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9641U - 照明装置以及点亮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以及点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9641U
CN204669641U CN201390000783.2U CN201390000783U CN204669641U CN 204669641 U CN204669641 U CN 204669641U CN 201390000783 U CN201390000783 U CN 201390000783U CN 204669641 U CN204669641 U CN 204669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mentioned
white light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900007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光
高岛淳
松田贤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9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96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照明装置以及点亮装置,在通过调光发出色温不同的白色光的照明装置(1)中,特征在于,具备:发出第1白色光的第1光源(W1);发出与第1白色光相比色温低的第2白色光的第2光源(W2)和发出与第1白色光相比色温高的第3白色光的第3光源(W3);以及点亮电路(4),使第1光源始终发光,使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以及第3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变化而使合成光的色温变化。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以及点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以及点亮装置,特别涉及在这样的照明装置中改善照明光的光特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空间照明中,为实现与各种各样的场景对应的照明光,提出了色温可变LED照明。照明光源的照明光中,存在日本工业标准JIS:Z9112中规定的5个颜色(色温)。这5个颜色之中,暖黄光色(色温3000K)、自然光色(色温5000K)以及亮白光色(色温6700K)多用于室内照明,要求能够通过调光来再现暖黄光色、亮白光色以及自然光色的照明装置。其中,提出了能够利用白色的LED发光元件和暖黄光色的LED发光元件来调整发光色的照明装置(专利文献1)。该照明装置中,作为照明光源而具备发光色不同的2种光源,通过控制分别对该2种光源的PWM控制的有效(on)时间的长短而进行调色,从而使照明光的颜色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2839号公报
实用新型概要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以往的方式,根据再现的发光色的不同,存在利用白色的发光元件的光源和利用暖黄光色的发光元件的光源中的仅仅某一方点亮的情况。因此,具有为了得到一定的光通量而应搭载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变多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在通过调光来再现色温不同的白色光的照明装置中,提供一种不使发光的亮度降低而能够减少应搭载的发光元件的数量的照明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通过调光再现色温不同的白色光,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出第1白色光的第1光源;发出与上述第1白色光相比色温低的第2白色光的第2光源;发出与上述第1白色光相比色温高的第3白色光的第3光源;以及点亮电路,使上述第1光源始终发光,使上述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以及上述第3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变化而使合成光的色温变化。
此外,其他技术方案中,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合成光在第4白色光到第5白色光的范围中可变,上述第4白色光与上述第2白色光相比表示出高色温,上述第5白色光与上述第3白色光相比表示出低色温,上述第1白色光的色温被设定为比上述第4白色光的色温高且比上述第5白色光的色温低。
此外,其他技术方案中,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点亮电路将上述第1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保持固定。
此外,其他技术方案中,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点亮电路对上述第1光源连续地施加固定的电压,对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第3光源进行PWM控制从而使上述合成光的色温变化。
此外,其他技术方案中,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点亮电路对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第3光源进行驱动,以使上述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以及上述第3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的增减相互相反地变化。
此外,其他技术方案中,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第1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相对于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第3光源同时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的总和在28.7%到48.8%的范围内。
此外,其他技术方案中,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第1白色光、第2白色光以及上述第3白色光在色度图上位于任意的直线的附近。
此外,其他技术方案中,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第1白色光在色度图上处于从坐标x=0.365、y=0.446向黑体轨迹下降的法线的附近、且 上述坐标与黑体轨迹之间的范围,第2白色光以及上述第3白色光位于黑体轨迹附近。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点亮装置,使发出第1白色光的第1光源、发出与上述第1白色光相比处于低色温侧的第2白色光的第2光源以及发出与上述第1白色光相比处于高色温侧的第3白色光的第3光源点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点亮电路,该点亮电路进行调光以使上述第1光源始终发光且使上述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以及上述第3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相互相反,从而使上述发光部发出白色光。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能够在通过调光来再现色温不同的白色光的照明装置中,不使发光的亮度降低而减少应搭载的发光元件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灯单元6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灯单元6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发光模块10的平面图,图4B是右侧面图,图4C是正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发光模块10与点亮电路单元4的连接状态的配线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的发光时的色温的再现范围与在发光模块10中使用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的发光的色度的色度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中的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控制的概略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的与第1光源W1、第2光源W2及第3光源W3的发光有关的规格。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及第3光源W3的发光元件单体的电流与光通量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及第3光源W3的发光元件单体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1A~图11C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1。图11A是表示照明装置的规格、各光源的光通量、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的说明图,图11B是表示在各光源中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的说明图,图11C是表示发光元件单体的所需光通量、发光元件单体和照明装置的所需电力与效率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1的色度图。
图13A~图13C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2。
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2的色度图。
图15A~图15C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3。
图1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3的色度图。
图17A~图17C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4。
图1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4的色度图。
图19是与在以往的照明装置的发光模块中使用的作为2种白色光源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的发光有关的规格。
图20是以往的照明装置中的对各光源的调光控制的概略图。
图21A~图21C是表示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比较例。
图22是表示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比较例的色度图。
图2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发光模块中使用的第1光源W1、 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的发光的色度的色度图。
图2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发光模块中使用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的发光的色度的色度图。
图2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发光模块中使用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的发光的色度的色度图。
图2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发光模块中使用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的发光的色度的色度图。
图27A~图27C是表示变形例的发光模块110的图。
图28A~图28C是表示变形例的发光模块210的图。
图29A~图29C是表示变形例的发光模块310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照明装置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灯单元6以及发光模块10进行说明。另外,各附图中的部件的缩小比例与实际不同。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例如是埋入天花板2而安装的下照灯,具备器具3、电路单元4、调光单元5以及灯单元6。
器具3例如为金属制,具有灯收容部3a、电路收容部3b以及外凸边部3c。灯收容部3a例如为有底圆筒状,在内部装拆自由地安装有灯单元6。电路收容部3b例如在灯收容部3a的底侧延伸设置,在内部收容有点亮电路单元4。外凸边部3c例如为圆环状,从灯收容部3a的开口部朝向外方延伸设置。器具3以灯收容部3a及电路收容部3b被埋入到在天花板2中穿设的埋入孔2a中、且外凸边部3c抵接于天花板2的下表面2b中的埋入孔2a的周部的状态,例如通过安装螺钉(未图示)安装于天花板2。
点亮电路单元4用于从后述的调光单元5接收调光信号、并按照与调光信号所表示的亮度和色温有关的信息使灯单元6点亮。具有与灯单元6电连接的电源线4a,在该电源线4a的顶端安装有与灯单元6的引线71的连接器72装拆自由地连接的连接器4b。
调光单元5用于由用户对灯单元6的照明光的亮度和色调进行调整,与点亮电路单元4电连接,接受用户的操作而将调光信号向点亮电路单元4输出。
<灯单元6>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灯单元6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灯单元6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及图3所示,灯单元6例如具备发光模块10、基座20、保持件(holder)30、装饰罩40、罩体50、罩体推压部件60以及配线部件70等。
(发光模块10)
图4A~图4C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发光模块10的图,图4A是平面图,图4B是右侧面图,图4C是正面图。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发光模块10与点亮电路单元4的连接状态的配线图。另外,为了易于理解各光源W1、W2、W3的配置,对于图4A~图4C的各光源W1、W2、W3,对同色的光源附加相同的图纹,对不同的光源附加不同的图纹。此外,对后述的对各光源W1、W2、W3配设的发光元件12、密封部件13、与各光源对应的端子部15、以及配线16,分别添加字符a、b、c以示区别。
如图4A~图4C及图5所示,发光模块10具备基板11、发光元件12a~12c、密封部件13a~13c、端子部15a~15d以及配线16a~16d。
基板11例如是方形板状,具有由陶瓷基板或热传导树脂等构成的绝缘层和由铝板等构成的金属层这2层构造。在基板11的上表面11a安装有发光元件12a~12c。
发光元件12a~12c例如平行地排列配置有6条由54个发光元件12a~12c构成的直线状的元件列。各发光元件12a~12c例如是出射在大约460nm具有主波长的蓝色光的GaN类的LED,利用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技术而被面朝上地安装于基板11的上表面11a。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例如也可以是使用LED的表面安装型封装(Surface Mount Device(SMD))结构的发光封装、LD(激光二极管)、EL元件(电致发光元件)。
密封部件13a~13c是例如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长条状的部件,将发光 元件12a~12c按每个元件列分别密封。作为透光性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硅树脂、环氧树脂、氟树脂、硅·环氧的混合树脂,尿素树脂等。第一密封部件13a、第二密封部件13b以及第三密封部件13c由于在透光性材料中混入有波长变换材料,所以作为波长变换部件发挥功能。以下,将第一密封部件13a称作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将第二密封部件13b称作第二波长变换部件13b,将第三密封部件13c称作第三波长变换部件13c。另外,作为波长变换材料,例如能够利用荧光体粒子。
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由构成1条元件列的规定数量例如54个发光元件12a~12c、和将这些发光元件12a~12c密封的1个密封部件13a~13c构成。各光源W1、W2、W3的形状是依存于密封部件13a~13c的形状的长条状,两端对其而隔开等间隔地平行配置有6个。光源W1、W2、W3对各色各存在2个,为了防止发光模块10的颜色不均而配置为,相同颜色的光源W1、W2、W3不相邻,并且第1光源W1位于第2光源W2与第3光源W3之间。具体而言,按第3光源W2、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的顺序配置。
接着,对各光源W1、W2、W3的结构和发光色进行说明。
第1光源W1具有第一发光元件12a和对该第一发光元件12a的光的一部分进行波长变换的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发出通过未变换的光和变换后的光的合成而得到的第1白色光。第一发光元件12a例如是出射峰值波长为450nm以上且470nm以下的蓝色光的LED。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将第二发光元件12a的光的一部分波长变换为以黄色光具有发光峰值的光。具体而言,例如,波长变换为峰值波长在580nm以上且620nm以下的黄色光。作为构成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的荧光体,例如能够使用发出黄色的YAG荧光体例如Y3Al5O12:Ce、或Eu2+活化的硅酸盐荧光体例如Sr2SiO4:Eu等。构成为,对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的量进行调整,在来自第一发光元件12a的蓝色光与来自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的黄色光的组合中得到第1白色光。第1白色光是CIExy色度图中的、处于黑体轨迹附近且位于色温4000K的白色光。详细后述。
第2光源W2具有第二发光元件12b和对该第二发光元件12b的光的 一部分进行波长变换的第二波长变换部件13b,发出通过未变换的光和变换后的光的合成而得到的第2白色光。第二发光元件12b例如与第一发光元件12a相同,是出射峰值波长为450nm以上且470nm以下的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元件。第二波长变换部件13b将第二发光元件12b的光的一部分波长变换为与通过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进行变换后的光相比在长波长侧具有发光峰值的光。具体而言,例如波长变换为峰值波长在580nm以上且620nm以下的黄色光。
作为构成第二波长变换部件13b的荧光体,例如能够使用发出黄色的YAG荧光体例如Y3Al5O12:Ce、或Eu2+活化的硅酸盐荧光体例如Sr2SiO4:Eu等。对第二波长变换部件13b的量进行调整,在来自第二发光元件12b的蓝色光与来自第二波长变换部件13b的黄色光的组合中得到第2白色光。这里,表现出低色温的第2光源W2相比于上述的表现出高色温的第1光源W1,来自发光元件的蓝色光的输出较低,来自波长变换部件的光的输出较高。第2白色光是CIExy色度图中的处于黑体轨迹附近且位于色温2700K的白色光。详细后述。
此外,对于第二波长变换部件13b,可以使用与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或第三波长变换部件13c不同种类的波长变换材料,也可以构成为使用相同种类的波长变换材料并使波长变换部件的量不同而配设。
第3光源W3具有第三发光元件12c和对该第三发光元件12c的光的一部分进行波长变换的第三波长变换部件13c,发出通过未变换的光和变换后的光的合成而得到的第3白色光。第三发光元件12c例如与第一发光元件12a同样,是出射峰值波长为450nm以上且470nm以下的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元件。第三波长变换部件13c将第三发光元件12c的光的一部分波长变换为与通过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进行变换后的光相比在短波长侧具有发光峰值的光。具体而言,例如,波长变换为峰值波长在550nm以上且590nm以下并且半幅值在50nm以上且70nm以下的黄色光。
作为构成第三波长变换部件13c的荧光体,例如能够使用发出黄色的YAG荧光体例如Y3Al5O12:Ce、或Eu2+活化的硅酸盐荧光体例如Sr2SiO4:Eu等。对第三波长变换部件13c的量进行调整,在来自第三发光元件12c的蓝色光与来自第三波长变换部件13c的黄色光的组合中得到第3白色光。 第3白色光是CIExy色度图中的处于黑体轨迹附近且位于色温6500K的白色光。详细后述。
端子部15a~15d由形成于基板11的导体图案构成。端子部15a及端子部15d用于向第一发光元件12a供电,端子部15b及端子部15d用于向第二发光元件12b供电,端子部15c及端子部15d用于向第三发光元件12c供电。各端子部15a~15d如图4A~图4C所示,形成于基板11的上表面11a的周缘部。
配线16a~16d也由形成于基板11的导体图案构成。配线16a将第一发光元件12a和端子部15a电连接,配线16b将第二发光元件12b和端子部15b电连接,配线16c将第三发光元件12c和端子部15c电连接。此外,配线16d将各发光元件12a~12c和端子部15d分别电连接。
发光元件12a~12c按所属的光源W1、W2、W3的每个颜色,以54串2并的方式被所谓串并联连接。具体而言,构成相同元件列的54个发光元件12a~12c分别被串联连接,同色的光源W1、W2、W3的元件列彼此被并联连接。并且,光源W1、W2、W3按每个颜色独立地被点亮控制。
以上那样的发光模块通过由点亮电路单元4对后述的光源W1、W2、W3进行调光控制,能够发出色温不同的照明光。
(基座)
返回图3,基座20是例如压铸铝制的圆板状,在上表面侧的中央具有搭载部21,在该搭载部21搭载有发光模块10。此外,在基座20的上表面侧,在夹持搭载部21的两侧,设有用于将保持件30固定用的组装螺钉35螺合的螺孔22。在基座20的周部,设有插通孔23、轴套(boss)孔24以及缺口部25。这些插通孔23、轴套孔24以及缺口部25的作用后述。
(保持件)
保持件30是例如有底圆筒状,具有圆板状的推压板部31和从该推压板部31的周缘向基座20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周壁部32。通过用推压板部31将发光模块10按压于搭载部21,发光模块10被固定于基座20。
在推压板部31的中央,形成有用于使发光模块10的各光源W1、W2、W3露出的窗孔33。此外,在推压板部31的周部,以与窗孔33连通的状态形成有用于防止与发光模块10连接的引线71对保持件30造成干扰的开 口部34。进而,在保持件30的推压板部31的周部,在与基座20的螺孔22对应的位置,穿设有用于将组装螺钉35插通的插通孔36。
在将保持件30向基座20安装时,首先,在各光源W1、W2、W3从保持件30的窗孔33露出的状态下,用基座20和保持件30将发光模块10的基板11挟持。接着,使组装螺钉35从保持件30的推压板部31的上方插通到螺钉插通孔36中并与基座20的螺孔22螺合,从而将保持件30安装于基座20。
(装饰罩)
装饰罩40例如是由白色不透明的树脂等非透光性材料构成的圆环状,配置在保持件30与罩体50之间,将从开口部34露出的引线71、组装螺钉35等覆盖隐藏。在装饰罩40的中央,形成有用于使各光源W1、W2、W3露出的窗孔41。
(罩体)
罩体50例如由硅树脂、丙烯酸树脂、玻璃等透光性材料形成,从各光源W1、W2、W3出射的光透射过罩体50并被向灯单元6的外部取出。该罩体50具有呈将各光源W1、W2、W3覆盖的圆顶状且具有透镜功能的主体部51、和从该主体部51的周缘部向外方延伸设置的外凸边部52,该外凸边部52被固定于基座20。
(罩体推压部件)
罩体推压部件60例如由铝等金属或白色不透明的树脂那样的非透光性材料构成,呈圆环板状以便不妨碍从罩体50的主体部51出射的光。罩体50的外凸边部52被罩体推压部件60和基座20挟持并固定。
在罩体推压部件60的下表面侧,设有向基座20侧突出的圆柱状的轴套部61。此外,在罩体50的外凸边部52,在与轴套部6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避开轴套部61的半圆状的缺口部53。进而,在基座20的周缘部,在与轴套部6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将轴套部61插通的轴套孔24。在将罩体推压部件60向基座20固定时,使罩体推压部件60的轴套部61插通到基座20的轴套孔24中,从基座20的下侧向轴套部61的顶端部照射激光,使顶端部塑形变形为不从轴套孔24脱离的形状。由此,罩体推压部件60被固定于基座20。
在罩体50的外凸边部52以及罩体推压部件60的周缘部,在与基座20的插通孔23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半圆状的缺口部54、62,从而在插通孔23中插通的安装螺钉(未图示)不接触于罩体推压部件60和罩体50。
(配线部件)
配线部件70具有与发光模块10电连接的一组引线71,在引线71的与发光模块10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安装有连接器72。与发光模块10连接的配线部件70的引线71经由基座20的缺口部25而向灯单元6的外部导出。
<点亮控制>
(电路结构)
如图5所示,点亮电路单元4是将包含点亮电路部4c、调光比检测电路部4d、电流量检测部4e以及控制电路部4f的点亮电路进行单元化而得到的。与外部的工频交流电源(未图示)电连接,将从工频交流电源输入的电流向发光模块10供给。并且,对光源W1、W2、W3按每个颜色进行点亮控制,即对第1光源W1、第2光源W2和第3光源W3分别进行点亮控制。
点亮电路部4c由具备AC/DC转换器(未图示)的电路构成,向第一发光元件12a、第二发光元件12b、第三发光元件12c分别独立地供给电力。具体而言,将来自工频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用AC/DC转换器分别变换为适于第一发光元件12a的直流电压、适于第二发光元件12b的直流电压、和适于第三发光元件12c的直流电压。并且,基于来自控制电路部4f的指示,将适于各发光元件12a~12c的直流电压作为正向电压向各发光元件12a~12c施加。另外,作为AC/DC转换器,例如使用二极管电桥等。
调光比检测电路部4d从调光单元5取得调光信号。调光单元5接受用户的操作等而将调光信号向调光比检测电路部4d输出。调光信号是指表示照明装置应发出的照明光的色温、亮度的信息。调光比检测电路部4d将调光信号变换为调光比。调光比是指构成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的第一发光元件12a、第二发光元件12b以及第三发光元件12c的各自的光通量相对于全点亮时(100%点亮时)的光通量的比。调光比的信息被从调光比检测电路部4d向控制电路部4f输出。
电流量检测部4e例如是在点亮电路部4c的向第一发光元件12a的电流路线上串联地插入的电流检测电阻,对流过第一发光元件12a的电流量进行检测。并且,检测结果作为电流量信息向控制电路部4f输出。另外,通过电流量检测部4e对流过第三发光元件12c的电流量进行检测的方法不限于上述。
控制电路部4f具备微处理器和存储器。控制电路部4f利用微处理器,按照从调光比检测电路部4d输入的调光比,对第一发光元件12a、第二发光元件12b以及第三发光元件12c进行调光控制,调整它们的亮度。控制电路部4f具有基于调光比来设定第一发光元件12a、第二发光元件12b以及第三发光元件12c的各施加时间比率从而对第一发光元件12a、第二发光元件12b以及第三发光元件12c进行PWM控制的结构。这样,控制电路部4f基于调光比进行对照明装置1发出的光的色温进行调整的调色控制。
(调色控制)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的发光时的色温的再现范围、与在发光模块10中使用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的发光的色度的CIExy色度图。黑体轨迹上的点所示的数值表示各点的发光色的色温。
图6中的较深地附加了轨迹上的单点划线的范围是照明装置1能够再现的调色范围。照明装置1中,发光模块10通过点亮电路单元4对各光源W1、W2、W3进行调光控制,从而能够发出被附加了单点划线的范围的照明光。本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能够再现从3500K到5000K的色温范围的白色光。
此外,如图6所示,第1光源W1发出的第1白色光位于黑体轨迹附近的色温4000K附近,第1白色光位于调色范围的内部。此外,第2光源W1发出的第2白色光位于黑体轨迹附近的色温2700K,表现出比调色范围中的色温的下限即3500K低的色温。此外,第3光源W1发出的第3白色光位于黑体轨迹附近的色温6500K,表现出比调色范围中的色温的上限即5000K高的色温侧。这样,各光源发出的光的色度位于黑体轨迹附近。此外,更优选的是,可以在距黑体轨迹duv±0.02的范围内。
接着,说明对调色范围的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控制的概要。图 7是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中的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控制的概略图。控制电路部4f构成为,能够基于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比来设定向第一发光元件12a、第二发光元件12b以及第三发光元件12c施加的电压的施加时间比率,对各发光元件12a、12b、12c进行PWM控制。该电路中,控制电路部4f对于第一发光元件12a,遍及调色范围整体而设定100%的施加时间比率,向第一发光元件12a连续地施加规定的电压。这里,所谓规定的连续地施加,是指将脉冲电压以100%的施加时间比率进行施加。另一方面,控制电路部4f将第二发光元件12b及第三发光元件12c的施加时间比率设定为使得在调光范围中相反地变化,来对第二发光元件12b及第三发光元件12c进行PWM控制。这里,第1光源W1在照明装置点亮时,遍及调色范围整体而始终发出固定值以上的光通量。此外,第1光源的光通量与第2光源或第3光源的光通量之比能够根据调色范围和各光源的色度、在各光源中使用的发光元件的效率等而适当选择。例如,第1光源W1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相对于第1光源W1、第2光源W2以及第3光源W3同时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的总和能够从约25%到约50%的范围内选择。此外,更优选的是,可以在28.7%到48.8%的范围内。
但是,第1光源的光通量与第2光源或第3光源的光通量之比不限于上述数值范围,能够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在第1光源中,能够选择与第2光源及第3光源相比发光效率较高的发光元件,所以通过提高第1光源的光通量在整体光通量中所占的比率而能够提高照明装置的效率。此外,能够使合成光的色度更接近于黑体轨迹。该情况下,通过提高第1光源的光通量在整体光通量中所占的比率,并使第2光源和第3光源的光通量等价,从而容易遍及调色范围整体而均匀地调色。另一方面,提高来自第2光源及第3光源的光通量的比率能够扩大调色范围。
通过这样进行控制,如图7所示,在照明装置1中,第1光源W1被控制为,能够遍及调色范围整体而得到固定的光通量。此外,第2光源W2及第3光源W3被控制为,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相互相反地变化。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照明装置1中,能够不使发光的亮度降低而减少发光元件的数量。详细后述。
此外,对第1光源W1,遍及调色范围整体而设定100%的施加时间比 率,连续地施加规定的电压,由此能够在用影像设备摄像的情况下防止由上述PWM控制的周期和影像设备的周期的偏差产生的闪烁现象。
此外,在整个调色范围中,构成第1光源W1的第一发光元件12a全部点亮,由此发光元件的颗粒感不显眼,照明装置整体发光的均匀性提高。以下,使用具体例详细说明。
<照明装置1的发光仿真结果>
以上,通过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对于规定的调色范围,改变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比进行了使各光源点亮的仿真。以下,使用附图对其结果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8是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以及第3光源W3的发光有关的规格。如图8所示,第1光源W1发出的第1白色光表示由图8中示出的色度x=0.382、y=0.380所示的黑体轨迹附近的色温4000K。第2光源W1发出的第2白色光同样地,表示由色度x=0.458、y=0.410所示的黑体轨迹附近的色温2700K。第3光源W3发出的第3白色光表示由色度x=0.312、y=0.328所示的黑体轨迹附近的色温6500K。此外,图8中,表示构成各光源的第一发光元件12a、第二发光元件12b以及第三发光元件12c的每1个发光元件的光通量的最大值。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以及第3光源W3的发光元件单体的电流与光通量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此外,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以及第3光源W3的发光元件单体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1A~图11C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1。图11A是表示照明装置的规格、各光源的光通量、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的说明图,图11B是表示各光源中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的说明图,图11C是表示发光元件单体的所需光通量、发光元件单体与照明装置的所需功率和效率的说明图。
如图11A所示,照明装置1的调色范围如上述那样是从3500K到5000K。作为代表值,示出3500K、4000K、4500K、5000K。照明装置1 的整体光通量在整个调色范围中为10000lm。并且,如上述那样,第1光源的光通量与第2光源或第3光源的光通量之比能够按照调色范围和各光源的色度、各光源中使用的发光元件的效率等而适当选择。这里,如图11A所示,设定了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的最大光通量的比率为大致1:2:2的条件。照明装置的整体光通量中第1光源的光通量所占的比率为28.7%。并且,根据照明装置发出的光所需要的色度xy、整体光通量以及各光源的色度xy,针对各色温算出了各光源的所需光通量。进而,用各光源的所需光通量除以图8中示出的各光源的每1个发光元件的光通量的最大值,针对色温算出了各光源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
将该结果示于图11A。根据第1光源,在整个调色范围需要54个发光元件。根据第2光源,在3500K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为最大,需要120个。根据第3光源,在5000K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为最大,需要111个。结果,在整个调色范围,各光源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如图11B所示那样,各光源的总数为285个。与后述的以往的照明装置中需要371个发热元件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实施例1中,能够减少86个发热元件,其减少率为约23%。
接着,算出了照明装置整体所需要的功率和发光效率。在搭载有图11B所示的数量的发光元件的情况下,图11A所示的每个光源发出所需光通量时的发光元件单体的所需光通量通过按每个光源用所需光通量除以所需数量而算出,从而如图11C所示。第1光源的发光元件成为在整个调色范围中以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发光的结构。另一方面,第2光源以及第3光源成为在到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的范围中将各元件调光而进行发光的结构。将达到该情况下的发光元件的所需光通量的电流值根据图9所示的发光元件的光通量/电流特性曲线算出,并将这时的电压、功率根据图10所示的发光元件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算出。然后,将算出的发光元件单位的所需功率和所需数量相乘,算出照明装置所需的功率、以及发光效率(光通量/功率)。将该结果示于图11C。这样,与后述的以往的照明装置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实施例1中,调色范围整体中的所需功率以及发光效率的变动幅度减少。
图1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W1、W2、W3 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1的色度图。对于从3500K到5000K的调色范围,以图11A所示的条件,表示改变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情况下的发光的色度。与在后述的以往的照明装置中使用2种光源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用各光源W1、W2、W3进行调色控制,能够实现更沿着黑体轨迹的调色。
(实施例2)
图13A~图13C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2。各光源的规格与实施例1同样。如图13A所示,照明装置1的调色范围以及整体光通量与图11A~图11C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同样地,第1光源的光通量与第2光源或第3光源的光通量之比能够适当选择。这里,如图13A所示,设定了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的最大光通量的比率为大致1:0.92:1的条件。照明装置的整体光通量中第1光源的光通量所占的比率为48.8%。并且,与实施例1同样地,针对各色温算出了各光源的所需光通量。进而,针对各色温算出了各光源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将其结果示于图13A。根据第1光源,在整个调色范围需要92个发光元件。根据第2光源,在3500K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为最大,需要95个。根据第3光源,在5000K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为最大,需要94个。结果,在整个调色范围,各光源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如图13B所示,各光源的总数为281个。这样,与后述的以往的照明装置中需要371个发热元件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实施例1中,能够减少90个发热元件,其减少率为约24%。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算出照明装置整体所需要的功率、以及发光效率(光通量/电力)。将其结果示于图13C。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第1光源的发光元件成为在整个调色范围中以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发光的结构。另一方面,第2光源以及第3光源成为在到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的范围中将各元件调光而进行发光的结构。此外,与后述的以往的照明装置相比,实施例2中,调色范围整体中的所需功率以及发光效率的变动幅度减少。
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 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2的色度图。对于从3500K到5000K的调色范围,以图13A所示的条件,表示改变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情况下的发光的色度。
(实施例3)
图15A~图15C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3。各光源的规格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15A所示,照明装置1的调色范围以及整体光通量与图11A~图11C所示的实施例1同样。并且,这里,也与实施例1同样地,设定了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的最大光通量的比率为大致1:2:2的条件。照明装置的整体光通量中第1光源的光通量所占的比率为28.7%。并且,针对各色温算出了各光源所需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其结果与图11A相同,示于图15A。并且,在整个调色范围,各光源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如图11B所示那样,各光源的总数为285个。实施例3中,由于设第1光源的光通量是比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低的光通量,所以成为增加在第1光源中使用的发光元件的个数的结构。即,除了各光源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285个以外,在第1光源中搭载所需数量54个的约2倍的100个发光元件,搭载了总数331个发光元件。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后述的以往的照明装置中需要371个发热元件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实施例3中也能够减少40个发热元件,其减少率为约11%。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算出了照明装置整体所需要的功率、以及发光效率(光通量/功率)。将其结果示于图15C。实施例3中,第1光源的发光元件成为在整个调色范围中以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的约54%的光通量发光的结构。另一方面,第2光源以及第3光源成为在到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的范围中将各元件调光而进行发光的结构。通过做成该结构,与图11C所示的实施例1相比,在整个调色范围中照明装置整体所需要的功率减少,发光效率提高。此外,与后述的以往的照明装置相比,在实施例3中,调色范围整体中的所需功率以及发光效率的变动幅度减少。
图1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 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3的色度图。对于从3500K到5000K的调色范围,以图15A所示的条件,表示改变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情况下的发光的色度。
(实施例4)
图17A~图17C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4。各光源的规格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17A所示,照明装置1的调色范围以及整体光通量与图11A~图11C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并且,这里,也与实施例2同样地,设定了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的最大光通量的比率为大致1:0.92:1的条件。照明装置的整体光通量中第1光源的光通量所占的比率为48.8%。并且,针对各色温算出了各光源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其结果与图13A相同,示于图17A。并且,在整个调色范围,各光源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如图13B所示那样,各光源的总数为281个。实施例4中,由于设第1光源的光通量为比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低的光通量,所以采用增加在第1光源中使用的发光元件的个数的结构。即,特征点在于:除了各光源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281个以外,在第1光源中搭载了所需数量92个的约1.5倍的140个发光元件,搭载了总数329个的发光元件。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后述的以往的照明装置中需要371个发热元件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实施例3中也能够减少42个发热元件,其减少率为约11%。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算出了照明装置整体所需要的功率、以及发光效率(光通量/功率)。将其结果示于图17C。实施例4中,第1光源的发光元件成为在整个调色范围中以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的约66%的光通量发光的结构。另一方面,第2光源以及第3光源成为在到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最大光通量的范围中将各元件调光而进行发光的结构。通过做成该结构,与图13C所示的实施例2相比,在整个调色范围中照明装置整体所需要的功率减少,发光效率提高。此外,与后述的以往的照明装置相比,实施例4中调色范围整体中的所需功率以及发光效率的变动幅度减少。
图1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 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实施例4的色度图。对于从3500K到5000K的调色范围,以图17A所示的条件,表示改变对各光源W1、W2、W3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情况下的发光的色度。
(比较例)
作为比较例,在使用2种光源的以往的照明装置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进行了同样的仿真。
图19是以往的照明装置的发光模块中使用的作为2种白色光源的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的发光相关的规格。如图19所示,第1光源发出的白色光表示由图19中示出的色度x=0.407、y=0.392所表示的黑体轨迹附近的色温3500K。第2光源发出的白色光同样地,表示由色度x=0.345、y=0.355所表示的黑体轨迹附近的色温5000K。此外,图19中,表示构成各光源的每1个发光元件的光通量的最大值。此外,比较例中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的发光元件单体的电流与光通量之间的关系与表示图9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发光元件相同。此外,发光元件单体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与表示图10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发光元件相同。
图20是以往的照明装置中的对各光源的调光控制的概略图。以往的照明装置中,也将电路构成为,能够基于对各光源的调光比来设定对发光元件施加的电压的施加时间比率,对各发光元件进行PWM控制。以往的照明装置中,如图20所示,设定为,使对2种光源的施加时间比率在调光范围中相反地变化,来进行PWM控制。通过这样进行控制,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被控制为,各个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相互相反地变化。
图21A~图21C是表示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比较例。如图21A所示,以往的照明装置的调色范围以及整体光通量与图11A~图11C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比较例中,与实施例同样地,在调色范围中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采用在到最大光通量的范围中将各元件调光而进行发光的结构,采用在调色范围的上限及下限第1光源或第2光源输出整体光通量的结构。并且,与实施例1同样地,针对各色温算出了各光源的所需光通量。进而,将各光源的所需光通量,针对各色温算出了各光源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将其结果示于图21A。根据第1光源,在3500K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为最大, 需要179个。根据第2光源,在5000K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为最大,需要192个。结果,在整个调色范围中,各光源所需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如图21B所示那样,各光源的总数为371个。
接着,算出了以往的照明装置整体所需要的功率、以及发光效率(光通量/功率)。将其结果示于图21C。
图22是表示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调色范围的发光仿真结果的比较例的色度图。对于从3500K到5000K的调色范围,以图21A所示的条件,表示改变对各光源的调光比而进行点亮的情况下的发光的色度。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1的实施方式,但还能够将例示的照明装置1如以下那样变形,本实用新型当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照明装置1。
(1)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构成为,第1光源W1发出的第1白色光、第2光源W1发出的第2白色光以及第3光源W1发出的第3白色光位于黑体轨迹附近。但是,只要各光源发出的光为白色且能再现调色范围就足够,例如,也可以是以下所示的结构。图23、图24、图25、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发光模块中使用的第1光源W1、第2光源W2、第3光源W3的发光的色度的色度图。
图23是第1光源W1发出的第1白色光、第2光源W1发出的第2白色光以及第3光源W1发出的第3白色光在色度图上位于大致相同的直线状上的结构。优选的是,各光源的发光的色度位于任意的直线的附近。该情况下,通过合成而得到的白色光的色度位于该直线的附近。在这样的结构下,各光源的调光控制变得简易。
图24中,是将第1光源W1发出的第1白色光的坐标和第2光源W1发出的第2白色光的坐标连结的直线大致位于黑体轨迹附近的结构。优选的是,各光源的发光的色度位于黑体轨迹附近。更优选构成为,位于距黑体轨迹为duv±0.02的范围内。并且,将第1光源W1发出的第1白色光的坐标和第3光源W1发出的第3白色光的坐标连结的直线也大致位于黑体轨迹上。在这样的结构下,各光源的调光控制变得简易。
图25是第1光源W1发出的第1白色光的坐标位于从黑体轨迹向绿色方向偏移后的坐标(x=0.365,y=0.446)附近、第2光源W1发出的第2白色光的坐标和第3光源W1发出的第3白色光的坐标大致位于黑体轨迹上的结构。第2白色光的坐标和第3白色光的坐标位于黑体轨迹附近。更优选构成为,位于距黑体轨迹为duv±0.02的范围内。在这样的结构下,第1光源W1存在于在颜色坐标上表示最高效率的色度的附近从而作为照明装置能够提高发光效率。
图26中,第1光源W1发出的第1白色光的坐标位于图25所示的第1白色光的坐标(x=0.365,y=0.446)与黑体轨迹之间的范围。并且,构成为,第2光源W1发出的第2白色光的坐标和第3光源W1发出的第3白色光的坐标大致位于黑体轨迹附近。具体而言,第1白色光的坐标优选位于,从坐标(x=0.365,y=0.446)向黑体轨迹降低的法线的附近、且该坐标与黑体轨迹之间的范围。此外,更优选的是,构成为,第2白色光的坐标和第3白色光的坐标位于距黑体轨迹为duv±0.02的范围内。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合成得到的白色光在整个调色范围中位于黑体轨迹上。
(2)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控制电路部4f对第一发光元件12a在整个调色范围中设定100%的施加时间比率的调光比,向第一发光元件12a连续地施加规定的电压。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控制电路部4f对第一发光元件12a,在整个调色范围中设定小于100%的固定的调光比,以与该调光比对应的时间比例施加规定的脉冲电压。通过使第1光源W1在整个调色范围中以固定的光通量点亮,能够不降低作为照明装置的发光的亮度而减少应搭载的发光元件的数量。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控制电路部4f对第一发光元件12a设定在调色范围中变化的调光比,以与该调光比对应的时间比例施加脉冲电压。通过在整个调色范围中使第一发光元件12a必定点亮,能够不降低作为照明装置的发光的亮度而减少应搭载的发光元件的数量。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作为控制电路部4f对第一发光元件12a设定100%的施加时间比率的调光比而将脉冲电压以100%的施加时间比率进行施加的结构的替代,在整个调色范围中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通过使第1光 源W1在整个调色范围中以固定的光通量点亮,能够降低应搭载的发光元件的数量。此外,能够防止在用影像设备进行摄像的情况下由上述PWM控制的周期和影像设备的周期的偏差而产生的闪烁现象。
(3)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中,各色光源各存在2个,但各光源的数量是任意的。例如,各色光源可以各有1个,也可以各有3个以上。此外,各色光源不需要是相同的数量,例如使第1光源为第2光源及第2光源的2倍等,各色光源的数量分别是任意的。至少各色各存在1个即可。
(4)此外,构成各光源的发光元件的数量是任意的。例如,可以通过1个发光元件和1个密封部件构成1个光源,也可以通过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量以外的多个发光元件和1个密封部件构成1个光源。此外,各光源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不需要相同。
(5)此外,发光模块中,也可以含有第一白色、第二白色以及第二白色以外的颜色的光源。
(6)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中,密封部件13的形状是长条直线状,但本实用新型的光源W1、W2、W3的形状是任意的。即,不限于直线状,可以是相同线状也可以不是直线状而是曲线状。此外,也可以不是线状而是块状。并且,也可以是直线状、曲线状、块状等组合的形状。除此以外,光源W1、W2、W3的配置也是任意的。以下,对光源W1、W2、W3的形状、配置的变化进行说明。另外,在使用与已经说明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情况下,附加与该部件相同的符号而将说明简略或省略。此外,为了易于理解各光源W1、W2、W3的配置,在各光源W1、W2、W3中,对同色的光源附加相同的图纹,对不同的光源附加不同的图纹。
图27A~图27C是表示变形例的发光模块110的图,图27A是平面图,图27B是右侧面图,图27C是正面图。例如,图27A~图27C所示的变形例的发光模块110中,各光源W1、W2、W3的形状是作为块状的一种的长方体,它们呈矩阵状排列配置。各光源W1、W2、W3由呈直线状在1列中排列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12a~112c、和将这些发光元件112a~112c密封的1个密封部件113a~113c构成。并且,光源W1、W2、W3以相同的颜色不相邻的方式交错配置。这样,如果使各个光源W1、W2、W3的大小较小并且使光源W1、W2、W3的数量增加,则各色光源W1、W2、W3 发出的光易于均匀地混合,从而难以发生颜色不均。
图28A~图28C是表示其他变形例的发光模块210的图,图28A是平面图,图28B是右侧面图,图28C是正面图。图28A~图28C所示的变形例的发光模块210中,各光源W1、W2、W3为作为环状的一种的方形环状,它们以环轴一致的方式交替配置。各光源W1、W2、W3由呈环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212a~212c、和将这些发光元件212a~212c密封的1个方形环状的密封部件213a~213c构成。这样,通过使光源W1、W2、W3为环状,能够以环轴为中心对整个360度方向发出没有颜色不均的照明光。
图29A~图29C是表示其他变形例的发光模块310的图,图29A是平面图,图29B是右侧面图,图29C是正面图。图29A~图29C所示的变形例的发光模块310中,在圆形板状的基板311的上表面311a,配置有SMD(Surface Mount Device,表面安装器件)型的光源W1、W2、W3。配置有光源W1、W2、W3。各光源W1、W2、W3在从基板311的上方观察的平面视图中为大致正方形,由1个发光元件312a~312c和1个密封部件313a~313c构成。这些光源W1、W2、W3以相同的颜色不相邻的方式交错配置,因此各色光源W1、W2、W3发出的光易于均匀地混合,不易发生颜色不均。
(7)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12a、12b、12c不限于出射峰值波长为450nm以上且470nm以下的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元件。也可以是出射上述以外的波长的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元件,也可以是出射紫外光的发光元件。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波长变换部件13a、13b、13c不限于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的波长变换部件,只要是在各光源中通过与发光元件组合而得到所希望的白色光的波长变换部件即可。
此外,第三波长变换部件13b中,既可以使用与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或第二波长变换部件13b不同种类的波长变换材料,也可以使用相同种类的波长变换材料并使波长变换部件的量不同来配设。
此外,第一波长变换部件13a、第二波长变换部件13b以及第三波长变换部件13b中使用的波长变换材料既可以由单一的化合物构成,也可以是将多个化合物混合而得的材料。
《总结》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 发出第1白色光的第1光源W1、发出与第1白色光相比色温低的第2白色光的第2光源W2和发出与第1白色光相比色温高的第3白色光的第3光源W3、以及点亮电路单元4,该点亮电路单元4将第1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保持为固定值,使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以及第3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变化而改变照明装置1发出的光的色温。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不降低作为照明装置的发光的亮度而减少应搭载的发光元件的数量。
《补充》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都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一具体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工序、工序的顺序等是一例,并不意欲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对于在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工序,作为构成更优选的形态的任意构成要素而被说明。
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的各图的构成要素的缩小比例存在与实际不同的情况。此外,本实用新型不被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记载所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进而,在照明装置中,在基板上还存在电路部件、引线等部件,而关于电气配线、电路,能够基于照明装置等的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知识实施各种形态,由于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将说明省略。另外,上述示出的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做出严格的图示。
附图标记说明
1 照明装置
4 点亮电路单元(点亮装置)
6 灯
10,110,210,310 发光模块
12a,112a,212a,312a 第一发光元件
12b,112b,212b,312b 第二发光元件
12c,112c,212c,312c 第三发光元件
13a,113a,213a,313a 第一波长变换部件(第一密封部件)
13b,113b,213b,313b 第二波长变换部件(第二密封部件)
W1 第1光源
W2 第2光源
W3 第3光源

Claims (9)

1.一种照明装置,通过调光再现色温不同的白色光,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发出第1白色光的第1光源;
发出与上述第1白色光相比色温低的第2白色光的第2光源;
发出与上述第1白色光相比色温高的第3白色光的第3光源;以及
点亮电路,使上述第1光源始终发光,使上述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以及上述第3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变化而使合成光的色温变化。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合成光在从第4白色光到第5白色光的范围中可变,上述第4白色光与上述第2白色光相比表示出高色温,上述第5白色光与上述第3白色光相比表示出低色温;
上述第1白色光的色温被设定为比上述第4白色光的色温高且比上述第5白色光的色温低。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点亮电路将上述第1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保持固定。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点亮电路对上述第1光源连续地施加固定的电压,对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第3光源进行PWM控制从而使上述合成光的色温变化。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点亮电路对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第3光源进行驱动,以使上述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以及上述第3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的增减相互相反地变化。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相对于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第3光源同时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的总和在28.7%到48.8%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白色光、第2白色光以及上述第3白色光在色度图上位于任意的直线的附近。
8.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白色光在色度图上处于从坐标x=0.365以及y=0.446向黑体轨迹下降的法线的附近、且上述坐标与黑体轨迹之间的范围,第2白色光以及上述第3白色光位于黑体轨迹附近。
9.一种点亮装置,使第1光源、第2光源以及第3光源点亮,上述第1光源发出第1白色光,上述第2光源发出与上述第1白色光相比处于低色温侧的第2白色光,上述第3光源发出与上述第1白色光相比处于高色温侧的第3白色光,该点亮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点亮电路,该点亮电路进行调光以使上述第1光源始终发光且使上述第2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以及上述第3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通量相互相反,从而使上述发光部发出白色光。
CN201390000783.2U 2012-10-24 2013-10-23 照明装置以及点亮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964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4362A JP2014086271A (ja) 2012-10-24 2012-10-24 照明装置および点灯装置
JP2012-234362 2012-10-24
PCT/JP2013/006257 WO2014064928A1 (ja) 2012-10-24 2013-10-23 照明装置および点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9641U true CN204669641U (zh) 2015-09-23

Family

ID=5054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9000078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9641U (zh) 2012-10-24 2013-10-23 照明装置以及点亮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86271A (zh)
CN (1) CN204669641U (zh)
WO (1) WO20140649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893A (zh) * 2019-01-08 2019-04-05 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3301B2 (ja) * 2014-07-08 2017-12-0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6470927B2 (ja) * 2014-09-03 2019-02-13 株式会社キルトプランニングオフィス 照明装置
JP6679574B2 (ja) * 2014-09-12 2020-04-15 シグニファイ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Signify Holding B.V. 照明アセンブリ、ledストリップ、照明器具、及び照明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JP6544676B2 (ja) 2015-03-11 2019-07-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6707728B2 (ja) * 2015-06-24 2020-06-10 東芝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医療施設照明用白色光源システム
JP2017033841A (ja) * 2015-08-04 2017-02-09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光源駆動装置および調光調色制御方法
JP6748977B2 (ja) 2015-12-10 2020-09-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6806030B2 (ja) * 2017-10-24 2020-12-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8439B2 (ja) * 2005-03-10 2012-02-15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2007059260A (ja) * 2005-08-25 2007-03-0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WO2008041152A2 (en) * 2006-10-06 2008-04-10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A switched light element arra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5320993B2 (ja) * 2007-11-12 2013-10-2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5263841B2 (ja) * 2010-04-26 2013-08-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5654328B2 (ja) * 2010-11-24 2015-01-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893A (zh) * 2019-01-08 2019-04-05 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86271A (ja) 2014-05-12
WO2014064928A1 (ja)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9641U (zh) 照明装置以及点亮装置
CN102714897B (zh) 固态照明设备、改变照明设备的发射光的方法及光引擎
US9241384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color point
EP2304309B1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s including light mixtures
US8664846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green shifted red component
US8970131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apparatuses and related methods
EP2153115B1 (en) Led-based fix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US8884508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multipl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US7821194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s including light mixtures
US7619370B2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source spectrums,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same
KR101722265B1 (ko) 조명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348457B2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light modulation for white light
US20060221606A1 (en) Led-based lighting retrofit subassembly apparatus
JP5834257B2 (ja) 可変色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2015528187A (ja) 混合チャンバ及びリモート蛍光体射出窓を備えた調整可能相関色温度のledベース白色光源
WO2006001221A1 (en) Illumination source
CN104137650A (zh) 具有颜色和调光控制的led照明单元
CN104041183A (zh) 提供改进颜色再现的照明装置
CN103069209A (zh) 发光装置、照明系统以及照明方法
JP2009231027A (ja) 照明装置
US20200146119A1 (en) Wirelessly Controllable Lighting Modules
JP2013229492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ランプ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09260390A (ja) 可変色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
JP6064227B2 (ja) 照明器具
CN114396570A (zh) 光源模组、照明系统及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