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2161U -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2161U
CN204642161U CN201520266796.5U CN201520266796U CN204642161U CN 204642161 U CN204642161 U CN 204642161U CN 201520266796 U CN201520266796 U CN 201520266796U CN 204642161 U CN204642161 U CN 204642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bar
ball
connecting rod
res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667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延礼
李传龙
石陆军
孙化鹏
黄大年
刘顺安
苗淼
刘文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2667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2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2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216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飞行器发生飞行事故时,飞行器本身将会发生严重损坏甚至报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包括中心架、半球保护壳、支撑单元和球形保护壳;所述半球保护壳固定在中心支架上端,所述球形保护壳固定在所述中心支架下端,所述中心支架上圆周均布四组所述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机构、外支架和支架螺母,所述支撑机构内端与所述中心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个外端分别通过键和支架螺母与一个外支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保护飞行器,提高了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使用寿命,间接的节省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行器的发展历史中,随着各领域发展的需求,无人飞行器应运而生;目前,无人飞行器因具有用途广泛,成本低,效费比好,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不仅在军事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民用领域更有广阔得发展前景。在无人飞行器的发展历史中,飞行事故时有发生,一般情况下发生飞行事故后飞行器本身将会发生严重损坏甚至报废,现在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保护装置用来保护飞行器,使之在发生事故后仍可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飞行器发生飞行事故时,飞行器本身将会发生严重损坏甚至报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包括中心架、半球保护壳、支撑单元和球形保护壳;所述半球保护壳固定在中心架上端,所述球形保护壳固定在所述中心架下端,所述中心架上圆周均布四组所述支撑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机构、外支架和支架螺母,所述支撑机构内端与所述中心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个外端分别通过键和支架螺母与一个外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外支架所在面为球面,四组所述支撑单元的外支架位于同一球面。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内上铰连杆、上空连杆、外上带螺纹铰连杆、外中铰连杆、外中空连杆、连体铰连杆、带长连杆的铰连杆、下空连杆、内中空连杆、下外铰连杆、内中铰连杆和带尾螺栓;
所述上空连杆两端分别与内上铰连杆和外上带螺纹铰连杆通过螺纹连接;内上铰连杆与内中铰连杆铰接于一个带尾螺栓的尾部;外上带螺纹铰连杆与外中铰连杆铰接,外上带螺纹铰连杆端部与外支架通过键连接,并通过支架螺母锁紧,外中空连杆两端分别与外中铰连杆和连体铰连杆通过螺纹连接;内中空连杆分别与带长连杆的铰连杆和内中铰连杆通过螺纹连接;下空连杆分别与连体铰连杆和下外铰连杆通过螺纹连接;下外铰连杆铰接于一个带尾螺栓的尾部;带长连杆的铰连杆与外支架通过键连接,并通过支架螺母锁紧,带尾螺栓与中心架固定连接。
所述球形保护壳包括球外圈Ⅰ、球中圈Ⅰ、球中圈Ⅱ、球内圈Ⅰ、球内圈Ⅱ、球外圈Ⅱ组成,球外圈Ⅰ与球外圈Ⅱ对交固接;球中圈Ⅰ与球中圈Ⅱ对交固接;球内圈Ⅰ与球内圈Ⅱ对交固接;球内圈Ⅰ和球内圈Ⅱ与中心架通过铰链连接;球中圈Ⅰ和球中圈Ⅱ与中心架通过铰链连接;球形保护壳由球外圈Ⅰ通过螺栓连接固接于中心架下方。
所述半球保护壳由两个对称的四分之一球壳组成,固接于中心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机构与外支架固接形成保护装置,支撑机构与外支架固接后均布于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中心架上,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发生飞行事故坠机时起到保护作用,所有的外支架在同一球面上,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坠机着地时保证至少4点与地面接触,有效地保护了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半球保护壳能有效地保护信号接发装置,球形保护壳能有效地保护摄像装置。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保护飞行器,提高了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使用寿命,间接的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无人飞行器上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中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中球形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中外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中连体铰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中带长连杆的铰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中带尾螺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中心架,2、半球保护壳,3、支撑机构,301、内上铰连杆,302、上空连杆,303、.外上带螺纹铰连杆,304、外中铰连杆,305、外中空连杆,306、连体铰连杆,307、带长连杆的铰连杆,308、下空连杆,309、内中空连杆,310、下外铰连杆,311、内中铰连杆,312、带尾螺栓,4、外支架,5、支架螺母,6、球形保护壳,601、球外圈Ⅰ,602、球外圈Ⅱ,603、球中圈Ⅰ,604、球中圈Ⅱ,605、球内圈Ⅰ,606、球内圈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包括中心架1、半球保护壳2、支撑单元和球形保护壳6;所述半球保护壳2固定在中心架1上端,所述球形保护壳6固定在所述中心架1下端,所述中心架1上圆周均布四组所述支撑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机构3、外支架4和支架螺母5,所述支撑机构3内端与所述中心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3的两个外端分别通过键和支架螺母5与一个外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架1为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中心架。
参见附图5,所述外支架4所在面为球面,四组所述支撑单元的外支架4位于同一球面。
参见附图3、附图6、附图7和附图8,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内上铰连杆301、上空连杆302、外上带螺纹铰连杆303、外中铰连杆304、外中空连杆305、连体铰连杆306、带长连杆的铰连杆307、下空连杆308、内中空连杆309、下外铰连杆310、内中铰连杆311和带尾螺栓312;
所述上空连杆302两端分别与内上铰连杆301和外上带螺纹铰连杆303通过螺纹连接;内上铰连杆301与内中铰连杆311铰接于一个带尾螺栓312的尾部;外上带螺纹铰连杆303与外中铰连杆304铰接,外上带螺纹铰连杆303端部与外支架4通过键连接,并通过支架螺母5锁紧,外中空连杆305两端分别与外中铰连杆304和连体铰连杆306通过螺纹连接;内中空连杆309分别与带长连杆的铰连杆307和内中铰连杆311通过螺纹连接;下空连杆308分别与连体铰连杆306和下外铰连杆310通过螺纹连接;下外铰连杆310铰接于一个带尾螺栓312的尾部;带长连杆的铰连杆307与外支架4通过键连接,并通过支架螺母5锁紧,带尾螺栓312与中心架1固定连接。
参见附图4,所述球形保护壳6包括球外圈Ⅰ601、球中圈Ⅰ603、球中圈Ⅱ604、球内圈Ⅰ605、球内圈Ⅱ606、球外圈Ⅱ602组成,球外圈Ⅰ601与球外圈Ⅱ602对交固接;球中圈Ⅰ603与球中圈Ⅱ604对交固接;球内圈Ⅰ605与球内圈Ⅱ606对交固接;球内圈Ⅰ605和球内圈Ⅱ606与中心架1通过铰链连接;球中圈Ⅰ603和球中圈Ⅱ604与中心架1通过铰链连接;球形保护壳6由球外圈Ⅰ601通过螺栓连接固接于中心架1下方。
所述半球保护壳2由两个对称的四分之一球壳组成,固接于中心架1上。

Claims (5)

1.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架(1)、半球保护壳(2)、支撑单元和球形保护壳(6);所述半球保护壳(2)固定在中心架(1)上端,所述球形保护壳(6)固定在所述中心架(1)下端,所述中心架(1)上圆周均布四组所述支撑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机构(3)、外支架(4)和支架螺母(5),所述支撑机构(3)内端与所述中心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3)的两个外端分别通过键和支架螺母(5)与一个外支架(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4)所在面为球面,四组所述支撑单元的外支架(4)位于同一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内上铰连杆(301)、上空连杆(302)、外上带螺纹铰连杆(303)、外中铰连杆(304)、外中空连杆(305)、连体铰连杆(306)、带长连杆的铰连杆(307)、下空连杆(308)、内中空连杆(309)、下外铰连杆(310)、内中铰连杆(311)和带尾螺栓(312);
所述上空连杆(302)两端分别与内上铰连杆(301)和外上带螺纹铰连杆(303)通过螺纹连接;内上铰连杆(301)与内中铰连杆(311)铰接于一个带尾螺栓(312)的尾部;外上带螺纹铰连杆(303)与外中铰连杆(304)铰接,外上带螺纹铰连杆(303)端部与外支架(4)通过键连接,并通过支架螺母(5)锁紧,外中空连杆(305)两端分别与外中铰连杆(304)和连体铰连杆(306)通过螺纹连接;内中空连杆(309)分别与带长连杆的铰连杆(307)和内中铰连杆(311)通过螺纹连接;下空连杆(308)分别与连体铰连杆(306)和下外铰连杆(310)通过螺纹连接;下外铰连杆(310)铰接于一个带尾螺栓(312)的尾部;带长连杆的铰连杆(307)与外支架(4)通过键连接,并通过支架螺母(5)锁紧,带尾螺栓(312)与中心架(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保护壳(6)包括球外圈Ⅰ(601)、球中圈Ⅰ(603)、球中圈Ⅱ(604)、球内圈Ⅰ(605)、球内圈Ⅱ(606)、球外圈Ⅱ(602)组成,球外圈Ⅰ(601)与球外圈Ⅱ(602)对交固接;球中圈Ⅰ(603)与球中圈Ⅱ(604)对交固接;球内圈Ⅰ(605)与球内圈Ⅱ(606)对交固接;球内圈Ⅰ(605)和球内圈Ⅱ(606)与中心架(1)通过铰链连接;球中圈Ⅰ(603)和球中圈Ⅱ(604)与中心架(1)通过铰链连接;球形保护壳(6)由球外圈Ⅰ(601)通过螺栓连接固接于中心架(1)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保护壳(2)由两个对称的四分之一球壳组成,固接于中心架(1)上。
CN201520266796.5U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42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6796.5U CN204642161U (zh)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6796.5U CN204642161U (zh)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2161U true CN204642161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94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66796.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42161U (zh)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21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3000A (zh) * 2015-04-29 2015-07-29 吉林大学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CN105527382A (zh) * 2016-01-05 2016-04-27 杭州潮流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飞行的空气检测设备及使用其的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3000A (zh) * 2015-04-29 2015-07-29 吉林大学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CN105527382A (zh) * 2016-01-05 2016-04-27 杭州潮流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飞行的空气检测设备及使用其的移动终端
CN105527382B (zh) * 2016-01-05 2018-03-02 杭州潮流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飞行的空气检测设备及使用其的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79229U (zh) 多旋翼自动式快速安装及自动锁紧的新型折叠机臂
CN204642161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CN112607008B (zh) 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CN207045198U (zh) 一种警务车载无人机的防护装置
CN104803000A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保护装置
CN105383689A (zh) 一种旋翼无人机及其保护装置
CN202892732U (zh) 一种多功能举高消防车
CN103303483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安装维护用旋转机构
CN209444515U (zh) 一种塔筒法兰缓冲支撑保护装置
CN102189997A (zh) 防雷整车及轨道车
CN218171920U (zh) 一种减震实心轮胎
CN203581386U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安装维护用旋转机构
CN108820193A (zh) 一种多旋翼管架式植保无人机
CN203114530U (zh) 一种风力涡轮机的机头壳体及其风力涡轮机
CN108001674A (zh) 一种具有减震保护功能的无人机用保护装置
CN205444042U (zh) 一种公路养护用安全护栏
CN212047934U (zh) 一种安全智能飞机机轮轮挡
CN204998757U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防倾覆起落架
CN105350495A (zh) 一种弹力伸缩护舷
CN203532620U (zh) 一种可旋转的抗冲击减振机构
CN204302313U (zh) 一种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用轻质均压帽
CN206569275U (zh) 一种抗坠毁油箱连接机构
CN205044439U (zh) 一种双层结构的野外防爆轮胎
CN204198355U (zh) 一种具有自平衡功能的结构
CN205273845U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力设备的飞行巡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3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