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12092U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12092U
CN204612092U CN201520192738.2U CN201520192738U CN204612092U CN 204612092 U CN204612092 U CN 204612092U CN 201520192738 U CN201520192738 U CN 201520192738U CN 204612092 U CN204612092 U CN 204612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te
plate
ducting assembly
whirlpool tongue
whirl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27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智强
毛先友
刘志强
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927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12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12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12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其中,风道组件包括:涡壳、涡舌和涡壳保温板,涡壳保温板设置在涡壳导风板的另一壁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在涡壳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涡壳保温板,有效地减少了通过导风通道的风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涡壳和涡舌相对地设置在风道内形成导风通道,即导风通道由涡壳和涡舌两个部分构成,涡壳和涡舌可单独生产,从而提高了涡壳和涡舌制造精度,另外,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和涡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涡壳和涡舌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及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该风道组件的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导风通道为了保证其强度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当经过换热器的经过导风通道时,风中的一部分能量会在通过导风通道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能量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风的能量损失的风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道组件的立式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设置在立式空调器的风道内,包括:涡壳,所述涡壳包括:上板、所述上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涡壳导风板、以及所述涡壳导风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下板;涡舌,所述涡舌相对所述涡壳设置在所述风道的内壁上,且所述涡舌的一壁面与所述涡壳导风板的一壁面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和涡壳保温板,所述涡壳保温板设置在所述涡壳导风板的另一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在涡壳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涡壳保温板,有效地减少了通过导风通道的风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涡壳和涡舌相对地设置在风道内形成导风通道,即导风通道由涡壳和涡舌两个部分构成,这样,涡壳和涡舌可单独生产,一方面降低了风道组件的制造难度,从而提高风道组件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风道组件的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了产 品的品质,另外,在将风道组件安装在风道过程中,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和涡舌之间的距离,一方面避免风道组件与风道之间因尺寸误差导致装配效率低,从而提高了立式空调器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涡壳和涡舌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风道组件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一般为金属材料制成,风中的一部分能量会在通过导风通道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能量损失由于尺寸误差风道和风道组件的装配效率较低,且铸造成型风道组件制造精度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在涡壳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涡壳保温板,有效地减少了通过导风通道的风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导风通道由涡壳和涡舌两个部分构成,涡壳和涡舌可单独生产,从而提高了涡壳和涡舌制造精度,另外,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和涡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涡壳和涡舌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及装配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涡舌包括:上连接板;涡舌导风板,所述涡舌导风板由所述上连接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且所述涡舌导风板的一壁面与所述涡壳导风板的一壁面之间形成所述导风通道;和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由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底边水平延伸而成;且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位于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风道组件还包括:涡舌保温板,涡舌保温板设置在涡舌导风板的另一壁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涡壳保温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涡壳保温板固定在所述涡壳上;所述涡舌保温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涡舌保温板固定在所述涡舌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涡壳保温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涡舌保温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涡壳导风板的另一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一凸筋,所述涡壳保温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筋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另一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二凸筋,所述涡舌保温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筋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涡舌保温板和所述涡壳保温板均为泡沫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位于所述风道内;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的下方,且所述风道组件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接水盘的集水面内;和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并与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导风通道的入口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通过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立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即该立式空调器具有装配效率高、换热效果好、外观美观等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立式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所述固定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一侧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底板,且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同一侧;其中,所述顶板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壳的上板和所述风道组件的涡舌的上连接板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壳的下板和所述风道组件的涡舌的下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且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导风通道的入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两所述支撑柱均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一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风道组件 的涡壳保温板和涡壳连接,另一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舌保温板和涡舌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涡壳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所示涡舌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所示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所示涡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所示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道组件,10涡壳,11上板,12涡壳导风板,13下板,14第一凸筋,20涡舌,21上连接板,22涡舌导风板,23下连接板,30接水盘,40固定架,41顶板,421第一侧板,422第二侧板,43底板,50换热器,60涡壳保温板,61第一通孔,62第一连接柱,63第一凹槽,70涡舌保温板,71第二通孔,7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设置在立式空调器的风道内,包括:涡壳10、涡舌20和涡壳保温板60。
具体地,涡壳10包括:上板11、沿上板1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涡壳导风板12、以及沿涡壳导风板12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下板;涡舌20相对涡壳10设置在风道的内壁上,且涡舌20的壁面与涡壳导风板12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涡壳保温板60设置在涡壳导风板12的另一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在涡壳10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涡壳保温板60,有效地减少了通过导风通道的风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涡壳10和涡舌20相对地设置在风道内形成导风通道,即导风通道由涡壳10和涡舌20两个部分构成,这样,涡壳10和涡舌20可单独生产,一方面降低了风道组件100的制造难度,从而提高风道组件100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风道组件100的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另外,在将风道组件100安装在风道过程中,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10和涡舌20之间的距离,一方面避免风道组件100与风道之间因尺寸误差导致装配效率低,从而提高了立式空调器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涡壳10和涡舌20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涡舌20包括: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
具体地,涡舌导风板22为沿上连接板2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且涡舌导风板22的一壁面与涡壳导风板12的一壁面之间形成导风通道;下连接板23为沿涡舌导风板22的底边水平延伸而成;且上连接板21与下连接板23位于涡舌导风板22的同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保证了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了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涡舌20的 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风道组件100还包括:涡舌保温板70,涡舌保温板70设置在涡舌导风板22的另一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涡壳保温板60的设置,在涡舌20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涡舌保温板70,有效地减少了通过导风通道的风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涡壳保温板6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61,螺钉穿过第一通孔61,将涡壳保温板60固定在涡壳10上;涡舌保温板7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71,螺钉穿过第二通孔71,将涡舌保温板70固定在涡舌20上。
在该实施例中,螺钉的连接方式,在满足连接强度的情况下,连接强度高,从而保证了涡壳保温板60与涡壳10和涡舌保温板70与涡舌20之间连接力,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涡壳保温板6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62,第一通孔61设置在第一连接柱62上;涡舌保温板7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通孔71设置在第二连接柱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62的设置,增加了螺钉与涡壳保温板60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了涡壳保温板60与涡壳10之间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连接柱的设置,增加了螺钉与涡舌保温板70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了涡舌保温板70与涡舌20之间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涡壳10导风板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一凸筋14,涡壳保温板60上设置有与第一凸筋14相配合的第一凹槽63;涡舌导风板22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二凸筋,涡舌保温板70上设置有与第二凸筋相配合的第二凹槽7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凸筋14和第一凹槽63的相配合,增加了涡壳10导风板与涡壳10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了涡壳10导风板与涡壳10之 间的连接面积,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凸筋和第二凹槽72的相配合,增加了涡舌导风板22与涡舌20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了涡舌导风板22与涡舌20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涡舌保温板70和涡壳保温板60均为泡沫保温板。
在该实施例中,涡舌保温板70和涡壳保温板60采用泡沫制成,在保证了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质量轻,即减轻了产品的重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为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上述任一项的风道组件100,风道组件100位于风道内;和贯流风机,贯流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并与位于风道组件100的导风通道的入口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通过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立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即该立式空调器具有装配效率高、换热效果好、外观美观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8所示,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固定架40,固定架40设置在风道内。
具体地,固定架40包括:顶板41、沿顶板4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421、以及沿第一侧板421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底板43,且底板43和顶板41位于第一侧板421的同一侧;其中,顶板41与风道组件100的涡壳10的上板11和风道组件100的涡壳10的上连接板21连接,底板43与风道组件100的涡舌20的下板和风道组件100的涡舌20的上连接板21连接,且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50与固定架40连接,且换热器50位于固定架40与导风通道的入口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涡壳10、涡舌20和换热器50安装在固定架40上,使得涡壳10、涡舌20和换热器50和固定架40连接成的整体作为一个组件在装配线上操作,既降低了装配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又避免了 将涡壳10、涡舌20和换热器50先与壳体相连接,导致壳体被划伤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另外,顶板41、底板43和第一侧板421为一体式结构,既有效地保证了固定架40自身的强度,又使得固定架40的制作工艺简单方便,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固定架40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板的边缘成型有与底板43相连接的连接板。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板的设置,保证了下板与底板43的接触面积,即保证了下板与底板43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固定架40还包括沿顶板4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并与第一侧板42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422,且在第一侧板421与第二侧板422之间形成有供风通过的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21和第二侧板422形成供风通过的空间,换热器50置于该空间内,换热器50的固定板可以为一个,并可根据立式空调器内部结构,使固定板与第一侧板421的内侧面或者第二侧板422的内侧面相连接,当然,换热器50的固定板也可以为两个,两个固定板分别与第一侧板421的内侧面或者第二侧板422的内侧面相连接,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换热器50与固定架4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换热器50安装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侧板421和第二侧板422均为圆弧板。 
在该实施例中,圆弧板可最大限度地将风导向换热器50,从而有效提升换热器50的换热效率,故设计第一侧板421和第一侧板421为圆弧板,这样,既使得第一侧板421与第二侧板422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又使得固定架40具有导流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接水盘30的侧壁上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支撑板,支撑板与底板43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设置,保证了接水盘30与底板43的接触面 积,即保证了接水盘30与底板43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竞争力,且支撑板与接水盘30一体制成,既有效地保证了支撑板与接水盘3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接水盘30与固定架4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保证了接水盘30的密封性,从而保证了固定架40和换热器50表面形成的冷凝水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全部流入接水盘3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边缘形状与第一侧板42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边缘形状与第一侧板42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使得支撑板与第一侧板421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接水盘30的装配工艺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底板43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具有3mm-15mm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换热器50和固定架40的表面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接水盘30时,会产生滴水声,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底板43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的间距过大,则会导致滴水声增大产生噪音,而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底板43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的间距过小,则会导致冷凝水飞溅损坏立式空调器内其他部件,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设计水盘的集水面与第一侧板421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具有3mm-15mm的间隙,既能够避免滴水声过大产生的噪音,又能避免冷凝水飞溅的问题,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架4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两支撑柱均与壳体相连接,且一支撑柱与风道组件100的涡壳保温板60和涡壳10连接,另一支撑柱均与风道组件100的涡舌保温板70和涡舌2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架40通过两支撑柱与涡舌保温板70、涡壳保温板60、涡舌20和涡壳10相连接,有效地降低了固定架40的装配工艺难度,从而使固定架40的装配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在涡壳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 涡壳保温板,有效地减少了通过导风通道的风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涡壳和涡舌相对地设置在风道内形成导风通道,即导风通道由涡壳和涡舌两个部分构成,这样,涡壳和涡舌可单独生产,一方面降低了风道组件的制造难度,从而提高风道组件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风道组件的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另外,在将风道组件安装在风道过程中,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和涡舌之间的距离,一方面避免风道组件与风道之间因尺寸误差导致装配效率低,从而提高了立式空调器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涡壳和涡舌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风道组件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一般为金属材料制成,风中的一部分能量会在通过导风通道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能量损失由于尺寸误差风道和风道组件的装配效率较低,且铸造成型风道组件制造精度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在涡壳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涡壳保温板,有效地减少了通过导风通道的风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导风通道由涡壳和涡舌两个部分构成,涡壳和涡舌可单独生产,从而提高了涡壳和涡舌制造精度,另外,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和涡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涡壳和涡舌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及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组件,设置在立式空调器的风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涡壳,所述涡壳包括:上板、所述上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涡壳导风板、以及所述涡壳导风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下板;
涡舌,所述涡舌相对所述涡壳设置在所述风道的内壁上,且所述涡舌的一壁面与所述涡壳导风板的一壁面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和
涡壳保温板,所述涡壳保温板设置在所述涡壳导风板的另一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舌包括:
上连接板;
涡舌导风板,所述涡舌导风板由所述上连接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且所述涡舌导风板的一壁面与所述涡壳导风板的一壁面之间形成所述导风通道;和
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由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底边水平延伸而成;且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位于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涡舌保温板,所述涡舌保温板设置在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另一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壳保温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涡壳保温板固定在所述涡壳上;
所述涡舌保温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涡舌保温板固定在所述涡舌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壳保温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
所述涡舌保温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壳导风板的另一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一凸筋,所述涡壳保温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筋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另一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横纵交错设置的第二凸筋,所述涡舌保温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筋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舌保温板和所述涡壳保温板均为泡沫保温板。
8.一种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位于所述风道内;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的下方,且所述风道组件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接水盘的集水面内;和
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风道组件内,并与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导风通道的入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所述固定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一侧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底板,且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同一侧;
其中,所述顶板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壳的上板和所述风道组件的涡舌的上连接板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壳的下板和所述风道组件的涡舌的下连接板连接,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且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导风通道的入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两所述支撑柱均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一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壳保温板和涡壳连接,另一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舌保温板和涡舌相连接。
CN201520192738.2U 2015-03-31 2015-03-31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Active CN204612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2738.2U CN204612092U (zh) 2015-03-31 2015-03-31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2738.2U CN204612092U (zh) 2015-03-31 2015-03-31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12092U true CN204612092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64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2738.2U Active CN204612092U (zh) 2015-03-31 2015-03-31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120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2044A (zh) * 2015-11-30 2016-0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2044A (zh) * 2015-11-30 2016-0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12097U (zh) 涡壳体、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104501392A (zh)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和立式空调器
CN204329168U (zh)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固定架和立式空调器
CN204612092U (zh)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204611963U (zh)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104776579A (zh)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104534642A (zh)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固定架和立式空调器
CN103868167B (zh) 空调室外机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853859U (zh)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202973466U (zh) 一种空调器底壳和一种分体式空调内机
CN207019173U (zh) 制冷设备
CN206755536U (zh) 一种机柜空调器
CN204329167U (zh)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固定架和立式空调器
CN209326053U (zh) 一种风冷模块机组外框
CN205300360U (zh) 一种钎焊式散热器用边板
CN204329283U (zh)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和立式空调器
CN204063365U (zh) 空调室外机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04329170U (zh)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和立式空调器
CN211781870U (zh) 一种接水盘固定结构及座吊机
CN201103994Y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5726805U (zh) 一种三分频功放器可拆装结构
CN109442721A (zh) 一种风冷模块机组外框
CN21024179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03606764U (zh) 一种易焊接笔记本散热底板
CN203980502U (zh) 空调器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