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28793U - 游戏体感背心 - Google Patents

游戏体感背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28793U
CN204428793U CN201420845971.1U CN201420845971U CN204428793U CN 204428793 U CN204428793 U CN 204428793U CN 201420845971 U CN201420845971 U CN 201420845971U CN 204428793 U CN204428793 U CN 204428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me
loudspeaker
position adjustments
vibrating device
protecti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459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 Ku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Wei Ku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 Ku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Wei Ku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4208459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28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28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28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戏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游戏体感背心,其中,包括衣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衣体内的位置调节板和振动装置,所述衣体包括前防护罩和与所述前防护罩连接的后防护罩;所述前防护罩包括外挡布和内挡布,所述外挡布和所述内挡布围合形成用于固定放置所述位置调节板的固定腔,所述位置调节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振动装置的滑槽。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戏体感背心,采用前防护罩和后防护罩穿戴在人体身上,通过振动装置对游戏中的效果进行传送,这样,在穿戴者进行游戏时,游戏体感背心中的振动装置能够通过其自身的振动将游戏中的效果同步传送给人体并感知,提高了游戏的真实性和娱乐性。

Description

游戏体感背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戏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游戏体感背心。
背景技术
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顾名思义就是以玩家的主观视角来进行射击游戏。玩家们不再像别的游戏一样操纵屏幕中的虚拟人物来进行游戏,而是身临其境的体验游戏带来的视觉冲击,这就大大增强了游戏的主动性和真实感。早期第一人称类游戏所带给玩家的一般都是的屏幕光线的刺激,简单快捷的游戏节奏。随着游戏硬件的逐步完善,以及各种游戏的不断结合。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剧情以及精美的画面和生动的音效。
目前,玩家在玩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时,主要是通过显示屏中的画面和音频播放器中放出的音效对游戏进行体验,但是,这样体验效果仅体现在视觉和听觉上,以致游戏的真实感较差,降低了游戏的可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游戏体感背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游戏的体验效果仅体现在视觉和听觉上,以致游戏的真实感较差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游戏体感背心,其中,包括衣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衣体内的位置调节板和振动装置,所述衣体包括前防护罩和与所述前防护罩连接的后防护罩;所述前防护罩包括外挡布和内挡布,所述外挡布和所述内挡布之间于两者围合后形成一个固定腔,所述位置调节板固定放置在所述固定腔内,所述位置调节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振动装置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前防护罩的所述外挡布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置物袋,所述置物袋内设置有用于接收模拟信号且在对该模拟信号解码后传送给所述振动装置并驱动所述振动装置产生振动的处理器、用于播放音效的语音装置以及用于给所述处理器、所述语音装置和所述振动装置供电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前防护罩与所述后防护罩之间设置有使两者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带组和第二连接带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带组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防护罩的顶部和所述后防护罩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组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前防护罩的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构件与所述后防护罩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构件为魔术贴、三挡扣或插扣。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滑设在所述位置调节板的所述滑道内的所述安装盒、固定在所述安装盒内的扬声器、用于在所述扬声器振动的同时由所述扬声器带动振动的振动碗组件;所述振动碗组件包括顶部开口的碗体和连接在所述碗体开口处并将所述开口覆盖的盖片;所述碗体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安装盒内并与所述扬声器连接,所述碗体的顶部由所述安装盒的顶面伸出,且所述盖片抵接在所述内挡布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盒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壳和上盖,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扬声器的顶部中央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振膜;所述碗体的底部设置有朝所述扬声器延伸的环形连接臂,所述环形连接臂的底端面连接在所述扬声器的顶部,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臂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扬声器的垫圈;所述底壳上开设有一个固定槽,所述底壳的固定槽包括由槽底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环形纵向侧壁,所述垫圈的外缘侧壁抵接在所述环形纵向侧壁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内侧壁与所述振动器上靠近该内侧壁的一侧之间留有用以供所述振动器移动的预定间距,所述位置调节板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对称中心线,所述位置调节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相对所述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滑槽均在所述位置调节板上由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位置分别向外且二者相对于该对称中心线呈外八字形倾斜延伸形成,所述预定间距位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板包括靠近人体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滑槽贯通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位置调节板的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振动装置脱离所述滑槽的限位带。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戏体感背心,采用前防护罩和后防护罩穿戴在人体身上,通过振动装置对游戏中的效果进行传送,这样,在穿戴者进行游戏时,游戏体感背心中的振动装置能够通过其自身的振动将游戏中的效果同步传送给人体并感知,提高了游戏的真实性和娱乐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游戏体感背心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游戏体感背心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板与振动装置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板与振动装置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器的分解示意图。
1-衣体;           20-位置调节板;    10-振动装置;
31-前防护罩;      32-后防护罩;      311-外挡布;
312-内挡布;       31a-固定腔;       33-置物袋;
32a-凸包;         34-第一连接带组;  341-第一连接带
35-第二连接带组;  351-第二连接带;   36-固定构件
21-滑槽;          22-预定间距;      20a-第一侧面;
20b-第二侧面;     23-限位带;        24-凸台;
24a-连通槽;       11-安装盒;        12-扬声器;
13-振动碗组件;    14-碗体;          14a-碗体的开口;
15-盖片;   16-底壳;  17-上盖;  17a-第一通孔;
121-凹槽;  141-凸缘;  141a-连接孔;  15a-连接柱;
142-环形连接臂;  122-环形支撑臂;  18-弹性垫圈;
161-固定槽;      161a-环形纵向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游戏体感背心,包括衣体1以及安装在衣体1内的位置调节板20和振动装置10。衣体1包括遮挡在人体胸腔表面的前防护罩31和与前防护罩31连接的后防护罩32,后防护罩32遮挡在人体后背表面。前防护罩31包括外挡布311和内挡布312,两者的边缘位置相互缝合或贴合,外挡布311和内挡布312之间于两者围合后形成一个固定腔31a,位置调节板20固定放置在该固定腔31a内,位置调节板20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振动装置10的滑槽21。
上述的游戏体感背心,采用前防护罩31和后防护罩32穿戴在人体身上,通过振动装置10对游戏中的效果进行传送,这样,在穿戴者进行游戏时,游戏体感背心中的振动装置10能够通过其自身的振动将游戏中的效果同步传送给人体并感知,提高了游戏的真实性和娱乐性。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衣体1包括前防护罩31和后防护罩32。前防护罩31遮挡在人体胸腔表面,前防护罩31内安装有位置调节板20、振动装置10和按键电路板(图未示出),振动装置10的位置大致与人体的胸腔对应,通过振动装置10的振动,使胸腔共振,进而使振动效果更佳。前防护罩31大致为倒U形状,其包括外挡布311和内挡布312,外挡布311和内挡布312均采用尼龙材料制成,两者的边缘位置相互缝合或贴合,外挡布311和内挡布312围合形成用于固定放置位置调节板20的固定腔31a。该外挡布311的外表面上缝制有四个置物袋33,其中靠近外挡布311顶部左右位置的两个置物袋33内均嵌入有电池(图未示出),位于前两置物袋33下方的两个置物袋33内分别嵌入有用于播放音效的语音装置(图未示出)和用于接收模拟信号且在对该模拟信号解码后传送给振动装置10并驱动振动装置10产生振动的处理器(图未示出),处理器分别与振动装置10、电池、语音装置、按键电路板电性连接,电池给语音装置、处理器和振动装置10供电。后防护罩32的形状和结构均与前防护罩31相似,在后防护罩32的内侧壁上朝前防护罩31凸设有两个凸包32a,凸包32a可以是在后防护罩32的内部铺垫海绵形成,这样,使得穿戴后更佳贴合人体,提高了穿戴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从图1至图3可以看出,前防护罩31与后防护罩32之间设置有使两者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带组34和第二连接带组35。第一连接带组34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带341,第一连接带341采用尼龙材料制成,第一连接带341的两端分别与前防护罩31的顶部和后防护罩32的顶部缝合连接。第二连接带组35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带351,第二连接带351采用尼龙材料制成,第二连接带351的一端与前防护罩31的底部缝合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构件36与后防护罩32的底部连接,通过固定构件36可调第二连接带351在前防护罩31与后防护罩32之间的长度。固定构件36为魔术贴、三挡扣(即日字扣)或插扣。
当然,第一连接带组34和第二连接带组35也可以设置在衣体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位置调节板20采用EVA(ethylene-vinyl acetate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塑胶原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防震、缓冲性能,且回弹性和抗张力高,韧性高。
参见图4至图6,该位置调节板20包括靠近人体的第一侧面20a和与第一侧面20a相对的第二侧面20b,在该位置调节板20上开设有两个用于放置振动装置10的滑槽21,滑槽21均为贯通槽,且每个滑槽21分别连通该位置调节板20的第一侧面20a和第二侧面20b。该位置调节板20具有由位置调节板20的中央沿高度方向朝其边缘延伸的中心线C,两个滑槽21在位置调节板20上于中心线C的左右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滑槽21分别由靠近中心线C的位置向外且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两个滑槽21相对于该对称中心线C呈外八字形。每个滑槽21的内侧壁与位于该滑槽21内的振动装置10上靠近该侧壁的一侧之间留有预定间距22,该预定间距22位于滑槽21的延伸方向上。这样,每个滑槽21内形成供振动装置10移动的滑道,通过左右移动振动装置10在该滑槽21中的位置,可以匹配不同人体,达到最佳的体验效果。
为了使振动装置10安装更佳稳固,从图5和图6在该位置调节板20的第二侧面20b上设置有防止振动装置10脱离滑槽21的限位带23。限位带23,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布料或皮料制成,限位带23的宽度可以相同或略小于与滑槽21的槽宽,其长度长于槽宽,使限位带23在长度方向上能覆盖该滑槽21的槽口。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带23为一整条,其两端通过针线缝制或胶水粘接等方式分别连接在位置调节板20上于滑槽21的外侧,中部通过针线缝制或胶水粘接等方式与位置调节板20上于两滑槽21之间的部分相连接。这样,通过限位带23能使振动装置10的位置更加稳固,调节时,需手动挤压限位带23上未与振动装置10接触的部分,从而实现对振动装置10在滑槽21中位置的调整。
当然,限位带23也可以是两条,分别对应与两个滑槽21上,并通过针线缝制或胶水粘接等方式与位置调节板20固定连接。
当然,滑槽21还可以是盲槽,是槽口设置在位置调节板20的第一侧面20a上,这样,不需要限位带23即可。
为进一步增加振动装置10的稳定性,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位置调节板20的第一侧面20a上设置有凸台24,位置调节板20和凸台24通过一体成型制得,凸台24的表面开设有与两个滑槽21分别连通的分别连通槽24a,连通槽24a的截面形状与滑槽2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每个滑槽21与对应的连通槽24a的槽壁共同形成用于振动装置10移动的滑道结构。这样,通过增加凸台24,增加了与振动装置10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振动装置10的稳定性。
当然,凸台24与位置调节板20也可以是分体式制得,凸台24采用与位置调节板20相同的材料制成,即也采用EVA塑胶原料制成,并通过胶水粘结在位置调节板20的第一侧面20a上。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装置10,包括安装盒11、固定在安装盒11内的扬声器12、用于在扬声器12振动的同时由扬声器12带动振动并能将振动强度进行放大的振动碗组件13。
从图7至图9可以看出,安装盒11,大致为长方体形状,能保护内部的扬声器12不受损坏。振动装置10的安装盒11滑设在位置调节板20的滑槽21内。安装盒11包括底壳16和上盖17,均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塑料制成,上盖17罩设在该底壳16上并通过螺钉相互固定连接,上盖17的相对两侧侧壁分别与滑槽21的内壁相抵接,在该上盖17的顶面还开设有第一通孔17a。这样,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安装盒11便于固定,方便移动,且具有良好的手感。
扬声器12,(可以是电动式扬声器,如纸盆式扬声器、号筒式扬声器、球顶式扬声器,也可以是电磁式扬声器),其顶部中央开设有一个凹槽121,扬声器12的凹槽121内设置有振膜(图未示出),该振膜与音圈(图未示出)连接并在通电时由音圈带动形成振动。
振动碗组件13,包括碗体14和盖片15,均采用塑料制成。参见图8和图9,碗体14,为碗具的形状(当然,还可以是半球体形或股形),大致由其顶部开口14a的边缘向底部且向内逐渐弯曲而成,碗体14具有朝人体方向的开口14a。盖片15,为圆形板片,其直径与碗体14的开口14a处相匹配,且盖片15的表面积大小设计成适用于人体的最佳体验面积。盖片15连接在碗体14开口14a处的,盖片15用于贴合在人体的表面上,盖片15与碗体14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容腔,该容腔内的空气能够对扬声器12产生的振动进行放大。碗体14的高度高于安装盒11,以至于碗体14固定在扬声器12上后,其顶部由上盖17的第一通孔17a处伸出,盖片17的顶面抵接在内挡布312的内壁上。在碗体14的顶部开口14a处设有一圈凸缘141,凸缘141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141a,盖片15的底面设置有与每个连接孔141a一一对应的连接柱15a。通过连接柱15a嵌入对应的连接孔141a内,使盖片15固定连接在碗体14上。碗体14的底部设置有朝扬声器12延伸的环形连接臂142(环形连接臂142类似于碗足),扬声器12的顶部绕凹槽121凸设有环形支撑臂122,环形连接臂142的底端面搭接在环形支撑臂122的顶端面上,环形连接臂142与环形支撑臂122之间通过胶水相粘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卡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使两者固定连接),彼此固定相连。通过振动碗组件13的设置,能够将扬声器12产生的振动进行放大,以增强人体的振动的感知,从而增强游戏的可玩性。
当然,环形连接臂142的底端面也可以直接连接在扬声器12的顶部表面上,凹槽121设置在环形连接臂142内。或者,将环形支撑臂122围绕在环形连接臂142内。
为了防止扬声器12的振动损耗,从图7至图9可以看出,底壳16与扬声器12之间设置有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弹性垫圈18,弹性垫圈18采用海绵材料制成。扬声器12的底部嵌入在弹性垫圈18的内缘中。在底壳16的中央开设有一个用于放置该弹性垫圈18的固定槽161,底壳16的固定槽161包括由槽底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环形纵向侧壁161a,弹性垫圈18的外缘侧壁抵接在环形纵向侧壁161a的内侧。这样,通过弹性垫圈18的弹力,对扬声器12起到了缓冲作用,减少了扬声器12的振动损耗。
为了对扬声器进行缓冲,在外挡布311的内壁与位置调节板20上远离人体的一侧之间设置有两个海绵垫(图未示出),每个海绵垫与每个滑槽21内的振动装置10一一对应。海绵垫大致为方块形状,能部分吸收扬声器产生的振动,这样,通过海绵垫在扬声器振动的同时对该扬声器进行缓冲,消除杂音,同时保证了振动的质量。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游戏设备,包括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发射端,为Dongle盒子(图未示出),通过3.5mm音频接口采集来至游戏,电影或其他音乐方式的音源。首先通过运放将音频信号放大,然后经过两个DSP芯片,对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将低频段的音源保留,编码后经过无线模块发射出来。接收端,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游戏体感背心,通过一个无线模块接收来至发射端处理过的信号,给到MCU芯片解码后传送给两个振动装置10的扬声器12中。两个扬声器12将低频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平面的机械振动,传递给人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衣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衣体内的位置调节板和振动装置,所述衣体包括前防护罩和与所述前防护罩连接的后防护罩;所述前防护罩包括外挡布和内挡布,所述外挡布和所述内挡布之间于两者围合后形成一个固定腔,所述位置调节板固定放置在所述固定腔内,所述位置调节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振动装置的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护罩的所述外挡布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置物袋,所述置物袋内设置有用于接收模拟信号且在对该模拟信号解码后传送给所述振动装置并驱动所述振动装置产生振动的处理器、用于播放音效的语音装置以及用于给所述处理器、所述语音装置和所述振动装置供电的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护罩与所述后防护罩之间设置有使两者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带组和第二连接带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组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防护罩的顶部和所述后防护罩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组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前防护罩的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构件与所述后防护罩的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为魔术贴、三挡扣或插扣。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滑设在所述位置调节板的所述滑道内的所述安装盒、固定在所述安装盒内的扬声器、用于在所述扬声器振动的同时由所述扬声器带动振动的振动碗组件;所述振动碗组件包括顶部开口的碗体和连接在所述碗体开口处并将所述开口覆盖的盖片;所述碗体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安装盒内并与所述扬声器连接,所述碗体的顶部由所述安装盒的顶面伸出,且所述盖片抵接在所述内挡布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壳和上盖,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扬声器的顶部中央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振膜;所述碗体的底部设置有朝所述扬声器延伸的环形连接臂,所述环形连接臂的底端面连接在所述扬声器的顶部,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臂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扬声器的垫圈;所述底壳上开设有一个固定槽,所述底壳的固定槽包括由槽底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环形纵向侧壁,所述垫圈的外缘侧壁抵接在所述环形纵向侧壁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内侧壁与所述振动器上靠近该内侧壁的一侧之间留有用以供所述振动器移动的预定间距,所述位置调节板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对称中心线,所述位置调节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相对所述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滑槽均在所述位置调节板上由靠近所述中心线的位置分别向外且二者相对于该对称中心线呈外八字形倾斜延伸形成,所述预定间距位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游戏体感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板包括靠近人体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滑槽贯通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位置调节板的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振动装置脱离所述滑槽的限位带。
CN201420845971.1U 2014-12-25 2014-12-25 游戏体感背心 Active CN204428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45971.1U CN204428793U (zh) 2014-12-25 2014-12-25 游戏体感背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45971.1U CN204428793U (zh) 2014-12-25 2014-12-25 游戏体感背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8793U true CN204428793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9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45971.1U Active CN204428793U (zh) 2014-12-25 2014-12-25 游戏体感背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287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1096A (zh) * 2016-10-17 2018-04-24 李崇铭 以电能驱动的具有射击对战真实体感的游戏服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1096A (zh) * 2016-10-17 2018-04-24 李崇铭 以电能驱动的具有射击对战真实体感的游戏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2300B (zh) 用于颈部背面的感官刺激或监视装置
US5953434A (en) Headband with audio speakers
US20080080733A1 (en) Sound direction/stereo 3D adjustable earphone
EP2757923B1 (en) Sound pillow sleep system
JP2016534645A (ja) 多段触覚音響装置
US20050212202A1 (en) Telepath sports training system
CN102487469B (zh) 耳罩及头戴式降噪耳机
CN205864688U (zh) 一种双磁吸蓝牙运动耳机
US8875317B2 (en) Speaker hat
CN204428793U (zh) 游戏体感背心
CN204428792U (zh) 振动装置和游戏体感服饰
US20110088142A1 (en) Hat with audio recording and playback features
CN206226666U (zh) 一种入耳式手游耳机
JP4104930B2 (ja) スピーカ付き枕
CN103504844A (zh) 椅子
CN209299467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06559580U (zh) 减震音箱
CN210009342U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帽
US20130270880A1 (en) Vibrating pillow
CN204428794U (zh) 振动装置和游戏体感背心
CN201750550U (zh) 一种水面与水下组合的半浮式扬声装置
KR200295326Y1 (ko) 알파벳 유자모양의 어깨착용형 진동 우퍼스피커
CN207854157U (zh) 一种可穿戴分体式立体声音箱
CN209462562U (zh) 背式固定耳机套
CN208015965U (zh) 一种蓝牙无线立体声磁铁吸附便携迷你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northeast, 4th floor, Sang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1, Keji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ngyun Weiku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Shennan Road No. 10128 Nanshan West Tower room 1201 softwar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EIKU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