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60096U -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60096U
CN204560096U CN201520141527.6U CN201520141527U CN204560096U CN 204560096 U CN204560096 U CN 204560096U CN 201520141527 U CN201520141527 U CN 201520141527U CN 204560096 U CN204560096 U CN 204560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ir duct
controlled parts
radiating structure
moto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415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强
李芬
戴贤青
郑仲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ndred Million Latitude Sai Ensi New Energy Resources System Co Ltd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ndred Million Latitude Sai Ensi New Energy Resources System Co Ltd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ndred Million Latitude Sai Ensi New Energy Resources System Co Ltds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ndred Million Latitude Sai Ensi New Energy Resources System Co Ltds
Priority to CN2015201415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60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60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6009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包括具有若干带电设备的电控部件和散热风道,带电设备并排布局,散热风道包括总风道和支风道,每个支风道内放置一个带电设备,总风道与支风道相互垂直设置,总风道与外界空气连通,支风道的一端与总风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支风道远离总风道的一端设置有反向折弯通道。本方案使带电设备安装在不同的风道中,避免热量相互影响,还通过变向的风道散热,提高防水效果。本方案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在电动车后排的座位下方设置电控部件和散热风道,总风道沿电动车的宽度方向贯穿电动车,支风道远离总风道的一端延伸至电动车的尾部,提高电动车的乘坐舒适性和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新动力汽车,具有低污染、噪音小、动力输出线性等优点,使电动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虽然电动车拥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的电动车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例如整车的电控部件布局零散,不利于集中管理和保护;电控部件的安装占用车内空间,影响整车的乘坐舒适性;电控部件的各个带电设备排放的热量影响其它带电设备的工作稳定性;散热通道容易进水,影响电控部件的正常工作,使整车在雨天的行车可靠性降低等。电控部件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控部件的可靠性是保证电动车正常行车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善电控部件的整体布局、散热性能和防水性能等,从而提高电动车的行车稳定性,保证人们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使带电设备集中并排布局,并使带电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风道中,避免各个带电设备的热量相互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通过折弯和变向的散热风道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避免水与电控部件接触,提高电控部件的防水性能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将电控部件和散热风道设置在座位下方,避免电控部件占用车内的乘坐空间,同时提高电动车的防水性能,保证电动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车稳定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包括具有若干带电设备的电控部件和用于使所述电控部件散热的散热风道,若干所述带电设备集中并排布局,所述散热风道包括总风道和若干用于放置所述带电设备的支风道,每个所述支风道内放置一个所述带电设备,所述总风道与所述支风道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总风道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支风道的一端与所述总风道连通,所述支风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支风道远离所述总风道的一端设置有反向折弯通道。
优选的,所述总风道的顶面与所述支风道的顶面平齐,所述总风道的底面低于所述支风道的底面,即所述总风道的底面与顶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支风道的底面与顶面的距离。
作为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支风道内设置有设备安装腔,所述带电设备固定在所述设备安装腔靠近顶部的位置。
作为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设备安装腔的底面与所述支风道的底面平齐,所述设备安装腔的顶面超出所述支风道的顶面形成向上的凸起空腔,所述带电设备固定在所述凸起空腔内。
作为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带电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支风道的底面的距离等于所述支风道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
或,所述带电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支风道的底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支风道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反向折弯通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直角顶板和尖角导流板,以及位于靠近所述总风道一侧的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直角顶板连接,所述竖直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尖角导流板连接,所述竖直隔板靠近所述尖角导流板的一端开设有过气孔。
作为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直角顶板远离所述总风道的一端具有楔形挡板,所述尖角导流板的尖角端朝向所述直角顶板,所述直角顶板与所述尖角导流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供空气通过的过气通道。
作为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总风道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风口设置有百叶窗。
作为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总风道与外界空气连通的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百叶窗靠近所述支风道的一侧;
和/或,所述支风道靠近所述总风道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是过滤网。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电动车后排的座位下方设置有所述电控部件和所述散热风道,所述总风道沿电动车的宽度方向贯穿电动车,所述总风道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外界空气连通的所述进风口,所述支风道远离所述总风道的一端延伸至电动车的尾部。
作为一种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控部件安装在座位的坐垫的下方。
具体地,电动车的座位包括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坐垫、用于供人体背部倚靠的靠背和用于支撑人腿的脚踏板,将所述电控部件安装在座位坐垫的下方,即将所述设备安装腔设置在座位坐垫的下方,使所述设备安装腔成为座位坐垫的支架,节约了座位坐垫的支架成本。另外,将所述电控部件安装在座位坐垫的下方,使所述总风道位于座位的脚踏板的下方,由于所述设备安装腔相对于所述散热风道具有向上的凸起空腔,即所述设备安装腔与所述总风道之间具有台阶,使人体的腿部放置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使带电设备集中并排布局,并使带电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风道中,避免各个带电设备的热量相互影响。另外,通过折弯和变向的散热风道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避免水与电控部件接触,提高电控部件的防水性能和可靠性。
本方案还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将电控部件和散热风道设置在座位下方,避免电控部件占用车内的乘坐空间,同时提高电动车的防水性能,保证电动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车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水散热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防水散热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至图4中:
1、带电设备;2、总风道;3、支风道;31、设备安装腔;311、凸起空腔;4、直角顶板;41、楔形挡板;5、尖角导流板;51、尖角端;6、竖直隔板;61、过气孔;7、百叶窗;8、过滤器;9、坐垫;10、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包括具有若干带电设备1的电控部件和用于使所述电控部件散热的散热风道,若干带电设备1集中并排布局,所述散热风道包括总风道2和若干用于放置带电设备1的支风道3,每个支风道3内放置一个带电设备1,总风道2与支风道3相互垂直设置,总风道2与外界空气连通,支风道3的一端与总风道2连通,支风道3的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支风道3远离总风道2的一端设置有反向折弯通道。总风道2的顶面与支风道3的顶面平齐,总风道2的底面低于支风道3的底面,即总风道2的底面与顶面的距离大于支风道3的底面与顶面的距离。
总风道2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风口设置有百叶窗7,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总风道2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风口设置有过滤器8,过滤器8位于百叶窗7靠近支风道3的一侧,过滤器8是过滤网。于其它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风道3靠近总风道2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器8。
支风道3内设置有设备安装腔31,带电设备1固定在设备安装腔31靠近顶部的位置。设备安装腔31的底面与支风道3的底面平齐,设备安装腔31的顶面超出支风道3的顶面形成向上的凸起空腔311,带电设备1固定在凸起空腔311内。于本实施例中,带电设备1的底面与支风道3的底面的距离等于支风道3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于其它实施例中,带电设备1的底面与支风道3的底面的距离大于支风道3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反向折弯通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直角顶板4和尖角导流板5,以及位于靠近总风道2一侧的竖直隔板6,竖直隔板6的一端与直角顶板4连接,竖直隔板6的另一端与尖角导流板5连接,竖直隔板6靠近尖角导流板5的一端开设有过气孔61。直角顶板4远离总风道2的一端具有楔形挡板41,尖角导流板5的尖角端51朝向直角顶板4,直角顶板4与尖角导流板5之间的间隙形成供空气通过的过气通道。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电动车后排的座位下方设置有所述电控部件和所述散热风道,总风道2沿电动车的宽度方向贯穿电动车,总风道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风口,支风道3远离总风道2的一端延伸至电动车的尾部。
其中,所述电控部件安装在座位的坐垫9的下方。具体地,电动车的座位包括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坐垫9、用于供人体背部倚靠的靠背和用于支撑人腿的脚踏板10,将所述电控部件安装在座位坐垫9的下方,即将设备安装腔31设置在座位坐垫9的下方,使设备安装腔31成为座位坐垫9的支架,节约了座位坐垫9的支架成本。另外,将所述电控部件安装在座位坐垫9的下方,使总风道2位于座位的脚踏板10的下方,由于设备安装腔31相对于所述散热风道具有向上的凸起空腔311,即设备安装腔31与总风道2之间具有台阶,使人体的腿部放置更加舒适。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若干带电设备的电控部件和用于使所述电控部件散热的散热风道,若干所述带电设备集中并排布局,所述散热风道包括总风道和若干用于放置所述带电设备的支风道,每个所述支风道内放置一个所述带电设备,所述总风道与所述支风道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总风道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支风道的一端与所述总风道连通,所述支风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支风道远离所述总风道的一端设置有反向折弯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风道内设置有设备安装腔,所述带电设备固定在所述设备安装腔靠近顶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安装腔的底面与所述支风道的底面平齐,所述设备安装腔的顶面超出所述支风道的顶面形成向上的凸起空腔,所述带电设备固定在所述凸起空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支风道的底面的距离等于所述支风道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
或,所述带电设备的底面与所述支风道的底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支风道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折弯通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直角顶板和尖角导流板,以及位于靠近所述总风道一侧的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直角顶板连接,所述竖直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尖角导流板连接,所述竖直隔板靠近所述尖角导流板的一端开设有过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顶板远离所述总风道的一端具有楔形挡板,所述尖角导流板的尖角端朝向所述直角顶板,所述直角顶板与所述尖角导流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供空气通过的过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风道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风口设置有百叶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风道与外界空气连通的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百叶窗靠近所述支风道的一侧;
和/或,所述支风道靠近所述总风道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器。
9.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电动车后排的座位下方设置有所述电控部件和所述散热风道,所述总风道沿电动车的宽度方向贯穿电动车,所述总风道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外界空气连通的所述进风口,所述支风道远离所述总风道的一端延伸至电动车的尾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部件安装在座位的坐垫的下方。
CN201520141527.6U 2015-03-12 2015-03-12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60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41527.6U CN204560096U (zh) 2015-03-12 2015-03-12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41527.6U CN204560096U (zh) 2015-03-12 2015-03-12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60096U true CN204560096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35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41527.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60096U (zh) 2015-03-12 2015-03-12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600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5961A (zh) * 2015-03-12 2015-06-24 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5961A (zh) * 2015-03-12 2015-06-24 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CN104735961B (zh) * 2015-03-12 2017-07-11 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74566U (zh) 电动车辆
CN204410215U (zh) 一种太阳能公共座椅
CN204560096U (zh)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CN202623895U (zh) 一种电动客车电池顶置式防护罩
CN203617053U (zh) 一种运用于地铁车辆的自然风冷制动电阻箱
CN104735961A (zh) 电控部件的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电动车
CN203110954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组件
CN202413396U (zh)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
CN205554186U (zh) 一种有轨电车
CN108842842A (zh) 一种能够长时间运行的沙滩平整装置
CN202624456U (zh) 具有可调式座椅的三轮摩托车
CN208741888U (zh) 一种新型电动滑板
CN208760402U (zh) 一种新型公交车高压锂电池布局结构
CN206202442U (zh) 一种发动机前舱元件的布置结构
CN2080211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散热格栅
CN201869023U (zh) 机车牵引电机单通风机风道
CN206155077U (zh) 一种轻量化结构的电动车空调
CN202254062U (zh) 一种冷风扇的引水分流装置
CN203567591U (zh) 负离子汽车通风凉垫
CN203318132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储能单元的安装结构
CN204010874U (zh) 大功率自然冷却制动电阻
CN210283831U (zh) 一种新型电动节能观光车用空调
CN217705462U (zh) 一种电动客车的动力电池系统
CN203614224U (zh) 一种发动机附件安装装置
CN202385011U (zh) 可拆卸整流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