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06485U - 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 Google Patents

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06485U
CN204506485U CN201520072642.2U CN201520072642U CN204506485U CN 204506485 U CN204506485 U CN 204506485U CN 201520072642 U CN201520072642 U CN 201520072642U CN 204506485 U CN204506485 U CN 204506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plate
position block
suspen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726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天明
延虎
和艳萍
张志义
苏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ite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ite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ite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ite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726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06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06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064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在缸体的左、右侧分别安装有左悬置和右悬置,在变速器的尾部壳体上安装有后悬置,左悬置和右悬置均包括弹性体、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和悬置支架,后悬置包括后悬置支架和后悬置软垫总成,下限位块的侧板向上延伸并且其上部向内侧弯折形成限位部,限位部外套装有橡胶减震套。后悬置支架为“U”形架,悬置上板的左右两端朝下延伸,越过悬置下板的端头后再朝内侧水平延伸,悬置下板的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后再竖直向上延伸形成防前冲限位板,防前冲限位板上套有防前冲橡胶减振块,悬置下板的后端中部向后延伸后再竖直向上延伸形成防后冲限位板,防后冲限位板上套有防后冲橡胶减振块。不易失效。

Description

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汽车的各项使用性能,由于发动机本身是一个振动源,同时,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振动干扰,所以,通常设置动力悬置系统,以减少发动机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支撑部件,或者来自外部的各种振动干扰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目前,动力悬置系统一般包括现在后悬置左右悬置和后悬置,左右悬置安装在缸体的左右侧,后悬置安装在变速器的尾部壳体上。车辆中左右悬置主要使用悬置软垫作为动力悬置的主要部件,所以,悬置软垫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车动力总成的振动噪音、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以及汽车动力总成等的使用寿命。目前的悬置结构在以上几点上都存在缺陷。
现有的发动机后悬置总成由后悬置支架和后悬置软垫总成两部分组成。后悬置软垫总成通常包括悬置上板、悬置下板和橡胶减振垫,后悬置支架用于与发动机变速器相连,悬置上板用于与后悬置支架相连,悬置下板用于与车架相连,橡胶减振垫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与悬置下板之间,起到减振的作用。
后悬置软垫总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急刹车时,变速器带动悬置上板向前冲,后悬置上未设置相应的防前冲限位结构防止悬置上板前冲量过大;倒 车急刹时,变速器带动悬置上板向后冲,后悬置上未设置相应的防后冲结构防止悬置上板后冲量过大。无论是前冲量过大,还是后冲量过大,都有可能引起发动机在工作时与其它零部件碰撞产生变形,并使橡胶减振垫受到的剪切力过大而被切断,最终导致后悬置软垫总成处于失效状态,构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后悬置支架通常为冲压成型的“U”形架,为左右对称件,支架模态较低,无法避开发动机二阶、四阶激励,导致共振而影响后悬置的寿命,无法满足NVH性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右悬置弹性体不易被损坏、强度好、安装可靠、后悬置不易失效的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包括缸体、变速器、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在缸体的左、右侧分别安装有左悬置和右悬置,在变速器的尾部壳体上安装有后悬置,所述左悬置和右悬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弹性体、上限位块、下限位块和与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悬置支架,所述后悬置包括后悬置支架和后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均为由底板和两侧板组成的U形块,所述上限位块的口径小于下限位块的口径,所述弹性体上、下端分别安装在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底板内表面的中部,所述上限位块的侧板伸到下限位块内,并与下限位块的底板之间有距离,所述下限位块远离缸体的一侧的侧板向上延伸,所述下限位块的延伸部的上部向内侧弯折形成限位部,该限位部位于上限位块的上方,所述限位部外套装有橡胶减震套;
所述上限位块的底板与后悬置支架的下端相连,所述悬置支架的上端与缸体侧壁相连;
所述下限位块的底板的中部设有向上的圆形凸起,所述下限位块底板的下表面圆形凸起的周围分布有加强筋;
所述后悬置软垫总成通过后悬置支架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尾部,所述后悬置支架为冲压成型的“U”形架,所述后悬置软垫总成包括悬置上板、悬置下板、以及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与悬置下板之间的橡胶减振垫,所述悬置上板、悬置下板的中部分别朝下凹陷形成中部凹陷区,悬置上板的左右两端朝下垂直延伸,越过悬置下板的端头后再朝内侧水平延伸,所述悬置下板的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后再竖直向上延伸形成防前冲限位板,所述防前冲限位板上套有防前冲橡胶减振块并通过硫化固定,所述悬置下板的后端中部向后延伸后再竖直向上延伸形成防后冲限位板,所述防后冲限位板上套有防后冲橡胶减振块并通过硫化固定,所述防前冲橡胶减振块与悬置上板的前壁之间、防后冲橡胶减振块与悬置下板的后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防前冲橡胶减振块位于中部凹陷区的正前方,防后冲橡胶减振块位于中部凹陷区的正后方,所述悬置上板与后悬置支架的底板通过螺栓螺母组件紧固在一起。所述后悬置支架的两侧板分别固定在变速器尾部壳体的左右侧。
采用上述方案,在发动机装配中,左右悬置的下限位块与整车副车架螺栓连接,竖向连接块通过发动机安装孔与发动机缸体左右侧壁连接。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上限位块被下限位块左右限位,将悬置下限位块的侧板向上延伸形成限位部,该限位部对上限位块形成竖向限位,避免上限位块跳出下限位块,导致跳出后弹性体无任何方向的限位,从而弹性体就会受到一个剪切力导致弹 性体断裂现象的出现,使得整个悬置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在限位部外套装橡胶减震套,这样上限位块向上运动时,与橡胶减震套接触,橡胶减震套起到缓冲降噪的作用,提高乘坐舒适性。
在下限位块的底板的中部设有向上的圆形凸起,所述下限位块底板的下表面圆形凸起的周围分布有加强筋,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下限位块的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下限位块的模态,增加固有频率,避免共震。
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在后悬置软垫总成的悬置下板上增设防前冲限位结构,且防前冲限位结构与悬置上板之间留有间隙,当急刹车时,变速器带动悬置上板向前冲,防前冲限位板和防前冲橡胶减振块能防止悬置上板过度前冲,并起到减振的效果;同理,在倒车急刹时,增设的防后冲限位板和防后冲橡胶减振块能防止悬置上板过度后冲,并起到减振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在悬置上板、悬置下板的中部增设凹陷区以增加整个后悬置的强度,进一步防止后悬置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效果显著,消除了悬置上板相对悬置下板运动过量造成后悬置失效,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悬置支架包括由竖向板和两侧加强板组成的倒U形的竖向连接块,所述竖向连接块的两侧加强板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竖向连接块的两侧加强板的延伸部的下部之间连接有水平安装块,所述水平安装块为开口向上的U形块,所述两侧加强板分别焊接在水平安装块的两侧壁上,所述水平安装块的底板上设有定位销安装孔和连接螺栓孔,所述上限位块底板上的定位销和连接螺栓分别穿过定位销安装孔和连接螺栓孔后固定在水平安装块的底板上,所述竖向连接块的竖向板的上部分布有发动机安装孔所述悬置支架通过该发动机安装孔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悬置支架安装连接方便,竖向连接块和 水平安装块均采用U形结构,这样使得整个悬置支架的刚性更好,强度好,提高悬置支架的模态。使得整个悬置总成的用于安装发动机更可靠,舒适性更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限位块的两侧板的下部连接有橡胶减震块。起到缓冲降噪的作用,这样,可以避免上限位的左右侧板直接与下限位块的底板接触,从而导致噪音,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体为橡胶主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竖向板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竖直部分和下弧形部分连接而成,所述上竖直部分的内侧焊接有上加强板,所述下弧形部分从上到下逐渐向远离缸体的一侧倾斜。竖向板的设计使得安装更方便。竖向板上设置上加强板,增加竖向板的强度,使得安装更可靠。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焊接缺口。这样方便上加强板与竖向板的焊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竖向连接块的两侧加强板的中部之间连接有下加强板。下加强板的设计提高了竖向连接块的强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侧加强板的延伸部从上到下也逐渐向远离缸体的一侧倾斜。这样方便安装,安装强度好。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后悬置支架的两侧板上分别开有变速器安装孔,该变速器安装孔用于与变速器的尾部壳体相连,所述后悬置支架两侧板的上部相对下部分别朝内侧偏移,且两侧板的偏移距离不等,形成非对称结构。后悬置支架的两侧板采用非对称设计,提高了后悬置支架的模态,避免产生共振,提高后悬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悬置上板上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左右悬置的软垫总成结构简单,能实现对弹性体的左右和上下限位,避免弹性体跳出下限位块,从而导致弹性体无任何方向的限位,从而导致弹性体断裂的现象。整个悬置软垫总成更可靠,噪音小,使用寿命长,悬置支架的强度好,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整个悬置总成用于安装发动机舒适性好,噪音小。在后悬置软垫总成的在悬置下板上增设防前冲限位结构,且防前冲限位结构与悬置上板之间留有间隙,当急刹车时,变速器带动悬置上板向前冲,防前冲限位板和防前冲橡胶减振块能防止悬置上板过度前冲,并起到减振的效果;同理,在倒车急刹时,增设的防后冲限位板和防后冲橡胶减振块能防止悬置上板过度后冲,并起到减振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在悬置上板、悬置下板的中部增设凹陷区以增加整个后悬置的强度,进一步防止后悬置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效果显著,消除了悬置上板相对悬置下板运动过量造成后悬置失效,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右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左右悬置软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悬置支架的后侧视图。
图8为悬置支架的仰视图。
图9为后悬置软垫总成和后悬置支架的正视图。
图10是图9中后悬置软垫总成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0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0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左右等方位词仅代表图中的相对位置,不表示产品的绝对位置。
实施例1
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由缸体、变速器、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组成,发动机包括缸体、变速器等部件,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在缸体的左右侧分别安装有左悬置和右悬置,在变速器的尾部壳体上安装有后悬置,左悬置和右悬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弹性体1、上限位块2、下限位块3和与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悬置支架,后悬置包括后悬置支架16和后悬置软垫总成17。
发动机左右悬置由弹性体1、上限位块2、下限位块3、限位部4、橡胶减震块5、定位销6、连接螺栓7和悬置支架等部件组成。
弹性体1优选为橡胶主簧。上限位块2和下限位块3均为由底板和左右两侧板组成的U形块,上限位块2的口径小于下限位块3的口径(左右侧板之间的距离),上限位块2的底板的中部设有定位销6,上限位块2的底板上还设有连接螺栓7,定位销6和连接螺栓7均伸到底板上方。下限位块3的前后侧分别 设有安装支耳8,其中一个安装支耳8靠近左侧,另一个安装支耳8靠近右侧,安装支耳8上设有安装孔,下限位块3通过该安装支耳8安装在整车副车架上。下限位块3的底板的中部设有向上的圆形凸起3a,下限位块3底板的下表面圆形凸起的周围分布有加强筋3b。增加强度的同时,提高左右悬置的模态。弹性体1上、下端分别安装在上限位块2和下限位块3底板内表面的中部,相当于上限位块2倒扣在弹性体1上。上限位块2的侧板伸到下限位块3内,并与下限位块3的底板之间有距离,所述下限位块3远离缸体的一侧的侧板向上延伸,下限位块3的延伸部的上部向内侧弯折形成限位部4,该限位部4位于上限位块2的上方,限位部4外套装有橡胶减震套4a。上限位块2的左右侧板的下部连接有橡胶减震块5。
悬置支架由竖向连接块9、水平安装块10、定位销安装孔11、连接螺栓孔12、发动机安装孔13、上加强板14、下加强板15等部件组成。
竖向连接块9为由竖向板91和两侧加强板92组成的倒U形结构,竖向板91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竖直部分和下弧形部分连接而成,下弧形部分从上到下逐渐向远离缸体的一侧倾斜。上竖直部分的内侧焊接有上加强板14,为了方便焊接,上加强板14的两侧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焊接缺口141。竖向板91的上竖直部分分布有多个轴线前后延伸的发动机安装孔13,发动机安装孔13穿过竖向板91和上加强板14。发动机安装孔13用于与发动机缸体的左右侧壁连接。竖向连接块9的两侧加强板92的中部之间连接有下加强板15。
竖向连接块9的两侧加强板92的下端向下延伸,该延伸部也为从上到下逐渐向远离缸体的一侧倾斜,竖向连接块9的两侧加强板92的延伸部的下部之间连接有水平安装块10,水平安装块10为开口向上的U形块,两侧加强板92的 内侧分别焊接在水平安装块10的两侧壁上,水平安装块10的底板上设有定位销安装孔11和连接螺栓孔12。
上限位块2的底板上的定位销6和连接螺栓7分别穿过水平安装块10上的定位销安装孔11和连接螺栓孔12,并固定在水平安装块10上,安装好后,竖向连接块9的两侧加强板92位于前后侧。
后悬置包括后悬置支架16和后悬置软垫总成17,后悬置软垫总成17主要由悬置上板17-1、悬置下板17-2、橡胶减振垫17-3、防前冲橡胶减振块17-4、防后冲橡胶减振块17-5等组成,整体为左右对称结构。
悬置上板17-1用于与后悬置支架16相连、悬置下板17-2用于与车架相连、橡胶减振垫17-3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17-1与悬置下板17-2之间。悬置上板17-1、悬置下板17-2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悬置上板17-1、悬置下板17-2的中部分别朝下凹陷形成中部凹陷区,悬置上板17-1的左右两端朝下垂直延伸,越过悬置下板17-2的端头后再朝内侧水平延伸。
悬置下板17-2的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后再竖直向上延伸形成防前冲限位板17-2a,防前冲限位板17-2a上套有防前冲橡胶减振块17-4并通过硫化固定。悬置下板17-2的后端中部向后延伸后再竖直向上延伸形成防后冲限位板17-2b,防后冲限位板17-2b上套有防后冲橡胶减振块17-5并通过硫化固定。防前冲橡胶减振块17-4与悬置上板17-1的前壁之间、防后冲橡胶减振块17-5与悬置下板17-2的后壁之间留有间隙,使悬置上板17-1相对悬置下板17-2可在间隙范围内向前后移动。防前冲橡胶减振块17-4位于中部凹陷区的正前方,防后冲橡胶减振块17-5位于中部凹陷区的正后方。
最好是,悬置上板17-1与悬置下板17-2的厚度相等,悬置上板17-1通 过两颗螺栓螺母组件17-7与后悬置支架16相连,悬置下板17-2通过两颗凸焊螺钉与车架相连。另外,悬置上板17-1上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加强筋17-1a。
后悬置支架16为冲压成型的“U”形架,“U”形架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通过螺栓与变速器尾部壳体的左右侧相连,悬置上板17-1与后悬置支架16的底板通过螺栓螺母组件17-7紧固在一起。在后悬置支架16的两侧板上分别开有变速器安装孔,后悬置支架16两侧板的上部相对下部分别朝内侧偏移,且两侧板的偏移距离不等,形成非对称结构。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包括缸体、变速器、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在缸体的左、右侧分别安装有左悬置和右悬置,在变速器的尾部壳体上安装有后悬置,所述左悬置和右悬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弹性体(1)、上限位块(2)、下限位块(3)和与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悬置支架,所述后悬置包括后悬置支架(16)和后悬置软垫总成(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块(2)和下限位块(3)均为由底板和两侧板组成的U形块,所述上限位块(2)的口径小于下限位块(3)的口径,所述弹性体(1)上、下端分别安装在上限位块(2)和下限位块(3)底板内表面的中部,所述上限位块(2)的侧板伸到下限位块(3)内,并与下限位块(3)的底板之间有距离,所述下限位块(3)远离缸体的一侧的侧板向上延伸,所述下限位块(3)的延伸部的上部向内侧弯折形成限位部(4),该限位部(4)位于上限位块(2)的上方,所述限位部(4)外套装有橡胶减震套(4a);
所述上限位块(2)的底板与后悬置支架(16)的下端相连,所述悬置支架的上端与缸体侧壁相连;
所述下限位块(3)的底板的中部设有向上的圆形凸起(3a),所述下限位块(3)底板的下表面圆形凸起的周围分布有加强筋(3b);
所述后悬置软垫总成(17)通过后悬置支架(16)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尾部,所述后悬置支架(16)为冲压成型的“U”形架,所述后悬置软垫总成(17)包括悬置上板(17-1)、悬置下板(17-2)、以及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17-1)与悬置下板(17-2)之间的橡胶减振垫(17-3),所述悬置上板(17-1)、悬置 下板(17-2)的中部分别朝下凹陷形成中部凹陷区,悬置上板(17-1)的左右两端朝下垂直延伸,越过悬置下板(17-2)的端头后再朝内侧水平延伸,所述悬置下板(17-2)的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后再竖直向上延伸形成防前冲限位板(17-2a),所述防前冲限位板(17-2a)上套有防前冲橡胶减振块(17-4)并通过硫化固定,所述悬置下板(17-2)的后端中部向后延伸后再竖直向上延伸形成防后冲限位板(17-2b),所述防后冲限位板(17-2b)上套有防后冲橡胶减振块(17-5)并通过硫化固定,所述防前冲橡胶减振块(17-4)与悬置上板(17-1)的前壁之间、防后冲橡胶减振块(17-5)与悬置下板(17-2)的后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防前冲橡胶减振块(17-4)位于中部凹陷区的正前方,防后冲橡胶减振块(17-5)位于中部凹陷区的正后方,所述悬置上板(17-1)与后悬置支架(16)的底板通过螺栓螺母组件(17-7)紧固在一起,所述后悬置支架(16)的两侧板分别固定在变速器尾部壳体的左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块(2)的侧板的下部连接有橡胶减震块(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1)为橡胶主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悬置支架(16)的两侧板上分别开有变速器安装孔,该变速器安装孔用于与变速器的尾部壳体相连,所述后悬置支架(16)两侧板的上部相对下部分别朝内侧偏移,且两侧板的偏移距离不等,形成非对称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上板(17-1)上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加强筋(17-1a)。
CN201520072642.2U 2015-02-02 2015-02-02 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06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2642.2U CN204506485U (zh) 2015-02-02 2015-02-02 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2642.2U CN204506485U (zh) 2015-02-02 2015-02-02 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06485U true CN204506485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4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7264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06485U (zh) 2015-02-02 2015-02-02 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064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7989A (zh) * 2021-07-22 2021-09-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7989A (zh) * 2021-07-22 2021-09-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3725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CN104554324A (zh) 一种整体式构架及转向架
CN106494210B (zh) 一种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
CN101774402A (zh) 一种汽车全浮前悬置装置
CN203713552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装置
CN203023384U (zh) 发动机悬置软垫、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JPH1061720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ー構造
JP5872962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204506485U (zh) 新型汽车用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CN104786811A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及汽车
CN204506509U (zh) 发动机左右和后悬置总成
CN204506482U (zh) 汽车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CN109835158A (zh) 用于安装车辆的动力系的副防倾转杆装置
CN204506496U (zh) 新型汽车用不易失效的发动机悬置总成
CN112297807B (zh) 电动车辆
CN204506470U (zh) 发动机左右悬置总成
CN204506497U (zh) 汽车的发动机悬置总成
JP4921860B2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CN204506492U (zh) 新型发动机悬置总成
CN204506483U (zh) 发动机安装结构
CN204506508U (zh) 发动机悬置总成
CN204506468U (zh) 发动机左右悬置软垫总成
CN204506473U (zh) 发动机左右悬置
CN104139694B (zh) 一种用于悬置支架的悬置软垫结构及悬置支架总成
CN104589991A (zh) 一种发动机左右悬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