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45447U -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45447U
CN204445447U CN201520112153.5U CN201520112153U CN204445447U CN 204445447 U CN204445447 U CN 204445447U CN 201520112153 U CN201520112153 U CN 201520112153U CN 204445447 U CN204445447 U CN 204445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hole
magnetic layer
culinary 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21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腾飞
吴培洪
黄良光
余恒锋
雷大法
瞿月红
黄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21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45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45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45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中,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外表面复合有导磁层,并在导磁层上开设多条相连的通孔,且通孔延伸至内锅的侧壁,并与导磁层的边缘具有第一间距,缺口延伸至内锅的底面,这样,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内锅外表面形成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进而实现了对内锅的立体加热,并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因陶瓷锅良好的保温性能,其通常作为采用电磁加热的电饭煲的内锅使用,电磁加热的电饭煲通常为底部加热,在陶瓷内锅底部产生热量,然后传到整个锅身,但是,由于陶瓷材料导热系数较低,传热较慢,经常导致陶瓷内锅底部温度过高,甚至造成底部米饭焦糊,更严重的还会导致陶瓷内锅因受热不均而炸裂;另外,目前的对锅具进行加热都集中在锅底,这样使得位于锅身的上层的食物往往会受热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设置多个线圈加热的方式,部分的加热线圈对锅身进行加热以达到内锅的底部和锅身都均匀受热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增加了电饭煲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可以实现对内锅的立体加热,而且制造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所述锅具的外表面上复合有导磁层;其中,所述导磁层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锅具的底壁并相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锅具的侧壁,并与所述导磁层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能够实现内锅的立体加热,且生产制造简单方便,具体来说,在内锅的外表面复合有导磁层,并在导磁层上开设多条相连通孔,且通孔延伸至锅具的侧壁,并与导磁层的边缘具有第一间距,从而在内锅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内锅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内锅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内锅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锅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内锅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内锅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内锅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层位于所述锅具的底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的延伸至所述锅具的底壁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通孔相连通。
连接通孔设置,避免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导致锅具内的食物受热不均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在锅具的底壁的中心处往往是与温控器相对的,该处并没有与加热线圈相对,所以在底壁的中心处设置连接通孔,在限制电流路径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节省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具有间隔区,所述导磁层上还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导磁层的边缘向所述间隔区延伸,并与所述连接通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缺口的设置,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锅具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锅具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缺口位于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且所述缺口自所述导磁层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间隔区内。
缺口自导磁层的边缘延伸至间隔区,增加了电流的流过的路径,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为条形孔,和/或,所述缺口为条形缺口。
通孔和缺口均为条形,在使锅具的外表面上尽可能多的复合有导磁层,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和所述缺口的宽度均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30mm。
通孔和缺口的数目和宽度会决定闭合曲线回路的宽度和具体形状,从而影响感应电流的流通路径和内锅外表面的电流分布,进而影响内锅的加热效果,因此可根据内锅的大小等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和缺口的宽度和数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25πmm2且小于等于1600πmm2
通孔为不导磁部分,通孔的横截面积大小会影响内锅底面的导磁层面积大小和电流分布,进而影响内锅底面的热量分布和加热效果,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小,则仍会存在内锅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大,则会导致内锅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差的问题,因此,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需要根据内锅大小等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横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均大于等于5mm。
为了保证回路中的电流大小能够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导磁层的均匀发热效果,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能小于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层的边缘与所述内锅的锅口之间具有大于等于10mm的第三间距。
导磁层是内锅中电流流动的通道,也是发热部件,在用户使用内锅时,如果碰到导磁层,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第三间距的存在,保证了用户使用内锅时的安全,也便于复合导磁层时机械设备夹持内锅,从而使得内锅的制造简单方便;第三间距大于等于10mm易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因此,该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上电流流动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内锅,11导磁层,12连接通孔,13通孔,14缺口,15间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和附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
在图2中,虚线表示电流,箭头方向为电流的流动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1,所述锅具1的外表面上复合有导磁层11;其中,所述导磁层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3,多个所述通孔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锅具1的底壁并相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锅具的侧壁,并与所述导磁层11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能够实现内锅的立体加热,且生产制造简单方便,具体来说,在内锅的外表面复合有导磁层,在导磁层上开设多条相连通孔,且通孔延伸至锅具的侧壁,这样,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内锅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内锅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内锅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内锅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锅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内锅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内锅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内锅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电饭煲的内锅由陶瓷材料制成,当然,内锅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如微晶玻璃、铝等,在此不再赘述,当内锅为铝、不锈钢等材料制成时,需要在内锅的外表面复合绝缘层;导磁层可以采用铜、铝、铁和不锈钢等导磁材料制成;导磁层的复合方法可以是喷涂、粘贴或者电镀等多种,只要最终能在内锅的外表面形成稳固可靠的导磁层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层11位于所述锅具1的底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通孔12,每一所述通孔13的延伸至所述锅具1的底壁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通孔12相连通。
连接通孔设置,避免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导致锅具内的食物受热不均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通孔13之间具有间隔区15,所述导磁层11上还设置有缺口14,所述缺口14自所述导磁层11的边缘向所述间隔区15延伸,并与所述连接通孔13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缺口的设置,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锅具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锅具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14位于相邻两所述通孔13之间,且所述缺口14自所述导磁层11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间隔区15内。
缺口自导磁层的边缘延伸至间隔区,增加了电流的流过的路径,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3为条形孔,和/或,所述缺口14为条形缺口14。
通孔和缺口均为条形,在使锅具的外表面上尽可能多的复合有导磁层,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均大于等于5mm,导磁层11的边缘与内锅1的锅口之间具有大于等于10mm的第三间距。
导磁层是内锅中电流流动的通道,也是发热部件,在用户使用内锅时,如果碰到导磁层,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第三间距的存在,保证了用户使用内锅时的安全,也便于复合导磁层时机械设备夹持内锅,从而使得内锅的制造简单方便;第三间距大于等于10mm易于加工;为了保证回路中的电流大小能够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导磁层的均匀发热效果,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能小于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孔13和缺口14的宽度均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30mm。
通孔和缺口的数目和宽度会决定闭合曲线回路的宽度和具体形状,从而影响感应电流的流通路径和内锅外表面的电流分布,进而影响内锅的加热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内锅的大小等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和缺口的宽度和数目。
具体地,通孔13和缺口14的宽度相等。
通孔和缺口的宽度相等,有利于导磁层中电流的均匀分布,而且制造简单方便,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锅的加工难度,提升了内锅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连接通孔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25πmm2且小于等于1600πmm2
通孔为不导磁部分,通孔的横截面积大小会影响内锅底面的导磁层面积大小和电流分布,进而影响内锅底面的热量分布和加热效果,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小,则仍会存在内锅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大,则会导致内锅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差的问题,因此,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需要根据内锅大小等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横截面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通孔12的横截面呈圆形。
圆形通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形状与电磁感应产生的环形电流较适配。当然,通孔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多边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相邻两通孔13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每一缺口14与其两侧的通孔13之间的距离相等。
相邻两通孔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使得位于内锅的底面的导磁层中的电流大小能够基本一致,从而使得内锅的底面所受的热量也较均匀,进而实现了内锅的底面的均匀受热;缺口与其两侧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位于内锅的侧壁的导磁层中的电流大小基本一致,从而使得内锅的侧壁所受的热量也较均匀,进而实现了内锅的侧壁的均匀受热。
缺口与其两侧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则缺口与其两侧通孔之间的导磁层宽度相等,其中的电流大小和产生的热量也相等,从而保证了电流和热量的均匀分布,进而实现了对内锅的均匀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通孔和缺口的边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以形成不同的导磁层外观,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
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图中未示出),该电饭煲采用电磁加热,包括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因此,该电饭煲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图中未示出),该电压力锅采用电磁加热,包括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因此,该电压力锅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以电饭煲为例进行了描述,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也可以是其他炊具,例如电炖锅、电磁炉等,只要是采用电磁加热原理且要使用内锅的烹饪器具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在内锅的外表面复合有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复合导磁层,且导磁层距内锅的锅口之间具有第三间距,这样使得导磁层的加工更加简单方便;由于电加热烹饪器具通常为对内锅的底部加热,而底部加热易导致内锅底面局部区域受热过高,造成位于该区域的食物焦糊,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导磁层位于内锅底面的中心处开设通孔,并分别在通孔的孔壁和导磁层的边缘上开设多条相互交错且互不连通的通孔和缺口,且通孔延伸至内锅的侧壁,并与导磁层的边缘具有第一间距,缺口延伸至内锅的底面,并与通孔的孔壁具有第二间距,这样,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内锅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内锅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内锅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内锅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锅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内锅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内锅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内锅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的外表面上复合有导磁层;
其中,所述导磁层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锅具的底壁并相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锅具的侧壁,并与所述导磁层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层位于所述锅具的底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锅具的底壁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通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具有间隔区,所述导磁层上还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导磁层的边缘向所述间隔区延伸,并与所述连接通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位于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且所述缺口自所述导磁层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间隔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为条形孔,和/或,所述缺口为条形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和所述缺口的宽度均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3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25πmm2且小于等于1600πmm2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均大于等于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层的边缘与所述锅具的锅口之间具有大于等于10mm的第三间距。
10.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
CN201520112153.5U 2015-02-13 2015-02-13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Active CN204445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153.5U CN204445447U (zh) 2015-02-13 2015-02-13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153.5U CN204445447U (zh) 2015-02-13 2015-02-13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45447U true CN204445447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2153.5U Active CN204445447U (zh) 2015-02-13 2015-02-13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4544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3690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烤盘及具有烤盘的煎烤机
CN10693741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面包机、烹饪器具和清洗方法
CN106923685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7174133A (zh) * 2016-03-09 2017-09-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h加热的鼓型复合内锅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3690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烤盘及具有烤盘的煎烤机
CN10693741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面包机、烹饪器具和清洗方法
CN106923685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6923690B (zh) * 2015-12-31 2019-07-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烤盘及具有烤盘的煎烤机
CN106923685B (zh) * 2015-12-31 2021-03-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7174133A (zh) * 2016-03-09 2017-09-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h加热的鼓型复合内锅及其加工方法
CN107174133B (zh) * 2016-03-09 2023-12-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h加热的鼓型复合内锅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45447U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4445368U (zh) 烹饪器具
CN204483874U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4889689U (zh) 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CN102436276A (zh) 电热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及电热烹饪器具
CN204427752U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05120544A (zh) 一种旋风型ih电磁加热线盘
CN105982562A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4445448U (zh) 内锅及电饭煲
CN205092989U (zh) 导磁条、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4394183U (zh) 用于电磁炉的锅具
CN202077214U (zh) 与电磁炉组合使用的立体加热装置
CN204722868U (zh) 烹饪器具
CN205612257U (zh) 锅具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372661U (zh) 双热源电磁炉
CN201691660U (zh) 锅具
CN105982559A (zh) 用于电磁加热器具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4795675U (zh) 一种线盘支架及具有该线盘支架的电磁灶
CN207638912U (zh) 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
CN204427618U (zh) 锅具及电饭煲
CN204427620U (zh) 锅具及电饭煲
CN205597721U (zh) 一种锅具
CN206330164U (zh) 无加热盲区电磁炉
CN202234772U (zh) 电热器具
CN205433385U (zh)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