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0298U - 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60298U
CN204460298U CN201520106830.2U CN201520106830U CN204460298U CN 204460298 U CN204460298 U CN 204460298U CN 201520106830 U CN201520106830 U CN 201520106830U CN 204460298 U CN204460298 U CN 204460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chamber
communicated
fire tube
discharge flue
data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68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Xin Shuanming Heating Equipment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Xin Shuanming Heating Equipment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Xin Shuanming Heating Equipment Factory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Xin Shuanming Heating Equipment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5201068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60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60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602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属于采暖炉具技术领域,包括炉体、风机以及控制板,炉体内部被水套隔板分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燃料室、燃烧室和排烟通道,燃料室和燃烧室下部连通,燃烧室和排烟通道上端连通,排烟通道内均布有火管,烟气行走于火管内,火管外部为水套层,火管分为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前后设置,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的上端通过隔板隔开,两者的下端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排烟通道的结构,使锅炉体积明显减小,并且采热效率有所提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锅炉生成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暖炉具,尤其是一种体积小、采暖效率高的数控采暖锅炉。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节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北方,一到采暖季节就会大量通过采暖炉来进行供暖。现有的采暖炉都是用户通过手动控制采暖炉进风状态,以控制炉子的燃烧状态。即:当室内温度比较高时,关闭采暖炉的进风口以降低采暖炉进风量达到控制采暖炉燃烧的目的,降低室温。而室内温度比较低时,开启采暖炉的进风口以增加采暖炉进风量,提高室温。
但是这种方式无法自动根据设定的温度来控制炉子的燃烧情况,导致很多情况下已经达到了预定温度而锅炉仍然在继续燃烧,造成无谓的能源浪费。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数控采暖炉,以风机来控制进风,这种采暖炉可以根据室内温度来控制风机开启,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从而节约能源。但是这类采暖炉为了增大功率,生产制造的体积很大,对于炉具生产企业来说是一种浪费,同时也增大了用户的取暖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该锅炉通过改进排烟通道的结构,使锅炉体积明显减小,并且采热效率有所提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锅炉生成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包括炉体、风机以及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内部被水套隔板分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燃料室、燃烧室和排烟通道,所述的燃料室和燃烧室下部连通,燃烧室和排烟通道上端连通,所述的排烟通道内均布有火管,烟气行走于火管内,火管外部为水套层,所述的火管分为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前后设置,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的上端通过隔板隔开,两者的下端连通。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下行通道的火管个数大于上行通道的火管个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排烟通道内火管的采热效率,并且使烟气顺利排出,要求上行通道整体的排烟面积略小于下行通道的排烟面积,在管径相同的情况下,需设置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的火管个数不同,一般情况下,下行通道为8个,上行通道为6个。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燃料室和燃烧室下方为清灰室,清灰室与燃料室、燃烧室之间通过炉箅子隔开,在清灰室的一侧设有主进风口,主进风口与燃烧室之间连通,而且还通过炉体侧壁的通道与燃料室的上方连通。本实用新型中改进了主进风的设置,在不改变原来进风情况下,炉体的侧壁设计了副通道,使主进风口与燃料室的上方连通,为燃料室上方供氧,避免黑烟的产生,减少排放。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燃烧室的中部设有燃烧器,在燃烧器的四周为环形空腔,该空腔与炉体外壁的二次进风口连通,在燃烧器的上方设有两个以上的过水管,过水管与排烟通道的上口齐平。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燃烧室的上方设有第二排烟口,排烟通道内的上行通道正上方设有第一排烟口,所述的第二排烟口和第一排烟口通过管路连接,并且在连接处设有风机以及第二排烟口和第一排烟口的转换开关,在风机的出口与烟囱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排烟口为两个,分别用于炉体开火和封火状态下的排烟,在室内温度达到要求,炉体内封火,烟气不经过排烟通道,直接由燃烧室上方的第二排烟口排出,此时风机不工作;当需要加热时,炉体开火,风机工作,打开第一排烟口,关闭第二排烟口,烟气经过排烟通道,提高烟气与水的换热率。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控制板为数显的电路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采集炉体外壁上出水口处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且发送信号来控制风机开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对排烟通道结构的改进,有原来的沿炉体长度方向上并排布置,改进为沿炉体宽度方向上的前后布置,并设计了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火管个数不同,通过试验测试发现,这种结构相对于原有结构的采热效率更高,而且黑烟排放减少,炉体整体的体积有大幅度减小,降低生产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对主进风口处进风通道的改进设计,使主进风口的氧气供给与燃料室上部,避免了燃料室上部的黑烟排放,降低污染物的排出;通过控制板采集温度信号控制风机的开停,实现了锅炉加热的自动控制,代替人更准确、更细致、更完美地完成独立采暖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即排烟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主进风口,2、排灰口,3、二次进风口,4、进料口,5、第二排烟口,6、风机,7、烟囱,8、控制板,9、第一排烟口,10、出水口,11、清灰口,12、进水口,13、清灰室,14、燃料室,15、燃烧器,16、燃烧室,17、过水管,18、排烟通道,19、下行通道,20、上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主要用于冬季室内采暖,该采暖锅炉具体包括炉体、风机6以及控制板8,其中炉体为反烧式小型采暖炉,在采暖炉的基础上增加了风机和数显式控制板8,实现了数控功能。该数控采暖炉的最大改进点,是对炉体内部结构进行了改造,在附图2中可以看到,炉体内部被水套隔板分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燃料室14、燃烧室16和排烟通道18,燃料室14和燃烧室16下部连通,燃烧室16和排烟通道18上端连通,这种反烧式结构在燃料室生成可燃气体进入燃烧室16,可以有效避免黑烟的产生,减少排放。本实用新型对排烟通道18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附图3中可以看到,排烟通道18内均布有火管,烟气行走于火管内,火管外部为水套层,火管分为下行通道19和上行通道20,下行通道19和上行通道20前后设置,下行通道19和上行通道20的上端通过隔板隔开,两者的下端连通,并且下行通道19的火管个数大于上行通道20的火管个数。
上述的排烟通道18由原来的左右式,改进为前后式,充分利用了烟道的内部结构,并设计了上行通道20和下行通道19火管个数不同,通过试验测试发现,这种结构相对于原有结构的采热效率更高,而且黑烟排放减少,炉体整体的体积有大幅度减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燃料室14和燃烧室16下方为清灰室13,清灰室13与燃料室14、燃烧室16之间通过炉箅子隔开,可通过炉箅子的旋转实现燃料室14燃料积灰的清除,在清灰室13内设有清灰簸箕,方便清灰。在清灰室13的一侧设有主进风口1,主进风口1与燃烧室16之间连通,而且还通过炉体侧壁的通道与燃料室14的上方连通。主进风口1除了正常为燃烧室内供氧外,还为燃料室14上方区域供氧,因为在燃料室14内为无氧燃烧,产生可燃气体的同时,也容易产生黑烟,为了防止黑烟排出,污染大气,因此在炉体侧壁设计了主进风口1的分支风道,为黑烟供氧,避免污染物排入大气。
在燃烧室16内,是为可燃气体充分燃烧的区域,该区域燃烧温度较高,因此为了增加换热效率,在燃烧室的上部,设计了若干排过水管17,该过水管17与两侧的水套层连通。燃烧室16内的燃烧器15处,需要大量的氧气,为了保证充分燃烧,对燃烧器15处增设了二次供风通道,二次供风通道与炉体外壁的二次进风口3连通,提高可燃气的燃尽率。
在附图1中,燃烧室16的上方设有第二排烟口5,排烟通道18内的上行通道20正上方设有第一排烟口9,第二排烟口5和第一排烟口9通过管路连接,并且在连接处设有风机6以及第二排烟口5和第一排烟口9的转换开关,在风机6的出口与烟囱7连接。控制板8为数显的电路控制器,该控制器8通过采集炉体外壁上出水口10处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且发送信号来控制风机6开停。
本实用新型为室内供暖时,锅炉有两个状态,当室内温度达到要求,则停止供暖,锅炉自动封火,当室内低于要求温度时,锅炉自动处于上火状态。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首先由进料口4填入充足的燃料,燃料可以为煤球或者生物质燃料;封火时,炉体的主进风口1封闭,燃烧室16内供氧减少,保持炉体内温度,这时燃烧室16内燃烧的烟气经过其上方的过水管17后,直接由第二排烟口5排出,第一排烟口9封闭,风机6不工作。当需要提高室内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出水口10的出水温度不能达到要求,通过控制板8发送信号给风机6,使风机6工作,风机工作的同时,主进风口1开启,第二排烟口关闭,燃烧室内大量供氧,燃料充分燃烧,烟气经燃烧室16上方进入排烟通道18,经由下行通道19的火管,再转向上行通道20的火管,实现烟气内热量的充分吸收,这样即可迅速提高炉体内的水温。
本实用新型通过传感器给控制板8信号来控制风机6工作,实现了自动控制,代替人更准确、更细致、更完美地完成独立采暖工作,该锅炉采用反烧设计,节能环保,排烟通道前后配置,减少炉体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Claims (6)

1.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包括炉体、风机(6)以及控制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内部被水套隔板分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燃料室(14)、燃烧室(16)和排烟通道(18),所述的燃料室(14)和燃烧室(16)下部连通,燃烧室(16)和排烟通道(18)上端连通,所述的排烟通道(18)内均布有火管,烟气行走于火管内,火管外部为水套层,所述的火管分为下行通道(19)和上行通道(20),下行通道(19)和上行通道(20)前后设置,下行通道(19)和上行通道(20)的上端通过隔板隔开,两者的下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行通道(19)的火管个数大于上行通道(20)的火管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室(14)和燃烧室(16)下方为清灰室(13),清灰室(13)与燃料室(14)、燃烧室(16)之间通过炉箅子隔开,在清灰室(13)的一侧设有主进风口(13),主进风口(13)与燃烧室(16)之间连通,而且还通过炉体侧壁的通道与燃料室(16)的上方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16)的中部设有燃烧器(15),在燃烧器(15)的四周为环形空腔,该空腔与炉体外壁的二次进风口(3)连通,在燃烧器(15)的上方设有两个以上的过水管(17),过水管(17)与排烟通道(18)的上口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16)的上方设有第二排烟口(5),排烟通道(18)内的上行通道(20)正上方设有第一排烟口(9),所述的第二排烟口(5)和第一排烟口(9)通过管路连接,并且在连接处设有风机(6)以及第二排烟口(5)和第一排烟口(9)的转换开关,在风机(6)的出口与烟囱(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板(8)为数显的电路控制器,该控制器(8)通过采集炉体外壁上出水口(10)处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且发送信号来控制风机(6)开停。
CN201520106830.2U 2015-02-13 2015-02-13 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60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6830.2U CN204460298U (zh) 2015-02-13 2015-02-13 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6830.2U CN204460298U (zh) 2015-02-13 2015-02-13 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60298U true CN204460298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67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683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60298U (zh) 2015-02-13 2015-02-13 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602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6271A (zh) 自动化生物原料燃烧多用炉
CN202032618U (zh) 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多用供暖炉
CN201938338U (zh) 利用太阳能量供热的节能烤烟房
CN204460295U (zh) 具有三回程排烟通道的反烧式数控采暖锅炉
CN204460298U (zh) 一种小型数控采暖锅炉
CN204460297U (zh) 一种反烧式数控采暖锅炉
CN201180981Y (zh) 正逆双向燃烧环保节能卧式汽、水锅炉
CN201053699Y (zh) 立式反烧炉
CN103994471B (zh) 生物质炊事采暖炉
CN202382407U (zh) 生物质数控常压热水锅炉
CN202938354U (zh) 三暖式生物质燃烧炉
CN201666588U (zh) 生物质反烧采暖洗浴气化炉
CN207378870U (zh) 节能采暖炉
CN201637092U (zh) 生物质浴暖消烟除尘常压锅炉
CN201269549Y (zh) 民用柴煤气化炊暖两用炉
CN201306744Y (zh) 民用采暖炉
CN204787216U (zh) 一种带有烟气二次燃烧功能的卧式气化返烧热水锅炉
CN214223402U (zh) 节能锅炉
CN204201944U (zh) 一种节能环保燃煤采暖炉
CN2662142Y (zh) 多功能型煤热管锅炉
CN202868745U (zh) 多功能生物质直燃炉
CN203880757U (zh) 生物质炊事采暖炉
CN208794720U (zh) 一种大型热风炉
CN217876458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蓄热暖风炉
CN2784811Y (zh) 一种节能型卧式温室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