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5632U - 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65632U
CN204465632U CN201520109953.1U CN201520109953U CN204465632U CN 204465632 U CN204465632 U CN 204465632U CN 201520109953 U CN201520109953 U CN 201520109953U CN 204465632 U CN204465632 U CN 204465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kato
assembly
loading plate
bottom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99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达
李庆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MEI CY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AMEI CY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AMEI CY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AMEI CY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099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65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65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656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托架上包含一个绝缘的卡托,和该卡托上配置的一个导电的触点组件;所述卡托包含承载板,使SIM卡能够从卡托的承载板的正面嵌入到该承载板设置的开口中,并随托架一起推入移动终端的内部;所述触点组件安装在卡托的承载板的背面,使触点组件上相互隔开的若干第一触点从承载板的开口露出,来与SIM卡上对应位置的若干卡接点电路接触;所述触点组件上相互隔开的若干第二触点延伸至移动终端的外部,来与外部的功能拓展件上对应位置的若干拓展接点电路接触,来使SIM卡与外部功能拓展件之间形成电路导通。本实用新型以低廉的制作成本,快速组装的结构,来为移动终端的SIM卡拓展各种功能。

Description

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的设备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中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
背景技术
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托架,用来承载SIM卡(SIM:客户识别模块),并将该SIM卡送入移动终端的内部,使SIM卡上的若干连接点与移动终端内相应位置的若干连接点相互电路导通,实现SIM卡设定的功能。
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的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目前在费用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相关设备通过设置NFC芯片及射频天线而具备NFC功能,这样的NFC设备,在主动模式下作为RFID读卡器使用(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用于对其他NFC设备或各种非接触式IC卡的信息进行读取或写入;而在被动模式下,NFC设备则相当于普通的IC卡,能够被其他的RFID读卡器或NFC设备读取或写入数据。
然而,现有的一些移动终端,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或者其他一些老旧型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本身没有配置NFC芯片及射频天线而无法实现NFC功能,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SIM卡托架,用以拓展置于该托架中的SIM卡的功能,例如使移动终端实现NFC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托架的触点件中间结构,其与托架本体的组装更为简单方便,也更容易控制托架的触点组件的尺寸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其中包含:
一个绝缘的卡托,和该卡托上配置的一个导电的触点组件;
所述卡托包含承载板,使SIM卡能够从卡托的承载板的正面嵌入到该承载板设置的开口中,并随托架一起推入移动终端的内部;
所述触点组件安装在卡托的承载板的背面,使触点组件上相互隔开的若干第一触点从承载板的开口露出,来与SIM卡上对应位置的若干卡接点电路接触;
所述触点组件上相互隔开的若干第二触点延伸至移动终端的外部,来与外部的功能拓展件上对应位置的若干拓展接点电路接触,来使SIM卡与外部功能拓展件之间形成电路导通。
优选地,所述的触点组件设有金属注射或冲压而成的第一组件部分,其中包含:
第一底板组件,连接于卡托承载板的背面;
触点组件的其中一个第一触点,位于第一底板组件所在平面的第一侧,并延伸至能够从卡托承载板的开口露出的位置,来与SIM卡上的对应卡接点电路接触;
第一底板组件的第二端板,位于第一底板组件第二侧且与之垂直,所述第一底板组件的第二端板设置有触点组件的其中一个第二触点来与功能拓展件上的对应拓展接点电路接触;
第一底板组件的第三侧板,位于第一底板组件第三侧且与之垂直,并连接于卡托承载板上与之对应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的触点组件设有金属注射或冲压而成的第二组件部分,其中包含:
第二底板组件,连接于卡托承载板的背面,与第一组件部分相互隔开且对称布置;
触点组件的其中另一个第一触点,位于第二底板组件所在平面的第一侧,并延伸至能够从卡托承载板的开口露出的位置,来与SIM卡上的对应卡接点电路接触;
第二底板组件的第二端板,位于第二底板组件第二侧且与之垂直,所述第二底板组件的第二端板设置有触点组件的其中另一个第二触点来与功能拓展件上的对应拓展接点电路接触;
第二底板组件的第四侧板,位于第二底板组件的第四侧且与之垂直,并连接于卡托承载板上与之对应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卡托还包含与所述承载板垂直的侧壁,其位于该承载板靠近移动终端外部的一侧;
各个第二端板接触于卡托的侧壁的内侧,并使各个第二端板上的第二触点从侧壁的内侧插入到侧壁上开设的触点口并伸出到侧壁的外侧,以便与功能拓展件的对应拓展接点电路接触。
优选地,与所述第一触点电路接触的是SIM卡上其中一些备用的卡接点;该SIM卡上其他的卡接点与移动终端内部对应位置的终端接点电路接触。
优选地,所述功能拓展件贴附于移动终端表面而使其拓展接点与第二触点直接电路接触,或者功能拓展件独立于移动终端设置并使其拓展接点通过导线或接插件来与第二触点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功能拓展件是位于移动终端外部的无线射频天线,其通过所述触点组件来与SIM卡内搭载的NFC芯片组电路导通形成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点件中间结构,适用于上述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所述触点件中间结构连接在所述卡托的承载板背面;
所述触点件中间结构,包含一个待裁切部分,其与卡托的承载板的开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待裁切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对应于所述触点组件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述待裁切部分将触点组件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所述触点件中间结构。
优选地,所述触点件中间结构设有第一底板,其连接于卡托的承载板的背面;所述第一底板包含所述待裁切部分,以及由所述待裁切部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组件及第二底板组件,所述第一底板组件及第二底板组件对应于所述的触点组件;
两个第一触点,位于第一底板所在平面的第一侧且相互隔开,并各自延伸至能够从卡托的承载板的开口露出的位置,来与SIM卡上的对应卡接点电路接触;
两个第二触点,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端板上,并延伸至移动终端外部来与功能拓展件上的对应拓展接点电路接触;所述第二端板相互隔开,分别位于第一底板的第二侧并与第一底板垂直;
第三侧板,位于第一底板的第三侧且与第一底板垂直,并连接至卡托承载板上与之对应的侧边;
第四侧板,位于第一底板的第四侧且与第一底板垂直,并连接至卡托承载板上与之对应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的待裁切部分上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其与金属注射的模具上的对应凸块嵌套来对触点件中间结构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连通至第一底板第二侧的定位槽;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底板组件或第二底板组件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其与卡托上的对应凸块嵌套来对触点件中间结构进行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其优点在于:在卡托的承载板上覆盖一层厚度极薄的触点组件,在卡托插入移动终端的卡槽时不会造成影响,而不需要重新配置移动终端或卡托原有的架构;通过配置相应尺寸的触点组件,连通SIM卡及外部的功能拓展件,可以为移动终端拓展各种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注射成型或其他类似方式来制成一个整体的触点件中间结构,形状尺寸都更容易控制,将其整体地与卡托组装后再裁切,使得构成触点组件的过程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架的背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触点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所述托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SIM卡设置于托架正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与移动终端的布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功能拓展件与移动终端的布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触点件中间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触点件中间结构的第一面的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触点件中间结构的第一面的视图,且表示出待裁切部分的位置;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图8所示触点件中间结构的左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在图8所示触点件中间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触点件中间结构与卡托连接后卡托背面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触点件中间结构与卡托连接后卡托正面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在图13所示触点件中间结构与卡托连接结构的左视图,且表示出SIM卡与其位置关系;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在图13所示触点件中间结构与卡托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托架,包含一个绝缘的卡托,该卡托上配置有一个导电的触点组件20;所述触点组件是金属注射成型或冲压成型的工件。所述卡托包含承载板11,和在该承载板11的一侧与其垂直的侧壁13;该承载板11的中间设有开口12,等于或略大于SIM卡40的面积,将SIM卡40能够从卡托承载板11的正面11’嵌入到该承载板11的开口12中,且嵌入后SIM卡40的外表面与承载板11的正面11’(即开口12周围)基本在同一平面。
如图5所示,所述SIM卡40随卡托一起,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某一侧边开设的卡槽,推入该移动终端的内部。此时,所述SIM卡40上的若干卡接点41可以从承载板11的开口12露出,来和移动终端内相应位置的若干终端接点(未示出)电路接触,实现SIM卡40原有的功能。推入移动终端之后,卡托的侧壁13能够将移动终端侧边上的卡槽开口遮蔽起来。
如图1、图4所示,所述触点组件20安装在卡托的承载板11的背面11”,使触点组件20的若干第一触点21从承载板11的开口12露出,来与SIM卡40上对应位置的卡接点41电路接触。根据业界标准,SIM卡40上有三行两列共六个卡接点41;示例中,中间一行的两个卡接点41一般作为备用,原先没有被利用,则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为SIM卡40的中间一行的卡接点41设定相应的拓展功能,并使其与两个第一触点21电路接触;SIM卡40上另外上下两行卡接点41则仍然与终端接点电路接触实现原有功能。然而,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触点布置于能够与原有功能的上下两行卡接点接触的位置,或者使各卡接点位于SIM卡上的其他位置。
如图1、图3、图6所示,所述触点组件20上的若干第二触点22,能够与移动终端外部设置的功能拓展件50的若干拓展接点51电路接触,来使SIM卡40与外部功能拓展件50之间形成电路导通,从而实现SIM卡40拓展的功能。功能拓展件50可以贴附于移动终端表面而使其拓展接点51与第二触点22直接电路接触,或者功能拓展件可以独立于移动终端设置并使其拓展接点通过导线或接插件等来与第二触点电路连接。
如图6所示,以拓展NFC功能为例,功能拓展件50是无线射频天线(例如是印刷天线、或蚀刻天线、或绕制天线等等),其可以是直接形成在移动终端上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上,或者与移动终端上由金属或其他导电材料制成的外壳之间通过设置绝缘体来阻隔。又或者,可以将无线射频天线封装于绝缘体内部,并使该绝缘体贴附于移动终端上或独立于移动终端设置。所述无线射频天线通过所述触点组件20与SIM卡40内搭载的NFC芯片组电路导通形成回路,使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加载NFC功能,来实现费用支付、身份识别等功能。
如图2所示,所述的触点组件20包含两个组件部分,其中第一个组件部分设有第一底板组件61,大致位于其第一侧的一个第一触点21,在其第二侧垂直于第一底板组件61设置的第二端板62,以及在其第三侧垂直于第一底板组件61设置的第三侧板63。其中,该第一底板组件61位于卡托承载板11背面11”靠近第三侧边的位置,第一触点21基本与第一底板组件61位于同一平面而与卡托的承载板11平行,并延伸至能够从卡托承载板11的开口12露出的位置,从而与一个卡接点41电路接触;使其第三侧板63连接于卡托承载板11第三侧边的外侧,并通过第三侧板63设置的若干个扣接口64固定;同时使其第二端板62接触于卡托侧壁13的内侧,并使第二端板62上的一个第二触点22从侧壁13的内侧插入到侧壁13上开设的触点口并伸出到侧壁13的外侧,以便与功能拓展件50的一个拓展接点51电路接触。
与第一个组件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且两者具有大致对称的结构及布置方式,第二个组件部分设有第二底板组件71(与前述第一底板组件61形状略有不同,以便在安装时方便区分),大致位于其第一侧的另一个第一触点21,在其第二侧垂直于第二底板组件71设置的第二端板72,以及在其第四侧(与第三侧相对)垂直于第二底板组件71设置的第四侧板73。其中,该第二底板组件71位于卡托承载板11背面11”靠近第四侧边(与第三侧边相对)的位置,第一触点21基本与第二底板组件71位于同一平面而与卡托的承载板11平行,并延伸至能够从卡托承载板11的开口12露出的位置,用来与另一个卡接点41电路接触;使其第四侧板连接于卡托承载板11第四侧边的外侧,并通过第四侧板73设置的若干个扣接口固定;同时使其第二端板72接触于卡托侧壁13的内侧,并使第二端板72上的另一个第二触点22从侧壁13的内侧插入到侧壁13上开设的触点口并伸出到侧壁13的外侧,以便与功能拓展件50的另一个拓展接点51电路接触。
图3中示出了一个优选的托架中,卡托及触点组件20等各部分的示例尺寸,对数值不一一列举;托架中各部件的尺寸并不被该示例的数值所限制。卡托、SIM卡40及移动终端的结构及布置关系,可以参见现有的产品。而本实用新型中新配置的该触点组件20极薄,覆盖在卡托的承载板11上所增加的厚度,在卡托插入移动终端的卡槽时不会造成影响。因此,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重新配置移动终端或卡托原有的架构,通过配置相应尺寸的触点组件20,可以为移动终端拓展各种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实施例二
如图7~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导电的触点件中间结构80,将其安装至托架以后进行裁切,即可得到上述结构的触点组件20。所述触点件中间结构80,包含触点组件20的第一组件部分和第二组件部分,以及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待裁切部分82;可以是利用金属注射成型技术来同时形成触点件中间结构80中的这些部件。
所述的触点件中间结构80设有第一底板81,位于其第一侧且相互隔开的两个第一触点21,在其第二侧垂直于第一底板81且相互隔开的两个第二端板62、72并各自设有第二触点22,在其第三侧垂直于第一底板81的第三侧板63并设置扣接口64,以及在其第四侧垂直于第一底板81的第四侧板73并设置扣接口74;所述第二端板62、72、第三侧板63、第四侧板73均从第一底板81的第一面向外垂直延伸。
第一底板81上用来构成触点组件20的第一底板组件61的部分,位于该第一底板81上靠近第三侧的位置;构成第二底板组件71的部分,位于第一底板81上靠近第四侧的位置;两者之间由待裁切部分82(图9)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第一底板81;第一底板组件61、第二底板组件71、待裁切部分82位于同一平面。每个第一触点21的三边被相应的隔离孔环绕而与触点件中间结构80的其他部分隔开,由剩余的一边连接第一底板81。
第一底板81的待裁切部分82上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83,在金属注射或冲压过程中用来与模具上的对应凸块嵌套而实现定位。第一底板81还设有连通至第二侧的定位槽85,且第一底板81的第一底板组件61或第二底板组件71上也可以开设若干第二定位孔84,其在与卡托组装时用来与卡托上的对应凸块14嵌套而实现定位。
如图2、图8所示,上述触点件中间结构80的第一触点21、第二端板62、72、第三侧板63、第四侧板73,正是后续成型的触点组件20的第一触点21、第二触点22、第二端板62、72、第三侧板63、第四侧板73,其结构尺寸及与卡托组装时的位置关系等,均可参见实施例一及其相应附图记载,不一一赘述。
如图12~图15所示,将触点件中间结构80安装到卡托上,使所述第一底板81的第一面与卡托的承载板11的背面11”相接触;待裁切部分82大致位于承载板11的开口12位置; 其他部分参见实施例一的方式连接于卡托。之后,将触点件中间结构80的待裁切部分82去除,使第一组件部分和第二组件部分在卡托上相互分开,从而直接在卡托上形成所述的触点组件20。
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注射成型或冲压成型或其他类似方式来制成触点件中间结构80,形状尺寸都更容易控制,将其整体地与卡托组装后再裁切得到触点组件20的过程方便快捷。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绝缘的卡托,和该卡托上配置的一个导电的触点组件(20);
所述卡托包含承载板(11),使SIM卡(40)能够从卡托的承载板(11)的正面(11’)嵌入到该承载板(11)设置的开口(12)中,并随托架一起推入移动终端的内部;
所述触点组件(20)安装在卡托的承载板(11)的背面(11”),使触点组件(20)上相互隔开的若干第一触点(21)从承载板(11)的开口(12)露出,来与SIM卡(40)上对应位置的若干卡接点(41)电路接触;
所述触点组件(20)上相互隔开的若干第二触点(22)延伸至移动终端的外部,来与外部的功能拓展件(50)上对应位置的若干拓展接点(51)电路接触,来使SIM卡(40)与外部功能拓展件(50)之间形成电路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触点组件(20)设有金属注射或冲压而成的第一组件部分,其中包含:
第一底板组件(61),连接于卡托承载板(11)的背面(11”);
触点组件(20)的其中一个第一触点(21),位于第一底板组件(61)所在平面的第一侧,并延伸至能够从卡托承载板(11)的开口(12)露出的位置,来与SIM卡(40)上的对应卡接点(41)电路接触;
第一底板组件(61)的第二端板(62),位于第一底板组件(62)第二侧且与之垂直,所述第一底板组件(61)的第二端板(62)设置有触点组件(20)的其中一个第二触点(22)来与功能拓展件(50)上的对应拓展接点(51)电路接触;
第一底板组件(61)的第三侧板(63),位于第一底板组件(62)第三侧且与之垂直,并连接于卡托承载板(11)上与之对应的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触点组件(20)设有金属注射或冲压而成的第二组件部分,其中包含:
第二底板组件(71),连接于卡托承载板(11)的背面(11”),与第一组件部分相互隔开且对称布置;
触点组件(20)的其中另一个第一触点(21),位于第二底板组件(71)所在平面的第一侧,并延伸至能够从卡托承载板(11)的开口(12)露出的位置,来与SIM卡(40)上的对应卡接点(41)电路接触;
第二底板组件(71)的第二端板(72),位于第二底板组件(71)第二侧且与之垂直,所述第二底板组件(71)的第二端板(72)设置有触点组件(20)的其中另一个第二触点(22)来与功能拓展件(50)上的对应拓展接点(51)电路接触;
第二底板组件(71)的第四侧板(73),位于第二底板组件(71)的第四侧且与之垂直,并连接于卡托承载板(11)上与之对应的侧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托还包含与所述承载板(11)垂直的侧壁(13),其位于该承载板(11)靠近移动终端外部的一侧;
各个第二端板(62、72)接触于卡托的侧壁(13)的内侧,并使各个第二端板(62、72)上的第二触点(22)从侧壁(13)的内侧插入到侧壁(13)上开设的触点口并伸出到侧壁(13)的外侧,以便与功能拓展件(50)的对应拓展接点(51)电路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一触点(21)电路接触的是SIM卡(40)上其中一些备用的卡接点(41);该SIM卡(40)上其他的卡接点(41)与移动终端内部对应位置的终端接点电路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拓展件贴附于移动终端表面而使其拓展接点与第二触点直接电路接触,或者功能拓展件独立于移动终端设置并使其拓展接点通过导线或接插件来与第二触点电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拓展件(50)是位于移动终端外部的无线射频天线,其通过所述触点组件(20)来与SIM卡(40)内搭载的NFC芯片组电路导通形成回路。
8.一种触点件中间结构,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件中间结构连接在权利要求1所述卡托的承载板(11)背面(11”);
所述触点件中间结构(80),包含一个待裁切部分(82),其与卡托的承载板(11)的开口(12)位置相对应;所述待裁切部分(82)以外的剩余部分,对应于权利要求1所述触点组件(20)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述待裁切部分(82)将触点组件(20)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所述触点件中间结构(8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点件中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件中间结构(80)设有第一底板(81),其连接于卡托的承载板(11)的背面(11”);所述第一底板(81)包含所述待裁切部分(82),以及由所述待裁切部分(82)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组件(61)及第二底板组件(71),所述第一底板组件(61)及第二底板组件(71)对应于所述的触点组件(20);
两个第一触点(21),位于第一底板(81)所在平面的第一侧且相互隔开,并各自延伸至能够从卡托的承载板(11)的开口(12)露出的位置,来与SIM卡(40)上的对应卡接点(41)电路接触;
两个第二触点(2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端板(62、72)上,并延伸至移动终端外部来与功能拓展件(50)上的对应拓展接点(51)电路接触;所述第二端板(62、72)相互隔开,分别位于第一底板(81)的第二侧并与第一底板(81)垂直;
第三侧板(63),位于第一底板(81)的第三侧且与第一底板(81)垂直,并连接至卡托承载板(11)上与之对应的侧边;
第四侧板(73),位于第一底板(81)的第四侧且与第一底板(81)垂直,并连接至卡托承载板(11)上与之对应的侧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点件中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板(81)的待裁切部分(82)上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83),其与金属注射或冲压的模具上的对应凸块嵌套来对触点件中间结构(80)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底板(81)上设有连通至第一底板(81)第二侧的定位槽(85);所述第一底板(81)的第一底板组件(61)或第二底板组件(7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84),其与卡托上的对应凸块(14)嵌套来对触点件中间结构(80)进行定位。
CN201520109953.1U 2015-02-15 2015-02-15 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65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9953.1U CN204465632U (zh) 2015-02-15 2015-02-15 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9953.1U CN204465632U (zh) 2015-02-15 2015-02-15 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65632U true CN204465632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72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995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65632U (zh) 2015-02-15 2015-02-15 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65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9798B2 (en)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tag, electronic product PCB having same,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electronic products
KR101188791B1 (ko) Nfc 통신을 위한 안테나 내장형 카드형 정보 매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742009B2 (en) Antenna for the plug-in dual-interface smart card
KR101153673B1 (ko) Sim 카드 어셈블리,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2780792B (zh) 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2003285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tenna pattern embedded in cas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907241B (zh) 天线装置、卡片型通信器件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4392263A (zh) 用于便携式无线终端的壳体
JP2010521752A (ja) 集積回路カード及びデータの無線伝送方法
CN104733960B (zh) 托盘式卡连接器
US20140184461A1 (en) Antenna Assembly
CN103797498A (zh) Rfid标签以及自动识别系统
CN201000653Y (zh) 用户识别模组卡及其与射频识别天线的组合
CN102915460A (zh) 集成电路标签和电子设备
CN202178377U (zh) 移动终端的nfc天线
CN204947063U (zh) Nfc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1770593A (zh) 一种多芯片智能卡及其制造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CN204465632U (zh) 拓展sim卡功能的托架及其触点件中间结构
US9996790B2 (en) Multilayer wiring coupling dual interface card carrier-band module
KR20090043077A (ko) 알에프아이디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1886505U (zh) 一种sd存储卡及其非接触式天线
CN204145553U (zh) 移动终端及其中拓展nfc功能的sim卡托架
CN216120740U (zh) 一种闭合状芯片天线单元及其超高频复合天线
CN202422183U (zh) 一种转插式射频手机用户识别卡
CN203312450U (zh) 小型标签天线及具有该天线的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