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5914U - 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65914U
CN204465914U CN201520130330.2U CN201520130330U CN204465914U CN 204465914 U CN204465914 U CN 204465914U CN 201520130330 U CN201520130330 U CN 201520130330U CN 204465914 U CN204465914 U CN 204465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body
magnetic
magnetic stripe
slot end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303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田田
任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303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65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65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65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家用电器领域,提供了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电磁炉线圈盘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设有若干个供磁条卡入定位的安装槽,各安装槽都具有靠近支架本体中心的内槽端、远离支架本体中心的外槽端和从外槽端中心向内槽端中心延伸的中心槽线,各中心槽线都与支架本体的中心轴线互为异面直线。本实用新型,当将各磁条分别安装于各安装槽内后,各磁条是斜角摆放的,其在支架本体和磁条规格都不变的前提下可在支架本体上分布更多的磁条,这样,一方面增大了电磁炉线圈盘的磁通密度,降低了漏磁的总量,并强化了电磁炉线圈盘加热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电磁炉线圈盘的Q值,优化了电磁炉线圈盘的线材损耗。

Description

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线圈盘一般包括支架、设于支架顶部的线圈和设于支架底部的磁条。如图8所示,现有技术中,磁条2'的安装方式都是以圆周辐射式均匀等间隔分布于支架上,磁条2'具有靠近支架中心的内磁端211'和远离支架中心的外磁端212',其磁条2'的中心线210'(该中心线210'从支架的外边缘向支架的中心延伸)都是与支架的中心轴线相交的,且如果以支架的中心和各磁条2'之靠近支架中心的内磁端211'画一个内切圆,则各磁条2'内磁端211'的中心点2111'都与这个内切圆相切,即各磁条2'内磁端211'的中心点2111'为各磁条2'上距离支架中心最近的点。这样,磁条2'的中心线210'长度决定了电磁炉线圈盘的面积和磁通密度大小;且采用现有的磁条2'布置方式,在支架和磁条2'规格都不变的前提下,支架上可设置的磁条2'数量是非常有限的(磁条2'数量过多,各磁条2'的内磁端211'在圆周方向上会产生干涉现象),从而限制了电磁炉线圈盘性能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其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磁条在支架上分布方式不合理造成电磁炉线圈盘性能难以提升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磁炉线圈盘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若干个供磁条卡入定位的安装槽,各所述安装槽都具有靠近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内槽端、远离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外槽端和从所述外槽端中心向所述内槽端中心延伸的中心槽线,各所述中心槽线都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中心轴线互为异面直线。
具体地,任意相邻两所述安装槽的所述中心槽线都具有交点,且各所述交点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都具有间距。
优选地,任意相邻两所述安装槽的所述中心槽线形成的夹角都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内槽端和/或所述外槽端沿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贯穿设有供所述磁条之磁柱卡插的插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为矩形槽。
具体地,所述外槽端具有第一槽角和第二槽角,且所述第一槽角到所述支架本体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槽角到所述支架本体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或者,所述外槽端具有第一槽角和第二槽角,且所述第一槽角到所述支架本体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槽角到所述支架本体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电磁炉线圈盘,其包括线圈、若干个磁条和上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各所述磁条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线圈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
具体地,所述磁条具有靠近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内磁端和远离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外磁端,所述内磁端和/或所述外磁端上凸设有磁柱,所述内槽端和/或所述外槽端沿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贯穿设有与所述磁柱对位设置的插孔,各所述磁柱分别卡插于各所述插孔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电磁炉,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上述的电磁炉线圈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通过将各安装槽的中心槽线都设为与支架本体的中心轴线互为异面直线,从而使得各中心槽线都不会与支架本体的中心轴线相交,且各中心槽线都不会与支架本体的任一径向分割线重合,这样,当将各磁条分别安装于各安装槽内后,各磁条沿圆周方向是斜向摆放的(各磁条的中心线的交点不是同一个点),且各磁条内磁端的中心点不是各磁条上距离支架中心最近的点,进而在支架本体和磁条规格都不变的前提下,减弱了各磁条沿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本体上时各相邻两磁条内磁端之间的干涉,实现了在支架本体上分布更多的磁条。而磁条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增大了电磁炉线圈盘的磁通密度,降低了漏磁的总量,并强化了电磁炉线圈盘加热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电磁炉线圈盘的Q值,由于其在减少线圈的匝数后仍可达到所需要的电感量,故而减小了电磁炉线圈盘的线材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条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磁条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1,支架本体11上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分布以用于供磁条2卡入定位的安装槽12,各安装槽12都具有靠近支架本体11中心的内槽端121、远离支架本体11中心的外槽端122和从外槽端122向内槽端121延伸的中心槽线123,安装槽12的中心槽线123具体从外槽端122的中心朝向内槽端121的中心延伸,各中心槽线123都与支架本体11的中心轴线110互为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是指两条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互为异面直线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本实施例将各安装槽12的中心槽线123都设为与支架本体11的中心轴线110互为异面直线,从而使得各中心槽线123都不会与支架本体11的中心轴线110相交,且各中心槽线123都不会与支架本体11的任一径向分割线(径向分割线沿支架本体11的直径方向经过支架本体11的中心)重合,这样,可减弱各安装槽12沿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本体11上各相邻安装槽12内槽端121之间的干涉,进而利于在支架本体11规格和安装槽12大小都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在支架本体11上设置更多的安装槽12,最终在支架本体11和磁条2规格都不变的前提下,可在支架本体11上分布更多的磁条2。而磁条2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增大了电磁炉线圈盘的磁通密度,降低了漏磁的总量,并强化了电磁炉线圈盘加热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电磁炉线圈盘的Q值(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的比值),由于其在减少线圈3的匝数后仍可达到所需要的电感量,故而优化了电磁炉线圈盘的线材损耗。
具体地,任意相邻两安装槽12的中心槽线123都具有交点120,且各交点120与支架本体11的中心轴线110之间都具有间距,即各相邻两安装槽12中心槽线123的交点120都不在支架本体11的中心轴线110上,这样,保证了各安装槽12的中心槽线123都与支架本体11的中心轴线110互为异面直线。本实施例中,各安装槽12的中心槽线123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其在达到增大电磁炉线圈盘磁通密度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低了各安装槽12的制造难度,并保证了电磁炉线圈盘磁场分布的均匀性。
优选地,任意相邻两安装槽12的中心槽线123形成的夹角A都为锐角,这样,利于在支架本体11上设置更多数量的安装槽12,从而可通过优化安装槽12的分布使得在支架本体11上分布更多数量的磁条2。
优选地,内槽端121和/或外槽端122沿支架本体11的轴向贯穿设有供磁条2上磁柱22卡插的插孔13,插孔13的设置可根据磁条2上设置的磁柱22进行优化设置。
优选地,安装槽12为矩形槽,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对磁条2的定位可靠。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安装槽12的形状也可根据磁条2的形状匹配设置为其它形状。
具体地,外槽端122具有第一槽角1221和第二槽角1222,且第一槽角1221到支架本体11中心轴线110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槽角1222到支架本体11中心轴线110之间的距离D2,即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2是以第一槽角1221到支架本体11中心轴线110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槽角1222到支架本体11中心轴线110之间的距离D2的方式倾斜设于支架本体11上的,这样,实现了安装槽12在支架本体11上的斜置分布,并有效实现了使各中心槽线123都与支架本体11的中心轴线110互为异面直线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电磁炉线圈盘,其包括线圈3、若干个磁条2和上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1,安装槽12设于支架本体11的底部,各磁条2分别安装于各安装槽12内,线圈3设于支架本体11的顶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1,故实现了磁条2在圆周方向上的斜置摆放,从而在支架本体11和磁条2规格都不变的前提下,可减弱各磁条2沿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本体11上各相邻磁条2内磁端211之间的干涉,进而可在支架本体11上分布更多的磁条2,这样,一方面增大了电磁炉线圈盘的磁通密度,降低了漏磁的总量,并强化了电磁炉线圈盘加热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电磁炉线圈盘的Q值,其在减少线圈3的匝数后仍可达到所需要的电感量,优化了电磁炉线圈盘的线材损耗。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实现了对电磁炉损耗的优化与磁场的强化,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电磁转换的能效。
具体地,磁条2具有靠近支架本体11中心的内磁端211和远离支架本体11中心的外磁端212,内磁端211和/或外磁端212上凸设有磁柱22,内槽端121和/或外槽端122沿支架本体11的轴向贯穿设有与磁柱22对位设置的插孔13,各磁柱22分别卡插于各插孔13内。磁柱22的设置,可利于增加磁条2对磁力线的引导效果,从而利于提高磁力线分布的均匀性,进而利于提高电磁炉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效果。
优选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优选实施方案,磁条2的内磁端211和外磁端212都凸设有磁柱22,各安装槽12的内槽端121和外槽端122对应都设有插孔13。磁条2具体包括具有内磁端211与外磁端212的磁体21和分别设于磁体21两端的磁柱22,磁体21为矩形状,其结果简单、易于制造。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中,磁条2呈斜角辐射分布于电磁炉线圈盘支架1上,此时,如果以支架本体11的中心画一个包含各磁条2之最靠近支架本体11中心的点的内圆,则各磁条2在该内圆上的点不是磁条2中心线上的点,即各磁条2内磁端211的中心点不是各磁条2上距离支架中心最近的点,这样,在支架本体11和磁条2规格都不变的前提下,可减小各磁条2沿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本体11上各相邻磁条2内磁端211之间的干涉现象,从而可在支架本体11上分布更多的磁条2,进而提高了电磁炉线圈盘的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电磁炉,其包括底座和盖合设于底座上的炉体面板,底座内设有上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故,实现了对电磁炉损耗的优化与磁场的强化,从而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电磁转换的能效,进而提高了电磁炉的综合性能,最终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各安装槽12和各磁条2在支架本体11上的倾斜方向不同(即二者为顺时针方向倾斜与逆时针方向倾斜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实施例一中,安装槽12是以第一槽角1221到支架本体11中心轴线110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槽角1222到支架本体11中心轴线110之间的距离D2的方式倾斜设于支架本体11上的;而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2是以第一槽角1221到支架本体11中心轴线110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二槽角1222到支架本体11中心轴线110之间的距离D2的方式倾斜设于支架本体11上的,然而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槽12的分布方式,也可达到在支架本体11和磁条2规格都不变的前提下分布更多的磁条2,从而也实现了电磁炉线圈盘损耗的优化与磁场的强化,进而也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电磁转换的能效。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1、电磁炉线圈盘和电磁炉的其它结构的设置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磁炉线圈盘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若干个供磁条卡入定位的安装槽,各所述安装槽都具有靠近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内槽端、远离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外槽端和从所述外槽端中心向所述内槽端中心延伸的中心槽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中心槽线都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中心轴线互为异面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所述安装槽的所述中心槽线都具有交点,且各所述交点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都具有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所述安装槽的所述中心槽线形成的夹角都为锐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端和/或所述外槽端沿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贯穿设有供所述磁条之磁柱卡插的插孔。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为矩形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端具有第一槽角和第二槽角,且所述第一槽角到所述支架本体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槽角到所述支架本体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端具有第一槽角和第二槽角,且所述第一槽角到所述支架本体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槽角到所述支架本体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8.电磁炉线圈盘,包括线圈和若干个磁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支架,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各所述磁条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线圈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具有靠近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内磁端和远离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外磁端,所述内磁端和/或所述外磁端上凸设有磁柱,所述内槽端和/或所述外槽端沿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贯穿设有与所述磁柱对位设置的插孔,各所述磁柱分别卡插于各所述插孔内。
10.电磁炉,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有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
CN201520130330.2U 2015-03-06 2015-03-06 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Active CN204465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30330.2U CN204465914U (zh) 2015-03-06 2015-03-06 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30330.2U CN204465914U (zh) 2015-03-06 2015-03-06 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65914U true CN204465914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72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30330.2U Active CN204465914U (zh) 2015-03-06 2015-03-06 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659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360A (zh) * 2016-10-31 2018-05-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360A (zh) * 2016-10-31 2018-05-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CN108012360B (zh) * 2016-10-31 2024-05-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5911U (zh) 电磁炉磁条、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4465914U (zh) 电磁炉线圈盘支架、电磁炉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3504792U (zh) 防电磁泄漏的线圈装置
CN204887516U (zh) 线圈盘和电磁炉
CN202738154U (zh) 电磁加热线圈盘组件
CN204291436U (zh) 电磁线圈盘及具有该电磁线圈盘的电炊具
CN205666983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CN201910943U (zh) 一种加热线圈盘
CN206564709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2178888U (zh) 一种磁条及电磁线盘及电磁炉
CN204733405U (zh) 电磁炉磁条及电磁炉
CN204104162U (zh) 一种电磁线盘
CN203407032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线圈盘架及电磁炉
CN203482439U (zh) 一种电磁炉线盘
CN202663580U (zh) 新型电磁炉线圈盘
CN204442733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线盘
CN20623762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251366U (zh) 线圈盘及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CN201690637U (zh) 一种电磁炉线圈盘组件
CN204291435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具有该电磁加热装置的电炊具
CN206490849U (zh) 一种新型的电磁线圈绕线盘
CN206908888U (zh) 一种电磁炉线圈盘
CN204518117U (zh) 加热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3219533U (zh) 一种电磁炉线圈盘结构
CN204681174U (zh) 有助于磁钢片磁性保持的汽车电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