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4296U - 室外机以及使用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以及使用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4296U
CN204574296U CN201520117051.2U CN201520117051U CN204574296U CN 204574296 U CN204574296 U CN 204574296U CN 201520117051 U CN201520117051 U CN 201520117051U CN 204574296 U CN204574296 U CN 204574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power plant
premises station
plant module
contro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70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真下央
富田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4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4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室外机以及使用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能够防止制冷剂滞留、且能够以低成本降低朝外部的噪声。空调装置(1)具有压缩机(21)以及逆变装置(31),该逆变装置驱动压缩机(21)的电动机(102),逆变装置(31)具备驱动压缩机(21)的动力模块(42),动力模块(42)安装于压缩机(21)的外轮廓、且安装于相比电动机(102)所被设置的位置靠下侧的位置,并且动力模块(42)具有由隔音部件(202)和分隔板(201)的切出立起部(201a)覆盖的构造。

Description

室外机以及使用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动力模块来驱动压缩机的室外机以及使用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空调装置中,为了控制朝压缩机供给的电力,使用具有电力控制用的半导体元件的动力模块。该动力模块主要作为逆变电路的开关元件使用,在进行开关动作时发热。此处,提出有利用该发热对在空调装置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空调装置:动力模块由框体覆盖,并且框体的散热面与朝压缩机导入的制冷剂导热连接,将在动力模块产生的热朝制冷剂导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3552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1)
在专利文献1中,动力模块设置在电气部件箱内。因此,因动力模块的驱动而产生的噪声在电气部件箱中被吸收。并且,形成为如下的构造:噪声从电气部件箱朝室外机的框体传递,并在室外机的框体中电接地。另一方面,也考虑将动力模块设置于电气部件箱的外部亦即压缩机,从动力模块直接对压缩机进行加热。但是,在该情况下,由动力模块产生的噪声容易朝外部传播,因此,期望抑制从动力模块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的部件造成的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动力模块防止压缩机内部的制冷剂的滞留(stagnation)、且能够减轻从动力模块产生的噪声的室外机以及使用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室外机,上述室外机在框体内设置有:压缩机,该压缩机具备电动机;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接;以及室外风扇,该室外风扇对热交换器进行送风,上述室外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室外机具有:动力模块,该动力模块安装于压缩机的外轮廓、且安装于相比电动机靠下的位置,当对压缩机的电动机供给电力时,该动力模块进行驱动;以及分隔板,该分隔板将框体的内部分隔成收纳室外风扇的送风机室和收纳压缩机的机械室,在分隔板形成有切出立起部,该切出立起部覆盖压缩机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室外机中,上述室外机还具有隔音部件,该隔音部件在上述机械室内以包围上述压缩机以及上述动力模块的侧面的方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室外机中,在上述隔音部件,从上述框体的底面到包括上述动力模块所被安装的位置在内的高度位置为止,形成有含有导磁性材料的导磁性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中,上述动力模块安装于上述压缩机的外轮廓中的与上述分隔板对置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中,上述室外机还具备导热部件,该导热部件设置于上述动力模块与上述压缩机的外轮廓之间,将上述动力模块中的发热朝上述压缩机的外轮廓导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中,上述动力模块具备由宽带隙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开关元件,上述室外机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对上述动力模块的动作进行控制,当上述压缩机停止时,上述控制部执行使对上述电动机进行加热的电流流动的约束通电,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开关元件动作,从而执行使电流在上述电动机中流动的约束通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室外机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约束通电时使高频缺相电流流过上述动力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室外机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约束通电时使高频交流电流流过上述动力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调装置具备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被安装于压缩机的外轮廓,由此,能够使用从动力模块产生的热防止在压缩机中制冷剂滞留,并且,通过在压缩机的上部设置切出立起部,该切出立起部能够吸收从动力模块朝上方传递的噪声,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减轻动力模块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回路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优选室外机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被收纳于图2的室外机的压缩机的外观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图2的压缩机的内部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2的室外机中的逆变装置的一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图2的室外机的机械室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图6的室外机中的分隔板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图6的室外机中的隔音部件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空调装置;1A:室外机;1B:室内机;2:框体;2A:机械室;2B:送风机室;11:制冷循环回路;21:压缩机;22:流路切换器;23:室外热交换器;24:室外风扇;25:室内热交换器;26:室内风扇;27:膨胀阀;31:逆变装置;41:电气部件箱;42:动力模块;43:导热部;44:温度检测部;45:第1端口;46:第2端口;47:第3端口;48:第4端口;51:配线;53:配线;61:吸入消声器;71:吸入管;72:上连接管;73:下连接管;80:外轮廓;81:顶部;82:主体部;83:底板部;91:排出管;101:交流电源;102:电动机;111:转换电路;112:逆变电路;113:控制部;122:曲轴;122a:曲轴上偏心部;122b:曲轴下偏心部;123:压缩机构部;124:上压缩机;125:下压缩机;131:定子;132:转子;141:框架;142:上缸体;143:分隔部件;144:下缸体;145:气缸盖;201:分隔板;201a:切出立起部;202:隔音部件;202a:导磁性区域;H1:切出立起部的高度位置;H10:导磁性区域的高度位置;Hc:压缩机的高度位置;Hm:动力模块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回路11的制冷循环回路图。以下所示的空调装置1的各结构只是示出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所示,图1的空调装置1利用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热泵循环)进行制冷运转以及制热运转,具有室外机1A以及室内机1B。并且,空调装置1构成室外机1A和室内机1B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制冷循环回路11。
在制冷循环回路11填充有制冷剂,制冷剂在制冷剂配管内循环,由此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所填充的制冷剂例如是氨制冷剂或氟利昂制冷剂,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使用公知的制冷剂。该制冷循环回路11连接有压缩机21、流路切换器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内热交换器25以及膨胀阀27。其中,压缩机21、流路切换器22、室外热交换器23以及膨胀阀27设置于室外机1A,室内热交换器25设置于室内机1B。
压缩机21将制冷剂压缩至高温高压,例如由回转型的压缩机构成。流路切换器22由例如形成有第1至第4的四个端口的四通阀构成,与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等运转状态相应地切换制冷循环回路内的连接关系。流路切换器22的第1端口45与压缩机21的排出侧亦即排出管91连接。流路切换器22的第4端口48与室内热交换器25连接。流路切换器22的第3端口47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流路切换器22的第2端口46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在流路切换器22中,制冷运转时,第1端口45与第2端口46连接,第3端口47与第4端口48连接。另一方面,制热运转时,第1端口45与第4端口48连接,第2端口46与第3端口47连接。
室外热交换器23对从膨胀阀27供给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或者对从压缩机21供给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23例如具有如下的构造:具备供制冷剂通过的导热管以及用于增大在导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导热面积的翅片。室外风扇24对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送风,将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热交换后的空气朝室外机外排出。
室内热交换器25在制热运转时对从压缩机21供给的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且在制冷运转时对从膨胀阀27供给的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25例如具有如下的构造:具备供制冷剂通过的导热管以及用于增大在导热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导热面积的翅片。此外,在室内机设置有对室内热交换器25进行送风的室内风扇26。室内风扇26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所吸入的室内的空气与在室内热交换器25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朝室内送出。
膨胀阀27是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单元,例如由电子膨胀阀形成。膨胀阀27在制热运转时对从室内热交换器25供给的制冷剂进行减压,而后朝室外热交换器23供给。此外,膨胀阀27在制冷运转时对从室外热交换器23供给的制冷剂进行减压,而后朝室内热交换器25供给。
其次,参照图1对空调装置1的制冷运转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首先,在流路切换器22中,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压缩机21的吸引侧和室内热交换器25连接。然后,低压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而成为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23中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的能量传递至热源(空气或水),由此,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液体制冷剂。之后,制冷剂在膨胀阀27被减压而成为低压二相状态,并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5。在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25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水或者空气等被冷却。之后,从室内热交换器25流出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
其次,参照图1对空调装置1的制热运转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首先,在流路切换器22中,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室内热交换器25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3和压缩机21的吸引侧连接。然后,制冷剂以低压气体的形态进入压缩机21,且被压缩而成为高压气体。之后,高压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冷凝器)25。随着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25内的路径中通过,制冷剂的能量传递至负载侧的水或空气等。此时,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液体制冷剂,且热交换后的水或室内空气被加热。
之后,高压液体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冷凝器)25流入膨胀阀27。在膨胀阀27中,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5的多个通路后的制冷剂汇集在一起并被减压而成为低压二相状态。低压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到达室外热交换器(蒸发器)23,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制冷剂吸收外部空气的水或空气的能量而蒸发,成为低压气体。之后,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器22返回压缩机21的吸入侧。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优选室外机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的室外机1A在框体2的内部收纳有压缩机21以及流路切换器22(未图示),且具有金属制的分隔板201,该分隔板201将框体2的内部分隔成机械室2A和送风机室2B。并且,在机械室2A侧配置有压缩机21以及流路切换器22,并且收纳有电气部件箱41以及动力模块42,该电气部件箱41用于对压缩机21等室外机1A的动作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送风机室2B侧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23以及室外风扇24。
图3是示出被收纳于图2的室外机1A的压缩机21的外观结构的示意图。图3的压缩机21由外轮廓80覆盖,外轮廓80例如具有通过利用焊接等将顶部81、主体部82以及底板部83接合而在内部形成有密闭空间的构造。在顶部81连接有排出管91,该排出管91将由压缩机21压缩后的制冷剂朝压缩机21的外部排出。该排出管91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1端口45连接(参照图1)。
主体部82经由上连接管72以及下连接管73与吸入消声器61连接。吸入消声器61具备吸入管71、上连接管72以及下连接管73,吸入从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回路11经由制冷剂连接管供给的制冷剂、并朝压缩机21供给。吸入管71设置于吸入消声器61的上端,上连接管72以及下连接管73设置于吸入消声器61的下端。具体而言,吸入管71在从制冷循环回路11经由制冷剂配管吸入制冷剂之后,经由上连接管72朝上压缩机124(参照图4)供给制冷剂,经由下连接管73朝下压缩机125(参照图4)供给制冷剂。
图4是示出图2的压缩机的内部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压缩机21包括电动机102以及压缩机构部123。电动机102例如由无刷直流马达构成,具备定子131和转子132。
定子131由绕组、铁心以及基板等形成(均未图示),在铁心卷绕有规定匝数的绕组产生感应磁场,由此相对于转子132产生旋转磁场。
转子132具有永磁铁,且借助由定子131产生的旋转磁场而旋转。在转子132固定有曲轴122,曲轴122具备与自身的旋转联动而偏心旋转的曲轴上偏心部122a以及曲轴下偏心部122b。
压缩机构部123由上压缩机124以及下压缩机125形成。上压缩机124由框架141、上缸体142以及分隔部件143形成。下压缩机125由分隔部件143、下缸体144以及气缸盖145形成。上缸体142与上连接管72连接,借助曲轴上偏心部122a的偏心旋转而被驱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下缸体144与下连接管73连接,借助曲轴下偏心部122b的偏心旋转而被驱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其次,参照图3以及图4对压缩机2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制冷循环回路11循环的制冷剂经由吸入管71被吸入到吸入消声器61的内部。当在电动机102的定子131中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132旋转时,曲轴122与转子132的旋转一起旋转。当曲轴122旋转时,借助曲轴上偏心部122a,未图示的上旋转活塞偏心旋转,同时,借助曲轴下偏心部122b,未图示的下旋转活塞偏心旋转。此时,制冷剂经由上连接管72被朝上缸体142供给。同时,制冷剂经由下连接管73被朝下缸体144供给。然后,制冷剂由上旋转活塞和上叶片(未图示)压缩,且压缩后的制冷剂由排出管91朝外部排出。
另外,上述说明了的压缩机21的结构示出双回转型压缩机的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单回转型压缩机,也可以是叶片式压缩机。此外,例示了压缩机21的电动机102是无刷DC马达的情况,但也能够使用交流马达等使用了逆变器的公知的马达。
如图1以及图3所示,使用电气部件以及动力模块42来驱动压缩机21,该电气部件被收纳于电气部件箱41的内部,该动力模块42设置于电气部件箱41的外部亦即压缩机21的外轮廓80。具体而言,动力模块42以及电气部件箱41内的电气部件构成逆变装置31,压缩机21由从逆变装置31供给的电力驱动。电气部件箱41和动力模块42借助配线51连接,动力模块42和压缩机21在顶部81借助配线53电连接。即,成为压缩机21经由配线53与逆变装置31电连接的状态。
图5是示出图2的室外机1A中的逆变装置31的一例的框图。如图5所示,逆变装置31具有转换电路111、逆变电路112以及控制部113。
转换电路111与商用电源亦即交流电源101连接,对从交流电源101供给的交流电进行整流而转换成直流电。具体而言,转换电路111例如由整流器以及升压斩波电路等公知的结构构成,在对交流电进行整流后,使整流后的直流电平滑化,并将平滑化后的直流电朝逆变电路112供给。
逆变电路112将从转换电路111供给来的平滑后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朝压缩机21的电动机102供给,例如由平滑电容器等和作为开关元件发挥功能的动力模块42构成。如上所述,逆变电路112中的平滑电容器等被收纳于电气部件箱41内,动力模块42安装于压缩机21的外轮廓80。逆变电路112的动作由控制部113控制,通过从控制部113朝动力模块42供给开关信号,从逆变电路112朝压缩机21供给规定的电力。
控制部113基于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对动力模块42进行控制。进而,在室外机1A设置有温度检测部44,该温度检测部44以规定的周期经由导热部43检测动力模块42的温度,控制部113具有与温度检测部44的检测结果相应地控制动力模块42的动作的功能。由此,动力模块42基于各种条件,利用适于该条件的开关信号对安装于动力模块42内部的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进行控制。结果,电动机102以与条件相应的转速旋转而生成输出扭矩,压缩机21与条件相应地驱动。
此外,控制部113具有如下功能:当压缩机21停止时,为了防止压缩机21内的制冷剂的滞留,执行用于对电动机102进行加热的约束通电。此处,在执行约束通电时,动力模块42也因进行开关动作而发热。动力模块42设置于压缩机21的外轮廓80(主体部82),并且,在压缩机21的外轮廓80中设置于比电动机102的位置Hc靠下侧的位置。因而,能够利用动力模块42对电动机102的热所难以传递到的区域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制冷剂的滞留。
另外,控制部113在约束通电时以对电动机102施加高频缺相电流的方式进行控制。或者,控制部113也可以按照对电动机102施加高频电压的方式进行控制,该高频电压的频率比运转频率高。由此,电动机102因铜损而发热,并且,动力模块42因开关动作而发热。在动力模块42中产生的热经由导热部43传递至压缩机21的外轮廓80,压缩机21被加热。于是,电动机102的绕组电阻变高,虽然流过绕组的电流变小而铜损减少,但会产生相应的量的因施加高频电压而导致的铁损,能够有效地对绕组进行加热。
该动力模块42由宽带隙元件构成,作为逆变电路112中的开关元件发挥功能。宽带隙元件是如氮化镓(GaN)等氮化物半导体、碳化硅(SiC)、或者金刚石等那样的带隙大于2[eV]的半导体,是耐热性高的元件。例如,氮化镓(GaN)的带隙为3.4[eV],碳化硅(SiC)的带隙为3.2[eV]。此外,氮化镓(GaN)的绝缘破坏电场强度为3.0[MV/cm],碳化硅(SiC)的绝缘破坏电场强度为3.0[MV/cm]。此外,以往作为回路元件的材料利用的硅(Si)的带隙为1.1[eV],绝缘破坏电场强度为0.3[MV/cm]。
绝缘破坏电场强度大、带隙宽度大意味着:能够维持耐压性,且能够减薄元件而降低导通电阻。如果能够降低导通电阻,则能够使电力损失降低。能够使电力损失降低,由此,发热量减少。通过发热量减少,即便使模块小型化而热容量变小,温度也难以上升。
另外,带隙是指在物质内部不存在电子的能量区域。此外,此处所说的绝缘破坏电场强度是指在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引起绝缘破坏的最小电场强度。
即,宽带隙元件与现有的由硅形成的元件相比较,带隙宽度加宽至大约3倍,绝缘破坏电场强度增大至大约10倍。因此,耐热性及耐电压性比由硅形成的元件优异。因此,通过使用宽带隙元件,能够使冷却构造小型化。
进而,氮化镓(GaN)或碳化硅(SiC)与硅(Si)相比电场饱和速度快。具体而言,在氮化镓(GaN)的情况下电场饱和速度为2.7[1×107cm/s],在碳化硅(SiC)的情况下电场饱和速度为2.0[1×107cm/s],在硅(Si)的情况下电场饱和速度为1.0[1×107cm/s]。电场饱和速度快意味着能够进行高频驱动。通过形成为能够进行高频驱动,能够使周边部件小型化。
动力模块42使用上述说明了的宽带隙元件安装开关元件。因此,耐高温性强且耐热性优异,电力损失小,因此,发热量也少,能够使模块小型化。因此,与以往相比,无需将动力模块42设置于电气部件箱41内部,并且也无需安装散热元件等以进行散热。因此,在利用宽带隙元件形成动力模块42的情况下,动力模块42不会受到构造上的制约。因此,能够将动力模块42设置于从电气部件箱41物理性地分离的部位。
即,动力模块42由耐热性优异的宽带隙元件构成,由此,能够长时间地执行约束通电。另一方面,通过将动力模块42设置于压缩机21的外轮廓80,能够利用动力模块42的发热防止制冷剂的滞留,并且,使在动力模块42中产生的热朝压缩机21的外轮廓80侧热传导而进行散热,能够进行动力模块42的热对策。
其次,对由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进行说明。当电流或电压急剧化时,即磁场、电场急剧变化时,会产生噪声。在图1的空调装置1的情况下,例如从压缩机21以及控制部113等产生噪声,并且,尤其是从逆变电路所包含的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量多。即,动力模块42通过对从转换电路111供给的直流输出进行开关而生成PWM信号。然后,动力模块42将PWM信号朝电动机102供给,使电动机102中产生旋转磁场并对其旋转进行控制。即,在动力模块42中,通过进行开关,磁场或电场急剧变化,因此容易产生噪声。
作为因噪声而导致的影响,例如存在因由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而导致电气部件箱41内的电气部件误动作、进而导致室内机1B的电气部件误动作的可能性。因此,针对包括空调装置1在内的各通用家电产品,存在用于进行限制的各种EMC·EMI标准,以免从其他设备受到不良影响、或者对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在现有的室外机中,动力模块42设置于电气部件箱41中,该电气部件箱41的周围由室外机1A的框体2包围。因此,各自产生的噪声从电气部件箱41沿着室外机1A的框体2传递并电接地。此外,由于是由电气部件箱41包围的构造,因此成为难以受到因来自外部的噪声而导致的影响的构造。
图6是示出图2的室外机1A的机械室2A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图6的机械室2A中,动力模块42以周边未被电气部件箱41包围的状态配置于压缩机21的侧面。因此,由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并不降低,存在对其他的周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或者,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噪声的影响,因此,也存在动力模块42发生误动作的可能性。因此,需要降低噪声的影响。因此,为了抑制动力模块42的噪声对其他的电气部件等造成不良影响,在室外机1A的分隔板201形成有切出立起部201a。
图7是示出图6的室外机中的分隔板的一例的示意图。图6以及图7的分隔板201形成为以覆盖压缩机21的上部的方式具有切出立起部201a的构造。即,切出立起部201a的高度位置H1高于压缩机21的高度位置Hc。另外,优选切出立起部201a的位置H1位于压缩机21的顶部81的位置Hc附近,以使得由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中的、朝上部传播的噪声不会泄漏而变得过高。于是,由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中的、朝上方向传递的噪声由切出立起部201a吸收。然后,由切出立起部201a吸收后的噪声能够沿着与分隔板201电连接的室外机1A的框体2传递并电接地。该切出立起部201a通过将金属制的分隔板201切出立起而形成,因此,与仅在压缩机21的上部设置导电性的板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抑制噪声。
进而,室外机1A具有隔音部件202,该隔音部件202降低从运转中的压缩机21产生的噪音。图8是示出图6的室外机1A中的隔音部件202的一例的示意图。图7以及图8的隔音部件202设置成包围压缩机21以及动力模块42的侧面。尤其是在隔音部件202形成有含有导磁性材料(低导磁性材料或者高导磁性材料)的导磁性区域202a,该导磁性区域从框体2的底板形成至比动力模块42所被安装的高度位置Hm高的位置H10。该导磁性区域202a例如可以通过使隔音部件202内含有导磁性材料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在隔音部件202粘贴磁屏蔽材料而形成。
这样,通过隔音部件202具有导磁性区域202a,能够在隔音部件202中吸收从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中的、沿横向传播的噪声。尤其是通过将导磁性区域202a形成至高度位置H10,能够将使用低导磁性材料的量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
另外,导磁性区域202a只要从框体2的底面形成至包括动力模块42所被安装的位置Hm在内的高度位置H10即可,也可以在隔音部件202的全部区域都形成有导磁性区域202a。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利用隔音部件202以及分隔板201覆盖设置于压缩机21的侧面的动力模块42,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减轻从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且难以受到从外部传播的噪声的影响的构造。
此外,当室外机1A还具有在机械室2A内以包围压缩机21以及动力模块42的侧面的方式设置的隔音部件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从压缩机21产生的噪音。尤其是当在隔音部件202的从框体2的底面到包括动力模块42所被安装的位置在内的高度位置H10为止形成有导磁性区域202a时,能够利用导磁性区域202a隔断从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的影响。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动力模块42在机械室2A内设置于与框体的侧壁对置的位置的情况,但也可以设置于与分隔板201对置的位置。具体而言,图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分隔板201以及切出立起部201a抑制从动力模块42产生的噪声对外部造成的影响。另外,在图9中,例示了动力模块42并不隔着隔音部件202而直接与分隔板201对置的情况,但也可以按照与图6相同的方式设置隔音部件202。

Claims (9)

1.一种室外机,
所述室外机在框体内设置有:
压缩机,该压缩机具备电动机;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以及
室外风扇,该室外风扇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送风,
所述室外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具有:
动力模块,该动力模块安装于所述压缩机的外轮廓、且安装于相比所述电动机靠下的位置,当对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电动机供给电力时,该动力模块进行驱动;以及
分隔板,该分隔板将所述框体的内部分隔成收纳所述室外风扇的送风机室和收纳所述压缩机的机械室,
在所述分隔板形成有切出立起部,该切出立起部覆盖所述压缩机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还具有隔音部件,该隔音部件在所述机械室内以包围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动力模块的侧面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音部件,从所述框体的底面到包括所述动力模块所被安装的位置在内的高度位置为止,形成有含有导磁性材料的导磁性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模块安装于所述压缩机的外轮廓中的与所述分隔板对置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还具备导热部件,该导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压缩机的外轮廓之间,将所述动力模块中的发热朝所述压缩机的外轮廓导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模块具备由宽带隙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开关元件,
所述室外机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动力模块的动作进行控制,
当所述压缩机停止时,所述控制部执行使对所述电动机进行加热的电流流动的约束通电,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开关元件动作,从而执行使电流在所述电动机中流动的约束通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约束通电时使高频缺相电流流过所述动力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约束通电时使高频交流电流流过所述动力模块。
9.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CN201520117051.2U 2014-02-26 2015-02-26 室外机以及使用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Active CN2045742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5674A JP6177161B2 (ja) 2014-02-26 2014-02-26 室外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035674 2014-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4296U true CN204574296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66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7051.2U Active CN204574296U (zh) 2014-02-26 2015-02-26 室外机以及使用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77161B2 (zh)
CN (1) CN2045742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016A (zh) * 2015-12-04 2018-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
CN109564044A (zh) * 2016-08-16 2019-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3508265A (zh) * 2019-03-01 2021-10-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以及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05912A1 (en) * 2017-03-31 2021-04-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oling device and vehicle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7134U (zh) * 1990-03-30 1991-12-20
JPH0849883A (ja) * 1994-08-05 1996-02-20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611179B2 (ja) * 2011-11-28 2014-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3194960A (ja) * 2012-03-16 2013-09-30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016A (zh) * 2015-12-04 2018-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
CN108369016B (zh) * 2015-12-04 2020-10-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
CN109564044A (zh) * 2016-08-16 2019-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3508265A (zh) * 2019-03-01 2021-10-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以及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77161B2 (ja) 2017-08-09
JP2015161431A (ja) 2015-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6516B2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3154636B (zh) 热泵装置、热泵系统和三相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CN204574296U (zh) 室外机以及使用该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CN104412049A (zh) 热泵装置、热泵系统、空调机和制冷机
CN102245899A (zh) 驱动电路一体型电动压缩机
CN109863689B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及空调机
AU2014371372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03988030A (zh) 热泵装置、具有热泵装置的空调机、热泵热水器、冰箱和制冷机
JP561117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321596A (zh) 热泵装置、空调机和制冷机
US10749414B2 (en) Motor driving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4114982A (ja) 圧縮機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0746450B2 (en)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 of use
EP1772628B1 (en) Compressor control unit and compressor control method
JP5634202B2 (ja) 電動圧縮機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KR20220012841A (ko) 압축기 모터 냉각 시스템을 가진 가열, 환기, 공기 조화 및/또는 냉동 시스템
JP602147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2516063B1 (ko) 이중-공급 가변속 드라이브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000000B2 (ja) 冷凍装置
JP6491761B2 (ja) 電力変換回路
JP2004239463A (ja) 熱ポンプ装置
CN114761744A (zh) 热源侧单元
WO2018207360A1 (ja) 機械装置及び機械装置を有する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