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6714U - 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86714U
CN204386714U CN201520021893.8U CN201520021893U CN204386714U CN 204386714 U CN204386714 U CN 204386714U CN 201520021893 U CN201520021893 U CN 201520021893U CN 204386714 U CN204386714 U CN 204386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nnecting tube
turbosupercharger
engine exhaust
pipelin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18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红梅
杨波
李启良
姚学森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0218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86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86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867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包括涡轮增压器、尾气净化器以及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和所述尾气净化器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包括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的第一管道、连接所述尾气净化器的第二管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中至少一者为偏心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偏心结构的连接管道通过偏心部分替代原有过度弯折的部分,以此减少弯曲部分。由此偏心结构能够使得尾气净化器布置到原先由于弯曲而不能够布置的区域,从而提升了尾气净化器布置到涡轮增压器附近的概率。

Description

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公众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升和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发动机的尾气均需经过净化才能排进大气,为此,在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管路上安装有尾气净化器。
现有技术中尾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氧化反应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转化成无害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由于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据此,尾气净化器与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连接发动机的排气口)之间的连接管道应尽量短,以期尽量利用尾气的余温;另一方面,氧化反应需要一定的反应空间,于是尾气净化器的外形尺寸普遍较大;而涡轮增压器的排气口处部件较多,如排气歧管、发动机组件等,可能还包括空调制冷管、冷凝器出液管以及转向管柱等,如此,涡轮增压器排气口部位能够供尺寸较大的尾气净化器固定的空间就极为有限,同时,尾气净化器的进气口与涡轮增压器的排气口必须相对应以使得连接两者的管道不至于反复弯折,从而让尾气能够顺畅的排出。这就对尾气净化器的布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受制于上述空间限制和管道安装限制,通常将尾气净化器安装到离涡轮增压器较远的部位,以此解决空间问题和连接管道反复弯折的问题。但很显然的,如此安排是以牺牲尾气的氧化反应温度为代价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尾气净化器较难布置到涡轮增压器附近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包括涡轮增压器、尾气净化器以及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和所述尾气净化器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包括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的第一管道、连接所述尾气净化器的第二管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中至少一者为偏心结构。
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所述偏心结构为偏心圆台结构。
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所述连接管道为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为所述偏心结构。
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所述连接管道为分体式结构,其中,至少所述第三管道为所述偏心结构。
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所述连接管道上部分或全部包覆有第一隔热罩。
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所述第一隔热罩与所述连接管道之间具有第一保温间隙。
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所述尾气净化器上部分或全部包覆有第二隔热罩。
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所述第二隔热罩与所述尾气净化器之间具有第二保温间隙。
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尾气净化器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第一隔热罩和所述第二隔热罩中至少一者固定于所述法兰上。
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与上述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通过偏心结构的连接管道连接尾气净化器的进气口和涡轮增压器的排气口,这使得尾气净化器能够布置到原先不能布置的部位,如轴线相平行且临近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常规圆筒形管道必须反复弯折才能连接两者,弯折降低了尾气的排气效率,偏心结构的连接管道通过偏心部分替代原有过度弯折的部分,以此减少弯曲部分。由此偏心结构能够使得尾气净化器布置到原先由于弯曲而不能够布置的区域,从而提升了尾气净化器布置到涡轮增压器附近的概率。
由于上述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涡轮增压器;2、尾气净化器;3、连接管道;4、第一隔热罩;5、第二隔热罩;6、排气歧管;7、转向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包括涡轮增压器1、尾气净化器2以及连接涡轮增压器1和尾气净化器2的连接管道3,连接管道3包括连接涡轮增压器1的第一管道、连接尾气净化器2的第二管道以及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中至少一者为偏心结构。
具体的,涡轮增压器1接受发动机的尾气,并通过连接管道3将尾气排给尾气净化器2,尾气净化器2优选为DOC(氧化催化净化器)、POC(颗粒氧化净化器)或两者的组合。一般的,涡轮增压器1的排气口直径较小,而尾气净化器2的进气口直径较大,连接管道3一端的直径较小,用于与涡轮增压器1相配合,为第一管道;连接管道3另一端的直径较大,用于与尾气净化器2相配合,为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为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过渡管道。作为优选的,连接管道3为一体式偏心结构,一体式结构便于制造;可选的,连接管道3为分体式结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至少其中之一为独立的结构,与其它结构螺接或卡接,分体式结构的好处在于,第一管道和/或第二管道可以制作成规则的圆筒状,如此便于连接管道3与涡轮增压器1和/或尾气净化器2的装配。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偏心结构为偏心圆台结构,相较于其他偏心结构,偏心圆台结构的在轴向上的尺寸过渡更为规则和平缓,既便于制造,也有利于尾气的排放。
作为最理想的状态,涡轮增压器1的排气口和尾气净化器2的进气口应正对设置,由于涡轮增压器1排气口部位的零部件较多,理想状态难以或者根本不可能达到。当排气口与进气口相错开甚至相背离后,如图1所示的结构,涡轮增压器1的排气口附近具有排气歧管6和转向管柱7等部件,常规圆筒管道至少需要弯曲两次才能够连接排气口和进气口,而偏心结构的连接管道3仅通过一个具有弧形角度的偏角即完成了连接,由此大大降低了尾气的排气阻力。相比现有技术,偏心结构的连接管道3通过偏心部分代替了原先需要过度弯折的部分,以此减少连接管道3的弯折部分。由此偏心结构能够使得尾气净化器2布置到原先由于弯曲而不能够布置的区域,从而提升了尾气净化器2布置到涡轮增压器1附近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连接管道3上部分或全部包覆有第一隔热罩4。通过隔热罩降低尾气通过连接管道3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优选的,隔热罩覆盖全部连接管道3,以最大化减少热量损失。
优选的,第一隔热罩4与连接管道3之间具有第一保温间隙。第一保温间隙为连接管道3额外提供一层保温层。在结构设置上,第一隔热罩4可在边缘部位设置多个支脚,第一隔热罩4通过支脚固定于连接管道3上,以此将第一隔热罩4悬空于连接管道3的外壁上。作为更优选的,连接管道3的两端均设置法兰,第一隔热罩4螺接于法兰上,如此,既无需在连接管道3的本体上设置连接点,又实现了稳定紧密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尾气净化器2上部分或全部包覆有第二隔热罩5。优选的,第二隔热罩5与尾气净化器2之间具有第二保温间隙。第二隔热罩5及第二保温间隙与第一隔热罩4及第一保温间隙的作用基本相同,结构布置方式也相似,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发动机的排气口与上述涡轮增压器1的进气口相连,即使用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
由于上述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包括涡轮增压器、尾气净化器以及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和所述尾气净化器的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包括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的第一管道、连接所述尾气净化器的第二管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中至少一者为偏心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结构为偏心圆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为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为所述偏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为分体式结构,其中,至少所述第三管道为所述偏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上部分或全部包覆有第一隔热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罩与所述连接管道之间具有第一保温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净化器上部分或全部包覆有第二隔热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罩与所述尾气净化器之间具有第二保温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尾气净化器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第一隔热罩和所述第二隔热罩中至少一者固定于所述法兰上。
10.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相连。
CN201520021893.8U 2015-01-13 2015-01-13 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86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1893.8U CN204386714U (zh) 2015-01-13 2015-01-13 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1893.8U CN204386714U (zh) 2015-01-13 2015-01-13 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86714U true CN204386714U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59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189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86714U (zh) 2015-01-13 2015-01-13 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86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90592A1 (e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 in Particular an Exhaust Gas Cooler fo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in a Motor Vehicle
CN102287250B (zh) 用于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紧密联接的排气后处理设备
CN102072020B (zh) 回气管的冷凝水排放设备
CN204457943U (zh) Scr催化消声器
US10113466B2 (en) System for treating the exhaust gases for a vehicle equipped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70022875A1 (en) Exhaust system having gasket
CN204386714U (zh) 发动机排气管路总成及汽车
CN104968911A (zh) 尾气净化系统
CN105422232A (zh) 一种催化消声器结构
KR200466707Y1 (ko) 자동차의 배기 장치용 서브 머플러
JP2007303398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CN111156068B (zh) 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及车辆
RU72274U1 (ru) Выпускной коллектор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10599179U (zh) 一种汽车涡轮增压用快插式消音器
JP4048931B2 (ja) エンジンのegr装置
US20170122171A1 (en) Optimized 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catalytic muffler
CN219061808U (zh) 紧耦合后处理结构及柴油机
US20190366268A1 (en) Engine exhaust device
CN205714369U (zh) 一种催化消声器
CN214366328U (zh) 一种载重汽车尾气排气管
CN103306802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CN204457974U (zh) 一种回收汽车尾气热量的排气管结构
CN218991716U (zh) 一种180度异形连接蚌壳
CN203835514U (zh) 一种排气歧管及发动机
CN202467976U (zh) 一种电喷汽车用废气过滤消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