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89065U - 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9065U
CN204489065U CN201520164503.2U CN201520164503U CN204489065U CN 204489065 U CN204489065 U CN 204489065U CN 201520164503 U CN201520164503 U CN 201520164503U CN 204489065 U CN204489065 U CN 204489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vehicle
handlebar
wheel
frame
collapsible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645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威
张植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645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9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9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90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和设置在前车架上的前叉、前车轮、车把和驱动装置以及两根后车架、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后车架上的两个踏板、两个后车轮、两个支架和一个车座,其中:驱动装置用于收集在车把前后摆动运动产生的机械能作为动力,并最终驱动前车轮旋转前进。该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可以实现多个零组件之间的伸展和折叠收缩,可折叠性更强,占用空间更小,便携性能也更加突出;同时,使用者在驱动该车行进时,可以利用胳膊前后摇摆车把产生动力,最终驱动前车轮旋转行进,达到锻炼使用者上肢臂力的目的。

Description

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辆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作为一种人们日常出行使用最为频繁的交通工具,深受大家的喜爱;传统技术中的自行车(尤其类似与儿童滑板车的结构)往往具有一体整车车架,使用时占用空间比起普通自行车已经小很多,但是其仍然还是占用一定的空间,不便于携带和出行;
同时,传统技术中的自行车(例如:儿童滑板车)往往需要人力推着车向前行驶或是通过脚触地滑行行驶;这两种行进方式都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尤其是无法达到锻炼人体上肢臂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传统自行车便携性差且不具有锻炼上肢胳膊臂力功能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和设置在前车架上的前叉、前车轮、车把和驱动装置以及两根后车架、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后车架上的两个踏板、两个后车轮、两个支架和一个车座,其中:
在所述前车架的结构中,所述前叉的底部与所述前车轮固定连接,所述前叉的顶部与所述前车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设置所述前车架的顶部;
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前车架中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收集在车把前后摆动运动产生的机械能作为动力,并最终驱动所述前车轮旋转前进;所述前车架与两个所述后车架之间均铰接;
在所述后车架的结构中,两根所述后车架上下之间相互错开设置;每个所述踏板均水平铺设固定在对应的后车架上,每个所述后车轮均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车架的后端,每个所述支架的底端均与对应的后车架的后端铰接;两个所述支架的顶端均与所述车座的底部铰接。
优选的,驱动装置具有一种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棘轮以及与棘轮同轴转动连接的主动链轮以及传动链条和前轮驱动链轮;
所述车把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棘轮啮合连接的棘轮套;所述棘轮套与所述棘轮啮合;所述棘轮套用于在车把前后往复运动时,间隔地驱动棘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传动链条分别与主动链轮和前轮驱动链轮啮合;且所述前轮驱动链轮与所述前车轮同轴转动连接。
所述棘轮与所述主动链轮同轴键连接,且所述前轮驱动链轮与所述前车轮同轴键连接。
优选的,驱动装置还可以具有另一种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扇形齿轮、由四个齿轮依次啮合构成的齿轮组、主驱动链轮以及传动链条和前轮驱动链轮;且所述扇形齿轮、齿轮组和主驱动链轮依次啮合;
所述车把的底部与所述扇形齿轮铰接固定;所述扇形齿轮用于在车把前后往复运动时,间隔地驱动所述齿轮组以及所述主驱动链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传动链条分别与主驱动链轮和前轮驱动链轮啮合;且所述前轮驱动链轮与所述前车轮同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驱动装置还可以具有另一种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凸轮、液压缸和设置在所述凸轮底部的活塞杆以及液压储能装置、蓄电池和电动机;所述凸轮和所述活塞杆均位于所述液压缸内;所述凸轮与所述活塞杆之间呈间隙配合;
所述车把的中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前车架可转动连接的销轴;所述车把的底部与所述凸轮铰接;所述凸轮用于在车把前后往复运动时,驱动所述活塞杆沿所述液压缸缸壁内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液压储能装置用于收集所述活塞杆往复运动产生的机械能,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到所述蓄电池;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所述前车轮旋转前进;
所述液压储能装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还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所述液压缸、所述液压储能装置、所述蓄电池和所述电动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前车轮之间还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为链轮链条组或齿轮组。
优选的,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电动机为伺服电动机。
优选的,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所述车把上还设置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前车轮和所述后车轮实施制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所述车把上还设置有车铃、车灯和反光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主要包括前车架和前叉、前车轮、车把和驱动装置以及两根后车架、两个踏板、两个后车轮、两个支架和一个车座,其中:
具体在前车架的结构中,具有如下结构和连接方式:所述前叉的底部与所述前车轮固定连接,所述前叉的顶部与所述前车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设置所述前车架的顶部;
具体在所述后车架的结构中,具有如下结构和连接方式:两根所述后车架上下之间相互错开设置;每个所述踏板均水平铺设固定在对应的后车架上,每个所述后车轮均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车架的后端,每个所述支架的底端均与对应的后车架的后端铰接;两个所述支架的顶端均与所述车座的底部铰接。所述前车架与两个所述后车架之间均铰接;
分析上述结构可知:由于,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采用铰接的连接方式,因此前车架在收缩时可与后车架折叠并在一起;同时,由于两根所述后车架上下之间存在间隙,且相互错开设置;在必要时两个后车架可并在一起,合并在一起后两个后车架一个在上,另一个在下,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省占用空间;另外,由于每个支架的底端均与对应的后车架的后端铰接,所以两根支架的底端可沿着对应的后车架后端实现折叠;这样一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既可以将直立的支架和前车架放下来与水平设置的后车架折叠合并在一起,同时也可以将两根后车架连同踏板合并折叠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折叠结构更加合理,可折叠性更强,占用空间更小,便携性能也更加突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同时,前车架上安装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收集在车把前后摆动运动产生的机械能作为动力,并最终驱动前车轮旋转前进;这样使用者在驱动该车行进时,可以利用胳膊前后摇摆车把,然后产生动力,(或通过传动装置、储能装置)最终将动力传递给前车轮,在前车轮的驱动作用下可使该车行进;在此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前后摇摆车把驱动车辆前进,同时还可以达到锻炼自身上肢力量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特别适合锻炼上肢力量),增加运动量,加强机体抵抗能力,尤其对青少年或儿童具有更多使用益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处于自然伸展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处于后车架合并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处于完全折叠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中一种驱动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中另一种驱动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中再一种驱动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车架1;前叉2;前车轮3;车把4;驱动装置5;后车架6;踏板7;后车轮8;支架9;车座10;
棘轮套40;销轴41;
棘轮50;主动链轮51;传动链条52;前轮驱动链轮53;
凸轮54;液压缸55;活塞杆56;液压储能装置57;蓄电池58;电动机59;
扇形齿轮5A;齿轮组5B;主驱动链轮5C;传动链条5D;前轮驱动链轮5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同时参见图1a所示意的局部放大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车架1和设置在前车架1上的前叉2、前车轮3、车把4和驱动装置5以及两根后车架6、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后车架6上的两个踏板7、两个后车轮8、两个支架9和一个车座10,其中:
在所述前车架1的结构中,所述前叉2的底部与所述前车轮3固定连接,所述前叉2的顶部与所述前车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4设置所述前车架1的顶部;所述驱动装置5位于所述前车架1中部,所述驱动装置5用于收集在车把前后摆动运动产生的机械能作为动力,并最终驱动所述前车轮3旋转前进;所述前车架1与两个所述后车架6之间均铰接;
在所述后车架6的结构中,两根所述后车架6上下之间相互错开设置;每个所述踏板7均水平铺设固定在对应的后车架6上,每个所述后车轮8均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车架6的后端,每个所述支架9的底端均与对应的后车架6的后端铰接;两个所述支架9的顶端均与所述车座10的底部铰接。
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的主要结构可知:由于,两根后车架6上下之间存在间隙,且相互错开设置;在必要时两个后车架6可并在一起,合并在一起后两个后车架6一个在上,另一个在下(如图2所示),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省占用空间;同时,由于前车架1与后车架6之间采用铰接的连接方式(如图2以及图2a),因此前车架1在收缩时可与后车架6折叠并在一起(如图3所示);经过上述折叠后,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省占用空间(即后车架可相对前车架竖直方向可转动连接(即竖直方向折叠),两个后车架相对前车架水平方向也可转动连接(即水平方向合并折叠));另外,由于每个支架9的底端均与对应的后车架6的后端铰接,所以两根支架9的底端可沿着对应的后车架6后端实现折叠(如图3所示);这样一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既可以将直立的支架9和前车架1放下来与水平设置的后车架6折叠合并在一起,同时也可以将两根后车架6连同踏板7合并折叠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折叠结构更加合理,可折叠性更强,占用空间更小,便携性能也更加突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同时,前车架1上安装有驱动装置5,该驱动装置5可以收集在车把前后摆动运动产生的机械能作为动力,并最终驱动前车轮3旋转前进;这样使用者在驱动该车行进时,可以利用胳膊前后摇摆车把4,然后产生动力,(或通过传动装置、储能装置)最终将动力传递给前车轮3,在前车轮3的驱动作用下可使该车行进;在此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前后摇摆车把驱动车辆前进,同时还可以达到锻炼自身上肢力量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特别适合锻炼上肢力量),增加运动量,加强机体抵抗能力,尤其对青少年或儿童具有更多使用益处。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具体结构和具体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说明:
在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的具体结构中,驱动装置其连同车把构成了关键的动力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收集在车把前后摆动运动产生的机械能作为动力,并最终驱动前车轮旋转前进;因此,该驱动装置可以具有多种形式的结构构造,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两种优选的结构方案:
在驱动装置具有的一种具体技术方案中,如图4所示,
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棘轮50以及与棘轮50同轴转动连接的主动链轮51以及传动链条52和前轮驱动链轮53;
所述车把4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棘轮50啮合连接的棘轮套40;所述棘轮套40与所述棘轮50啮合;所述棘轮套40用于在车把4前后往复运动时,间隔地驱动棘轮5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传动链条52分别与主动链轮51和前轮驱动链轮53啮合;且所述前轮驱动链轮53与所述前车轮3同轴转动连接。
所述棘轮50与所述主动链轮51同轴键连接,且所述前轮驱动链轮53与所述前车轮3同轴键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把底部的棘轮套与棘轮可啮合,这样当使用者由后向前以棘轮套为支点向前推车把时(同时向下按棘轮套使棘轮套与底部棘轮啮合),此时棘轮套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棘轮套带动棘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由于主动链轮51与棘轮50同轴转动连接(例如通过键(花键)连接),这样主动链轮也会在棘轮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再通过传动链条52将动力传递给前轮驱动链轮53,此时前轮驱动链轮5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最后因为前轮驱动链轮53与前车轮3同轴转动连接,这时前车轮3也会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与地面摩擦向前行驶;综上,通过上述一连串的驱动动作,传动动作,最终驱动装置将车把前后摇摆的动力转化给前车轮,并最终驱动车辆向前行驶。在使用者前后摇摆车把过程中,当车把被推向前一定距离后,使用者需要将车把抬起一定距离,然后使棘轮套与棘轮实现分离,待车把回拉到身前时再向下向前推(即使棘轮套与棘轮实现啮合),进行下一个行程的动力输出。
很显然,使用者在使用车把过程中可以控制棘轮套与棘轮实现离合,实现对动力输出的控制,该驱动装置结构合理,可将车把前后摇摆的动力传递给前车轮,最终实现锻炼臂力的目的和半自动驱动车辆前进的功能。
如图5所示,驱动装置还可以具有另一种具体技术方案:
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凸轮54、液压缸55和设置在所述凸轮54底部的活塞杆56以及液压储能装置57、蓄电池58和电动机59;所述凸轮54和所述活塞杆56均位于所述液压缸55内;
所述车把4的中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前车架1可转动连接的销轴41;所述车把4的底部与所述凸轮54铰接;所述凸轮54用于在车把前后往复运动时,驱动所述活塞杆56沿所述液压缸55缸壁内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液压储能装置57用于收集所述活塞杆往复运动产生的机械能,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到所述蓄电池58;所述电动机59用于驱动所述前车轮旋转前进;
所述液压储能装置57与所述蓄电池58电连接,所述蓄电池58还与所述电动机59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驱动装置主要由凸轮54、液压缸55和设置在所述凸轮54底部的活塞杆56以及液压储能装置57、蓄电池58和电动机59等几个结构部分组成,该车把4的中部还设置有与前车架1可转动连接的销轴41;且车把4的底部与凸轮54铰接;这样销轴41将作为车把前后摇摆的支点,在车把前后摇摆过程中,车把沿着支点往复旋转一定角度,同时带动凸轮54在液压缸内上下往复运动;这样一来,当凸轮54也会驱动活塞杆56沿液压缸55缸壁内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液压储能装置57可以收集活塞杆往复运动产生的机械能,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到蓄电池58;这样蓄电池58将会不断地储存充入转化的电能,待使用者需要行进时(或可通过设置在车把上开关直接控制电动机)可控制蓄电池输出电能,驱动电动机59启动工作,这样电动机将会直接或是间接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前车轮旋转前进。
其中,所述凸轮54与所述活塞杆56之间呈间隙配合。所述液压缸55、所述液压储能装置57、所述蓄电池58和所述电动机59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前车架1上。其中,所述电动机59最好优选使用伺服电动机。
需要说明的是,伺服电机(servo motor)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电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等技术特点。伺服电机还具有如下技术优势:1、精度高:实现了位置,速度和力矩的闭环控制;克服了步进电机失步的问题;2、转速:高速性能好,一般额定转速能达到2000~3000转;3、稳定性强:低速运行平稳,低速运行时不会产生类似于步进电机的步进运行现象。适用于有高速响应要求的场合;4、及时性:电机加减速的动态相应时间短,一般在几十毫秒之内;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由车把驱动转化的电能不均匀,蓄电池可输出的电压信号可能不稳定,因此选择使用伺服电机,其特别适合电压信号要求相对较低的设备。
其中,所述电动机59与所述前车轮3之间还设置有传动装置(未示出);所述传动装置为链轮链条组或齿轮组。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机将会直接驱动前车轮旋转行进;或是间接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前车轮旋转前进,该传动装置优选使用链轮链条组或齿轮组。其中,选用链轮链条组传动结构要求更低,传动方式也更加简便,链条的摩擦作用小,传动更加平滑稳定。另外,选用齿轮组可使传动更稳定,但是传动结构材料和布局要求较高。
如图6所示,驱动装置还可以具有另一种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扇形齿轮5A、由四个齿轮依次啮合构成的齿轮组5B、主驱动链轮5C以及传动链条5D和前轮驱动链轮5E;且所述扇形齿轮5A、齿轮组5B和主驱动链轮5C依次啮合;
所述车把4的底部与所述扇形齿轮5A铰接固定;所述扇形齿轮5A用于在车把4前后往复运动时,间隔地驱动所述齿轮组5B以及所述主驱动链轮5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传动链条5D分别与主驱动链轮5C和前轮驱动链轮5E啮合;且所述前轮驱动链轮5E与所述前车轮3同轴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驱动装置主要由扇形齿轮5A、由四个齿轮依次啮合构成的齿轮组5B、主驱动链轮5C以及传动链条5D和前轮驱动链轮5E等几个结构部分组成,该车把4的底部与扇形齿轮5A铰接;这样在车把前后摇摆过程中,车把沿着铰接支点往复旋转一定角度,同时带动扇形齿轮5A间隔的驱动齿轮组顺时针转动;随后齿轮组再驱动主驱动链轮5C也顺时针运动;主驱动链轮5C再通过传动链条5D将动力传递给前轮驱动链轮5E;由于前轮驱动链轮5E与所述前车轮3同轴转动连接,这样在前轮驱动链轮5E转动时,前车轮自然将会随之转动,并完成前车轮3旋转前进动作。
其中,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所述车把上还设置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前车轮和所述后车轮实施制动。所述车把上还设置有车铃、车灯和反光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主要具有导向系统,驱动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和其他结构部分等几部分组成,其中,1、导向系统主要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车轮等部件组成,其他如轮胎、轴承、辐条、轮辋(车圈)、轮胎等相关结构属于公知技术,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使用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2、驱动传动系统:由车把、驱动装置、后车架、踏板等部件组成(关于驱动装置中的牙盘、曲柄、链条、飞轮、以及电动机、储能装置对此不再一一赘述)。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注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的结构中,制动器可直接对前车轮进行制动,这样直接对主驱动(即前车轮)进行制动,制动效果更好更快。4、其他结构部分:此外,为了安全和实现自行车的基本功能以及从实用角度出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还装配了车灯,支架,车铃等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折叠结构更加合理,可折叠性更强,占用空间更小,便携性能也更加突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同时,使用者在驱动该车行进时,可以利用胳膊前后摇摆车把,然后产生动力,(或通过传动装置、储能装置)最终将动力传递给前车轮,在前车轮的驱动作用下可使该车行进;在此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前后摇摆车把驱动车辆前进,同时还可以达到锻炼自身上肢力量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特别适合锻炼上肢力量),增加运动量,加强机体抵抗能力,尤其对青少年或儿童具有更多使用益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包括前车架和设置在前车架上的前叉、前车轮、车把和驱动装置以及两根后车架、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后车架上的两个踏板、两个后车轮、两个支架和一个车座,其中:
在所述前车架的结构中,所述前叉的底部与所述前车轮固定连接,所述前叉的顶部与所述前车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车把设置所述前车架的顶部;
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前车架中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收集在车把前后摆动运动产生的机械能作为动力,并最终驱动所述前车轮旋转前进;所述前车架与两个所述后车架之间均铰接;
在所述后车架的结构中,两根所述后车架上下之间相互错开设置;每个所述踏板均水平铺设固定在对应的后车架上,每个所述后车轮均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车架的后端,每个所述支架的底端均与对应的后车架的后端铰接;两个所述支架的顶端均与所述车座的底部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棘轮以及与棘轮同轴转动连接的主动链轮以及传动链条和前轮驱动链轮;
所述车把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棘轮啮合连接的棘轮套;所述棘轮套与所述棘轮啮合;所述棘轮套用于在车把前后往复运动时,间隔地驱动棘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传动链条分别与主动链轮和前轮驱动链轮啮合;且所述前轮驱动链轮与所述前车轮同轴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轮与所述主动链轮同轴键连接,且所述前轮驱动链轮与所述前车轮同轴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扇形齿轮、由四个齿轮依次啮合构成的齿轮组、主驱动链轮以及传动链条和前轮驱动链轮;且所述扇形齿轮、齿轮组和主驱动链轮依次啮合;
所述车把的底部与所述扇形齿轮铰接固定;所述扇形齿轮用于在车把前后往复运动时,间隔地驱动所述齿轮组以及所述主驱动链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传动链条分别与主驱动链轮和前轮驱动链轮啮合;且所述前轮驱动链轮与所述前车轮同轴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凸轮、液压缸和设置在所述凸轮底部的活塞杆以及液压储能装置、蓄电池和电动机;所述凸轮和所述活塞杆均位于所述液压缸内;所述凸轮与所述活塞杆之间呈间隙配合;
所述车把的中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前车架可转动连接的销轴;所述车把的底部与所述凸轮铰接;所述凸轮用于在车把前后往复运动时,驱动所述活塞杆沿所述液压缸缸壁内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液压储能装置用于收集所述活塞杆往复运动产生的机械能,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到所述蓄电池;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所述前车轮旋转前进;
所述液压储能装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还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所述液压储能装置、所述蓄电池和所述电动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前车轮之间还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为链轮链条组或齿轮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为伺服电动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上还设置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前车轮和所述后车轮实施制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上还设置有车铃、车灯和反光镜。
CN201520164503.2U 2015-03-23 2015-03-23 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9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64503.2U CN204489065U (zh) 2015-03-23 2015-03-23 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64503.2U CN204489065U (zh) 2015-03-23 2015-03-23 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9065U true CN204489065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8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6450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9065U (zh) 2015-03-23 2015-03-23 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90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0131A (zh) * 2015-12-22 2016-04-06 李家宽 一种电动滑板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0131A (zh) * 2015-12-22 2016-04-06 李家宽 一种电动滑板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3028A (zh) 前驱可折叠自行车及箱包一体装置
CN203358778U (zh) 折叠滑板包
CN109866552B (zh) 轮足变形式机器人行走机构
CN206719415U (zh) 拉索踏步自行车
CN201899626U (zh) 自控式轮履自动转换爬楼机
CN204489065U (zh) 前轮驱动可折叠自行车
CN201116157Y (zh) 电动自行车动力传动装置
CN204567920U (zh) 前驱可折叠自行车及箱包一体装置
CN203497089U (zh) 自行车
CN205059869U (zh) 多工作模式轮式行走装置
CN103538679B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脚踏车
CN103738454B (zh) 一种踏板车
CN203005673U (zh) 一种自行车的重力助力系统
CN202896708U (zh) 具有防侧翻装置的三轮车
CN203780683U (zh) 一种踏板式滑板车
CN103803004B (zh) 一种准两轮电动车
CN201825178U (zh) 一种踏板车
CN101734334B (zh) 具有多种助力功能的自行车
CN201604765U (zh) 具有多种助力功能的自行车
CN202608996U (zh) 一种双驱折叠式脚踏自行车
CN204674747U (zh) 踏动滑板车
CN206087156U (zh) 自行车电动助力器及自行车
CN201052814Y (zh) 轻便电动自行车
CN104192254B (zh) 踏撑驱动装置及由其驱动的踏撑式滑板车、轮滑鞋及滑板
CN203558182U (zh) 双后轮差动机构及脚踏/电动观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