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90923U -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0923U
CN204490923U CN201520062857.6U CN201520062857U CN204490923U CN 204490923 U CN204490923 U CN 204490923U CN 201520062857 U CN201520062857 U CN 201520062857U CN 204490923 U CN204490923 U CN 204490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nion ring
valve
converter trunnion
convert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28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新
李涛
董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ongg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ong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ongg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ong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628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0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0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0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包括:与转炉托圈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管和与转炉托圈出水口相连的回水管,在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在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在转炉托圈的出水口和第二自动阀门之间的回水管上设置有放水支管,在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均由控制器控制。上述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能快速切断转炉托圈中冷却水的供给和回水管中的管道压力,从而及时控制转炉托圈漏水喷溅,并且在回水管上还设置了用于使转炉托圈中冷却水快速流出的放水支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转炉生产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托圈冷却水的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转炉托圈是支撑转炉炉体和传递倾动力矩的构件。工作时通过往转炉托圈内通入冷却水来降低热应力,从而增加转炉托圈的使用寿命。通常转炉托圈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和回水管上都分别设置有手动阀门,冷却水从进水管流入转炉托圈,冷却水对转炉托圈进行冷却后,再从回水管流出。当转炉托圈漏水或者转炉通炉后钢水烧穿转炉托圈时,转炉托圈内的冷却水会因为管道压力而向外喷溅,这时如果不及时切断转炉托圈中冷却水的供给,冷却水会大量进入转炉内,从而引起转炉内蒸汽爆炸。上述转炉托圈的冷却水供给管路的缺点如下:一、由于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的阀门都为手动阀门,当发生转炉托圈漏水喷溅事故时,操作工人往往不能及时关闭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的手动阀门来切断转炉托圈中冷却水的供给和回水管中的管道压力,这样转炉托圈漏水喷溅就不能被及时控制;另外,当关闭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的手动阀门时,转炉托圈中留存的大量冷却水依然有可能会进入转炉中,大大增加了转炉的安全隐患;二、当对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的手动阀门进行维修时,会影响转炉托圈冷却水的供给,这样就会降低转炉托圈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能快速控制转炉托圈漏水喷溅、以及能在不影响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的情况下在线维修管路中阀门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包括:与转炉托圈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管和与转炉托圈出水口相连的回水管,其特点是:在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在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在转炉托圈的出水口和第二自动阀门之间的回水管上设置有放水支管,在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均由控制器控制。
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在第一自动阀门两侧的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并且第一旁通阀通过管道与第一自动阀门以及两第一阀门相并联。
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在第二自动阀门两侧的回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并且第二旁通阀通过管道与第二自动阀门以及两第二阀门相并联。
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在第三自动阀门和回水管之间的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都为快速切断阀。
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第一阀门和第一旁通阀都为手动闸阀。
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第二阀门和第二旁通阀都为手动闸阀。
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第三阀门为手动闸阀。
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转炉托圈进水口和转炉托圈出水口设置于转炉托圈两侧相对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能快速切断转炉托圈冷却水的供给和回水管中的管道压力,从而及时控制转炉托圈漏水喷溅,并且在回水管上还设置了用于使转炉托圈中冷却水快速流出的放水支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转炉生产的安全隐患;另外,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路布置结构中的自动阀门损坏后,维修工人能在不影响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的情况下在线对自动阀门进行维修更换,从而增加了转炉托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与转炉托圈4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管1和与转炉托圈4出水口相连的回水管2,转炉托圈4进水口和转炉托圈4出水口设置于转炉托圈4两侧相对位置处,在进水管1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11,在回水管2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21,在转炉托圈4的出水口和第二自动阀门21之间的回水管2上设置有放水支管3,在放水支管3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31,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11、21、31均由控制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自动阀门11两侧的进水管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阀门12,并且第一旁通阀13通过管道与第一自动阀门11以及两第一阀门12相并联。在第二自动阀门21两侧的回水管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阀门22,并且第二旁通阀23通过管道与第二自动阀门21以及两第二阀门22相并联。在第三自动阀门31和回水管2之间的放水支管3上设置有第三阀门32。其中: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11、21、31都为快速切断阀,快速切断阀可以电动或者气动,快速切断阀反应灵敏、动作可靠,操作工人通过控制器控制快速切断阀后能快速关闭管路;第一阀门12、第一旁通阀13、第二阀门22、第二旁通阀23、第三阀门32都为手动闸阀,手动闸阀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便宜。
本实施例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所示,在对转炉托圈4进行冷却水供给时,进水管1上的第一自动阀门11和两第一阀门12都打开,第一旁通阀13关闭;回水管2上的第二自动阀门21和两第二阀门22都打开,第二旁通阀23关闭;放水支管3上的第三自动阀门31关闭,第三阀门32打开。当发生转炉托圈4漏水喷溅事故时,进水管1上的第一自动阀门11在控制器控制下快速关闭,回水管2上的第二自动阀门21在控制器控制下快速关闭,放水支管3上的第三自动阀门31在控制器控制下快速打开,第一自动阀门11关闭是为了切断冷却水的供给,第二自动阀门21关闭是为了切断回水管2中的管道压力,防止管道压力使转炉托圈4中的冷却水继续喷溅,第三自动阀门31打开后,转炉托圈4中的冷却水会快速从放水支管3中流走,这样就能及时控制转炉托圈4漏水喷溅。当第一自动阀门11损坏时,首先手动打开第一旁通阀13,然后手动关闭两第一阀门12,这时冷却水就不会经过第一自动阀门11,而是通过第一旁通阀13所在管路进入转炉托圈4中,这样维修工人在线对第一自动阀门11进行维修时就不会影响转炉托圈4冷却水的供给。当第二自动阀门21损坏时,首先手动打开第二旁通阀23,然后手动关闭两第二阀门22,这时冷却水就不会经过第二自动阀门21,而是通过第二旁通阀23所在管路从转炉托圈4中流出,这样维修工人在线对第二自动阀门23进行维修时就不会影响转炉托圈4冷却水的供给。当第三自动阀门31损坏时,手动关闭第三阀门32,这样维修工人在线对第三自动阀门31进行维修时冷却水就不会从放水支管3中流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能快速切断转炉托圈冷却水的供给和回水管中的管道压力,从而及时控制转炉托圈漏水喷溅,并且在回水管上还设置了用于使转炉托圈中冷却水快速流出的放水支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转炉生产的安全隐患;另外,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路布置结构中的自动阀门损坏后,维修工人能在不影响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的情况下在线对自动阀门进行维修更换,从而增加了转炉托圈的使用寿命。

Claims (10)

1.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包括:与转炉托圈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管和与转炉托圈出水口相连的回水管,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在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在转炉托圈的出水口和第二自动阀门之间的回水管上设置有放水支管,在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均由控制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自动阀门两侧的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并且第一旁通阀通过管道与第一自动阀门以及两第一阀门相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自动阀门两侧的回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并且第二旁通阀通过管道与第二自动阀门以及两第二阀门相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自动阀门和回水管之间的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自动阀门和回水管之间的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都为快速切断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阀门和第一旁通阀都为手动闸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阀门和第二旁通阀都为手动闸阀。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阀门为手动闸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转炉托圈进水口和转炉托圈出水口设置于转炉托圈两侧相对位置处。
CN201520062857.6U 2015-01-29 2015-01-29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Active CN204490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2857.6U CN204490923U (zh) 2015-01-29 2015-01-29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2857.6U CN204490923U (zh) 2015-01-29 2015-01-29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0923U true CN204490923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70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2857.6U Active CN204490923U (zh) 2015-01-29 2015-01-29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09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1441A (zh) * 2015-01-29 2015-04-29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1441A (zh) * 2015-01-29 2015-04-29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97017U (zh) 棒材穿水冷却装置的供水及回水系统
CN204490923U (zh)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CN204716675U (zh) 液压钢管切头机液压油强制冷却装置
CN203489709U (zh) 一种炉门冷却装置
CN104561441A (zh)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CN105551548A (zh) 一种核电厂设备冷却水系统及其水温调节方法
CN201792077U (zh) 一种火焰切割机气体压力变换装置
CN213958922U (zh) 预热激光光源冷却系统
CN205877720U (zh) 一种燃油油库管路系统
CN205276881U (zh) 冷却水流向可调的冷却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的冷却系统
CN103715066B (zh) 一种带有排气的冷却水供给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5115523U (zh) 转炉氧枪冷却水系统及转炉氧枪系统
CN203373388U (zh) 可靠低风险的rh氮氩切换系统
CN103589856A (zh) 一种加热炉冷却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35094U (zh) 钛合金熔模铸造自动供蜡设备
CN208587989U (zh) 一种优化型换热机组泄压装置
CN202297637U (zh) 实现不同高炉供风的系统作业时相互拨风的控制装置
CN208983335U (zh) 滚筒冷渣机加装灰渣溢出导流槽
CN205206891U (zh) 小旁路系统
CN201116557Y (zh) 断流阀及其连铸拉矫机液压控制系统
CN204942860U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进出水管道
CN203099797U (zh) 基于防止联合循环机组中压给水安全门频繁动作的装置
CN204100626U (zh) 一种带有管道联动机构的冷水收集装置
CN203956364U (zh) 一种水下阀门与过渡管之间焊接的冷却装置
CN202927881U (zh) 一种能自清除煤气管中焦油的烧结点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