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24161U -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24161U CN204424161U CN201520075734.6U CN201520075734U CN204424161U CN 204424161 U CN204424161 U CN 204424161U CN 201520075734 U CN201520075734 U CN 201520075734U CN 204424161 U CN204424161 U CN 2044241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hyoplastron
- fixed
- arc plate
- magnetic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力接近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磁力开关。包括壳体、端子A和端子B,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磁体和舌板,舌板的一端与端子B上端活动连接,磁体可升降地设于舌板上且与其一体联动,舌板的另一端设于端子A的上方;所述端子A上端设有去弧装置,去弧装置上设有静触点,舌板的另一端上设有动触点。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端子A上设有去弧装置,端子B通过舌板与端子A接通时,通过去弧板避免触点表面出现氧化现象,提高开关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去弧板上设有弧形弹片,当负载过高时弹片推动触点分断,从而提高磁力开关以及电器的使用安全,整体结构布局紧凑,装配方便,满足电气安装标准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力接近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干簧管式磁性接近开关受限于2.5A电流应用限制,新的无干簧管式磁力开关在5A、10A大电流结构改进上有突破,但还存在无法耐受瞬间大电流飞弧触点熔融和烧蚀氧化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去弧装置以解决现有磁力开关在瞬间过电流情况下导致飞弧的触点熔融和烧蚀氧化问题的新型磁力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磁力开关,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壳体、端子A和端子B,壳体的开口端上设有壳盖,端子A与端子B相互平行地穿设于壳体和壳盖的底板上,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磁体和舌板,舌板的一端与端子B上端活动连接,磁体可升降地设于舌板上且与其一体联动,舌板的另一端设于端子A的上方;所述端子A上端设有去弧装置,去弧装置上设有静触点,舌板的另一端上设有动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去弧装置包括三爪固定架,三爪固定架横向连接在端子A上端,三爪固定架上设有去弧板,去弧板上设有静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三爪固定架包括横向设置固定在端子A上端的三个固定爪,其中两个固定爪设于端子A上端的一侧,另一个固定爪设于端子A上端的另一侧,且另一个固定爪设于端子A一侧的两个固定爪之间,所述去弧板的两端分别与端子A两侧的固定爪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爪的外端上竖直设有挡板,挡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一角槽,去弧板的两端边缘对应地卡接在两侧挡板的第一角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去弧板呈“回”字形的空心长条板状设置,去弧板的内孔中设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固定端与去弧板其中一侧板内缘连接,弹片的自由端在去弧板内可自由跳动,且弹片与去弧板为一体结构设置,弹片的另一端上设有与舌板另一端对应设置的固定孔,静触点连接在固定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舌板上设有安装槽,端子B上端设有转接板,转接板的左端设有斜楔块,转接板的右端设有竖直的扣板,扣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二角槽,所述扣板穿设于安装槽内,且安装槽右端的舌板内缘扣接在第二角槽上;所述斜楔块与安装槽左端的舌板之间设有具有弧度的弹性支撑片。
进一步地,所述斜楔块呈“T”字形结构设置,斜楔块的竖板下端与转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片的右端上设有扣槽,扣槽扣接在斜楔块的竖板上;所述安装槽的左端的舌板上设有定位槽,支撑片的左端上设有插片,插片穿设于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左端的舌板上设有固定板,磁体设于固定板上与舌板一体联动,所述固定板采用铜制的不导磁材料。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端子A上设有去弧装置,端子B通过舌板与端子A接通时,通过去弧板避免触点表面出现氧化现象,提高开关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去弧板上设有弧形弹片,当负载过高时弹片推动触点分断,从而提高磁力开关以及电器的使用安全,整体结构布局紧凑,装配方便,满足电气安装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去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端子A;3、端子B;4、去弧装置;
5、舌板;11、壳盖;12、磁体;31、转接板;
32、扣板;33、第二角槽;34、斜楔块;41、去弧板;
42、固定爪;43、挡板;44、第一角槽;45、弹片;
46、固定孔;47、静触点;51、安装槽;52、定位槽;
53、固定板;54、动触点;55、支撑片;56、扣槽;
57、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磁力开关,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壳体1、端子A2和端子B3,壳体1的开口端上设有壳盖11,端子A2与端子B3相互平行地穿设于壳体1和壳盖11的底板上,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有磁体12和舌板5,舌板5的一端与端子B3上端活动连接,磁体12可升降地设于舌板5上且与其一体联动,舌板5的另一端设于端子A2的上方;所述端子A2上端设有去弧装置4,去弧装置4上设有静触点47,舌板5的另一端上设有动触点54。上述部件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常态下的端子A2和端子B3穿过壳体与电极连通为常开状态,舌板5一端与端子B3上端活动连接,外磁体设置与磁体12为同性相斥,外磁体靠近时斥力推动磁体12使舌板5向下转动,舌板5上的动触点54与去弧装置4上的静触点47接触以接通端子A2和端子B3,电流接通时产生的电弧效应通过去弧装置4消除,避免触点产生氧化,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所述去弧装置4包括三爪固定架,三爪固定架横向连接在端子A2上端,三爪固定架上设有去弧板41,去弧板41上设有静触点47,去弧板41上的静触点47接通后,初始电流产生的高压经过去弧板41,避免高压电弧对触点产生氧化作用。
所述三爪固定架包括横向设置固定在端子A2上端的三个固定爪42,其中两个固定爪42设于端子A2上端的一侧,另一个固定爪42设于端子A2上端的另一侧,且另一个固定爪42设于端子A2一侧的两个固定爪42之间,三爪固定架所与端子A2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所述去弧板41的两端分别与端子A2两侧的固定爪42连接,三个固定爪42在端子A2上端相对设置,去弧板41固定在三个固定爪42之间,避免接通电流时产生的瞬间电弧对触点产生氧化作用。
所述固定爪42的外端上竖直设有挡板43,挡板43的内侧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一角槽44,去弧板41的两端边缘对应地卡接在两侧挡板43的第一角槽44上,三组固定爪42和挡板43以及挡板上的第一角槽44均为与端子A2一体成型结构设置。
所述去弧板41呈“回”字形的空心长条板状设置,去弧板41的内孔中设有弹片45,所述弹片45的固定端与去弧板41其中一侧板内缘连接,弹片45的自由端在去弧板41内可自由跳动,且弹片45与去弧板41为一体结构设置,弹片45的另一端上设有与舌板5另一端对应设置的固定孔46,静触点47连接在固定孔46上;所述弹片45为热敏双材料,当过载导致温升过高时,弹片45推动静触点47与动触点54分断,从而切断电路以保护电器的使用安全;弹片45的动作温度的设定基于温升和环境温度变换范围,其复位温度可以在0℃以上设定,进一步地复位温度设定为不低于25℃、动作温度设定不低于80℃。
所述舌板5上设有安装槽51,端子B3上端设有转接板31,转接板31的左端设有斜楔块34,转接板31的右端设有竖直的扣板32,扣板32的外侧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二角槽33,所述扣板32穿设于安装槽51内,且安装槽51右端的舌板5内缘扣接在第二角槽33上;所述斜楔块34与安装槽51左端的舌板5之间设有具有弧度的弹性支撑片55,支撑片55的两端分别设于安装槽51的两端,且支撑片55的一端通过斜楔块34抵设于端子B3上端,支撑片55的另一端抵设于舌板5上,从而舌板5在端子B3上端设上下转动,且支撑板55为舌板5提供向上转动的复位支撑力。
所述斜楔块34呈“T”字形结构设置,斜楔块34的竖板下端与转接板3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片55的右端上设有扣槽56,扣槽56扣接在斜楔块34的竖板上;所述安装槽51的左端的舌板5上设有定位槽52,支撑片55的左端上设有插片57,插片57穿设于定位槽52内。
所述安装槽51左端的舌板5上设有固定板53,磁体12设于固定板53上与舌板5一体联动,所述固定板53采用铜制的不导磁材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磁力开关,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壳体(1)、端子A(2)和端子B(3),壳体(1)的开口端上设有壳盖(11),端子A(2)与端子B(3)相互平行地穿设于壳体(1)和壳盖(11)的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有磁体(12)和舌板(5),舌板(5)的一端与端子B(3)上端活动连接,磁体(12)可升降地设于舌板(5)上且与其一体联动,舌板(5)的另一端设于端子A(2)的上方;所述端子A(2)上端设有去弧装置(4),去弧装置(4)上设有静触点(47),舌板(5)的另一端上设有动触点(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磁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弧装置(4)包括三爪固定架,三爪固定架横向连接在端子A(2)上端,三爪固定架上设有去弧板(41),去弧板(41)上设有静触点(4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磁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爪固定架包括横向设置固定在端子A(2)上端的三个固定爪(42),其中两个固定爪(42)设于端子A(2)上端的一侧,另一个固定爪(42)设于端子A(2)上端的另一侧,且另一个固定爪(42)设于端子A(2)一侧的两个固定爪(42)之间,所述去弧板(41)的两端分别与端子A(2)两侧的固定爪(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磁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爪(42)的外端上竖直设有挡板(43),挡板(43)的内侧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一角槽(44),去弧板(41)的两端边缘对应地卡接在两侧挡板(43)的第一角槽(44)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新型磁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弧板(41)呈“回”字形的空心长条板状设置,去弧板(41)的内孔中设有弹片(45),所述弹片(45)的固定端与去弧板(41)其中一侧板内缘连接,弹片(45)的自由端在去弧板(41)内可自由跳动,且弹片(45)与去弧板(41)为一体结构设置,弹片(45)的另一端上设有与舌板(5)另一端对应设置的固定孔(46),静触点(47)连接在固定孔(4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磁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5)上设有安装槽(51),端子B(3)上端设有转接板(31),转接板(31)的左端设有斜楔块(34),转接板(31)的右端设有竖直的扣板(32),扣板(32)的外侧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二角槽(33),所述扣板(32)穿设于安装槽(51)内,且安装槽(51)右端的舌板(5)内缘扣接在第二角槽(33)上;所述斜楔块(34)与安装槽(51)左端的舌板(5)之间设有具有弧度的弹性支撑片(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磁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块(34)呈“T”字形结构设置,斜楔块(34)的竖板下端与转接板(3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片(55)的右端上设有扣槽(56),扣槽(56)扣接在斜楔块(34)的竖板上;所述安装槽(51)的左端的舌板(5)上设有定位槽(52),支撑片(55)的左端上设有插片(57),插片(57)穿设于定位槽(5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磁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51)左端的舌板(5)上设有固定板(53),磁体(12)设于固定板(53)上与舌板(5)一体联动,所述固定板(53)采用铜制的不导磁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5734.6U CN204424161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5734.6U CN204424161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24161U true CN204424161U (zh) | 2015-06-24 |
Family
ID=5347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75734.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24161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241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38250A (zh) * | 2015-02-03 | 2015-04-22 | 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
-
2015
- 2015-02-03 CN CN201520075734.6U patent/CN20442416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38250A (zh) * | 2015-02-03 | 2015-04-22 | 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
WO2016124003A1 (zh) * | 2015-02-03 | 2016-08-11 | 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
US10256059B2 (en) | 2015-02-03 | 2019-04-09 | Chuandong Magnetic Electronic Co., Ltd | Magnetic switch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63998B (zh) | 具有可动静触头的一体式触头灭弧系统 | |
CN104538250A (zh) |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 |
CN204424161U (zh) | 一种新型磁力开关 | |
CN201215780Y (zh) |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的触头组件 | |
CN204289317U (zh) | 一种新型的熔断器 | |
CN204189721U (zh) | 高压直流接触器 | |
CN203895396U (zh) | 脱离与遮弧装置及小体积高安全性全模保护电涌保护器 | |
CN106655139B (zh) | 浪涌保护器 | |
CN102610456B (zh) | 热磁式断路器及配电设备 | |
CN203367084U (zh) | 隔离开关及高压开关设备 | |
CN205177755U (zh) | 一种断路器上的灭弧装置 | |
CN202839450U (zh) | 真空灭弧室 | |
CN104332368B (zh) | 一种限流小型断路器 | |
CN204537973U (zh) | 大电流快速熔断器 | |
CN103681157A (zh) | 一种灭弧型跌落式熔断器 | |
CN204481468U (zh) | 一种过电流保护装置 | |
CN204130487U (zh) | 一种限流小型断路器 | |
CN203573890U (zh) | 高压闸刀 | |
CN204144194U (zh) | 一种车用保险丝 | |
CN208078623U (zh) | 一种单相交流电源保护装置 | |
CN202487485U (zh) | 一种真空断路器极柱 | |
CN202888107U (zh) | 开关熔断器组的熔断器 | |
CN209708929U (zh) | 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
CN201336242Y (zh) | 一种12~24kV高压用交流负荷开关 | |
CN204179044U (zh) | 一种新型保险丝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