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12244U - 模块化热泵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12244U
CN204612244U CN201520091986.8U CN201520091986U CN204612244U CN 204612244 U CN204612244 U CN 204612244U CN 201520091986 U CN201520091986 U CN 201520091986U CN 204612244 U CN204612244 U CN 204612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ump
pump unit
pipeline
heat
cross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19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雄
杨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919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12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12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122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第二热泵单元、第一热泵单元的第一流向控制阀、第二热泵单元的第一流向控制阀、低压气体连接管、高压液体连接管;所述第一热泵单元的第一流向控制阀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的用户侧换热器与第一热泵单元的第六十一管道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的第一流向控制阀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的第五十八管道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的第一流向控制阀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的用户侧换热器与第二热泵单元的第六十二管道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的第一流向控制阀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的第五十八管道相连。该模块化热泵冬季工作时,能实现从室外环境中吸热化霜;甚至在化霜时,还可向用户继续供热。

Description

模块化热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热泵,属于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源热泵在民用和工业领域获得了大量的使用,目前常规的空气源热泵通常由压缩机、四通阀、用户侧换热器、热源侧换热器、节流机构等组成;冬季除霜时,一般采用逆循环热气除霜,即通过用户侧换热器从用户处吸热,化热源侧换热器上的霜,这一方法虽然可靠,但存在冷热量的抵消,除霜过程能耗大,且除霜时,非但不能向用户供热,还需从用户处吸走热量。
另外,由于空气源热泵通常由压缩机、四通阀、用户侧换热器、热源侧换热器、节流机构等组成,当用户所需要的热负荷不同时,空气源热泵为了满足用户的供热需求,其所配置的压缩机、四通阀、用户侧换热器、热源侧换热器、节流机构的结构尺寸就会不一样;因此,通常各生产厂家同一种类型的空气源热泵,会依据供热负荷的大小,有一系列结构尺寸不同的空气源热泵;故对于生产而言,因为不能使用相同的部件,形成标准化生产,即:只使用一个或几个标准化的热泵模块,通过热泵模块数量的增减,来满足用户供热负荷的不同,因此,生产的效率低,成本一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至少由两个热泵单元组成的模块化热泵,该模块化热泵通过热泵单元数量上的组合,就可满足用户的供热需求;另外,该模块化热泵在冬季工作过程中,能实现从室外环境中吸热化霜;甚至在化霜时,还可向用户继续供热。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2、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3、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4、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5、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6、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7、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8、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通过热泵单元数量上的组合,就可满足用户的供热需求,可提高热泵生产厂家的生产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
2.冬季工作过程中,能实现从室外环境中吸热化霜;甚至在化霜时,还可向用户继续供热;
3.整体结构简单;
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的空气源热泵,特别适用于冬季有除霜需求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变化方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变化方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变化方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变化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具有两个热泵单元的模块化热泵,用于全年有热水需求的场合;使用室外空气作为低温热源。整个模块化热泵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
第一热泵单元100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压缩机构1、四通阀80、用户侧换热器4、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压缩机构1、四通阀80、用户侧换热器4、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7。
正常工作时,用户侧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为用户生产热水。热源侧换热器8作为蒸发器,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冬季化霜时,两个热泵单元的热源侧换热器8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进行工作。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一)制热功能
在此功能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同样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1)方案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也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为了分别对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可以在其热水环路上分别设置一个电动调节阀,利用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对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分别进行调控。
(2)方案二: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3)方案三: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都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分别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完成一次循环;
第二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过程中,两个热泵单元的压缩机构1排气通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连通;两个热泵单元的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通。
(二)冬季化霜功能
(1)对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正常工作,用于控制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热源侧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利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的部分热量化霜;另一部分热量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中用于生产热水。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也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利用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
(2)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正常工作,用于控制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热源侧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利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的部分热量化霜;另一部分热量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中用于生产热水。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利用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对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
图1所示方案是由两个热泵单元所组成的模块化热泵,但在实际应用时,根据用户热负荷的需要,参照图1所示方案的原理,还可以组成由更多热泵单元构成的模块化热泵,类似于图9所示方案,如图9所示方案是由三个热泵单元(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第三热泵单元300)组成的模块化热泵,当图9所示方案三个热泵单元中,都不设置第一流向控制阀41时,就构成了图1所示方案的变化方案;该变化方案也是由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接成一整体,工作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实现图1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
对于图1所示方案,为了避免在对热源侧换热器8进行化霜的过程中,制冷剂液体回流进入四通阀80的低压侧,通过在图1所示方案的两个热泵单元中分别增加一个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可以对图1所示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根据第一流向控制阀41在系统中(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位置不同,改进方案有以下四种。
改进方案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如图2所示)。
改进方案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改进方案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改进方案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在实际应用时,两个热泵单元中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可以分别被一个第一单向阀21所替代;替代之后,第一单向阀21在以上四个改进方案中的连接方式分别如下。
改进方案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如图2所示)。
改进方案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改进方案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改进方案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以上改进方案都可以实现图1所示方案所述的所有功能。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具有两个热泵单元的模块化热泵,用于全年有热水需求的场合;使用室外空气作为低温热源。整个模块化热泵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第一热泵单元100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压缩机构1、四通阀80、用户侧换热器4、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流向控制阀41。在图3所示方案中,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被一个第一单向阀21所替代。
第二热泵单元200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压缩机构1、四通阀80、用户侧换热器4、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流向控制阀41。在图3所示方案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被一个第一单向阀21所替代。
正常工作时,用户侧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为用户生产热水。热源侧换热器8作为蒸发器,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冬季化霜时,两个热泵单元的热源侧换热器8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进行工作。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一)制热功能
在此功能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同样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1)方案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正常工作,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热泵单元100用户侧换热器4用于生产热水,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在本方案的工作过程中,利用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同时,利用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环路。
(2)方案二: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都工作,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都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用户侧换热器4用于生产热水,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第二路依次经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气体连接管88,也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两路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3)方案三: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正常工作,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在本功能的工作过程中,利用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对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同时,利用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关闭第一热泵单元1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环路。
(4)方案四: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都工作,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第二路依次经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气体连接管88,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5)方案五: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分别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完成一次循环;
第二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两个热泵单元的压缩机构1吸气通过低压气体连接管88连通;两个热泵单元制冷剂液体通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通。
对于本实施例图3所示方案制热功能下的方案五,通过在其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上设置一个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工作过程中,当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关闭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可以在不同的冷凝温度下工作,分别生产高温热水和低温热水;当第二流向控制阀42开启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可以在相同的冷凝温度下工作,生产相同水温的热水。第二流向控制阀42通常可采用电磁阀。
(二)冬季化霜功能
(1)对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利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的热量化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气体连接管88、第二热泵单元200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在本功能下工作时,利用在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关闭两个热泵单元的热水环路。
(2)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全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利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的热量化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气体连接管8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在本功能下工作时,同样地,利用在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关闭两个热泵单元的热水环路。
在图3所示方案中,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是设置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上,其连接方式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类似的,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也是设置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上,其连接方式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中的第一单向阀21在系统中(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位置除了图3所示方案以外,还可以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图1所示方案的改进方案2、改进方案3、改进方案4。以上三个变化方案也可以实现图3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
图3所示方案是由两个热泵单元所组成的模块化热泵,但在实际应用时,根据用户热负荷的需要,参照图3所示方案的原理,还可以组成由更多热泵单元构成的模块化热泵,如图10所示是由三个热泵单元(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第三热泵单元300)组成的模块化热泵,在图10所示方案中,当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第三热泵单元3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分别被一个第一单向阀21所替代,且第一单向阀21的入口端是与用户侧换热器4相连,第一单向阀21的出口端是与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时,图10所示方案即构成了图3所示方案的进一步变化方案;该进一步变化方案也是由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接成一整体,工作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实现图3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更进一步的是:图10所示方案当按照实施例2所述的原理,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或者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进行化霜时,第三热泵单元300可以继续向用户供热,即:通过第三热泵单元3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再通过第三热泵单元3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为用户生产热水。工作时,通过在第三热泵单元3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可以对第三热泵单元3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具有两个热泵单元的模块化热泵,用于全年有热水需求的场合;第一热泵单元100使用室外空气作为低温热源,第二热泵单元200使用水作为低温热源。整个模块化热泵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
第一热泵单元100由以下组成部分:压缩机构1、四通阀80、用户侧换热器4、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由以下组成部分:压缩机构1、用户侧换热器4、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7。
正常工作时,用户侧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为用户生产热水。热源侧换热器8作为蒸发器,分别从水和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冬季化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作为冷凝器工作。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一)制热功能
在本功能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1)方案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也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对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的控制方法,参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制热功能方案一。
(2)方案二: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水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3)方案三: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都正常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分别从室外空气和水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完成一次循环;
第二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完成一次循环。
本实施例图4所示方案制热功能下的方案三,工作过程中,两个热泵单元的压缩机构1排气通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连通;两个热泵单元的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通。工作时,两个热泵单元的热源侧换热器8可以采用不同的蒸发温度,分别从水和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
(二)冬季化霜功能(即: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
在此功能下工作时,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正常工作,用于控制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水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利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水中吸取的部分热量化霜;另一部分热量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中用于生产热水。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利用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对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
在实际应用时,对于图4所示方案,为了避免在对热源侧换热器8进行化霜的过程中,制冷剂液体回流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四通阀80的低压侧,通过在图4所示方案的第一热泵单元100中增加一个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可以对图4所示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根据第一流向控制阀41在系统中(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位置不同,改进方案有以下二种。
改进方案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如图5所示)。
改进方案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热泵单元100中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可以分别被一个第一单向阀21所替代;替代之后,第一单向阀21在以上二个改进方案中的连接方式分别如下。
改进方案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如图5所示)。
改进方案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在实际应用时,图4所示方案为了避免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时,制冷剂回流至第二热泵单元200压缩机构1的出口端,可以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的出口端设置一个第二单向阀22,此时,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单向阀22在系统中(即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压缩机构1的出口端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
以上所述的利用第二单向阀22防止制冷剂回流至第二热泵单元200压缩机构1出口端的方法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
以上所述的第二单向阀22在第二热泵单元200中的连接方式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5、6所述方案;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中的第一热泵单元100,此时,第二单向阀22在第一热泵单元100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压缩机构1的出口端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第二单向阀22在第二热泵单元200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压缩机构1的出口端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上述的图4所示方案的变化方案也可以实现图4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具有两个热泵单元的模块化热泵,用于全年有热水需求的场合;第一热泵单元100使用室外空气作为低温热源,第二热泵单元200使用水作为低温热源。整个模块化热泵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在系统组成上,与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相比,图6所示方案仅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中,比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少一个第二热泵单元200四通阀80;其它组成部件都相同。
即:如果在图6所示方案中增加一个第二热泵单元200四通阀80,就构成了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此时,第二热泵单元200四通阀80在图6所示方案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相连。
图6所示方案正常工作时,用户侧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为用户生产热水。热源侧换热器8作为蒸发器,分别从水和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冬季化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作为冷凝器工作。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一)制热功能
在本功能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1)方案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正常工作,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正常工作,用于生产热水;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利用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利用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环路。
(2)方案二: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都工作,分别从室外空气和水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正常工作,用于生产热水;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第二路依次经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气体连接管88,也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两路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3)方案三: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水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正常工作,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4)方案四: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都正常工作,分别从室外空气和水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正常工作,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第二路依次经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气体连接管88,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5)方案五: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都正常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分别从室外空气和水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完成一次循环;
第二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两个热泵单元的压缩机构1吸气通过低压气体连接管88连通;两个热泵单元的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通。
对于本实施例上述制热功能下的方案五,通过在其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上设置一个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工作过程中,当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关闭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可以在不同的冷凝温度下工作,分别生产高温热水和低温热水;当第二流向控制阀42开启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可以在相同的冷凝温度下工作,生产相同水温的热水。
对于本实施例上述制热功能下的方案五,通过在其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上设置一个第三流向控制阀43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工作过程中,当第三流向控制阀43关闭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可以在不同的蒸发温度下工作,分别从室外空气和水中吸取热量;当第三流向控制阀43开启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热源侧换热器8可以在相同的蒸发温度下工作,分别从室外空气和水中吸取热量。
(二)冬季化霜功能(即: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
在此功能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
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全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水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利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水中吸取的热量化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气体连接管8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利用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分别关闭流经两个热泵单元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环路。
在图6所示方案中,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都是设置在第五十八管道58上,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在系统中(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位置,还有以下三个变化方案。
变化方案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变化方案二: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变化方案三: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根据本实施例前面所述可知:在两个热泵单元中的第一单向阀21是用于替代第一流向控制阀41,故对于图6所示方案及其三种变化方案而言,第一流向控制阀41在系统中的四种连接方式如下。
方案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方案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方案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方案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以上所述的图6所示方案的变化方案也可以实现图6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具有两个热泵单元的模块化热泵,用于全年有供冷和供热需求的场合;使用室外空气作为低温热源。整个模块化热泵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
在图7所示方案中,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组成部件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1所示方案相比,仅分别增加了一个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且如图7所示,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所增加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都分别被一个第二节流机构6所替代。
正常工作时,用户侧换热器4冬季作为冷凝器,为用户生产热水;夏季作为蒸发器,为用户生产冷冻水。热源侧换热器8冬季作为蒸发器,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夏季作为冷凝器,向环境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冬季化霜时,热源侧换热器8也是作为冷凝器工作。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一)制冷功能
在本功能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同样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1)方案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全开。
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正常工作,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都正常工作,向室外空气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2)方案二: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工作时,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全开。
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正常工作,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都正常工作,向室外空气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3)方案三: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都正常工作。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全开。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正常工作,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都正常工作,向室外空气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
其工作流程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第二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过程中,两个热泵单元的压缩机构1排气通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连通;两个热泵单元的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通。
在本实施例制冷功能的方案三中,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可以采用相同的蒸发温度,生产相同水温的冷冻水;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蒸发温度,分别生产高温冷冻水和低温冷冻水。
(二)制热功能
在此功能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同样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1)方案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都全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也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对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的控制方法参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制热功能方案一。
(2)方案二: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都全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3)方案三: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都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都全开。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分别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用于生产热水。
其工作流程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第二部份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过程中,两个热泵单元的压缩机构1排气通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连通;两个热泵单元的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通。
(三)冬季化霜功能
(1)对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正常工作,用于控制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利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的部分热量化霜;另一部分热量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中用于生产热水。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也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利用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甚至关闭热水环路。
(2)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
在此方案下工作时,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也正常工作,用于控制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利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的部分热量化霜;另一部分热量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中用于生产热水。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高压气体连接管6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利用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对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甚至关闭热水环路。
图7所示方案是由两个热泵单元所组成的模块化热泵,但在实际应用时,根据用户热负荷的需要,参照图7所示方案的原理,还可以组成由更多热泵单元构成的模块化热泵,如图9所示是由三个热泵单元(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第三热泵单元300)组成的模块化热泵,该模块化热泵也是由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接成一整体,工作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实现图7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
实施例6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具有两个热泵单元的模块化热泵,用于全年有供冷和供热需求的场合;使用室外空气作为低温热源。整个模块化热泵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组成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图7所示方案相同。
整个系统组成,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与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相同,细节之处唯一不同的是:在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的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中,是用一个第一单向阀21替代两个热泵单元中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而在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的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中,是用一个第二节流机构6替代两个热泵单元中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故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适用于全年有供冷和供热需求的场合。
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正常工作时,用户侧换热器4冬季作为冷凝器,为用户生产热水;夏季作为蒸发器,为用户生产冷冻水。热源侧换热器8冬季作为蒸发器,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夏季作为冷凝器,向环境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冬季化霜时,热源侧换热器8也是作为冷凝器工作。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一)制冷功能
在本功能下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同样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1)方案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全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和第二节流机构6都关闭。
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正常工作,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也正常工作,向室外空气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和热源侧换热器8都不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2)方案二: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全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
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正常工作,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也正常工作,向室外空气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第二路依次经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气体连接管88,也进入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两路在第一热泵单元100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又回到第一热泵单元100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3)方案三: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工作时,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和第二节流机构6都关闭。
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正常工作,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也正常工作,向室外空气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和热源侧换热器8都不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4)方案四: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都正常工作;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关闭。
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正常工作,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也正常工作,向室外空气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不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第二路依次经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气体连接管88,也进入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两路在第二热泵单元200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又回到第二热泵单元200压缩机构1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5)方案五: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都正常工作。
工作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都正常工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都全开。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都正常工作,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也都正常工作,向室外空气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
其工作流程与实施例5制冷功能的方案三相同。工作过程中,两个热泵单元的压缩机构1吸气通过低压气体连接管88连通;两个热泵单元的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通。
对于本实施例制冷功能下的方案五,通过在其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上设置一个第三流向控制阀43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工作过程中,当该第三流向控制阀43关闭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可以在不同的蒸发温度下工作,分别生产高温冷冻水和低温冷冻水;当该第三流向控制阀43开启时,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可以在相同的蒸发温度下工作,生产相同水温的冷冻水。
(二)制热功能
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也可以实现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在制热功能下的所有运行方案,并且在实现相同运行方案时,除两个热泵单元中的第二节流机构以外,图8所示方案中的其它组成部件,在运行中的工作状态、所起的作用,以及整个工作流程都与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相同。以下是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在制热功能下,实现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在制热功能下的所有运行方案时,两个热泵单元的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关状态。
(1)方案一: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
(2)方案二: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
(3)方案三: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
(4)方案四: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
(5)方案五: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都全开。
(三)冬季化霜功能
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也可以实现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在冬季化霜功能下的所有运行方案,并且在实现相同运行方案时,除两个热泵单元中的第二节流机构以外,图8所示方案中的其它组成部件,在运行中的工作状态、所起的作用,以及整个工作流程都与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相同。以下是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在冬季化霜功能下,实现实施例2图3所示方案在冬季化霜功能下的所有运行方案时,两个热泵单元的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关状态。
(1)对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6都关闭。
(2)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的化霜,第一热泵单元100和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二节流机构都6关闭。
图8所示方案是由两个热泵单元所组成的模块化热泵,但在实际应用时,根据用户热负荷的需要,参照图8所示方案的原理,还可以组成由更多热泵单元构成的模块化热泵,如图10所示是由三个热泵单元(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第三热泵单元300)组成的模块化热泵,该模块化热泵也是由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连接成一整体,工作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实现图8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
更进一步的是:图10所示方案当按照实施例6所述的原理,对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或者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进行化霜时,第三热泵单元300可以继续向用户供热,即:通过第三热泵单元3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再通过第三热泵单元3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为用户生产热水。工作时,通过在第三热泵单元3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热水环路上设置的电动调节阀,可以对第三热泵单元300用户侧换热器4的热水出口水温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中的任意一个单向阀都能够采用电磁阀、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流量调节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替代。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压缩机构1都可以采用以下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滑片式压缩机、旋叶式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压缩机构1也可以是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压缩机构1还可以是由至少二台变容量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或者是由至少二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另外,压缩机构1也可以是由至少一台变容量压缩机和至少一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用户侧换热器4或热源侧换热器8中的任意一个除了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剂-水换热器或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可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用户侧换热器4或热源侧换热器8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时,通常采用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一般为铝或铝合金材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也使用铜材质。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节流机构6中的任意一个、甚至所有节流机构都能够采用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所替代。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流向控制阀42、第三流向控制阀43中的任意一个、甚至所有流向控制阀都能够采用电磁阀、或者是具有关断功能的流量调节机构所替代。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所述的所有管道都是铜管。

Claims (11)

1.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2.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 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热泵,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热泵单元中增加了一个第一流向控制阀(41),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热泵,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热泵单元中增加了一个第一流向控制阀(41),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5.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 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高压气体连接管(66)、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所述高压气体连接管(66)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6.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 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7.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 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8.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9.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 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块化热泵,其特征在于一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相连。
11.一种模块化热泵,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第二热泵单元(200);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至少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至少包括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节流机构(7)、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热源侧换热器(8)、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连;
其特征是:该模块化热泵还包括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低压气体连接管(88)、高压液体连接管(77);
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用户侧换热器(4)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低压气体连接管(88)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一端与第一热泵单元(1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高压液体连接管(77)另一端与第二热泵单元(200)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CN201520091986.8U 2015-02-05 2015-02-05 模块化热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12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1986.8U CN204612244U (zh) 2015-02-05 2015-02-05 模块化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1986.8U CN204612244U (zh) 2015-02-05 2015-02-05 模块化热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12244U true CN204612244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64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198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12244U (zh) 2015-02-05 2015-02-05 模块化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122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8591A (zh) * 2015-02-03 2015-08-19 刘雄 模块化热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8591A (zh) * 2015-02-03 2015-08-19 刘雄 模块化热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6520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4063300U (zh) 一种土壤复合型变制冷剂流量空调装置
CN102418971B (zh) 双热源热泵空调设备
CN104534722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1943503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589183A (zh) 一种新型的热管热泵组合型制冷装置
CN102563947A (zh) 一种热管热泵组合型制冷装置
CN202057111U (zh) 多功能空气源热水及空调热泵机组
CN204438597U (zh) 热泵设备
CN102338503A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4848591A (zh) 模块化热泵
CN204612244U (zh) 模块化热泵
CN202581918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003834B (zh) 多功能空气源热水及空调热泵机组
CN202660808U (zh) 一种新型的热管热泵组合型制冷装置
CN102116541B (zh) 制冷设备
CN102116540B (zh) 制冷设备
CN104457047A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4285906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457532Y (zh) 具有生活热水的风冷热泵装置
CN204438584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2581926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072588B (zh) 热泵空调设备
CN102322707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2057112U (zh) 采用电子膨胀阀的多功能水源热水与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