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6541B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16541B CN102116541B CN201110029073XA CN201110029073A CN102116541B CN 102116541 B CN102116541 B CN 102116541B CN 201110029073X A CN201110029073X A CN 201110029073XA CN 201110029073 A CN201110029073 A CN 201110029073A CN 102116541 B CN102116541 B CN 1021165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heat exchanger
- valve
- node
- flow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二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第二换热器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第一单向阀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入口端与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管道相连。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能实现制冷、供暖和生产热水等多种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空调、恒温恒湿机组等中使用的制冷设备,属于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由压缩机构、四通换向机构、热源侧换热器、用户侧换热器和节流机构所组成的冬夏季两用制冷设备,在用于制冷时,利用用户侧换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或生产冷冻水,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通过热源侧换热器排入环境(如:室外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用于制热时,利用热源侧换热器从环境处吸取热量,再通过用户侧换热器生产热水或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众所周知,上述制冷设备在工作时,只能满足制冷或加热的单一需求,无法在全年运行过程中,满足用户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或除湿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全年运行过程中,满足用户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或除湿需求的制冷设备。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节流机构,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第三换热器、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四通阀的高压节点通过第六十管道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三管道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六十五管道、第六十六管道、第三节流机构、第二换热器、第六十一管道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出口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与第一节流机构和第三节流机构之间的管道相连。
2、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节流机构,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第三换热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流向控制阀和第二流向控制阀;所述四通阀的高压节点通过第六十管道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三管道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六十五管道、第六十六管道、第三节流机构、第二换热器、第一流向控制阀、第六十一管道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入口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出口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与第一节流机构和第三节流机构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与第二单向阀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压缩机构入口端和四通阀低压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压缩机构的中间补气口、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任意一处相连。
3、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节流机构,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第三换热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四通阀的高压节点通过第六十管道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三管道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六十五管道、第六十六管道、第三节流机构、第二换热器、第三单向阀入口端、第三单向阀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出口端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出口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与第一节流机构和第三节流机构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出口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与第二单向阀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压缩机构入口端和四通阀低压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压缩机构的中间补气口、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任意一处相连。
4、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节流机构,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第三换热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三通流向转换装置;所述四通阀的高压节点通过第六十管道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三管道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六十五管道、第六十六管道、第三节流机构、第二换热器、三通流向转换装置的常开节点、三通流向转换装置的换向节点、第六十一管道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入口端与三通流向转换装置的换向节点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出口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与第一节流机构和第三节流机构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三通流向转换装置的另一个换向节点通过第六十七管道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压缩机构入口端和四通阀低压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压缩机构的中间补气口、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任意一处相连。
5、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节流机构,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节流机构、第三换热器、第一流向控制阀、第二流向控制阀、第五流向控制阀和第六流向控制阀;所述四通阀的高压节点通过第六十管道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三管道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六十五管道、第六十六管道、第三节流机构、第二换热器、第一流向控制阀、第六十一管道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五流向控制阀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相连,第五流向控制阀另一端通过第六流向控制阀、第六十二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一端与第五流向控制阀和第六流向控制阀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端与第一节流机构和第三节流机构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与第六流向控制阀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六十二管道、压缩机构入口端和四通阀低压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压缩机构的中间补气口、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任意一处相连。
6、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节流机构,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节流机构、第三换热器、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五流向控制阀和第六流向控制阀;所述四通阀的高压节点通过第六十管道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三管道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六十五管道、第六十六管道、第三节流机构、第二换热器、第三单向阀入口端、第三单向阀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五流向控制阀一端与第三单向阀出口端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相连,第五流向控制阀另一端通过第六流向控制阀、第六十二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一端与第五流向控制阀和第六流向控制阀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端与第一节流机构和第三节流机构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出口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与第六流向控制阀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六十二管道、压缩机构入口端和四通阀低压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压缩机构的中间补气口、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任意一处相连。
7、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节流机构,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节流机构、第三换热器、第五流向控制阀、第六流向控制阀和三通流向转换装置;所述四通阀的高压节点通过第六十管道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三管道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六十五管道、第六十六管道、第三节流机构、第二换热器、三通流向转换装置的常开节点、三通流向转换装置的换向节点、第六十一管道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五流向控制阀一端与三通流向转换装置的换向节点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相连,第五流向控制阀另一端通过第六流向控制阀、第六十二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一端与第五流向控制阀和第六流向控制阀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端与第一节流机构和第三节流机构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三通流向转换装置的另一个换向节点通过第六十七管道与所述第六流向控制阀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六十二管道、压缩机构入口端和四通阀低压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压缩机构的中间补气口、第一换热器和四通阀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任意一处相连。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多种功能,生产热水、制冷、供暖或除湿;
2.可以回收利用制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低温余热;
3.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
4.本发明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的制冷设备,特别适用于对温度和湿度有要求的地方,以及有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需求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改进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0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1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1变化方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空调热水器,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为电子膨胀阀;第一换热器3是用户侧换热器,夏天作为蒸发器,为用户制冷,冬天作为冷凝器,为用户供暖,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换热器4是热源侧换热器,既可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为用户供暖或生产热水;第三换热器8是热水加热器,全年为用户生产热水。该制冷设备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1)单独制冷
在此功能下,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全部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室外空气、或冷却水、或土壤等),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7、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2)制冷兼全热回收
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全部冷凝热生产热水;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3)制冷兼部份热回收
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部份冷凝热生产热水,另一部份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进入第六十一管道61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7、第六十六管道66也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两路在第六十五管道65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4)单独生产热水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关闭,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单向阀22、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5)单独供暖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一换热器3中为用户供暖。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全开,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6)同时供暖和生产热水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一部份在第一换热器3中为用户供暖,另一部份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4进入第六十四管道64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进入第六十六管道66,另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单向阀22、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也进入第六十六管道66,两路在第六十六管道66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7)冬季除霜
采用逆循环热气除霜时,其工作流程与单独制冷功能相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是一种空调热水器,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流向控制阀42。
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同时与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和四通阀2的换向节点72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有四种连接方式:1)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2)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3)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4)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选择第二种连接方式。
工作过程中,当第一流向控制阀41全开,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关闭时,可实现实施例1所述的所有功能;当第一流向控制阀41关闭,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全开时,还可以实现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热水功能,在此功能下,制冷量和热水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同时独立调节。此时,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以及从环境中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都用于生产热水。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另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二流向控制阀42、第六十七管道67也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两路在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再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如图10所示,与图2所示方案的区别是增加了一个第三流向控制阀43,其连接方式是:第三流向控制阀43一端与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和第二节流机构6之间的管道相连,第三流向控制阀43另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或第二流向控制阀42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任意一根相连。
工作过程中,当第三流向控制阀43关闭时,可实现图2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当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流向控制阀42、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三流向控制阀43、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时,在夏季制冷兼热回收工作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制冷兼部份热回收的第二种方案。在此方案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部份冷凝热(主要是压缩机构1排气中的过热气体显热)生产热水,剩余部份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故在本方案中,利用夏季制冷兼热回收功能,可以生产水温更高的热水。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三流向控制阀43、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7、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是一种空调热水器,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特别是不需要除霜的场合。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第三单向阀23和第四单向阀24。
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同时与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相连,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有四种连接方式:1)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2)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3)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4)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选择第一种连接方式。
与实施例1相比,它可以实现实施例1所述的单独生产热水、单独供暖、同时供暖和生产热水、制冷兼全热回收功能;它也可以实现实施例2所述的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热水功能。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仍然是一种空调热水器,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一个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该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通常采用三通阀或其它的三通流量控制阀。
其连接方式是: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常开节点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同时与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相连,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有四种连接方式:
1)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2)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3)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4)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选择第二种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中,当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常开节点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及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连通,另一个换向节点关闭时,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实施例1所述的功能,当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常开节点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时,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实施例2所述的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热水功能。
以上实施例1至4所述的所有方案,当用于室内游泳池的空调和泳池水加热时,由于游泳池还有生活热水需求,而泳池水所要求的水温又较低(一般30℃左右),因此有以下改进方案:此时,第三换热器8作为低温换热器,用于泳池水加热,另外设置一个高温换热器用于生活热水生产;所述高温换热器的连接方式是:高温换热器的出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相连,高温换热器的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空调热水器,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三流向控制阀43。
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同时与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和四通阀2的换向节点72相连;第三流向控制阀43一端与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和第二节流机构6之间的管道相连,第三流向控制阀43另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
工作过程中,当第一流向控制阀41全开,第三流向控制阀43关闭时,可实现实施例1所述的所有功能;当第一流向控制阀41关闭,第三流向控制阀43全开,且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时,在夏季制冷兼热回收工作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制冷兼部份热回收的第二种方案。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部份冷凝热(主要是压缩机构1排气中的过热气体显热)生产热水,剩余部份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故在本方案中,利用夏季制冷兼热回收功能,可以生产水温更高的热水。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流向控制阀41关闭,第三流向控制阀43全开。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三流向控制阀43、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7、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空调热水器,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一个贮液器50,其连接方式是:第一节流机构5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贮液器50相连,第三节流机构7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三节流机构7另一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与贮液器50相连,第二节流机构6一端与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相连,第二节流机构6另一端与贮液器50、第一节流机构5和贮液器50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或第三节流机构7和贮液器50之间的第六十六管道66任意一处相连。
另外,图6所示,当本实施例用于多联式中央空调系统时,系统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节流机构5和至少一组第一换热器3,一个第一节流机构5和至少一组第一换热器3串联组成一套房间换热单元,多个房间换热单元并联组成室内换热单元20,室内换热单元20有两个连接节点,第一连接节点F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贮液器50相连,第二连接节点H同时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和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相连。
本实施例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第四流向控制阀44,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其连接方式是:第四流向控制阀44一端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或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第四流向控制阀44另一端与贮液器50的气体空间相连。
工作过程中,当第四流向控制阀44开启时,本改进方案能实现压缩过程的中间补气或使制冷剂液体过冷,故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性能,特别是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本实施例以上所述方案适用于本发明除实施例11以外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恒温恒湿空调机组,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除湿需求的场合。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1)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设置于同一空气处理单元10中,且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第三换热器8处于第二换热器4的下风侧;2)增设有二个温度检测装置,其设置方式为: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第一温度检测装置31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的进风侧,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4入口空气干球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2设置于第三换热器8的出风侧,用于检测第三换热器8出口空气干球温度。
该制冷设备在全年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工作时,第一换热器3是热源侧换热器,夏季和春秋季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或除湿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热,冬季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用于加热空气;第二换热器4是空气处理单元10中的冷却与加热换热器,作为冷却器时,可以实现空气的冷却或除湿,作为加热器时,可以实现空气的加热;第三换热器8是空气处理单元10中的加热器(或称为再热器),用于空气的加热或再热,控制送风温度。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1)单独制冷
在此功能下,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全部通过第一换热器3排入环境(室外空气、或冷却水、或土壤等),第二换热器4对空气进行冷却或降温除湿。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全开,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2)制冷除湿兼空气再热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除湿所产生的冷凝热一部份利用第一换热器3排入环境,另一部份在第三换热器8中用于空气的再热。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4进入第六十四管道64,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进入第六十六管道66,另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单向阀22、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也进入第六十六管道66,两路在第六十六管道66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工作过程中,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控制策略是:控制器30根据设定的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2所检测的第三换热器8出口空气干球温度,控制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度,调节通过第一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将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控制为设定值。
控制器30对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调节方法有以下三种方式:1)设定第一节流机构5的开度为定值,通过调节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度,实现对出口空气温度的控制;2)设定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度为定值,通过调节第一节流机构5的开度,实现对出口空气温度的控制;3)同时调节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度,实现对出口空气温度的控制。
(3)冬季空气加热
在此功能下,第一换热器3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和第三换热器8中用于空气的加热。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进入第六十一管道61,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7、第六十六管道66也进入第六十五管道65,两路在第六十五管道65混合后,再依次经过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4)冬季除霜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空气中吸热,使空气降温除湿,除湿所产生的冷凝热一部份用于第一换热器3的除霜,另一部份在第三换热器8中用于空气的再热,以保证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为期望值。
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控制方法如下:第一温度检测装置31、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2所检测的温度信号都传递至控制器30,控制器30根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2所检测的第三换热器8出口空气干球温度,调节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度,使第三换热器8的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维持为期望值。通常第三换热器8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期望值等于第一温度检测装置31所检测的第二换热器4入口空气干球温度。
工作过程中,控制器30对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调节方法有以下三种方式:1)设定第一节流机构5的开度为定值,通过调节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度,实现对出口空气温度的控制;2)设定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度为定值,通过调节第一节流机构5的开度,实现对出口空气温度的控制;3)同时调节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二节流机构6的开度,实现对出口空气温度的控制。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恒温恒湿空调机组,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除湿需求的场合。与实施例7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第三单向阀23和第四单向阀24两个单向阀。
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同时与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相连,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有四种连接方式:1)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2)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3)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4)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图8所示,本实施例是选择第一种连接方式。
与实施例7相比,它可以实现实施例7所述的功能;不过在实现冬季空气的加热功能时,与实施例7略有不同。只能用第三换热器8加热空气。此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除以上功能外,在冬季,本实施例还可以实现冬季除湿兼加热功能,在此功能中,第一换热器3从环境中吸取热量,第二换热器4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除湿所产生的冷凝热以及从环境中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都用于空气的加热。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出来后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进入第六十四管道64,另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四单向阀24、第六十七管道67、第六十二管道62也进入第六十四管道64,两路在第六十四管道64混合后,再依次经过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本实施例特别适用于冬季室内存在湿负荷,又需要对室内进行供暖的场合,如室内游泳池。本实施例还有以下两个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1:如图2所示,用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流向控制阀42分别替代第三单向阀23和第四单向阀24。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同时与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和四通阀2的换向节点72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有四种连接方式:1)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2)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3)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4)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
改进方案2:如图4所示,用一个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替代第三单向阀23和第四单向阀24。其连接方式是: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常开节点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同时与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相连,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有四种连接方式:1)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2)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3)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4)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
以上两个改进方案,不但能够实现实施例7所述的所有功能,而且还可以实现实施例8图8所示方案所述的冬季除湿兼加热功能。
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在冬季除湿兼加热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结霜,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还有以下改进方案:采用蒸发压力调节阀替代图8所示方案中的第四单向阀24,工作时,利用该蒸发压力调节阀控制第二换热器4中的蒸发压力不低于某一设定值,以防止第二换热器4结霜,通常该蒸发压力设定值的最小值所对应的蒸发温度为5.8℃。实际工作时,通常的一个应用方案是采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蒸发压力调节阀。
类似地,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的改进方案1,也存在以下改进方案:采用蒸发压力调节阀替代第二流向控制阀42,工作时,利用该蒸发压力调节阀控制第二换热器4中的蒸发压力不低于某一设定值,以防止第二换热器4结霜,通常该蒸发压力设定值的最小值所对应的蒸发温度为5.8℃。实际工作时,通常的一个应用方案是采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蒸发压力调节阀。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空调、除湿兼热水机组,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除湿和热水需求的场合,如室内游泳池。与实施例8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一个第四换热器11和一个第四节流机构12。
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第四换热器11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相连,第四换热器11出口端通过第四节流机构12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二节流机构6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或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
当本实施例所述方案用于室内游泳池时,第四换热器11可以作为池水加热器,用于加热池水,也可以作为生活热水加热器,用于生产生活热水。
本实施例的一个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当第四换热器11作为池水加热器,用于池水加热时,在系统中增加一个高温加热器,用于生产生活热水。其连接方式是:高温换热器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相连,高温换热器出口端与第四换热器11入口端相连。
本实施例所述方案适用于本发明除实施例11以外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10
如图11所示,它是实施例2图2所示方案的变异方案,其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压缩机构1是由低压级压缩机1-1、高压级压缩机1-2组成的压缩机组,工作过程中,当本实施例执行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功能时,可以实现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在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中,高温高压制冷剂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中温中压的制冷剂利用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低温低压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3中为用户供冷,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以及从环境中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都用于生产热水,制冷量和热水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同时独立调节。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一流向控制阀41关闭,第二流向控制阀42全开。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高压级压缩机1-2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出来后被分成二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二流向控制阀42、第六十七管道67,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低压级压缩机1-1入口端、低压级压缩机1-1出口端,回到高压级压缩机1-2入口端,与另一路进入中间补气口A的制冷剂混合后,再进入高压级压缩机1-2被压缩。
对于实施例3和8,当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是采用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的连接方式时,在实施例3所述的制冷设备执行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功能、实施例8所述的制冷设备执行冬季除湿兼加热功能,且压缩机构1也是双级压缩运行时,同样可以实现本实施例以上所述的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它们的工作过程不再详述。类似的,对于实施例4,当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一个换向节点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是采用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的连接方式时,在实施例4所述的制冷设备执行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功能、且压缩机构1也是双级压缩运行时,也同样可以实现本实施例以上所述的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
实施例11
如图12所示,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采用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分别替代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没有设置第二节流机构6;工作时,利用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控制通过第三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图12所示方案也可以实现实施例1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且工作流程相同。
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五流向控制阀45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2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五流向控制阀45另一端同时与第三换热器8一端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一端相连,第六流向控制阀46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
图12所示的方案有以下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1:类似于实施例2图2所示方案,在图12所示的方案中增加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流向控制阀42。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第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一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同时与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四通阀2的换向节点72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有四种连接方式:1)与第六流向控制阀46和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2)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3)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4)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
改进方案2:类似于实施例3图3所示方案,在图12所示的方案中增加第三单向阀23和第四单向阀24。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同时与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相连,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有四种连接方式:1)与第六流向控制阀46和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2)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3)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4)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
改进方案3:类似于实施例4图4所示方案,在图12所示的方案中增加一个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该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通常采用三通电磁阀或其它的三通流量控制阀。其连接方式是: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常开节点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同时与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相连,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有四种连接方式:1)与第六流向控制阀46和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第六十二管道62相连,2)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3)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4)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74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
图12所示方案和它的以上三个改进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贮液器50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此时,贮液器50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一节流机构5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贮液器50相连,第三节流机构7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三节流机构7另一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与贮液器50相连,第三换热器8一端与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之间的管道相连,第三换热器8另一端与贮液器50、第一节流机构5和贮液器50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或第三节流机构7和贮液器50之间的第六十六管道66任意一处相连。
上述的的进一步改进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第四流向控制阀44,还可以作更进一步的改进。此时,第四流向控制阀44的连接方式是:第四流向控制阀44一端与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第四流向控制阀44另一端与贮液器50相连。工作过程中,当第四流向控制阀44开启时,本方案能实现压缩过程的中间补气,故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性能,特别是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图12所示方案以及它的上述改进方案,当用作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使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除湿需求的场合时,类似于实施例7和8,如图13所示:1)它们的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设置于同一空气处理单元10中,且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第三换热器8处于第二换热器4的下风侧;2)在系统中增设有二个温度检测装置,它们的设置方式为: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第一温度检测装置31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的进风侧,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4入口空气干球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2设置于第三换热器8的出风侧,用于检测第三换热器8出口空气干球温度。
图13所示方案能够实施例7所述方案的所有功能,且工作流程相同,但在实现制冷除湿兼空气再热功能、冬季除霜功能时,图13所示方案是通过控制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的开度,实现对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控制。具体控制策略如下:1)在实现制冷除湿兼空气再热功能时,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控制策略是:控制器30根据设定的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2所检测的第三换热器8出口空气干球温度,控制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的开度,调节通过第一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将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控制为设定值。2)在实现冬季除霜功能时,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控制方法如下:第一温度检测装置31、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2所检测的温度信号都传递至控制器30,控制器30根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2所检测的第三换热器8出口空气干球温度,调节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的开度,使第三换热器8的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维持为期望值。通常第三换热器8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期望值等于第一温度检测装置31所检测的第二换热器4入口空气干球温度。
在制冷除湿兼空气再热功能、冬季除霜功能工作过程中,控制器30对空气处理单元10出口空气干球温度的调节方法有以下三种方式:1)设定第一节流机构5的开度为定值,通过调节第六流向控制阀46的开度,实现对出口空气温度的控制;2)设定第六流向控制阀46的开度为定值,通过调节第一节流机构5的开度,实现对出口空气温度的控制;3)同时调节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的开度,实现对出口空气温度的控制。
类似于实施例8,图12所示的方案的三个改进方案1、2、3,也可以实现实施例8所述的冬季除湿兼加热功能;同样地,对于改进方案1和2,为了避免在冬季除湿兼加热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结霜,图12所示的方案的改进方案1可以采用蒸发压力调节阀替代第二流向控制阀42;图12所示的方案的改进方案2可以采用蒸发压力调节阀替代第四单向阀24;替代之后,上述两个改进方案在工作过程中,利用该蒸发压力调节阀控制第二换热器4中的蒸发压力不低于某一设定值,以防止第二换热器4结霜,通常该蒸发压力设定值的最小值所对应的蒸发温度为5.8℃。实际工作时,通常的一个应用方案是采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蒸发压力调节阀。
对于本实施例图12所示方案的改进方案1和2,当采用蒸发压力调节阀分别替代第二流向控制阀42和第四单向阀24之后,运行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对蒸发压力调节阀进行调节,通常在系统中增加一个压力传感器B,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4中的蒸发压力。对于图12所示方案的改进方案1,压力传感器B在系统中的设置位置是:1)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与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上,2)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之间的管道上,3)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与蒸发压力调节阀之间的管道上;在实际应用时,上述三种设置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上述的压力传感器B在系统中的设置方法也适用于实施例8图8所示方案的改进方案1。对于图12所示方案的改进方案2,压力传感器B在系统中的设置位置是:1)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与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上,2)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与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之间的管道上,3)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与蒸发压力调节阀之间的管道上;在实际应用时,上述三种设置方式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上述压力传感器B在系统中的设置方法也适用于实施例8图8所示方案。
系统在各功能下工作时,由压力传感器B和控制器30对蒸发压力调节阀实施控制,其控制方法如下:1)在单独制冷、制冷除湿兼空气再热、冬季除霜、冬季空气加热功能下,控制器30控制蒸发压力调节阀关闭;2)在冬季除湿兼加热功能下,当压力传感器B所检测的第二换热器4蒸发压力不低于蒸发压力设定值时,则控制器30控制蒸发压力调节阀全开,当压力传感器B所检测的第二换热器4蒸发压力低于蒸发压力设定值时,则控制器30利用蒸发压力调节阀控制第二换热器4的蒸发压力为设定值。
类似于实施例6,本实施例图12所示方案,当用作空调热水器,应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时,也可以用于多联式中央空调系统,此时,系统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节流机构5和至少一组第一换热器3,一个第一节流机构5和至少一组第一换热器3串联组成一套房间换热单元,多个房间换热单元并联组成室内换热单元20,室内换热单元20有两个连接节点,第一连接节点F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贮液器50相连,第二连接节点H同时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相连。上述多联式中央空调系统的连接方案也适用于本实施例图12所示方案的其它改进方案。
实施例12
实施例1图1所示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油分离器90,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此时,油分离器90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油分离器90入口端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油分离器90出口端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相连。工作时,油分离器90的作用是对压缩机构1的排气进行油分离。本实施例以上所述方案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
实施例13
实施例1图1所示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气液分离器91,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此时,气液分离器91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气液分离器91出口端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气液分离器9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相连。工作时,气液分离器91的作用是分离压缩机构1吸气中的制冷剂液体,避免产生液击。
本实施例以上所述方案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
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流向控制阀42、第三流向控制阀43、第四流向控制阀44、第五流向控制阀45、第六流向控制阀46的一个或多个、甚至所有流向控制阀都能够采用电磁阀、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流量调节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替代;压缩机构1除了可以采用由至少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级压缩以外,也可以采用图1中所示的、由至少一台低压级压缩机1-1和至少一台高压级压缩机1-2组成的双级压缩,此时,低压级压缩机1-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相连,低压级压缩机1-1出口端依次通过中间补气口A、高压级压缩机1-2入口端、高压级压缩机1-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与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相连,当然也可以采用由至少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双级压缩方式。
以上所述低压级压缩机1-1、高压级压缩机1-2中的任意一个或二个同时、可以采用以下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滑片式压缩机、旋叶式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低压级压缩机1-1、高压级压缩机1-2中的任意一个或二个同时、也可以是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
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压缩机构1可以采用以下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滑片式压缩机、旋叶式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压缩机构1也可以是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压缩机构1还可以是由至少一台变容量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或者是由至少一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另外,压缩机构1也可以是至少一台变容量压缩机和至少一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
上述所有实施例方案中,也可以采用电磁阀、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流量调节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替代所述的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三单向阀23和第四单向阀24中的一个或多个、甚至所有单向阀。
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换热器3除了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剂-水换热器或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第一换热器3通常采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换热器4除了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剂-土壤换热器、制冷剂-水换热器、也可以是蒸发式换热器、还可以是太阳能集热器,另外,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第二换热器4通常采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
第三换热器8除了可以是制冷剂-水换热器以外,第三换热器8也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溶液加热器或溶液再生器或根据使用需要的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第三换热器8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个,或根据需要的其它种类的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或第三换热器8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时,通常采用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一般为铝或铝合金材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也使用铜材质。翅片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板型、波纹型或开缝翅片型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所述的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通常采用三通电磁阀或其它的三通流量控制阀。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4)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
2.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流向控制阀(4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任意一处相连。
3.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三单向阀(23)和第四单向阀(24);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所 述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任意一处相连。
4.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和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常开节点、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换向节点、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换向节点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任意一处相连。
5.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二流向控制阀(42)、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一流向控制阀(41)、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五流向控制阀(45)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五流向控制阀(45)另一端通过第六流向控制阀(46)、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一端与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另一端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42)一端与第一流向控制阀(41)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42)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第六流向控制阀(46)和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第六十二管道(62)、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任意一处相连。
6.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三单向阀(23)、第四单向阀(24)、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 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五流向控制阀(45)一端与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五流向控制阀(45)另一端通过第六流向控制阀(46)、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一端与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另一端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第六流向控制阀(46)和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第六十二管道(62)、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任意一处相连。
7.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五流向控制阀(45)、第六流向控制阀(46)和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常开节点、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换向节点、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五流向控制阀(45)一端与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换向节点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五流向控制阀(45)另一端通过第六流向控制阀(46)、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一端与第五流向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另一端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三通流向转换装置(4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六流向控制阀(46)和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第六十二管道(62)、压缩机构(1)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四管道(64)任意一处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设置于同一空气处理单元(10)中,且沿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三换热器(8)处于第二换热器(4)的下风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贮液器(50)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三节流机构(7)另一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与贮液器(50)相连,所述第二节流机构(6)一端与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相连,第二节流机构(6)另一端与贮液器(50)、第一节流机构(5)和贮液器(50)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或第三节流机构(7)和贮液器(50)之间的第六十六管道(66)任意一处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贮液器(50)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三节流机构(7)另一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与贮液器(50)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一端与第五流向 控制阀(45)和第六流向控制阀(46)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另一端与贮液器(50)、第一节流机构(5)和贮液器(50)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或第三节流机构(7)和贮液器(50)之间的第六十六管道(66)任意一处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29073XA CN102116541B (zh) | 2010-05-12 | 2011-01-21 | 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83109 | 2010-05-12 | ||
CN201010183109.5 | 2010-05-12 | ||
CN201110029073XA CN102116541B (zh) | 2010-05-12 | 2011-01-21 | 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16541A CN102116541A (zh) | 2011-07-06 |
CN102116541B true CN102116541B (zh) | 2012-11-28 |
Family
ID=44215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29073XA Active CN102116541B (zh) | 2010-05-12 | 2011-01-21 | 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165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0358A (zh) * | 2012-03-23 | 2012-08-01 | 刘雄 | 空气处理设备水系统 |
CN103032994A (zh) * | 2013-01-15 | 2013-04-10 | 北京格瑞那环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蒸发双冷凝户用型中央空调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8505375A (ja) * | 2014-12-23 | 2018-02-22 | トレイン・エアー・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システムズ・(チャイナ)・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温度調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3844A (en) * | 1992-03-25 | 1994-06-2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Refrigerant heat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
CN101093117A (zh) * | 2007-06-06 | 2007-12-2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冬夏两用空气源热泵装置 |
CN101949614A (zh) * | 2010-07-20 | 2011-01-19 | 刘雄 | 空调制冷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81585A (ja) * | 1997-04-07 | 1998-10-23 | Hitachi Ltd | 多室空気調和機 |
-
2011
- 2011-01-21 CN CN201110029073XA patent/CN1021165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3844A (en) * | 1992-03-25 | 1994-06-2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Refrigerant heat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
CN101093117A (zh) * | 2007-06-06 | 2007-12-2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冬夏两用空气源热泵装置 |
CN101949614A (zh) * | 2010-07-20 | 2011-01-19 | 刘雄 | 空调制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平10-281585A 1998.10.2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16541A (zh) | 201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38208C (zh) | 一种双温冷水/冷风机组 | |
CN102506520B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203464560U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201787768U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101943503B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109357426B (zh) | 用于机房和房间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116541B (zh) | 制冷设备 | |
CN102116540B (zh) | 制冷设备 | |
CN101799223B (zh) | 全年候空气源热泵三用机组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1975488B (zh) | 恒温恒湿空调设备 | |
CN102338503A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104457047B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202581918U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102003834B (zh) | 多功能空气源热水及空调热泵机组 | |
CN102072587B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204438618U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204612244U (zh) | 模块化热泵 | |
CN202581926U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102072588B (zh) | 热泵空调设备 | |
CN102563966A (zh) | 空调制冷设备水系统 | |
CN101949615B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102322707B (zh) | 空调制冷设备 | |
CN201892347U (zh) | 多功能水源热水及空调热泵机组 | |
CN202057112U (zh) | 采用电子膨胀阀的多功能水源热水与热泵机组 | |
CN202630505U (zh) | 空调制冷设备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