05-28 2015-09-1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楼梯坡道
CN104912267B (zh) * 2015-05-28 2017-03-0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楼梯坡道
CN106437050A (zh) * 2016-11-04 2017-02-22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声控阶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2267A (zh) 一种楼梯坡道
CN204691117U (zh) 一种楼梯坡道
CN209032906U (zh) 一种代步、爬行台阶电动自行装置
CN207898966U (zh) 一种单立环室内高速过山车
CN203730066U (zh) 矿井运输伤病员联合猴车装置
CN204932036U (zh) 一种上楼轮椅
CN202942636U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滑梯
CN206837465U (zh) 一种屋顶滑梯游乐设施
CN204605914U (zh) 一种可以上台阶的婴儿车
CN204775401U (zh) 儿童推车
CN203229850U (zh) 一种斜坡上的行李箱包导轨
CN203419158U (zh) 一种爬坡爬梯手推车
CN207683388U (zh) 防倾倒式可拉伸扶手
CN104250949B (zh) 一种重力滑梯式天桥
CN204485305U (zh) 一种改进的儿童玩具车
CN205312386U (zh) 一种具有缓冲层的传送带
CN204864920U (zh) 一种组合式大型儿童滑滑梯
CN205149856U (zh) 一种脚踏可调节的矿用猴车
CN204399202U (zh) 平巷轨道阻车器
CN201727963U (zh) 一种俯冲式轨道玩具
CN203666520U (zh) 具有翻转功能的阶梯踏板
CN207980405U (zh) 具有直滑和浪摆滑行两种功能的充气滑梯
CN202277659U (zh) 多轮横向稳定游龙板
CN202194320U (zh) 间隔有立柱防滑楼梯扶手
CN104743002A (zh) 一种带有护轮的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