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1776U - 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51776U CN203351776U CN201320435271.0U CN201320435271U CN203351776U CN 203351776 U CN203351776 U CN 203351776U CN 201320435271 U CN201320435271 U CN 201320435271U CN 203351776 U CN203351776 U CN 2033517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ug
- bent sheet
- breach
- splicing ear
- tong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具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由相对设置于端子本体上的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对接而成;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突出于其端部的舌部,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所述舌部相配合的凹孔,所述舌部延伸至所述凹孔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连接端子,其一种连接结构是采用扣合的方式连接;另一种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因为使用空间的要求,连接端子占用空间越小越好,但采用扣合方式连接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使用不方便。激光焊接需要专用的设备,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方式简单的连接端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
所述端子本体具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由相对设置于端子本体上的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对接而成;
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突出于其端部的舌部,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所述舌部相配合的凹孔,所述舌部延伸至所述凹孔内。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突出于第一弯折片的卡接段;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段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卡接段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而使第二弯折片卡住所述卡接段使第一弯折片与第二弯折片卡接。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铆压部,所述舌部自所述铆压部起连续延伸。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第一凸片,所述舌部设置于第一凸片端部且突出于第一凸片;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第一凸片相配合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内。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凸片设置有突出于第一凸片的卡接段;所述第二缺口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段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卡接段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第一缺口相配合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二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内并与所述第一缺口之间过盈配合。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第一凸片,所述舌部设置于第一凸片端部且突出于第一凸片;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第一凸片相配合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内;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第一缺口相配合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二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内。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凸片设置有铆压部,所述舌部自所述铆压部起连续延伸。
优选地是,还包括一弹片,所述弹片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内腔中。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具有相互对接的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
所述第一弯折片包括第一凸片,所述第一凸片在其端部形成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
所述第二弯折片包括与所述第一凸片相配合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在其底部形成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陷部;
所述第一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内,所述第一凸片上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位于所述所述第二缺口中的第二凹陷部内,且和所述第二凹陷部过盈配合。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凸片在其根部形成沿宽度方向朝内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缺口在其开口部形成沿宽度方向朝内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且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过盈配合。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凸片包括铆压部和由所述铆压部突出延伸的舌部。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凸片设置有突出于其端部的舌部,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所述舌部相配合的凹孔,所述舌部延伸至所述的凹孔内。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凸片设置有突出的卡接段;所述卡接段与所述第二缺口之间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端子,通过对其第一弯折片与第二弯折片上对接部的结构设计,加强了第一弯折片与第二弯折片的对接强度。利用铆压使铆压部附近产生材料变形,形成舌部或卡接段。通过与舌部或卡接段相配合的结构,可以将第一弯折片与第二弯折片稳固地连接,且能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震动而变形或分离,连接方式稳固可靠,尤其适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本实用新型无需借助昂贵的生产设备,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端子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端子本体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图3为铆压连接前第一弯折片与第二弯折片连接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端子本体又一实施例展开后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5为第一弯折片铆压后与第二弯折片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6为第一弯折片铆压后与第二弯折片的连接状态剖视图。
图7为第一弯折片铆压后与第二弯折片的另一连接状态剖视图。
图8为带有弹片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00。端子本体100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102、对接部110和压接部104,其中压接部104可为各种连接结构,用于与被连接导线(未示)相结合。例如,压接部104包括一对或多对压接翼104a,104b,可分别与导线端的金属芯和绝缘层相连接,从而使端子本体100与被连接的导线形成一体。
连接端子的插接部102可为各种连接结构,用于与一对配端子的插接部相连接。例如,连接端子的插接部102可包括一内腔108,用于容纳对配端子的插接部。连接端子的插接部102还可设置有弹片,增强端子插接部的电接触性能。
如图1至4所示,端子本体100包括一对接部110,对接部110由相对设置于端子本体100左右两侧上的第一弯折片120和第二弯折片130对接而成。第一弯折片120和第二弯折片130交接后在端子本体100上形成连接端子的内腔108。端子本体100可通过冲压并弯折一片状或板状型材而成型。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弯折片120设置有突出于其端部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凸片121。第一弯折片120上相邻的第一凸片121之间设置有第一缺口122。第一凸片121与第一缺口122在第一弯折片120上交替设置。第二弯折片130设置有与第一凸片121相配合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缺口131,第一凸片121可延伸至或设置于第二缺口131内。第二弯折片130设置有与第一缺口122相配合的第二凸片132。第二凸片132延伸至第一缺口121内。第二缺口131和第二凸片132在第二弯折片130上交替设置。
图3示出了第一弯折片120和第二弯折片130对接后形成的对接部110。如图中所示,当第一凸片121置于第二缺口131中之后,第一凸片121与第二缺口131之间留有空隙131p,即第一凸片121在第二缺口131中呈间隙配合。如此的间隙配合设置可方便第一弯折片120和第二弯折片130对接。
以下结合图4对第一弯折片120和第二弯折片130的结构进一步予以描述。
第一弯折片120和/或第二弯折片130上设置有保持结构,用于将第一弯折片120和第二弯折片130保持在相互对接的位置。在如图4所示的实例中,第一弯折片120上第一凸片121在其根部121r的宽度w1小于第一凸片121在其端部121t的宽度W1。例如,第一凸片121的宽度从第一凸片121的根部121r起朝向其端部121t逐渐增大。又,第二弯折片130上与第一凸片121对配的第二缺口131在其底部131d的宽度W’2大于第二缺口131在其开口部131k的宽度w’2。例如,第二缺口131的宽度从第二缺口131的底部131d起朝向其开口部131k逐渐减小。
优选地,第一凸片121在其端部121t形成沿宽度方向朝外的一对突出部121p;第二缺口131在其底部131d形成沿宽度方向朝外的一对凹陷部131a。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二缺口底部131d的一对凹陷部131a由相邻第二凸片132上凹陷的根部132r形成。第一凸片121上的突出部121p和第二缺口131中的凹陷部131a相配合,有利于将第一弯折片120上第一凸片121保持在第二弯折片130上的第二缺口131中,防止第一凸片121沿凸片长度方向从第二缺口131中脱开。
优选地,第一凸片121在其根部121r形成沿宽度方向朝内的一对凹陷部121a;第二缺口131在其开口部131k形成沿宽度方向朝内的一对突出部131t。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二缺口开口部131k的一对突出部131t由相邻第二凸片132上外突的端部132t形成。第一凸片121上的凹陷部121a和第二缺口131中的突出部131t相配合,有利于将第一弯折片120上第一凸片121保持在第二弯折片130上的第二缺口131中,防止第一凸片121沿凸片长度方向从第二缺口131中脱开。
图5示出一成型之后的端子本体100,其中,端子的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相互对接。例如,端子的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通过铆压相互对接。如图5所示,第一凸片121设置有铆压部123,铆压部123通过铆压第一凸片121使其凹陷而形成。优选地,铆压部123靠近第一凸片121与第二缺口131的对接处。例如,铆压部123从第一凸片121的端部121t起向第一凸片121的根部121r延伸。当端子的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铆压对接后,铆压部123靠近第二缺口131的底部131d。
当第一弯折片120上的第一凸片121受铆压时,受铆压的第一凸片121在铆压部123及其周围的材料变形而形成突出于第一凸片121的舌部124和卡接段125。舌部124和卡接段125延伸并充满第一凸片121与第二缺口131之间的空隙131p(参见图3),从而使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相互卡接,防止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脱开。例如,舌部124和卡接段125在第二缺口131中呈过盈配合。优选地,卡接段125延伸进入第二缺口131底部131d的凹陷部131a内,可进一步加强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卡接。例如,卡接段125与第二缺口底部131d的凹陷部131a之间过盈配合。
在图5至图7所示的示例中,受铆压的第一凸片121可使相邻近的第二弯折片130产生变形。例如,舌部124在接触到相邻近的第二弯折片130后可继续延伸,至使相邻近的第二弯折片130变形。如图5所示,与舌部124相邻近的第二弯折片130在舌部124的挤压下产生一凹孔134。例如,凹孔134可位于第二弯折片130上表面的下方。通过舌部124和第二弯折片130中凹孔134的配合,可使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进一步卡接,防止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在上下方向上脱开。优选地,舌部124和第二弯折片130的凹孔134之间过盈配合。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凸片121受铆压之后,带有受铆压第一凸片121的第一弯折片120可限制第二弯折片130相对第一弯折片120向下运动。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凹孔134可位于第二弯折片130上、下表面之间。受铆压的第一凸片121可限制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相对之间上下运动。
图8示出了带有弹片140的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其中弹片140设置于所述端子本体100的插入端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端子,通过对其第一弯折片与第二弯折片上对接部的结构设计,加强了第一弯折片与第二弯折片的对接强度。其中,第一弯折片120受铆压后产生的舌部124延伸至第二弯折片130上表面的下方,可阻挡或限制舌部124与第二弯折片130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从而可防止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沿此方向分离。卡接段125与内凹部133相配合卡接,可防止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左右方向分离。又,舌部124和卡接段125在第二缺口131中呈过盈配合,防止第一弯折片120与第二弯折片130相互脱开。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端子,连接结构简单但稳定可靠。而且其利用铆压方式实现上述连接结构,无需借助昂贵的生产设备,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
所述端子本体具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由相对设置于端子本体上的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对接而成;
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突出于其端部的舌部,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所述舌部相配合的凹孔,所述舌部延伸至所述凹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突出于第一弯折片的卡接段;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段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卡接段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而使第二弯折片卡住所述卡接段使第一弯折片与第二弯折片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铆压部,所述舌部自所述铆压部起连续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第一凸片,所述舌部设置于第一凸片端部且突出于第一凸片;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第一凸片相配合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设置有突出于第一凸片的卡接段;所述第二缺口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段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卡接段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第一缺口相配合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二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内并与所述第一缺口之间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第一凸片,所述舌部设置于第一凸片端部且突出于第一凸片;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第一凸片相配合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内;所述第一弯折片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第一缺口相配合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二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设置有铆压部,所述舌部自所述铆压部起连续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片,所述弹片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内腔中。
10.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具有相互对接的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
所述第一弯折片包括第一凸片,所述第一凸片在其端部形成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
所述第二弯折片包括与所述第一凸片相配合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在其底部形成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陷部;
所述第一凸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内,所述第一凸片上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位于所述所述第二缺口中的第二凹陷部内,且和所述第二凹陷部过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在其根部形成沿宽度方向朝内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缺口在其开口部形成沿宽度方向朝内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且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过盈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包括铆压部和由所述铆压部突出延伸的舌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设置有突出于其端部的舌部,所述第二弯折片设置有与所述舌部相配合的凹孔,所述舌部延伸至所述的凹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设置有突出的卡接段;所述卡接段与所述第二缺口之间过盈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35271.0U CN203351776U (zh) | 2013-07-19 | 2013-07-19 | 连接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35271.0U CN203351776U (zh) | 2013-07-19 | 2013-07-19 | 连接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51776U true CN203351776U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975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3527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51776U (zh) | 2013-07-19 | 2013-07-19 | 连接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517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34674A (zh) * | 2016-02-29 | 2017-09-0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件及连接组件 |
-
2013
- 2013-07-19 CN CN201320435271.0U patent/CN2033517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34674A (zh) * | 2016-02-29 | 2017-09-0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件及连接组件 |
CN107134674B (zh) * | 2016-02-29 | 2021-04-27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导电连接件及连接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07414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4558791U (zh) | 锁定机构及插头连接器 | |
CN102088136A (zh) | 电连接端子 | |
CN203589266U (zh) | 分体式导电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 |
CN104319508A (zh) | “8”字型弹性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 |
CN203351776U (zh) | 连接端子 | |
CN203013984U (zh) | Usb电连接器 | |
CN203589274U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106099485A (zh) | 一种汽车线束母端子 | |
CN204424501U (zh) |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转换器用电气连接结构以及转换器 | |
CN205231308U (zh) | 一种免导线免压接的高压连接器互锁端子 | |
CN104882706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3326174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5319337U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205693070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5355336U (zh) | 一种夹持式复合端子连接器 | |
CN209561665U (zh) | 一种线束端子安装结构及用于该安装结构的线束端子 | |
CN204558668U (zh) | 电联接端子的扳动件固定结构 | |
CN202259843U (zh) | 一体式二脚插头 | |
CN104319518A (zh) | 弹性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 |
CN204631091U (zh) | 一种电能表接插端子及电能表 | |
CN203351795U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102593665B (zh) | 一种接地簧片 | |
CN203747095U (zh) | 一种接插件 | |
CN210576652U (zh) | 一种电连接器保护套及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