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33576U - 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33576U
CN204433576U CN201520020021.XU CN201520020021U CN204433576U CN 204433576 U CN204433576 U CN 204433576U CN 201520020021 U CN201520020021 U CN 201520020021U CN 204433576 U CN204433576 U CN 204433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cross
transmission
belt conveyo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00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颖坚
高刘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Yun Jie Storage Facilit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Yun Jie Storage Facilit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Yun Jie Storage Facilit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Yun Jie Storage Facilit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200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33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33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335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横向支撑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轴,在横向支撑架一侧方向上的两个竖直支撑架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在竖直支撑架上连接有限位板,且在其延伸方向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还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及任意位置上均设置有第二传动轴,且第一或第二滑槽内的第二传动轴与气缸上的活塞杆相连接,任意横向支撑架两端上的第一传动轴以及两个第二传动轴均通过第一传送带形成传动连接,还包括有由第三传动轴与第二传送带构成的进料输送装置,所述限位板位于进料输送装置的上方,并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在背离竖直支撑架方向上的第二传动轴始终与进料输送装置间隔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卸货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020598902.7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拉式模具架,涉及货架的技术领域,其使得模具取放时不会受到上层的干涉、操作方便,不存在安全隐患。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分层的模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的模具架除去顶层外的每层底板的两侧安装于轨道内,所述轨道紧固于所述模具架的两侧,所述底板的两侧末端安装有转轮,转轮支承于所述轨道,所述轨道的前端紧固有轮子,所述底板支承于所述轮子。
申请号为201020599113.5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模具架,涉及货架的技术领域,其载重较大时,模具架仍能很轻易取出,操作省时省力。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分层的模具架,所述分层的模具架除去顶层外的每层底板的两侧安装于轨道内,所述轨道紧固于所述模具架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模具架外部安装有托架,所述托架对应安装有每层底板的外延轨道,马达安装于所述模具架的一侧的货架立柱,所述马达外接有齿轮,所述底板底部紧固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轮。
但是申请人在实际使用上述两个专利产品的过程中,发现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问题:由于模具的外形和重量都较为庞大,在需要生产时,是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或电动抽拉底板,并要搬运模具到生产线,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仅使生产效率低,而且浪费了人力,另外在搬运过程中,模具不仅容易造成损坏,对操作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于这个问题,上述两个专利都并未解决好。
因此,重新设计一个模具货架,显得十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控制,避免了人力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能够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的生产线,包括有气缸和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由竖直支撑架和横向支撑架构成,横向支撑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轴;
在横向支撑架一侧方向上的两个竖直支撑架均开设有第一滑槽;
在设置有第一滑槽的竖直支撑架上均连接有限位板,且在其延伸方向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
还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及任意位置上均设置有第二传动轴,其中一端的第二传动轴设置在第一滑槽上,除设置于两端的第二传动轴设置在第二滑槽上,且第一或第二滑槽内的第二传动轴与气缸上的活塞杆相连接;
任意横向支撑架两端上的第一传动轴以及两个第二传动轴均通过第一传送带形成传动连接;
且任意横向支撑架一端上的第一传动轴均连接有第一传动件,其中一个第二传动轴连接有第二传动件;
所述第二传动件和若干个第一传动件均藕接有PLC控制器;
还包括有由第三传动轴与第二传送带构成的进料输送装置;
所述限位板位于进料输送装置的上方,并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固定板在背离竖直支撑架方向上的第二传动轴始终与进料输送装置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横向支撑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并与传送带形成传送带传动,从而在第一传动件的驱动下,在横向支撑架上的模具能够在传送带的传动下沿其预定方向输送;通过设置有限位板、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固定板和气缸,从而在气缸的作用下,活塞会作用于固定板,从而使固定板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滑移,使固定板在靠近竖直支撑架的一端上升或者下降移动,并在气缸的控制下能够与不同的横向支撑架相平行;从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中,通过PLC控制器对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控制以及气缸对固定板的之间的共同作用,使得各个横向支撑架上的模具均会输送到第二转动轴上的传送带上,并最终传输到生产线上的输送装置上,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操作,避免了人力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能够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设置有用于对模具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具在第一传送带上和在第二传送带上的速率相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限位板与竖直支撑架均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动件为变速电机,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等速电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模具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通过电磁阀控制,且所述电磁阀电藕接于PLC控制器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LC控制器双向连接有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过气缸、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间的联动设置,可以实现模具时时、自动化的出料,大大避免了人工的操作;第二,在实际的生产使用中,不再需要人工搬运模具,减少了在搬运过程中模具的物理磨损,并且也增加了对操作人员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竖直支撑架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的工作流程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的工作流程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的工作流程3;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的工作流程4;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的工作流程5。
图中:1、气缸;2、竖直支撑架;3、横向支撑架;4、A横向支撑架;5、B横向支撑架;6、C横向支撑架;7、第一传动轴;8、第一滑槽;9、限位板;10、第二滑槽;11、固定板;12、第二传动轴;13、活塞杆;14、第一传送带;15、缓冲块;16、模具;17、限位块;18、第二传送带;19、第三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及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模具16货架,包括有气缸1和分层状的支撑架。
参照图1所示,所述支撑架由四个竖直支撑架2和若干个横向支撑架3构成,若干个横向支撑架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轴7。
参照图1所示,在横向支撑架3一侧方向上的两个竖直支撑架2均开设有第一滑槽8。
参照图1所示,在设置有第一滑槽8的两个竖直支撑架2上均连接有限位板9,且在其延伸方向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0。
参照图1所示,还包括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两端及任意位置均设置有第二传动轴12,其中一端的第二传动轴12设置在第一滑槽8上,除设置于两端的第二传动轴12设置在第二滑槽10上,且第一或第二滑槽10内的第二传动轴12与气缸1上的活塞杆13相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气缸1可以设置在第一滑槽8内。
参照图1所示,任意横向支撑架3两端上的第一传动轴7和两个第二传动轴12均通过第一传送带14形成传动连接。
参照图1所示,且任意横向支撑架3一端上的第一传动轴7均连接有第一传动件,其中一个第二传动轴12连接有第二传动件。
所述第二传动件和若干个第一传动件均藕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选用为西门子S7-200 CPU或S7-300 CPU,该PLC控制器具有很强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功能,在本实用新型中,模具货架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该PLC控制器的定时功能(参照互联网地址:http://www.diangon.com/wenku/PLC/ximenzi/201405/00010485.html),PLC控制器会累加时间值,在累加到一定值后,就能够控制某些传动件的启停,从而操作人员可以事先在PLC控制器上设置好相关参数,使PLC控制能够自动控制气缸1、第二传动件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控制不同的第一传动件开启或者关闭),两个限位板9与竖直支撑架2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横向支撑架3的两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7,并与传送带形成传送带传动,从而在第一传动件的驱动下,在横向支撑架3上的模具16能够在传送带的传动下沿其预定方向输送;通过设置有限位板9、第一滑槽8、第二滑槽10、固定板11和气缸1,从而在气缸1的作用下,活塞会作用于固定板11,从而使固定板11在第一滑槽8和第二滑槽10内滑移,使固定板11在靠近竖直支撑架2的一端上升或者下降移动,并在气缸1的控制下能够与不同的横向支撑架3相平行;从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中,通过PLC控制器对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控制以及气缸1对固定板11的之间的共同作用,使得各个横向支撑架3上的模具16均会输送到第二转动轴上的传送带上,并最终传输到生产线上的输送装置上,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操作,避免了人力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能够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两个限位板9与竖直支撑架2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为变速电机,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等速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模具16货架使用的过程中,通过PLC控制器对第一传动件的控制,使得固定板11在气缸1的作用下,在第一滑槽8内移动的过程中,当固定板11上升或者下降移动并与其中一个的横向支撑架3相平行,PLC控制器能够控制该横向支撑架3上的第一传动件开启,使得该横向支撑架3上的模具16能够输送到第二传动轴12上的传送带上,然后固定板11会在气缸1的作用下移动至另一个横向支撑架3的过程中,PLC控制器会并关闭上第一传动件,并开启即将要移动到横向支撑架3上的第一传动件,使该横向支撑架3上的模具16也能够输送到第二传动轴12上的传送带上,在这个过程中,第二传动件的传动速度始终为等速传动,从而使得模具16货架上的模具16能够等速的取出。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轴12上的第一传送带14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模具16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块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缸1和第一传动件的共同作用下,模具16会输送到第二传动轴12上的第一传送带14上,通过限位块17的设置,使得模具16在倾斜设置的第一传送带14输送时,限位块17会对模具16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避免了模具16在第一传送带14上发生滑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气缸1通过电磁阀控制,且所述电磁阀电藕接于PLC控制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磁阀电藕接于PLC控制器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PLC控制器上设置好相关的参数,使得对气缸1的进气量或者出气量可以人为控制,实现人为、自动化的控制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LC控制器双向连接有触摸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摸屏具有界面显示功能和指令输入功能,以使操作人员可以方便、便捷的进行操作。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一种模具16生产线,包括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具16货架,还包括有由第三传动轴19与第二传送带18构成的进料输送装置。
参照图1所示,所述限位板9位于进料输送装置的上方,并平行间隔设置。
参照图1所示,所述固定板11在背离竖直支撑架2方向上的第二传动轴12始终与进料输送装置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缸1和第一传动件的共同作用下,模具16会输送到第二传动轴12上的第一传送带14上,并最终在第二传动件的作用下,模具16会掉落在第二传送带18上,从而在第二传送带18上的模具16会在第三传动件的作用下完成进料工作。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传送带18上设置有用于对模具16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块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事先设置好缓冲块15在第二传送带18上的位置,使模具16在掉落在第二传送带18上时,刚好会首先与缓冲带相接触,减小了模具16与第二传送带18的物理碰撞,从而也能够有效的延长第二传送带18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模具16在第一传送带14和在第二传送带18上的速率相等。
目前大部份的模具16货架在使用时,由于模具16的外形和重量都较为庞大,在需要生产时,是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或电动抽拉底板,并要搬运模具16到生产线,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仅使生产效率低,而且浪费了人力,另外在搬运过程中,模具16不仅容易造成损坏,对操作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以下具体实施例来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参照图1至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为更好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工作及原理,本申请人特以模具16货架有三个横向支撑架3构成为例来说明,而对于多于三个横向支撑架3构成的模具16货架,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适用以下过程和原理)。
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实用新型,本申请人首先规定:三个横向支撑架3自下而上依次规定为A横向支撑架4、B横向支撑架5和C横向支撑架6。
a: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固定板11上的一端第二传动轴12靠近A横向支撑架4设置,此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气缸1内的活塞杆13也处于原始状态,A横向支撑架4上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轴12上的第二传动件是均处于启动状态,在A横向支撑架4上最靠近第二传动轴12的第模具16会在第一传送带14的输送下向左侧移动,并输送到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一传送带14上,从而使得A横向支撑架4最左侧的模具16能够完成进料工作。
b:参照图4所示,在完成上述a步骤后,通过事先在PLC控制器上设置好的参数,PLC控制器会同时开启电磁阀、B横向支撑架5上的第一传动件和关闭A横向支撑架4上的第一传动件,使得A横向支撑架4上停止输送,同时,使B横向支撑架5上的模具16在第一传送带14的输送下向左侧移动,并且在B横向支撑架5上的模具16向左侧移动的同时,开启的电磁阀会向气缸1充入适量的空气后关闭,使得活塞杆13向外伸张并作用于固定片,使固定片自A横向支撑架4向B横向支撑架5移动,在固定板11移动到B横向支撑架5时,气缸1正好停止工作,与此同时,B横向支撑架5上移动的最左侧模具16也正好输送到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一传送带14上,从而使得B横向支撑架5最左侧的模具16能够完成进料工作。
c:参照图5所示,在完成上述b步骤后,通过事先在PLC控制器上设置好的参数,PLC控制器会再次同时开启电磁阀、C横向支撑架6上的第一传动件和关闭B横向支撑架5上的第一传动件,使得B横向支撑架5上停止输送,同时,使C横向支撑架6上的模具16在第一传送带14的输送下向左侧移动,并且在C横向支撑架6上的模具16向左侧移动的同时,开启的电磁阀会再次向气缸1充入适量的空气后关闭,使得活塞杆13向外伸张并作用于固定片,使固定片自B横向支撑架5向C横向支撑架6移动,在固定板11移动到C横向支撑架6时,气缸1正好停止工作,与此同时,C横向支撑架6上移动的最左侧模具16也正好输送到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一传送带14上,从而使得C横向支撑架6最左侧的模具16能够完成进料工作。
d:参照图6所示,在完成上述c步骤后,再次通过事先在PLC控制器上设置好的参数,PLC控制器会再次同时开启电磁阀、B横向支撑架5上的第一传动件和关闭C横向支撑架6上的第一传动件,使得C横向支撑架6上停止输送,同时,使B横向支撑架5上的模具16在第一传送带14的输送下向左侧移动,并且在B横向支撑架5上的模具16向左侧移动的同时,开启的电磁阀会使气缸1放出适量的空气后关闭,使得活塞杆13向内收缩并连带作用于固定片,使固定片自C横向支撑架6向B横向支撑架5移动,在固定板11移动到B横向支撑架5时,气缸1正好停止工作,与此同时,B横向支撑架5上移动的最左侧模具16也正好输送到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一传送带14上,从而使得B横向支撑架5最左侧的模具16能够完成进料工作。
e: 参照图7所示,在完成上述d步骤后,再次通过事先在PLC控制器上设置好的参数,PLC控制器会再次同时开启电磁阀、A横向支撑架4上的第一传动件和关闭B横向支撑架5上的第一传动件,使得B横向支撑架5上停止输送,同时,使A横向支撑架4上的模具16在第一传送带14的输送下向左侧移动,并且在A横向支撑架4上的模具16向左侧移动的同时,开启的电磁阀会使气缸1放出适量的空气后再次关闭,使得活塞杆13再向内收缩并连带作用于固定片,使固定片自B横向支撑架5向A横向支撑架4移动,在固定板11移动到A横向支撑架4时,气缸1正好停止工作,与此同时,A横向支撑架4上移动的最左侧模具16也正好输送到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一传送带14上,从而使得A横向支撑架4最左侧的模具16能够完成进料工作。
重复循环上述a→b→c→d→e的步骤,任何一个横向支撑架3上的模具16均会最终输送到第二传送带18上以完成进料工作,参照图1所示,从而在不需要人工操作的前提下,就能够实现模具16自动化的进料。
而对于多层(多于三层)横向支撑架3,过程、原理与上述有三个横向支撑架3相类似,本申请人就不一一述说。
参照图1所示,在实际使用时,若在M个横向支撑架3上均放置有N个模具16,则上述步骤需要循环N次就能够将总共为M*N个数量的模具16自动的进行进料,不需要操作人员的操作。
从而操作人员可以事先先测好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T),这样在M个横向支撑架3上均放置有N个模具16,整个的循环时间就为N*T,操作人员就能够事先算好时间,在开始后的N*T时间前重新进料操作就可以。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过气缸1、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间的联动设置,可以实现模具16时时、自动化的出料,大大避免了人工的操作,能够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第二,在实际的生产使用中,不再需要人工搬运模具16,减少了在搬运过程中模具16的物理磨损,并且也增加了对操作人员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模具的生产线,其特征是:包括有气缸和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由竖直支撑架和横向支撑架构成,横向支撑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轴;
在横向支撑架一侧方向上的两个竖直支撑架均开设有第一滑槽;
在设置有第一滑槽的竖直支撑架上均连接有限位板,且在其延伸方向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
还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及任意位置上均设置有第二传动轴,其中一端的第二传动轴设置在第一滑槽上,除设置于两端的第二传动轴设置在第二滑槽上,且第一或第二滑槽内的第二传动轴与气缸上的活塞杆相连接;
任意横向支撑架两端上的第一传动轴以及两个第二传动轴均通过第一传送带形成传动连接;
且任意横向支撑架一端上的第一传动轴均连接有第一传动件,其中一个第二传动轴连接有第二传动件;
所述第二传动件和若干个第一传动件均藕接有PLC控制器;
还包括有由第三传动轴与第二传送带构成的进料输送装置;
所述限位板位于进料输送装置的上方,并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固定板在背离竖直支撑架方向上的第二传动轴始终与进料输送装置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设置有用于对模具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模具在第一传送带上和在第二传送带上的速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所述的一种模具的生产线,其特征是:两个限位板与竖直支撑架均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传动件为变速电机,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等速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模具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6中任意所述的一种模具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气缸通过电磁阀控制,且所述电磁阀电藕接于PLC控制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PLC控制器双向连接有触摸屏。
9.包括有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所述的模具的生产线的一种模具货架。
CN201520020021.XU 2015-01-12 2015-01-12 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3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0021.XU CN204433576U (zh) 2015-01-12 2015-01-12 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0021.XU CN204433576U (zh) 2015-01-12 2015-01-12 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33576U true CN204433576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60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002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3576U (zh) 2015-01-12 2015-01-12 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335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456A (zh) * 2016-08-01 2016-11-09 北京北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危险废弃物智能存储配料系统
CN108101380A (zh) * 2017-12-13 2018-06-01 平湖市华瑞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镀膜生产流水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456A (zh) * 2016-08-01 2016-11-09 北京北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危险废弃物智能存储配料系统
CN108101380A (zh) * 2017-12-13 2018-06-01 平湖市华瑞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镀膜生产流水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33569U (zh) 一种模具货架
CN204433574U (zh) 模具货架及其模具生产线
CN103921991B (zh) 包装箱输送机构
CN204433575U (zh) 一种自动出料的模具货架
CN205294555U (zh) 一种升降运送装置
CN204602549U (zh) 一种点胶机用翻转加热装置
CN204433576U (zh) 一种模具货架及其生产线
CN203581793U (zh) 一种粮油物料输送机构
CN108216723B (zh) 对向输送机械手投料装置及其方法
CN105000363A (zh) 一种灭火器阀门原料铜棒自动输送装置及方法
CN204400101U (zh) 一种圆柱电池自动装盒机
CN105173645A (zh) 适用于食用菌菌棒理袋的自动理袋机
CN206126026U (zh) 插取式自动化金库仓储机构
CN204549120U (zh) 一种模具货架及其模具生产线
CN105752669B (zh) 免托板自动码砖砌块成型机
CN103171945A (zh) 发药机用提升机及具有其的发药机
CN204489749U (zh) 一种模具货架的生产线
CN102715015B (zh) 一种食用菌种植用的悬链系统
CN201586658U (zh) 挂钩装置
CN204292081U (zh) 一种杂粮面理面机
CN203305356U (zh) 陶瓷布料用自动双向刮料装置
CN207375683U (zh) 一种基于丝杠组件的产品转运结构
CN206172486U (zh) 一种理瓶机
CN111153184A (zh) 一种肉制品自动挂架装置
CN205555461U (zh) 免托板自动码砖砌块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