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99320U - 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 Google Patents

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99320U
CN204399320U CN201520073663.6U CN201520073663U CN204399320U CN 204399320 U CN204399320 U CN 204399320U CN 201520073663 U CN201520073663 U CN 201520073663U CN 204399320 U CN204399320 U CN 204399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chassis
wires
car bonnet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736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736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99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99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993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在底盘上平面设置用导线连接的电源、电源开关、带刹车踏板的刹车控制器、带调速踏板的调速控制器、带角位移感器的方向盘、方向控制电机及其控制器、带操纵杆的操纵控制器、转数控制器、同心的前车盖和后车盖、前车盖开合控制电机及其控制器,操纵控制器设置停车位、前行位、左右移位、倒车位、旋转位;在底盘下平面设置左右万向轮、前后轮毂式电动机车轮,车轮架上设置电磁刹车器;车轮架上部支杆穿过底盘通过齿轮、链条与伺服电机联系;车轮与转数控制器用导线连接;设置能利用轮毂式电动机车轮发电的反馈制动系统。本车能前行、转弯、随意方向平行移动、原地360°转向。

Description

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特别是一种可任意平行移动或原地360°转向的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燃机车、电动车,能前行、转弯、后退,但都无法向其它方向任意平行移动,也不能原地旋转,所以不但运动灵活性能差,而且停放不便。停放需要的空间较大,还导致停车的区域停车密度低,给城区停车造成极大困难。还有,老年人驾驶现有的机动车出现较大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内燃机汽车、电动车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图1是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的外形示意图。在底盘1的下底面的左、右各安装一个万向轮机构I,在底盘1的下底面的前、后各安装一个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所述万向轮机构I由固定于底盘1的下底面的一号支杆2、安装于一号支杆2的下部的一号减振器3、安装于减振器3的下部且能绕一号减振器3旋转的一号支架4、安装于一号支架4上的转轮轴5、固定在转轮轴5的转轮6构成。所述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由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底盘1的二号支杆20、安装于二号支杆20的下部的二号减振器16、安装于二号减振器16的二号支架19、安装于二号支架19的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电动机为外转子式,转子的最外圈是轮胎)、安装于二号支架19上的电磁制动器17构成。前车灯架8联接在底盘1的上平面的前头,前车灯7安装于前车灯架8上;前车盖10和后车盖13均为四分之一圆鼓形或四分之一圆球壳形,前车盖10上,前方有透明视窗,前车盖10和后车盖13同心;前车盖10比后车盖13大,前车盖10联系于前车盖控制电机15的轴,前车盖控制电机15固定于底盘1的中部,后车盖13固定在底盘1的上底面后半部;前车盖10有后视镜9和前车门11,后车盖13有后车门12和后车灯14。
图2是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打开前车盖后的示意图。操作前车盖控制电机15顺时针旋转90°即可从图1所示位置打开到所示位置,前车盖10盖住后车盖13。仪表盘架24下部联结在底盘1的上平面前部且处于前车灯架8后;调速踏板(相当于油门踏板)22、制动踏板21均安装在底盘1的上平面且处于仪表盘架24后,调速踏板22、制动踏板21均能在不受力时各自复位;设置反馈制动系统(图中未画),所述反馈制动系统含有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控制器分别与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电源33(见图4)用导线连接;电源总开关25、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均安装在仪表盘架24上部;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有操作旋钮,操作旋钮转动范围是0°到90°,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随着操作旋钮的转动,向前车盖控制电机15提供同步同转向的驱动电流;角位移传感器28的定子固定在底盘1的上平面处于仪表盘架24后,圆杆27的下端与角位移传感器28的轴联接,方向盘26的中心安装在圆杆27的上端;操纵器30固定在底盘1上,操纵器30有操纵杆30-1。前边(在图2的左边)的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的二号支杆20的上端安装一个齿盘,后边(在图2的右边)的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的二号支杆20的上端与伺服电机31转轴的下端同轴联接,伺服电机31的定子固定于底盘1上,在伺服电机31转轴的上端同轴联接一个齿盘,前后两齿盘用传动链条32联系。盖板1-1盖住在底盘1上所述齿盘、伺服电机31、传动链条32所处的槽。
图3是图2中操纵器30的俯视图。操纵杆29的位置分别是停车位30-6、前行位30-5、倒车位30-4、左右移位30-3、旋转位30-2。
图4是所述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用一号导线53从电源(为电池或电容或飞轮是电池等)33引电到电源总开关25,从电源总开关25输出端连接二号导线52。三号导线35从二号导线52引电到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四号导线34连接车盖开合控制器23和控制电机15;设置液压制动系统(图中未画,液压制动系统已技术成熟并普遍应用)或电磁制动系统,所述电磁制动系统这样组成一五号导线51从二号导线52引电到制动控制器50,制动踏板21与制动控制器50联系,制动控制器50输出电力与制动踏板21的下行行程长度成正比,从制动控制器50输出端连接六号导线49,分别用七号导线49-1、八号导线46把左右两个电磁制动器17与六号导线49连接起来。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8为常闭触头,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7与停车位30-6联系,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8串联于二号导线52;操纵器30、角位移传感器28、伺服电机31分别用九号导线37、十号信号导线38、十一号导线39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操纵器30的控制信号用信号导线36-1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十二号导线41把变流调速器(相当于油门控制器)42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起来;车速传感系统(车速传感系统已有技术成熟的产品)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调速踏板22联系于变流调速器42,调速踏板22在自由状态,变流调速器42仍有小电力输出,变流调速器42电流输出电力大小与调速踏板22的前推行程长短成正比;变流调速器42以十三号导线43与转数控制器44连接,转数控制器44还与方向控制器36以十四号信号导线40组信号连接。两个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的定子线圈均用十五号导线45分别与转数控制器44连接;制动控制器50的控制开闭触头47为常闭触头,控制开闭触头47与制动控制器50联系,制动控制器50的控制开闭触头47串接于十五号导线45。十号信号导线38、十四号信号导线40、信号导线36-1是控制信号传输导线,其余所述导线是驱动电流导线。
电源33、方向控制器36、转数控制器44、变流调速器42、制动控制器50均直接或间接固定于底盘1。座椅(图中未画)固定在底盘1的上平面且处于角位移传感器28和方向盘26后。
设置手动机械式刹机构(图中未画)。
当制动踏板21被踩下行时,制动控制器50根据制动踏板21的下行程度输出电力,使电磁制动器17对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产生相应的制动夹紧力,踏板21的下行越长,制动夹紧力越大;只要制动踏板21被踩,开闭触头47就打开,两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均断电,若这时车正处于运动状态,断电后的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被车的惯性拖动,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变成发电机式制动器,所述反馈制动系统既制动又同时发电,发出的电通过所述充电控制器存到电源33。通常情况下,轻踩制动踏板21,使其下行行程短到电磁制动器17几乎不起作用,这时主要以所述反馈制动系统制动。而在紧急情况或需要快速制动时,应重踩制动踏板21,使其下行行程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死点),或者快速操作所述液压制动系统用于快速或紧急制动。在快速或紧急制动过程中,所述反馈制动系统也既参与制动又同时发电。
当操纵杆29置于(操作操纵杆29之前,先踩死制动踏板21)操纵器30的停车位30-6时,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8打开,所述角位移传感器28、操纵器30、方向控制器36、伺服电机31、变流调速器42、转数控制器44、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均断电。
当操纵杆29置于(操作操纵杆29之前,先踩死制动踏板21)操纵器30的前行位30-5时,通过信号导线36-1向方向控制器36发出信号,使当调速踏板22操动变流调速器42时,变流调速器42依次通过十三号导线43、转数控制器44、十五号导线45给两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提供相应于调速踏板22动作的驱转电力,这时当方向盘26不动,两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向正前方转动,万向轮机构I的一号支架4、转轮轴5、转轮6被迫跟随两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转轮6着地自由转动,车将向前直行。这时,当方向盘26向左(逆时针)连续转动,圆杆27带动角位移传感器28,角位移传感器28产生电信号并通过十号导线38输入到方向控制器36,方向控制器36一方面放大角位移传感器28产生的电信号,与此同时,车速传感系统将车速的实时信号也输入到方向控制器36,方向控制器36将这两路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输出得当的控制电力,通过十一号导线39驱动伺服电机31同步同向转动。伺服电机31通过齿盘、链条32带转支杆20,车轮18被扭转向左,车将向左前转弯行使。当操纵杆29置于操纵器30的前行位30-5时,若方向盘26向左转一角度停下且保持,方向控制器36就不给转数控制器44发指令,两车轮18将同向同速转动,车将向左前方平行移动。同样原理,当操纵杆29置于操纵器30的前行位30-5时,方向盘26向右(顺时针)转动一角度后停止,车将向右前转弯行使或向右前方平行移动。
同样原理,当操纵杆29置于(操作操纵杆29之前,先踩制动踏板21)操纵器30的倒车位30-4时,操纵器30向方向控制器36发出指令,改变输出驱动电流方向,若保持方向盘26不动,车将倒车;若向右转动方向盘26,车将向右后转弯行使或向右后方平行移动,若向左转动方向盘26,车将向左后转弯行使或向左后方平行移动。
当操纵杆29置于(操作操纵杆29之前,先踩死制动踏板21)操纵器30的左右移位30-3时,通过信号导线36-1向方向控制器36发出信号,方向控制器36通过十四号导线40向转数控制器44发出指令。这时:若方向盘26向左(逆时针)转过一锐角后停止,然后松开踩制动踏板21,转数控制器44根据方向控制器36的指令,使两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同向同速转动,车向左前平行移动;若方向盘26向左转过90°后停止,然后松开踩制动踏板21,车向正左方平行移动;若方向盘26向左转过一钝角后停止,然后松开踩制动踏板21,车向左后方平行移动。当操纵杆29置于操纵器30的左右移位30-3时,若方向盘26向右转同理能使车实现向右前方、正右方、右后方的平行移动。
当操纵杆29置于(操作操纵杆29之前,先踩死制动踏板21)操纵器30的旋转位30-2时,通过信号导线36-1向方向控制器36发出信号,方向控制器36再通过十四号导线40向转数控制器44发出控制指令,使当松开踩制动踏板21时,转数控制器44向一车轮18提供正方向驱转电流,同时向另一车轮18提供反方向驱转电流,车将原地转动,可实现在360°内任意角度的转向。
以上所述的车的各种方向运动的快慢,通过交替踩踏调速踏板22和制动踏板21来控制,而踩死制动踏板21即可停止车运动。
万向轮机构I起到辅助支撑使车保持平衡的作用。转轮6跟随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的方向,而且着地自由转动。
顺时针旋转车盖开合控制器23的操作旋钮,使车盖开合控制器23向前车盖控制电机15提供正向驱转电流,前车盖10随着操作旋钮旋转绕前车盖控制电机15的轴顺时针旋转,并且随着操作旋钮的停转而停转,达到想要的开启程度,操作旋钮顺时针转到90°时,前车盖10完全盖住后车盖13。回转操作旋钮,前车盖10回转,同样能停在想要的位置,回转操作旋钮到0°时,前车盖10归原位。
驾驶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的方法与驾驶现有的通用车辆相似。不同的是多了左右移动和原地转向操作。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
1、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能象现有的车辆一样正常行使,而且能向任意方向平行移动和能在原地360°转向,所以它无比的灵活。由于它灵活无比,使停车和出车很容易、很方便,而且停车占空间小,节约停车面积。停车占用面积小,提高了停车密度,能缓解保有机动车辆数量巨大的城市的停车压力。
2、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可旋转打开车前盖而变成敞篷车,迎合人们开车兜风消遣娱乐。
3、现今的世界,老龄人日益增加,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能满足大多数老龄人对一种行使灵活、停车、出车方便的代步工具的需要,尤其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能变成敞篷车,用它,老龄人外出游玩视野开阔。这种车在郊外、在公园、在社区院落,停下打开车前盖就变成一个临时座椅,人们座着它欣赏风景、无障碍地聊天,不亦乐乎!
4、本车的原理和结构,可推广用于多种机动移动平台,如车间里的送物转运车、铲车、工程车辆等
5、由于上述优点,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特别实用,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打开前车盖后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操纵器30的俯视图;
图4是所述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的外形示意图。在底盘1的下底面的左、右各安装一个万向轮机构I,在底盘1的下底面的前、后各安装一个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所述万向轮机构I由固定于底盘1的下底面的一号支杆2、安装于一号支杆2的下部的一号减振器3、安装于减振器3的下部且能绕一号减振器3旋转的一号支架4、安装于一号支架4上的转轮轴5、固定在转轮轴5的转轮6构成。所述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由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底盘1的二号支杆20、安装于二号支杆20的下部的二号减振器16、安装于二号减振器16的二号支架19、安装于二号支架19的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电动机为外转子式,转子的最外圈是轮胎)、安装于二号支架19上的电磁制动器17构成。前车灯架8联接在底盘1的上平面的前头,前车灯7安装于前车灯架8上;前车盖10和后车盖13均为四分之一圆鼓形或四分之一圆球壳形,前车盖10上,前方有透明视窗,前车盖10和后车盖13同心;前车盖10比后车盖13大,前车盖10联系于前车盖控制电机15的轴,前车盖控制电机15固定于底盘1的中部,后车盖13固定在底盘1的上底面后半部;前车盖10有后视镜9和前车门11,后车盖13有后车门12和后车灯14。
图2是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打开前车盖后的示意图。操作前车盖控制电机15顺时针旋转90°即可从图1所示位置打开到所示位置,前车盖10盖住后车盖13。仪表盘架24下部联结在底盘1的上平面前部且处于前车灯架8后;调速踏板(相当于油门踏板)22、制动踏板21均安装在底盘1的上平面且处于仪表盘架24后,调速踏板22、制动踏板21均能在不受力时各自复位;设置反馈制动系统(图中未画),所述反馈制动系统含有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控制器分别与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电源33(见图4)用导线连接;电源总开关25、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均安装在仪表盘架24上部;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有操作旋钮,操作旋钮转动范围是0°到90°,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随着操作旋钮的转动,向前车盖控制电机15提供同步同转向的驱动电流;角位移传感器28的定子固定在底盘1的上平面处于仪表盘架24后,圆杆27的下端与角位移传感器28的轴联接,方向盘26的中心安装在圆杆27的上端;操纵器30固定在底盘1上,操纵器30有操纵杆30-1。前边(在图2的左边)的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的二号支杆20的上端安装一个齿盘,后边(在图2的右边)的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的二号支杆20的上端与伺服电机31转轴的下端同轴联接,伺服电机31的定子固定于底盘1上,在伺服电机31转轴的上端同轴联接一个齿盘,前后两齿盘用传动链条32联系。盖板1-1盖住在底盘1上所述齿盘、伺服电机31、传动链条32所处的槽。
图3是图2中操纵器30的俯视图。操纵杆29的位置分别是停车位30-6、前行位30-5、倒车位30-4、左右移位30-3、旋转位30-2。
图4是所述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用一号导线53从电源(为电池或电容或飞轮是电池等)33引电到电源总开关25,从电源总开关25输出端连接二号导线52。三号导线35从二号导线52引电到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四号导线34连接车盖开合控制器23和控制电机15;设置液压制动系统(图中未画,液压制动系统已技术成熟并普遍应用)或电磁制动系统,所述电磁制动系统这样组成一五号导线51从二号导线52引电到制动控制器50,制动踏板21与制动控制器50联系,制动控制器50输出电力与制动踏板21的下行行程长度成正比,从制动控制器50输出端连接六号导线49,分别用七号导线49-1、八号导线46把左右两个电磁制动器17与六号导线49连接起来。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8为常闭触头,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7与停车位30-6联系,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8串联于二号导线52;操纵器30、角位移传感器28、伺服电机31分别用九号导线37、十号信号导线38、十一号导线39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操纵器30的控制信号用信号导线36-1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十二号导线41把变流调速器(相当于油门控制器)42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起来;车速传感系统(车速传感系统已有技术成熟的产品)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调速踏板22联系于变流调速器42,调速踏板22在自由状态,变流调速器42仍有小电力输出,变流调速器42电流输出电力大小与调速踏板22的前推行程长短成正比;变流调速器42以十三号导线43与转数控制器44连接,转数控制器44还与方向控制器36以十四号信号导线40组信号连接。两个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的定子线圈均用十五号导线45分别与转数控制器44连接;制动控制器50的控制开闭触头47为常闭触头,控制开闭触头47与制动控制器50联系,制动控制器50的控制开闭触头47串接于十五号导线45。十号信号导线38、十四号信号导线40、信号导线36-1是控制信号传输导线,其余所述导线是驱动电流导线。
电源33、方向控制器36、转数控制器44、变流调速器42、制动控制器50均直接或间接固定于底盘1。座椅(图中未画)固定在底盘1的上平面且处于角位移传感器28和方向盘26后。
设置手动机械式刹机构(图中未画)。

Claims (1)

1.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其特征是:
在底盘(1)的下底面的左、右各安装一个万向轮机构(I),在底盘(1)的下底面的前、后各安装一个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所述万向轮机构(I)由固定于底盘(1)的下底面的一号支杆(2)、安装于一号支杆(2)的下部的一号减振器(3)、安装于减振器(3)的下部且能绕一号减振器(3)旋转的一号支架(4)、安装于一号支架(4)上的转轮轴(5)、固定在转轮轴(5)的转轮(6)构成;所述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由用轴承安装于底盘(1)的二号支杆(20)、安装于二号支杆(20)的下部的二号减振器(16)、安装于二号减振器(16)的二号支架(19)、安装于二号支架(19)的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安装于二号支架(19)上的电磁制动器(17)构成;前车灯架(8)联接在底盘(1)的上平面的前头,前车灯(7)安装于前车灯架(8)上;前车盖(10)和后车盖(13)均为四分之一圆鼓形或四分之一圆球壳形,前车盖(10)上,前方有透明视窗,前车盖(10)和后车盖(13)同心;前车盖(10)比后车盖(13)大,前车盖(10)联系于前车盖控制电机(15)的轴,前车盖控制电机(15)固定于底盘(1)的中部,后车盖(13)固定在底盘(1)的上底面后半部;前车盖(10)有后视镜(9)和前车门(11),后车盖(13)有后车门(12)和后车灯(14);
仪表盘架(24)下部联结在底盘(1)的上平面前部且处于前车灯架(8)后;调速踏板(22)、制动踏板(21)均安装在底盘(1)的上平面且处于仪表盘架(24)后,调速踏板(22)、制动踏板(21)均能在不受力时各自复位;设置反馈制动系统,所述反馈制动系统含有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控制器分别与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电源(33)用导线连接;电源总开关(25)、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均安装在仪表盘架(24)上部;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有操作旋钮,操作旋钮转动范围是0°到90°,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随着操作旋钮的转动,向前车盖控制电机(15)提供同步同转向的驱动电流;角位移传感器(28)的定子固定在底盘(1)的上平面处于仪表盘架(24)后,圆杆(27)的下端与角位移传感器(28)的轴联接,方向盘(26)的中心安装在圆杆(27)的上端;操纵器(30)固定在底盘(1)上,操纵器(30)有操纵杆(30-1);前边的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的二号支杆(20)的上端安装一个齿盘,后边的轮毂式电动驱动轮机构(II)的二号支杆(20)的上端与伺服电机(31)转轴的下端同轴联接,伺服电机(31)的定子固定于底盘(1)上,在伺服电机(31)转轴的上端同轴联接一个齿盘,前后两齿盘用传动链条(32)联系;盖板(1-1)盖住在底盘(1)上所述齿盘、伺服电机(31)、传动链条(32)所处的槽;
操纵杆(29)的位置分别是停车位(30-6)、前行位(30-5)、倒车位(30-4)、左右移位(30-3)、旋转位(30-2);
用一号导线(53)从电源(33)引电到电源总开关(25),从电源总开关(25)输出端连接二号导线(52);三号导线(35)从二号导线(52)引电到前车盖开合控制器(23),四号导线(34)连接车盖开合控制器(23)和控制电机(15);设置液压制动系统或电磁制动系统,所述电磁制动系统这样组成一五号导线(51)从二号导线(52)引电到制动控制器(50),制动踏板(21)与制动控制器(50)联系,制动控制器(50)输出电力与制动踏板(21)的下行行程长度成正比,从制动控制器(50)输出端连接六号导线(49),分别用七号导线(49-1)、八号导线(46)把左右两个电磁制动器(17)与六号导线(49)连接起来;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8)为常闭触头,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7)与停车位(30-6)联系,操纵器(30)的开闭触头(48)串联于二号导线(52);操纵器(30)、角位移传感器(28)、伺服电机(31)分别用九号导线(37)、十号信号导线(38)、十一号导线(39)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操纵器(30)的控制信号用信号导线(36-1)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十二号导线(41)把变流调速器(42)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起来;车速传感系统与方向控制器(36)连接;调速踏板(22)联系于变流调速器(42),调速踏板(22)在自由状态,变流调速器(42)仍有小电力输出,变流调速器(42)电流输出电力大小与调速踏板(22)的前推行程长短成正比;变流调速器(42)以十三号导线(43)与转数控制器(44)连接,转数控制器(44)还与方向控制器(36)以十四号信号导线(40)组信号连接;两个轮毂式电动机车轮(18)的定子线圈均用十五号导线(45)分别与转数控制器(44)连接;制动控制器(50)的控制开闭触头(47)为常闭触头,控制开闭触头(47)与制动控制器(50)联系,制动控制器(50)的控制开闭触头(47)串接于十五号导线(45);十号信号导线(38)、十四号信号导线(40)、信号导线(36-1)是控制信号传输导线,其余所述导线是驱动电流导线;
电源(33)、方向控制器(36)、转数控制器(44)、变流调速器(42)、制动控制器(50)均直接或间接固定于底盘(1);座椅固定在底盘(1)的上平面且处于角位移传感器(28)和方向盘(26)后;
设置手动机械式刹机构。
CN201520073663.6U 2015-01-29 2015-01-29 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99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3663.6U CN204399320U (zh) 2015-01-29 2015-01-29 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3663.6U CN204399320U (zh) 2015-01-29 2015-01-29 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99320U true CN204399320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3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7366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99320U (zh) 2015-01-29 2015-01-29 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993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6226A (zh) * 2017-06-12 2017-09-19 张毅 一种圆形弧碟数控电动车
CN108454728A (zh) * 2018-03-13 2018-08-28 覃盛安 万向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6226A (zh) * 2017-06-12 2017-09-19 张毅 一种圆形弧碟数控电动车
WO2018227912A1 (zh) * 2017-06-12 2018-12-20 张毅 一种圆形碟弧数控电动车
CN108454728A (zh) * 2018-03-13 2018-08-28 覃盛安 万向车
CN108454728B (zh) * 2018-03-13 2021-07-20 覃盛安 万向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63410U (zh) 随意方向运动电动车
CN105365965B (zh) 一种自平衡和骑行两用的电动车
CN101797917B (zh)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的制动装置
CN204399323U (zh) 可原地旋转、可平行移动车
CN105246765A (zh) 车辆的停车控制装置
CN204399320U (zh) 可平移、可原地旋转车
CN20627794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车轮全方位转向的转换装置及可全方位转向的电动汽车
CN104924920A (zh) 可双模式自由切换的电动车速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946591B (zh) 低成本的电动汽车电制动与液压制动协调控制系统
CN203698407U (zh) 万向电动车
CN203996409U (zh) 基于轮毂电机的电动车多模式转向装置
CN201633712U (zh)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的制动装置
CN106741439A (zh) 两轮电动车
CN203832483U (zh) 轮毂电机驱动型电动汽车辅助倒车及转弯系统
CN203268122U (zh) 一种汽车四轮转向系统
CN203637693U (zh) 汽车电动踏板
JP7449942B2 (ja) 車両を操作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3770855A (zh) 随意方向运动电动车
CN204936787U (zh) 一种后驱电动三轮车
CN203995648U (zh) 一种具有电动盘式制动器的轮边驱动系统
CN104627238A (zh) 万向电动车
CN206501952U (zh) 两轮电动车
CN203267759U (zh) 油、电双驱动模式的四轮车
CN204846207U (zh) 高速电动漂移车
CN204077846U (zh) 一种双驱动漂移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