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1291U - 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1291U
CN204571291U CN201520104021.8U CN201520104021U CN204571291U CN 204571291 U CN204571291 U CN 204571291U CN 201520104021 U CN201520104021 U CN 201520104021U CN 204571291 U CN204571291 U CN 204571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sidewall
supporting surface
support colum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40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鸿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040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71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1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12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的模板,提供了一种支撑件,包括一支撑面、二侧壁,支撑面和侧壁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支撑面内侧有一矩形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支撑面加强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一支撑件、一连接件、一锁紧结构、一支撑柱、一连接条和一固定焊接块,连接件和支撑件通过连接条和锁紧结构固定连接,支撑柱通过固定焊接块固定在支撑件上。该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刚度大且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的模板,尤其是一种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的混凝土浇筑普遍使用木模板、竹模板和塑胶模板,木模板虽然重量轻,但其强度低、不防水,易霉变腐烂,重复使用率低,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竹模板同木模板也是重复利用率较低,且不可回收;而塑料模板刚性差,易变性,且成本高。
大模板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首先在法国等国家开发和应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全钢大模板,我国现使用的全钢大模板为拼装式大模板;拼装式大模板可以重新组装,使用不同板面尺寸的模板进行拼接,提高模板的利用率。全钢大模板是一种新型模板与脚手架技术,它以3mm-6mm的钢板拼装成建筑模型,钢板背侧由配套的连接件相连接,组成固定的模板体系。与传统木模板比,有施工方便、经久耐用、施工噪声小、节约木材、寿命周期成本低、混凝土成品观感好、省去体表面抹灰找平工序等优点,目前在高层剪力墙结构施工中得到广的应用。但由于全钢大模板作为一种新型模板技术,还存在产品品种单一、模板易变形的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研究出更能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的模板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刚度大、不易变形的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撑件,其用于与支撑柱配合进行建筑施工,包括一支撑面、二侧壁,支撑面和侧壁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支撑面内侧有一矩形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支撑面加强部。
优选的,该支撑面加强部宽度为支撑柱直径的0.5到1.5倍。
优选的,该支撑面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支撑面厚度,其厚度可以为3mm到10mm。
优选的,该侧壁外侧面的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或矩形。
优选的,该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侧壁连接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通过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均垂直的侧壁连接部连接,三者一体成型,侧壁连接部朝靠近支撑件内部方向逐渐变厚。
优选的,该第一侧壁上有内凹槽与固定孔,内凹槽设置于第一侧壁外侧面,固定孔贯穿于第一侧壁。
优选的,该第二侧壁包括焊接板、侧壁尾翼与定位线,定位线位于焊接板外表面,侧壁尾翼和焊接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该第二侧壁的截面为L形。
优选的,该固定焊接块位于支撑柱和焊接板之间并填充支撑柱和焊接板之间的空隙,其形状为立方体,其垂直于支撑柱长度方向,其长度和支撑柱直径相差不超过支撑柱直径的0.5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体系,其包括一支撑件、一连接件、一锁紧结构、一支撑柱、一连接条和一固定焊接块,连接件和支撑件通过连接条和锁紧结构固定连接,支撑柱通过固定焊接块固定在支撑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件,其包括一支撑面、二侧壁,支撑面和侧壁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支撑面内侧有一矩形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支撑面加强部。该支撑件用于支撑建筑室内顶部结构,满足了建筑多元化需求,其设有的支撑面加强部提高了支撑件的刚度,同时便于支撑柱与其的焊接。
上述支撑件加强部的形状、大小、厚度可以根据施工需要任意调整,满足多样的施工需求。
上述侧壁外侧面的形状可以为上宽下窄的等边梯形或矩形,该设计便于建筑模板的拆卸,避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卡模的问题。
上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侧壁连接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通过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均垂直的侧壁连接部连接,三者一体成型,侧壁连接部靠近支撑件内部方向逐渐变厚,当重力荷载通过连接条由连接件传到支撑件上,侧壁连接部最容易产生形变,而侧壁连接部上的加厚设计增强了侧壁连接节点的强度,可以有效的增加支撑件的承载力。
第一侧壁上有内凹槽与固定孔。用于减少第一侧壁与连接件的接触面积,只需移动连接件很小的距离,即可使支撑件与连接件错位,便于将连接件拆除;另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漏浆现象,内凹槽相比与无凹槽的面板有容纳少量漏浆的能力,可以避免由于漏浆使模板拼接缝增大,混凝土浇筑面不平整的后果。固定孔贯穿于第一侧壁表面且等距分布,其用于销钉穿过,以便于支撑件与连接件连接。
第二侧壁的截面为L形,其用于防止连接条脱落。
固定焊接块位于支撑柱和焊接板之间并填充支撑柱和焊接板之间的空隙,该设计节省材料,方便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体系,其包括一支撑件、一连接件、一锁紧结构、一支撑柱、一连接条和一固定焊接块。连接件和支撑件通过连接条和锁紧结构固定连接,支撑柱通过固定焊接块和支撑件固定,固定焊接块用于支撑柱和支撑件之间的焊接。该建筑模板支撑体系用于支撑建筑室内顶部结构,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标准强度前,起到支撑作用,便于混凝土浇筑,同时,混凝土养护到一定阶段,可以先拆除除去支撑件以外的连接件,已达到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建筑模板的目的。另外的,该建筑模板支撑体系同样具备支撑件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建筑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一支撑件、一锁紧结构与一连接条;
图2是图1中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支撑件另一视角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支撑件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锁紧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建筑模板支撑体系1包括一支撑件10、一连接件19、一锁紧结构13、一支撑柱15、一连接条17和一固定焊接块16(标号见图3)。连接件19和支撑件10通过连接条17和锁紧结构13固定连接,支撑柱15通过固定焊接块16和支撑件10固定,固定焊接块16用于支撑柱15和支撑件10之间的焊接。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件10包括一支撑面101、二侧壁103。支撑面101和侧壁103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
支撑面101一侧和支撑柱15焊接处1011有一矩形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支撑面加强部1013,支撑面加强部1013宽度W为支撑柱15直径的0.5到1.5倍,支撑面加强部1013的厚度大于支撑面101厚度,厚度可以为3mm到10mm。支撑面加强部1013可以减小由于焊接支撑柱15和支撑件10而引起的变形,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支撑面加强部1013的抗变形能力。
侧壁103包括第一侧壁1031、第二侧壁1033和侧壁连接部1035。侧壁103外侧面的形状为上宽下窄的等边梯形,该设计可以方便连接件19拆除,避免连接件19脱模困难的情况。第一侧壁1031和第二侧壁1033通过与第一侧壁1031、第二侧壁1033均垂直的侧壁连接部1035连接,三者一体成型,侧壁连接部1035朝靠近支撑柱15方向逐渐变厚,提高了侧壁连接部1035的抗变形能力。
第一侧壁1031包括内凹槽1032与固定孔1037。内凹槽1032位于第一侧壁1031外表面,其用于减少第一侧壁1031与连接件19的接触面积,只需移动连接件19很小的距离,即可使支撑件10与连接件19错位,便于将连接件19拆除;另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漏浆现象,内凹槽1032相比与无凹槽的面板有容纳少量漏浆的能力,可以避免由于漏浆使模板拼接缝增大,混凝土浇筑面不平整的后果。固定孔1037贯穿于第一侧壁1031表面且等距分布,其用于配合锁紧结构13,以便于支撑件10与连接件19连接。
第二侧壁1033包括焊接板1036、侧壁尾翼1039与定位线1034。定位线1034位于焊接板1036外表面,平行于第二侧壁1033外沿,用于标示打孔位置。第二侧壁1033的末端有一侧壁尾翼1039,侧壁尾翼1039和焊接板1036相互垂直,其共同形成的截面成L型。
固定焊接块16位于支撑柱15和焊接板1036之间并填充支撑柱15和焊接板1036之间的空隙,其形状为立方体,其垂直于支撑柱15长度方向,其长度与支撑柱15直径相差不超过支撑柱直径的0.5倍,以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固定焊接块16通过焊接固定于焊接板1036和支撑柱15之间,其对支撑柱15和支撑件10起到固定两者相对位置的作用,从而保证支撑件10和支撑柱15整体的力学稳定性。
如图5所示,锁紧结构13包括销钉131和楔子133,销钉131和楔子133相互匹配。
如图6所示,连接条17包括一固定孔171和一定位线173。固定孔171贯穿于连接条17,其圆心位于定位线173上。销钉131穿过连接条17以及第一侧壁1031的固定孔1037,销钉131与楔子133锁固。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支撑件20与第一实施例中支撑件10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侧壁203外侧面的形状为不等边梯形。
优选的,第二侧壁2033可以设置一贯穿第二侧壁2033的固定孔2035,固定孔2035的圆心在定位线2034上。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支撑件30与第一实施例中支撑件10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侧壁303外侧面的形状为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件10,其包括一支撑面101、二侧壁103,支撑面101和侧壁103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支撑面101内侧有一矩形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支撑面加强部1013。该支撑件10用于支撑建筑室内顶部结构,满足了建筑多元化需求,其设有的支撑面加强部1013提高了支撑件101的刚度,同时便于支撑柱15与其的焊接。
上述支撑件加强部1013的形状、大小、厚度可以根据施工需要任意调整,满足多样的施工需求。
上述侧壁103外侧面的形状可以为上宽下窄的等边梯形或矩形,该设计便于建筑模板的拆卸,避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卡模的问题。
上述侧壁103包括第一侧壁1031、第二侧壁1033和侧壁连接部1035,第一侧壁1031和第二侧壁1033通过与第一侧壁1031、第二侧壁1033均垂直的侧壁连接部1035连接,三者一体成型,侧壁连接部1035靠近支撑件10内部方向逐渐变厚,当重力荷载通过连接条17由连接件19传到支撑件10上,侧壁连接部1035最容易产生形变,而侧壁连接部1035上的加厚设计增强了侧壁103连接节点的强度,可以有效的增加支撑件10的承载力。
第一侧壁1031上有内凹槽与固定孔。用于减少第一侧壁1031与连接件19的接触面积,只需移动连接件19很小的距离,即可使支撑件10与连接件19错位,便于将连接件19拆除;另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漏浆现象,内凹槽1032相比与无凹槽的面板有容纳少量漏浆的能力,可以避免由于漏浆使模板拼接缝增大,混凝土浇筑面不平整的后果。固定孔1037贯穿于第一侧壁1031表面且等距分布,其用于销钉131穿过,以便于支撑件10与连接件19连接。
第二侧壁的截面为L形,其用于防止连接条脱落。
固定焊接块16位于支撑柱15和焊接板1036之间并填充支撑柱15和焊接板1036之间的空隙,该设计节省材料,方便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体系1,其包括一支撑件10、一连接件19、一锁紧结构13、一支撑柱15、一连接条17和一固定焊接块16。连接件19和支撑件10通过连接条17和锁紧结构13固定连接,支撑柱15通过固定焊接块16和支撑件10固定,固定焊接块16用于支撑柱15和支撑件10之间的焊接。该建筑模板支撑体系1用于支撑建筑室内顶部结构,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标准强度前,起到支撑作用,便于混凝土浇筑,同时,混凝土养护到一定阶段,可以先拆除除去支撑件10以外的连接件19,已达到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建筑模板的目的。另外的,该建筑模板支撑体系1同样具备支撑件10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件,其用于与支撑柱配合进行建筑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面、二侧壁,支撑面和侧壁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支撑面内侧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支撑面加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支撑面加强部宽度为支撑柱直径的0.5到1.5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支撑面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支撑面厚度,其厚度为3mm到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件,其特征在于:侧壁外侧面的形状为梯形或矩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件,其特征在于: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侧壁连接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通过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均垂直的侧壁连接部连接,三者一体成型,侧壁连接部朝靠近支撑件内部方向厚度逐渐增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上有内凹槽与固定孔,内凹槽设置于第一侧壁外侧面,固定孔贯穿于第一侧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第二侧壁包括焊接板、侧壁尾翼与定位线,定位线位于焊接板外表面,侧壁尾翼和焊接板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第二侧壁的截面为L形。
9.一种建筑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支撑件、一连接件、一锁紧结构、一支撑柱、一连接条和一固定焊接块,连接件和支撑件通过连接条和锁紧结构固定连接,支撑柱通过固定焊接块固定在支撑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建筑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固定焊接块位于支撑柱和侧壁之间并填充支撑柱和侧壁之间的空隙,其长度和支撑柱直径相差不超过支撑柱直径的0.5倍。
CN201520104021.8U 2015-02-12 2015-02-12 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1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4021.8U CN204571291U (zh) 2015-02-12 2015-02-12 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4021.8U CN204571291U (zh) 2015-02-12 2015-02-12 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1291U true CN204571291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6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402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1291U (zh) 2015-02-12 2015-02-12 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71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4672B (zh) 一种剪力墙全钢大模板阴角处安装施工方法
CN204703501U (zh) 建筑阴角模板和建筑阴角模板体系
CN105239771A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t形截面型材及其单元模板结构
CN105421762A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矩形截面型材及其单元模板结构
CN205236791U (zh) 圆弧板折弯翻边模具
CN204590589U (zh) 预制外墙水平连接后浇带钢制模板
CN203603489U (zh) 现浇混凝土墙体施工模板支撑横梁组合结构
CN204571291U (zh) 支撑件和建筑模板支撑体系
CN204691228U (zh) 一次成型中空建筑模板
CN203113770U (zh) 一种制作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及插接式模具
CN203626237U (zh) 建筑施工中支撑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用的钢木枋
CN205296583U (zh) 一种新型箱型柱
CN201835522U (zh) 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钢木复合梁
CN202752454U (zh) 铁路客车大圆弧弯曲间壁成型模具
CN203213592U (zh) 一种铝合金梁底模板
CN203783123U (zh) 一种制作方便的高强度塑钢模板
CN206529885U (zh) 一种便捷的钢连接结构
CN204914150U (zh) 一种铁路连续梁模板
CN204475669U (zh) 一种大截面箱型柱
CN103410310A (zh) 一种建筑用拼接阴角模板
CN204450817U (zh) 拼装式小箱梁芯模板固定装置
CN219826098U (zh) 一种圆角模板体系
CN209887799U (zh) 一种分体式预制梁端模
CN216713809U (zh) 一种便于装卸施工的铝木结合模板
CN112982973B (zh) 一种柱针式混凝土浇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2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Fuhua Road No. 115 building 3 unit 01-4 investment bank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ing Rui Technology Co.,Ltd. Weikang

Address before: 502, room 3, Huaxing street, Huizhou freshwater Street office, Huiyang District, Guangdong 516211, China

Patentee before: Su Hongfei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2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Luohu District Wong Pui Street Jinxing villa Chunfeng road building 51

Patentee after: Huayu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Luohu District Wong Pui Street Jinxing villa Chunfeng road building 51

Patentee before: Shi Lili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2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Luohu District Wong Pui Street Jinxing villa Chunfeng road building 51

Patentee after: Shi Lili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Fuhua Road No. 115 building 3 unit 01-4 investment bank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ing Rui Technology Co.,Ltd. Weik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5

Address after: 518000 28-h, block a, Guanghao International Center, intersection of Meilong road and Zhongmei Road, Daling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51, Jinxing villa, Chunfeng Road, Huangbei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yu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