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2707B - 空调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调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2707B
CN102322707B CN 201110199417 CN201110199417A CN102322707B CN 102322707 B CN102322707 B CN 102322707B CN 201110199417 CN201110199417 CN 201110199417 CN 201110199417 A CN201110199417 A CN 201110199417A CN 102322707 B CN102322707 B CN 102322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throttle mechanism
heat exchanger
economizer
ex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994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2707A (zh
Inventor
刘雄
Original Assignee
刘雄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雄 filed Critical 刘雄
Priority to CN 20111019941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22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22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2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2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27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经济器、第一节流机构、第二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第四节流机构和第五节流机构;四通阀的高压节点通过第六十管道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通过第六十三管道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六十六管道、第五节流机构、第六十七管道、第二换热器、第六十一管道,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该空调制冷设备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能在高低温环境下工作,实现制冷、供暖和生产热水等多种功能。

Description

空调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属于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由压缩机构、四通换向机构、热源侧换热器、用户侧换热器和节流机构所组成的冬夏季两用空调制冷设备,在用于制冷时,利用用户侧换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或生产冷冻水,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通过热源侧换热器排入环境(如:室外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用于制热时,利用热源侧换热器从环境处吸取热量,再通过用户侧换热器生产热水或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众所周知,上述空调制冷设备在工作时,只能满足制冷或加热的单一需求,无法在全年运行过程中,满足用户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等多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多种运行工况、并能在高低温工作环境下高效运行的空调制冷设备。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
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和第五节流机构(1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五节流机构(12)、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的入口端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的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与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的一端与第五节流机构(12)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第六十七管道(67)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六十九管道(69)相连。
以上方案1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第四节流机构(9)和一个经济器(11),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
方案1改进方案一
第四节流机构(9)和经济器(11)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案是:经济器(11)高压侧两个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节点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经济器(11)高压侧的另一个连接节点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入口端通过第四节流机构(9)与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相连,所述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为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中的任意一根。
方案1改进方案二
第四节流机构(9)和经济器(11)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案是:经济器(11)高压侧两个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节点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经济器(11)高压侧的另一个连接节点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八管道(68)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入口端通过第四节流机构(9)与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相连,所述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为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中的任意一根。
方案2
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节流机构(12)、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五节流机构(12)、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同时与第六十五管道(65)和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的一端与第五节流机构(12)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第六十七管道(67)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六十九管道(69)相连。
以上方案2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第四节流机构(9)和一个经济器(11),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
方案2改进方案一
第四节流机构(9)和经济器(11)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案是:经济器(11)高压侧两个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节点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经济器(11)高压侧的另一个连接节点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入口端通过第四节流机构(9)与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相连,所述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为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中的任意一根。
方案2改进方案二
第四节流机构(9)和经济器(11)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案是:经济器(11)高压侧两个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节点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经济器(11)高压侧的另一个连接节点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八管道(68)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入口端通过第四节流机构(9)与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相连,所述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为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中的任意一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多种功能,生产热水、制冷、供暖;
2.可以回收利用空调制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低温余热;
3.能在高低温工作环境下正常工作;
3.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
4.本发明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的空调制冷设备,特别适用于有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需求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第五节流机构12、经济器11;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第五节流机构12为电子膨胀阀;第一换热器3是用户侧换热器,夏天作为蒸发器,为用户制冷,冬天作为冷凝器,为用户供暖;第二换热器4是热源侧换热器,既可以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为用户供暖或生产热水;第三换热器8是热水加热器,全年为用户生产热水。该空调制冷设备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1)单独制冷
在此功能下,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全部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室外空气、或冷却水、或土壤等),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四节流机构9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节流机构7,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2)制冷兼全热回收
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全部冷凝热生产热水;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四节流机构9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3)制冷兼部份热回收
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部份冷凝热生产热水,另一部份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都正常工作,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工作过程中,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分别用于调节通过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4的制冷剂流量。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六十管道60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节流机构7,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也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两路在第六十九管道69混合后,再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4)单独生产热水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关闭,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第四节流机构9、第五节流机构12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五节流机构12、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5)单独供暖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一换热器3中为用户供暖,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全开,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正常工作,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七十管道70、经济器11高压侧,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三节流机构7、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6)同时供暖和生产热水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一部份在第一换热器3中为用户供暖,另一部份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工作过程中,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分别用于调节通过第一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
方案一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四节流机构9、第五节流机构12都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六十管道60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进入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又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也进入第六十六管道66,与第一路制冷剂在第六十六管道66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五节流机构12、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方案二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都正常工作,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六十管道60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七十管道70、经济器11高压侧,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也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两路在第六十九管道69混合后,又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三节流机构7、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7)冬季除霜
采用逆循环热气除霜时,其工作流程与单独制冷功能相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
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第五节流机构12、经济器11、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第五节流机构12为电子膨胀阀;第一换热器3是用户侧换热器,夏天作为蒸发器,为用户制冷,冬天作为冷凝器,为用户供暖;第二换热器4是热源侧换热器,既可以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为用户供暖或生产热水;第三换热器8是热水加热器,全年为用户生产热水。该空调制冷设备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1)单独制冷
在此功能下,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全部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室外空气、或冷却水、或土壤等),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四节流机构9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节流机构7,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2)制冷兼全热回收
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全部冷凝热生产热水;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四节流机构9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3)制冷兼部份热回收
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部份冷凝热生产热水,另一部份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都正常工作,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工作过程中,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分别用于调节通过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4的制冷剂流量。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进入第六十一管道61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一单向阀2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节流机构7,也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两路在第六十九管道69混合后,再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4)单独生产热水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第二节流机构6全开,第四节流机构9、第五节流机构12正常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单向阀22、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五节流机构12、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5)单独供暖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一换热器3中为用户供暖,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全开,第二节流机构6、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正常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七十管道70、经济器11高压侧,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三节流机构7、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6)同时供暖和生产热水
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所吸取的热量,一部份在第一换热器3中为用户供暖,另一部份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经济器11使制冷剂液体过冷。工作过程中,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分别用于调节通过第一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8的制冷剂流量。
方案一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四节流机构9都正常工作,第五节流机构12关闭。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进入第六十四管道64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七十管道70、经济器11高压侧,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另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单向阀22、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也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两路在第六十九管道69混合后,再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三节流机构7、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方案二
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四节流机构9、第五节流机构12都正常工作,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进入第六十四管道64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进入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路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单向阀22、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进入第六十九管道69又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机构9、经济器11低压侧入口端、经济器11低压侧出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进入压缩机构1中间补气口A,另一路依次经过经济器11高压侧、第七十管道70,也进入第六十六管道66,与第一路制冷剂在第六十六管道66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五节流机构12、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1入口端。
(7)冬季除霜
采用逆循环热气除霜时,其工作流程与单独制冷功能相同。
实施例3
对于实施例1图1和实施例2图2所述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贮液器50,可以分别对它们作进一步的改进。在改进方案中,贮液器50在系统中的安装位置是:设置在经济器11的高压侧管道上。
对于实施例1图1所述方案,经济器11的高压侧管道包括以下管道: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贮液器50可以设置在以上管道的任意一根上。
对于实施例2图2所述方案,经济器11的高压侧管道包括以下管道: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贮液器50可以设置在以上管道的任意一根上。如图3所示,此时,贮液器50是设置在第六十九管道69上。
实施例4
实施例1图1和实施例2图2所述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油分离器90,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此时,油分离器90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油分离器90入口端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油分离器90出口端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工作时,油分离器90的作用是对压缩机构1的排气进行油分离。本实施例以上所述方案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
实施例5
实施例1图1和实施例2图2所述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气液分离器91,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此时,气液分离器91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气液分离器91出口端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气液分离器91入口端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工作时,气液分离器91的作用是分离压缩机构1吸气中的制冷剂液体,避免产生液击。
本实施例以上所述方案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
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所述压缩机构1除了可以采用由至少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级压缩以外,也可以采用图1中所示的、由至少一台低压级压缩机1-1和至少一台高压级压缩机1-2组成的双级压缩,此时,低压级压缩机1-1入口端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低压级压缩机1-1出口端依次通过中间补气口A、高压级压缩机1-2入口端、高压级压缩机1-2出口端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当然也可以采用由至少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双级压缩方式。
以上所述低压级压缩机1-1、高压级压缩机1-2中的任意一个或二个、可以采用以下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滑片式压缩机、旋叶式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低压压缩机1-1、高压压缩机1-2中的任意一个或二个、也可以是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
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压缩机构1可以采用以下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滑片式压缩机、旋叶式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压缩机构1也可以是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压缩机构1还可以是由至少一台变容量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或者是由至少一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另外,压缩机构1也可以是由至少一台变容量压缩机和至少一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
上述所有实施例方案中,也可以采用电磁阀、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流量调节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替代所述的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中的任意一个或二个。
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换热器3除了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剂-水换热器或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第一换热器3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换热器4除了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剂-土壤换热器、制冷剂-水换热器、也可以是蒸发式换热器,另外,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第二换热器4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
第三换热器8除了可以是制冷剂-水换热器以外,第三换热器8也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溶液加热器或溶液再生器或根据使用需要的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第三换热器8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个,或根据需要的其它种类的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或第三换热器8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时,通常采用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一般为铝或铝合金材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也使用铜材质。

Claims (8)

1.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和第五节流机构(1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五节流机构(12)、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的入口端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的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与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的一端与第五节流机构(12)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第六十七管道(67)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六十九管道(6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经济器(11)高压侧两个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节点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经济器(11)高压侧的另一个连接节点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入口端通过第四节流机构(9)与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相连,所述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为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中的任意一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经济器(11)高压侧两个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节点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经济器(11)高压侧的另一个连接节点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八管道(68)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入口端通过第四节流机构(9)与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相连,所述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为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中的任意一根。
4.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节流机构(12)、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换热器(3)、第一节流机构(5)、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五节流机构(12)、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同时与第六十五管道(65)和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的一端与第五节流机构(12)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第六十七管道(67)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7)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六十九管道(69)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经济器(11)高压侧两个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节点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经济器(11)高压侧的另一个连接节点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压缩机构(1)的中间补气口(A)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入口端通过第四节流机构(9)与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相连,所述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为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中的任意一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经济器(11)高压侧两个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节点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经济器(11)高压侧的另一个连接节点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八管道(68)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经济器(11)的低压侧入口端通过第四节流机构(9)与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相连,所述经济器(11)高压侧管道为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七十管道(70)、第二节流机构(6)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中的任意一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油分离器(90)入口端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油分离器(90)出口端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91)出口端与压缩机构(1)入口端相连,气液分离器(91)入口端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
CN 201110199417 2011-07-15 2011-07-15 空调制冷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2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99417 CN102322707B (zh) 2011-07-15 2011-07-15 空调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99417 CN102322707B (zh) 2011-07-15 2011-07-15 空调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2707A CN102322707A (zh) 2012-01-18
CN102322707B true CN102322707B (zh) 2013-05-22

Family

ID=45450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9941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2707B (zh) 2011-07-15 2011-07-15 空调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22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9028B2 (en) * 2013-01-25 2016-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heat pump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intermediate gas recompres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3844A (en) * 1992-03-25 1994-06-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frigerant heat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JP2004251557A (ja) * 2003-02-20 2004-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二酸化炭素を冷媒として用いた冷凍装置
CN101713599A (zh) * 2009-11-09 2010-05-26 刘雄 空调热泵装置
CN102116540A (zh) * 2010-06-16 2011-07-06 刘雄 制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1585A (ja) * 1997-04-07 1998-10-23 Hitachi Ltd 多室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3844A (en) * 1992-03-25 1994-06-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frigerant heat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JP2004251557A (ja) * 2003-02-20 2004-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二酸化炭素を冷媒として用いた冷凍装置
CN101713599A (zh) * 2009-11-09 2010-05-26 刘雄 空调热泵装置
CN102116540A (zh) * 2010-06-16 2011-07-06 刘雄 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2707A (zh) 201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6520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3464560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418971B (zh) 双热源热泵空调设备
CN104534722A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1943503A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2581918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4438597U (zh) 热泵设备
CN102338503A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116540B (zh) 制冷设备
CN104121729A (zh) 制冷剂流向转换装置
CN102116541B (zh) 制冷设备
CN102322707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003834B (zh) 多功能空气源热水及空调热泵机组
CN204285906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4633997A (zh) 模块化热泵
CN204006791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2581926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4612244U (zh) 模块化热泵
CN204438584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2853580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4141904U (zh) 制冷剂流向转换装置
CN102563966A (zh) 空调制冷设备水系统
CN102072588B (zh) 热泵空调设备
CN102563968B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101949615B (zh) 空调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