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7310U - 副车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27310U CN204527310U CN201520176981.5U CN201520176981U CN204527310U CN 204527310 U CN204527310 U CN 204527310U CN 201520176981 U CN201520176981 U CN 201520176981U CN 204527310 U CN204527310 U CN 2045273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frame
- support portion
- mounting bracket
- vehicle
- strengthen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962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5126 Fac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及车辆,副车架包括内部形成有型腔的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的安装支架,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型腔内的主体加强部及所述主体加强部端部延伸形成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及车辆,不仅增加了副车架的强度,提高了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扭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副车架的安装支架作为车身支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很多汽车上设置有副车架,副车架上设置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结构,副车架的刚度、强度等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目前,副车架通常由钢板冲压件拼焊形成,其承载能力和抗弯能力有限,而且副车架上设置的用于连接车身的安装结构也比较薄弱。例如,图1中的第一副车架100上设置的用于支撑车身的管梁安装结构101,以及图2中的第二副车架200上设置的支架安装结构201,其结构强度及刚度较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尤其在颠簸的路况中或者发生碰撞冲击时,副车架以及副车架上的连接车身的安装结构因强度及刚度不够,容易产生变形或开裂,不仅影响车辆的舒适性,而且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及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副车架及副车架上设置的用于连接车身的安装结构强度及刚度不够,从而影响车辆的舒适性及安全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内部形成有型腔的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的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型腔内的主体加强部及所述主体加强部端部延伸形成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至少为两个,所述主体加强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所述支撑部,两端的所述支撑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件为所述主体加强部与所述支撑部成型为一体的加强管,所述加强管横向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安装支架上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凹槽,所述加强管两端的所述支撑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副车架还包括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下方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凹面朝向所述支撑部的弧形部以及位于所述弧形部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凹面向外侧折翻的固定部;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支撑部下方以支撑所述支撑部,两侧的所述固定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的两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的两端端口上分别盖设有具有多个孔的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副车架本体之间连接有加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上用于安装所述车身的结构设置为在车辆受到冲击时所述车身能够脱离所述安装支架的脱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脱落结构包括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的具有豁口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通过设置加强部件,加强部件的主体加强部设置在副车架型腔中,且加强部件的支撑部与安装支架连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副车架的强度,提高了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扭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副车架的安装支架作为车身支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使得车辆在各种路况中,副车架及其上的安装支架不会轻易发生扭转变形,增加了车身的稳定性,从而增加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车身及如上所述的副车架,所述车身与所述副车架上的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副车架为支撑发动机的前副车架。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副车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副车架上设置的用于连接车身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副车架上设置的用于连接车身的另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加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加强部件的支撑部与安装支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副车架; 101-管梁安装结构;
200-第二副车架; 201-支架安装结构;
1-安装支架; 11-凹槽;
12-安装孔; 13-豁口;
2-副车架本体; 21-上板体;
22-下板体; 3-加强部件;
31-主体加强部; 32-支撑部;
321-第一定位孔; 322-缺口;
4-挡板; 41-孔;
42-限位部; 5-支撑架;
51-弧形部; 52-固定部;
53-第二定位孔; 54-长形孔;
6-加固件; 7-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如图3所示,该副车架包括内部形成有型腔的副车架本体2,副车架本体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的安装支架1,其中,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加强部件3(如图5所示,图3中未显示),该加强部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型腔内的主体加强部31及所述主体加强部31端部延伸形成的支撑部32,所述支撑部32与所述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
优选地,安装支架1至少为两个,主体加强部31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支撑部32,两端的支撑部32分别与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使得加强部件3同时对两个安装支架1起到加强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有位于副车架型腔中的主体加强部31以及固定连接在安装支架1上的支撑部32的加强部件3,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副车架的强度,提高了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扭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副车架的安装支架1作为车身支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副车架本体2的受力和安装支架1的受力在加强部件3的作用下能够互相抑制,从而能够增加各自抵抗受力的能力,使得车辆在各种路况中,副车架及其上的安装支架不会轻易发生扭转变形,增加了车身的稳定性,从而增加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7所示(结合图1),副车架上的加强部件3为主体加强部31与支撑部32成型为一体的加强管,该加强管贯穿在副车架本体2的型腔中并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两端的支撑部32分别与固定在副车架本体2两侧的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其中,副车架本体2可为由上板体21和下板体22(图7)拼焊形成的具有所述型腔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该种拼焊结构,也可为铸造结构等,加强部件3也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管状结构,还可为板体或者实心的梁体等。
加强部件3的支撑部32与安装支架1的连接结构如图7所示,安装支架1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凹槽11,本实施方式中,该凹槽11是由构成该安装支架1的板体向下弯折形成的,加强管的端部(即加强部件3的支撑部32)固定在该凹槽11中。优选地,凹槽11斜向上延伸设置,使得加强部件3的支撑部32在凹槽11中斜向上支撑安装支架1。
优选地,在加强部件3的支撑部32下方设置有支撑架5,支撑架5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使得支撑架5能够将加强部件3的支撑部32牢固地限定在安装支架1的凹槽11中,且支撑部32、安装支架1及支撑部5固定为一个整体,强度较高。
优选地,支撑架5的结构大致呈倒“W”形,其具体结构如图7和图9所示,该支撑架5包括凹面朝向支撑部32的弧形部51以及位于弧形部51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凹面向外侧折翻的固定部52;弧形部51位于支撑部32下方以支撑该支撑部32,两侧的固定部52分别固定在安装主体11的凹槽111的两侧面上。
支撑架5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具体的,如图7及图9所示,在支撑架5的弧形部5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53,在加强部件3的支撑部3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21(如图6所示),在焊接时,首先将第二定位孔53与第一定位孔321通过销钉等定位件进行定位,然后在支撑架5的固定部52与安装支架1的凹槽111的侧壁之间进行焊接。另外,在支撑架5的弧形部51上还设置有长形孔54,还可将长形孔54的内侧边缘与支撑部32焊接在一起,进一步加固。这样,通过支撑架5将支撑部32与安装支架1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强度。
另外,如图7所示,在加强部件3的支撑部32与副车架本体2之间还连接有加固件6,对支撑部32与副车架本体2之间进行加固。其中,加固件6优选固定在副车架本体2的下板体22与支撑部32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3的两端端口上分别盖设有具有多个孔41的挡板4,挡板4的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在挡板4的边缘处设置有限位部42,该限位部42可通过焊接固定在加强部件3的管口边缘上。
通过设置挡板4,不仅提高了加强部件3端部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杂物进入到加强部件3的内部。另外,挡板4上的多个孔41还可作为电泳工艺孔,使电泳液能够流入流出加强部件3内部及副车架型腔内部(电泳液通过加强部件3的主体加强部31上设置的孔进入型腔内),以对加强部件3内部和型腔内部进行表面涂装。
如图6及图7所示,在加强部件3的管口边缘上还设置有缺口322,该缺口322使得在挡板4盖设在管口上时,挡板4与管口之间能够形成流出口7,方便内部的电泳液能够从该流出口7流出。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1上的安装车身的结构设置为在车辆受到冲击时所述车身能够脱离该安装支架1的脱落结构。如图4所示,优选地,该脱落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上设置的具有豁口113的安装孔112,车辆在受到撞击等冲击力时,用于连接副车架的紧固件能够从该安装孔112的豁口113脱出,从而副车架与车身脱离而下沉,在副车架为前副车架时,前副车架上的电机能够随前副车架下移,从而可保护驾驶舱内的驾驶员。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其中的副车架优选为承载有发动机的前副车架。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车辆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内部形成有型腔的副车架本体(2),所述副车架本体(2)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的安装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加强部件(3),所述加强部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型腔内的主体加强部(31)及所述主体加强部(31)端部延伸形成的支撑部(32),所述支撑部(32)与所述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至少为两个,所述主体加强部(31)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所述支撑部(32),两端的所述支撑部(3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支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3)为所述主体加强部(31)与所述支撑部(32)成型为一体的加强管,所述加强管横向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支架(1)上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凹槽(11),所述加强管两端的所述支撑部(32)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还包括支撑在所述支撑部(32)下方的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包括凹面朝向所述支撑部(32)的弧形部(51)以及位于所述弧形部(51)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凹面向外侧折翻的固定部(52);所述弧形部(51)位于所述支撑部(32)下方以支撑所述支撑部(32),两侧的所述固定部(52)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11)的两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的两端端口上分别盖设有具有多个孔(41)的挡板(4)。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与所述副车架本体(2)之间连接有加固件(6)。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上用于安装所述车身的结构设置为在车辆受到冲击时所述车身能够脱离所述安装支架的脱落结构,其中,所述脱落结构包括所述安装支架(1)上设置的具有豁口(13)的安装孔(12)。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车身及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所述车身与所述副车架上的所述安装支架(1)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76981.5U CN204527310U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副车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76981.5U CN204527310U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副车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27310U true CN204527310U (zh) | 2015-08-05 |
Family
ID=53741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7698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7310U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副车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2731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0318A (zh) * | 2017-05-10 | 2018-11-2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副车架 |
CN115214776A (zh) * | 2021-08-30 | 2022-10-2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
2015
- 2015-03-27 CN CN201520176981.5U patent/CN20452731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0318A (zh) * | 2017-05-10 | 2018-11-2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副车架 |
CN108860318B (zh) * | 2017-05-10 | 2022-03-2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副车架 |
CN115214776A (zh) * | 2021-08-30 | 2022-10-2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CN115214776B (zh) * | 2021-08-30 | 2024-04-23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97035U (zh) |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 |
CN204527310U (zh) | 副车架及车辆 | |
CN203246404U (zh) | 汽车前挡风玻璃用单片式导水槽结构和汽车 | |
CN204623572U (zh) | 电动汽车车架 | |
JP5991157B2 (ja) |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 |
CN106828375B (zh) | 一种前碰撞横梁 | |
CN110962942A (zh) | 一种下车体后部框架组件 | |
CN214001840U (zh) |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 |
CN205239645U (zh) | 车架纵梁加强构造 | |
CN105644625B (zh) | 后副架构造 | |
CN204368277U (zh) | 一种车身侧围上部结构 | |
CN204173020U (zh) |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 |
RU141205U1 (ru) | Рама шасси автомобиля с кран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ой | |
KR20110060979A (ko) | 자동차 리어 패키지 트레이의 보강구조 | |
EP2890601B1 (en) |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 |
CN206664700U (zh) | 乘用车后扭力梁安装结构 | |
CN202966433U (zh) | 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 | |
CN107972745B (zh) | 一种备胎安装点加强组件 | |
CN203854730U (zh) | 一种车辆水箱横梁 | |
CN211568092U (zh) | 一种后悬架安装横梁的加强结构 | |
CN217778749U (zh) | 车架和车辆 | |
CN203581127U (zh) | 一种汽车前上构件总成 | |
CN215752237U (zh) | 一种汽车流水槽加强结构 | |
CN210234651U (zh) | 汽车排气吊钩安装支架 | |
CN202966442U (zh) | 用于汽车前舱的加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