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0754U -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0754U
CN204530754U CN201520039877.1U CN201520039877U CN204530754U CN 204530754 U CN204530754 U CN 204530754U CN 201520039877 U CN201520039877 U CN 201520039877U CN 204530754 U CN204530754 U CN 204530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wall
support
side plate
metope
chang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398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兴虎
黄华
王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398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0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0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07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楼板浇筑区域,位于地下连续墙的侧部,楼板浇筑区域包括模板以及设于模板上的楼板钢筋;换撑单元,设于模板上且位于楼板浇筑区域与地下连续墙之间,换撑单元包括多个换撑体,换撑体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换撑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端与一第二支撑端,第一支撑端抵靠于地下连续墙,相邻的换撑体的第二支撑端之间设置隔离带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至少部分楼板钢筋贯穿第二支撑端形成接驳段。本实用新型利用地下连续墙搭设支架并设置换撑结构,进而浇筑形成地下室楼板并对接楼板钢筋,减少了换撑施工的难度,并进一步提高其施工的效率及质量。

Description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项目的地下室施工中,由于场地、安全或资金等原因,常常需要进行分期施工,分期施工时常以地下连续墙为分隔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将连续墙拆除,将前后两期地下室连成一体。为保证地下室能相互贯通成一整体,就必须处理好前后期施工部分的换撑问题。
目前现有的换撑施工方法相对比较粗糙简单,没有更加细化的节点,且钢筋无法实现端头搭接和错开一定长度。如图13,在现有常见的实际施工中,地下室楼板88直接连接于地下连续墙11a。这样的结构首先不利于拆除地下连续墙11a,拆除过程中会对地下室楼板88造成破坏;其次,施工需反复浇筑和拆除,耗材耗力,重复利用率很低;另外,穿设于地下室楼板88内的钢筋77a也不易定位,不便于前后两期地下室钢筋对接。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在考虑到保证换撑效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续钢筋的连接质量、换撑施工的难易程度、绿色施工循环使用、实用性等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利用地下连续墙搭设支架并设置换撑结构,进而浇筑形成地下室楼板并对接钢筋,以减少换撑施工的难度,并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效率及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墙换撑结构,包括:
地下连续墙;
楼板浇筑区域,位于地下连续墙的侧部,楼板浇筑区域包括模板以及设于模板上的楼板钢筋;
钢筋模板上且位模板上且位于楼板浇筑区域与地下连续墙之间,换撑单元包括多个换撑体,换撑体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换撑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端与一第二支撑端,第一支撑端抵靠于地下连续墙,相邻的换撑体的第二支撑端之间设置隔离带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至少部分楼板钢筋贯穿第二支撑端形成接驳段。
本实用新型种连续墙换撑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换撑体,方便定位穿射钢筋,钢筋钢筋对接工序的准确性及效率;同时配合隔离形成浇筑区域以及隔离区域,以此将地下连续墙与浇筑后的楼板彻底隔离开,进而便于顺利形成楼板;后续轻松拆除地下连续墙以及换撑体而保证不会对楼板产生破坏,换撑体可重复使用,以增加构件的重复利用率,节省施工成本。
优选地,第一支撑端具有一第一侧板,第一侧板抵靠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第二支撑端具有一第二侧板,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之间通过隔离带封闭连接,多根楼板钢筋分别穿过第二侧板以及隔离带进而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延伸。
优选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固接有多个支撑梁,支撑梁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相邻两个支撑梁之间具有间距,支撑梁上固接有吊耳,楼板钢筋穿过间距从而进行后续搭接,以此,增加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楼板顺利浇筑成型。
优选地,第一侧板与多个支撑梁之间、以及第二侧板与多个支撑梁之间固设有加劲梁,加劲梁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设置,楼板钢筋穿过加劲梁。
优选地,加劲梁为工字梁,上下两个加劲梁相互垒叠,多块加劲板固设顶紧于加劲梁的翼缘之间,耳固接于加劲梁上,以此,进一步加强换撑体自身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承受更大的浇筑挤压力。
优选地,第一侧板的两端向地下连续墙弯折并抵靠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第一侧板的板面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由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可能非常粗糙,致使换撑体不能很好抵靠于墙面,因而通过形成该封闭间隙并浇筑混凝土,以此,保证换撑体能充分与墙面紧密贴合。
优选地,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封板,封板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第一侧板的板面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应于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应于图2中单个换撑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对应于图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搭设支架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放置换撑体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安装隔离带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拆除连续墙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对应于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对应于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现有换撑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连续墙换撑结构,以用于在地下连续墙1的两侧浇筑形成地下室楼板,并便于对接延伸出地下室楼板的楼板钢筋7。该换撑结构包括搭设于地下连续墙1与楼板浇筑区域之间的换撑单元,该换撑单元包括:竖向的支架2,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搭设;模板3,水平铺设于支架2上并紧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楼板浇筑区域形成于模板3上;多个换撑体4,分别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逐个水平设置于模板3上,相邻两个换撑体4之间具有间隔6,每个换撑体4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支撑端以及第二支撑端,第一支撑端抵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多个隔离带5,分别侧立于模板3上且沿第二支撑端首尾连接于前后相邻的两个换撑体4之间,进而形成封闭的上述间隔6,通过第二支撑端与隔离带配合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多根楼板钢筋7,分别垂直穿过上述换撑体4的第二支撑端以及隔离带5进而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垂直延伸进而形成接驳段。
参照图2,为对应于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个换撑体4具有侧立且相对平行的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第一侧板40位于上述的第一支撑端,第一侧板40的两端向地下连续墙1弯折并抵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或者,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封板,封板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第一侧板40的板面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41。如图2的阴影部分,由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可能非常粗糙,致使换撑体4不能很好抵靠于墙面,因而通过形成该封闭间隙41并浇筑混凝土,以此,保证换撑体4能充分与墙面紧密贴合。第二侧板42位于上述的第二支撑端,上述的隔离带5首尾封闭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42之间,多根楼板钢筋7分别垂直穿过第二侧板42以及隔离带5进而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垂直延伸。
参照图3,为对应于图2中单个换撑体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之间垂直固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梁43,支撑梁43垂直朝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相邻两个支撑梁43之间具有间距44,支撑梁43上竖立固接有吊耳45,楼板钢筋7穿过间距44从而进行搭接,以此,增加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之间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楼板顺利浇筑成型。
参照图4,为对应于图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支撑梁43为工字钢,第二侧板4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70,以供楼板钢筋7对应穿过该第二侧板42。
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本实用新型可按以下过程实施:
如图5至图8所示,应于地下连续墙1的两侧形成有楼板浇筑区域30,于楼板浇筑区域30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分别搭设一换撑单元,搭设每个换撑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搭设支架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5,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搭设支架2,再于该支架2上铺设模板3并将模板3紧靠至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
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放置换撑体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6,提供如上述换撑结构中的多个换撑体4,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有间隔地将换撑体4逐个水平设置于模板3上,并将每个换撑体4的一侧抵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具体地,上述换撑体4包括侧立且相对平行的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将第一侧板40的两端垂直弯折后抵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或者,将第一侧板40的两端分别固接封板,封板朝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进而于第一侧板40的板面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41,通过后续浇筑该封闭间隙41,保证换撑体4能充分与墙面紧密贴合。进一步地,可提供多个平行的支撑梁43,将每个支撑梁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并于相邻两个支撑梁43之间形成间距44,通过该支撑梁43上固接的吊耳45将换撑体4吊装于模板3上。
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安装隔离带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7所示,提供侧立的多个隔离带5,优选选用快易收口网作为隔离带5,并沿第二侧板42将隔离带5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换撑体4之间,以形成相邻两个换撑体4之间封闭的间隔6,通过第二侧板42与隔离带5进而在模板3上配合形成楼板浇筑区域30的侧模。楼板浇筑区域30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为隔离区域32。具体地,将隔离带5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42之间。
再回顾至图1所示,将楼板钢筋7分别垂直穿过上述的换撑体4(第二侧板42)以及隔离带5进而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垂直延伸形成接驳段。
以此,完成搭设换撑单元的步骤。
参照图8,为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拆除连续墙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8所示,待搭设换撑单元的步骤完成后,分别对每个换撑单元内的楼板浇筑区域30浇筑混凝土以供形成凝固的地下室楼板;拆除地下连续墙1、换撑体4以及隔离带5,将换撑体4自楼板钢筋7中抽出,实施楼板钢筋7后续的对接施工,将每个换撑单元的多根楼板钢筋7对接起来。
以此,完成所有施工过程。
实施例二:
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0,为对应于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侧板40与多个支撑梁43之间、以及第二侧板42与多个支撑梁43之间固设有平躺的加劲梁46,该加劲梁46为工字梁并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设置,上下两个加劲梁46相互垒叠,吊耳45竖立固接于加劲梁46上,楼板钢筋7穿过加劲梁46。以此增加换撑体4本身的结构强度。
其实施过程亦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待楼板钢筋7穿过第二侧板42后进一步穿过加劲梁46,再向地下连续墙1延伸。其他实施过程基本与实施例一中的实施过程相同,因此,不再此多家赘述。
实施例三:
参照图11,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为对应于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多块加劲板47固设并顶紧于加劲梁46的翼缘之间,加劲板47垂直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以进一步加强换撑体4自身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承受更大的浇筑挤压力。
其实施过程基本与实施例二的实施过程相同,因此,不再此多家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下连续墙;
楼板浇筑区域,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侧部,所述楼板浇筑区域包括模板以及设于所述模板上的楼板钢筋;
换撑单元,设于所述模板上且位于所述楼板浇筑区域与地下连续墙之间,所述换撑单元包括多个换撑体,所述换撑体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所述换撑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端与一第二支撑端,所述第一支撑端抵靠于所述地下连续墙,所述相邻的换撑体的第二支撑端之间设置隔离带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至少部分所述楼板钢筋贯穿所述第二支撑端形成接驳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端具有一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抵靠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所述第二支撑端具有一第二侧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通过所述隔离带封闭连接,多根所述楼板钢筋分别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隔离带进而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固接有多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撑梁上固接有吊耳,所述楼板钢筋穿过所述间距从而进行后续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梁之间固设有加劲梁,所述加劲梁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楼板钢筋穿过所述加劲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劲梁为工字梁,上下两个所述加劲梁相互垒叠,多块加劲板固设顶紧于所述加劲梁的翼缘之间,所述吊耳固接于所述加劲梁上。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向所述地下连续墙弯折并抵靠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
7.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封板,所述封板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
CN201520039877.1U 2015-01-21 2015-01-21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0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9877.1U CN204530754U (zh) 2015-01-21 2015-01-21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9877.1U CN204530754U (zh) 2015-01-21 2015-01-21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0754U true CN204530754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4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987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0754U (zh) 2015-01-21 2015-01-21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07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2474A (zh) * 2015-01-21 2015-05-2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2474A (zh) * 2015-01-21 2015-05-2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40041B (zh) 一种梁柱节点钢筋避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631512A (zh) 吊模法后浇带梁板施工方法
JP2017096069A (ja) トンネル覆工コンクリート構築方法、及びトンネル覆工コンクリート構築構造
CN103775105A (zh) 双铰接可翻转式隧道衬砌台车钢端模
CN104153508A (zh) 楼板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131694B (zh) 一种高效低耗组合模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49326A (zh) 一种用于封堵外墙预留洞口的模板结构及封堵方法
CN203756193U (zh) 双铰接可翻转式隧道衬砌台车钢端模
CN103306463B (zh) 一种金属衬里混凝土风道施工方法
CN104863296A (zh) 一种整体模块式钢筋桁架楼层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2483061U (zh) 后浇带支护模
CN204530754U (zh)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CN104652474A (zh)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059953U (zh) 吊模预制模板
CN103758045A (zh) 空间限制条件下箱梁湿接缝模板施工方法
CN109812010A (zh) 一种剪力墙型钢龙骨整张模板免开孔支模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67398A (zh) 一种桥梁施工超小间距双肢墩柱的施工方法
CN106760173B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处预制板
CN202831624U (zh)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
CN210622306U (zh) 一种装配式楼板后浇带模板拼缝结构
CN204590584U (zh) 建筑模板结构
CN102936958A (zh) 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楼板上部钢筋的施工方法
CN109372248A (zh) 一种墙柱模板及其节材型加固方法
CN206220132U (zh) 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
CN103485423B (zh) 后浇带留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