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9046U - 回路式热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回路式热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9046U
CN204649046U CN201520068261.7U CN201520068261U CN204649046U CN 204649046 U CN204649046 U CN 204649046U CN 201520068261 U CN201520068261 U CN 201520068261U CN 204649046 U CN204649046 U CN 204649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mouth
type heat
thin typ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82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安智
陈志伟
刘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u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682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9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9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90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回路式热管组件,其具有一薄型热管、一三通道元件以及一圈型热管,该三通道元件连接于该薄型热管上,该圈型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薄型热管以及该三通道元件上,且该薄型热管以及该三通道元件的制程简易,且体积较小也较薄,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回路式热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热管,尤指一种回路式热管组件,其制程简易,且体积较小也较薄,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背景技术
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携带式行动装置,所使用的散热元件多为腔体式热管,该腔体式热管一端贴覆于中央处理器等运算核心或者其他会发热的元件上以达到散热的功效。该腔体式热管具有一本体、至少二通道、以及至少一阀片,该本体具有一腔室,该腔室形成于该本体内,该至少二通道分别贯穿形成于该本体上且与该腔室相连通,且具有一进通道以及一出通道,该进通道以及该出通道分别贯穿形成于该本体上,该至少一阀片设置于该腔室内,其是利用压力差去带动自热缘处加热并流进该进通道的冷却剂,再引流至该出通道以完成一个循环并达到散热的功效。
当该笔记本电脑或者携带式行动装置在使用时,该运算核心所发出的热能若是无法有效的排除,会有过热停机的状况,而该腔体式热管能通过冷却剂来吸热并转变成气态,而后经过该进通道流动到未贴覆于运算核心的一端,再经由出通道与散热鳍片热交换而冷却凝结,以达到散热的功效。但该腔体式热管需用一铜块铣成一盒体,除了占用空间外,成本也无法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现有但该腔体式热管需用一铜块铣成一盒体,会占用许多空间的状况,改良其不足以及缺失,进而创作出一种回路式热管组件。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回路式热管组件,其包含:
一薄型热管,其具有一容室、一窄管体以及一宽管体,该容室形成于该薄型热管内,该窄管体形成于该薄型热管上,且具有一窄管通道,该窄管通道贯穿形成于该窄管体上,该宽管体形成于该薄型热管上,且具有一宽管通道,该 宽管通道贯穿形成于该宽管体上;
一三通道元件,其固定于该薄型热管上,其具有一腔体容室以及一封口部,该腔体容室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内,该封口部固定于该三通道元件上;以及
一圈型热管,其一端固定于该薄型热管,另一端固定于该三通道元件上,该圈型热管具有一内部通道,该内部通道贯穿形成于该圈型热管上,且该内部通道与该薄型热管以及该腔体容室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薄型热管以及该三通道元件的制程简易,且体积较小也较薄,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所述的圈型热管,其具有一第一连通口以及一第二连通口,该第一连通口贯穿形成于该圈型热管的一端且与该窄管通道相连通,该第二连通口贯穿形成于该圈型热管的另一端且与该腔体容室相连通。
所述的三通道元件,其具有一第一通道口、一第二通道口以及一第三通道口,该第一通道口贯穿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的一端,且该第一通道口与该薄型热管的宽管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口贯穿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的另一端,且与该第二连通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口贯穿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的一侧上,该封口部封闭该第三通道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切除该抽吸管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切除该抽吸管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切除该抽吸管的局部放大俯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已切除该抽吸管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薄型热管            101容室
11窄管体              111窄管通道
12宽管体              121宽管通道
20三通道元件          201腔体容室
21第一通道口          22第二通道口
23第三通道口          24抽吸管
25封口部
30圈型热管            301内部通道
31第一连通口          32第二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回路式热管组件,其包含一薄型热管10、一三通道元件20以及一圈型热管30。
该薄型热管10呈扁平状,具有一容室101、一窄管体11以及一宽管体12。该容室101形成于该薄型热管10内。该窄管体11形成于该薄型热管10的一端,该窄管体11呈圆柱状,且具有一窄管通道111,该窄管通道111贯穿形成于该窄管体11上。该宽管体12形成于该薄型热管10的另一端,该宽管体12呈圆柱状,且具有一宽管通道121,该宽管通道121贯穿形成于该宽管体12上,其中,该宽管体12的直径大于该窄管体11的直径。其中,该薄型热管10的容室101内设置有冷却剂,该冷却剂可为纯水。
请参阅图2、3及图4,该三通道元件20固定于该薄型热管10上。该三通道元件20具有一腔体容室201、一第一通道口21、一第二通道口22、一第三通道口23以及一抽吸管24。该腔体容室201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20内。该第一通道口21贯穿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20的一端,且该第一通道口21与该薄型热管10的宽管通道121相连通。该第二通道口22贯穿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20的另一端,且该第二通道口22与该薄型热管10的窄管通道111相连通。该第三通道口23贯穿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20的一侧上。该抽吸管24为一管体,其固定在三通道元件20上并且连通于该第三通道口23上,且该抽吸管24可在该回路式热管组件的内部抽成真空状态后,经使用者以液压钳等工具切断凸出的抽吸管24并同时进行挤压封闭,以形成一封闭该第三通道口23的封口部25。
该圈型热管30具有两端部,其中一端固定于该薄型热管10,另一端固定于该三通道元件20上。该圈型热管30呈圆柱状,其具有一内部通道301、一第一连通口31以及一第二连通口32,该内部通道301贯穿形成于该圈型热管30上。该第一连通口31贯穿形成于该圈型热管30的一端,且与该薄型热管10的窄管 通道111相连通。该第二连通口32贯穿形成于该圈型热管30的另一端,且与该三通道元件20的第二通道口22相连通。
当使用者在装设该回路式热管组件时,先将液态的冷却剂装填至该薄型热管10内,并且将该三通道元件20的第一通道口21与该薄型热管10的宽管通道口121的外侧周缘相互焊接固定,再将该圈型热管30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该第二通道口22以及该窄管通道111上,最后再通过该抽吸管24将该回路式热管组件内部抽成真空状态,并将该抽吸管24切除以形成该封口部25,此时,该封口部25封闭该第三通道口23,可保持该回路式热管组件内部的真空状态。
在该笔记本电脑或者携带式行动装置中的运算核心或者其他相似的发热元件上涂覆散热膏或者其他散热的涂料后,再将该回路式热管中的薄型热管10贴覆于该发热元件上。当该发热元件开始运作而开始产出热量时,该薄型热管10内部所装填的冷却剂也会因为吸收热量而其温度逐渐升高,而当该冷却剂的温度提升到100℃时,该冷却剂会产生相变而成为气态。
此时,因位于该薄型热管10的窄管通道111的宽度小于该宽管通道121,以至于该窄管通道111给予该气态的冷却剂的阻力大于该宽管通道121,而使该气态的冷却剂朝该宽管通道121流动。再经由该三通道元件20往该圈型热管30的内部通道301流动。其可以延长该冷却剂在该回路式热管组件内部的时间,并且有效的避开该发热元件,待冷却剂在该圈型热管30中冷却并经由相变回到液态的型态时,再经由毛细现象回流至该薄型热管10内。
以此方式可以避免在该发热元件持续的运作或者在高负载的状态而产出大量的热量时,该贴覆于发热元件上的薄型热管10的温度也会上升而影响到冷却剂冷却的速度,以及无法持续稳定的提供散热的效果。
且该回路式热管组件可以将该发热元件所产出的热量有效的散布在该笔记本电脑或者携带式行动装置内部的各个角落,而不会产生积热过多而有烫到使用者的手的情况发生。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该薄型热管10以及该三通道元件20的制程简易,且体积较小也较薄,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2.因位于该薄型热管10的窄管通道111的宽度小于该宽管通道121,以至于该窄管通道口111给予该气态的冷却剂的阻力大于该宽管通道121,而使该气 态的冷却剂朝该宽管通道121流动。
3.该回路式热管组件可以将该发热元件所产出的热量有效的散布在该笔记型电脑或是携带式行动装置内部的各个角落,而不会产生积热过多而有烫到使用者的手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回路式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薄型热管,其具有一容室、一窄管体以及一宽管体,该容室形成于该薄型热管内,该窄管体形成于该薄型热管上,且具有一窄管通道,该窄管通道贯穿形成于该窄管体上,该宽管体形成于该薄型热管上,且具有一宽管通道,该宽管通道贯穿形成于该宽管体上;
一三通道元件,其固定于该薄型热管上,其具有一腔体容室以及一封口部,该腔体容室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内,该封口部固定于该三通道元件上;以及
一圈型热管,其一端固定于该薄型热管,另一端固定于该三通道元件上,该圈型热管具有一内部通道,该内部通道贯穿形成于该圈型热管上,且该内部通道与该薄型热管以及该腔体容室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式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圈型热管具有一第一连通口以及一第二连通口,该第一连通口贯穿形成于该圈型热管的一端且与该窄管通道相连通,该第二连通口贯穿形成于该圈型热管的另一端且与该腔体容室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路式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三通道元件,其具有一第一通道口、一第二通道口以及一第三通道口,该第一通道口贯穿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的一端,且该第一通道口与该薄型热管的宽管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口贯穿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的另一端,且与该第二连通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口贯穿形成于该三通道元件的一侧上,该封口部封闭该第三通道口。
CN201520068261.7U 2015-01-30 2015-01-30 回路式热管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9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8261.7U CN204649046U (zh) 2015-01-30 2015-01-30 回路式热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8261.7U CN204649046U (zh) 2015-01-30 2015-01-30 回路式热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9046U true CN204649046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101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826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9046U (zh) 2015-01-30 2015-01-30 回路式热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90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2449A (zh) * 2016-07-29 2016-10-26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回路型热管的并组连接部位端盖封闭结构
CN106091761A (zh) * 2016-07-29 2016-11-09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回路型热管的并组连接部位端盖封闭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2449A (zh) * 2016-07-29 2016-10-26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回路型热管的并组连接部位端盖封闭结构
CN106091761A (zh) * 2016-07-29 2016-11-09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回路型热管的并组连接部位端盖封闭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7109A (zh) 一种液冷均温板复合散热器
CN203276154U (zh) 一种计算机cpu的高效散热装置
CN204649046U (zh) 回路式热管组件
CN106852092B (zh) 一种新型机械泵液冷散热系统
CN105246301B (zh) 一种强化散热液冷散热器
CN203910434U (zh) 电力变压器用油冷却装置
CN206421883U (zh) 变压器散热器
CN105810805B (zh) 一种液冷散热器
CN103117626A (zh) 空空冷却器
CN204612225U (zh) 烧结热管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206322567U (zh) 节能变压器
CN207113678U (zh) 一种新型热管式散热结构
CN203687721U (zh) 一种超薄热导管
CN204830961U (zh) 供热用强制对流换热脉动热管散热器
CN105161256A (zh) 变压器冷却装置
CN203657578U (zh) 一种适合空间应用的热管
CN207132758U (zh) 一种液态金属自驱动散热装置
CN208372312U (zh) 一种激光治疗仪的双循环冷却系统
CN204733487U (zh) 壳体
CN203771544U (zh) 一种踢脚线式暖气片
CN206331881U (zh) 一种液冷式变压器
CN207214886U (zh) 一种高效传热管
CN208505085U (zh) 一种快速复合的热导管
CN206226908U (zh) 一种水冷散热块
CN203731650U (zh) 一种按摩水池用ptc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