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及具有该拆卸装置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卸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的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零组件的拆卸装置型式繁多,其中一种为采用钩槽配合的拆卸结构。然而在钩槽配合的拆卸结构中的组装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滑行接触面上刮伤情况。特别是钩槽配合的拆卸结构的接触面有喷涂漆料或电镀等后处理时,原本轻微的刮伤会更为凸显,当该结构型式运用于成品外观件时,造成的外观瑕疵将严重的影响出货品质。
如图1所示的具有拆卸结构的零组件,包括上组件1和下组件2,上组件1上具有卡钩11,下组件2上具有卡槽21。装配过程如图2a至图2d所示,组装时,上组件1的卡钩11进入下组件2的卡槽21,上组件1和下组件2呈平面贴附状态,而后上组件1相对下组件2滑动直至卡钩11与卡槽21配合完毕。上组件1和下组件2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于滑行接触面上往往会造成刮伤。
如上的卡钩式拆卸结构,当结构体本身要求夹持的密合度提高时,在接触面上,特别是金属冲压零件上的问题会更显严重。由于冲压件的下料毛边,宛如一道道的利刃,于滑行中再伤及接触面的光滑度。要解决刮伤问题,必须在模具上或零件的相互配合设计上,让相关部位产生圆滑的接触表面。实际上,越紧密的结合要求,越凸显再多的加工后处理亦无法完全克服组装过程中的磨擦及刮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钩槽配合的拆卸结构在拆卸的过程中对滑行接触面产生刮伤的问题,提供一种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以及具有该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的组件,装卸过程中,组件的组件之间不相接触,不会对相结合的组件造成刮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包括位于一第一组件上的卡槽以及连接在一第二组件上的卡钩。卡钩包括本体部和引导本体部进入卡槽的引导部。本体部相对卡槽具有一初始位置和一固定位置,本体部于初始位置向固定位置运动时,引导部支撑于第二组件和卡槽之间,使得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具有间隙,当本体部于固定位置时,本体部相对固定于卡槽,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相接触。
上述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其中,所述本体部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固定位置运动时,所述引导部逐渐进入所述卡槽,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
上述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其中,所述本体部于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引导部全部进入所述卡槽。
上述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为一斜面。
上述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为一弧形面。
上述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的厚度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相一致。
上述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其中,所述本体部于其相对所述卡槽运动的运动方向上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引导部设置于所述后端。
上述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连接所述第二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组件,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还包括上述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
上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通过设置引导部,使得卡钩装卸的过程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具有间隙,卡钩装配完成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才相接触,不会对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表面造成刮伤,保证了成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最简单的零件制造加工方式及最简化的架构达到预防及避免磨擦之情况发生。于一般的组装作业,任何人都可轻易操作,不需改变作业习惯或刻意调整组装规范,即可避免结构件于组装过程中,属于组装行程的零件外露部份,不会产生磨擦、刮伤等不良现象或瑕疵,确保产品生产的品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现有技术的钩槽配合的拆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为图1的钩槽配合的拆卸结构的组装过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E处放大图;
图5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的组件的组装过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上组件
2 下组件
11 卡钩
21 卡槽
10 组件
100 第一组件
200 第二组件
300 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
310 卡槽
320 卡钩
321 本体部
322 引导部
S 间隙
A 前端
B 后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E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用于一组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组件10包括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之间采用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300进行组装。
结合参阅图5至图8,图5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的组件的组装过程图。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300包括卡槽310和卡钩320,卡槽310位于第一组件100上,卡钩320连接在第二组件200上,卡钩320和卡槽310相配合以将第二组件200和第一组件100相组装。
其中,卡钩320包括本体部321和引导部322,引导部322引导本体部321进入卡槽310。卡钩320的本体部321相对卡槽310具有一初始位置和一固定位置,所述初始位置即卡钩320与卡槽310处于分离状态时的位置(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位置即卡钩320与卡槽310相互卡合锁紧时的位置(如图8所示)。
如图5所示,卡钩320的本体部321于其相对卡槽310运动的运动方向上具有前端A和后端B,引导部322设置于本体部321的后端B。同时,引导部322连接于第二组件200上。
以下通过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的组装过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300的工作过程。
如图5所示,卡钩320与卡槽310处于分离状态,此时,卡钩320相对卡槽310位于初始位置。开始组装时,首先,如图6所示,卡钩320的本体部321开始进入卡槽310,引导部322支撑于第二组件200和卡槽310之间,使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之间具有间隙S,也就是说,第一组件100的下表面与第二组件200的上表面不接触,自然不会造成刮伤的情况。
如图6和图7所示,组装过程中,随着卡钩320的本体部321逐渐进入卡槽310,第一组件100与第二组件200之间的间隙S逐渐减小。
当卡钩320的本体部321相对卡槽310运动至如图8所示的固定位置时,卡钩320的本体部321相对固定于卡槽310,卡钩320的引导部322也全部进入卡槽310。此时,卡钩320的本体部321相对固定于卡槽310,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此时也才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300的卡钩320由于设置了引导部322,强制于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的组装过程中,也就是从卡钩320相对卡槽310位于初始位置开始运动到固定位置之前皆保持间隙S的存在,不至于产生摩擦的情形,也就不会发生刮伤而影响产品品质的问题。
由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设置了引导部322,引导部322可为线性或非线性的滑动引导面,作为路径限制,强制引导卡钩320的本体部321而进行滑动组装于卡槽310。
其中,引导部322可为斜面,也可为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只要具有引导本体部321逐渐进入卡槽310的结构即可。
较佳地,引导部322的厚度与本体部321的厚度相一致。
如图3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组件10中,钩槽配合的拆卸装置300可设置为多个,共同作用将组件相结合。
另,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可以为金属组件、塑料组件等,只要是组装过程中有刮伤或掉漆风险的组件都可以应用。本组件可以应用的方式,例如行动电子装置的组装外壳、数字招牌系统的外壳与附加机箱的组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最简单的零件制造加工方式及最简化的架构达到预防及避免组件之间磨擦情况的发生,确保产品生产的品质且简单易操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