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24501U -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24501U
CN204424501U CN201520051816.7U CN201520051816U CN204424501U CN 204424501 U CN204424501 U CN 204424501U CN 201520051816 U CN201520051816 U CN 201520051816U CN 204424501 U CN204424501 U CN 204424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sleeve
main body
sidewall
copper stri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518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海峰
刘德
林海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 meter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breakthrough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P ELECTRONIC Co Ltd
Green Meter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P ELECTRONIC Co Ltd, Green Meter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P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518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24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24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24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包含该电气连接结构的转换器,电气连接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L极铜带、N极铜带以及E极铜带,L极铜带、N极铜带和E极铜带分别连接在中间件上,N极铜带包括N极铜带主体,自N极铜带主体延伸出第一N极插套和第二N极插套,L极铜带包括L极铜带主体,自L极铜带主体延伸出第一L极插套和第二L极插套,E极铜带包括E极铜带主体,自E极铜带主体延伸出E极插套,其中,第一N极插套和第一L极插套构成国标两孔插套以及德标插套,第二N极插套、第二L极插套以及E极插套构成国标三孔插套。本实用新型结构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的同时体积小巧。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含上述电气连接结构的转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产品的转换器铜带有些是与导电铜片或导线压铆、熔融/焊接在一起,工序多且可靠性不高。有些虽然采用了一体铜带的技术,但是结构简单、不紧凑,造成成本高、功能单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转换器的电气连接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电气连接结构的转换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L极铜带、N极铜带以及E极铜带,所述L极铜带、所述N极铜带和所述E极铜带分别连接在中间件上,其中,所述N极铜带包括N极铜带主体,自所述N极铜带主体延伸出第一N极插套和第二N极插套,所述L极铜带包括L极铜带主体,自所述L极铜带主体延伸出第一L极插套和第二L极插套,所述E极铜带包括E极铜带主体,自所述E极铜带主体延伸出E极插套,其中,所述第一N极插套和所述第一L极插套构成国标两孔插套以及德标插套,所述第二N极插套、所述第二L极插套以及所述E极插套构成国标三孔插套。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N极插套包括第一N极插套主体,自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分别延伸出第一N极侧壁、第二N极侧壁和第三N极侧壁,所述第二N极侧壁带动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弯折并与所述第一N极侧壁相垂直,所述第三N极侧壁带动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弯折并与所述第一N极侧壁相对,所述第一N极侧壁、所述第二N极侧壁和所述第三N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两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所述第一N极侧壁和所述第三N极侧壁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弧形凹部,两个所述弧形凹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德标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N极插套还包括第一N极插套加强筋,所述第一N极插套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所述第一N极侧壁、所述第二N极侧壁以及所述第三N极侧壁上。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与所述N极铜带主体之间具有N极连接部,所述N极连接部弯折呈U型。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二N极插套包括第二N极插套主体,所述第二N极插套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四N极侧壁和第五N极侧壁,所述第四N极侧壁和所述第五N极侧壁分别带动所述第二N极插套主体弯折至所述第四N极侧壁和所述第五N极侧壁相对,所述第四N极侧壁和所述第五N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三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二N极插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N极插套主体上的第二N极插套加强筋。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L极插套与所述L极铜带主体之间具有L极连接部,所述L极连接部包括呈钝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L极插套包括第一L极插套主体,自所述第一L极插套主体分别延伸出第一L极侧壁、第二L极侧壁和第三L极侧壁,所述第二L极侧壁带动所述第一L极插套主体弯折并与所述第一L极侧壁相垂直,所述第三L极侧壁带动所述第一L极插套主体弯折并与所述第一L极侧壁相对,所述第一L极侧壁、所述第二L极侧壁和所述第三L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两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所述第一L极侧壁和所述第三L极侧壁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弧形凹部,两个所述弧形凹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德标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L极插套还包括第一L极插套加强筋,所述第一L极插套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L极插套主体、所述第一L极侧壁、所述第二L极侧壁以及所述第三L极侧壁上。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二L极插套包括第二L极插套主体,所述第二L极插套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四L极侧壁和第五L极侧壁,所述第四L极侧壁和所述第五L极侧壁分别带动所述第二L极插套主体弯折至所述第四L极侧壁和所述第五L极侧壁相对,所述第四L极侧壁和所述第五L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三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二L极插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L极插套主体上的第二L极插套加强筋。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E极插套包括E极插套主体,所述E极插套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E极侧壁和第二E极侧壁,所述第一E极侧壁和所述第二E极侧壁分别带动所述E极插套主体弯折至所述第一E极侧壁和所述第二E极侧壁相对,所述第一E极侧壁和所述第二E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三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E极插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E极插套主体上的E极插套加强筋。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中间件包括中间件主体和第一限位部,所述中间件主体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具有空隙,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和所述E极铜带主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空隙,且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以及所述E极铜带主体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空隙的宽度以使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和所述E极铜带主体与所述空隙分别形成过盈配合。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中间件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的底部以及所述E极铜带主体的底部分别抵靠所述第二限位部。
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和所述E极铜带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部位分别具有导向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换器,包括电气连接结构以及中间件,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包括一体成形的L极铜带、N极铜带以及E极铜带,所述L极铜带、所述N极铜带和所述E极铜带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件上,其中,所述电气连接结构为上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
上述的转换器,其中,还包括电路板,所述L极铜带和所述N极铜带分别包括焊针,所述L极铜带与所述N极铜分别通过所述焊针与所述电路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铜带设计,结构安全可靠,并且同时具有国标五孔插套以及德标插套的功能,实用性强的同时体积小巧。
铜带插套作用力于上壳体上,避免了作用力于下壳体,影响产品寿命的问题。铜带固定在中间件上,中间件组件固定在上壳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去除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结构的L极铜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结构的L极铜带展开图;
图4为图2的E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结构的N极铜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结构的N极铜带展开图;
图7为图5的F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结构的E极铜带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结构的E极铜带展开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结构的L极铜带与中间件连接的局部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结构的E极铜带与中间件连接的局部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L极铜带
110  L极铜带主体
111  导向部
120  第一L极插套
121  第一L极插套主体
122  第一L极侧壁
1221 弧形凹部
123  第二L极侧壁
124  第三L极侧壁
1241 弧形凹部
125  第一L极插套加强筋
130  第二L极插套
131  第二L极插套主体
132  第四L极侧壁
133  第五L极侧壁
140  L极连接部
141  第一连接部
142  第二连接部
200  N极铜带
210  N极铜带主体
220  第一N极插套
221  第一N极插套主体
222  第一N极侧壁
2221 弧形凹部
223  第二N极侧壁
224  第三N极侧壁
2241 弧形凹部
225  第一N极插套加强筋
230  第二N极插套
231  第二N极插套主体
232  第四N极侧壁
233  第五N极侧壁
234  第二N极插套加强筋
240  N极连接部
300  E极铜带
310  E极铜带主体
311  导向部
320  E极插套
321  E极插套主体
322  第一E极侧壁
323  第二E极侧壁
324  E极插套加强筋
400  中间件
410  中间件主体
420  第一限位部
430  第二限位部
500  上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包括电气连接结构、中间件400、上壳体500和下壳体(图未示),电气连接结构包括L极铜带100、N极铜带200和E极铜带300,L极铜带100、N极铜带200和E极铜带300与多个中间件400连接后形成组件,然后一体装入上壳体500中,将下壳体与上壳体500相连接后完成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L极铜带100、N极铜带200和E极铜带300分别采用一体化铜带一体成型,孔位之间无焊点连接,安全可靠。
参阅图1、图2、图5以及图8,N极铜带200包括N极铜带主体210,自N极铜带主体210延伸出第一N极插套220和第二N极插套230,L极铜带100包括L极铜带主体110,自L极铜带主体110延伸出第一L极插套120和第二L极插套130,E极铜带300包括E极铜带主体310,自E极铜带主体310延伸出E极插套320,其中,第一N极插套220和第一L极插套120构成国标两孔插套以及德标插套,第二N极插套230、第二L极插套130以及E极插套320构成国标三孔插套。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L极插套100的第一L极插套120包括第一L极插套主体121,自第一L极插套主体121分别延伸出第一L极侧壁122、第二L极侧壁123和第三L极侧壁124,第二L极侧壁123带动第一L极插套主体121向远离L极铜带主体110的方向弯折至与第一L极侧壁122相垂直,第三L极侧壁124带动第一L极插套主体121向靠近L极铜带主体110的方向弯折至与第一L极侧壁122相对,第一L极侧壁122、第二L极侧壁123和第三L极侧壁123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两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同时,第一L极插套120的第一L极侧壁122、第二L极侧壁123和第三L极侧壁124分别弯折呈V型,其中,第一L极侧壁122与第三L极侧壁124的V型底部相对,第二L极侧壁123的V型底部面向第一L极侧壁122以及第三L极侧壁124。
参阅图4,第一L极插套120的第一L极侧壁122具有弧形凹部1221,第三L极侧壁124具有弧形凹部1241,弧形凹部1221和弧形凹部1241相对设置,两个弧形凹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德标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其中,弧形凹部1221以及户型凹部1241分别形成于第一L极侧壁122以及第三L极侧壁124的V型底部的位置。
L极铜带100的第一L极插套120的第一L极插套主体121与L极铜带主体110之间具有L极连接部140,L极连接部140包括呈钝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第一连接部141与L极铜带主体110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42与第一L极插套主体121相连接,本实例中,第一连接部141呈直线形,第二连接部142呈弧形。
L极铜带100的第二L极插套130包括第二L极插套主体131,第二L极插套主体13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四L极侧壁132和第五L极侧壁133,第四L极侧壁132和第五L极侧壁133分别带动第二L极插套主体131弯折至第四L极侧壁132和第五L极侧壁133相对,第四L极侧壁132和第五L极侧壁133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三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第二L极插套主体131弯折呈一角开口的四边形,第四L极侧壁132和第五L极侧壁133分别与第二L极插套主体131形成一钝角。
其中,第四L极侧壁132和第五L极侧壁133的顶部向外侧弯折,方便插拔。
参阅图2,第一L极插套120还包括第一L极插套加强筋125,第一L极插套加强筋125设置于第一L极插套主体121、第一L极侧壁122、第二L极侧壁123和第三L极侧壁124上,用于增加第一L极插套120的插拔力。同样的,第二L极插套13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L极插套主体131上的第二L极插套加强筋134。
N极铜带200的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N极插套200的第一N极插套220包括第一N极插套主体221,自第一N极插套主体221分别延伸出第一N极侧壁222、第二N极侧壁223和第三N极侧壁224,第二N极侧壁223带动第一N极插套主体221向远离N极铜带主体210的方向弯折至与第一N极侧壁222相垂直,第三N极侧壁224带动第一N极插套主体221向靠近N极铜带主体210的方向弯折至与第一N极侧壁222相对,第一N极侧壁222、第二N极侧壁223和第三N极侧壁223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两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同时,第一N极插套220的第一N极侧壁222、第二N极侧壁223和第三N极侧壁224分别弯折呈V型,其中,第一N极侧壁222与第三N极侧壁224的V型底部相对,第二N极侧壁223的V型底部面向第一N极侧壁222以及第三N极侧壁224。
参阅图7,第一N极插套220的第一N极侧壁222具有弧形凹部2221,第三N极侧壁224具有弧形凹部2241,弧形凹部2221和弧形凹部2241相对设置,两个弧形凹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德标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其中,弧形凹部2221以及户型凹部2241分别形成于第一N极侧壁222以及第三N极侧壁224的V型底部的位置。
N极铜带200的第一N极插套220的第一N极插套主体221与N极铜带主体210之间具有N极连接部240,N极连接部240弯折呈U型,N极连接部240的一端连接N极铜带主体210,N极连接部24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极插套主体221。
N极铜带200的第二N极插套230包括第二N极插套主体231,第二N极插套主体23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四N极侧壁232和第五N极侧壁233,第四N极侧壁232和第五N极侧壁233分别带动第二N极插套主体231弯折至第四N极侧壁232和第五N极侧壁233相对,第四N极侧壁232和第五N极侧壁233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三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第二N极插套主体231弯折呈一角开口的四边形,第四N极侧壁232和第五N极侧壁233分别与第二N极插套主体231形成一钝角。
其中,第四N极侧壁232和第五N极侧壁233的顶部向外侧弯折,方便插拔。
参阅图5,第一N极插套220还包括第一N极插套加强筋225,第一N极插套加强筋225设置于第一N极插套主体221、第一N极侧壁222、第二N极侧壁223和第三N极侧壁224上,用于增加第一N极插套220的插拔力。同样的,第二N极插套23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N极插套主体231上的第二N极插套加强筋234。
对比图3和图6,N极铜带200相较于L极铜带100结构排列更紧凑,节约了一部分成本。
E极铜带300的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E极铜带300的E极插套320包括E极插套主体321,E极插套主体32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E极侧壁322和第二E极侧壁323,第一E极侧壁322和第二E极侧壁323分别带动E极插套主体321弯折至第一E极侧壁322和第二E极侧壁323相对,第一E极侧壁322和第二E极侧壁323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三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参阅图8,E极插套300还包括设置于E极插套主体321上的E极插套加强筋324。
参照图1、图10以及图11,L极铜带100、N极铜带200以及E极铜带300组装于中间件400上时,N极铜带200、L极铜带100以及E极铜带300分别通过过盈配合以及卡勾的原理固定于中间件400上。
具体地,中间件400包括中间件主体410、第一限位部420和第二限位部430,中间件主体410与第一限位部420之间具有空隙,L极铜带100的L极铜带主体110和E极铜带300的E极铜带主体310分别设置于空隙中,L极铜带主体110以及E极铜带主体310与的宽度均大于空隙的宽度以使L极铜带主体110和E极铜带主体310与中间件400上的空隙分别形成过盈配合,使L极铜带100以及E极铜带300夹紧于中间件400的空隙中,以限制L极铜带100以及E极铜带300的左右方向的自由度。L极铜带100的L极铜带主体110的底部以及E极铜带300的E极铜带主体310的底部分别抵靠中间件400的第二限位部430,第二限位部430用于限制L极铜带100以及E极铜带300的上下方向的自由度。
N极铜带200固定于中间件400上的方式与L极铜带100以及E极铜带300相同。
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只限制左右方向自由度的方式,或者只限制上下方向自由度的方式。也可以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自由度均予以限制。L极铜带、N极铜带和E极铜带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件上,组成插套组件,易于整体产品组装。铜带受力在中间件400上,中间件400固定在上壳体500上,也就是铜带在使用过程中作用力在上壳体500上。
现有的转换器的上下壳体一般是靠螺钉连接,当插座产品在使用状态下铜带给下壳体力,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点长期受力会影响产品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L极铜带100以及E极铜带300过盈配合以及卡勾的原理固定于中间件400上,能够提高产品寿命。
如图2以及图8所示,L极铜带100的L极铜带主体110的下端面对应于中间件400的第二限位部430具有导向部111,导向部111为一斜面,方便L极铜带100与中间件400组装时进入中间件主体410与第一限位部420之间的间隙。同样的,E极铜带300的E极铜带主体310的下端面对应于中间件400的第二限位部430具有导向部311。
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器还可以包括一电路板,L极铜带100和N极铜带200分别包括焊针,L极铜带100与N极铜带200分别通过焊针与电路板焊接连接,相较于传统的软线连接的连接可靠性高。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L极铜带、N极铜带以及E极铜带,所述L极铜带、所述N极铜带和所述E极铜带分别连接在中间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铜带包括N极铜带主体,自所述N极铜带主体延伸出第一N极插套和第二N极插套,所述L极铜带包括L极铜带主体,自所述L极铜带主体延伸出第一L极插套和第二L极插套,所述E极铜带包括E极铜带主体,自所述E极铜带主体延伸出E极插套,其中,所述第一N极插套和所述第一L极插套构成国标两孔插套以及德标插套,所述第二N极插套、所述第二L极插套以及所述E极插套构成国标三孔插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极插套包括第一N极插套主体,自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分别延伸出第一N极侧壁、第二N极侧壁和第三N极侧壁,所述第二N极侧壁带动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弯折并与所述第一N极侧壁相垂直,所述第三N极侧壁带动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弯折并与所述第一N极侧壁相对,所述第一N极侧壁、所述第二N极侧壁和所述第三N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两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所述第一N极侧壁和所述第三N极侧壁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弧形凹部,两个所述弧形凹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德标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极插套还包括第一N极插套加强筋,所述第一N极插套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所述第一N极侧壁、所述第二N极侧壁以及所述第三N极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极插套主体与所述N极铜带主体之间具有N极连接部,所述N极连接部弯折呈U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极插套包括第二N极插套主体,所述第二N极插套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四N极侧壁和第五N极侧壁,所述第四N极侧壁和所述第五N极侧壁分别带动所述第二N极插套主体弯折至所述第四N极侧壁和所述第五N极侧壁相对,所述第四N极侧壁和所述第五N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三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极插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N极插套主体上的第二N极插套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极插套与所述L极铜带主体之间具有L极连接部,所述L极连接部包括呈钝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极插套包括第一L极插套主体,自所述第一L极插套主体分别延伸出第一L极侧壁、第二L极侧壁和第三L极侧壁,所述第二L极侧壁带动所述第一L极插套主体弯折并与所述第一L极侧壁相垂直,所述第三L极侧壁带动所述第一L极插套主体弯折并与所述第一L极侧壁相对,所述第一L极侧壁、所述第二L极侧壁和所述第三L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两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所述第一L极侧壁和所述第三L极侧壁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弧形凹部,两个所述弧形凹部之间的空间构成德标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极插套还包括第一L极插套加强筋,所述第一L极插套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L极插套主体、所述第一L极侧壁、所述第二L极侧壁以及所述第三L极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L极插套包括第二L极插套主体,所述第二L极插套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四L极侧壁和第五L极侧壁,所述第四L极侧壁和所述第五L极侧壁分别带动所述第二L极插套主体弯折至所述第四L极侧壁和所述第五L极侧壁相对,所述第四L极侧壁和所述第五L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三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L极插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L极插套主体上的第二L极插套加强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E极插套包括E极插套主体,所述E极插套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E极侧壁和第二E极侧壁,所述第一E极侧壁和所述第二E极侧壁分别带动所述E极插套主体弯折至所述第一E极侧壁和所述第二E极侧壁相对,所述第一E极侧壁和所述第二E极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国标三孔插套的其中一个插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E极插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E极插套主体上的E极插套加强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包括中间件主体和第一限位部,所述中间件主体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具有空隙,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和所述E极铜带主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空隙,且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以及所述E极铜带主体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空隙的宽度以使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和所述E极铜带主体与所述空隙分别形成过盈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的底部以及所述E极铜带主体的底部分别抵靠所述第二限位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铜带主体、所述L极铜带主体和所述E极铜带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部位分别具有导向部。
17.一种转换器,包括电气连接结构以及中间件,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包括一体成形的L极铜带、N极铜带以及E极铜带,所述L极铜带、所述N极铜带和所述E极铜带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连接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L极铜带和所述N极铜带分别包括焊针,所述L极铜带与所述N极铜分别通过所述焊针与所述电路板焊接连接。
CN201520051816.7U 2014-11-18 2015-01-23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转换器 Active CN204424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816.7U CN204424501U (zh) 2014-11-18 2015-01-23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转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92171 2014-11-18
CN2014206921710 2014-11-18
CN201520051816.7U CN204424501U (zh) 2014-11-18 2015-01-23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转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4501U true CN204424501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7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51816.7U Active CN204424501U (zh) 2014-11-18 2015-01-23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转换器
CN201520049752.7U Active CN204424100U (zh) 2014-11-18 2015-01-23 铜带快速安装结构及具有铜带快速安装结构的电源转换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9752.7U Active CN204424100U (zh) 2014-11-18 2015-01-23 铜带快速安装结构及具有铜带快速安装结构的电源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4424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2518A (zh) * 2016-12-15 2018-06-29 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带级联转换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2518A (zh) * 2016-12-15 2018-06-29 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带级联转换器
CN108232518B (zh) * 2016-12-15 2024-04-05 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带级联转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4100U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6753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6356656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201576863U (zh) 电连接器
CN107026337A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4424501U (zh)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转换器
CN104319508A (zh) “8”字型弹性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204349021U (zh) 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800247U (zh) 一种电池连接器
CN201266729Y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CN203013984U (zh) Usb电连接器
CN208028258U (zh) 一种弹片结构
CN203351789U (zh) 硬盘数据接口节距转换连接器
US8066537B1 (en) Probe connector
CN202695851U (zh) 电连接器
CN204597090U (zh) 一种末端防水防尘的音频连接器
CN203103645U (zh) 防水连接器插座
CN20363180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4045795U (zh) 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
CN208862211U (zh) 一种大电流电连接器直式接线端子
CN203351776U (zh) 连接端子
CN20240553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7134539U (zh) 一种卡扣式sas连接器
CN204271339U (zh) 继电器插座内的电连接模块
CN201029140Y (zh) 电连接器
CN204144522U (zh) 一种按压式连接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4

Address after: Eastern Hospital B 100036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Cuiwei Road No. 2 hospital Chinese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6

Co-patentee after: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Green meter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Tianjin breakthrough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76,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Dahongmen Long Jing Zhuang 56

Co-patentee before: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Green meter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OP ELECTRONIC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