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2816U -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及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及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82816U
CN204382816U CN201420797332.2U CN201420797332U CN204382816U CN 204382816 U CN204382816 U CN 204382816U CN 201420797332 U CN201420797332 U CN 201420797332U CN 204382816 U CN204382816 U CN 204382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ink
seal member
opening
b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73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刑部吉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973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82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82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82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所述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开口;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墨容纳部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注墨空间;以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注入口上,所述密封部件构造为能够覆盖所述注墨空间并且密封所述注入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容纳单元的密封部件能够覆盖注墨空间,防止灰尘等脏物积存在注墨空间中。

Description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及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密封部件、具有该密封部件的墨容纳单元及具有该墨容纳单元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3567359 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示例。
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已有的喷墨打印机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包括打印机本体11和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的右侧的墨容纳单元12。墨容纳单元12内设置有四个诸如墨罐的墨容纳部13。每个墨容纳部13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4。注入口14设置在墨容纳单元上的凹陷部15中。凹陷部15具有三个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大致成直角,并且侧壁和底壁之间也大致成直角。注入口14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16。密封部件16并没有完全覆盖凹陷部15,因此,灰尘很容易积存在凹陷部15中,给墨容纳单元12的清理工作带来不便,特别是积存在凹陷部15的各个直角拐角处的灰尘等脏物更难以清理。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及其墨容纳单元和密封部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墨容纳单元。该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开口;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墨容纳部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注墨空间;以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注入口上,所述密封部件构造为能够覆盖所述注墨空间并且密封所述注入口。
以此设置方式,密封部件能够密封注入口,以防止墨容纳部的内腔中的墨水挥发或泄漏出去,并且,密封部件能够覆盖注入口周围的注墨空间,防止灰尘等脏物落入注墨空间中,即使注墨空间中存在直角拐角,也不容易积存灰尘等脏物。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以及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设置在所述密封部的顶部,用于覆盖所述注墨空间。
以此设置方式,密封部能够密封注入口,以防止墨容纳部的内腔中的墨水挥发或泄漏出去,并且,覆盖部能够覆盖注入口周围的注墨空间,防止灰尘等脏物落入注墨空间中。
优选地,所述注墨空间具有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渐缩的形状,所述覆盖部的形状与所述注墨空间的形状相适配,以充满所述注墨空间。
以此设置方式,注墨空间为逐渐收缩的形状,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在注入墨水时,墨水倾向于向注入口方向流动,不容易积存在注入口周边,即便稍有积存,也很容易清理掉。密封部件的覆盖部的形状与注墨空间相适配,可以填充注墨空间,能够提供进一步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圆形,所述注墨空间和所述覆盖部均为中心轴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圆心的回转体。
以此设置方式,便于用户将密封部件安装在注入口上,而不必为了对准而调整密封部件的安放角度,同时便于加工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注墨空间以及密封部件。
优选地,所述注墨空间和所述覆盖部的母线均为倾斜的直线。以此设置方式,可以减少墨水积存,便于清理注墨空间,同时便于加工注墨空间和密封部件,并且覆盖部能够填充注墨空间,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注墨空间和所述覆盖部的母线均为上凸曲线。以此设置方式,可以减少墨水积存,便于清理注墨空间,同时覆盖部能够充满注墨空间,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注墨空间和所述覆盖部的母线均为下凸曲线。以此设置方式,可以减少墨水积存,便于清理注墨空间,同时覆盖部能够填充注墨空间,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任一种墨容纳单元。
以此设置方式,墨容纳单元的密封部件能够密封注入口,以防止墨容纳部的内腔中的墨水挥发或泄漏出去,并且,密封部件能够覆盖注入口周围的注墨空间,防止灰尘等脏物落入注墨空间中,即使注墨空间中存在直角拐角,也不容易积存灰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用于墨容纳单元。所述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并且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墨容纳部;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墨容纳部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注墨空间;其中,所述密封部件构造为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注入口上,并且,当安装在所述注入口上时覆盖所述注墨空间并且密封所述注入口。
以此设置方式,密封部件能够密封注入口,以防止墨容纳部的内腔中的墨水挥发或泄漏出去,并且,密封部件能够覆盖注入口周围的注墨空间,防止灰尘等脏物落入注墨空间中,即使注墨空间中存在直角拐角,也不容易积存灰尘。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已有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喷墨打印机沿A-A线所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沿B-B线所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图3和图4中示出的密封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密封部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7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示出的喷墨打印机沿C-C线所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9是图7和图8中示出的一个密封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示出的密封部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1是7和图8中示出的另一个密封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示出的密封部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7和图8中示出的又一密封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墨容纳单元的注墨空间的另一种构造的示意图;以及
图15是墨容纳单元的注墨空间的又一种构造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200 喷墨打印机
11、110、210 打印机本体
12、120、220 墨容纳单元
122、222 壳体
122A、222A 上表面(第一表面)
13、121、221、221A、221B 墨容纳部
123、223、223A、223B 壳体开口(第一开口)
14、124、224、224A、224B 注入口
125、225、225A、225B 顶部开口(第二开口)
129、229 底部开口
126、226、226A、226B 注墨空间
16、130、230、230A、230B 密封部件
131、231、231A、231B 密封部
132、232、232A、232B 覆盖部
133、233、233B 把手
234A、234B 凸缘
15 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将喷墨打印机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用户的方向定义为前方,通过从前方看喷墨打印机定义左右方向。进一步,在图3和图7中示出了相互正交的X轴、Y轴、Z轴。具体地,Z轴的正方向(反重力方向)为“上”、Z轴的负方向(重力方向)为“下”;Y轴的正方向(喷墨打印机朝向用户的方向)为“前”,Y轴的负方向为“后”;X轴的正方向为“右”,X轴的负方向为“左”。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打印功能之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具有在记录介质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其中,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第一实施方式
图3和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20的喷墨打印机1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本体110和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0的右侧的墨容纳单元120。其中,墨容纳单元120通过安装部件(未图示)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打印机本体110内设置有记录头(未图示)、滑架(未图示)等构件。墨容纳单元120内设置有诸如墨罐的用于容纳墨水的墨容纳部121。打印机本体110和墨容纳单元120之间可以设置有供墨管(未图示),用于在喷墨打印机100工作过程中将墨水从墨容纳单元120中的墨容纳部121供应至打印机本体110中的记录头。
由于打印机本体110内的内部构造以及喷墨打印机100的具体的工作过程为本领域已知,因此,在此不再详细介绍。本文仅对墨容纳单元120进行详细说明。
墨容纳单元120包括壳体122。壳体122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墨容纳部121,分别用于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22与墨容纳部121一体地形成。因此,墨容纳部121与壳体122可以一次加工成型,节省了制造工序。用户在操作时,从壳体122的上方向墨容纳部121注入墨水。
壳体122的上表面122A(作为“第一表面”的一个示例)上具有呈大体正方形的壳体开口123(作为“第一开口”的一个示例)。墨容纳部121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24。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入口124设置为从墨容纳部121的主体部向上凸出的中空的圆柱体形状。注入口124的呈圆形的顶部开口125(作为“第二开口”的一个示例)朝向壳体开口123,注入口124的呈圆形的底部开口129朝向墨容纳部121的内腔。因此,注入口124使得墨容纳部121的内腔能够与壳体开口123连通,并且在注入口的顶部开口125和壳体122的壳体开口123之间形成了注墨空间126。用户可以从壳体开口123的上方向注入口124注入墨水,墨水通过注墨空间126、注入口124的顶部开口125和底部开口129进入墨容纳部121的内腔。
注入口124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部件1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密封部件130用于密封注入口124并且覆盖注墨空间126。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开口123呈大体正方形形状。注墨空间126为在壳体122上从壳体开口123向下凹陷的凹陷部,其中凹陷部具有四个侧壁,每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大致成直角,并且侧壁和底壁之间也大致成直角。优选地,密封部件130包括用于密封注入口124的密封部131和设置在密封部131的顶部且用于覆盖注墨空间126的覆盖部132。密封部件13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密封部131为中空的圆柱体形状,并且密封部131的外径等于或略大于注入口124的内径,以与注入口124的形状适配。在密封部131和注入口124互相挤压以密封注入口124的过程中,密封部131的中空部分能提供缓冲空间,防止损坏密封部131。覆盖部132设置在密封部131的顶部,截面呈大体正方形形状,并且具有与壳体开口123适配的尺寸,高度与注墨空间126的高度大致相同。优选地,覆盖部132的顶部还设置有便于将密封部件130从注入口124上移开的把手133。
因此,当密封部件130安装在注入口124上时,密封部件130的密封部131能够密封注入口124,以防止墨容纳部121的内腔中的墨水挥发或泄漏出去,并且,密封部件130的覆盖部132能够覆盖注入口124周围的注墨空间126,防止灰尘等脏物落入注墨空间126的直角拐角处,也不容易积存灰尘等脏物。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30的密封部131设置为中空的圆柱体形状,但是,可以理解,密封部131也可以设置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状。当注入口124的形状改变时,密封部131的形状也可以随之改变,以能够将注入口124密封。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容纳部121示出为四个,但是,应当理解,墨容纳部12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20示出安装到打印机本体110的右侧面上。但是,应当理解,墨容纳单元120也可以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的其它部位,例如左侧面上。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20通过安装部件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上,但是,应当理解,墨容纳单元120也可以固定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上,或与打印机本体110一体成型。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22与设置在壳体122内的墨容纳部121一体地形成,但是,应当理解,壳体122可以与墨容纳部122分体地形成,它们可以通过例如粘接、卡合等方式连接。
第二实施方式
图7和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220的喷墨打印机200。
如图7所示,喷墨打印机200具有与喷墨打印机100大体相同的外形和构造,也包括打印机本体210和设置在打印机本体210的右侧的墨容纳单元220。其中,墨容纳单元220包括壳体222。壳体222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墨容纳部221。壳体222的上表面222A(作为“第一表面”的一个示例)上具有壳体开口223(作为“第一开口”的一个示例)。墨容纳部221上设置有注入口224,注入口224的顶部开口225(作为“第二开口”的一个示例)朝向壳体开口223,注入口224的底部开口229朝向墨容纳部221的内腔。在注入口的顶部开口225和壳体222的壳体开口223之间形成了注墨空间226。
与喷墨打印机100相比,喷墨打印机200的不同之处在于顶部开口225和注墨空间226的形状有变化,并且注入口224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三种具有不同构造的密封部件230、230A、230B。因此,为了简洁起见,对于喷墨打印机200的与喷墨打印机100相同的构造不再进行详细描述。下面将首先结合图7-图10来描述密封部件2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8所示,壳体开口223的形状大致呈圆形,其内径大于注入口224的顶部开口225的内径,因而注墨空间226具有从壳体开口223向注入口224的顶部开口225渐缩的形状。换句话说,注墨空间226的截面尺寸从壳体开口223处到顶部开口224处逐渐减小而不存在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密封部件230用于密封注入口224并且覆盖注墨空间226。优选地,密封部件230包括用于密封注入口224的密封部231和设置在密封部231的顶部且用于覆盖注墨空间226的覆盖部232。密封部件23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密封部231的形状与密封部131类似,为中空的圆柱体形状,并且密封部231的外径等于或略大于注入口224的内径,以与注入口224的形状适配。覆盖部232的形状与注墨空间226相适配并充满注墨空间226。优选地,密封部件230还包括设置在覆盖部132的顶部的把手233。
注墨空间226为逐渐收缩的形状,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在注入墨水时,墨水倾向于向注入口224方向流动,不容易积存在注入口224周边的注墨空间226上,即便稍有积存,也很容易清理掉。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将密封部件230从注入口224移开(例如在注墨过程中)。以此种方式设置注墨空间226,即使在将密封部件230从注入口224短暂地移开的过程中,掉落在注墨空间226上的墨滴或灰尘等脏物也很容易清理掉。此外,密封部件230的覆盖部232的形状与注墨空间226相适配,可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中所示,注墨空间226设置为回转体,该回转体以倾斜的直线绕通过壳体开口223和注入口224的顶部开口225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旋转形成。即注墨空226是母线为倾斜的直线、中心轴线通过壳体开口223和注入口224的顶部开口225的回转体。由此,注墨空间226的形状为倒置的截头圆锥形。
相应地,如图8-图10中所示,密封部件230的覆盖部232具有与注墨空间226相匹配的形状,即覆盖部232也为母线为倾斜的直线、中心轴线通过壳体开口223和注入口224的顶部开口225的回转体,换句话说,覆盖部232也为倒置的截头圆锥形。
以此设置方式,覆盖部232能够覆盖注墨空间226,防止灰尘等脏物积存在注墨空间226中,而且,将注墨空间226和密封部件230的覆盖部232设置为回转体一方面便于制造商生产加工,另一方面也对用户提供了方便,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将密封部件230安装在注入口224上,而不必为了对准而调整密封部件230的安放角度。注墨空间226和密封部件230的母线为倾斜的直线,还便于加工注墨空间226和密封部件230。
下面将分别结合图11和图12以及图13描述作为密封部件230的变形的密封部件230A、230B。
如图11和图12所示,密封部件230A包括密封部231A、覆盖部232A。密封部231A为中空的圆柱体形状,用于密封注入口224。覆盖部232A设置在密封部231A的顶部,具有从顶部到底部渐缩的形状,以与注墨空间226的形状相适配,用于覆盖圆形的壳体开口225并充满注墨空间226。与密封部件230不同的是,覆盖部232的顶部没有设置把手,而是在覆盖部232A的侧面边缘的一部分处设置有凸缘234A,用户可以通过凸缘234A将密封部件230A从注入口224移开。
如图13所示,密封部件230B同样包括密封部231B、覆盖部232B。密封部231B为中空的圆柱体形状,用于密封注入口224。覆盖部232B设置在密封部231B的顶部,具有从顶部到底部渐缩的形状,以与注墨空间226的形状相适配,用于覆盖圆形的壳体开口225并充满注墨空间226。与密封部件230和230A不同的是,一方面覆盖部232B的侧面边缘的一部分处设置有凸缘234B,另一方面覆盖部232B的顶部设置有把手233B。在此设置方式中,凸缘234B和把手233B为用户提供了两种将密封部件230B从注入口224移开的方式。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进行操作。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注墨空间226的构造也可以进行其他变形。
优选地,如图14所示,注墨空间226A也可以以上凸曲线绕通过壳体开口223A和墨容纳部221A上的注入口224A的顶部开口225A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旋转形成。即注墨空间226A是母线为下凸曲线、中心轴线通过壳体开口223A和注入口224A的顶部开口225A的回转体。相应地,密封部件的覆盖部可以具有与注墨空间226A相匹配的形状,即覆盖部也为母线为上凸曲线、中心轴线通过壳体开口223A和注入口224A的顶部开口225A的回转体。以此设置方式,同样也能使得覆盖部232A覆盖注墨空间226A,防止灰尘等脏物积存在注墨空间226A中,同时还可以减少墨水积存,便于清理注墨空间226A。此外,覆盖部还能充满注墨空间226A,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
优选地,如图15所示,注墨空间226B也可以以下凸曲线绕通过壳体开口223B和墨容纳部221B上的注入口224B的顶部开口225B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旋转形成。即注墨空226B是母线为下凸曲线、中心轴线通过壳体开口223B和注入口224B的顶部开口225B的回转体。相应地,密封部件的覆盖部可以具有与注墨空间226B相匹配的形状,即覆盖部也为母线为下凸曲线、中心轴线通过壳体开口223B和注入口224B的顶部开口225B的回转体。以此设置方式,同样也能使得覆盖部232B覆盖注墨空间226B,防止灰尘等脏物积存在注墨空间226B中,同时还可以减少墨水积存,便于清理注墨空间226B。此外,覆盖部还能充满注墨空间226B,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密封部件的覆盖部可以只与注墨空间的顶部相匹配,即覆盖部可以仅在注墨空间的顶部覆盖注墨空间而不必充满整个注墨空间,这样也能在密封注入口的同时实现防止注墨空间积存灰尘等脏物。
此外,当墨容纳单元的壳体内设置多个墨容纳部时,各个注入口上的各对注墨空间以及密封部件可以构造为与其它注墨空间以及密封部件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与其它注墨空间以及密封部件不同的形状,其形状可以是上述任何方式或是其它方式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开口;
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墨容纳部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注墨空间;以及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注入口上,所述密封部件构造为能够覆盖所述注墨空间并且密封所述注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包括: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以及
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设置在所述密封部的顶部,用于覆盖所述注墨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空间具有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渐缩的形状,所述覆盖部的形状与所述注墨空间的形状相适配,以充满所述注墨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圆形,所述注墨空间和所述覆盖部均为中心轴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圆心的回转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空间和所述覆盖部的母线均为倾斜的直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空间和所述覆盖部的母线均为上凸曲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空间和所述覆盖部的母线均为下凸曲线。
8.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容纳单元。
9.一种密封部件,用于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并且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墨容纳部;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墨容纳部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注墨空间;其中,所述密封部件构造为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注入口上,并且,当安装在所述注入口上时覆盖所述注墨空间并且密封所述注入口。
CN201420797332.2U 2014-12-15 2014-12-15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及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204382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7332.2U CN204382816U (zh) 2014-12-15 2014-12-15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及喷墨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7332.2U CN204382816U (zh) 2014-12-15 2014-12-15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及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82816U true CN204382816U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5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7332.2U Active CN204382816U (zh) 2014-12-15 2014-12-15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及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828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8987A (zh) * 2015-08-13 2015-11-18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109720096A (zh) * 2017-10-30 2019-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栓部件、液体容纳单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8987A (zh) * 2015-08-13 2015-11-18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109720096A (zh) * 2017-10-30 2019-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栓部件、液体容纳单元
CN109720096B (zh) * 2017-10-30 2021-1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栓部件、液体容纳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47016B2 (ja) タンクとボトルのセット、及びボトル
CN204382821U (zh) 墨容纳单元和墨水补充容器
US9676201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204382816U (zh)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及喷墨打印机
EP3099502B1 (en) Tri-color ink cartridge housing
CN204382813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382809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US7682005B2 (en) Ink tank configured to accommodate high ink flow rates
EP3099503B1 (en) Tri-color ink cartridge
CN204451540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4451545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382810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51544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5202468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51547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382819U (zh) 墨容纳单元
CN211808457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EP3939793A1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KR101319089B1 (ko) 잉크젯프린터의 잉크공급장치
CN204382815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55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31966U (zh) 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2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JP742331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211808459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