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85906U - 空调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调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85906U
CN204285906U CN201420796038.XU CN201420796038U CN204285906U CN 204285906 U CN204285906 U CN 204285906U CN 201420796038 U CN201420796038 U CN 201420796038U CN 204285906 U CN204285906 U CN 204285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ross valve
heat exchanger
nod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60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雄
杨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7960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85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85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8590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构、第二压缩机构、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第一流向控制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五管道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管道、第二压缩机构出口端、第二压缩机构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与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和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高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二管道与第一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冬季能在运行过程中实现从环境中吸热化霜,能避免制冷剂在四通阀和换热器中的滞留。

Description

空调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属于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在2012年06月20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110355046.1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空调制冷设备方案,其系统组成分别如图8。
从该发明专利说明书(即:发明专利201110355046.1的说明书)第「0025~0027」段的描述中进一步可知:图8所示方案在实现单独制冷功能时,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是蒸发器,用于为用户供冷,第二换热器6是冷凝器,用于将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制冷所产生的全部冷凝热排入环境(室外空气、或冷却水、或土壤等)中。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4全开,第二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
图8所示方案在此功能下的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常开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一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常开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进入压缩机构1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由以上图8所示方案在单独制冷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可知,图8所示的方案在单独制冷功能下工作时,第一四通阀70四个连接节点的连接方式是: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常开节点74相连通,第一四通阀70共用节点72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连通。
第二四通阀80四个连接节点的连接方式是:第二四通阀80常开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共用节点82相连通。
因为工作时,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共用节点82相连通,而第三节流机构7又处于关闭状态,故如图8所示,图8所示方案在单独制冷功能下的工作过程中,从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80共用节点82、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单向阀22、第五十一管道51、第三换热器8至第三节流机构7的这一条制冷剂流通通道中,制冷剂不流动,因此图8所示的方案在单独制冷功能下工作时,压缩机构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会在第二四通阀80内部的高压侧中停滞。
从图8所示方案的发明专利说明书(即:发明专利201110355046.1的说明书)第「0040~0042」段的描述中还进一步可知:
图8所示的方案在实现单独供暖功能时,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第二换热器6是蒸发器,用于从环境(室外空气、或冷却水、或土壤等)中吸取热量,第一换热器3是冷凝器,用于为用户供暖;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4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5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
图8所示的方案在此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如下: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五十九管道59、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常开节点8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换热器3、第二节流机构5、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4、第二换热器6、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常开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进入压缩机构1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由以上图8所示的方案在单独供暖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可知,图8所示方案在此功能下工作时,第一四通阀70四个连接节点的连接方式是:第一四通阀70常开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连通,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共用节点72相连通。
第二四通阀80四个连接节点的连接方式是: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常开节点84相连通,第二四通阀80共用节点82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连通。
因为工作时,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共用节点72相连通,而第三节流机构7又处于关闭状态,故如图8所示,图8所示的方案在单独供暖功能下的工作过程中,从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0共用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第五十一管道51、第三换热器8至第三节流机构7的这一条制冷剂流通通道中,制冷剂不流动,因此图8所示的方案在单独供暖功能下工作时,压缩机构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也会在第一四通阀70内部的高压侧中停滞。
综合以上对图8所示方案的分析可知:图8所示的方案在工作过程中,当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是蒸发器,第二换热器6是冷凝器时(即在单独制冷功能下工作时),第二四通阀80内部的高压侧中会出现制冷剂停滞的现象。
类似的,工作过程中,当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是冷凝器,第二换热器6是蒸发器时(即在单独供暖功能下工作时),第一四通阀70内部的高压侧中也会出现制冷剂停滞的现象。
由此可见,图8所示的方案在单独制冷功能和单独供暖功能下长时间工作时,在其四通阀内部由于停滞的高温高压气体与流动的低温低压气体之间的间接换热,以及四通阀高压侧壳体表面向周围环境的散热,因此在四通阀内部的高压侧中会产生制冷剂液体,这些制冷剂会积聚在四通阀内部的高压侧和第三换热器8中,一方面会导致制冷剂循环量的减少,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空调制冷设备的正常工作,而要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又势必需要增加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充注量;另一方面当这些产生的制冷剂液体积聚在四通阀内部的高压侧中时,在四通阀换向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液击,造成四通阀的损坏,故图8所示方案由于在单独制冷功能和单独供暖功能下工作时,分别在其第二四通阀80和第一四通阀70内部高压侧中出现的制冷剂停滞问题,因此整个系统工作不稳定,容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工作过程中能避免制冷剂在四通阀的高压侧和换热器中滞留,而且在冬季工作过程中,能实现从环境中吸热化霜,且结构简单的空调制冷设备。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流向控制阀(41),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2);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依次通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也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二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一换向节点(82)通过第五十一管道(51)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和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一换向节点(82)之间的第五十一管道(51)相连。
2、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单向阀(24)和第五单向阀(2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2);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依次通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也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二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一端通过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与所述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和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在运行时,可以避免制冷剂在四通阀和换热器中的滞留;
2.冬季工作过程中,能实现从环境中吸热化霜;
3.结构简单;
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的空调制冷设备,特别适用于以空气作为低温热源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变化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变化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能实现制冷和供暖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需求的场合。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都为电子膨胀阀;工作过程中,第一流向控制阀41被第二节流机构6所替代,且第二节流机构6也为电子膨胀阀。
该空调制冷设备在全年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工作时,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都是热源侧换热器,夏季和春秋季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热,冬季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第二换热器4是用户侧换热器,夏季和春秋季作为蒸发器,为用户供冷,冬季作为冷凝器,为用户供暖。
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1)单独制冷功能
方案一:第一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正常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工作,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
在此方案下,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全部通过第一换热器3排入环境(室外空气、或冷却水、或土壤等),第二换热器4为用户制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全开,第二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五十一管道51、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方案二:第一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全部通过第三换热器8排入环境(室外空气、或冷却水、或土壤等),第二换热器4用于为用户制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关闭,第二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五十一管道51、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方案三: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都正常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也都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通过第一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8排入环境(室外空气、或冷却水、或土壤等),第二换热器4用于为用户制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第二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的制冷剂被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过第六十八管道68后,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进入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路经过第六十三管道63后,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也进入第五十八管道58;两路制冷剂在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二节流机构6、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进入第五十一管道51又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又回到第六十五管道65;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也回到第六十五管道65;两路在第六十五管道65混合后,又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两台压缩机构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2)冬季单独制热功能
方案一:第一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第三换热器8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中用于为用户供暖,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关闭,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二节流机构6、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方案二:第一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正常工作;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第一换热器3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中用于为用户供暖,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二节流机构6、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方案三: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都正常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也都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中用于为用户供暖。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的制冷剂被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过第六十八管道68后,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进入第五十一管道51;第二路经过第六十三管道63后,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也进入第五十一管道51;两路在第五十一管道51混合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二节流机构6、第五十二管道52,进入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也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两路在第六十五管道65混合后,又被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过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路经过第六十八管道68,又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3)冬季除霜功能
1)第一换热器3的除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一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正常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三换热器8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用于第一换热器3的化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但除霜过程中处于第二压缩机构2的吸气压力下,故在除霜过程中制冷剂不会在其中停滞。另外,第一压缩机构1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也都处于第二压缩机构2的吸气压力下。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完成一次除霜循环。
2)第三换热器8的除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一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一换热器3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用于第三换热器8的化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但除霜过程中处于第一压缩机构1的吸气压力下,故在除霜过程中制冷剂不会在其中停滞。另外,第二压缩机构2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也都处于第一压缩机构1的吸气压力下。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完成一次除霜循环。
图1所示空调制冷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避免制冷剂回流进入压缩机构,在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的排气口可分别设置一个单向阀,如图2所示,此时,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相连。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相连。
图2所示方案也可以实现图1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在图2所示系统中的连接方式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能实现制冷和供暖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需求的场合。图3所示方案与图1所示方案的区别是:与图1所示方案相比,图3所示方案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第二流向控制阀42,如图3所示;第二流向控制阀42在系统中的安装方式是:第二流向控制阀42安装在第六十五管道65上,且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端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另一端与第六十八管道68相连。
工作过程中,当第二流向控制阀42开启时,图3所示方案也可以实现实施例1图1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且实现相同功能时,工作流程也相同。
工作过程中,当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关闭时,图3所示方案在冬季单独制热功能下,可以实现利用两个不同的蒸发温度、同时从两个温度不同的低温热源中吸取热量的目的,此时,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都正常工作,且都采用变容量压缩机构,例如:变频压缩机,由于工作过程中,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通过改变工作频率的方法分别以不同的蒸发温度从两个低温热源中吸热,因此,与仅使用一个较低的蒸发温度同时从两个温度不同的低温热源吸取热量相比,图3所示方案更节能。
当图3所示方案在冬季单独制热功能下工作,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关闭,且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都工作时,其工作流程与实施例1图1所示方案在冬季单独制热功能下方案三的工作流程相同;唯一的一点不同是:由于工作时,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关闭,因此,第六十五管道65被分成了独立的两部分。
第二流向控制阀42在图3所示系统中的安装方式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具有两个热源侧换热器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供热需求的场合,例如:生产生活热水。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都为电子膨胀阀;工作过程中,第一流向控制阀41被一个第三单向阀23所替代,且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与第五十二管道52相连,
该空调制冷设备在全年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为用户供热。工作时,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都是热源侧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第二换热器4是用户侧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为用户供热,例如:生产生活热水。
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1)制热功能
方案一:第一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第三换热器8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中用于为用户供热,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三单向阀23、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方案二:第一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正常工作;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第一换热器3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中用于为用户供热,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三单向阀23、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方案三: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都正常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也都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中用于为用户供热。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的制冷剂被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过第六十八管道68后,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进入第五十一管道51;第二路经过第六十三管道63后,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也进入第五十一管道51;两路在第五十一管道51混合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三单向阀23、第五十二管道52,进入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也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两路在第六十五管道65混合后,又被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过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路经过第六十八管道68,又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2)冬季除霜功能
1)第一换热器3的除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一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正常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三换热器8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用于第一换热器3的化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但除霜过程中处于第二压缩机构2的吸气压力下,故在除霜过程中制冷剂不会在其中停滞;另外,第一压缩机构1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也都处于第二压缩机构2的吸气压力下。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完成一次除霜循环。
2)第三换热器8的除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一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一换热器3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用于第三换热器8的化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但除霜过程中处于第一压缩机构1的吸气压力下,故在除霜过程中制冷剂不会在其中停滞;另外,第二压缩机构2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也都处于第一压缩机构1的吸气压力下。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完成一次除霜循环。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具有两个热源侧换热器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供热需求的场合,例如:生产生活热水。与实施例3图4所示方案相比,图5所示方案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贮液器50,一个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个第四节流机构9。
贮液器50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在第五十八管道58上设置有一贮液器50,第一节流机构5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五十八管道58与贮液器50相连;第三节流机构7一端与第三换热器8相连,第三节流机构7另一端也通过第五十八管道58与贮液器50相连;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通过第五十二管道52与贮液器50、或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本实施例以上所述的贮液器50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法,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
第四节流机构9在系统(即: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制冷备)中的连接方法有以下五种方式:
1)第四节流机构9一端与贮液器50相连,第四节流机构9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相连(如图5所示)。2)第四节流机构9一端与贮液器50相连,第四节流机构9另一端与第二压缩机构2的中间补气口相连。3)第四节流机构9一端与贮液器50相连,第四节流机构9另一端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4)第四节流机构9一端与贮液器50相连,第四节流机构9另一端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5)第四节流机构9一端与贮液器50相连,第四节流机构9另一端与第六十八管道68相连。
本实施例以上所述的第四节流机构9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法,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
如图5所示,第二流向控制阀42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二流向控制阀42安装在第六十五管道65上,且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端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另一端与第六十八管道68相连。
工作过程中,当第二流向控制阀42开启、第四节流机构9关闭时,图5所示方案也可以实现实施例3图4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且实现相同功能时,工作流程也相同。
工作过程中,当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关闭时,图5所示方案在制热功能下,可以实现利用两个不同的蒸发温度、同时从两个温度不同的低温热源中吸取热量的目的,达到节能的目的。此时,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都正常工作,且都采用变容量压缩机构,例如:变频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通过改变工作频率的方法分别以不同的蒸发温度从两个低温热源中吸热。
如图5所示,工作时,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关闭;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都正常工作;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也都正常工作。第三换热器8从温度较低的低温热源中吸热;第一换热器3从温度较高的低温热源中吸热;从两个低温热源吸取的热量,都通过第二换热器4用于为用户供热;第一流向控制阀41同样被一个第三单向阀23所替代。整个工作流程如下:从第二换热器4出来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第五十二管道52,进入贮液器50后被分成三路;第一路制冷剂经第四节流机构9被节流成中间压力后,经过第六十六管道66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第二路制冷剂经过第五十八管道58后,进入第三节流机构7被节流成低压,然后,依次经过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成中间压力,再与从中间补气口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的第一路制冷剂混合,然后继续被压缩成高压制冷剂;高压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五十一管道51,进入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三路制冷剂同样经过第五十八管道58后,进入第一节流机构5被节流成中压,然后,再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成成高压制冷剂;高压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第五十一管道51,也进入第六十一管道61;两路制冷剂在第六十一管道61混合后,再进入第二换热器4,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具有两个热源侧换热器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供热需求的场合,例如:生产生活热水。与实施例3图4所示方案相比,图6所示方案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第四单向阀24,一个第五单向阀25。如图6所示,此时,第四单向阀24、第五单向阀25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通过第五十一管道5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连,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同时与第六十一管道61和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相连,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连。
第四单向阀24、第五单向阀25在图6所示系统中的连接方式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图5所示方案。
该空调制冷设备在全年运行过程中,同样可以实现为用户供热。工作时,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都是热源侧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第二换热器4是用户侧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为用户供热,例如:生产生活热水。
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1)制热功能
方案一:第一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第三换热器8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中用于为用户供热,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三单向阀23、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方案二:第一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正常工作;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第一换热器3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中用于为用户供热,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三单向阀23、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完成一次循环。
方案三: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都正常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也都正常工作。
在此方案下,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中用于为用户供热。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的制冷剂被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过第六十八管道68后,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进入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路经过第六十三管道63后,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也进入第六十一管道61;两路在第六十一管道61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4、第三单向阀23、第五十二管道52,进入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也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两路在第六十五管道65混合后,又被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过第六十三管道63,又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二路经过第六十八管道68,又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至此完成一次循环。
(2)冬季除霜功能
1)第一换热器3的除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一压缩机构1不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正常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三换热器8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用于第一换热器3的化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进入第二压缩机构2被压缩,完成一次除霜循环。
在此工作过程中,与实施例3图4所示方案的区别是:工作时,由于第四单向阀24、第五单向阀25的逆止作用,在除霜过程中,第二换热器4仍维持一个较高的压力。
2)第三换热器8的除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一压缩机构1正常工作,第二压缩机构2不工作;第一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8正常工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在此种除霜情况下,第一换热器3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用于第三换热器8的化霜;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四通阀70高压节点71与第一四通阀70第一换向节点72相通,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与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相通。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与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相通,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向节点82与第二四通阀80低压节点83相通。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阀80高压节点81、第二四通阀80第二换向节点8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阀70第二换向节点74、第一四通阀70低压节点7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被压缩,完成一次除霜循环。
在此工作过程中,与实施例3图4所示方案的区别是:工作时,由于第四单向阀24、第五单向阀25的逆止作用,在除霜过程中,第二换热器4也维持一个较高的压力。
图7所示方案是图6所示方案的改进方案,与图6所示方案相比,在图7所示方案中,没有设置第三单向阀23,第二换热器4是直接通过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图7所示方案也可以实现图6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且实现相同时的工作流程相同。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三单向阀23、第四单向阀24、第五单向阀25中的任意一个单向阀都能够采用电磁阀、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流量调节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替代。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可以采用电磁阀,或其它具有关断功能的流量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中的任意一个或二个同时,都可以采用以下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滑片式压缩机、旋叶式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中的任意一个或二个同时,也可以是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还可以是由至少二台变容量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或者是由至少二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另外,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也可以是至少一台变容量压缩机和至少一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或第三换热器8中的任意一个除了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剂-水换热器或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可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或第三换热器8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时,通常采用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一般为铝或铝合金材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也使用铜材质。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中的的一个或多个、甚至所有节流机构都能够采用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所替代。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所述的所有管道都是铜管。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流向控制阀(41),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2);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依次通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也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二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一换向节点(82)通过第五十一管道(51)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和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一换向节点(82)之间的第五十一管道(5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41)被第二节流机构(6)所替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41)被第三单向阀(23)所替代,且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与第五十二管道(52)相连,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十一管道(51)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24)和第五单向阀(25),所述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通过第五十一管道(51)与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一换向节点(82)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同时与所述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和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所述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与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一换向节点(82)相连。
5.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单向阀(24)和第五单向阀(2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2);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依次通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第一压缩机构(1)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也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二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一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一端通过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与所述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和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和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一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一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与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和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一第二流向控制阀(42)设置在第六十五管道上,且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端与第六十三管道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另一端与第六十八管道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和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中的任意一个是电子膨胀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节流机构(6)是电子膨胀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流向控制阀(42)是电磁阀。
CN201420796038.XU 2014-12-08 2014-12-08 空调制冷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85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6038.XU CN204285906U (zh) 2014-12-08 2014-12-08 空调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6038.XU CN204285906U (zh) 2014-12-08 2014-12-08 空调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85906U true CN204285906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6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6038.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85906U (zh) 2014-12-08 2014-12-08 空调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859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4722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刘雄 空调制冷设备
CN106225292A (zh) * 2016-07-27 2016-12-14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4722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刘雄 空调制冷设备
CN104534722B (zh) * 2014-12-08 2017-10-20 刘雄 空调制冷设备
CN106225292A (zh) * 2016-07-27 2016-12-14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07759Y (zh) 一种热管能量回收型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CN102506520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3471296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4534722A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418971B (zh) 双热源热泵空调设备
CN101398234A (zh) 低温风冷热泵机组
CN105402966A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
CN105716324A (zh) 基于压缩-喷射复合的双热源高效空调系统及应用
CN204285906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3286825U (zh) 空气源热泵除霜装置
CN204438597U (zh) 热泵设备
CN102338503A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2581918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0489416C (zh) 二管制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CN104848591A (zh) 模块化热泵
CN103245150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除霜装置
CN104457047A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116541B (zh) 制冷设备
CN204438618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3323278U (zh) 一种新型空调脱湿机组
CN103307677B (zh) 一种新型空调脱湿机组
CN106524588B (zh) 热泵空调设备
CN204612244U (zh) 模块化热泵
CN104501461A (zh) 热泵设备
CN204006791U (zh) 空调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